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三学习计划及目标

初三学习计划及目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三学习计划及目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三学习计划及目标

初三学习计划及目标范文第1篇

指导思想:

坚持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指导,积极落实“松江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若干要求”,围绕学校新四年发展规划,抓好初三年级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努力寻找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促进课堂有效教学,引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讲究教学策略,把握中考新方向,力争使本届毕业班教学质量上一个台阶。

工作目标:

1、努力提高学生的各科及格率,力争在本届初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的基础上再提升一个新的台阶,即初三年级毕业合格率要达区前13名,平均分确保前15名。

2、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切实做好培优工作,力争提高优秀率。初三中考达到区重点高中以上人数确保30人,争取35人。

工作重点:

聚焦课堂教学,真抓教学质量

提高专业发展,狠抓教学质量

提倡有效教学,实抓教学质量

工作要点:

1、制定初三年级组、班级、备课组教学质量任务书,召开初三任课教师会,协商并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与任务,全身心开展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

2、学习、领会学科新课程标准精神和内涵,深入研究考纲和近10年中考试题,把握正确的中考改革趋势,明确复习方向和重点,遵循“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认真总结近几年中考复习指导工作,研讨新形势下中考复习策略,制订好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提出合理、可行、有效的中考复习模式和方法。

3、做好06、07两个学年各学科中考试卷分析,分析相关数据信息,找出薄弱环节,并寻求07年各学科中考动向及命题的趋势。

4、明确初三各班级行政联系人,行政联系人必须对所联系的班级予以经常性的监督,针对班级问题,提出改善意见。

5、抓好常规,强化教学,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1)严格教学秩序,加强对教学秩序、教学纪律等方面的检查。

(2)做好各次月考、模拟考的质量分析,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完善学困生学习小档案,定期描绘他们的学习成绩质量跟踪图,坚持落实每周一交流、一汇报活动,同时大力开展成功教育,举行分层次的学科竞赛,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并及时召开学生会、教师会与家长会。

(3)组织各备课组听随堂课,加强相互交流。

(4)加强学法指导,提高优秀比率。继续编撰初三学法指导快报,多途径地进行学习与交流。召开各班分层次的学生会议,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提出不同要求与希望。同时向学生发放阶段目标责任书,让学生能结合学习实际,确立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以目标促任务,促使学习的进步。

(5)举行初三年级语数外理化学科竞赛,竞赛采用分层形式,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鼓励与表彰。

(6)充分利用周五下午的时间(学校重要事情除外),为数学与英语补缺补差辅导时间。

6、要求各备课组制定详细的本学期总复习计划,要求每位教师详细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列举重点帮助学生名单,制定帮教计划。

7、 强化练习,增强“实战能力”。广泛地收集信息,结合本校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及强化练习,努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任课教师应以作业与小练习为突破口,紧密围绕课程标准、教材和考纲,精心设计针对性、典型性、新颖性极强的同步强化作业与练习题,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纠,使学生通过解题,掌握与巩固学习和复习重点、难点,检验自己的学习和复习成果,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备考。

8、协调好学科间、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关系。本学期由于教学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科目较多原因,为了避免各科留的作业太多、或者个别辅导集中到个别差生身上,造成学生的课业压力太大,学校将协调好学科之间的关系,规定好每天的最多作业量,协调好各科之间的均衡进步,避免学生的整体偏斜,为打好整体仗奠定基础。同时,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要及时针对班级情况进行总体分析,既防止学科间的不均衡,又要针对学生情况进行个案分析,帮助学生寻找新的分数增长点。

9、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将通过召开全体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及时通报学校初三工作安排和设想,听取他们的意见,最大限度的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10、加大对外交流,拓宽信息的渠道。 学校将继续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密切与市教研部门的联系,拓宽有关中考的信息渠道,并适时邀请专家为我校中考复习把脉诊断。行城厢片初三总复习计划交流研讨活动,充分挖掘各校初三教师的资源,相互借鉴,合作共赢,有效提高各校初三复习的效率。

