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商务网络推广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网络推广;课程设计;工作任务
中国分类号:N41
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网络推广课程内容体系
由于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差异,同一门课程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不尽相同,相应教学内容也会有调整。网络推广人才是目前各类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中小型企业急需的人才,是目前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据企业在网络推广业务实施的需要,将课程内容设计为2大部分,即软文推广和免费推广。前者主要培养学生软文的写作能力,为后面在各个平台实施推广提供有效地保障;免费推广主要是能过IM、百度问答、帖吧、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手段进行网络推广,要求能对网民产生一定影响力。实施免费推广的主要对象为有网站的中小企业,虽开设了网站,但没有实现网络营销功能。有的企业建站只为赶潮流,成了摆设,更别谈网络销售。针对这类企业,如何利用网站开展好网络营销他们面临的最大困惑。为了更贴近企业需求,我校从企业开展网络推广的工作过程出发,将两大项目细化为12个子任务,如下表所示:
软文推广 免费推广
子任务1:新闻类软文推广 子任务4:SEO 子任务5:IM推广 子任务6:论坛推广
子任务2:行业类软文推广 子任务:博1客推广 子任务8:微博推广 子任务9:SNS推广
子任务3:用户类软文推广 子任务10:问答推广 子任务10:百科/文库推广 子任务12:邮件推广
网络推广课程最重要的是技能实践,教师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呈现整个学期的任务,并进行分组教学,要求学生提前注册子项目中的各个平台账户,不同阶段引入不同的工作项目,在各个推广平台上面演练,学习效果可视化,提高学生学习网络推广的积极性。
结合网络推广项目设计教学模式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基于工作任务的“网络推广”课程教学必须能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有效的项目,学习者在任务的接收、任务的实施、任务效果的评价以及任务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须处于主动的地位,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要高度参与。学生的参与性对工作任务的效果有至关重要地影响。基于工作任务的“网络推广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如图所示:
图1网络推广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本课程采取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教师、学生与企业项目良好的互动起来。教师主要选取校企业合作企业的网站及产品推广项目,在教学中对其开展网络推广活动,教学全过程依托各个推广项目,以互联网为平台辅助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实施推广项目,同时引导学生开拓新项目,利用各种网络推广技术免费为其开展实战营销。
灵活的授课方法
情境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设置真实工作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学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应用,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案例教学法
网络推广过程中有部分技术需要花大量资金资金才能完成,这对该课程任务的实施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案例分析就最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注重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新的案例和技术手段,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网络推广课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12个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通过自我学习各种解决方法,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该课程教师通过引进企业真实项目,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学习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对学习学习内容掌握更牢固。学生对这种教学法接受程度高,对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也能很好地了解,而且也能掌握得比较好。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4、角色扮演法
网络推广过程中涉及到三个对象:中小企业、网络推广从业人员、网络推广受众(企业潜在客户)。只有站在不同的角度充分地体会这三种角色,才能掌握网络推广精髓。教学中引导学生之间不断转换角色去思考,才能更好地将推广信息做得更完善,才能更有效地选择合适的网络推广手段。
5、实务体验法
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切实让学生体会企业网络推广过程。我们学生分阶段到校企业合作单位沟通推广的实施情况,学习企业新方法新经验,同时也将学生好的想法和点子带给企业。让学生感受到更真实的业务,积极性和感染性更强。
四、网络推广项目评价模式
教育效果评价体系应围绕教育目标进行,检验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网络推广课程主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通过互联网实现项目的推广效果,项目的评价除了根据教学的目标进行内部评价,还可以通过网络推广项目的真实推广效果,采用企业KPI方式进行评价,对于网络推广课程采用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所谓的内部评价,就是参考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项目的实施处理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及工作总结汇报能力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指导教师评价来三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所谓的外部评价,可以通过互联网各个推广平台的参数进行评价,如访问量、点击量、转载量及推广后带来的收益,参考企业KPI进行评价。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教学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6.02.116
1《电子商务网络应用》课程概述
