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部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进农家力度
据《法制晚报》1月29日消息,2012年农业部将加大农业监测预警等信息进农家的力度,提升信息化服务“三农”的水平,将在全国开展“12316信息进农家”活动。
农业部将在今年的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中,组织各级农业部门的市场信息系统,依托“金农工程”、“三电合一”项目的建设成果,利用12316三农热线、农业信息网站、广播电视节目、手机短彩信服务平台等方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结合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在全国开展“12316,信息进农家”活动,促进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等信息进村入户,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据悉,今年3月,农业部还将举办“12316,信息进农家”主题活动,全国统一的12316标识,动员号召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大信息进农家的力度,提升信息化服务“三农”的水平。
卫生部称将
清理1900项食品国标中强制执行的内容
据《北京晨报》1月31日消息,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拟定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污染物、生物毒素、致病性微生物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限量、农药和兽药残留限量等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制定、修订。
规划指出,到2015年基本完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清理整合,解决现行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对现行1900项食品国家标准和3000余项食品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清理。
国土部称我国今年将建亿亩
高标基本农田
据《法制日报》1月31日消息,今年我国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根据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规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成后,应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开展耕地质量评定。
所谓高标准基本农田即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主要是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保监会称农业险赔款
9月27日,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定西市委、市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扶贫论坛在甘肃省定西市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精准扶贫与全面小康”。扶贫政策如何更加精准?精准扶贫的制度如何创新、成果如何转化?企业如何开展造血式扶贫?300余位政商学界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国家意志下的扶贫战略和破解之道。
农业部在100个县试点“粮改饲”
从2015年开始,农业部在全国30个县试点“粮改饲”,以全株青贮玉米为重点,推进草畜配套。2016年又进一步扩大试点,增加到100个县。
农业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
近日,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休闲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意见》明确了七项工作任务:加强规划引导、丰富产品业态、改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扶贫、弘扬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传统村落和培育知名品牌。
安徽开展农民变股东等“三变”改革试点
近期,安徽省选择在宿州市桥区、阜阳市颍东区、来安县等10个县区的12个村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其中资源变资产就是在清查核实、确权登记、评估认定的基础上,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资源要素和闲置的房屋、设备等,通过一定形式入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取得股份权利,或作为抵质押物进行融资贷款。
农业部公布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近日,农业部印发通知,向社会公布了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名单,北京市延庆区下湾村等150个村“榜上有名”。2016年,农业部按照“政府指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思路,组织开展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经过地方推荐、专家审核和网上公示等程序,形成了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名单,分为历史古村、特色民居村、现代新村、特色民俗村等类型。
县级公立医院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据国家卫计委网站消息,国家卫计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2016年,全国所有县(市)要重点探索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医院的行政级别。
第16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开幕
9月26日上午,由国家林业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16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国家花木博览园隆重开幕。本届花博会以“魅力花都・绿色家园”为主题,共包含4个版块20项活动,参会企业1090家,参会客商5000余人,包括来自荷兰、比利时、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
今年我国招收农村贫困地区学生9万余人
据初步统计,2016年国家、地方和高校三个专项计划共录取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9万余人,较2015年增长20%以上。教育部已要求有关高校做好入学资格复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工作,对专项生入校后的学习和生活给予更多关怀和帮助。
(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面。现已完成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收益7亿元任务。下一步将继续用好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区域流转机制,做好如下的工作:一是按时完成2018年度第二至第五批次增减挂钩项目的竣工验收任务,积极推进第六至第八批次增减挂钩项目的申报和拆旧复垦实施进度。二是科学制定合理的施工流程,倒排工期,技术指导,组织竣工验收。
(二)、土地开发方面。我局持续加大土地开发力度,力争完成占补平衡任务5000亩。在2019年拟开发造地项目中,现已开工项目8个,预计新增耕地1939.624亩,其余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踏勘编制可行性报告,如果可行上报县政府并抓紧进度实施。在土地复垦项目方面,其中五台山风景区关闭铁矿土地复垦项目力争6月底前申请上级部门验收。下一步我局将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能实施造地的荒地、荒沟、滩涂进行实地踏堪,通过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质量和数量。二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土地开发造地,政府回购土地指标的方式来加快土地开发进度,努力促进全县土地开发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快速推进2018年度以前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做好县级机构改革对接工作。下一步一是加强督促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工程施工进度,保质保量按时完工。二是积极作为,主动跟农业部门对接,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机构改革过程中相互衔接,有序开展。
为贯彻落实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狠抓今冬明春农业工作,为明年实现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良好基础,现将做好今冬明春农业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小春田间管理,努力夺取小春丰收
目前,小春作物已全面进入冬季田间管理的关键阶段。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活动,开展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各类技术问题;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肥水管理,做好小春作物抗旱防寒,实现健苗、壮苗越冬的阶段性生产目标;落实专人搞好小春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狠抓病虫害综合防治。