11、 协助发展指导处强化班主任工作,班级工作细化到每一个人,细心到每一次考试,对重点学生要多谈心多指导。

每月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

1. 教学常规检查。(开学提前两周备课量检查)

2. 各备课组讨论中考复习方法,并制定中考总复习计划。

3. 初三学生验血。(2月19日)

4. 初三学生大会。(2月18日)

5. 初三学法指导活动。

6. 周末兴趣班活动。

十月:

1. 初三月考。(3月19、20日)

2. 初三月考质量分析会。

3. 教学常规抽查。

4. 配合区招办完成体检工作(3月7号)

5. 学法指导活动。

6. 初三体育测试。

7. 周末兴趣班活动。

十一月:

1. 期中教学常规检查。(第10周)

2. 教学质量月活动。(第10周至12周)

3. 抓好体锻测试、理化实验操作等级考试等工作

4. 初三模拟考。(4月23、24日)

5. 初三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6. 初三学法指导活动。

7. 周末兴趣班活动。

8. 初三毕业工作会议,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中考复习方法与计划

9. 春季校运会。

十二月:

1. 初三月考。(5月21.22日)

2. 参加区1——5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3. 初三学生志愿填报工作。

4. 教学常规抽查。

5. 初三学法指导活动。

6. 周末兴趣班活动。

7. 抓好初三政治毕业会考工作,努力提高合格率。

8. 初三年级家长会,进行志愿填报工作的辅导。

9. 全面开展中考最后阶段的复习。

10. 初三填报志愿。

元月:

1. 周末兴趣班活动。

2. 初三学生考前心理辅导及中考动员大会。

初三学习计划及目标范文第2篇

一、重点工作:

1、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工作.

在班中开展多种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初三意识和升学意识。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强调集体精神,加强集体互助精神,增强我为集体添荣耀的意识。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定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责任心和对学习的热情乐观态度。

2、班集体建设

培养有责任心的班干部,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制订更加利于班级建设的规章制度,确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并有比较合理的评价方法,有专门的同学负责。各个班委有明确的分工,并且有督促的机制,有学生表现记录本,且与期末的各项先进评比挂钩,力求公正、严格,使学生明确这些考核的目标和作用,达到管理和促动先进的目的。

3、学习方面

(1)协助任课老师抓好踩线生工作,将踩线生分配到人,我和任课老师齐抓共管,定期作他们的思想工作,多鼓励,帮他们分析出现的问题并帮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每周的周一~周六每天找时间和固定的学生谈心,每天至少三个学生,周周如此。坚持不懈)

(2)对困难学生要多鼓励和帮助,采用多种形式,补缺补漏。多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讲究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且经常用事实和道理指导学生。多发现他们的优点,设法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帮他们找到自信和学习的兴趣、方法。从而提高成绩。

(3)努力抓抄袭作业的情况,做好早读与晚辅导的安排。

(4)与家长积极沟通,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和心理咨询状况,将学生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5)培养坚韧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做好两课两操活动,协助体育老师抓好学生中招体考项目训练,努力提高本班全体学生的各项素质,使本班在这一学期有更大进步。

(6)定期召开班务会,与任课老师交流班级情况,作好协调工作。

二、具体安排:

第一学月:

1、对学生进行收心教育,冲刺教育。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2、组织任课教师召开班务会,制定本学期班级计划。

3、围绕三八节,进行感恩母亲、热爱母亲教育。

4、完善班委会,和团支部,对他们提出更明确的要求。

5、借助年级的中招考试100天倒记时的动员大会,对学生进行中招考试动员,帮他们鼓足学习劲头,树立必胜信心。

第二学月:

1、培养学生的赶、帮、超意识,要求学生都定有三个目标——班级内的竞争目标、第二次质量预测的考试目标、中招考试目标,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学习劲头。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定出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适时提醒学生反思自己,是否完成自己的计划。

