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1篇

在学术层面上,希伯来大学农学院是唯一授予学生与农业相关领域大学文凭的机构。农学院主要设置有农作物栽培科学、种子改良、农作物基因技术、兽药和食品科学等专业。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农作物种植、良种的培育与改良、家禽家畜的饲养以及农业经济等诸多学科。农学院每年还开设10次到15次专门针对农民的短期培训班。培训班所授课程偏重于应用领域,如种植、驯养和果树栽培等实用技术。而且农学院在向农民传授最新应用技术的同时,还会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使学院的科研更趋于实用。

除了农学院的教育外,以色列的职业教育系统中还设有农业学校,综合高中里也有农业方面的课程,这使农业知识和技术得到普及。此外,以色列农业部还设有专门指导农民生产的部门。这些部门有专人长期在农业区进行服务,负责向农民提供新的农业信息和技术指导。

据以色列农业部发言人介绍,该部负责对农民进行指导和培训的部门约有200人,其中40%的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常年在田间地头向农民讲解和传授农业技术。除直接指导之外,这些部门还组织多层次的培训活动,满足农民不同的技术需求。

目前,以色列还出版几种农业刊物,农民通过订阅这些刊物可以获得最新的农业科学知识。此外,农业部还通过其他途径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最新的科技动态,以色列全国性的农业组织也经常对农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指导。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业硕士 专业学位 学位论文 评价体系

引言

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位论文主要考察其综合利用相关领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对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农业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研究农业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性是出于以下原因:

(1)研究生培养形式的多样化,要求各种具体形式科学化、规范化、深入化,促进整个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2)对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要求,促进研究生教育评估的发展。加入WTO之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条件、规格与水平都要与国际接轨,其教育内容、质量标准等都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学位论文的评估,是从过程和目标两个方面检验质量的有效形式。

2.农业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特点

目前各培养单位制定的农业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大多参照农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参照执行。这样,一方面会导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解释,实际操作性差,另一方面与农业学位培养的目标不相符合,不利于农业硕士论文质量的控制和提高。

作为农业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建立相应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并与农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相区别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农学硕士教育模式基本上从传统重点大学农学硕士教育制度演变而来,存在不少问题。按照指导委员会的初衷,农业硕士教育的定位是与农学同一层次、不同特色。因此,农业硕士论文评价体系可以从矛盾的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相对性,即与农学硕士的区别性,尤其是该规格将来与职业任职资格关联的特性;二是相似性,即在程序化、制度化、可操作性、适应原则等方面的一些共性要求。

3.构建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路

(1)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要符合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农业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容要符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并与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2)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可操作性

制定的标准要充分考虑国家、社会、培养单位和研究生自身水平等实际情况,使制定的标准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3)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差异性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标准应能体现专业学位的学科特点和各培养单位的办学特色和多样化培养要求,应允许标准具有差异性,体现专业学位种类和培养单位自身的特色和个性。

4.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论文类型、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撰写要求等。

(1)论文类型:农业硕士学位论文可包括研究论文、调研报告、项目规划与设计、产品研发、工程技术、案例分析等多种类型。

(2)论文选题:农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该是农业领域的基础性实践应用问题,应有一定的实践代表性或技术难度。

(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针对农业领域学科的核心内容,体现应用型学科的特点,进行文献资料查阅,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4)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真实、真用、真行,同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观点、新见解。

(5)撰写要求:分为绪论、研究与分析(或规划与设计,或实验与性能等)、结论等部分。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

5.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制定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工作,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基本采用两种可操作的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一种是广义的――主要针对论文过程的评价体系;一种是狭义的――即论文文本的评价体系。对于前者而言,基本的评价指标与农学硕士论文评价体系并无区别,关键在于二级指标的设定。

参照兄弟院校农业硕士的培养实践,我们针对农业硕士论文设计了不同于农学硕士论文的新的评价标准体系。

对于狭义的即文本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目前许多兄弟院校均处在摸索阶段。但基本原则大致相同,我们根据申请学位选题类型和提交论文的不同形式制定论文评价体系标准(见表2)。

