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内环境卫生整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
、工作进度情况
一是完成了两个试点村的整治任务。根据镇政府的安排,将隔坑村和半仙山村作为我镇整治旧村工作的试点村。在一年多时间的整治工作当中,山头村共投入资金270多万元,组织人员对村内的淤泥、垃圾、杂物等进行了集中清理;村道巷道全部硬底化;村内明渠全部改为暗渠;在村内的闲置地上加建了围墙;加强了对村内古树的保护,在古树周围建起了花坛,并在树旁立碑介绍古树的年份、品种等内容;制定了对古建筑群的保护方案,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清理,使古建筑群同门前的水塘和前面的荷花池构成了一处既有文化底蕴、又具观赏价值的特色景观区。坑尾村共投入整治资金130多万元,村道巷道基本实现硬底化;进一步改善了村内的排水系统;对道路两旁、门前房后乱摆放的杂物、垃圾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拆除了影响观瞻的乱搭建物;在闲置地上搭建了围墙,并进行了一定的绿化;加强了对古树的保护,清除了古树周边乱堆放的杂物、垃圾等。两个试点村通过以上整治,使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基本完成了整治任务,并于10月29日顺利完成了市整治旧村办的考核验收,考核验收结果已通过公示,尚未正式下文确认。
二是组织开展了第二批4个村的整治工作。按照镇整治办编排的工作计划,涌甲等4个村属于今年的整治旧村工作范围,上述4个村在我办的指导督促下,先后开展了整治旧村工作,其中**村整治动作较大,村内实现了道路硬底化、明渠暗渠化和街巷洁净化,已经可以达到市整治办的验收要求;**村、**村有一定的整治效果,但尚需进一步将整治工作做细致;**村整治旧村工作比较滞后。
三是有其他部分村也已开展了旧村整治。**等村结合整治环境卫生工作和创建国家卫生镇活动,对村内局部旧村进行了整治,整治侧重点为道路硬底化、明渠改暗渠和平整泥土裸露的路面,但旧村内堆放杂物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所取得的工作经验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整治,部分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村民得到了实惠,住得舒服满意。为了全面推进我镇整治旧村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一个优质的人居环境,我们对前期整治旧村工作认真进行了总结分析,积累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经验向全镇推广。
一是从道路硬底化入手,完善基础设施。有条件的村可以将村道巷道逐渐硬底化,便于清扫保洁;条件暂不成熟的村可以先将村道巷道平整化,并铺上石粉,覆盖裸露的泥土。
二是从明渠改暗渠入手,防止污水横流和蚊虫滋生。明渠改暗渠是一项花小钱、办大事的工程,是整治旧村的重要工作内之一,石涌、隔坑、山厦、新四等村在这方面已有了成功的经验,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从清理闲置地入手,防范卫生死角。闲置地普遍杂草众生,经常被堆放垃圾余泥,对镇容镇貌影响较大。因此,要对闲置地进行重点清理,清除杂草,并在临街位置砌上围墙。
四是从清理卫生死角入手,确保环境洁净。要大力组织干部群众对全村范围内的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切实消除卫生死角和脏乱差现象。
五是从清理乱堆放入手,保持村容整齐。由于农村传统的习惯,村民经常喜欢将木柴、砖头、杂物等堆放在门前屋后,使村容村貌凌乱不堪。要耐心细致地向村民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动员村民自觉清理门前屋后堆放的杂物,对坚决不愿意清理的,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清理措施,保持村道巷道畅通整齐。
六是从保护文化古迹入手,使历史文化传统得到较好继承。对村内的古树、古建筑物等文化古迹进行科学合理的修缮保护,保障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源远流长地发展。
七是从打造亮点入手,增添本村魅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利用一些闲置地、边角地,建设景点,打造亮点,既可以给村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方便,又可以美化村容环境。
三、存在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的不平衡性。部分村对整治旧村比较重视,开展工作的力度较大,效果也较好;但还有一部分村不重视整治旧村工作,对镇整治办的检查督导落实不力,导致村内环境卫生状况没有根本好转,达不到市的整治标准和要求。
二是宣传发动工作力度不够。不少村民对整治旧村的重要意义认识仍然缺位,支持、配合和参与整治旧村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给整治工作增添了一定难度。
三是部分村整治资金不到位。部分村在整治旧村工作中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严重制约了整治工作进度。这既与资金困难的客观原因有关,又与部分村主要领导没有拍板落实整
!diyifanwen.com 版权归属原作者
**镇2009年整治旧村工作总结
自去年6月整治旧村工作铺开后,我镇成立了整治旧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规划建设办,制定了《**镇整治旧村工作实施方案》。我办在市整治旧村办的指导和镇委、镇政府的部署下,扎实开展整治旧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按时完成了整治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共2页,当前第1页1