“电子商务网络应用”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如网络信息检索、数据分析、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等,为将来运用网络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按照“基础、实用、新型、能力”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在教学内容取舍和组织上以是否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标准。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邮件、网站知识、在线交流软件、搜索引擎、微博、信息收集与整理、网络推广。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知识存在相对的独立性,缺乏知识运用的前后连贯性。导致本课程学生实践能力效果不够明显,与预期的为后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奠定基础存在一定的差距。
2《电子商务网络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前述的模块化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利用网络学习电子邮件、网站知识、在线交流软件、搜索引擎、微博、信息收集与整理、网络推广等各方面的内容,对于缺乏知识运用的前后连贯性问题,本课程在以创业为目标,培养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背景下,以创业需要的网络应用知识为前提,把模块中的教学内容与创业应用相结合,真正做到知识为创业服务,把创业作为一根主线,贯穿于本课程的模块化教学中。
3《电子商务网络应用》教学改革思路
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分析,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
3.1重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
教学内容按照一定层次、逻辑关系进行推进式学习。本课程经过教学梳理,第一层次为基础层,包括电子邮件、微博、在线交流软件、网络购物;第二层次为能力层,包括网站知识、搜索引擎、信息收集与整理;第三层次为应用层,主要把前两层的知识统一应用起来,借助网上开店,进行店铺推广的方式,让知识得以串联。
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创业,真正实现学习、实践、运用一体化。通过系统化学习和操作,真正构建了电子商务网络应用的知识框架,达到一体化的内容设置目标。
3.2重构教学过程设计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无论知识有没有掌握,课程结束后,学习也就结束了。即使有操作实践课程,也是建立在教师演示的基础上,学生被动地跟着操作,至于原理有没有掌握,教师无法得到反馈。
“电子商务网络应用”这门课程以兴趣引导,以问题开始,学生占据主导,让学生每次课程都有充足的任务,利用任务的完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每次课程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占据主导。教师通过介绍每次上课的课程内容、学生的任务以及这部分知识的用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作为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解决问题,通过网络实时与教师、其他学生之间互动,完成不同的作业。教师对知识进行提炼,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次课程结束后,对本次课程进行各方面总结,以利于下次教学的提高和改进。
4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策略
根据“电子商务网络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笔者提出以下三个有效实施电子商务类课程的教学策略。
4.1课程的总体布局策略
4.1.1课程定位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在教学之前,要掌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具体课程教学目标设置,再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具体的课程内容。
教师要清楚每门课程辐射的专业,以及在不同专业起到的作用、主要承担的任务,并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达到的层次和阶段,知识应掌握的程度,让学生明白本门课程“有何用、用在哪、怎么用”。并且知道本课程所学基础技术为后续课程学习和项目实施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保障。
4.1.2设计课程的基本思路
电子商务类课程的设计思路,一般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成绩评价方法的创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1)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的课程开发。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指导,从企业一线人员了解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毕业生反馈交流等形式,进行课程内容选取,通过企业人员来校举办讲座或行业企业骨干直接参与课程教学、教材编写,教师服务企业、学生顶岗实习等形式深度合作开发课程,以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由课堂学习发展到网络学习,使课程学习具有开放性,通过合作学习以及对企业实际问题的讨论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3)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课程实施。一是教学组织项目化,把课程内容设计为模块项目,教学要求具体并可操作;二是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强调启发引导法、合作学习法、真实体验法、循序渐进法等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三是考核体系是由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考核、鼓励学生不断追求完善的动态考核、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的随机考核构成。
4.2知识模块化教学策略
所谓知识模块化,就是将知识体系分解成模块,它是知识标准化的延伸,目的是让知识的重组、复用的过程更加方便。有的知识模块可以直接复用产生新的知识,有的知识模块用于指导行动。知识模块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把已有的知识提炼加工成知识模块。另一方面,可以先进行知识模块的分析,然后再组织知识模块创造。
课程内容梳理后重新组合形成该课程特有的知识模块,便于学生知识学习、知识存储和知识运用。掌握了不同的知识模块,学生可以灵活组合运用。任何复杂的解决方案其实都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分解为可复用的知识模块,日后这些知识模块就可以被不同的解决方案引用。
4.3产生式教学策略
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不能分家。前两种策略主要从教师“教”的角度分析,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进行。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这种方式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还可以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5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提出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希望本文提出的这些策略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供同行交流。
