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政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形成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一本预算管一年的格局
从20*年开始,在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教育局、区城建四局进行部门综合预算改革的试点。通过总结和完善试点单位综合预算管理,制定了《*区部门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办法》,将单位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另外,通过对部门预算收支状况调研分析,按其工作职能、特色工作和资源占有状况,制定出不同类别的部门预算定额标准,人员支出按政策、公用支出按定额、项目支出视财力,统筹安排、分类管理、综合平衡。对不同性质的部门采取不同类别的预算编制方法,执收执罚部门按“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编制综合预算;城建部门按预算内外资金统一包干,预算外部分以收定支编制综合预算;街道办事处按街道财政体制管理办法编制综合预算;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按预算内外统一标准编制综合预算。到20*年全区所有的51家一级预算单位、184家二级预算单位全部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形成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一本预算管一年。部门预算推行以后,不仅使全区一、二级预算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得到加强,也使财政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得到较好体现。
二、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实现了财政资金“中转”变“直达”
20*年底,全区所有一二级单位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所有预算资金支付全部实行网上运行。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网上直接支付力度,将纳入财政工资统发范围的人员工资、津补贴实行“二卡合一”,对人员经费及政府采购资金全部实行网上直接支付,实现财政资金使用中“中转”变“直达”格局,有效控制了预算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行为。与此同时,还制定了《*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工作。至20*年8月,统一撤销全部预算单位的银行基本账户98个,集中资金13,500万元,实行财政资金统一管理,分户核算,增强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了部门执罚收入与自身利益的“链接”
20*年,区财政部门首先对政法系统、城管执法大队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彻底收支脱钩。由过去的预算内定额包干、预算外补充经费不足,改变为现在的以“收支两条线”管理为核心的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对收取的非税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列为财政收入;取消比例返还,不再实行收支挂钩,未纳入预算的资金,部门一律不准使用;部门履行其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全部通过编制部门预算由财政予以解决(人员支出按政策,公用支出按定额,项目支出按财力)。这一做法既保障了执法部门的正常工作经费,又切断了部门执罚收入与自身利益挂钩的“链接”。在政法系统、城管执法大队实行彻底的收支脱钩的基础上,20*年,全区所有执收执罚部门全部实行了彻底的收支脱钩,从源头上避免了因收支“链接”而产生的腐败问题。
四、推进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了“采”“管”分离,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为进一步规范全区政府采购行为,增强政府采购活动的公开化、程序化、制度化,区政府出台了《*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区政府每年印发*区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使全区各单位政府采购意识得到不断增强,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按照《政府采购法》,于20*年率先在全市城区中实行采管分离,区采购办和区采购中心各司其责,区采购办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能,区采购中心负责实际采购活动和定点采购服务的管理工作,完善了政府采购管理体制。20*年,财政部门把全区教育系统中小学的工程采购作为管理重点和突破口,深入推进全区政府采购工作。截止20*年年底,全区工程采购规模突破千万元,占全部采购规模的四分之一,同比增长295%,采购规模达到区历史最好水平。与此同时,为配套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全区公务用车的定点管理办法作了重大调整,制发了《*区公务用车定点加油管理办法》、《公务用车定点维修管理暂行办法》和《公务用车定点保险管理办法》,规定凡属于财政性资金即不论是预算内资金还是预算外资金负担的公务用车必须全部纳入定点管理范围,全部定点供应通过招标来确定。实现了新的公务用车管理方式、资金结算方式和车辆费用节约激励方式,充分调动了各单位公务用车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关键词:财政税务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影响作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财务税务制度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否则就会拖慢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进程,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阻碍了财政税务制度的有效发挥[1]。所以说,在我国财政税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财政税务制度改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财政税务制度改革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加大了制度更新的压力。财政税务制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影响的不仅仅是政府本身,站在广泛意义上来讲,对国家中的所有企事业单位都有影响。政府的政策变化能够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如果政府所出台的政策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继续实施有着很大的影响,那它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可以说是根本性的。企业的财政制度在根据政策做出相应的改革时,对企业本身的经营来说,可能会带来一些未知的挑战和风险。因此,在对财政税务制度进行大的变革之前,一定要采用科学全面的评估方式对其利弊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做出防护和应对对策,将损失降到最低。(二)加大了企业管理理念更新的难度,使运营成本增加。我国的企业历经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作为在市场经济下刚成长起来的新兴经济体发展一定要符合发展规律。经营范围中包含着很多有着长久发展历史的业务,这给企业的管理理念更新带来了较大的阻力[2]。另外,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各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投入,随着国家的金融和税收政策做出了调整,企业为了适应在新条件下也能正常运营,就需要建立起新的管理体系和新的运行机制,从而加大企业在资源和资金上的投入,使得企业的管理成本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三)增加了企业对财政专员的培训压力。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征,税收制度发生了改变,那么企业的经营模式已经管理理念等内容都要随之进行更新,同时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等内容也要进行同步更新,因此企业要在人员的培训上花费较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财政部门的员工进行细致的培训,否则会出现很多财政上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并对新的财政税务制度的落实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现阶段我国企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水平不够高,且从事财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存在着经验的缺陷,加上高级财政管理师的数量有限,因此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肯定会加大企业在财政管理人员培训上的难度[3]。