一、工作进度情况
一是完成了两个试点村的整治任务。根据镇政府的安排,将隔坑村和半仙山村作为我镇整治旧村工作的试点村。在一年多时间的整治工作当中,山头村共投入资金270多万元,组织人员对村内的淤泥、垃圾、杂物等进行了集中清理;村道巷道全部硬底化;村内明渠全部改为暗渠;在村内的闲置地上加建了围墙;加强了对村内古树的保护,在古树周围建起了花坛,并在树旁立碑介绍古树的年份、品种等内容;制定了对古建筑群的保护方案,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清理,使古建筑群同门前的水塘和前面的荷花池构成了一处既有文化底蕴、又具观赏价值的特色景观区。坑尾村共投入整治资金130多万元,村道巷道基本实现硬底化;进一步改善了村内的排水系统;对道路两旁、门前房后乱摆放的杂物、垃圾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拆除了影响观瞻的乱搭建物;在闲置地上搭建了围墙,并进行了一定的绿化;加强了对古树的保护,清除了古树周边乱堆放的杂物、垃圾等。两个试点村通过以上整治,使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基本完成了整治任务,并于
10月29日顺利完成了市整治旧村办的考核验收,考核验收结果已通过公示,尚未正式下文确认。
二是组织开展了第二批4个村的整治工作。按照镇整治办编排的工作计划,涌甲等4个村属于今年的整治旧村工作范围,上述4个村在我办的指导督促下,先后开展了整治旧村工作,其中**村整治动作较大,村内实现了道路硬底化、明渠暗渠化和街巷洁净化,已经可以达到市整治办的验收要求;**村、**村有一定的整治效果,但尚需进一步将整治工作做细致;**村整治旧村工作比较滞后。
三是有其他部分村也已开展了旧村整治。**等村结合整治环境卫生工作和创建国家卫生镇活动,对村内局部旧村进行了整治,整治侧重点为道路硬底化、明渠改暗渠和平整泥土裸露的路面,但旧村内堆放杂物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所取得的工作经验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整治,部分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村民得到了实惠,住得舒服满意。为了全面推进我镇整治旧村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一个优质的人居环境,我们对前期整治旧村工作认真进行了总结分析,积累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经验向全镇推广。
一是从道路硬底化入手,完善基础设施。有条件的村可以将村道巷道逐渐硬底化,便于清扫保洁;条件暂不成熟的村可以先将村道巷道平整化,并铺上石粉,覆盖裸露的泥土。
二是从明渠改暗渠入手,防止污水横流和蚊虫滋生。明渠改暗渠是一项花小钱、办大事的工程,是整治旧村的重要工作内之一,石涌、隔坑、山厦、新四等村在这方面已有了成功的经验,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从清理闲置地入手,防范卫生死角。闲置地普遍杂草众生,经常被堆放垃圾余泥,对镇容镇貌影响较大。因此,要对闲置地进行重点清理,清除杂草,并在临街位置砌上围墙。
四是从清理卫生死角入手,确保环境洁净。要大力组织干部群众对全村范围内的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切实消除卫生死角和脏乱差现象。
五是从清理乱堆放入手,保持村容整齐。由于农村传统的习惯,村民经常喜欢将木柴、砖头、杂物等堆放在门前屋后,使村容村貌凌乱不堪。要耐心细致地向村民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动员村民自觉清理门前屋后堆放的杂物,对坚决不愿意清理的,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清理措施,保持村道巷道畅通整齐。
六是从保护文化古迹入手,使历史文化传统得到较好继承。对村内的古树、古建筑物等文化古迹进行科学合理的修缮保护,保障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源远流长地发展。
七是从打造亮点入手,增添本村魅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利用一些闲置地、边角地,建设景点,打造亮点,既可以给村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方便,又可以美化村容环境。
三、存在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的不平衡性。部分村对整治旧村比较重视,开展工作的力度较大,效果也较好;但还有一部分村不重视整治旧村工作,对镇整治办的检查督导落实不力,导致村内环境卫生状况没有根本好转,达不到市的整治标准和要求。
二是宣传发动工作力度不够。不少村民对整治旧村的重要意义认识仍然缺位,支持、配合和参与整治旧村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给整治工作增添了一定难度。
三是部分村整治资金不到位。部分村在整治旧村工作中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严重制约了整治工作进度。这既与资金困难的客观原因有关,又与部分村主要领导没有拍板落实整
治资金的主观原因有关。