结语

制定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我国农业专业学位教育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综合考虑特色办学和多样化人才培养等因素,才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具有差异性和可操作性的论文标准体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完善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有效落实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进一步研究如何做好质量检查与监控工作,如何实施综合质量评价活动,在实践中继续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董维春等.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2).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3篇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龙头,是事关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事业。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农林高校的学科建设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鲜见有见地的研究。农林高校对此也没有充分的认识,更没有有效地应对举措。因此,直面这些问题,并提出有效地应对措施,显得非常必要。

一、主要现状特征

1.学科门类呈现多学科发展态势。在全国38所普通本科层次独立设置的农林院校中,覆盖学科门类一般达到7个以上,其中1所高校覆盖了10个学科门类,11所高校覆盖7个学科门类,11所高校覆盖8个学科门类,11所高校覆盖9个学科门类,另外有4所院校覆盖了6个学科门类。从专业设置层面看,农林院校平均设置专业数为51个。设置专业数最多的是华南农业大学,设置专业82个;设置专业数最少是北京农学院,设置专业22个。高等农林院校实际上已经呈现出多学科发展的态势,覆盖的学科均超过国家公布的11种学科门类的一半以上,非农学科专业的数量超过学校总专业数的50%。

2.优势与特色学科集中分布于农林类。农林高校与其他类型高校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独具行业特色的学科与专业,这是别的高校所无法取代的。农林高校在多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过程中,其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依然具有鲜明的农林学科特色,基础厚、实力强的学科大多集中分布于农林类。从2007年全国重点学科评审结果看,7所农林院校获得了16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有这些学科除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外均分布在农学领域,而且这两个学科在早期的专业目录中也隶属于农林科范围。再从38所独立设置的农林院校一级学科博士点设置看,基本集中在农、理、工和管理学领域,但理学和管理学通常只有一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即生物学和农林经济管理的近农专业,工学也是农业工程或农业机械的涉农专业。

3.非农学科数量发展快。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后,农林高校的新办学科专业数量也大为增加,同时由于农林专业实行优惠政策,比其他学科专业学费低很多,这就从经济上驱使农林院校开办相当数量的非农学类专业。在此背景下,很多农林院校选择开办一些不需要太多实验教学环节的专业,这些新办专业大多集中在非农学类的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领域,这些专业的历史短,学术积淀少,难以在短期内形成竞争力强的学科群体。

4.师资队伍质量不高。虽然我国农林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在“十五”期间有了较大发展,但师资队伍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水平的中青年学术大师和顶尖学科带头人不多;学科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某些学科后继乏人,人才断层现象比较突出。

5.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学科资源、经费投入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严密的、操作性强的体系,过分依赖校领导的主观随意性;学科建设水平与建设效益的评价体系和评估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分类评价的机制;学校、学院、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任务和职责不够明晰;学校缺乏具有前瞻性的学科建设宏观规划,学科建设管理运行机制亟需进一步优化完善。

6.标志性成果不多。农林高校具有重要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不多,不能充分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科学研究缺乏学校宏观层面的组织,跨学院、跨学科的科研组织力度不够。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有限。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力度较弱,学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路径选择

有学者研究了学科建设的12个影响本文由收集整理因素,认为学科带头人、科研项目、经费、学术梯队和政策对学科建设的影响力最大;研究生教育、用房设备仪器、学科组织管理、本科教育和科技成果转化,是学科建设影响因素中的较重要因素;学科性经营和科研劳动力对学科建设的影响力一般,是学科建设影响因素中的次要因素。根据该研究和其他研究成果,特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重点突破。农林高校学科建设首先要确定的问题是:应该建设怎样的学科?理想的做法是建设所有的学科或者建设一个学科的所有方面,前提是我们拥有较多的资源,但是,资源是有限的。在面对“学科建设的理想需求”与“学科建设的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时,基本的方法就是“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而选择的基本准则是“比较优势”。农林高校的比较优势还是在农业及相关科学、地域特点、人才与团队等方面。因此,必须坚持行业特色学科优先发展、重点突破原则,进一步凝练优势和特色。一方面巩固与发展传统优势学科,促进传统学科的拓展、改造和升级,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努力将其做大做强,占领学科前沿,引领学术发展方向,形成具有绝对排他性和不可撼动的优势。另一方面瞄准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根据本身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一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旅游等,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拓宽学科建设思路,争取新的突破。

