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商业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养老:养老服务的基础
社区养老与医养结合
家住成都石人北路的熊爷爷今年80多岁,在老伴去世了1年后,他来到石人北路100号的晚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天早上7点多,家人护送他来到中心,晚上6点过再来接他。虽然熊爷爷可以自理,但是家人觉得在这里有人照顾,熊爷爷也有伴儿不孤独。晚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提供上门服务,包括送饭、家务以及聊天等。照料的老人年纪大的达90多岁。
在汪家拐街道为老服务中心,签协议的日间照料老人有3名。“我们的收费个性化处理。”该中心的院长说。日间照料的老人收费一般每个月为600元到900元,中午管一顿午饭,晚上就接老人回家。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四川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晚霞居家养老中心和汪家拐街道为老服务中心就属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娱乐和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在社区养老服务中,政策还重点支持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系统体系建设,规划到2015年,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城市社区覆盖。
2012年,由成都市锦江区政府主导,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医疗管理集团参与成立了长者通呼援中心,通过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及社区志愿者和社工、义工队伍等力量,为居家老人提供24小时的紧急救助和非紧急救助。长者通专门为居家老人配备了座机和遥控器,遥控器可以随身携带,当需要援助时,只需轻轻一按便可以向服务中心发出呼叫。
呼援中心还在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上进行了探索,将专业医疗机构引入社区养老服务,在医疗紧急救助时,呼援中心同步将老人的健康资料传送到收治的医院,并将救治信息及时通知病人家属。
全国养老养生管理中心主任刘红尘认为,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其实是一体的,关联性很大。但目前这一块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现状尚不成熟,一直由政府主导。未来将会以企业为主,政府更多的是政策引导、规范行业、扶持企业、监督市场以及购买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
文体活动让老年人安心
2014年8月10日到14日,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赵幼斌先生、第六代传人赵亮先生在四川老年大学举办了“传统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培训班”。老年大学太极拳学员以及其他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为期5天的培训班,老人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目前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老年大学以及各类老年协会,由政府主导,是推动老年文体活动的重要力量。
《四川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到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的“安心工程”,即依托各级各类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室)、城乡基层社区组织,做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到“十二五”期末,各县(市、区)建有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
而另一方面,自发的老年群众组织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记者走访了位于成都市南二环的武侯生活广场,每天傍晚和节假日,老年活动就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包括广场舞、合唱团、象棋围棋社等。记者随机参访了一位广场舞的组织者黄女士,她认为“这样的文娱活动将老年人们组织起来,让他们乐在其中”,“很多成员年轻时候还是文艺骨干,他们在退休之后又仿佛找到了年轻时的梦想”。而对于“广场舞扰民”的问题,黄女士表示“会尽量把音量控制在一定范围,时间控制在早上10点之后,晚上10点之前”。据四川省老龄委数据,截止2011年底,四川省共有县(市、区)级、乡(镇、街道)、村(社区)老年协会22061个,会员超过418.09万人,其他老年群众组织1454个,参加人员58.57万人。
四川省老龄委专家认为,应推广基层老年组织,使其成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支撑。比如,进一步降低登记门槛,让实际存在的基层老年协会合法化;通过财政扶持、增强发展力度;通过培训指导、学习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推动基层老年协会有序发展、规范建设。
环境养老: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
“候鸟”老人群体的兴起
刚参加工作的刘小姐在朋友圈里看见姥爷新发的在邛海边散步的照片后,迅速地点了个赞。“我姥爷他们这几年冬天都去西昌住,一住就是好几个月,天天晒太阳,安逸得很。”
冬春两季攀西地区气候温暖宜人,吸引了大量四川及重庆等地的老人前来过冬。据当地旅游局不完全统计,每年来攀西地区过冬的“候鸟”老人群体,在2~3万人之间,其中选择西昌过冬的超过1万人。
类似刘小姐姥爷这种,老人们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地方去,在游玩中健康快乐地享受老年生活,集健康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养老方式,就是“候鸟式”养老。
2014年初,凉山州首家候鸟式国际化老年社区开建,预计8月底入住,由旅行社打造。背靠邛海泸山风景区,提供600余床位,目前首批预订入住已有300余名老人,预计一名老人每月花费2500~3000元。
与凉山州同处攀西地区的攀枝花市,也以“宜人的气候环境”和“周到的养老服务”为卖点,积极推出“养老地产”项目,其中由四川宏义实业集团投资建设的红山国际项目更是获得2013年中国房地产新格局论坛的“国际最佳生态养老地产项目大奖”。该项目把旅游、地产、养老结合,走高端化路线。包括了各种休闲、保健、娱乐等设施,也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高端体检、基本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的项目。
环境良好的米易县则吸引了一批康养保健的大项目。先后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广东海一投资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米易分院,全面启动了城南核心度假区、得石山水休闲度假区等重点项目。2013年,四川省人民医院在米易投资约3.5亿元建设攀西阳光康养保健中心项目,计划2015年投入运营,将形成集医疗复建、保健、养老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康健保健中心。这也将进一步带动周边养老地产的发展。
而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部分人群也开始关注国外如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尝试在当地购买房产,在国外养老。
养老地产:是否雷声大雨点小?
