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经营风险
1.物资供应
(1)风险识别。当某项物资库存处于合理储备量与最低储备量之间,应黄色预警,当处于最低储备量以下,应红色预警。
(2)风险控制。一是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按规模大小、整体生产能力、信用度、与企业历史上形成的协作关系好坏综合评定后划分优、良好、良、差四个等级,对规模大、信用度优的供应商加大合作力度;对规模相当,信用度良好的供应商提高依存度;对规模小、信誉差的供应商逐步淘汰。二是对生产必须的主要原材料建立保险储备,如:**原材料的合理库存量冬季为6000-7000吨,其他季节为4000-5000吨,警戒库存量为4000吨;**原材料冬季库存量为30000吨,其他季节库存量为15000吨,冬季警戒库存量为15000吨,其他季节警戒库存量为10000吨。三是当库存量低于正常库存量,应积极采取措施,抓紧补充库存;当库存量低于境界库存量,首先应限产,同时考虑提高运费、提高采购价吸收库存,保证生产稳定、持续运行。
2.销售风险
(1)风险识别。***仓库最高库存量4200吨,***仓库最高库存量2000吨,产品库存达到仓库容量50%以上,显示市场销售不畅,可能出现产品积压的风险。
(2)风险控制。调整销售方案,降价销售,降低库存,保证生产稳定、持续进行;非常时期考虑对部分规模大、信用度高的客户增加赊销额度。
3.资金回收
(1)风险识别。客户第一次出现推迟付款,是存在风险的信号。
(2)风险控制。一是资金回收达到100%,建立严格的担保销售制度,谁担保、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二是对客户建立信息档案并综合评定信用等级,对信用度一般的客户和散户要求现款销售,对信用度较高,规模较大的客户允许跨月结算,超过三个月的货款必须催要,超过一年的货款采取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超过三年且取得确凿证据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后予以核销,并在财务部门设立备查帐。
二、生产风险
(1)风险识别。生产方面的风险目前主要是安全、环保事故,无论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大小,只要发生就认定为一起事故。
(2)风险控制。一是在安全、环保上始终常抓不懈,注重加大投入,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凡是生产工艺过程中能采取的保护监测手续必须采取,凡是能消除隐患的必须指定责任人限期消除,凡是能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必须落实,凡是安全措施的投入必须满足。二是把环保工作提到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高度看待,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治理。三是对安全、环保的突发事故应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转移风险。目前,企业参加社会商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8%,***年应达到25%,以后应争取达到30%。
三、人力资源风险
1.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事后处理形成的风险
公司目前已为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四项社会基本保险,由于正常工伤保险的赔付额度过低,对易燃易爆、高危特殊岗位采取参加社会商业补充保险转移风险。
2.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所引发的风险
(1)风险识别。出现多人次、某一特定部门或岗位集体反映工资、薪酬待遇等方面存在异议,应是预警的信号。
(2)风险控制。责成有关职能部门迅速调查部门或岗位技术含量和工作劳动强度,重新调整工资及福利待遇。
人力资源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招聘要求。(2)制定员工工作规范,用以引导考核员工行为。(3)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其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4)加强和考核奖惩力度,应定期对职工业绩进行考核,奖惩分明。(5)对重要岗位员工(如销售、采购、出纳)应建立职业信用保险机制,如签订信用承诺书,保荐人推荐或办理商业信用保险。(6)工作岗位轮换,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工作岗位轮换,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错弊情况。同时也可以挖掘职工的潜在能力。(7)提高工资与福利待遇,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增强凝聚力。 转贴于
四、财务风险
1.资金风险
(1)风险识别。正常储备资金急剧下降、到期应收资金不能按期足额回收,经营净现金流量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红字。
(2)风险控制。第一,根据企业发展现状,重新制定资金管理办法,与集团公司的管理模式接轨。①对各分公司资金统一管理,取消银行帐户,采取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②对控股子公司实行自行管理、监督使用的管理模式。第二,专项资金与流动资金相分离管理,保证生产经营流动资金放在第一位,实行资金审批一支笔,按计划使用资金。第三,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的非常状况时,首先,压缩对外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其次,压缩内部技术更新、改造、环措等专项资金,再次压缩非生产经营性开支及各项福利费支出。最后,压缩生产性流动资金支出。
2.财务指标风险
利润指标与负债指标。
(1)风险识别。利润急剧下降,出现保本经营甚至亏损;产品销售毛利率达到13%-15%,低于10%应预警;资产负债率达到70%应预警,达到75%应迅速采取措施降低该项指标;银行借款总额不应超过净资产50%,不能突破总资产50%。
(2)风险控制。首先,压缩对外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其次,压缩内部技术更新、改造、环措等专项资金。再次,压缩非生产经营性开支及各项福利费支出。最后,压缩生产性流动资金支出。
针对以上所述,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逐步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持续的风险管理来评估决策和交易中的风险,计算实行风险管理所取得的报酬和不实行风险管理所遭受的惩罚,处理好企业在减轻财务、经营和战略风险与为股东创造竞争价值之间的适当平衡。以结构化的风险管理过程为理论基础,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制定企业的风险管理方针和制度,形成切实可行、易于操作、收效突出的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落到实处,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瑞,刁敏.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财会月刊,2008.