我镇今年的整治旧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在明年的整治旧村工作中,我办将认真按照市政府和镇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强宣传发动、加强检查督导,及时总结试点村整治经验,向全镇推广,全面开展整治旧村工作,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协调,确保经费到位。区政府、各相关街道、行政村结合区情实际,研究制定卫生村创建工作方案,把创建卫生村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和责任状,切实加强对农村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创建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农村创建卫生村工作中,各级财政增加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安排专项经费,确保创建工作的开展。据统计,在今年创建卫生村工作中区、街道两级政府共投入资金80余万元。一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整行政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成立创建工作专业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创建卫生村工作,明确责任制。二是将创建市级卫生村的各项目标任务纳入村经济和精神文明考核中,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责任到人,针对市级验收标准要求,明确阶段性完成时限和质量指标。
二、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我区涉农街道主要是区划调整后划入我区的街道,农村基础卫生设施简陋、水平低下,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村内环境卫生亟待改造。在创建卫生村工作中,各行政村加快村容村貌建设步伐,整治村级环境卫生。主要是:
一、扩大保洁员队伍,实施长效管理。与保洁员签订责任书,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任,做到道路天天有人扫、垃圾日产日清。
二、整治村容村貌,提高整体卫生水平。不定期组织对主要道路周围环境卫生、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的综合治理。行政村多次组织“清杂物、清垃圾”为主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整治村内卫生死角、暴露垃圾等,打捞河道漂浮物,彻底整治全村的环境。即统计,在创建卫生村工作中,三个村共清运垃圾杂物、河道漂浮物2800余吨,共动用各种车辆1800余台/次,清理较大河塘7个、清理河道共11余公里、总面积达55000平方米。
三、加强对废旧收购、加工户的管理,采取取缔、疏导、隔挡三结合的措施。制定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与废旧、收旧加工户签订卫生管理协议,门前实行三包,把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截至目前,三个行政村已外迁收旧户20户、签订卫生管理协议700余份、发放有关收旧户管理的各种形式通知1100余份。使村容村貌有明显的改善。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着眼点,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为目的,以创建各级卫生镇村为载体,动员广大农民主动参与,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建设与管理力度,紧密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用三年时间使全市乡村卫生面貌明显改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
以村容整洁、畜禽圈养为主要任务,结合爱国卫生其他工作,通过三年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使农村环境卫生得以明显改善。镇、村环卫基础设施、环卫保洁队伍、环卫制度与措施配套健全,镇村容貌整洁,路面平整完好,排水系统畅通,垃圾日产日清,柴草堆放整齐,畜禽圈养,户厕清洁卫生,室内环境洁净,个人卫生良好。至2009年底争取实现全市80%乡镇、20%以上村庄分别达到青岛市卫生乡镇和青岛市卫生村庄标准。
三、工作范围
*、*区、*区、*区所辖镇、街道办事处驻地及所属村庄。
四、工作标准要求
(一)乡镇(街道办事处)驻地卫生
1、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道路及人行道和小街巷硬化率分别在90%、70%和50%以上,道路排水系统完整通畅;建有公共厕所和垃圾场,实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驻地村庄卫生户厕普及率在90%以上;配备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并保持良好的使用管理状态;驻地居民饮用自来水普及率为100%。
2、环境卫生管理。配有环卫队伍和专业管理制度,清扫保洁覆盖率在90%以上;加强垃圾清运管理,达到日产日清;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清除“三大堆”和乱设摊点、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十乱”现象;集贸市场实行经常化卫生管理。
3、环境绿化美化。主要道路建有绿带和行道树,并配置整齐、美观;因地制宜建设公共绿地,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在3平方米以上;绿化面积达到可绿化面积的80%以上。
4、单位内部卫生管理。卫生管理责任区明确,庭院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室内卫生整洁,设有足够的封闭式垃圾容器,垃圾日产日清;取消旱厕,建有水冲式或三格式公用厕所,并有专人管理;镇直属单位卫生达标率在80%以上。