参考文献:
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时候,主要有以下两点关键问题:一是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二是安排好上课时间,做好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而想要实现教学的目标,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对于视频教学有足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观看下去。因此,在课件的制作上要保持精良,尽量使得播放的内容顺畅、简短、切中要点。其次就是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的气氛。就目前来说,课件的制作不难,但是课程知识的融合和整理显得比较难,这就需要教师研究出具体的方法进行解决。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就在于其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因此,要安排好上课的实践,发挥课上和课下的双重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吸收,以提高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的实现课堂的翻转。
2翻转课堂对教学品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电子商务教学为例
电子商务的基础课程为《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样课程一般都开设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能够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初级技巧。电子商务课程划分为六个主要的项目,一是初始电子商务。这个项目是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明确电子商务的概念,熟悉电子商务的经典网站,了解电子商务的专业术语。二是网点美工。这个项目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图片美化,运用简易的软件设计出LOGO。三是网站运营。了解网站运营能够使得学生可以在淘宝上开设店铺,并且学生还能对自己的店铺进行简单的装饰和运营。四是网站建设。能够使学生独立的进行网站的宣传。五是网络推广。学生能够对商品、网站、服务进行基本的推广及WEB2.的推广。六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学生能对电商企业物流进行简单分析,对仓储配送这个环节做出自己的模式选择及完成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初级体验。
2.1学习目标的实现。
为保证课下学习目标的实现,对每一个工作情境都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单元内容,对每一个单元知识点都录制了相关的精美视频,下发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可以通过五个工作情景来实现。这五个工作情景分别为:①初识电子商务,包括知晓经典电子商务网站、解析电子商务相关概念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应用;②网店美工初体验,包括图片简单处理、LOGO设计;③网店运营初体验,包括网上开店、淘宝助理上货、商品描述、网店简单装修、软文撰写、网店推广;④网站建设初体验,包括用Dreamweaver快速建站、文本网页的制作、图像和动画的插入、利用表格布局网页、多页面的生成;⑤网络推广初体验,包括搜索引擎、关键字优化、网络广告、博客、微信推广。
2.2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中,总的教学改革思路是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微课引入课堂,充分发挥双课堂的作用,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全班同学开展微课预习情况点评,既可以让学生懂得微课预习的重要性,又可以激发学生微课预习的积极性。学生利用微课预习可进行微课知识点回顾与梳理。其次,教师选拔有代表性的学生(3-4名)上台进行微课任务展示,台下学生认真倾听与辨识,让学生在辨识中(好与不好)逐渐提升微课任务预习质量,同时培养学生上台的胆量与表述能力。再者,教师布置课堂任务,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提升学生任务完成的时间观与效率观。在此期间,要注意因材施教。学生的基础各有差异,教师可个别辅导基础欠佳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可相互交流指导。还要注意集思广益。教师抛出学生在完成课堂限时任务时所遇到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最终解决问题。最后,课堂的最后阶段由学生来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堂任务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师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可因况适宜地选用相关的教学方法来引导、训练学生。学生的学习主要倡导“基于微课的自主、个性化学习”,利作碎片时间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通过课堂展示、老师的答疑解惑来查漏补缺,提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结束语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面向市场的专业,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围绕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工学结合的模式。我们必须了解电子商务市场的人才需求以及变化趋势,把握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定位,从而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做到有的放矢。
1、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经过几年连续不断的专业调研我们认为河南地区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1.1产业政策对电子商务支持力度大。《郑州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中规划到2015年将基本形成电子商务普及应用、保障体系健全、技术服务完善的发展新格局,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方式,大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100%,网上采购和销售比率分别达到60%和55%,重点产业集聚区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90%,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70%,企业网上支付比率达到40%,打造形成2到3家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成为全国电子商务应用先进城市。
1.2传统市场对电子商务认同度快速提升。南方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大量中小企业借助网络,通过类似阿里巴巴、淘宝等平台将产品快速低成本的销往国际和国内市场,南方的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认同度高,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旺盛。