2.打造高素质的学科人才队伍。大学的关键、学科建设的关键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离开人才谈学科建设是痴人说梦、竹篮打水,重要的是要根据不同的人满足其不同的需求。学校的领导者,应该了解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同时非常灵活地去考虑构建一个怎样的发展性支持环境。第一,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管理与学科梯队建设。根据经济学著名的帕累托定律,即80/20定律,可以认为一所学校的学术实力,主要是由20%左右的优秀教师创造的。在学科建设中,重视学科带头人培养和管理是如何发挥好这20%优秀人才作用的重要课题。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应该是其所从事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应该是优秀的管理人才,能够集中有关的资源,用人所长,引领本学科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对于培养对象,要给予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与自由发挥的空间。一个好的学科人才梯队,学科带头人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学术梯队中“80%”的其他人才也是必须加以重视的,要不然就会后继无人。当前要注意克服只重视20%左右“拔尖”学术人才的激励,而忽视80%左右广大教师激励的极端倾向。第二,吸引优秀人才。创造条件吸引优秀的学术人才来校工作。这些条件包括工作条件、能够获得竞争性的研究经费、合理的教学科研工作量、有效地管理支持等等。也可以采用“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用人思路,创新用人机制,不一定非要把人才引进学校来工作,但在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发表重要成果等方面,可采取互相联合的方法,借船出海,增强竞争力,促进学术积累和学科发展。

3.积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学科管理体制。成立校学科建设委员会,加强学科建设整体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保证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理顺相关职能部处的关系,明确管理主体,避免多头管理。完善人才竞争和流动机制,为组建创新团队、加强跨学科联合攻关提供制度保障。积极探索“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组织模式,落实和完善创新团队支持措施,在资源配置、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方面给予不同于常规的一些特殊政策。实行优胜劣汰的学科建设制度,进行动态管理。设立学科建设基金,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改善学科建设条件,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起步扶持以及重点学科、重点平台的申报支持和奖励等各项学科建设工作。经费投入的思路由以前的平台建设为主转向项目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主。加强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案的科学论证,通过与项目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责、权、利。实行“绩效预算、滚动投入”的经费分配和管理方式,实行学科建设经费“二次分配”。将学科建设经费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基本经费根据学科建设目标初次分配;另一部分根据学科建设绩效再次分配,按学科取得的各类成果进行量化来确定第

转贴于

二次经费投入。强化竞争,激励多出成果、出大成果,提高建设绩效。创新学科建设的运行机制。以系为主体,构建纵向一体化团队,稳定师资力量,支撑教学工作;以研究中心(所)为纽带,构建横向一体化的开放式研究团队,突出研究优势,开展重大项目与科研攻关。学院作为行政组织,应成为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协调与服务的组织机构。各研究中心(所、重点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操作主体,它的职能是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开展专业化、连续性的协同攻关,以形成系列化、集成化的标志性成果。在研究中心(所、重点实验室)落实和完善学科首席专家负责制,明确首席专家的责、权、利。运作机制是学校考核学院,学院考核学科(中心),学科考核项目,项目考核成果,成果责任到首席专家及其团队人员。建立学校、学院、研究中心、项目组四级问责制度,并从不同角度对不同层面进行考核。学校:总体学科规划及其实施效果、学科优势与特色的形成效果、资源保障及其合理性、使用人才的适宜性。学院:学科规划与建设成效、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平台的组织建设与制度保障。研究中心:团队建设、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绩效。项目组:成果的数量、水平、特色、连续性、潜力。由学术委员会与教授委员会问责校长、校长问责院长(处长)、院长问责中心主任、中心主任问责项目组长、项目组长问责成员。建立与问责制相一致的奖惩制度。