5、食品卫生管理。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做到“四证”齐全,亮证经营;卫生设施配套,制度健全,食品卫生合格率和餐具消毒合格率均在85%以上;无集体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6、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根据行业特点,健全和落实旅馆、浴池、理发店、商店、医院等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操作规程,主要卫生指标合格率在80%以上。
7、控制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密度,辖区内灭鼠达标。
(二)村庄卫生
1、基础条件。村庄规划整齐;主要街道硬化,支巷平整,道路排水系统完整通畅;设有足够的垃圾容器,无垃圾暴露存放;卫生户厕普及率在8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为100%。
2、绿化美化。主要街道绿带、行道树整齐美观,管理到位;支巷内因地制宜栽植花草;村内建有公共绿地。
3、环境卫生。设专人负责村庄道路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垃圾日产日清;村内无“三大堆”,村外“三大堆”隐蔽集中放置。
4、控制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密度,灭鼠达标。
五、工作内容
(一)控制病媒生物密度。组织群众定期开展消灭蚊、蝇、鼠等病媒生物活动,以灭鼠为重点,防病保粮,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工作规程。建立健全镇、村庄灭鼠工作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专人负责;按照全市灭鼠统一部署,及时进行动员、布置,层层落实工作任务;在灭鼠活动中,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统一检查验收。
2、工作落实。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灭鼠工作方案,按程序组织灭鼠活动;保证足够的灭鼠经费,按时足量购置毒饵;培训灭鼠技术人员,确保投饵到位,灭鼠覆盖率在95%以上,基本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屋、农田不漏地块,单位环境不留死角。
3、效果指标。每次灭鼠活动后,经检查考核,室内鼠密度应在1%以下;室外鼠密度应在2%以下;有鼠情的阳性房间不超过2%。
(二)卫生改水。加快卫生改水步伐,加强自来水工程建设,自来水普及率在70%以上的镇,每年应按村庄总数的3%完成改水任务;自来水普及率在70%以下的镇,每年应按村庄总数的5%完成改水任务;已完成或接近完成自来水普及任务的镇,应加强村庄自来水供水管理,确保供水系统运转正常。
(三)卫生改厕。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新建或改建步伐,凡新建厕所必须达到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每年递增3%。
(四)健康教育。按照《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规划》的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在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到100%。要不定期地举办各类卫生知识讲座,通过新闻媒体、固定宣传栏、板报等多种形式普及艾滋病、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预防知识,提高农民参与综合整治活动的积极性。
六、方法步骤
从2007年3月始至2009年12月底,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农村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有关区、市要紧密结合本辖区实际,因地制宜,搞好分类指导,采取典型示范等方式引导面上工作开展,稳中求进,逐年提高,确保实现工作目标。
(一)准备阶段:2007年3月至4月
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宣传发动,全面部署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二)试点阶段: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
各区、市分别选择两个不同类型的镇或办事处进行先行试点,各镇(办事处)再分别选择两个不同类型的村庄进行试点,总结探索点上经验,为面上整治奠定基础。
(三)全面整治阶段: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
按照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工作目标要求,全面展开综合整治工作。
(四)巩固提高阶段:2009年4月至2009年10月
总结迁段的经验做法,查找问题与不足,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快活动推进步伐。
(四)检查验收阶段:2009年11月至12月
由市爱卫会成立检查验收小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的方式组织实施。
六、保障措施