3、做好第二次质量预测的考前动员、考前心理咨询辅导、考风考纪教育。

4、作好第二次质量预测的考后总结、考后心态调整、挫折教育。

5、组织任课教师召开班务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总结,并制定下一段的班级计划。

第三学月:

1、学生根据第二次质量预测的考试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和自己的学习目标,为第一次模拟考试作准备。

2、安全法制教育。

3、第一次模拟考试的考前心理咨询调适,考风考纪教育。

4、第一次模拟考试的考后分析,考后总结。

5、制定下一段的学习计划。

第四学月:

1、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最后阶段冲刺教育,防止学生在临近中招出现浮躁情绪。

2、进行中招前的考前心理咨询调适、心态调整教育。(到时可根据情况,必要时可邀请心理咨询老师协助)

3、完成评语及综合素质评定。

初三学习计划及目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有效管理; 初三班级管理

Adapting curriculum reform, and pursuing effective management

——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ird-class

Liu Yu-xia

( Jiangsu Province Jiangdu City Wuqiao Middle School, Jiangdu Jiangsu 225222 )

Abstract: The class as the basic unit of school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 of the work in the schoo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Class work well, and can promote the school work; the contrary, the work would cause losses to the school, classroom management is a perfect man's inner world, regulating people's external behavior,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of systems engineering, in particular, need science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advanced education to build a good class collective.

Key words: Class management Effective management Class management of grade three in high school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有效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灌输,作为教育教学重要环节之一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必然应作出相应的改革。那么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怎样才能提高其有效性呢?本人就初三班级的管理与大家谈一些体会。

一、强化课标意识,更新观念

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在深入、全面领会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提高工作自觉性,在班级教育、班级管理中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目标,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以往的被动式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无论是从个体角度来看,还是从群体角度来看,学习方式的转变,都要依托于一种外部的文化氛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班风”。

从这种意义来看,要实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这一课程改革的目标,已经不能仅仅依赖于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单方面努力,更有赖于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给予主动、积极地配合与支持。

如果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相应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并列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共性和一致性。因此,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新课程改革提供相应的文化土壤,不仅是班主任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班主任参与教育新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

二、适应初三毕业班的特点,实施精细化软管理

如果说,班主任正确的引导、班干部积极地工作、校纪班规的明文规定,这些都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必不可少的硬件,是“硬管理”。那么,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学习氛围的营造等就是“软管理”,在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初三班主任应根据初三学生的相应特点,运用适当的软管理策略,把学生调控到最佳状态。

(一)帮助学生鼓起学习的勇气,树立学生的信心

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等等原因,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与热情,这时班主任要帮助疏导,并激励学生学习的勇气。

班主任必须改变其基本态度,从“做得好”这一观点,即从纵向关系上表扬学生的态度,改变为“谢谢你的合作”,即横向关系上对学生表示感谢的态度。仅仅依靠表扬或处罚是不能真正激励其勇气的。如:当学生安静地听课时,教师也许认为学生专心听讲是理所当然的,但我要说的是:“请对这理所当然表示一声感谢。想一想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如同听天书一般,却能够安安静静的坐在那儿配合教师教学,我们是否应对这样的行为有所表示呢?”再如:当学生听从教师的吩咐之后,教师是否可以说一声:“谢谢大家的合作”。

激励勇气的初步做法,就是对学生的配合说一声:“谢谢”。此外还有另外一种做法,就是说声:“我很高兴”。假如教师说:“你做得好,了不起。”那就是纵向关系,是一种表扬。如果换成另外一种说法:“(当我看到你积极地研究问题时)我很高兴”,这就是横向关系,将会激发学生的勇气。但是,当学生考试得到好分数时,用“你得到好分数,连我也十分高兴”这句话代替“做得好,了不起”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为这同样是表扬的一种说法。况且,对于未得到好分数的学生来说,听到这一番话会作何感想呢?某些学生的影响会波及全班,对此不能麻木不仁。

当学生失败了,就会丧失自信,丧失积极性。这正是需要您帮助他鼓起勇气的时候,绝不能指责失败。教师应当使学生认识到:只要是人,失败总是难免的;人的价值不是由成功与否决定的,更不会因一时一事的失败有丝毫的贬值。

(二)对学生进行目标引导,坚定学生的决心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绪做个整理,思考人生目标,制订初三学习计划,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班主任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指导呢?

