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孩子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学业拖延;研究进展;教育干预;初中生
〔中图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16)-0011-03
一、引言
拖延的概念最早是由所罗门与罗思布卢姆(Solomon& Rothblum)提出的,他们认为拖延是指个体不必要地拖延任务以至产生主观心理不适感的行为[1]。一般认为,学业拖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非理[2-3],它包含三层含义:第一,个体的拖延是非理性的;第二,个体有时间和精力,必须且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第三,往往伴有自卑、焦虑等不良的情绪体验。
长期的拖延行为会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学习中经常拖延导致学生的时间管理混乱,学习计划不能按时完成,最后造成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不佳,学习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学业拖延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是对学习任务的不必要延迟。长期的习惯性拖延最后会导致学生产生内疚、自责、焦虑、自尊心受挫等不愉快的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还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由于自我认知与控制能力还不太成熟,大多数的初中生并没有对学业拖延问题引起重视,所以学业拖延在初中生中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比如,放学后玩到很晚才开始写作业,临近考试了才想起复习等。因此,本文对关于初中生学业拖延的研究进行理论性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对于初中生纠正学业拖延行为,学会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学习成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学业拖延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学业动机因素
研究显示,个体的拖延行为与成就动机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4]。也就是说,学生对学习的动机越高,主动性就越强,其学业拖延行为就越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拖延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自我效能感低,从而对学习任务缺乏主动性,产生很多拖延行为。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往往对学习的主动性较高,时间管理与计划性较好,较少产生拖延行为。而对学习任务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不愿意主动学习,计划性较差,才会产生频繁的学业拖延行为。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完成作业或某一活动任务的信念,也是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把握程度。叶晓红[5]对290名初中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初中生的学习拖延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高自我效能的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能够体验到更多的成功,其拖延的可能性就小。低自我效能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完成作业,自信心不足,他们体验的往往是拖延带来的成绩不佳,在失败的情绪体验下,对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从而表现出更多的拖延行为。
(二)情境因素
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也受到其学习环境的影响。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氛围较好,那么这个班的学生出现拖延行为的可能性就小。而如果班级环境差,学习风气不好,学生发生拖延行为的概率就高些。此外,教师的管理与授课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拖延行为。研究显示[6],教师经常责备学生,而不是关心与辅导学生,就容易使学生自尊心受挫,从而推迟完成该学科老师的作业。学生更愿意完成那些关心学生,对学生和蔼可亲,讲课方式独特,并能吸引学生认真听课的教师的课程任务。如果教师的授课方式生硬、呆板、无趣,对学生又比较严厉,并经常责备学生,则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拖延完成该教师的课程作业。
(三)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而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是影响孩子学业拖延行为的因素之一。研究显示[7],父母亲专断的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学业拖延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郭田友等人[8]对普通中学的48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显示,孩子的学业拖延行为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呈现负相关,而与父母亲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存在正相关。也就是说父母的温暖理解能够减少孩子的拖延行为,而父母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等教养方式能够增加孩子的拖延行为。马欣仪等人[9]的研究也显示,个体的拖延行为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孩子多些理解、尊重和情感温暖,在学习上对孩子多鼓励和关心而非批评、否认与拒绝。
此外,学业拖延行为还与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学习策略、自我调节水平、适应性、学业倾向、自律性及学习任务的性质等有关。因此,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各个方面的有利结合来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增加学习主动性,减少学业拖延行为,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三、初中生学业拖延的研究进展
(一)学业拖延的年级差异
国内学者齐丹[10]在研究中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与特点时发现,初中生的拖延行为比较普遍,拖延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各年级的学业拖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总分上来看,从初一到初三呈现递增的趋势。左艳梅[11]的研究也显示,中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在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从初一到初三,其拖延行为依次增加,初三学生的拖延行为最严重。