1、切实提高整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在我市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以及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存在的薄弱环节较为突出,农村的卫生意识、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生活设施相对滞后,人及畜禽粪便得不到无害化处理,垃圾随意处理,环卫设施不配套,白色污染不断蔓延,有的镇村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排水渠道不畅,环境卫生管理处于无序状态,这些都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危害,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因此,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既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提高农村综合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各级实现和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行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站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扎实开展工作。
2、切实加强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并精心组织开展整治工作。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为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展开并取得良好成效,各级均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整治工作开始前,各地要紧密结合本辖区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实际,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认真进行排查摸底,找准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整治方案应明确提出整治目标、重点、进程及保障措施,方案既要有解决当前问题的近期目标,更要有着眼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措施,要把整治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指导一级的责任网络体系,为整治工作全面展开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3、切实加大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涉及到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难点问题、敏感问题多,且时间长、工作量大。为此,要把不间断的思想和宣传发动工作贯穿于整治工作的全过程,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和有效的宣传形式,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整治进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报道,使整治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及时宣传和推广一些好经验、一批好典型。同时,要全力做好组织和发动工作,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推动整个整治活动不断健康深入地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促进城乡环境环卫质量的整体提升,根据延寿县县委、县政府关于《乡镇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意见》的要求,结合各乡镇村实际情况,统筹制定九个乡镇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实施方案如下:
一、划分管辖界线
与住建局所进行实地勘察,划清环卫管理界线,制定详细的环卫管理示意图,做到界线清楚,职责明确。
二、项目概况
1、延寿县安山乡、加信镇、六团镇、青川乡、寿山乡、延河镇、延寿镇、玉河乡、中和镇9个乡镇及下辖村、屯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转运及协助9个乡镇驻地冬季冰雪清除。主要包括: 1、村内街道的清扫保洁,线杆、墙体野广告及破损广告清理(离地面高度2米以下),绿化带、树坑清理,村庄周边3米范围内生活垃圾及时清理;
2、村内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
3、二座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的运营
4、所有垃圾运至延寿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延寿县延寿镇黑山村)
农村垃圾日产量
序号
乡镇
屯
村
户籍人口(人)
常驻人口(人)
垃圾日产量(吨)
垃圾年产量(吨)
名称
1
安山乡
38
12
21921
19629
17.54
6400.93
2
加信镇
33
9
12696
12456
10.16
3707.23
3
六团镇
68
15
25634
21609
20.51
7485.13
4
青川乡
56
10
19000
16588
15.2
5548
5
寿山乡
43
6
16227
13344
12.98
4738.28
6
延河镇
79
17
21975
13936
17.58
6416.7
7
延寿镇
75
14
17100
15300
13.68
4993.2
8
玉河乡
64
15
25792
22780
20.63
7531.26
9
中和镇
19
6
13870
8745
11.1
4050.04
合计
486
106
174215
144387
139.372
