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税务筹划的主要任务

税务筹划的主要任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税务筹划的主要任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税务筹划的主要任务

税务筹划的主要任务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税务会计;税法;教学;整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127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243- 03

0 引 言

CJ学院于1999年12月由HY大学与CJ教育集团合作创办,是HY大学(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之一)的二级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独立学院,现在校学生人数已达2万人。随着CJ学院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税务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大,税务类课程的教学也受到CJ学院的高度重视,税务类课程是CJ学院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专业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CJ学院会计专业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与安排、教学方法以及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与税法课程的整合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1 税务会计课程和税法课程内容界定

实际上,不同的高校可能对这两门课程所包含的内容的界定并不相同,为了能够进一步研究,需要对这两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清晰的界定。

1.1 税务会计课程内容的界定

税务会计课程主要以现行税收法令为准绳,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去介绍每个税种在会计账上的体现,是“税务中的会计,会计中的税务”,是近代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税法中的征纳方法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当然在核算的同时也要注意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

1.2 税法课程内容的界定

税法课程主要介绍各种单行税种共同具有的基本要素,包括:纳税义务人、纳税范围、税目、税率、税额计算、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等各个税种的具体征纳方法以及一些程序法的内容。这门课程无疑是所有后续课程的基础课。

2 开设税务会计课程和税法课程的必要性

(1)参考国内独立学院以及其它高校会计类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计划,几乎所有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税务会计方面的课程,有税务会计、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税务会计实务、税法等,这说明对于CJ学院会计类专业的本科教育而言,税法以及税务会计知识已经成为其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对于社会需要而言,更体现出对于税务会计人才的热切需求。根据有关社会机构的调查,未来十年我国急需的13类人才当中,税务会计师居于首位。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既然社会对税务会计人才有旺盛的需求,因此,CJ学院会计专业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税务会计和税法两门课程的教学就十分必要。

(3)对于CJ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面临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也渴望摄取税务会计和税法方面的知识。比如,报考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评估师等资格考试,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都会涉及税法及税务会计方面的知识。

3 税务会计课程与税法课程的关系

目前,CJ学院会计专业教学中已同时开设了税务会计和税法两门课程,并将其同时设置为必修课,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1)税务会计是以现行税收法规为准绳,运用会计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对企业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申报(报告)以实现企业最大税收利益的一门专业会计。税务会计研究的既是会计中的税务问题,也是税务中的会计问题。随着各国税制的逐步完善和会计的不断发展,以及税收的国际协调,会计的国际趋同,税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也会不断发展与完善。

(2)税法是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权力和意志的体现,属于国家法律的一个部门。

(3)尽管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的关联非常密切。税法是税务会计的依据,税务会计是税法在会计核算当中的体现。因为纳税人的任何涉税事项在会计核算时都必须以税法的规定为依据,而税务活动也必定引起纳税人的相关资金的运动,从而在会计核算中要进行反映,这也体现了税务会计学科的边缘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税务会计和税法两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4 税务会计课程与税法课程的教学整合

税务筹划的主要任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税收筹划 原则 应用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为我国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有了新的原则和要求,财务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更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做好企业的投资、融资和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工作对于企业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整个开发过程,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活动,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力。中国社会的进步需要企业不断地发展,现在企业越来越需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这个重要任务,尤其是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让企业发展和企业财务管理这一职位密不可分。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应该最大化发挥它的职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税收筹划的含义与特征

首先,税收筹划是一项财务行为,税收筹划界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新内容。众所周知,我们对传统财务管理的理解是主要集中在对现金流收入的层面上。比如,一般在税后测量的基础上计算投资收益。在项目研究和开发阶段,结合税收减免的相关政策,有效减少税收支出,从而增量现金流,提高项目的收益。在如今的经济活动中,企业的所得税是企业应缴纳的税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税收筹划通过研究企业的税务活动,这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相关的各个方面。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考虑税收的影响,正确进行税收筹划,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

其次,税收筹划是一个具有预先规划的行为。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政府通过税收的来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针对不同的税收对象,确定税目税率,依据相关的税收法规,来进行经济引导。由于不同行业的投资情况、管理现状和会计活动是多方面的,纳税人的性质也是不同,所以选择的税收筹划也是不同的,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将税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三、财务管理中的筹划原则与应用