二、财政税务制度改革给企业管理带来的作用
(一)无论是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言,还是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而言,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都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且对我国原有的经济发展结构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和改善,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并提升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二)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而言也是为了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适当的财政税务改革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使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所以说,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在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并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财政税务制度改革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分析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在人才的塑造和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企业应当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采用各种激励机制实现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目标,从而调动受培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并使他们的敬业精神得到加强[4]。同时,培训的目的不仅在于使他们对国家的财政税务改革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还要使他们掌握一定的适应改革和新的政策的能力。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拘泥于形式,而是要用多元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坚持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选择或者是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因材施教的培训措施往往能带来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二)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对财政管理结构进行合理的改善。很多因素都能够对人们的看法和决定带来影响。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在不同的时期运用相同的办法都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理念的更新,这是时展的必然。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企业应当构建出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和管理方式上都做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去。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企业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道路提供了基本保障。(三)加快新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加强执行力度。随着我国在教育、科技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经济也一直呈稳步发展趋势。但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些不可控因素可能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这也就使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需求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的管控,从而使企业能够在新的发展时期和新的发展环境下稳步前行[5]。
四、企业税务改革的发展新道路
(一)建立起完善的税务会计制度。现阶段,我国的税务会计制度还有待完善,税务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较为分散,相关部门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梳理和规范。虽然说会计制度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是实际上它在提高税收征管和管理上所发挥的作用是微小的。税务会计的规定也过于简单,其作用难以得到明显的体现,会计管理和经济税收管理的作用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建立起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以适应财政税务制度改革的需要,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二)建立健全绿色税务制度。社会能否实现将现存的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生产消费模式向高效经济方向的转变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循环的关键。基于这一特征,我们必须要减少以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为代价而进行的经济生产活动,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加大投资,同时还要根据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实施合理的税收激励制度和奖惩制度,以保证制度的高效落实,此外还对新技术和经济改革的进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企业应当对政府出台的政策和政府的职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具体到某个项目或活动上的时候,才能充分使用政府职能系统,比如通过申请税收优惠促进企业发展。总的来说,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应当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整体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汪笛晚.企业财政管理中财政税务制度改革产生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16(20):55-56.
[2]杨耀清,叶玲,吕志军等.浅论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与绩效考评的关系[J].会计师,2010(1):80-81.
[3]张桂丽.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国商论,2017(21):81-82.
[4]尹运丰.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分析[J].知识经济,2016(4):93.
