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智慧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智慧
一直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进而遮蔽了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支配下,教师的职能被动地与他所面对的知识对象、接受对象联系在一起,当一位数学老师在黑板上推演一条复杂的定理时,他的职业角色显示为对这一数学公式推演的复现,而其他学科也概莫例外地重视既成公理、概念、事实的传输。这样一来学生成为没完没了地记忆各种知识细节的机器,对知识的的兴趣丧失殆尽。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体现的尤其明显。对教学智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理应放到更高的高度,用教学智慧营造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启发学生智慧。
一、教学智慧概述
所谓教学智慧,指的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对教学所作的观念运筹、经验调度、操作设计等的种种努力及其体现于教学实践各环节的主体能动性。[1]教学智慧在《教育大辞典》中被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2]可见,教学智慧是以教学为本体的主体实践范畴,教学智慧的媒介因素关涉知识对象、教学设施、学生、教学制度,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在实现教学智慧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生命灵动的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的营造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教学不是机械的知识授受活动,而是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智慧引领知识建构、关照生命成长的过程,只有教师充满智慧地组织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充满智慧地学习,实现智慧人格的建构。由此,教师有无教学智慧,便成了课堂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用教学智慧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一)以教学智慧寻求课堂学习活动的新资源。
日常的教学活动和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这种资源教师用智慧才能发觉。例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数学的“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室可以让每个同学说出自己的生日是什么时候,每个学生把自己的生日都写下来,并大声说出来,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一年有多少个月,若是碰到节假日,例如教室节、国庆节等可以让学生随时说出来,因而可以创设活生生的生活化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以教学智慧启发学生智慧,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生动发展。
(二)让数学教学智慧在“转向”中生成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一般可能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形:其一,学生由于前期某一环节的学习不够扎实,有关知识不够巩固,因而预设的教学内容难以顺利接受,导致教学过程不能如期推进;其二,教学过程在推进之中,突然发生跟原来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事件,而这种事件对学生发展却有另一种价值。应该如何应对这两种情况呢?从实效出发,从有益于学生学习和发展出发,在放弃原来计划后可以随即采取新的行动:针对第一个问题是“回头走”,即发现随机事件反映了学生先前学习中比较明显的“软肋”甚至空白时,就回头去补救先前的薄弱环节,巩固前期知识,以便后继的新知学习不致“沙滩造屋”,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在学习到乘法口诀(一)时,如果学生的加法知识不够巩固时,教师应回头看看,把加法口诀进行复习一下;针对第二个问题是“换道走”,即随机事件中蕴涵着对知识拓展和学生发展很有价值的教学元素时,就当即以随机事件为生长点,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展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教学过程。这就是转向的智慧,这种智慧反映了教者敏锐的捕捉能力和果断的抉择能力,例如同样在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图形”的教学中,发现前面的教学内容“乘法口诀”,这两个教学内容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这时就要有转向的智慧,在讲述图形之前,让学生画两个四边形,问学生两个四边形有几条边,这就和乘法口诀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上了。[3]
(三)以少胜多的练习智慧
一直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人采取题海战术,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不仅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阻滞了学生智慧的发展。这样数学教与学投入多,但成绩却不理想。怎样解决这问题?
首先、练习设计要少而精。
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实践证明,练习的份量多,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身心健康,学生为完成作业量而草率从事,降低练习效率。如练习份量少些,完些作业的时间充裕,学生作业才能认真仔细不马虎,工整,准确规范。教学中习题的精选要有针对性,应该紧扣目标。
其次,采用一题多变方式,培养发散思维。
数学习题的运用不能仅仅满足一题一解、一问一答,我们需要在设计和运用习题时在“活”字上下功夫,提高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能力,科学合理地运用学习的迁移,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一题多问。同一道题,从多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就能够“练一题,带一串”。例如:在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之后,可以选择这样一道习题: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填小数)”这一道题,不仅沟通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且沟通了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方面的知识。
(2)一题多解。同一道题,可结合学生实际,从不同方面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
6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张阳在计算平均成绩时,忘记了自己和自己跳的84下,计算结果为平均每人跳了72下。你能算出这6名同学平均每人跳了多少下吗?