1.结合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教育、理想前途教育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和学习的间接动力。如:可以利用班会向学生介绍诸如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放弃在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动人事迹,以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向学生进行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一致的教育。

2.把学习目的性教育深入到各学科领域中去,引导学生努力学好各门功课。调动学生对各门学科的积极性主要靠科任教师进行引导,但班主任应该关心学生对各门学科的知识态度,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任课教师反映,并主动配合开展教育工作。

3.可以应用榜样的教育力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青少年时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富有上进心,容易激动。有时一位科学家的佚事,一个先进人物的事迹,甚至一句格言,往往能够震撼它们的心灵,对他们长久地以至终生地起着激励作用。班主任应发动学生收集历史上的革命家、科学家、文学家等杰出人物刻苦学习的故事和格言,在教室内张贴他们的画像或抄录他们的格言等,往往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应针对初三特定阶段学生特点,突出学习目的性教育。在初三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有这样几个时期班主任尤其要注意学习目的性教育:刚升入初三,第一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后,第二学期模拟考试前,毕业后。

5.要让学生认识自我,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目标过高,脱离实际,往往是到处碰壁,焦头烂额,丧失斗志;目标过低,容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样可以催人奋进,激发热情,才能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旺盛的斗志。

(三)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保持学生的恒心

初三学生在整个学年,要为自己打下最坚实和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而付出辛勤的劳动。他们必须下苦功去不断记忆、理解、诵读、计算,进行反反复复的基础练习、实验操作。为此要无数次“战胜自己”,战胜懈怠,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巨大的毅力。

1.从日常事例入手。因为初三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意志不能仅靠说教,应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入手。我曾经有一次上下午第一节课时,班上的学生状态很差,有近一半的学生昏昏欲睡。然后我讲述了件事:从前我上初三时,也曾有上课想睡觉的时候。怎么办?后来,我让同桌掐了我几下,困意就全消了。同学们听了以后,精神大振。显然,如果教师不采取让学生可接受的方式,那么学生虽然勉强做了你所指定的事,但他们不会有正确的目的,当然更谈不上什么坚持了。

2.利用班级宣言进行适时刺激。我带的班级曾有这样的班级宣言:“脚踏实地山让路,持之以恒海可移”,每天在上课前由班委组织全班诵读,也有一定的效果。

3.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勇敢、坚强、机智和果断,使意志磨练得更坚强。

4.开展“百日誓师会”主题活动。由班长、班委、学生代表读誓言、表决心,同时班主任引导学生坚信:最困难之日,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时。

5.要针对学生的意志薄弱环节进行锻炼。对于那些无主见、易于受别人意见左右的学生,就要进行目的性锻炼;对于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学生,进行果敢性锻炼;对于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学生,进行坚持性锻炼。总之,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增强上进心

学生的进步离不开竞争,健康的竞争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现实的社会,充满竞争,或明争暗斗、或强攻智取,形式各异。学生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竞争方式,如:诽谤他人;好资料、好信息从不与人分享;嘲笑他人甚至欺负后进生;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等。这些方式其实就是社会上那些不良竞争方式的翻版。作为班主任,很有必要帮助初三学生及时校正那些畸形的竞争心理,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养成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在你追我赶的同时,不忘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三、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提高管理质量

(一)建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教师要在新课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班主任更应如此。

1.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正如魏书生所说:“人心与人心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的心灵的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的高山的回音就是:我尊重你——”这就是尊人者,人尊之。在一个班级中,一旦用尊人者,人尊之的思想统帅起来,一旦成员们都在言行中尽可能多地用尊重别人的方式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个集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每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会感到幸福、自豪,从而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2.要讲民主,促和谐。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要有民主思想和作风,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班主任要由教育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成为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