正是基于养老需求的巨大潜力以及地产行业的转型升级,地产商和投资机构纷纷投身养老地产,四川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也吸引了保利、泰康人寿、中石化等众多企业。
虽然业界普遍认同养老地产为未来的利益增长点,也在探索合适的参与模式与机会,但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进行投资后随即搁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乌丹星认为,在养老地产开发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是用服务撬动地产。如今我国城市老人的房屋自有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他们不缺房子而缺服务,如果强行用地产绑架服务就会面临很大风险。
另外,投资规模过大、盈利模式不清、规划运营能力有待提高也是制约养老地产发展的问题。但成熟、明确的商业模式尚在探索中,据估计,我国养老产业进入成熟期大约需要20年。
养老地产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首先要转变观念。地产是一次性买断,而养老是永久性消费;地产是创造居所,养老却是创造生活方式,两者截然不同。
以房养老:等待进一步探索发展
成都“以房养老”第一人?
今年81岁的钟大爷曾被媒体称为成都“以房养老”第一人。2012年10月,钟大爷与当地社区管理机构签订协议,由社区帮钟大爷养老,钟大爷百年之后,将房子赠送给社区。
据了解,钟大爷原有一套20多平的老房子,由于成都“北改”拆迁,钟大爷获得一套60平米的新房以及60000元拆迁补偿安置费和20000元奖金。社区管理者用这笔钱设立了“钟大爷专帐”,各种日常开销从中支出。整个过程不涉及任何金融中介机构,房屋价值也未进行评估,只是钟大爷和社区协议,由公证机构予以公证。而在该社区管理者的概念中,也没有把此当作“以房养老”的尝试。“新房建成后计划租出去,每个月1000多元的租金会给他补贴费用,”至于老人去世后房子如何处理,社区管理者还没有明确的答复。
如今,由“钟大爷转账”支付了10000多元为其购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钟大爷每个月可拿到1000多的“退休工资”;购买了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机构每周来照顾钟大爷两次,每次半天时间。
“以房养老”的尝试和质疑
“以房养老”就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又被称为“倒按揭”,是将金融产品与个人住房、养老问题相结合的一种新思路,是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补充措施。
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以房养老”开始大规模进入人们视野;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按照国家统一安排,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6月,中国保监会公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宣布自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城市开展试点。
此前全国各地的“以房养老”相关探索和实践也并不鲜见。如2005年4月,南京率先尝试“租售换养”模式:凡在南京市拥有60平及以上住房且满六旬及以上的孤寡老人,可申请将现有住房进行抵押,经公证机关公证后即可入住南京市老年公寓,终生免交一切费用,孤寡老人去世时,该住房产权归养老院所有。上海、北京、杭州也先后尝试了“以房自助养老”、“养老房屋银行”、“多项选择”等模式,四川则启动了首个“以房养老”试点社区――德阳市旌阳街办北光社区。社区与老人商议并征得同意和授权后,将房屋以低于市场价格进行拍卖,购买者必须是老人的亲友邻居。还必须与社区及老人签订承诺书,承诺对老人履行“孝道”,房子产权归买方,而老人仍可居住使用,直到终老。
目前,各省市的探索多停留在地方层面的“先行先试”,未能真正形成完整、有效的制度体系。因此,今年6月保监会公布的《指导意见》也可以被认为是在全国层面迈出的实质性一步。但民间也普遍存在着对这项政策和金融机构的疑虑。政府是不是在甩包袱?保险公司是不是会霸占老年人一生的心血?房子抵押出去会不会收不回来?
事实上,“以房养老”属于个性化的自愿选择,是一种市场行为,与政府的养老保险公共服务政策没有任何替代关系。保监会的《指导意见》其实就是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研发并销售“以房养老”的保险产品,提供了更多的养老选择。
保险版“以房养老”将如何开展?
保险版“以房养老”启动之后,幸福人寿已经向保监会上报了“以房养老”方案,正在等待审批,而前期参与讨论的多家保险公司对试点尚处在研究论证的阶段。一些险企认为此业务风险大,预计参与人员也不会太多,成本也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