分析与解答:
解法一:72×5=360(下)
360+84=444(下)
444÷6=74(下)
解法二:(72×5+84)÷6=74(下)
解法三:因为张阳自己跳了84下,比平均每人跳的72下多(84-72)下,算上张阳平均每人比原来多跳(84-72)÷6=2(下),因此,6名同学平均每人跳72+2=74(下)。相比之下这种方法较为简便,但学生受求平均数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容易想起此方法。当然,这里不是要求学生必须用多种方法解题,而是提倡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各自的作法,达到吸收和改变自己原有的想法。对教师而言,只有掌握多种解法,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启发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掌握较为理想的解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又对又快地解题,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解答难题的信心。
(3)一题多变。同一道题目,叙述方法不同,所反映问题的深浅程度也不一样。可以设计顺向性和逆向性的习题,也可以是可以是同类习题和对比习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灵活性。应用题解题应从各个知识点去考虑,用多种方法解答,并进行优化选择。
(四)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思维培养数学智慧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数学教学必须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作铺垫。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感受与兴趣。源自身边熟悉的情景, 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探究的理解深度, 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挖掘小学生身边的数学学习资源。例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离不开钟表及钟表模型。传统数学课学习这部分内容, 常常是借助钟表或模型, 讲解钟面的组成及大格与小格等知识, 并以此为基础来解释某一时刻, 仔细剖析后我们不难发现, 这样的设计, 忽略了学生已有对钟表的感性认识。这种认识, 有些是家长给的, 更多的是儿童在生活中有意无意积累起来的。如儿童看电视节目, 每当整时或半时, 屏幕上就会出现相应的时刻。这时儿童就会与挂在墙上的钟表相对照, 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的认识, 我们不妨这样设计教学: 出示钟表或模型, 让学生观察钟表或模型上表示的时间;引导学生解释不同的时刻呈现出的位置不同的指针和钟面, 说出不同时刻的理由;寻找不同时刻读法的共性。时针超过几就是几时多, 分针指的几格就是几分, 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还要揭示出组成钟表面的更为重要的知识, 即12个大格,60个小格, 一个大格等于5个小格;通过1分钟的感受与时刻的读法。这种设计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4]
小学数学教学智慧是一个无法一次言说殆尽的事情。事实上,以教学智慧营造生命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可能仅仅限于几种教学方式,或者说,限于固定方式的就不是教学的智慧了,教学智慧的精华在于教学行为的随机而动。一个教师的全面素质不仅体现为他是有知识深度的职业创造者,而且也体现为他是立足于最基本的教学活动而不断用智慧完善操作的科学的以及艺术的研究家。因此,对教学智慧的探求是无止境的。作为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勤于探索,精于实践,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随时显现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赵建军.教学智慧内涵界说[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7.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716.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 高效课堂 实施策略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他指出人在生活中学习与运用,在变化的生活中接受教育,生活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属于终身教育。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深入探寻生活给予人类的启迪,从生活出发,从身边学问出发,启迪学生生活智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与发现,塑造高效、智慧、魅力的生活数学课堂。
一、挖掘生活化教材内容,丰富数学课堂
现阶段运用的教材重视贴近生活实际学习理论知识,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契合新课改指导思想。挖掘教材中的精华,并恰当提炼,与教师准备的生活化素材相整合,实现对数学教材的优化利用。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内容,不仅丰富教学内容,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充分基于学生认知水平,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知识与规律探索。