(二)加强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协调关系

1.向科任教师介绍学生情况,同时听取科任教师对学生有关情况的反映,经过共同讨论,统一认识,统一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措施,做到班主任和科任步调一致,目标统一。

2.有计划地听课,共同研究改进教与学。班主任听课的目的是深入实践了解教与学的情况,为发挥纽带作用创造条件。这些情况的掌握,有利于班主任进行教与学的协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倾听科任教师的建议,定期召开由全体科任教师参加的讨论会或主题班会;利用茶余饭后、课前课后的时间与科任教师交谈,转达学生对科任教师的赞誉与意见。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倾听科任教师对班风、学风建设的合理意见及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对策,并尽快落实到工作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有了共同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合力,避免相互埋怨。

4.班主任要善于化解学生与任课教师的矛盾。对于不服从任课老师正确教育的学生,班主任要积极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端正态度、认识错误、改正缺点。学生对任课教师有意见时,班主任要认真听取,客观分析。如果是出于学生认识问题上的偏差和误解,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或加强沟通,消除误会。如果学生的意见有理而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而一时不可能满足学生愿望时,要肯定学生意见的合理性,同时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学生的谅解。班主任应将意见视情况或直接反馈给任课教师或通过其它渠道进行工作,这样才能有助于维护好任课教师的威信。

5.主动协助科任老师开展工作。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如果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所以班主任应该主动协助科任教师开展工作,使科任老师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例如:帮忙收发作业,检查读书,看管学生,代课等。有时候,学生没有做好课前准备,我会提醒督促学生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堂准备,还会一直等到上课的老师来了,我才离开教室。总之,能帮就帮,一切为了学生。

在与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调中,班主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推卸责任只是对自身工作的否定。作为班主任,应与科任教师“抱”成一团,齐心协力,风雨同舟,这样才能把班集体搞好。

(三)和家长沟通,形成共同教育的关系

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往往会由于家校之间的理解不够,未形成理想的合力。有的家长对孩子缺乏信心,对老师缺乏信任;有的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有的则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操之过急。

班主任要找家长沟通、联系。联系的方法有多种 ,如:家访、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短信或电话联系、个别约见家长、请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举办教育学习等。这样才能共同教育学生,在心往一处想的同时,做到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初三学习计划及目标范文第4篇

    这是曾宏志老师讲给记者的一个故事,其中,对这位母亲讲那几句话的老师就是曾宏志。的确,中考是考生的考试,也是家长的考试。面对日益临近的中考,家长在考试中扮演的角色,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考生的成败。

    学生年龄还小,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也相对较弱,而许多家长在涉及孩子前途命运的这一关键时刻,往往是急功近利的。家长拥有良好的愿望,却没有行之有效的策略和可操作性的方案,他们将一切都依赖于学校,依赖于老师。当这一切都依赖不住的时候,家长往往情急丧志,或是一味地表扬,或是粗暴地批评,结果适得其反,给考生帮了倒忙。

    面对中考,家长应该怎么办?家长在学生考试前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难倒了众多家长。然而,在曾宏志老师看来,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家长应该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帮孩子找准前进的方向,并通过咨询专家、阅读心理学类的书籍等途径找到中考前帮助学生的技巧,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案,按部就班地实施。

    那么,面对孩子人生中的“大考”,家长往往存在哪些误区?家长怎么才能走出这些误区?具体应该怎么做?运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面对人生这一挑战?曾宏志老师给家长带来了答案。

    误区一: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把孩子推向绝地

    危害:目标太高,孩子极尽所能,面对的仍然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会让孩子完全丧失了成功的自信,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建议:孩子面对巨大压力,需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为下一步壮行, 因而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将最高目标分割成不同阶段的小目标,每个小目标孩子努力就能实现;家长可以为孩子设计一张小目标图贴在孩子的书桌前,每当孩子完成一个目标就用红色的笔做一个记号,这些记号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都与日俱增,当一个个阶段目标都完成的时候,总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