[关键词]套期保值;企业风险管理;生产经营
1套期保值操作的原则与作用
套期保值在企业经营行为中需要遵循基本操作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品种相同或相近原则。企业选择进行套期保值交易的期货品种需要与现货品种相近或相同,这样才能够保证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走势是一致的,获得预期经济效益。二是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则。企业进行的套期保值操作需要选择与现货市场拟定交易时间相近的期货合约交割月份,尽可能保证月份相同或相近。三是数量相当原则。企业进行的套期保值操作在期货品种、数量上需要与现货市场上需要保值商品的品种、数量相当。通过这种数量相当的保障,能够使得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盈亏相等或相似,提高套期保值的实际效果。四是方向相反原则。企业套期保值操作需要保障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买卖方向是相反的,即在期货市场进行商品的买进,现货市场就应该进行商品的卖出,由于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价格走势是一致的,因而能够较好地保障盈亏相抵,更好地实现保值。企业套期保值对于企业在市场上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决策有重要意义,当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供求状态,掌握市场价格变动趋势时,期货市场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获得未来市场供求信息,从而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且企业经过套期保值,能够较好地规避价格风险,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经济效益。套期保值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保证企业利润,确定销售价格。企业在已经签订某种商品的原材料采购合同时,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卖出相关的成品材料,保障生产利润。二是确定商品采购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企业作为供货方,与具有商品需求的需求方签订现货供货合同,将来交货,但此时企业还不需要采购商品合同中需要的原材料,为了能够避免原材料在后期价格上涨,可以以期货的方式买入相关的原材料,提高企业的利润。三是能够很好地限定企业的预算,不会造成由于商品价格上涨产生的预算超支,有效控制企业利润。四是进行融资。部分现货企业需要进行融资,可以通过质押保值的期货仓单,得到银行或相关机构的融资,并提高融资比例
2企业在套期保值操作中的风险管理
套期保值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特性,需要企业以有效的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经济利益与保值活动的有效性。但当前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给企业套期保值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漏洞。首先,企业风险管理中针对期货市场的供求状态没有做好前期预测。套期保值行为需要有效结合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同一商品或相似商品的价格走势,这样才能够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信息有效结合,制定企业生产经营方案,保证企业经济利益。但当前在部分企业中还存在一味重视短期利益,忽视商品未来价格走向的情况,造成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发展不平衡,造成企业亏损扩大,经济利益损失。其次,企业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买进与卖出的商品差别较大。由于不同商品存在不同的价格走势,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不同商品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受到的盈亏比例是不同的。部分企业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进行的买进与卖出行为中商品不一致或差别较大,一方面是没有考虑到商品的本质属性与市场价格变动,另一方面是企业在套期保值行为中对于基本原则的不重视,这都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也给企业带来了较高的经营风险。最后,企业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买进与卖出的商品数量相差较大。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起到的是相同的作用,不可顾此失彼,部分企业为了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利润,一味地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但现货市场的买入不足,造成了两方市场难以平衡的现状,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的风险。为了提高企业在套期保值行为中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并能够较好地维持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以合理的措施控制管理生产经营风险,特别是针对套期保值行为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时,需要以下措施与程序做好相关的风险管理。第一,根据市场商品价格的短期走势预测长期走势,并通过数据做出相应的市场规划。例如在进行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商品交易时,需要根据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算出基差,并从中预测变动额,以这些数据作为基础,结合市场需求与市场变化做出企业进入期货市场与离开期货市场的规划,在经过数据分析与领导层决策后才实行相应规划。第二,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时坚持“均等相对”原则。为了更好地管理经营风险,企业的交易行为需要以交易类型的基本原则为基础,制定更为严格的制度体系。套期保值交易在原则上要求企业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中将要交易的商品在种类与数量上都要相同或相似,不可有较多区别。另外,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上要求采取相反的买卖行为,不得同时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上仅进行一种交易行为。通过“均等相对”原则的确定能够更好地保障企业经营风险得到管理与控制,同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三,套期保值交易行为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性。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不可过于盲目,需要比较经贸限额与保值费用,通过数据分析与市场情况、企业经营需求确定是否进行套期保值,避免盲目跟风,反而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风险。第四,现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需要有一定的选择性。企业的套期保值行为需要在有一定风险的现货交易中进行,否则若是市场价格本身较为稳定,企业进行的套期保值交易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质作用,只会额外增加企业的保值负担。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交易需要有一定的风险预测能力,以风险预测提高风险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性。
