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管理的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土地治理;财务管理;新区开发;资金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一、新区综合开发中土地治理项目的财务管理特点
新区综合开发过程中的土地治理项目的财务管理涉及银行存款、工程应付款、材料款、在建工程与竣工工程建设资金、质保金、勘察设计费、项目管理费等,随着PPP模式与BT模式的土地治理项目日益增多,还涉及利息及回报计算,从而与一般的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很多不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1.会计主体的双重性。在很多新区综合开发项目中的开发资金会计既不属于预算会计序列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也不属于企业会计,在部分土地管理项目中属于以综合开发资金为对象的专业会计。这一会计主体包括具体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土地治理项目的建设单位。
2.财务管理的复杂性。由于新区综合开发中土地治理项目会计的双重性,决定了土地治理项目需要对于财政资金、报账资金和建设单位工程资金三套账本,从而造成新区综合开发中土地治理项目的复杂性。通常将财政资金专账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核算,报账资金专账则属于新区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资金账务系统,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对于PPP项目,还要计算投资回报等。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到新区资金来源的复杂性导致了土地治理项目财务管理内容的复杂性与财务管理工作的艰巨性。
3.“先建后补”的提款报账制度。新区综合开发中土地治理项目的资金通常实施的是“先建设、后拨付”的提款报账制度,并且需要规定严格的报账支付程序。只有当全部提款报账文件经过审查合格、手续完备之后,才允许进行报账的流程之中,对于没有经过审查的工程和货物不允许进行报账。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能满足项目实施计划,或者与施工单位和物资供应商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的资金,坚决不进行报账。“先建后补”的提款报账制度对于保障新区综合开发中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的实施质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划拨的效率,并且将虚假上报套取资金与挤占挪用资金的现象有效的控制了。
二、土地治理项目的财务管理办法
1.项目资金筹集。资金是项目的生命线,新区综合开发中的土地治理项目的资金包括了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和私营资金。其中财政资金由上级财政资金与新区财政配套资金组成。而自筹资金则是指经过审核后批准实施的项目建设所需要的集体自筹资金或者项目建设单位的自筹资金。对于部分新区综合开发项目,新区综合开发管理机构根据上级下达的项目计划与批准的项目建设计划,根据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时序,将财政无偿资金从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户分期分批拨入农业综合开发报账的资金户头,而自筹资金和私营资金必须先到账后才启动项目,以确保项目资金来源。
2.项目资金支付。相应的审核机关必须严格的对报账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如出现不符合要求,或超过使用范围的开支,要严禁进入报账程序,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入口把控,从而保障资金的拨付实行专账结算;对现金支付执行严格的审核批准程序,按照定向、定点、定人、限额支付的原则,实行出口控制,重点避免白条入账,虚假套现等。
3.间接费用核算。新区综合开发中土地治理项目工程中的间接费用是指不形成实体工程,但是对实体工程具有密切联系,且必须发生的共同费用。通常间接费用包括工程监理费、勘察设计费、工程预决算审计费、材料损耗费等。以上间接费用出现时,先汇总将其计入间接费用的明细科目,待施工结束后,按照单项工程预算占全部工程预算投资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
4.工程竣工结算。施工单位按照合同所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质量验收合格后,财务人员要协调工程人员完成竣工工程的结算工作,按照清单计价或结算总价方式实行审核结算。
三、土地治理项目的财务管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预算审核。一般参与到预算审核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员虽然从事的也是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但是对于土地开发规划以及预算相关的专业知识相对陌生,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发现项目预算申请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影响审核的效果。
审计报告问题。新区综合开发中土地治理项目与常规的建筑工程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对于工程量计算以及项目的勘察设计,部分审计人员因缺少调查和可靠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常常不能准确地把握审计的标准,从而导致审核存在不合理性。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第一,在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下,财政部门与国土部门要对资金核算事宜或相关组织活动予以负责,取消镇一级资金核算机制,贯彻实行县级报账机制,实行项目全程成本控制。第二,构建协调体系制度,主要制度中要涵盖地方政府、财政、规划、国土、审计,还要包括地方乡镇政府,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上行下效的联动协调机制。第三,大力培养审计监管储备人才,将有关再教育与培训指导活动贯彻到实践中来,要在工作中了解项目规划及熟知预算知识。第四,加强项目资金的日常审计工作,凡是涉及到资金监管不力的问题要圈定问题重点范围,以及时研讨出可行性整改意见。第五,项目资金的管理与运作需要在内外审计的共同作用下打好资金管理基础,填补、堵塞资金管理漏洞。
四、结语