近几年随着中部产业带承接产业转移,转移来较多的南方企业带来比较深刻的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以及大量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成功案例刺激,我省大量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同度快速提高,主要表现为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对企业电子商务投入力度加大。
1.3从事电子商务营销岗位多于从事设计岗位。近几年电子商务人才岗位需求也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从事网络营销和网络服务的人才需求比例大增。
1.4多面手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竞争力极强。目前中小企业岗位职能设置比较宽泛,企业希望一个电子商务人才能够解决运营中的所有问题如:网页修改、图片处理、简单flash广告制作、网络维护、服务器管理、网络推广等,甚至还包括单位电脑的重装、网络管理等工作。因此具有多面手和较强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深受企业青睐。
2、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趋势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每年30-40人的毕业规模,学生初次就业岗位分布比较分散。除去少量同学进行专升本极个别同学进入事业单位以外,剩余同学都进入企业工作。约有20%左右的同学(主要是女同学)从事办公室文员等企业内部岗位工作,约有40%同学到企业中从事传统的营销工作,约有40%同学从事和电子商务关联度较高的企业工作,主要集中在网络营销、企业淘宝网店经营、企业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客服等岗位,仅有少量同学从事网站设计制作或者网络编程等工作。
从就业趋势来看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工作的同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围绕企业电子商务服务服务的职位。符合我们对河南省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调研结果。
3、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目标及途径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人才。针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逐步建立项目驱动的任务化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将课程体系进行结构重组,围绕具体的任务组织课程结构,使学生学习的不仅是简单的知识而是处理具体问题的工作能力。例如:整合Photoshop、网页制作、Flash制作、Dreamweaver等课程,围绕网店装修这一任务进行教学,将以上课程知识点进行衔接,形成平面设计这一课程,学生在学习完该课程后将能够胜任企业在网络平台开店的工作需求。在今后的人才方案改革中将逐步以网站架设为任务整合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程序设计、网站建设等课程。真正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化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3.2加大实习实训力度,推进2+1教学模式。分析省内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结合我专业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掌握熟练应用电子商务体系能力的学生受到企业的青睐。因此要大力加强学生实际动手练习的能力,自2012级教学计划我专业就将人才培养方案体系转化为2+1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熟练解决各种常见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
3.3发挥专业特色构建依托网络特点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校人才培养重要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能够解决学生在学校所无法获得的岗位培训,企业资源支持。电子商务专业和其他专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岗位主要依托于互联网,而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例如: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在淘宝上建立自己的店铺,和淘宝上几百万小店铺主一样经营和管理店铺。我们和淘宝已经实质上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对各类电子商务网站的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掌握网络支付、网络安全、网络宣传等能力、可以了解各类电子商务网站的业务流程,通过注册各类会员学生可以掌握不同电子商务企业的后台管理。因此从广义角度来讲电子商务专业在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具有极大的先天优势。我们在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时候要充分的认识到网络资源的优势,利用好网络平台为专业服务。
3.4实验实训室建设设想。传统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实训室一般都是机房+互联网+相应软件(网络模拟软件、开发工具、数据库等)。在我校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今天,这样配置的实验室和实训室已经不能满足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需要。新的实训室应具有以下的特点:
(1)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借助网络接入系统进行实验或查找资料。
(2)每位学生有自己的网络实验平台、可以安装网络操作系统、配置服务器、数据库、调试网站等功能。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054-03
目前,关于我国中职、高职衔接的研究更多追求的是一种学制上的衔接,即外延式的衔接,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还很薄弱,这成为中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课程体系构建分段独立、各自为政,造成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重复多,虽分段而又无层次等问题比较突出。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从起点就强调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强调阶段性、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和一致性,才能实现专业的衔接与人才培养的递进。本研究基于“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理念,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在分析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一、确立中高职“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基本理念