3结论
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是为了在市场价格变动较大的情况下获得经济效益的保障,稳定经济利润。但套期保值交易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企业在套期保值交易进行过程中能够遵循其操作原则,以严谨的操作手段达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双向平衡。企业风险管理中也需要重视套期保值的基本原则与数据分析,以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潇.套期会计改革及其对风险管理影响的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关键词:企业 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
一、经营风险
1.物资供应
(1)风险识别。当某项物资库存处于合理储备量与最低储备量之间,应黄色预警,当处于最低储备量以下,应红色预警。
(2)风险控制。一是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按规模大小、整体生产能力、信用度、与企业历史上形成的协作关系好坏综合评定后划分优、良好、良、差四个等级,对规模大、信用度优的供应商加大合作力度;对规模相当,信用度良好的供应商提高依存度;对规模小、信誉差的供应商逐步淘汰。二是对生产必须的主要原材料建立保险储备,如:**原材料的合理库存量冬季为6000-7000吨,其他季节为4000-5000吨,警戒库存量为4000吨;**原材料冬季库存量为30000吨,其他季节库存量为15000吨,冬季警戒库存量为15000吨,其他季节警戒库存量为10000吨。三是当库存量低于正常库存量,应积极采取措施,抓紧补充库存;当库存量低于境界库存量,首先应限产,同时考虑提高运费、提高采购价吸收库存,保证生产稳定、持续运行。
2.销售风险
(1)风险识别。***仓库最高库存量4200吨,***仓库最高库存量2000吨,产品库存达到仓库容量50%以上,显示市场销售不畅,可能出现产品积压的风险。
(2)风险控制。调整销售方案,降价销售,降低库存,保证生产稳定、持续进行;非常时期考虑对部分规模大、信用度高的客户增加赊销额度。
3.资金回收
(1)风险识别。客户第一次出现推迟付款,是存在风险的信号。
(2)风险控制。一是资金回收达到100%,建立严格的担保销售制度,谁担保、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二是对客户建立信息档案并综合评定信用等级,对信用度一般的客户和散户要求现款销售,对信用度较高,规模较大的客户允许跨月结算,超过三个月的货款必须催要,超过一年的货款采取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超过三年且取得确凿证据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后予以核销,并在财务部门设立备查帐。
二、生产风险
(1)风险识别。生产方面的风险目前主要是安全、环保事故,无论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大小,只要发生就认定为一起事故。
(2)风险控制。一是在安全、环保上始终常抓不懈,注重加大投入,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凡是生产工艺过程中能采取的保护监测手续必须采取,凡是能消除隐患的必须指定责任人限期消除,凡是能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必须落实,凡是安全措施的投入必须满足。二是把环保工作提到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高度看待,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治理。三是对安全、环保的突发事故应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转移风险。目前,企业参加社会商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8%,***年应达到25%,以后应争取达到30%。
三、人力资源风险
1.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事后处理形成的风险
公司目前已为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四项社会基本保险,由于正常工伤保险的赔付额度过低,对易燃易爆、高危特殊岗位采取参加社会商业补充保险转移风险。
2.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所引发的风险
(1)风险识别。出现多人次、某一特定部门或岗位集体反映工资、薪酬待遇等方面存在异议,应是预警的信号。
(2)风险控制。责成有关职能部门迅速调查部门或岗位技术含量和工作劳动强度,重新调整工资及福利待遇。
人力资源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招聘要求。(2)制定员工工作规范,用以引导考核员工行为。(3)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其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4)加强和考核奖惩力度,应定期对职工业绩进行考核,奖惩分明。(5)对重要岗位员工(如销售、采购、出纳)应建立职业信用保险机制,如签订信用承诺书,保荐人推荐或办理商业信用保险。(6)工作岗位轮换,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工作岗位轮换,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错弊情况。同时也可以挖掘职工的潜在能力。(7)提高工资与福利待遇,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增强凝聚力。
四、财务风险
1.资金风险
(1)风险识别。正常储备资金急剧下降、到期应收资金不能按期足额回收,经营净现金流量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红字。
(2)风险控制。第一,根据企业发展现状,重新制定资金管理办法,与集团公司的管理模式接轨。①对各分公司资金统一管理,取消银行帐户,采取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②对控股子公司实行自行管理、监督使用的管理模式。第二,专项资金与流动资金相分离管理,保证生产经营流动资金放在第一位,实行资金审批一支笔,按计划使用资金。第三,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的非常状况时,首先,压缩对外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其次,压缩内部技术更新、改造、环措等专项资金,再次压缩非生产经营性开支及各项福利费支出。最后,压缩生产性流动资金支出。
2.财务指标风险
利润指标与负债指标。
(1)风险识别。利润急剧下降,出现保本经营甚至亏损;产品销售毛利率达到13%-15%,低于10%应预警;资产负债率达到70%应预警,达到75%应迅速采取措施降低该项指标;银行借款总额不应超过净资产50%,不能突破总资产50%。
(2)风险控制。首先,压缩对外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其次,压缩内部技术更新、改造、环措等专项资金。再次,压缩非生产经营性开支及各项福利费支出。最后,压缩生产性流动资金支出。