土地开发背景下的资金管理相对复杂,各项资金筹措及使用需要配套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制度及有效的资金审计机制,加大土地开发项目的验工计价等活动管理,提高各相关人员的技能素质等,而且土地治理项目从开工到竣工决算过程中,除需满足财审中心的审核要求外,业主单位也应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提高日常监管水平,将竣工结算审计工作处理得当,以有效审核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与途径等;对于规模较大的项目,还应用实行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流程办事,以制度管人,从制度上保障项目的有效实施,最终完善新区综合开发中土地治理项目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规划;项目实施
中图分类号:F30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与地之间的矛盾一直很尖锐,难以协调。农田土地整理是通过综合整顿治理农田、水利、山林、道路等方面来扩大有效耕地面积,是确保耕地总面积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通过土地整理可以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有效协调人地关系,缓解当前我国尖锐的人地矛盾[1]。土地整理是十分庞大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尽管我国在土地整改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土地整改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国的土地整改工作还是需要谨慎对待。在此,以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乌沙镇基本农田土地整改项目为例,针对土地整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原则进行探讨。
1.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项目概况
1.1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池州市贵池区乌沙镇行政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38000,其中绝大部分为农村户口,该区西南部多为丘陵地形,东北部主要是圩区和沿江的小型平原地形。就可用耕地的面积而言,该区人口相对较多,基本耕地的后续能力较低,随着该区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逐渐加剧,人地之间的不平衡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难以适应具体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该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该区的农田、水利、山林、道路的整治工作是十分迫切并且必要的。
1.2项目概况
项目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乌沙镇,主要涉及乌沙镇新庄村,秋江街道办事处驻驾村、幸福村。东面到秋浦河,西面到乌沙镇政府,南部延伸到同乐河,北部延至长江。项目总投资3242.95万元,建设规模为1271.79公顷,设计新增耕地266.87公顷,新增耕地率为20.98%。
2.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原则及制约因素
2.1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
对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是整个土地整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一个完善的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1)对项目区的基本情况、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和开发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2)制定土地整理的目标和具体任务;(3)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确定其整理方向;(4)对项目区内土地整改的各项工程进行合理布置,如土地平整、兴修农田水利、建造农田防护林等;(5)对项目资金进行预算并进行全过程核算、记录;(6)制定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具体政策及措施[2]。
2.2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的原则
(1)融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制定土地整理项目时要从长远的发展着手,融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方面要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对今后的发展有益,另一方面又要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在乌沙镇的土地整理项目中需要进行拆迁,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乌沙镇补偿树木4.8万株,补偿青苗290亩。
(2)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根本目标[3]。农田土地整理如果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就失去了其意义,因此,要减少闲置土地、扩大可用耕地规模、完善农田耕作的基础设施。在乌沙镇的土地整改项目中,新建了不少农田水利工程,这对于今后的农田耕作灌溉以及用水大有益处。
(3)土地整理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即使是小范围内,其地形、生态环境也会有区别。因此,土地整理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项目实施地区的不同制定合适的项目规划,只有这样才能节省投资并从实际上优化土地结构、改善土地利用条件。乌沙镇的土地整理项目于2008年 2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至 2010年8月底竣工,期间就根据具体情况对项目规划进行了变更。例如项目区斗渠的建设,由原先预定的21条变为15条,又增加了新庄灌溉渠、新庄路斗渠等灌溉渠道。