    误区二:家长言语粗暴,使得家长学生对立

    危害: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学生在高涨亢奋的情绪下与在低沉、压抑、郁闷情绪下学习,其效果相差十倍。家长过激的言语和粗暴的行为往往会带来学生情绪的消沉,从而带来双方的对立。

    建议: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语言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策略,孩子成绩下滑了,家长不要用粗暴的批评把孩子“一棒子打死”,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客观地分析失败中的成功之处,再指出问题所在,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误区三:急病乱投医,八方寻家教

    危害:家长让学生过多参加补习班会让他在“转战”路上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导致知识重复、分裂而不成体系,容易形成理解的误区。

    建议:让孩子跟着自己的任课教师学习。每一所初中的初三管理都是高度严谨的,教学计划具有高度的整体意识,体系严密。学生跟着教师复习就是按照中考体系严格执行复习计划,不会漏掉知识点。另外,家长如果请家教也要针对学生的弱项,而不是面面俱到,以提高学习效率。

    误区四:为学生准备过多、过杂的复习资料

    危害:增加不必要的开支和学习负担,产生掌握的知识反复复习,没掌握的知识却被扔在一边而没有时间研究的失误。

    建议:任何一门知识都有它完整的体系,一本好的综合性复习资料就足以囊括所有的知识,家长协助学生把一本资料研究透了,就足够了。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自身学习情况,帮助孩子选择某些专项资料。

    误区五:家长不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调整

    危害:动口不动手的学习习惯会让考生答卷时眼高手低,掌握的内容写不到卷子上;文理学习时间分配不恰当会让考生大脑劳动过于集中,付出多,效率低。

    建议:帮助学生学会动笔,同时促进他文理交叉分配。需要记忆的知识可以安排在一天中头脑负担较轻的时候;早晨比较适合复习昨日记忆的内容;晚上更利于理性思考。这是大多数人的规律,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孩子调整。

    如何面对“考试病”?

    什么是“考试病”?我们所说的“考试病”简言之就是考生考试前在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的种种误区。这些误区如不及时调整,容易带来考生成绩的停滞不前或成绩的大幅度滑落,甚至“兵败中考”。

    有言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家长要想做好孩子中考的助考工作,需要了解考试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因而,曾宏志老师特意分析了考生“考试病”的六大症状及应对策略。曾老师说,考生如果解决了这些“考试病”,中考成绩的提升不成问题。

    症状一:晚上“开夜车”,白天没精神

    问题根源:知识学习仅仅是现象累加,缺乏概括性;

    应对策略:将知识概括为理性的知识体系,制定针对理性知识的学习计划,按计划进行学习,以缩短学时、提高效率;

    症状二:丧失信心,缺乏自信

    问题根源:在模拟考试中“内忧外患”——对内班级排名靠后,对外与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相去甚远;

    应对措施:运用“化整为零”法。以小目标的落实促成阶段目标的实现,最后实现质的飞跃。学生需要提高的成绩数字很大,但可以将需要提高的成绩除以所剩余的天数,再除以科目数,学生面对的数值将变得很小。这样,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每天的目标容易完成,自信心也就日渐树立起来了。

    症状三:“滴水不进”、“刀枪不入”

    问题根源:考生身心疲乏,体力后续得不到保证;紧张的心态持续太久,学习能力陷入麻木状态;

    应对策略:定期安排一定量的文体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以“无为”创“有为”;让功夫在“试”外,实质在“试”内。

    症状四:烦躁易怒,自虐自闭

    问题根源:学习生活单调、学业负担繁重、青春期的波动必然导致心理压力增大,产生焦躁情绪;

    应对策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给学生创造发泄的机会。当学生爬到山顶大喊狂呼的时候,当学生在游乐场击破各个气球的时候,心中的压力也被一点点粉碎。

    症状五:学习态度消极、被动

    问题根源:家长“以逼促学”的方式导致学生学习主导动机错位,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任务来对待;

    应对策略:让学生“眼见为实”。家长可以把学生带到人才交流中心,用社会最真实的竞争场面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知道学习是为自己学的,老师和家长是他们的支持与协作者;

    症状六:成绩大起大落

    问题根源:不在于知识的学习,而在于情绪的波动;

    应对措施: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有一份平常心来应对考试才会发挥超常,心态过于紧张和过于放松都不适合应考。考生一定要将“我一定要答好!”调整为“我相信我能考好!”;将“答不答好无所谓”调整为“我要全力以赴!”