(一)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利润效益的最大化。当然,在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阶段,税收优惠是对纳税人有利的,然而在实施这个计划方案过程中,纳税人将要支付额外的费用,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经营成本,所以需要综合考虑是否实施该计划方案。因此财务管理中的筹划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当项目的收益大于其成本,说明这个方案有实施的可能性。反之,当计算收益小于成本,那么这个方案就有待完善。一个成功的税收筹划是优化多个税收计划,充分考虑其收益和成本,从而确定最优方案进行实施。

一个优秀的税收筹划,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降低企业税收必须着眼于整体的税收负担,不能只关注于局部的税收负担。因为所有的税收都是互动的,税务具有整体性,不可以点带面;其次,企业的税收筹划不单纯是企业税收负担的的比较,在制定方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税收计划的税收负担以及可能增加的税收负担。最后,纳税评估方案要符合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结合财务管理原则综合充分考虑,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期的经营目标。

(二)具有合法性原则。

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开展的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必须根据各种税收计划进行方案的制定。其次,企业税收筹划不能违背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在法律的允许下进行税收筹划。最后,财务管理相关人员要时刻注意国家相关法律的修改,根据最新的法律要求进行税收筹划,不能墨守成规,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使税收筹划符合新的法律法规。

(三)与财务管理目标相适应的原则。

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使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使企业的税后利润最大化。首先,是降低税收成本,提高资本回收率。其次,充分利用免息贷款进行投资,实现利益最大化。最后,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税收筹划应始终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为主要筹划目的。最后,正确认识,减轻税收负担并不一定会降低整体成本。一些时候,减免税收的过程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所以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不可一味的以减少税收为目的,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运营现状,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适应,制定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

四、结束语

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一般不直接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然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尤其是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和收益情况,很多时候直接决定了项目的实施与否。企业应该聘用分析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且让他们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了解企业的实际发展趋势,充分掌握税收筹划相关原则,制定合理的方案,为企业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税务管理人员也必须加强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为企业做好信息分析,推动企业走好又快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企业财务管理,要想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系统,培养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制定符合企业运营实际的税收筹划方案,使企业获得的收益最大化,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百芳,刘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原则及其应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4,24(12).

税务筹划的主要任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税收信息化 综合征管软件 税制结构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启了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专项管理、“金税工程”与综合征管软件的研发应用为向标的税收征管信息化改革。税收信息化改革提高了我国税收征管的效率,助推了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但在征管实践中,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与不足,如何推进和完善税收信息化依然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

1、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

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即: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平台;逐步实现税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局集中处理;将应用内容逐步覆盖所有税种、税收工作重要环节、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通过业务的重组、优化和规范,逐步形成一个包括征收管理、纳税服务、管理决策和行政管理系统在内的四个信息管理应用系统。税收信息化建设完成后,税务部门将建成拥有1个全国性行业网络,2个国家级税务处理中心,71个省级税务处理中心,超过60万个内部工作站,年事务处理量超过100亿笔的全国性税务信息系统。

2、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994 年分税制改革后,以“金税工程”的实施为契机,我国开启了税收控管的信息化时代,税收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就,但仍存有如下不足:

(1)在理念层面,对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战略定位认知不足。

我国对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地位的认识仍然不足,既未认识到税收信息化对税制结构优化的基础作用,也未认识到信息化对技术的改观和制度的创新。即使在税务机关内部,也存在两种错误观念。一是“信息技术无用论”,认为信息技术仅仅是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存储程序,流程更为烦琐,降低了效率,提高了成本。二是“信息技术万能论”,对税收信息化建设期望过高,片面强调计算机及网络的技术性使用,淡化了对涉税信息的切实控管,背离了信息化建设的初衷。

(2)在技术层面,片面重视硬件设备投入,忽视综合管理软件研发。

税收信息化建设不仅意味着形式上配备一些硬件设施,更需要综合软件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实践中,一些税务机关由于欠缺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认为只要配备先进的网络和计算机设施就可以轻松实现信息化建设,在硬件方面投入过多,在软件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计算机的主要任务仅是存储纳税人的基本情况,网络也只是用于发票开具的初级阶段,忽视了信息技术能够深度挖掘相关涉税信息、全面监督纳税人的功能。