(4)土地整理项目开展需要协调统一。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需要经过两个步骤,第一是根据整体规划的要求,对开发土地的用途做出明确表示;第二是综合考虑农业、水利、交通等各个部门的规划,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相关部门的规划策略,避免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生冲突。乌沙镇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对一些居民住宅进行拆迁,乌沙镇对被征地拆迁的居民做出了经济补偿,因此拆迁过程基本顺利,没有发生冲突。
(5)土地整理项目离不开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4]。土地整理项目具有综合性,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积极听取各级人民政府和项目区人民的意见、建议,从而确保规划合理并能投入实际。乌沙镇在建造防护林工程时,依据当地村民的要求和林业部门的意见对种植树木的间距进行了调整。
(6)建立灵活的应对机制,对于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任何计划都不可能完美无缺,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变数,面对这些情况就需要启动项目规划的应对机制,有的放矢,合理解决问题。乌沙镇在推进土地整理项目过程中,出现了因施工图纸不合理导致了施工不规范等情况,新建灌溉站不能使用,针对这种情况,区政府召开了两次区领导小组会议,对项目工程进行了合理的调度和监督,使得项目计划得以有效推进。
2.3制约因素
土地整理项目开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从客观方面来说,自然条件和基本数据不准确、公众不配合等,乌沙镇在推进土地整理项目就出现了延期,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多,工程难以开展,项目涉及面广,村民要求发生改变,造成施工受阻等。从主观方面来说主要包括规划设计单位不够专业,地方政府片面追求资金,申报思想不合理等。在乌沙镇的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发生了因为施工图纸不合理导致兴修的灌溉站不能使用。
对于这些制约因素,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规避,制定合理有效的规划和应急制度,才能保证土地整理项目合理有效开展。
3.结语
推进土地整理,可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土地整理项目区长远的经济发展,对于项目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意义。就乌沙镇而言,土地整理后,项目区设计的三个村的人均耕地和土地利用率均有所提高;相关农田生产的设备基本健全;通过疏浚渠道、兴修水利和植树造林,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改善,灌溉水质也有所改善等。除此之外,乌沙镇新增土壤肥沃的耕地268.07公顷,预计每年生产可以增加收益1096.02万元,六年就能收回进行土地整理的投资成本,还能持续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合理推进农田土地整理。
【参考文献】
[1]吴柏清,何政伟,许辉熙.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以温宿县托乎拉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10).
[2]李岩,赵庚星,王瑷玲,张韧.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0(10).
预算编制“重规划,轻预算”。预算管理是项目资金管理的龙头。现在,预算管理的薄弱环节有:规划设计脱离实际、项目建设单位超标准、超范围进行工程建设;有些单位利用设计缺陷,高估冒算土方工程量;调整预算编制简单草率。
合同管理“重形式,轻实质”。合同管理是项目资金管理的抓手。合同管理方面的问题有:合同格式不规范。如工程合同,有的项目用的是建筑业统一合同,还有的项目用的是自制合同;土地清查、竣工测量、土地重估与登记、基本农田重划与标记设定等专业合同要素不全;违规转包工程偶有出现;个别项目采用上缴管理费、虚列工程等形式违规套取工程资金等。
财务管理存在“漏洞”。财务管理是项目资金管理的依据。现在有的项目资金支付手续简单,依据欠缺;有的项目滥发奖金、补贴,滥支招待费用等现象,甚至白条坐支,挤占项目资金;个别项目核算存在挪用资金的现象。项目验收后续管理“缺位”。项目验收时常常有大量应付未付的项目资金,个别项目占到30%以上。另外,对应由地方配套的资金落实情况、项目结余资金的处理、验收意见的整改效果等后续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空白点。
会计核算不够统一。会计核算是项目资金管理的基础。目前,国家还未出台统一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核算办法。有的地方未单独设立核算专账;有的地方以拨代支,实行县乡两级核算,未完全执行县级报账制;有的项目明细核算未按照预算项目开设,加大了项目决算工作量;项目日常核算存在诸多核算误区,如对三项费用,县级核算以提取数代替支出数,不及时向施工单位索取发票,工程施工费结算大量挂往来账等。
审计监督不够到位。审计监督是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力保障。由于审计人员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不够熟悉,特别是对土方工程量的计算、隐蔽水利设施的勘测等缺乏必要的专业手段,往往难于核定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结论成了一个模糊数。
成因分析
思想认识模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有的县(市),特别是乡镇部门,错误的认为只要“项目立了项、资金进了账”就万事大吉,甚至把它看成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机会。造成了预算执行的随意性,进而截留、挪用、套取项目资金。
管理职责混淆。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法人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执行中,财政局、国土局、镇政府、复垦中心多头负责,职责不清,遇到问题互相推诿,项目法人制形同虚设,这一点在工程招投标、工程管理、合同制的执行上表现尤为突出。
制度设计缺陷。土地开发整理管理模式不断更新,制度设计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从项目的预算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制执行、会计核算等方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相当部分与制度不够完善有较大的关系。总体来讲,现行的制度是粗线条的,精细化程度远远满足不了项目管理的要求。 监督协调缺位。针对土地开发整理,现在虽然已经有了项目督查制度、项目审计制度、项目监理制度等,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督查与审计制度都属于一次性检查,而非日常监督,无法对项目全过程实施监控;二是现有财务人员对项目规划及工程预决算知识、工程招投标规程及要件、一般性监理知识、合同规范等缺少必要的了解,监管难于到位;三是项目监理单位都是地方自己选择,与地方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监理的公正性难于保证;四是在项目执行中,虽然建立了项目指挥部,但实际上都是镇政府一套班子,财政、国土、镇政府之间缺乏制约机制。