50870.78
5、根据项目实际需要租赁车辆、设备,租赁不足部分由公司采购。
三、创新环卫管理
1、保洁人员、车辆作业内容和时间
序号
工作内容
作业时间及方式
备 注
1
保洁人员
1、夏季清扫保洁作业时间:7:30--11:30,14:00--17:00
2、冬季清扫保洁作业时间:8:00--12:00,13:00--17:00
3、每日二次普扫:
第一次普扫时间为8:00-10:00,
第二次普扫时间为14:00-16:00
其他时段实行无空档巡回保洁。
2
转运车
作业时间:8:00—12:00,14:00—18:00
机动灵活,随时等候派遣前往清理。每天作业时间不少于6小时。
3
垃圾清运
每日9点前完成第一轮清运。
实行8:00至18:00不间断巡回清运。
4
垃圾桶、垃圾箱清掏收运
8:00-18:00,清掏2次。
要求:果皮箱外观整洁,无迹垢,每周清洗箱体,箱内的垃圾日产日清,无积压、溢满(不含果皮箱破损维修)
5
突击队
1、工作时间7:00-17:00;
2、乡镇、道路应急事件处理;
2、分区管理方案
根据延寿县实际情况,进行分区管理。分为2个区:延河镇、延寿镇、玉河乡、青川镇4个乡镇为一区;加信镇、六团镇、、寿山乡、中和镇、安山为二区;
每个区建设一个压缩垃圾中转站,每个站配2个压缩垃圾箱,共用2辆压缩站专用垃圾转运车,10名乡镇管理人员。
另配2辆货车(4.2)进行垃圾收集处理,配1大1小装载机进行辅助工作。
同时给项目管理人员和司机每人配置一台对讲机,以便于管理。项目总经理配1台管理用车,每区配1台共2台管理用车,共计4台管理用车。
3、管理人员的配备
岗位名称
人数
职 能 简 述
备 注
项目总经理
1
管理分公司日常运作,负责整体的公司运营,对总公司总经理负责
本部派出
乡镇经理
9
负责村庄保洁员的相关工作,制定管理目标、负责车辆的调度、安全生产工作,控制运作成本,进行绩效考核,维护各项制度
本地招聘
车队长
1
负责管理车辆调度,安全生产工作
本部招聘
副经理
1
协助分公司总经理,对行政、人事部进行日常管理、监督、考核。
负责对清扫、垃圾收集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接龙口环卫主管部门,对公司各部门不良工作行为进行督查纠正,保证各部门的良性运作
本部派出
作业队长
18
对环卫作业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对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对安全生产进行全方位监督,协调各部门工作,完成上级布置的各种任务
本地招聘
人事文员
1
拟定部门工作计划,人事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全公司工资发放管理
本地招聘
行政文员
1
负责行政工作的制定,对供应上进行考核,寻找供应商渠道,控制物料的发放,管理库存及各类后勤保障工作
本地招聘
财务
1
负责分公司财务预算工作,向项目总经理负责
本地招聘
现场管理员
2
负责管理现场,如发现特殊情况及时上报
本地招聘
信息员
1
负责数字化、信息平台日常事务处理
本地招聘
品质督察
2
品质管理
本地招聘
合计
38
四、建立长效机制
1、为促进各乡、村、屯等环境卫生走上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轨道,实行长效管理;全面提升、巩固新农村卫生精神面貌,为创建“美丽延寿”增砖添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办事处职责:
(1).全面负责 486个自然村(屯)环境卫生管理:
(2).组织实施垃圾的日常清扫清运、巡回保洁等工作;
(3).统筹安排环卫设备的日常使用及调度;
(4).负责各类环卫设备的操作培训和人员管理;
(5).负责所有环卫设备的维修及日常保养工作;
(6).负责每月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每周各乡镇村保洁工作的汇总报告。
(7).积极配合并完成县委、县政府以及各镇政府提出的环卫工作建议。
3、中转站职责:
按照区域责任划分,自觉履行环卫职责,环卫经理、队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辖区内环境卫生的监督及保洁员的管理,具体执行辖区内环卫工作的开展。
4|、保洁班长责任:
负责网格(自然村(屯))内居民讲究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及网格内环卫工作的执行,明确职责和目标,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5、管理措施、标准
城乡结合部、各自然村(屯)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行规范化长效管理,道路清扫、墙角、沟渠、河道边坡等保洁实行“五定、四包”(定人、定岗、定责、定质量、定奖罚,包班长、包路段、包质量、包任务)全日巡回保洁制度,全面实行垃圾封闭式收集运输。
6、辖区道路卫生质量标准:
(1)、普扫作业: 每日两普扫,普扫时间为上午7:30—9:30,下午12:00—14:00。作业规范要求: 普扫应达到路面、人行道、路边缘、排水口、花池绿地、垃圾箱四周等洁净,做到路面整洁干净,路旁无杂草。具体要求做到:路面无杂物、果皮、树叶、纸屑、污物、便物、废物。路旁无积土、积沙、积水。排水口无污物,沟眼畅通。路街路旁无杂草、垃圾;垃圾箱保持箱容周围整洁,垃圾、废物及时清倒,无积压垃圾和废物;道路两旁及墙角、河道边坡无乱堆乱摆、乱拉乱挂、乱停乱放、乱扔乱倒、乱贴乱画等现象。
(2)、保洁作业:实行全日制巡回保洁,时间为每天上午7:30-11:30,下午13:00-17:00。作业规范要求:保洁期间做到路面、人行道干净整洁,无散飞、纸屑、杂物等。
(3)、保洁质量要求:达到路面、人行道、排水口保持卫生整洁,无果皮、纸屑及其它废弃物;保持箱容与周围卫生整洁,垃圾及时清掏,无积压;保持车辆卫生整洁、密闭和无破损车无故障车;保洁人员准时到位,勤岗巡回保洁;
(4)、垃圾定时收集;密闭化运输和不超高、不超载运输,确保垃圾无积压,无撒漏,垃圾清运率达90%以上,并按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转运场卸放,收集时间为每天上午7:00—9:00,中午15:00—16:00。