4.抓科研、促成果、重转化。一个学科的核心竞争能力,最终还是学科的科研实力,没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就不可能在学科建设上取得新的发展,因此,要以科研项目带动和促进学科发展。以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项目首席专家的作用,汇聚学术队伍,整合资源,组织联合攻关,力争在解决重大学术及理论问题上有明显突破,发表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以技术创新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大力开展应用研究。积极开展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培育和产生更多的高新科技产品等“物化”的科技成果。积极与相关产业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建设若干个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转移中心,加速成果产业化的进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同时,还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科研奖励标准,对高层次科研成果实施大奖,重奖大项目、大成果获得者。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农学专业 学风建设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1.引言

所谓“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意思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所指的学风是学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方法。优良的学风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巨大的学习动力、端正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它对于大学生的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良的学风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具有导向、激励、规范及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营造优良的学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文化课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教育、教风、管理、服务等水平。

由于社会经济和世俗认识偏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农学专业并不被外界所认同,处境举步维艰,因此很容易造成学习农学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课本知识枯燥乏味、学习成绩平平等现象和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我校相继出台了《华南农业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华南农办[2009]91号)《华南农业大学本科学生违纪处分实施办法》(华南农办[2006]15号)等文件,各学院也制定和出台了有关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的实施细则,以制度为抓手,积极推进学风建设。

2.现状分析

2.1学生质量不高。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是传统农科专业,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等方面都比较系统与规范。随着高校扩招、生源单一、就业等方面的影响,造成学生们对专业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差、成绩普遍偏低、综合素质能力偏弱、精神面貌不佳等问题,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农学专业学生课程成绩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从近三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农学专业学生在2009~2011年3年间,平均不及格人数为87人次,占总人数的9.95%,高于学校5%左右的平均比例。这一点足以说明传统农学专业学生在成绩上面存在劣势,继而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

2.2课堂考勤不理想。课堂考勤是学风好坏最直接的现实体现,也一直是学院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重点。学院以制度形式开始进行课堂考勤工作始于2009年秋季学期,主要建立了以学生工作办公室为最高机构,以学生会、年级、班级、班主任、任课老师为具体实施者的课堂考勤体系,按照学校有关条例和管理办法,以任课老师和班级学习委员为课堂考勤记录登记人,班长或团支书为班级监督人的架构。诸如:在2009年年旷课129人次,请假、迟到、早退169人次的情况下,在严格推行课堂考勤一年后,2011年全年仅旷课43人次,请假、迟到、早退70人次,降幅为300%和241%,这种变化足以说明狠抓课堂考勤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大影响。

2.3科技创新项目不佳。创新项目是学生们培养创新能力、思维,提升专业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也是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深造、创新等方面起到很大的导向作用。同学们对自然类科技项目兴趣较大,虽然在教师指导、硬件设备、跟踪反馈、创业等方面比较薄弱,但成果形式(论文)的体现还是比较理想的。诸如:2009~2011年间,农学专业学生共有科技项目立项84项,参与人数348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2.02%,副教授以上指导老师有60人,配套资助金额达11.46万元,累计发表专业论文23篇。同时也为学院的本科教学年度评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4考风考纪建设不力。考试是检验在校学生学习情况的客观标准之一,考风则是反映学生学风好坏的一个方面。农学专业本科生近两年来在考风考纪方面总体上表现出良好,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虽未发生,但有些学生考试动机却不纯。其中考试的抄袭与论文仿作偶有发生,期末考试的高科技手法作弊等都反映出个别学生存在侥幸心理。