如教材中有“设计校园”活动素材,教师可以与生活结合起来,提出“如何更科学地设计校园,让同学们活动、学习更加方便呢”?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需要,运用与反思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知识与策略。教学“统计”知识时,教材中设计了“打电话”综合实践活动。“在有急事要通知15位学生的情况下,每分钟通知1人,一位教师如何用最短时间全部通知到?”这就涉及统计与组合的相关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挖掘生活化教材内容,丰富数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活创新思维
生活化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引入生活现象、生活故事、生活实物、生活规律、生活问题等,创设生活情境。在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下,引发学生认知矛盾、探究兴趣,激励学生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情境中,发现规律,激活创新思维。
如学习“比例的基本知识”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趣味动画片,讲述“熊猫猫分大饼”的趣味故事。熊妈妈有4个孩子,有4块相同的饼,将饼分别分成2份、4份、8份、16份,熊孩子依次得到其中的1份、2份、4份、8份,也就是每人分到1/2、2/4、4/8、8/16块。问分到的饼是不是一样多?又如学习“折线统计图”时,创设“发豆芽”生活实验情境,引导学生用折线图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三、践行生活化作业设计,关注素质发展
为强化学生应用意识,提高数学学习质量,有必要践行生活化作业设计,让学生学会感知生活、应用数学,通过完成作业,品位数学的应用价值。生活化作业设计是深入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所以设计时需要基于教学内容与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展开设计。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实践、思维创新,以此实现作业的最大价值和学习最终目标。
如学习“圆”相关知识后,布置作业“设计漂亮的平面图形”。又如学习完“年月日”,可以布置“制作日历”作业,引导学生复习和运用已学知识,深化对年月日知识的理解。通过制作日历,再次深入巩固平年与闰年计算、每月天数记忆、星期几顺序排列等知识和技巧。学习了“认识角度”后,可以布置动手性质的生活化作业,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制作“时间、方向与角度三位一体的圆盘教具”。或者学习“统计”知识后布置作业“统计家庭每周收支情况,并制订节约计划”。通过生活化作业,为学生减轻负担,提高综合能力。
四、实施生活化教学评价,促进身心健康
新课改指出,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此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身心方面的动态变化与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心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所以,实施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生活化,通过构建科学的生活化评价体系,紧密契合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
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积极导向功能;改革评价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强化学习过程、实施生活实践;改革评价方式,优化笔试,融合档案袋评价、实践活动评价等多种方式;改革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等社会人员都将成为评价主体。设计评价理念为:“为了学生更好地生活而评价。”从学生三维目标进行评价,并关注学生正确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数学素养的提高。
探寻生活与数学的契合之处,探索生活奥秘,启迪生活智慧,通过实施生活化教材挖掘、教学情境、作业设计、教学评价,将生活智慧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创新实践,从而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奠定学生今后生活与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生本智慧课堂 教学模式 低年级 英语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是低年级英语课堂的关键。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及“三维目标”的要求,我校提出了“生本智慧课堂”的教育理念。“生本”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要进行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是学习成长的主体。要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智慧”课堂:发展智力培养灵魂的课堂。学习绝不是为了分数的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学习,而是为了“学会学习”。知识教育要与人文素养和谐发展,实现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实现课堂的育人功能。
1.课堂教学模式