五、督查、考评及奖惩办法
1、督查办法
(1)、办事处及中转站将不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到各村,指导、督促、检查,帮助各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管理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2)、各村保洁班长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引导村民和外来人员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并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管理工作。
(3)、各网格(自然村(屯))内设卫生督导员,每天不间断巡回检查,确保村容村貌整洁,不留卫生死角。
2、考评办法
(1)、公司将办事处开展此项工作的成效列入年终考核范围内,由环卫主管、保洁队长配合各乡镇环卫专员,每月开展各辖区道路普扫、保洁、垃圾收集清运等考评工作,各班长要积极配合。
(2)、考评以积分制进行,环卫主管、保洁队长所应认真掌握评分标准,体现公平、公证、公开,做到每次考评应有序记录、评分,并做好通报、总结工作。
3、奖惩办法
(1)、凡因环境卫生不合格被县政府、镇政府通报的村,每通报1次该村相关保洁人员在年终考评总分中扣10分,警告一次扣5分。考评总分直接挂钩年终绩效。
(2)、各自然村(屯)辖区内环卫整治成果作为年度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司将对环卫工作业绩突出的团队及个人进行奖励。
六、合同外增加服务项目
垃圾分类
分类的目标
结合垃圾分拣中心,通过积极构建“户分、村收、镇集”收运体系,使分类区域达到群众受益全面、设施覆盖到位、处理运行正常、减量效果明显、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力度。
具体措施
(一)统一标准,规范分类。辖区内按:可烂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进行分类。
1.可烂垃圾(厨余垃圾、有机垃圾)。是指可堆肥的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腐烂瓜果、动物内脏、零食碎末以及作物秸秆、枯枝烂叶、谷壳、笋壳、残次水果和饲养动物粪便等生活垃圾。
2.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玻璃、金属和织物等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弃物。
3.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质。包括废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家电类、过期药物和过期化妆用品等。
4.其他垃圾。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包括卫生纸、纸巾、烟头以及少量砖瓦、陶瓷、渣土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建筑垃圾不包括在内)。
(二)分类收集,密封清运。按“四分法”的统一标准,建立“户分、村收、镇集”的收运体系。
1.配合各乡镇环卫专员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
2.农户先按“两分法”即可烂垃圾和不可烂垃圾进行源头分类;
3.各村可按“四分法”按需配备240L分类垃圾桶,用于分类投放;由保洁班长或者保洁队长负责将垃圾分类收运至垃圾集中点(或中转站);
4.环卫主管密切监督,要做到分类清运、密封清运,防止垃圾清运过程中跑、冒、滴、漏造成二次污染。
(四)灵活多样,科学处置。各地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垃圾进行分类科学处置。
1.可烂垃圾(厨余垃圾)处置。鼓励农户或有需要的企业作为农业肥料,还山还田,处置后无法利用的部分,须纳入其他垃圾处理体系进行科学填埋处理。
2.可回收物处置。可由农户自主分拣交售,也可以村或乡镇集中处理点为单位,与废旧品回收公司签订定期收购销售合同,及时回收处置。
3.有害垃圾处置。纳入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进行统一处置。
一、空心村现象的现状
1.农村土地浪费严重
调查发现,造成村子“空心”的原因,村镇规划方面的因素,也有农民传统观念、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村庄规划严重滞后。规划部门对村庄规划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由于村镇建设没有规划不到位,农民建房是想建哪里就建哪里,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二是村民建新留旧,导致占地面积不断扩大。修了新房子不扒老房子,建了新宅基不退老宅基,仍然保留对老房子、旧房地产的所有权,导致大量的旧宅基地闲置浪费。三是部分村民向城镇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很多农民都举家搬迁到城镇经商居住或是到外地打工生活,长年不回家,导致老宅年久失修甚至倒塌,但宅基地还是占着的。住宅是私有财产,户主不处理别人也不好干涉。
2.造成村内环境恶化
空心村里新房,旧房、破房随处可见,使村庄环境卫生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公共设施落后,基本上没有绿化、硬化和排水沟渠,一碰到下雨天,污水横溢,道路泥泞,生活和生态环境差。不少房屋存在安全隐患。不少旧房年久失修成危房,却仍用于堆放柴草、养鸡、甚至住人,碰到灾难性天气就要动员转移。