这可能是因为初一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新学校的学习、生活方式还不太熟悉,但内心都有一个新的计划和目标,加上初一的学科任务较轻。因此,在学习的初期,都保持着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愿意拖延有关学习的任何方面,学业拖延行为较少。进入初二以后,学生基本适应和熟悉了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有些学生开始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由于贪玩逐渐养成上课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抄作业等不良学习习惯;初二也是学习成绩明显分化的阶段,那些时间管理良好、学习目标明确、按时执行学习计划的学生取得好成绩后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而那些成绩下降、没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就会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主动性下降,进而产生越来越多的学业不良行为。进入初三后,学生面临升入高中的压力,学习任务加重。同时,学生自行安排学习时间的难度增加,在学习时间管理和学习任务的分配上很难处理,从而产生学业拖延。
(二)学业拖延的性别差异
朱晓斌等人[12]在对初中生的学习拖延情况进行比较时发现,男女生的拖延行为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生的学习拖延程度要比女生偏高,这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13]。但国内学者胥兴春[14]等人的研究显示,在性别方面,男生的拖延水平高于女生,而在作业拖延、总体拖延与自学拖延这三个维度上,男生与女生的拖延存在显著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在生理上,男女生发育的速度不同,女生比男生成熟的早。伴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女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更高些,因此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学习主动性强,拖延行为比男生要少。另一方面,在初中阶段,男生有更多的攻击性,比较难管理,而女生则遵守纪律,容易管理,而对于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女生要比男生做的好。此外,与男生相比,女生认为自己的努力比能力更被人们看重,努力学习可以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女生的学业拖延行为较少。可能因为所选的样本不同,也有研究显示[15]男女生的拖延水平无显著差异,但总体上男生的学业拖延水平高于女生。
(三)学业拖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研究显示[12],学习不良初中生的拖延水平显著高于学习中等与优良的学生,学习拖延在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之间起着明显的中介效应。也就是说,初中生的学习适应性对学业拖延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并通过学业拖延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王国燕[13]的研究表明,学业拖延倾向对学生的总体成绩、英语、政治成绩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学业拖延程度高的学生有可能具有更差的学习成绩。胥兴春等人[14]的研究显示,初中生学业拖延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高低拖延水平的初中生其学业成绩之间有显著差异。这充分说明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其学业拖延水平较低。
四、对学业拖延的教育干预
初中生的学业拖延行为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并且长期的学业拖延行为会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减少这种行为。
(一)教师的行为榜样及监督作用
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按时上课和下课,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应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并让学生明白拖延所造成的时间浪费的危害性。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详细的学习计划能够提高时间利用率,减少学业拖延行为。如果学习没有目标与计划,学生在学习中便没有了步骤,也缺少了因完成计划而获得的内心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没有学习计划,学生会在心情好时努力学习,心情不好时便把学习书本束之高阁,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制定可行的长期学习计划,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制定详细的短期目标与计划。如果学生按时或提前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表扬,强化其正确的行为;而由于拖延没有按时完成计划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警告其拖延行为。这样在计划的督促下,学生都会积极地完成每天的学习计划,并体验到成就感,减少拖延行为。
(二)父母的支持和帮助
许多研究显示[7-9],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孩子的拖延行为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多给予孩子温暖、支持和帮助,而不是拒绝和否认,引导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并注意劳逸结合等。在学习上,父母应当督促孩子完成学习计划。当孩子没有完成学习目标时,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让其在父母的温暖支持下继续努力;当孩子顺利完成了计划时,给孩子适当的奖励以鼓励其进一步提高。
(三)学会时间管理
学生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养成不拖延的好习惯。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习的科目比小学时期增多,学习任务也有增加。因此,在学习中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各个学科的学习时间,并按时完成任务,有目的、有意识地杜绝拖延,这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及以后的工作都很重要。
参考文献:
[1]Solomon L J,Rothblum E 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Frequency and cognitive-behavioral correlate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4,31(4):503.
[2]Steel P.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7,133(1):65.
[3]Senecal C,Julien E,Guay F.Role conflict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A self-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3,33(1):135-145.
[4]Lee E.The Relationship of Motivation and Flow Experience to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J].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05,166(1):5-15.
[5]叶晓红.初中生学习拖延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6):111-113.