依据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需求、职业岗位任务导向、贯通衔接、协同开发的原则,整体设计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出发点,加强职业能力要求的层次区分度,厘清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划分,清晰定位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中高职教育的合理定位,使中职和高职既有独立的培养系统,确保中高职教育内部的协调发展,又有顺畅的衔接轨道,实现中高职的充分有效衔接,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阶段性、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和一致性。 实现岗位能力、专业知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全面对接,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径。
二、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珠三角地区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态势与企业需求调查,我们将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电子商务行业和中小型企业培养熟悉电子商务网站维护管理工作、具备电子商务项目实施能力、网店运营管理能力、网络营销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中高职衔接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职业范围主要定位在各种中小型企业和IT企业的网店运营管理专才、电子商务助理、网络营销(推广)专员、网站管理与维护人员(见表1)。
三、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岗位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的分析,划分不同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提出完成该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见表2)。
四、课程体系构建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企业和市场对职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及其变化为依据,按照“必须、够用、实践、实效”的原则,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实现课程综合化和职业化,促进课程结构整体优化。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行动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中,始终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这一中心,即将课程与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以及能力模块有机对应和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筛选出与此相关学科中与培养目标直接对应的、使用频率较高的知识内容,结合技能教学,形成一个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时,面向的是一个岗位群,适当拓展学生的就业面是必要的,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宽的选择范围,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突出一专多能的特点。
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素质要求,将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主要分为基础与素质类课程、专业基础与专业能力类课程、拓展类课程、集中实践类课程、综合能力类课程。各课程所占比例如表3所示。
1.基础及素质类课程
此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主要课程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2.专业基础及专业能力类课程
此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基本工作技能。主要课程包括:商品学、基础会计、办公自动化、市场营销与实务、综合美工基础、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实训基础、PHOTOSHOP基础、FLASH动画、网店运营基础、网店商品拍摄与处理、网络营销与实务、物流与配送、网络推广、网店客服技能与技巧、网络编辑、网页设计、电子商务员考证、网店运营进阶、国际贸易实务、PHP基础与运用、数据库基础、电子商务创业与运营、企业资源规划。
3.拓展类课程
此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习领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开拓空间。主要课程包括:演讲与口才、商务谈判、商务礼仪、商务写作、创业创新基础、企业管理基础、公共关系学。
4.集中实践类课程
此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实践的主要课程包括:基础会计实操、电子商务基础实训、多媒体技术、网店经营实训、商务网站管理与维护、网店运营综合技能实训、商务管理技能实训、网站建设综合实训。具体安排如表4所示。
5.综合能力类课程
此类课程安排在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集中10~15周时间安排,以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为主(见表5所示)。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为毕业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起到指引作用。
五、结语
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是中高职衔接中的难点和关键点,从理念上看,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不能是简单的“中职+高职”,必须打破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各自独立系统的办学方式 ,建立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中高职整体设计,分段实施。从实施上来看,中高职有效衔接发展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课程内容衔接是核心内容和落脚点,课程内容设置要具有连续性,依据职业岗位群需求,建立能力本位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规划好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切实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逯铮.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诉求及国际借鉴[J].职教通讯,2013(7).
[2]徐国庆.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体系设计[J].江苏高教,2013(3).
[3]金盛.涨落中的协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3.
[4]徐国庆.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