针对以上所述,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逐步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持续的风险管理来评估决策和交易中的风险,计算实行风险管理所取得的报酬和不实行风险管理所遭受的惩罚,处理好企业在减轻财务、经营和战略风险与为股东创造竞争价值之间的适当平衡。以结构化的风险管理过程为理论基础,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制定企业的风险管理方针和制度,形成切实可行、易于操作、收效突出的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落到实处,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国外学者主要采取两种研究途径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后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第一种研究途径是比较有风险管理和无风险管理的企业在IPO时的股票抑价的差别;第二种研究途径是通过访谈或问卷调查等形式让风险投资家或被投资企业家评价风险管理对企业价值增值或绩效的影响。
(一)企业风险管理与企业绩效:第一种研究途经。Brophy
(1988)以210家有风险管理的企业与1 053家没有风险管理企业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他们在1977年―1983年间IPO的回报率,以及上市20天内股票价格的变动。研究结果显示,有风险管理的企业IPO 时的表现优于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因而他们认为风险投资后管理确实增加了企业的附加值。
Jain和Kini(1995)对风险投资家在被投资企业上市后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有风险管理的企业在IPO后的经营绩效明显好于无风险管理的企业,而且有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在IPO后,他们的市盈率、市价账面比率以及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也明显高于对比组,这也说明了市场投资者承认风险投资家在被投资企业中的正面作用。
上述研究表明风险管理对企业有积极的意义,风险投资家的管理参与活动提高了被投资企业IPO后的经营绩效和长期市场绩效。但是,另外一些研究则发现, 有风险管理的企业与无风险管理的企业在市场绩效上没有显著差别。
(二)企业风险管理与企业绩效:第二种研究途经。第一种研究途径将有风险管理的企业视为黑箱,研究风险投资家的风险管理是否和企业的IPO价格、股票回报率或投资回报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从而判断风险投资家的参与管理活动是否增加了被管理企业的价值和提高了被管理企业绩效(李昌奕,
2005)。但是,此类研究并没有进一步去分析风险管理中的哪些行为更有利于被管理企业的成长(Wang和Ang,2004)。为了探析风险管理中的哪些行为更有利于被管理企业的成长,一些学者采用第二种研究途径研究了风险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Rosenstein等(1993)通过对98家有风险管理的企业的
CEO的调查也发现, 有风险管理的企业的CEO认为风险投资家在充当企业管理团队的参谋、同投资者集团进行沟通与协调、监控生产运营绩效、监控财务绩效、雇佣或更换CEO、应对短期危机等方面的管理参与对被管理企业是最有帮助的。
Wang和Ang(2004)对新加坡风险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他们根据有关理论提出5个因素影响企业绩效,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风险投资家的管理参与活动,并提出风险投资家的管理参与会对被投资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假设。
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风险管理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和重要作用。因为通过风险管理能够实现知识共享、整合或接近关键资源、缩短企业产品市场化时间,从而增加被投资企业价值(Spekman 等, 1998) 。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术界对风险管理与公司绩效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张兆国等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贾利军等研究发现:资本结构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资本结构与公司托宾Q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吴巧玲从权变视角出发,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四个中间变量与ERM 的回归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出风险管理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取决于四个权变变量,说明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环境背景来实施风险管理,才能有效促进企业业绩的增长,并且认为引入企业文化指标作为权变变量将成为未来研究方向。
三、总结
关键词:商贸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就是一种独立客观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的行为,它利用系统化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对企业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以确保企业计划和战略的顺利实现,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内部审计由企业内部专职审计人员进行。企业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能够为外部审计提供全面准确的审计资料,减少外部审计工作量,也能减少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项风险。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已然成为与外部审计一样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尤其是在商贸企业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其经营风险很高,如果不做好内部审计,可能会在采购、仓储、营销和财务等各环节出现风险,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商贸企业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发生概率。要想利用内部审计做好企业风险管理,首先要了解内部审计的内涵以及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然后从全局出发,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加强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防患未然,及时消除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本文分析了商贸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具体应用,希望能够提高商贸企业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水平。