[6]黄佳恩.大学生自我调整效能、学业焦虑与学业拖延[D].台湾:屏东教育大学,2008.
[7]Pychyl T A,Coplan R J,Reid P A. Parenting and Procrastination: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Procrastination,Parenting style and self-worth in early adolescenc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2,33(12):271-285.
[8]郭田友,黎劲,杨闯,等.初中生的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8(28):587-590.
[9]马欣仪,凌辉,张建人,等.大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5):675-676.
[10]齐丹.中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与特点研究[J].教育心理,2011(3):57-59.
[11]左红梅.中学生学业拖延的问卷编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
[12]朱晓斌,朱金晶,张莉渺.初中生学习拖延与学习适应性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0):1196-1200.
[13]王国燕.初中生学习拖延现状、原因及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14]胥兴春,王彩霞.初中生学业拖延的特征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教育科学.2011,27(2):20-23.
周一至周五早晨6:30起床,读英语20~30分钟,随后,边吃饭边听英语;内容北京师范大学《英语》和新概念《初中英语》。
周一至周四首先完成学校的作业,然后周一、周二和周四读新概念《初中英语》,读英语20分钟,然后电话教学。周二和周五共做2篇英语阅读新版《小学英语100篇》,做阅读前先复习上一次阅读中遇到的生词,然后再做当天的阅读文章,遇到不会的生词,待做完阅读后查明词义,并记录到书上。周五放学后做奥数作业,按照老师的要求写明思路,且力图多种方法。每天预习第二天所学内容:语文要求圈出文中生字,并组词至少两个;读课文,了解文中大意。数学了解第二天所学内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英语找出生词,查明词义及读音。
周六、周日睡到自然醒,然后周六上午10:10上奥数课,老师讲解后做奥数作业中不会的题,要求写清思路;下午3:30上舞蹈课,然后休闲活动,例如读名着等。周日写学校的周末作业和新概念初中英语作业(含复习本周的课堂笔记),晚上6:30上新概念初中英语。
本学期读书目录:《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呼啸山庄》原着。
每天晚上10:30之前睡觉。
希望本学期自己能够严格按以上计划执行!(法定节假日除外吆!呵呵……)
妈妈感言:
孩子,新学期开始了!你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自己制定如此详细的学习、生活计划,妈妈很高兴!
但一个新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从认知、理解、掌握及应用的过程,因此预习很重要,也就是认知,初步了解的过程,即先知道它对你是个难点;然后认真听老师讲解,达到明白、理解的目的;再通过做作业等复习手段达到掌握及应用的程度。这一点,妈妈以前做得也不好,没有提醒过你,看到你写的学习计划,妈妈才想起来,希望还不晚!因此这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比较生疏的内容,大约需要三个时间点,一是当天预习、复习,二是第八天(即一周后)再复习,三是第三十天(即一个月后)的巩固。因此,孩子对于你,妈妈认为生疏的知识点月末需要巩固,这样你到期末时就会很轻松。
关键词:培养 自律 自觉 主动 反思 快乐 放飞
初中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绝大部分学生从学习到生活基本都是家长和老师管理,自我管理能力差。但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潜力大,如果从初一年级着手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长远发展都会有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他们终身的发展。
初中年级学生需要培养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多方面的,我主要是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计划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学习随意性强,老师布置了就写一写,写完就无所事事,没有效率意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针对他们的这种情况,我在班级开展了计划学习活动。凡是属于自己能管理的时间都做好计划。如,一节自习课做什么,写什么作业,每样作业大约用多少时间。再如,晚上的时间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几点开始,几点结束都做好计划。这样学生就有了时间观念,学习就有了紧迫感,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了。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家的认识,一周后,我又利用主题班会时间,让在计划性学习中尝到甜头的学生在班会上发言交流。例如:初一七班段熙民同学说,在学校自习课上,一般是计划完成自己感到可能出现问题的学科作业,这样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在学校便于问同学和老师,很快解决,而自己感到比较简单的学科,则到家里利用晚上时间完成。再如,初一八班王宇琪同学说,计划学习增加了我写作业的紧迫感,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过去每晚完成作业大约在十点,现在每天提前一个小时,有了充分预习第二天功课的时间,为第二天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打下了基础。