    跟着曾宏志老师,你将会——

    五科考试,一个原则,多得20分!

    此原则就是保证字迹清晰,保持卷面整洁。

    在中考阅卷中,有一个约定俗称的规则就是每科都有5分左右的卷面分,如果考生能够按照此原则答题,考生将得到这部分分数,这样,五科就可以多拿20多分。

    考前一句话,考中不失常!

初三学习计划及目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学生 学习策略 学业成绩

在中小学阶段教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因此了解学生学习策略发展和使用特点,设计有效的学法指导来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选取合适的学习策略,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这些学习策略变得非常重要。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Bruner(1956)首先提出“认知策略”的概念以来,学习策略的习得与使用就一直是教育心理学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心理学家对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仍是众说纷纭。R.E.Mayer、 Dansereau等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活动和步骤。Dduffy、 Pintrich等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S.J.Derry则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计划[1]。在学习策略的概念方面,国内研究者如史耀芳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有意识地调控学习环节的操作过程,是认知策略在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习方法或技巧。蒯超英认为学习策略是一种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它表现为学习方法和学习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2]。刘电芝则将其看作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而有目的、有意识采用的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等,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3]。谭顶良将学习策略的涵义界定为:学习者为有效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4]。

二、学习策略的结构

国外研究者们对学习策略的结构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代表性观点有三种:多因素结构,如J.Nisbet&Shucksmith(1986)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提出,学习策略包括提问、计划、调控、审核、矫正、自检6个因素[5];Weinstein(1985)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辅策略和元认知策略4个方面[6];二因素结构,如D.Dansereau (1985)提出学习策略由相互作用的两种成分组成,一种是基本策略;一种是辅策略[3];三因素结构,如Mckeachie et al(1990)提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3];Pintrich等人(1987,1991,1993)编制的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中策略部分也是主要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7];Pokey &Blumenfeld(1990)在学习策略的测量研究中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努力策略[8]。国内研究者和郭占基(1993)将学习策略归为九种通用性学习策略[9]。秦行音(1994)设计的学习策略量表包含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动机策略和社会策略四个维度[10]。何进军、刘华山(1996)认为,认知策略包括注意集中、组织、理解加工、阐述、自我、目标想象和意像联系七个策略[11]。周国韬等(1997)将学习策略划分为计划性策略、努力策略和认知策略[12]。张履祥、钱含芬(2000)把学习策略概括为课堂学习策略、巩固记忆策略、解题思维策略、创造学习策略和总结考试策略五种[13]。张向葵(2006)将学习策略归结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因素结构[14]。