近两年来,**区紧紧围绕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加强财政财务管理,规范收支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形成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一本预算管一年的格局
从20xx年开始,在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教育局、区城建四局进行部门综合预算改革的试点。通过总结和完善试点单位综合预算管理,制定了《**区部门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办法》,将单位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另外,通过对部门预算收支状况调研分析,按其工作职能、特色工作和资源占有状况,制定出不同类别的部门预算定额标准,人员支出按政策、公用支出按定额、项目支出视财力,统筹安排、分类管理、综合平衡。对不同性质的部门采取不同类别的预算编制方法,执收执罚部门按“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编制综合预算;城建部门按预算内外资金统一包干,预算外部分以收定支编制综合预算;街道办事处按街道财政体制管理办法编制综合预算;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按预算内外统一标准编制综合预算。到20xx年全区所有的51家一级预算单位、184家二级预算单位全部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形成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一本预算管一年。部门预算推行以后,不仅使全区一、二级预算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得到加强,也使财政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得到较好体现。
二、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实现了财政资金“中转”变“直达”
20xx年底,全区所有一二级单位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所有预算资金支付全部实行网上运行。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网上直接支付力度,将纳入财政工资统发范围的人员工资、津补贴实行“二卡合一”,对人员经费及政府采购资金全部实行网上直接支付,实现财政资金使用中“中转”变“直达”格局,有效控制了预算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行为。与此同时,还制定了《**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工作。至20xx年8月,统一撤销全部预算单位的银行基本账户98个,集中资金13,500万元,实行财政资金统一管理,分户核算,增强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了部门执罚收入与自身利益的“链接”
20xx年,区财政部门首先对政法系统、城管执法大队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彻底收支脱钩。由过去的预算内定额包干、预算外补充经费不足,改变为现在的以“收支两条线”管理为核心的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对收取的非税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列为财政收入;取消比例返还,不再实行收支挂钩,未纳入预算的资金,部门一律不准使用;部门履行其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全部通过编制部门预算由财政予以解决(人员支出按政策,公用支出按定额,项目支出按财力)。这一做法既保障了执法部门的正常工作经费,又切断了部门执罚收入与自身利益挂钩的“链接”。在政法系统、城管执法大队实行彻底的收支脱钩的基础上,20xx年,全区所有执收执罚部门全部实行了彻底的收支脱钩,从源头上避免了因收支“链接”而产生的腐败问题。
四、推进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了“采”“管”分离,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为进一步规范全区政府采购行为,增强政府采购活动的公开化、程序化、制度化,区政府出台了《**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区政府每年印发**区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使全区各单位政府采购意识得到不断增强,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按照《政府采购法》,于20xx年率先在全市城区中实行采管分离,区采购办和区采购中心各司其责,区采购办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能,区采购中心负责实际采购活动和定点采购服务的管理工作,完善了政府采购管理体制。20xx年,财政部门把全区教育系统中小学的工程采购作为管理重点和突破口,深入推进全区政府采购工作。截止20xx年年底,全区工程采购规模突破千万元,占全部采购规模的四分之一,同比增长295%,采购规模达到区历史最好水平。与此同时,为配套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全区公务用车的定点管理办法作了重大调整,制发了《**区公务用车定点加油管理办法》、《公务用车定点维修管理暂行办法》和《公务用车定点保险管理办法》,规定凡属于财政性资金即不论是预算内资金还是预算外资金负担的公务用车必须全部纳入定点管理范围,全部定点供应通过招标来确定。实现了新的公务用车管理方式、资金结算方式和车辆费用节约激励方式,充分调动了各单位公务用车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创新