强化项目资金管理的对策
完善组织机构,提高监管效率。首先,应明确执行项目法人制,各县(市)复垦中心为项目法人,在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下,财政部门对资金的保障负责,国土部门对资金的使用与核算负责,取消镇一级的项目资金核算,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县级报账制和全成本核算,最大限度地在财务上满足项目法人制的要求。其次,建立项目协调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财政部门、国土部门、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的主管领导,特别是国土部门,除耕保部门外,还应包括规划、土地利用、地籍、财务等部门的主管人员,形成对项目的协调机制。最后,完善项目指挥部人员组成,项目指挥部人员应包括财政、国土、镇政府、监察、审计等多方相关人员,以实现对项目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全方面的监督管理。
加强预算管理,严格工程决算。项目预算编审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预算的全面性,即每一个项目都要编制预算;二是预算的完整性,即每一个项目的编制都有要原则、依据、办法、内容、要求、步骤等;三是预算的严肃性,既对项目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查,又对项目预算的执行加强监控。项目结束后,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办理项目竣工结算,竣工结算材料等财务资料同技术资料一并归档。财务部门要参与项目竣工决算验收,并与项目资金的拨付挂钩,凡没有办理项目竣工结算的,不能提供项目竣工结算财务资料的,项目一律不能验收,验收合格后应付项目资金不予拨付。
健全管理制度,细化项目管理。现行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实施细则。因此要在管理体系上建立和完善项目审批细则、项目变更审批细则、项目招投标实施细则、项目合同规范、项目资金使用规范、项目决算规程、项目验收等级标准、项目会计核算制度等作必要的规范,以实现项目管理精细化要求。
完善监督机制,管理监控同步。按照“国土做项目、财政管资金、审计抓监督”的工作思路,把好“五道关”:一是预算审核关,实行“项目与资金齐步走”的办法,避免资金项目“两张皮”;二是报账审核关,对复垦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跟踪检查;三是资金审计关,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系列审计检查机制,尝试推行项目与资金“一对一”的核销制管理模式;四是过程监督关,建立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专项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即“事先评审,事中监督,事后问效”;五是后续监管关,建立已决算项目后续报告制度和后续审计检查制度,保证应付未付各项资金的合法、合理使用,地方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结余资金的及时上交,验收意见的整改到位等。
关键词:土地整治;施工;管理
现场管理的工作对象是施工现场,在土地整治工程中项目的施工现场指的是土地整治工程经过有关部门审批所占用的施工场地,包括需要整治的土地及附近经过批准能够占用的临时施工用地。
1土地整治的概念和类型
土地整治的概念是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土地整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一般土地整治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水土流失地的整治
由于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干旱等自然灾害增加,以及造成水利设施淤积,江河淤塞,这不仅危害农业生产,降低工程效益,而且给厂矿建设、交通运输、城镇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加以整治,以控制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发展。水土流失的整治应针对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采取整治措施。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归结起来主要有3种类型,即耕作措施、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
1.2盐碱地的整治
我国的盐碱地分布面积很广,全国约有盐碱地面积3亿亩,耕地中约有盐碱地1亿亩左右。盐碱地的整治可分为4个方面,即水利改良、农业技术改良、生物 改良和化学改良等。
1.3风沙地的整治
综合治理中所涉及的风沙地,主要着眼于具有近期开发利用价值的风沙土地,即宜农、宜牧、宜林的原生沙荒地和沙漠化土地。土地沙漠化,导致生物产量和质量的急剧下降,土地生产潜力的衰退和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风沙地治理必须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
1.4沼泽地的整治
我国的沼泽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山地和三江平原地区,其次是诺尔盖高原、青藏高原、新疆高山地区,其他地区只有零星分布。沼泽化土地的问题主要是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土温低,植物养分不平衡,应采取工程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2土地整治施工的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的概念是以科学先进的管理组织、思想、手段和方法为基础,对施工活动所在现场中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机械设备、施工材料、工艺方法、质量检测、建设资金、施工环境、能源供给、工程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与优化,完成施工现场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低耗能,保证工程治疗且保持施工环境文明、安全。在现场管理工作中,对场地的合理使用和科学安排,确保施 工与化境的协调统一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