三、国内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现状及其结果分析

本文对国内近二十年来研究中学生学习策略的文章进行统计、归纳,找出符合本文要求的论文15篇。然后对这些时间、研究对象及测量工具进行了统计(见表1)。

综合此15篇关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实证文章得出的结果可知:在学习策略的研究上,研究者们在不同年龄阶段、性别差异和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方面,一直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有些竟是完全相反的结论。(一)在年龄阶段方面:何进军得出中小学生认知策略是随年龄增长而呈逐步发展的趋势这样的结论[11]。王颖和洪邦辉也认为初中生的学习策略在年级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呈上升的趋势[15-16]。周国韬、余欣欣、潘颖秋、袁立新、张向葵、刘晋红的研究却揭示在学习策略运用的年级水平上,初中生与高中生存在年级差异,有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12]-[21]。但是他们的研究结论在具体的年级上结论又不相同。余欣欣的研究表明初三学生学习策略水平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学生,而高一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又显著高于初三学生,高中各年级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袁立新的研究得出初一学生的得分均高于初二、初三、高一、高二的学生,而高一学生的得分则低于其它年级学生。陈培玲发现以初一学生的学习策略知识水平最高,高二最低,高三时略有回升。而不同年级的学习策略应用水平由高到低排依次为:高二、初二、初一[22]。陈秀英的研究却揭示:从总体来看,初一和高一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率不高,各项学习策略之间相差并不大[23]。(二)在性别差异方面:大部分的研究者都同意学习策略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女生学习策略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如余欣欣、潘颖秋、王颖等。但袁立新和刘晋红的结果却显示了男女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差异并不大。(三)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方面: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学习策略和学业成绩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但是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研究结果也是不一致的。袁立新认为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解释只有6.5%。明显低于等的34.3%和刘加霞等的18%[9,19,24]

四、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测量工具不权威。目前我国学习策略研究中所使用的问卷一般有两类:一是从外国翻译得到的问卷;二是国内研究者多根据自己对学习策略的界定自行设计的问卷。使用从国外引进的问卷会因文化差异而得不到可靠的结论;自行编制的问卷又会因为内部构成要素不同得出不同的,甚至有些是矛盾的结论。(二)过分依赖问卷法。纵观二十年来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以看出所有的实证研究都使用了问卷法,但问卷法本身也是有局限性的。谭顶良提出受“系统歪曲现象”的影响,问卷法所测到的结果可能仅仅反映一个人对学习策略的意识,而与其真实的学习行为表现或学习策略实际应用水平则有较大的差距[4]。张林也认为量表关注的还仅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般性策略行为,没有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还无法全面反映学生深层次的学习观念和心理体验,也很难深入揭示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14]。

五、研究趋势

(一)研究意义上,从研究的理论意义向实践意义转变。国内研究者最初进行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学习策略的使用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而未帮助师生们了解中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状况和特点。近来的研究则更多关注如何给予教师设计学习策略教学课程提供有效的帮助。(二)工具综合使用:研究方法从单一使用问卷法到综合地使用行为观察、个别访谈、他人评价、作品分析等方法,使所得结果相互补充和验证,以提高研究的效度和信度。此外,还配合使用眼动仪、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功能核磁共振、事件相关电位、脑磁图等技术手段,深入揭示学习策略及其发展的大脑机制和内部规律。

参考文献

[1]桑青松.学习心理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182.

[2]张履祥等.学校心理素质教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169.

[3]刘电芝.学习策略的实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1).

[4]谭顶良.学习策略研究问卷法的缺陷及改进设想[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5]Nisbet,J.& Shucksmith,J.Learning Strategies.Routledge & Kegan Paul Ple.1986

[6]Weinstein.C.E .LASSI User,s Manual.H & H Publishing Company Ine,1987.

[7]Pintrich.P.R.& De Groot E.V.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1).

[8]Pokay,P. & Blumenfeld P.C,Predicting achievement early and late in the semester:The role of motivation and of learning strategi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1).

[9],郭占基.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3,(4).

[10]秦行音.学习策略内隐理论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1994.

[11]何进军,刘华山.10-14岁优差生的认知策略及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6,(6).

[12]周国韬,张平等.初中生在方程学习中学习能力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7,(4).

[13]张履芬,钱含芬.小学生学习策略训练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0,(1).

[14]张林,张向葵.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结构与使用特点[J].心理科学,2006,29,(1).

[15]王颖,张林. 初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特点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6).

[16]洪邦辉,姚鑫.中学生学生策略量表的编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6).

[17]余欣欣.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37(1).

[18]潘颖秋等.北京地区中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2,23(6).

[19]袁立新,温健仪.中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23(1).

[20]张向葵,张林等.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

[21]刘晋红.初中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22]陈培玲.中学生学习策略知识与应用水平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