财政税收制度在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国家存在差异,作为社会主义大国,我国财政税收政策制度建设在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主要靠自身摸索,不断改进和完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的巨变频率越来越高。而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设施却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逐渐地暴露出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的问题。这迫切要求各级从事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建设的管理者和参与者,要积极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在保证中国经济特色不动摇的前提下,锐意进取,勇于革新。
一、财政税收制度创新的时代背景
随着大量新兴技术的快速涌现和普及,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组织方式不断发生着颠覆性变化。如互联网技术植入国家的每一寸土地后,大量的新兴业态、新产品和新服务,以线上为基础涌现出来。同时也有大量的传统经济业态消失或者转型。对于财政税收制度最直接的冲击是,原先的管理对象消失了或者数量上,形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财政税收的管理指标、科目都随之改变。同时大量新对象出现,需要制度快速刷新,将其纳入到管理系统中。其次,不同产业和不同区域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带领下,突破了彼此之间的地理或者物理的阻隔,行业间的互相融合、线上无地理区域差异等都是的经济行为的交错更多,辐射区域更广。财政税收制度原本清晰的管理边界变得模糊,如何理顺和协调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经济活动的税收管辖权和义务,是财政税收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最后,从宏观上看,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必然需要产业和区域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财政税收制度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最优化地配置财政税收,促进国家经济命脉的健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财政管理制度能够顺应甚至引导时代的发展方向。在快速变迁的经济社会环境中,财政税收制度应在征收、流转和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创新,与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变化保持协调前进。
二、现有财政税收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民主公开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得贯彻。国家高层在很早前就已经出台规定,要求政务公开透明,但几年来的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公开的内容太粗,概括性的总结无法进行深入分析,无法作为监督的依据。另一方政策从上到下执行力度逐渐减弱,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及县级政府,而这些地区又恰恰是最贴近老百姓,尤其是生活水平亟待提高的群体。因此,尽管国家层面倡导甚至强制执行,上访或者投诉的事件仍大量存在。我国一个国家机关执政下,国家机构不需要因为政党之间的纷争而影响执行力,而只需要面对权利的赋予者,即广大人民群众。因此,政务的公开透明,一方面是必然的义务,财政收入来源于社会,必然要让所有社会成员清晰了解这些收入的去向,原因及其意义。另一方面也是可以将问题摆在广大百姓面前,集思广益,借助群众的智慧,促进财政税收制度的优化和完善。因此,财政税收制度创新的前提要素之一,就是要破除观念,打破利益群体的阻挠,坚决执行政务财务公开透明。第二,现有财政税收的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以及执行得不到有效监督。财政税收管理对于普通群众而言,没有直观的感知。因此财政税收到底是如何进行征收、转移和使用的,很大程度上是靠税务系统内部从业人员的执行和监管。由于财政税收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些方方面面又在不断地变化。很多领域长期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或者乱执行得不到监督等现象。如何通过创新来减少和消除这些现象,需要财政税收制度的制定者从规则、技术手段等多个角度同时着手。第三,财政税收制度制定和执行组织,是群众口中的国家机关,确实存在这组织经营管理制度和技术落后的问题。从财政税收的公开透明,到财政税收制度的创新,都是在从管理型财政税收制度到服务型财政税收制度的转变。财政税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者在进行组织建设时,万不可固守在以前的思维和姿态中,而必须按照现代企业或公共服务组织的建设要求进行组织规章制度、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创新。第四,财政税收的配置效率是制度创新的核心问题。我国的财政税收一直以来都在经济变迁中扮演着舵手的角色,财政税收如何使用才能持续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动机的高效率运转,是摆在财政税收配置者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来看,国家的经济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单不可否认,现在的高房价、实体经济衰弱、区域经济差距得不到有效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等经济社会问题,也是一直以来财政税收配置带来的后果。财政税收的配置以宏观经济政策的形式体现,从指定到落地存在一定周期,在互联网经济以前,这个周期内社会经济形态变化不大,因此财政政策能够较好地匹配。但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及未来,财政税收配置必须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三、财政税收制度创新的突破方向