一、商贸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更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风险具有客观普遍存在性、不确定性、破坏性等特点,尤其是企业经营项目越复杂,资金流出与回笼间隔越长,其经营风险就越大。而商贸企业就属于经营风险很高的那种企业类型,因为商贸企业销售的产品种类众多,涉及的供应商、销售商也众多,资金流转周期较长,资金回笼时间慢,在仓储、采购、销售等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这就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对商贸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能够覆盖商贸企业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从原材料采购到工厂生产加工,再到半成品和成品的仓储管理,最后到终端销售,都可以进行资金、产品、质量和进度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各个环节都按照计划进行,从而降低各个环节发生风险的概率。
(二)更准确客观的风险评价
在商贸企业风险管理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风险识别。内部审计不用参与到企业各个经营环节中去,只是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对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管理,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和全面的对商贸企业各环节工作进行准确评估,见微知著,通过一些小问题和隐患来评估其风险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并及时对这些小问题和风险隐患进行控制和纠正,确保商贸企业各个环节按照企业战略和计划正常进行。所以商贸企业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不受任何部门管理,只服务于企业股东,从而以旁观者视角准确客观的对风险进行评价。
(三)更有效的科学风险控制
只要是风险都会有一定的破坏性,例如财务风险会让商贸企业损失大量资金,存储风险会让商贸企业损失大量产品等等,这些破坏性都会危及企业正常经营和发展。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全过程风险管理方法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及时消除风险隐患,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使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所以商贸企业应该利用内部审计对企业所处经济环境、市场行情、国家政策和竞争企业等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资金周转等内部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与控制,防患未然,将风险发生概率和破坏性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商贸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缺乏全局性
目前我国商贸企业风险管理主要由管理层领导负责,主要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忽略了对企业战略可行性的风险管理。加上企业风险可以在各部门间转移以及商贸企业管理人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导致管理人员对部门之间的风险管理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只注重本部门的风险管理,忽略其他部门的风险管理。同时商贸企业风险管理大多存在主观性,根据风险管理者的经验来判断风险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而不是通过市场调查数据和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分析得到风险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不够科学合理。
(二)风险管理缺乏预警机制
目前商贸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降低企业风险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这属于事后控制,忽略了对企业风险管理的事前预防与控制,缺少相应的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往往都是在风险发生后再对风险进行补救,不懂得对风险隐患进行检查和预测,防患未然,降低企业风险发生概率。
(三)风险管理缺乏持续性
因为企业风险贯穿商贸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因此要对商贸企业进行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确保风险管理的持续性,但是很多商贸企业只懂得在财务管理和生产管理上进行风险管理,缺乏在销售和运输等环节进行风险管理,没有使用全过程性的企业风险管理,导致在销售和运输等环节容易出现风险,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内部审计参与度较低
目前我国商贸企业只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忽略了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更是缺少专门的程序对企业战略风险进行审计,例如采用风险转移的策略来降低企业风险发生概率。而且商贸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缺乏相应的负责企业风险管理的权力,在审计企业风险过程中处处受限,难以发挥审计人员查漏补缺的作用。
三、商贸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当前的审计形式中,审计对象十分复杂且信息工作量十分繁重,导致在签订审计约定书时,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了解双方的权责,尤其是商贸企业这样的结构复杂的企业,资金流向多元且变化莫测,这就更增加了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导致双方签订约定书时的权责不明。同时,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出现,并且越来严重。此外,还有些工作失误会被暂时的掩藏起来,一旦发现就会形成更加严重的审计风险。目前的审计工作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财务报表,还需要会计事务所能够对企业内部的舞弊和出现的错误作出揭发处理,同时能够正确的判断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以此来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和科学性,而以上的各种因素,使得审计风险的几率大大增加。
(二)审计方法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虽然抽样审计具有高效的优势,但是这种审计方法有局限性,这也是商贸企业审计方法对审计风险的影响。首先,对商贸企业的审计方法存在滞后性。主要体现在其审计的方法仍然停留在最原始的审计上。财务报表的主要是通过历史来反应企业的资金状况,但是有些数据并没有表现出来,这就使得审计对相关的使用人员没有真正的实用性。另外一方面,抽样统计的一个巨大缺点就是局限性。由于现在企业规模的扩张,导致要想方方面面都审计变得不太可能,所以抽样审计的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部分并不能代表整体,这样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也就被增加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审计人员在采用判断抽样法的时候,如果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导致判断发生偏差,那么同样会产生风险。三是,操作的规范性达不到标准。规范的审计步骤可根据署制定颁布的《中国审计规范》和《审计法》中提到的相关条件操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权威性的准则往往不被审计人员重视,并在私下实行违规操作,这就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增大。