(3)缺乏统一的信息系统筹划与组织协调机制。

首先是税务机关内部“征、管、查”分离的征管模式,使得税务机关内部不能实现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即使在同一地区,国、地税机关也缺少有效的信息协调、沟通机制。其次是税务机关与工商、海关等其他部门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各部门各自为政,使用自己开发的信息系统,形成了信息割据格局,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3、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税收信息化建设是强化税收征管、保障税收增长的基础性因素。根据我国国情,应从以下方面切实推进我国的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1)在理念层面,明确税收信息化在税制实践中的基础战略定位。

首先要形成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深层理念,明确税收信息化对整体税收管理体制、税制结构优化的战略意义。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通过技术革新、组织协调与制度创新而破解涉税信息不对称的“瓶颈”,最终实现涉税信息的对称平衡。其次,加强信息教育、培育信息观念,使广大税务工作者明晰,税收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硬件投入与软件开发,更是深层次的组织管理机制协调与基本法律制度创新,彻底走出信息技术“无用论”与“万能论”的两端误区。

(2)在技术层面,统一规划、科学开发税收综合管理软件。

税收征管软件的统一规划与开发是税收信息化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支点。首先,打造全国统一的税收信息交互平台。由国家税务总局和各级税务机关共同构建,委托第三方统一开发,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减少后期的运行、管理和升级成本,减少重复投资带来的资源浪费。其次,涉税信息的准确性是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各级税务机关应该加大信息审核力度,尽可能地在源头上保证信息采集质量,定期对存储信息进行相关的清理与深度开发,确保信息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实现信息化税收的控管绩效。

(3)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税务机关的涉税信息控管需要工商、海关、银行、财政、统计等部门的信息支持,所以,在部门之间开展深度合作,搭建涉税信息共享的第三方数据库,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其中,在税务机关内部,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纳税人税务号码与电子信息档案,整合异源、异构的纳税信息资源,建立省级以上的数据处理中心,国地税共享纳税人的相关报表信息和征管质量信息,真正走税收信息化控管的道路。

参考文献:

税务筹划的主要任务范文第4篇

一、以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培养目标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而对职业能力的不同理解,将会影响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体系的建设。根据职业能力理论,职业能力在纵向性质结构层面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基本职业能力就是劳动者成功地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必备的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根据职业岗位的共同特点及要求所体现的共同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是基本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教育部强调,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收和处理的能力、经营管理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能胜任中小企业的主办会计、大中型企业主要会计岗位工作及其他相关岗位工作的,兼具“职业性”和“高等性”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职业性”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应培养能处理会计各岗位工作事务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从业人员。“高等性”则表示毕业生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覆盖整个职业生涯的综合能力。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应该以促进上述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为目标,主要课程应该来自于一个个具体的“会计工作领域”,表现为来源于会计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二、以职业分析为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会计行家进行座谈交流,进行包括会计行业以及会计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等在内的整体职业分析。

会计行业分析。(1)会计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业。会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学习,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专业的处理,生成有用的会计信息并以专业的角度参与管理。国家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一系列的考评制度。除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外,与会计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还包括经济师、审计师、统计师等。这些证书反映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从业者的职业发展前途。由此,高职培养的学生应该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在就业时应该拥有从业资格证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2)会计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行业。会计与经济息息相关,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政策出台、经济的开放程度等都会对会计理论的形成、会计法规的制定以及实务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各项会计政策与税收法规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的出台、修订,随着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新的经济业务必将不断涌现,新的政策法规将不断出台,未来的会计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依然充满着挑战。由此,高职培养的学生应该更要有知识内化、迁移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3)会计是一个热门的行业。企业内部管理、资本市场的投资等各方面的决策都离不开会计提供的信息,只要有资金流动的部门或单位就必须设立财务部门。此外,与会计相关的行业领域非常多,如金融业、保险业等,会计行业与其他专业融合也产生出很多新的职业与工作岗位,都为会计人员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所以,高职教育应重点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兼顾学生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拥有工作技能,并有较强的跨岗位、跨职业的适应能力。