(一)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是第一要务
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为全社会积累了大量的财务,也使得财政税收有充盈的资金储备。如何运用好这些资金,将直接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同时也影响后续财政税收的来源和数量。经过几轮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行业、大宗商品等领域都出现了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的问题,而这些曾经带来拉动经济增长强劲动力的领域,如今却在反噬实体经济,进而腐蚀着国家竞争力的根本。面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是摧毁式的转型关键期,财政税收必须通过最科学的配置,将游走在危险边缘的社会经济拉回到正轨当中。建议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财政税收配置水平:首先,积极应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通过最全面和最深入的数据挖掘,为财政税收配置决策提供最真实、最直观的依据。财政税收的经营管理机构可以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如阿里、百度等合作,直接采购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以最快的方式获取可视化的数据分析结果。并通过共享的方式在各级单位进行传播。同时在决策和讨论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跨区域进行视频研讨会议,扩大意见的采集面。最后结合智囊的建议,获得最优选的解决方案。
(二)提高从业人员专业能力
财政税收的征收、转移和配置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不论是基层的税务人员还是高层的管理者和监督者,不仅需要具备税务本身的知识和能力,还必须在宏观经济、产业经济、新技术领域都有建树。从业人员不应仅将眼光聚焦在税收资金本身,还应从实际的经济活动、百姓生活和科技发展中思考财政税务工作中的问题。提高财政税收从业人员的能力,可以通过:优化组织人才结构,吸收更多在宏观和产业经济领域、互联网等新技术领域有见地或者专业技能的人才,降低不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员比例;通过改进管理工具来帮助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例如开发智能化的管理和决策软件,减少人为的主观臆断,提高管理和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坚决执行财政税收工作的公开透明
公开透明对财政税收制度的创新的作用是最为长远的。原因在以往缺乏公开透明,一方面各层级、各地区的财政税收工作信息得不到准确有效的传递和共享,因此权、则、利的协调缺乏准确可靠的事实依据;另一方面,缺乏公开透明,也滋生了大量的腐败、执行不到位、执行偏差等问题,人为主观对财政税务工作的影响十分明显。而一旦大范围深度地公开透明,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大大减少,无论哪一类信息使用者,都可以基于可靠的事实来进行分析判断,而以此退出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也将大大贴近实际,更具有可行性。此外,人为干涉减少,拍脑袋的现象得到缓解,将有效地降低财政税收的重复配置、过度配置、错误配置,这对于一些重大的财政措施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结语
财政税收制度的创新不仅需要从自身内部找突破口,更需要国家其他领域如政治制度改革创新配合,并通过法律法规的方式明确落地和执行。从一定层面上讲,制度的创新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而在于如何破除固化的利益网络,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为创新成长提供土壤。
作者:初咏春 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财政局监督检查处
参考文献:
[1]罗上奎,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6)
[2]王小龙,方金金,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与基层政府税收竞争[J],经济研究,2015(11)
关键词:公共财政管理 预算 执行 控制 监督
完善有效的财政预算执行控制监督制度,能够使公共财政管理在设置相关机构和分配权力方面时,应形成彼此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政府部门所制定的预算和执行情况应该对人民群众公开,让群众对预算执行的事前控制监督、事中控制监督和事后控制监督之间的关联性有全面的了解。
一、 公共财政管理中的预算执行控制与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中的预算执行控制监督机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相关部门单位违规、违纪、违法使用预算资金的手段五花八门,多报多领、少报转移、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化公为私等行径层出不穷。
(一)预算执行的控制流程不够清晰
对预算执行流程进行系统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工作进行的第一步。而一些公关财政部门往往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在进行财政管理时过于重视预算核算情况,而对预算执行的具体流程不够重视。因为,没有制定出一套系统性的监管制度,从而无法掌控全局。这就造成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彼此之前缺乏沟通,无法进行有效配合,使得预算执行在控制与监督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脱节。
(二)预算管理的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和健全