3.对策研究

3.1扩大招生生源,做好宣传,扩大影响。农学专业生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学院发展,从历年招生的生源信息来看,多数为调剂专业,客观上成为专业思想不稳固的诱因。因此,充分展示农学专业的学科优势,扩大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影响力,加大农学专业的宣传力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采取深入到各地中学进行宣讲,加强农学专业的宣传,让更多的考生清楚并了解农学专业,并在此方向有所发展和成就。

3.2完善考勤制度,公开透明,严格执行。课堂考勤制度是保证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作息习惯的好帮手。在学校有关制度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严格的考勤实施办法,目前采取的办法主要包括:每周一报制度、宿舍区公布栏公告、学院网页公告、学院和学校通报批评和违纪处分、与家长和本人沟通教育等。经过三年多的实施,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特别是期末考试不及格率从2009年度的9.95%,下降到2012年的5.8%,同比降幅172%;同时毕业率从2009年度的13人,下降为2012年的3人,同比降幅433%,充分说明了考勤制度实施所带来的效果。

3.3深化科技创新,项目指导,善始善终。农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除了依靠专业知识外,科技创新项目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推动作用。历年来,学院积极推行金穗科技计划、红满堂科技项目、丁颖杯科技项目、挑战杯等不同级别的科技立项,还鼓励农学专业本科生结合毕业论文和实验参与到教授和研究生们的科研课题中去。这样不仅能巩固他们的专业知识并培养其技能,还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起到领航作用,为他们以后走上科研道路与品德培养打好基础。

3.4狠抓考风考纪,诚信育人,赏罚分明。考风考纪是检验一个合格大学生和高校的现实指标之一,其能直接反映大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传统农学专业因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较高,更应该在检验标准的这个环节把好关。因此,良好的考风考纪是我们所要宣传的重点,也是加强农学专业学生诚信教育和做人的重要方面,需要教育工作者高度地重视和严格地执行,为学生的成才做出贡献。

4.结语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对于传统农学专业的学生培养尤其如此。学风问题是学习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学习者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也是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学风建设是一项战略人才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除了依靠必要的制度作为保障之外,更多的是要进行人文关怀,通过教师的优秀品德潜移默化地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现代农学专业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现代农业的前进提供新鲜的养料。

参考文献:

杨妙春,王宏.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2009(6):72—73.

李树林.影响本科生学风现状主要因素与实证分析.黑龙江高校研究,2009(4):128—130.

缪勇等.高校院校学风建设的原则与途径.文教资料,2012(3):120—121.

农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第5篇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有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开展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该校设置有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大学之下二级学院)。在硕士研究生层面,设置有国际酒店管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国际旅游及会展管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环球酒店业管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国际葡萄酒管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等(专业),对应大陆地区旅游管理学科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在博士研究生层面,设置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哲学博士学位课程和酒店及旅游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课程(授予DoctorateofHotelandTourismManagement学位)。

二、韩国旅游管理学科的设置概况

在亚洲,韩国的旅游管理学科发展较好,地位较高,国际影响力也较大。在韩国的学科体系中,学科被分为大系列、中系列、小系列和专业。据韩国国家教育统计服务中心的统计显示,从所在中系列来看,旅游学与管理学、经济学、广告·宣传学、金融·会计·财务学、贸易·流通学、经商教养学并列,均为“管理ㆍ经济”下设的小系列。从整个学科体系来看,旅游学与教育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计算机、建筑、医学、药学等是并列的,都是学科小系列。“旅游学”小系列下设124个专业,“经济学”小系列下设106个专业(1)。对比中韩两国的学科设置可以发现,韩国的“旅游学”实际上处于类似中国一级学科的地位。在韩国综合实力排名前20的大学中,庆熙大学、京畿大学、亚洲大学、培材大学设有旅游管理学科。其中,庆熙大学下设的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设置了酒店管理系、会展管理系、旅游管理系等8个系,涉及到国内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学科。培材大学设置了全球旅游酒店管理系、休闲服务管理系、休闲运动系;旅游管理硕士、博士学位专业下设旅游与节事管理、酒店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并设置有休闲、服务与运动硕士、博士学位专业。