会计工作分析。尽管会计就业面非常广,但目前高职会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是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所以选择以企业为对象来进行会计工作分析。企业会计工作内容、会计岗位设置均受企业规模、发展阶段、管理理念等方面影响而存在差别。中小企业往往设置较少的会计岗位,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以算账和报账为主。而规模较大且管理要求较高的企业就不仅要求会计进行单一的会计核算,还要求会计能开展纳税筹划、筹资理财、内部控制等管理型的工作。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需求量依然很大,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也各不相同。(1)出纳岗:保管企业现金、各种票据,处理各种费用报销与银行结算业务,及时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并配合做好对账与报账工作等。(2)会计核算岗:依照国家有关会计政策规定进行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及时对外报送会计报表。准确计算产品成本,对内报送成本报表,提出成本控制方案等。(3)会计管理岗:编制内部会计制度,能在企业与外界发生联系时发挥作用,如办理企业工商年检、参与向银行筹资、配合做好外部审计或税务稽查等。(4)税务会计岗:能完成税务登记、发票申购等涉税事务,准确计算各种日常税费并及时申报,筹划各种涉税事项等。(5)财务管理岗:能开展财务分析和资金管理工作,善于利用财务机会,规避财务风险,为管理决策提供财务角度的有价值的意见等。此外,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各岗位人员能借助财务软件完成各项工作,能运用ERP资源管理系统存储、输出企业资源信息。

三、以学习领域课程为主体

工学结合模式课程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基于工作过程来整合学习内容,通过工作来实现学习,学习领域课程构成专业课程体系的主体。因此,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可通过专家访谈会,确定包括会计核算、税费申报、成本计算、报表分析、资金运作等12个典型工作任务,再通过调研,开展以上述工 作任务为核心的行动领域分析,分析完成上述各项工作任务涉及的内容,包括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等,再根据职业认知规律将所有内容进行教学整合与优化,最终将其转化为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的10门学习领域课程(见表1)。

每个学习领域虽然是从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学习任务,但并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教学化设计的。每门学习领域课程都应在行动领域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完成该项综合学习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再基于能力目标设计若干个以工作过程为线的学习情境,以行动导向实施教学,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从而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兼顾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达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标准。

四、按职业成长规律序化专业课程体系

人的职业能力发展是按照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过程进行的,即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职业教育的任务是把处于低级阶段的人通过合适的方法带入更高级的阶段。仅凭学校教育是不可能将学生培养成熟练者或专家的,但通过工学结合的职业学习可以让学生具有职业胜任能力。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关键是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设置。根据初学者到有能力者的成长规律,课程体系可分为入行、懂行、内行三个阶段。具体有职业认知课程,企业实践课程、校内综合实践课程以及理实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其中学习领域课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序化(见表2)。入行阶段的课程安排,核心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的轮廓,对会计专业学习内容有所认知,对会计职业产生认同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会计职业认知与体验》课程通过校内学习与企业认知实习的交替使学生对专业与职业有基本认识和感性体验;《会计基础技能》、《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业务入门》与《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生掌握各种会计工作基本技能,并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专业基础。通过这一阶段学习使学生具有从业能力。懂行阶段的课程大多为学习领域课程,主要学习与系统工作任务关联的专业知识及工作过程知识。由于会计核算是会计其他工作的基础,因此这一阶段的课程主要围绕与会计核算相关联的各项工作进行教学,如《账务处理》、《纳税计算与申报》、《成本核算与管理》等课程。这一阶段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结构有了充分的理解,并具有应对部分会计岗位的工作能力,成为懂行的人。内行阶段主要是以会计工作中复杂或特殊任务为载体进行专业学习,让学生具有处理纳税筹划、内部审计、财务管理等问题性工作任务的能力,同时《企业会计准则专题》与《企业财务管理专题》课程为学生今后的职业成长累积后劲。生产性实训更让学生体验综合的、系统性的会计工作,积累工作经验,成为行家里手。上述每个学习阶段均分为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两个层次,形成各阶段“工学结合”的小循环。通过这三个阶段的专业学习,学生从初学者逐步成为有能力者,完成从外行人到内行人的转变。

以学习领域课程为主体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是在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在职业资格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需要校内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中的“学习岗位”为基础,需要具有课程开发和企业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为保障,才能让学生在行动导向原则下,在尽可能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性工作任务,最终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税务筹划的主要任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EPC;总承包项目;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EPC总承包项目前期的财务管理

项目财务管理尤其要注重项目前期阶段,财务人员必须从投标决策阶段就开始介入项目管理过程,特别是在当前压缩投资、低价竞标、风险加大的激烈竞争市场环境中,尤为重要。这一阶段的项目财务管理主要为:

1.熟悉和掌握国家及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财务制度等规定;熟悉并收集建设项目有关的技术经济资料,如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投标资料、合同资料等,便于实施财务管理。2.分析项目在财务方面的风险,分析项目资金的需求和来源情况。3.密切注意外汇、汇率方面的变化情况及风险,并争取在合同中加以规避。4.审查或参与制定合同中有关价款、支付形式、支付条件、支付进度、发票形式与开具时间等条款。5.评审业主单位财务、资信状况。6.了解项目所在地特殊税务相关法律、法规、税率等涉税事项,为项目执行期间合理避税、减免税以及办理涉税事宜作好准备。7.审核合同中与纳税及财务有关的条款。8.研究并介绍项目所涉及的保险项目及其相关业务及法规,并提出保险方案和建议。9.为项目投标提供有关的财务信息。10.为项目提供投标保函和其他相关的财务支持。

二、EPC总承包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财务管理

1.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根据项目估算、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项目资源计划等进一步分解编制财务控制目标,是财务控制的前提,是财务管理的依据,在项目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项目预算应滚动编制,逐步细化。

2.资金管理: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的重点在于资金预算管理,因此项目财务重点要加强资金的管理。抓住资金管理这条脉络,就抓住了项目财务管理主线。要合理组织、筹措资金、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3.合同风险控制管理:项目合同是工程公司对外经营的重要法律文件,是项目财务执行对外收、付款的重要依据。因此项目合同的风险控制管理在项目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在总承包项目中,主要有总承包合同和分包合同,需要财务人员设立合同执行台帐加强管理。审查或参与制定分包合同中有关价款、支付形式、支付条件、支付进度、发票形式与开具时间等条款,评审分包和供货单位财务状况。

4.成本费用管理:项目成本费用管理是指为保障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不超过项目预算而开展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成本费用的审核、控制与核算等方面的管理活动,是项目日常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成本费用管理是项目执行阶段财务控制的主要任务。

5.收支结算管理:是指根据合同和项目进度向业主办理收款结算和向分包商和供货商及其他单位和部门办理支付结算的管理。对于总承包合同,主要是加强收款的管理,及时根据合同条款和工程进度办理收款结算;而对于分包合同,主要是加强付款的管理,根据合同要求和实际进展,按照规定的流程和审批权限办理付款手续,并登记合同台帐,及时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第一手数据材料。

6.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是指识别和分析应对项目财务风险的主要风险点,建立完善和实施内控制度管理。

7.税收管理:项目财务人员负责分析承包项目所在地的税制、税法,特别是营业税及附加以及设备增值税等税收。要进行合理筹划,利用相关政策设法免税或合理避税。同时应对近几年设备采购事项所导致的增值税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对策规避纳税风险。

8.项目保险管理:保险管理宜由风险管理专职人员(风险管理工程师)负责,项目财务协助风险管理专职人员负责项目在本部及现场的保险业务办理,其中包括人身安全、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货物运输等保险。项目财务人员参与并协助办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事项。

三、EPC总承包项目竣工验收后的财务管理

项目竣工验收主要指承包人接到预验收证书后,由发包人按照合同规定及有关法规要求组织的对工程全面检验和接收,这是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道程序。项目竣工验收后的财务管理,主要是与业主办理竣工决算,做好实物清查与项目全成本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这是企业提升项目财务管理水平最为容易忽视的环节。这一阶段的项目财务管理主要为:

1.竣工决算及处理财务遗留事项:项目竣工验收后,财务人员负责与业主和供货商、分包商、其他相关单位办理竣工决算、往来款项、质保金核对、税务结算、收付款决算、财务资料交接、整理归档等事宜。

2.财务报告:项目竣工验收后,财务经理或财务人员应编制项目完整的工程决算财务报告,对项目收支、绩效等财务、会计事项向项目经理、财务部和公司领导进行汇报。

3.实物清查:与采购部物资管理人员共同清点项目剩余物资实物、账物核对清楚后,参与制定剩余物资处理方案,及时清账、结账。

4.持续改进: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执行流程、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响应时间、内控制度的合规性、有效性、严密性、合理性等进行评审,对项目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进行总结,特别是对不利影响应提出今后改进的意见建议,对项目财务管理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项目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光建,徐荣初,叶佛容,主编.建设项目现代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2]张桂宁,主编.实用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3]重庆大学.工程财务与风险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