课堂学习效率高,又为快速完成作业打下了基础,形成良性循环。自己又安排了锻炼身体的时间,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初一七班王恩悦同学说:“我在计划学习中把文理科作业分开做。如,写完外语作业,接着写数学再写语文等,不但自已的大脑得到了休息,自己也感觉不到疲劳,又能科学地做好学习计划。”另外,我还把每四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小组长负责组织开展交流活动,评出小组中计划学习较好的学生。每月末评出四个同学都做得好的优秀小组,通过短信通报表扬,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自习课四人小组长负责,检查自习课学习计划完成较好的同学,完成不好的同学,小组长帮助找原因,为今后很好地完成计划做好了准备。
第二、课堂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听课。如何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学会听课,培养孩子们在课堂上自我管理的能力呢?我采取了很多措施,也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鼓励学生做好复习,并在预习每节课时,自己把本节课内容分成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自己认为难度大的,老师讲课时认真听讲,通过老师讲解,解决自己的难题。通过预习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另外,课堂管理能力差的同学还借助于同桌的提醒,四人学习小组互助的形式,培养课堂自我管理能力,如:利用课前教育或主题班会,四人小组自我检查课堂存在的问题,同学指出各小组成员上课存在的问题,自已如何改进,在下周同一时间组织相互评价活动,每个小组成员做的如何,哪些改进了,哪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通过每周一次的评价,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同时也请楚地知道自己在课堂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课堂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课堂自我管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第三、学生作业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进入初中以后,科目多了起来,作业内容也较多,许多孩子就出现了漏作业、丢流程的现象。初一年级学生的作业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就显的非常重要。我班主要是组织了以下几个活动,有效的培养了学生作业自我管理的能力。
⑴流程保存比赛
每科的流程按序号顺序用小夹子夹起来。新发的流程、没有批改的流程或没有讲评改错的流程都夹在这个学科的书本里,一张流程一旦完成了讲评改错,就和其他流程按序号夹起来,这样既方便用,又方便保存。每周四个人小组都进行一次评比,看哪些同学保存的合适,哪些同学放的乱,小组长帮助整改。
⑵家庭作业的记录和完成
每个学生用一个便贴本记作业,每科作业写在这个便贴本上。每晚写作业时,按小本作业记录,用两分钟做好学习计划(把每门作业所用时间写在小本作业的后面。如:背单词15分钟),完成作业过程中每完成一门就在作业小本上,画“√”,每样作业都画了“√”就表明作业已经完成。同学们就可以按自已的喜好,看一些其他方面的书等。每周小组长组织评出按要求做的好的同学,并给评出的优秀学生量化分数加分。
⑶纠错本的运用
每个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准备语、数、外的纠错本,并把每次作业中出现错误的题写在纠错本上。小组长每周检查一次,学生每周复习错题本的题一遍,家长签字,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同学们自我管理作业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第四、家校联手共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初一开学学习计划一初一是初中的第一个台阶,如果想要迈出扎实的第一步,就要把一切精力全部都用在学习上,但是一定要快乐学习。所以,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此计划一定要适合自己,才能达到目标。
最大目标:无论哪次考试,都要保持在班级1-10-20-30名之间。
学习目标:
1、上课认真听讲、不走神,做好笔记,如有不懂的及时问老师,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弄懂。
2、作业认真完成,不马虎,如有不对的题,看看自己是不认真还是不会,如果是不认真,要汲取教训,如果是不会,就得及时问家长。
3、每天及时复习当天学完的知识,写完作业再预习第二天要学的。
4、每周休息日,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要把一周学习的知识,全部总结一遍,再巩固一遍,并写出自己一周的学习心得。
5、每天要听30分钟英语,训练自己的听力。
6、数学、语文、英语这样的主课,课上一定要仔细倾听老师的解析,每天都要做几道练习题,提高做题水平,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该背的内容要及时背熟,直到全部都会为止。
7、每次测验完老师讲卷子要认真听,找到自己出错的原因,及时改正,必须是真的明白、真的会了才行。
8、利用课余时间,看一些有用的课外书,开阔眼界。
行为习惯目标:
1、开始重视学习,认真改正犯懒习惯,每次考试都要尽自己最大努力考出最好成绩。
2、上学不迟到,不早退。
3、和其他同学搞好关系,与别人友好相处,有事没事都常联系一下。
4、积极参加学校和班集体组织的各种活动,不做性格孤僻的孩子。
5、体谅父母,尊敬老师,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6、及时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不叫他们为自己担心。
以上内容就是我的计划,我要积极按照计划坚持下去,争取有新的改变!