土地整治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具体任务包括:导向为市场需求,目标是生产出质量与数量能保证的土地整治产品,将施工项目生产计划规定中的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包括产值、产量、工期、质量、成本、资金、安全和利润等施工经济与技术指标;保证施工生产组织与优化以客观规律为依据,完成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在施工过程中引入新技术与新工艺,通过合理化建议与技术革新,将施工中的浪费现象消除,保证工程的高效益与高效率;将人力资源的劳动组织进行优化配置,以民主管理与班组建设为重要方式,改善并提高施工中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思想素质;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强化施工任务清单、业务考核与物料限额领取等,减少物料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将资金占用与生产储备合理优化,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完成生产成本的降低;进行专业管理的优化,完成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设备、财务管理、安全管理与计划调度的专业管理体系构建,确保这些管理系统能够协调作用,以综合管理的优势完成施工现场工作的有效控制;将施工现场进行标准化管理,保证现场工作能够根据标准完成,确保检查和考核以标准为依据;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工作,保持物资、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各部门信息流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异常情况的及时解决,保证施工现场可以控制与正常有序的状态;保持施工现场的环境,确保施工过程的文明与安全。
3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原则
3.1进行动态管理
施工现场的情况是随工程进展不断变化的,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不可避免的经常要对现场平面布置进行调整,但必须在总平面图的控制下,严格按施工现场管理的各项规定进行调整。
3.2建立岗位责任制
按专业分工种实行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把施工现场管理的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有关专业和工种,是实行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的基本任务。例如,土方工程必须按指定地点堆土,谁挖谁负责;砌筑、抹灰用的砂浆搅拌机,水泥、砖、砂堆场和落地灰、余料的清理。由瓦工、抹灰工负责等。为了明确施工现场管理的责任,可以通过施工任务或承包合同落实到责任者。
3.3勤于检查,及时整改
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检查要从工程的开工起,直到竣工交验为止。检查时问可以安排在月中、月旬和月末。也可按工程进度分,每个分部或分项工程完了检查一次,检查结果要和各工种的施工任务书的结算结合起来,凡是责任区内施工现场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结算,责令限期整改。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也可能出现三不管的死角,在检查中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要及时协调,重新落实,消灭死角。
关键词:土地整理;预算编制;问题;措施
引言
土地整理是确保土地合理利用和完善土地整体结构的关键性的手段之一,其不仅有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还能够将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以及促进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当前,有不少从事土地整理工作研究的专家对其规划设计、工程设计、土地整理区域间存在的差异等各个方面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但是,却很少对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方面的事项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我国2002年开展了土地整理项目工作,并且中央财政部门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土地整理事业的持续发展,那么,该怎样合理的使用这些资金,使其得到良好的分配,笔者认为,一套具有高质量的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书是其关键所在。
1.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职责不明确,资金实际利用率低下
土地整理是集综合性、技术性、系统性、政策性为一体的工程,涉及面十分广泛,在实际中需要土地、农业、林业、财政等诸多部门的共同协作才能将自身具有的功能作用充分的发挥,然而,当前土地整理过程中,各个部门没有一个明确的职责权利,实际工作中根本不以全局为重,经常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彼此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配合,从而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并且资金实际利用率过低,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简单举例说明,农村道路建设过程中,部分项目区域已经开通了村村通公路工程,但是在该区域的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中仍然包括了这一公路项目的施工所需要的费用,用这种方法套取国家资金,致使资金出现了重复投入的现象,实际利用率过低。
1.2设计图纸不够完善