(三)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
每个审计人员都应该有足够丰富的专业技能以及实战经验,要想在审计工作中,从复杂的数据中找到正确的审计资料数据,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且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对应的分析,是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但同时,审计人员所具有的实战经验和能够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目前,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的理论是半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当中所缺乏的,在当前的关键阶段,审计工作的开展,就变得异常艰难。同时,审计人员在拥有足够强大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品质。必须端正严谨的工作态度,做事一丝不苟,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所以说,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与审计风险息息相关。
四、商贸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制定契合度高的企业战略目标
首先商贸企业要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并选拔招聘专业人才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不受其他部门管辖,由董事会直接管辖,商贸企业要赋予内部审计部门监督管理的权力,对企业各部门各项工作进行审计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内部审计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来制定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审计过程中要以企业战略为中心,对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进行审计,查看是否有与企业战略相冲突的内容,有则及时整改。最后内部审计根据商贸企业采购和销售各环节的资金周转情况来优化资金配置,确保资金使用情况符合企业战略资金计划要求,避免存在超支情况,有则要及时整改。只有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指导,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二)优化内部审计流程
内部审计人员要创新内部审计流程和方法,不能沿用过时的陈旧的审计方法和内容,而是要从商贸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商贸企业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例如开发新资源、对产品进行成本和质量控制、优化资金配置和制定科学合理地市场营销策略等等,虽然这些都不是内部审计人员负责的领域,但内部审计有权对这些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和风险管理。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该精减企业各项业务流程,删繁就简,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旁枝末节的地方出现风险,影响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在精减采购线、仓管线、运输线和销售线的同时也要理清各环节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内容,确保精减流程而不会丢失关键环节,确保精减后的企业仍然能够高速运转。
(三)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去,大幅提高了各行各业的生产工作效率。商贸企业内部审计也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立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商贸企业各部门通过该系统上传部门各类信息,作为系统管理员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及时对各部门上传的数据信息进行检查核实,通过各部门上传的数据信息查看各部门经营情况,如果存在问题要及时整改。同时利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商贸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各部门员工都可以登录该系统查阅本部门或其他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不仅能够查漏补缺,消除风险隐患还可以大幅提高审计效率,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事半功倍。
(四)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商贸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和管理风险,而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则是体现内部审计方法好坏的检验标准。要想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商贸企业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一是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对企业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还要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便是不能解决问题,也要结合实际对问题发生部门提出改进对策。问题处理完毕后内部审计人员要对整改后的问题进行评估,确保没有风险。二是内部审计人员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审计工作计划,针对企业战略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改进对策,并引入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等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将其落实在企业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中。一旦发现与企业战略和计划有冲突矛盾的情况,要及时解决问题,确保企业各部门都按照企业计划和战略开展工作。三是定期制定内部审计报告,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企业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和节点,并要求相应部门的人员加强对该节点的风险评估、分析与控制。通过内部审计报告来反思内部审计工作有待提高的地方,通过定期专业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以便于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效率。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