二、加强大春农资储备,保障大春生产所需
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早规划大春生产,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各项措施,早计划、早行动、早准备;深入生产第一线,搞好调查研究、种植趋势预测,及时组织调运各种良种、化肥、农药、地膜、农机和油料等农用物资;组织开展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和农机安全监管,保证农业生产安全。
三、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全州掀起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通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自然灾害农田维修等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四、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各级农业部门要变冬闲为冬忙,广泛开展“科技之冬”活动,深入生产第一线,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实用技术、致富技能、劳动力素质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努力塑造新型农民。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地膜覆盖栽培、绿色植保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机耕、机播和机收等农耕农艺技术,开展“四新”示范、“五良”配套,开展农机现场展示、演示,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措施到田”。
五、做好农机服务保障,提高机械化水平
各级农业部门要利用农机装备优势,充公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作用,提高机械化水平。指导机手保养、调试、检修好各类作业机械,组织、协调好农机具、零配件和农机作业用油的储备、供应,确保春耕生产所需;及时修复各类提喷灌设备,确保提喷灌设备完好率90%以上,以备抗旱工作需要;加强农机产品和维修市场的监督管理,净化农机市场,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拖拉机、驾驶员年度检审等源头管理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六、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确保市场有效供给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蔬菜产业建设,抓好冬春蔬菜生产,优化品种结构,推广设施化栽培、立体化种植、地膜覆盖生产,完成冬、春生产面积1.87万亩;切实加强冬春特别是元旦、春节市场供应,做好蔬菜、粮油等农产品调运、储备和供应;加强对市场农产品质量监管,让老百姓放心消费“放心食品”。
【关键词】耕地保护;概况;保护措施;农业建设;国民经济
一、耕地保护的概况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最近十几年来,中国因为非农业建设占用而减少的耕地大约占耕地减少面积的40%左右(其他的减少原因主要有: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直接威胁农业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耕地保护方面的制度主要有耕地占用补偿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耕地保护事关中国农业稳定、粮食安全,是国计民生之大事。
中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已调整划定基本农田面积1.08亿公顷,过去十年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全国累计补充耕地277.5万公顷。2012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效显著,补充耕地任务全面落实,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范有序推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取得重要进展,土地复垦明显加快,土地整治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规划期内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补充耕地2400万亩,确保全国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粮食亩产能力增加100公斤以上,整治农村建设用地450万亩。
二、耕地保护的相关措施
1、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通过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安排使用土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从而保证耕地数量稳定
2、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的重要制度推广实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项目挂钩制度,切实落实补充耕地的责任、任务和资金;加强按项目检查核实补充耕地情况,确保建设占用耕地真正做到占一补一;推进耕地储备制度的建立,逐步做到耕地的先补后占;强化耕地的占补平衡管理,这是耕地保护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3、严格执行城市用地规模审核制度
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实行用地规模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项目服从城镇总体规划的双重管理,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逐步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发展向内涵挖潜转变,才能切实保护城郊结合部的耕地资源。
4、建立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
建立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关键是要认真执行和落实《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确保新增用地的有关费用按标准缴足到位,使新增用地特别是占用耕地的总费用较以往真正有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抑制整个建设用地的扩张。因此,一是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征地费用标准和耕地开垦费标准;二是要执行好财政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足额、及时收缴;三是要建立保护耕地利益奖惩和补偿制度。
5、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
首先应着眼于地面人工监测系统,主要是:①加强完善土地变更登记,及时汇总,及时输入,这是库更新的重要;②建立合理的观察网,进行定期观察或定点固定观察;③建立自上而下校核和自下而上反馈的传输体系,以便不断地获取和检验。同时,应充分应用现代遥感等高新技术,及时监测耕地变更状况,尤其是城市周围的耕地利用情况,为耕地保护决策和执法检查提供科学依据。
6、做好宣传工作
宣传、贯彻、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信息渠道,大力宣传党的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方针政策,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宣传的同时要贯彻、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包括土地长期承包不变的政策、两用地自主经营的政策、允许土地集约经营政策、种粮补贴政策、基本农田保护政策、耕地征用和补偿政策、失地职工的就业和生活保障政策等,以调动和激发职工经营好承包地的积极性。
7、加大农业资金投入
加大农业投入,提高职工收入是稳定耕地面积的重要途径。应加大农业投入,扶植农业发展,千方百计调动职工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避免丢荒弃耕行为的出现。同时采取降低土地收费标准,长期固定等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的“减负”问题。
科技、农业部门要立足本职,切实转变作风,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途径为职工服务,提高职工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让农业增产职工增收。并从信贷、信息等方面进行扶持、引导,帮助职工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使职工群众真正尝到种田的甜头。加大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加大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防止任意侵占现象的发生,绝不能顾此失彼。大力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要增产,农民要增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中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部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调研组. 2001年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调研总报告[J]. 国土资源通讯. 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