1.1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就是在教师还没有进行讲解之前尝试自主性的学习,主要就是预习环节。以我校学生为例,低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英语基础,那么面对没有英语基础的学生,前置性学习如何实施?研究分析了学生的情况,并结合英语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了以提高阅读和识图能力为目标的前置性作业,即最初的时候让学生在家里通过观察文本中的图片,尝试分析图片发生的故事,回答“who?when? where? what?”这些基本问题。随着所掌握的单词句型的增多,在分析图片的时候尝试用会表达的方式解读图片的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将自己没有弄明白的地方圈出来,课堂上重点听讲。这样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不仅对课本的图片内容有了基本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而且在听讲过程中做到了有目的有侧重点地听讲,提高了听课的意识,攻克了自己不会不懂的难点知识,真正实现了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1.2小组交流。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低年级一般两人一组,中高年级一般4-6人一组,教师不再像传统课堂上逐字逐句地对课本进行讲解,而是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学。对于我们低年级的学生,主要采用的是两人互助式小组,也会在课本剧表演时用到四人合作式小组。低年级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互补互助”的原则进行分组,同桌即为一个小组,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有充分的交流和发言活动。低年级英语课堂将课本情景呈现给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尝试完成情景对话。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的课前、课中及课后检查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课前小组内检查昨天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在老师来到后做基本的汇报。课中在老师讲解了重难点知识点后,小组内互帮互助相互监督完成知识点的检查工作并签上自己的名字。低年级学生积极地参与检查工作,认真负责,不让自己的同桌掉队。课后同桌之间除了互相监督检查课上的知识点,还共同完成课后的拓展作业。在小组交流中,学生真正实现了自主,自己也是小老师,监督了别的同学,也提高了自己。
1.3班级交流。班级交流的形式有很多种,有小组在班级上的展示,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展示,主要目的是检测小组的成果,通过大家的交流活动集思广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低年级英语课堂中,最主要的展示形式就是课本剧的表演及英语的演讲。课本剧的表演就是讲英语学习寓于快乐之中、情境之中,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增强了语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了运用,在表演中增强了学习信心。英语的演讲是低年级尝试的新挑战,学生们在课后自己动手设计手抄报,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用英语或者英语歌曲去展示自己的作品。将他们的展示做成视频给学生们观看,大家在观看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问题,同时取长补短,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学,学得快乐,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1.4总结巩固。总结和巩固由较适合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在总结巩固中坚持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教他们怎么学,学不会的老师来教。在低年级英语课堂汇总中,如何总结能让学生们一下就记住呢?相比老师来给大家总结,学生很多时候更喜欢自己来总结,我也把机会交给学生,课堂最后的五分钟我会找一个组的学生,把课堂交给他们,他们成为我的小助手和小老师,给大家讲讲学习的知识点,还会出几道测试题检验其他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在旁边做场外指导,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他们提供一些提示和帮助,在他们讲解完之后给予一定的补充。学生在一次次的锻炼之中不断成长,他们认识到课堂不再是老师的课堂,而是学生的课堂,老师是指导者,他们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就会更愿意投入课堂。
2.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生本智慧课堂”给了学生很多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同样给了老师很大的挑战,需要老师不断地提升自己。当然,在课堂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低年级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问题,他们可能会出现分歧或者闹情绪;小组之间因为竞争出现的矛盾;有些小组成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在学生们的民主决议下通过,并在学期末有一个综合的考评结果,让全员全方位地参与到考评中。
我会以自己的实践不断地探索“生本智慧课堂”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争取在自己以后的课堂中能够不断地创造出“以生为本”的好课,将“生本智慧课堂”切实融入课堂,实现“建生本课堂,做智慧教师”。
参考文献:
[1]刘汉文.深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盐田区)现场会发言材料(2012.6.12).
[2]王桃.浅谈生本课堂是孩子快乐的天堂.中小学教育,2012(11):115.
[3]邓淑燕.生本课堂的生成因素开启智慧之门[J].现代教育论丛,2011(1):90-92.
[4]黄奕熙.“生本”促成智慧构建高效的课堂[J].科教文汇旬刊,2011(4):93-94.
[5]刘泽芳.生本课堂与深度教学[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12).