预算管理模块是使用最频繁的财政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将批准后的指标控制数据传递给会计核算系统。该模块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有效控制超出支出部分,而采购和签约等相关过程却无法进行监控。由于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和完善,因此,不仅增加了预算执行的工作量,而且大大降低了实际工作效率。当前企业这种不完善的信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信息化的财务工作的基本要求,由于信息系统与实际工作要求差距较大,所以不仅无法完成所指定的目标,而且也对整个预算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严重阻碍。
(三)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绩效评价的缺失
在一部分财政部门预算执行结果考核与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例如,没有对预算执行的中期阶段进行考察和必要的检查,没有分析总结预算实际执行中的最终结果等。由于,预算执行缺乏完善的控制监督机制来进行制约,所以,只能使其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中的预算执行控制和监督的措施
虽然滥用、无效、欺骗以及人为的错误和腐败等现象,无法依靠监控系统来进行完全的禁止和杜绝,但是,一个完整有效的监控系统能够避免出现重大的违规、违法行为,当因使用不当和浪费等原因造成的公共资源减少得到有效控制时,公共利益的损害程度才能减少。
(一)机构设置和权力分配之间的制衡性
审计机构在机构设置和权力分配方面上的独立,是政府预算执行的控制和监督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机构设置和权力分配之间的制衡性也非常重要。而制衡性的另一种体现则是审计机关的独立性。然而,将全部视角放在审计过程中审查、核实预算的最终结果,对于不良行为的控制盒预防关注度不够,一旦不当行为发生后,才重视公共财政资源的浪费,为时已晚。因此,在实际中应加强控制预算执行情况,将不利因素扼杀在摇篮里,不仅保障公共资金安全,而且还能效地使用。
制定预算执行制度的重要环节就是,制定以国库管理制度为基础的有效的公共资金的收支系统,来保障政府现金清算账户,是控制预算正确执行的重要的环节。为确保账户核心地位不仅需要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其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收支、政府采购和财政制度的改革,两者均对关机构和权力分配方面有要求,具体内容是:两者之间必须相互制约,在设置有关机构和权力分配方面必须形成彼此间的制约关系,同时负责收支和账户管理的机构,定期按时的进行监督与管理。
(二)公众知晓政府预算执行渠道的透明度
作为一个民主的国家,政府审计机关和立法机构应当让人民群众了解公共部门和公共资金的预算情况以及执行情况。大多数国家,除去国家安全受到限制意外的时间,国民均可充分的了解到政府预算和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通过公众国民对公共财政进行监督。因此,审计人员应当将政府实际运行情况告知公众,可通过多媒体等渠道及时告知。公众和舆论带来的压力,在无形当中便可使被审计的对象认识到自我的错误,并及时进行纠正,不仅如此,还可有效压制个别试图违法违纪的部门和个人。
当前我国,人大常委只收到审计长本人递交的最后审计结果,而其余部门的决议报告和具体内容,仍未公开。由于政府预算执行和审计不够透明,这就对严惩出现不良行为的部门和政府官员造成了阻碍,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使公共资金造成损失。因此,必须将政府预算情况和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公布于众,因为,公众有权通过正常渠道来获取政府预算计划和执行情况的信息。
(三)事前监控、事中监控、事后监控的连续性
当前,我国对于预算方面要比较重视,但却忽视了决算方面,当审计机关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决算审查时,偏重预算,而对政府的决算报告不够重视,导致预算执行监控力度不足。而在进行政府预算执行的控制和监督时,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事后监控,三者缺一不可。对于政府预算执行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和监控来说,内部监控、外部审计和立法机关主要体现在对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上,而事后监控则完成了整个“预算执行环节”,原则上这种监控可分为三方面:政府的决算报告,审计机关的监督和立法机关的监督。政府预算时候监控的基础则是决算报告,决算报告与审计机关和立法机关联动,已达到检查预算单位与政府机关是否遵守立法机关在预算中确立的约束这一目的。一个完善的控制监督机制可以通过司法制度,对滥用公共资金这种违法人员和机构进行责罚,不仅起到震慑作用,同时也对不法行为进行警示。
三、结论
公共财政管理工作包括预算执行、控制和监督,公共财政管理不仅较为复杂,而且是预算目标最终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想要政府分配公共资源、提供公共产品,就必须要制定一个有效、完善的预算执行控制监督机制。一旦财政管理无效或低效将会给公共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失和侵害。因此,要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管理部门制定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加强政府预算执行监督体制的监控力度,与此同时,建立约束和制衡机制来更好的控制和监督预算执行管理。为了供财政部门更好的发展,同时合理分配使用公共财政资源,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政府公共管理需要,而且还能满足社会公众的普遍利益。
参考文献:
[1]梁开娟.盈利从预算开始——公共财政预算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廖晓丽.公共财政管理中的预算执行控制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