在土地整理项目预算过程中,其工程量主要是将土地整理规划图与土地现状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比对展开工程量验算,土地整理预算编制过程中,主要是将土地整理规划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之间进行比对来开展工程量验算工作,设计初始阶段,土地现状图与土地实际情况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会直接的影响到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的精确度,因此,在设计初期阶段,土地整理规划图与土地实际利用率之间是否是相一致的对预算编制的精确度也会造成影响。在土地整理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相关设计人员核查的实际情况不够详细,从而导致了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土地利用实际现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3土地整理费用构成不具准确性
目前,关于土地整理预算编制的预算定额还没有建立起来,其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通常都是在地方定额的基础上而进行的,由于土地整理工程与水利等工程在整体费用构成及费率计取方面都不一样;比如,在水利工程水电定额中,施工过程中直接发生的其他费用不仅涵盖了冬期与雨季施工所新增的费用及施工辅助这两大类,同时还涵盖了夜间施工新增费用等内容。而在土地整理中施工过程直接发生的其他费用只涵盖了冬期与雨季施工过程中新增的费用及施工辅助费用,由此可见,其在实际计取费率过程中不能全部搬用。土地整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如果不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就会进一步提高费率。
1.4缺乏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专业人员
土地开发整理属于一项复杂的工程,其涉及面较为广泛,分别有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其具有诸多的学科与诸多的技术特征优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虽然设计人员熟知相关知识,但是却不了解农田水利及建筑等工程方面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图具体设计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使得预算结果不具准确性。同时,对一个独立工程的设计图纸及说明书等进行充分的了解是确保工程量计算准确以及编制全面的项目预算的重要部分;而目前由于部分土地整理预算编制人员对于规划设计图纸了解的不够透彻,对于独立建设工程设计图纸中涵盖的具体内容没有过多的关注,最终导致工程量计算失去了准确性。
2.提高土地整理预算编制水平的措施
2.1明确各部门的管理权限,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土地整理项目涉及到了农业、林业、水利等诸多部门,所以,进行土地整理区域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内将土地整理项目的具体计划递交给政府部门,然后再由各级政府部门展开土地整理工作,将土地整理工作放到日常计划工作中,同时还要不断促进各个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划分各自的管理权限,有效的制止资金重复投入现象的发生。
2.2实施审计工作复核制度,避免差错的发生
由于土地整理预算编制自身具有复杂性,再加上编制人员具有局限性,因此,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会存在着一些错误现象。为了确保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完整、可靠,应由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审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专职的复合机构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级复核,这样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就大大避免了错误现象的发生。通常而言,项目负责人所要复核的主要内容是对原始数据是否具有合理性进行全面的复核;技术负责人主要是对定额套用、换算方面进行复核;机构负责人主要是对项目负责人与技术负责人所复核的内容进行再次复核,看其编制过程的操作程序及工作方法等内容是否与相关法律规定是相一致的。
2.3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的土地整理人员
土地整理预算涵盖了技术、经济、实践这三项内容,所以,在实际中从事预算编制工作的人员应充分的利用该行业的工程预算定额及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预算,应对该行业当前所实行的预算定额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不仅要对其施工方法、材料价格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要了解其计量单位及工程量计算具体规则。我国实行土地整理工作时间不长,这方面的人才队伍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所以,应尽快加强他们对相关政策法规知识方面的学习以及先进技术的培训,并且积极的到施工现场中学习,以将自身的知识面进一步增强,多与相关设计人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要对图纸内容充分的了解之后再进行编制,从而确保准确的工作量。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土地整理预算是制定项目计划与明确项目资金的重要途径,预算编制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决定着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实施,所以,为了使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具有科学合理性,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严格根据相关制度与法律规定进行,以确保预算编制具有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詹长根, 莫国莉等.浅谈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规范化问题[J].国土资源导刊, 2006, (2): 39- 41.
[2] 罗明, 王军. 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20(2): 97~103..
[3] 叶艳妹, 吴次芳, 吴宇哲. 土地整理的涵义、技术及运行模式探讨[J]. 农业工程学报(增刊), 2000, 16(16):36~39.
[4] 周芳芳, 邹自力.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报告编制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J] .安徽农学通报, 2006, (6):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