三、美国旅游管理学科设置概况

在美国,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休闲与公园管理、会议与节事管理,是差异较大的4个学科。大学一般会分别设置不同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相当于大陆的4个不同的研究生专业。

(1)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议与节事管理。这些学科一般设置在商学院/管理学院或其他学院下设的酒店与旅游管理系、会议与节事管理系等。前者如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CornellUniversitySchoolofHotelAdministration),开设培养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酒店管理硕士学位课程(专业硕士学位MasterofManagementinHospitality),以及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酒店管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MasterofScienceinHotelAdministration)和酒店管理哲学博士学位课程(DoctorofPhilosophyinHotelAdministration)。后者如普度大学健康与人类科学学院(CollegeofHealth&HumanSciences),下设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SchoolofHospitalityandTourismManagement),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提供酒店与旅游管理硕士学位课程(MasterofScience)和酒店与旅游管理博士学位课程(Ph.D.),均设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两个领域。

(2)休闲与公园管理。与北美地区向来重视人类休闲、游憩、公园的研究有关,休闲与公园管理学科一般设置在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社区发展学院等。例如,德州A&M大学的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CollegeofAgricultureandLifeSciences)下设游憩、公园与旅游科学系(Recreation,ParkandTourismSciences)。在硕士研究生层面,设置理学硕士课程(MasterofScience[M.S.],Recreation,ParkandTourismSciences,分“硕士论文”和“非硕士论文”两种);博士研究生层面,设置哲学博士课程(Ph.D.,Recreation,ParkandTourismSciences)。

四、英法旅游管理学科设置概况

在欧洲,旅游管理学科(研究生层面)发展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是英国和法国。

(1)英国旅游管理学科设置状况。在由英格兰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theHigherEducationFundingCouncilforEngland)、苏格兰资助委员会(theScottishFundingCouncil)、威尔士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theHigherEducationFundingCouncilforWales)和北爱尔兰就业与学习部(theDepartmentforEmploymentandLearning,NorthernIreland)联合开展的研究评估(TheResearchAssessmentExercise)中,商业与管理(BusinessandManagementStudies)学科门类(unitofassessment)下设13个一级学科,包括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公共部门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等1。一般而言,旅游、休闲、酒店、会展是4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并开设相应的研究生专业。以英国旅游管理学科排名第一的SurreyUniversity为例。该大学在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开设航空管理、国际会展管理、国际酒店管理、国际旅游开发、国际旅游营销、酒店战略管理和国际旅游管理等多个硕士学位课程(均为理学硕士学位MasterofScience),开设酒店与旅游管理博士学位课程(哲学博士Ph.D.;分酒店、旅游、会展等多个方向)。

(2)法国旅游管理学科设置状况(1)。2015年,法国的旅游类学士、硕士学位,分别单独命名为“旅游学学士”“旅游学硕士”,不再是经济或管理学科下设的学位。目前,法国正在设立“旅游学博士”。

五、澳大利亚旅游管理学科设置状况

在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ustralianResearchCouncil)开展的学科评估(ExcellenceinResearchforAustralia)中,“商业、管理、旅游与服务”是接受评估的22个学科门类(fieldofresearch)之一。其中,“旅游”是与“营销”“商业与管理”等并列的8个一级学科之一(2)。与英国、美国相似,澳大利亚的旅游、休闲、酒店与会展也是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例如,澳大利亚领先的旅游、酒店研究及教育机构——GriffithUniversity在商学院下设旅游、运动与酒店管理系(DepartmentofTourism,SportandHotelManagement),开设节事管理(EventManagement)、国际旅游与酒店管理(InternationalTourismandHotelManagement)、物业与房地产管理(PropertyandRealEstate)、运动管理(SportManagement)和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Tourism)等专业硕士学位和学术硕士学位课程。在博士研究生层面,在商业与管理学科招收旅游、酒店、运动、会展等方向的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