关键词:兴趣 提高 心理素质 能力
作文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作文中的审题、立意、构思、表达、修改等一切系列的行为活动,都有多种心理因素(诸如思维、情感、兴趣、意志、能力等)的参与。比如在作文中学生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强烈的欲望和积极的情感,都会使学生把作文当作一种内在需要,从而形成良好的动机,激励学生完成作文过程的。因此,这些心理因素对作文过程的启动、定向、维持、强化和调节等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三十年的作文教学,使我感到在多种心理因素作用中,兴趣是完成作文教学的关键,在学生完成作文过程中起着启动作用。因此,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心理素质和能力的首要。
在我刚刚步入讲台的几年中,由于缺乏作文教学经验,作文课上,往往出现许多消极怠惰现象: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有的大脑空空,无从下手不能写;有的置之不理,毫不在意不想写;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好写……
此情此景,使我忧心如焚,绞尽脑汁,探索如何使学生克服种种消极心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良策。十年磨一剑,终于找到了,那就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视听教学为手段,切实提高小学生作文心理素质和能力。
一、运用多煤体,通过“教、扶、练、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学《闰土》一课,我多次运用投影、图片等,向学生充分展示闰土形象,学生学习起来饶有兴趣。接着,我又教给学生刻画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写作知识,这里突出的是“教”。在教的基础上,辅导学生用口头语言仿写刻画人物的多种方法,避免“千人一面”的公式化刻画,这里突出的是“扶”。在“教、扶”的前提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小练笔,让学生自己选择人物,从文题的拟定、中心思想的确定、写作提高等方面设计及修改定稿,最后让学生之间互相讲评,这里突出了“练”和“放”。
这样,课堂上教师“教、扶”,作文实践中,学生“练、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表达、批改、讲评等写作能力。
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然促进作文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可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通过轻声读和默读领会理解课文内容,或者通过教材的“读写例话”、“基本训练”等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断的写作知识系统化成整体知识,这样有利于在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不难悟出,“读”是写作的基础。
三、想象与写作结合,以想助写
在教学《松鼠》一课时,学生通过幼灯片的具体演示,观察并掌握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及用途,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自始自终处于浓厚的观察兴趣和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作文课上,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把周围观察到的小金鱼、小灰兔、小花猫、小胖猪、大公鸡、大白鹅、大山羊、大黑牛等,借助丰富的想像,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地表达出来。
通过进一步学习和观察,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地使想象在作文过程中拓宽思路、强化情感,对作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智慧课堂;创建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层出不
穷,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是许多身处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思索的一件事情。笔者经过长期的总结和研究发现,智慧课堂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较大的帮助。下面笔者将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创设动感课堂――智慧课堂的前提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往往多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承载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往往由教师来主导。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长期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之下,一些枯燥的数学知识和定理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创建智慧课堂之前,必须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创设动感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而不是一味地依靠教师进行知识讲解。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和平移”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人们经常用到的物品具有轴对称和平移的特点,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说出来。由于在课下学生都积极地完成了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因此,学生的热情都比较高,在课堂上他们都希望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课堂变得动感了,智慧课堂才有可能构建。
二、情境创设――智慧课堂的感知
情境教学是教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拿几个不同的物体到课堂上,如正方体、圆锥、圆柱、三棱柱、四棱柱和长方体,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几个不同的物体中分辨哪一个是长方体,并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自己过去所学习的长方形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很快就能够辨认出来,这样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而且在看到其他的不同物体时,也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拓展。
三、动手操作――智慧课堂的关键
小学生个性活泼好动,热衷于表现自己,平时在学校里学到了一首新的诗词,回到家里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给父母,在课堂上他们也同样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动
手,向教师展示自己的能力。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
容,适当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所学知识的用途,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前文的“轴对称和平移”为例,在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他们在父母的帮助下,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设计一个轴对称或者是平移的装饰图案。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思维也有极大的启发,使数学知识不再是僵硬、死板的知识,而是变得灵活多变起来。
四、生活化课堂――智慧课堂的核心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的。重量单位、长度单位、几何图形、简单的乘除法以及随处可见的数字,这些知识的应用明确告诉我们,数学教学必须要回归于生活。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脱离了生活,数学知识就变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架起生活与知识的桥梁,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学会灵活运用自己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了“购物”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单独去超市尝试一次购物,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受数学知识。再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些图形是在不断运动的,他们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和原理。通过这样的学习和尝试,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价值,并且生成智慧,形成技能,发展能力,这样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有助于数学教学的长远发展。
总之,智慧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升华。在教学中,教师想要构建好这种课堂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教师不断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创设合m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智慧课堂才有可能成功构建,才能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为学生以后进入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敏.聚焦智慧课堂 感受数学魅力: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艺术[J].新课程(小学),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