初一开学学习计划二新的学期即将到来,为了使下学期的学习成绩进步、各科成绩优异、不偏科,在此做新学期的打算,如下:
一、做好预习。预习是学好各科的第一个环节,所以预习应做到:
1、粗读教材,找出这节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并复习这些知识;
2、列写出这节的内容提要;
3、找出这节的重点与难点;
4、找出课堂上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听课。学习每门功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听好课,听课应做到:
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2、听课要特别注重“理解”。
三、做课堂笔记。做笔记对复习、作业有好处,做课堂笔记应:
1、笔记要简明扼要;
2、课堂上做好笔记后,还要学会课后及时整理笔记。
四、 做作业。
1、做作业之前,必须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复习,理解其确切涵义,明确起适用条件,弄清运用其解题的步骤;
2、认真审题,弄清题设条件和做题要求;
3、明确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法步骤;
4、认真仔细做题,不可马虎从事,做完后还要认真检查;
5、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积累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 力;
6、遇到不会做的题,不要急于问老师,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要在复习功课的基础上,要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推理,多方联系,理出头绪,要下决心独立完 成作业;
7、像历史、地理、生物、政治这些需要背的科目,要先背再做。
五、课后复习。
1、及时复习;
2、计划复习;
初中生心理多变决定了他们学得快,忘得也快。中考可以让他们高度紧张,中考结束之后也可能会让他们放松到极致,这也正是我所说的不可忽视的“中考后遗症”。
症状一:晚睡晚起,生活失去规律。中考结束,大部分学生抱着放松一下的心理,睡懒觉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家长们也体谅孩子的心情,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放任孩子的行为。于是,昼夜颠倒,饮食不规律,卫生不讲究的生活就容易发生在中考后的学生身上。
症状二:恶补电脑电视,影响身心健康。中考前,大部分家长对学生玩电脑、看电视的时间都有严格限制,甚至禁止孩子玩电脑、看电视。中考一结束,很多家长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反正考试结束了,玩会就玩会吧。家长一放松,很多孩子可能就一发而不可收。结果对孩子的身体、心理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伤害。
症状三:放弃学习,学习习惯发生改变。当没有了中考的压力,对很多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就相应减小。加之中考结束,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是空白。于是,学习的事情慢慢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学习的习惯慢慢发生改变。
这些所谓的“中考后遗症”,看似些小问题,但如果不注意加以约束和调整,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为了尽可能地减轻“中考后遗症”的症状,建议家长们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帮助孩子科学、合理地进行放松。中考结束后,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做一次旅游,或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平时,早晨可以和孩子一起晨练。晚饭后,和孩子一起散散步。这些亲子活动,既可以增进两代人之间的亲情,也可有效避免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
二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学习计划。首先,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马上就是一名高中生了。高中阶段,学习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让孩子早计划、早打算,未雨绸缪,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和责任心。同时,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可以将初中学过的知识和高中的部分知识适当进行规划,让孩子每天有一定的学习任务,既充实了孩子的生活,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是陪孩子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成长中的孩子更需要书籍。初中毕业后,孩子已经具备相当的阅读能力,而此时,又是孩子学习时间相对宽松的时期,家长可以抓住这难得的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几本有意义的书籍。最好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读,读完分别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