3.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由于土地的大量闲置和农村优质劳动力的外出,加上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空心村的旧房给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一方面使农村的特色文化、风俗等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弘扬和发展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
二、空心村的形成机理
1.传统观念落后
农村传统的消费观和投资观在“空心村”的形成中起着很大作用。挣钱建房几乎是所有农民的主要需求,受传统消费观念的支配,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对建房的需求越来越大,建房欲望的扩张必然导致村子向扩张。同时农民还有虚荣、攀比的心理,因而大家都想往村子和交通方便或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建房。另外,由于历史、社会原因,许多农民对村建规划的目的、重要性、意义等熟悉不足法律法规意识差,全村一盘棋的观念淡薄,致使新建房布局杂乱无章。
2.治理机制不健全
村镇规划治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够没有把村庄规划工作和法律宣传放在首要位置,村民想怎样建就怎样建。有些村庄即使出台了规划,但是执行力度不够。更没有系统化的治理,乱批耕地,只批新地,不收旧地,有的农户建新不拆旧,严重违反了国家规定的“一户一宅”要求,这也是造成“空心村”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3.宅基地制度残缺
现有无偿使用的宅基地制度是造成空心村的主要原因。首先所有权主体不明确,乡镇、村委会权责不明,造成宅基地治理混乱;宅基地无偿使用也诱使农民大量占用耕地建房,浪费土地,并且形成畸形的消费结构,造成生产性建设投资不足,不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户籍制度阻碍了城乡人口的流动,在城里打工或经商农民虽然在在城市居住但却很难成为城市居民,而且没有社会保障,必然使得农民仍然以让其房屋闲置的方式保有宅基地使其成为生活的最后保障。
4.经济利益驱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了农村空心村现象加剧,由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幅度下降,而第二、三产业的就业需求量急速上升,并且其绝大部分的就业机会分布于城市,这就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离开故土,向城市地区集中。同时,城镇高收入岗位和就业机会对农民相对收入较低、就业不足的劳动力产生持续的引力效应,促使更多的农民到城市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乡收入的差距为空心村的出现提供了生存空间。另外,农村建房更多的考虑交通方便和区位增值等因素,也促进了空心村的形成和蔓延。
三、对策与建议
“空心村”治理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作,既要合理规划,以强大的资金作后盾,又要同农村封建陋习作斗争;既涉及县、乡镇国土资源、城建、农业、环保、民政等部门,又涉及乡村基层组织。因此,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协调各方面力量,制定合理规划,共同做好“空心村”治理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治理方案
由县政府组织牵头,成立有国土资源、规划建设、财政、农业、林业、民政、交通、农村信用社等有关部门治理 “空心村”领导小组,制订出台 “空心村”治理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可与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合署办公,两套班子一套人马,负责全县“空心村”的治理工作。制定“空心村”治理规划。标定全县需要治理的“空心村”,作出分规模类别、分长期近期治理计划。规定治理的“空心村”,村民只能拆迁房屋,不准新建房子,国土和规划建设部门严格把关。新的村庄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建立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的原则上,采取 “三种模式”的办法来处理,村庄合并;原址规划;重新选址的模式。
(二)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农民思想意识
农民头脑中“宅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观念根深蒂固,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就轻易改变。所以,我们要在理解农民传统观念的基础上,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一是要用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空心村”治理的目的意义和目标要求,在广大群众中形成宅基地属集体所有、按规划用地、建新宅必须退旧宅等共识,使“空心村”治理工作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要用政策引导。当地政府要尽快制订相关规定,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和建新宅必须交旧宅的政策。要向群众明确,今后凡是村内有闲置宅基而又向村里申请新宅基的,必须无偿将旧宅基交回村里,“以旧换新”,否则一律不予安排,坚决杜绝新空闲宅基的出现。对前些年已经建了新宅但未退回旧宅,“一户多宅”已经成为既成事实的,要严格执行有关农村宅基地面积问题的规定,对超出规定面积又拒不退还的,要收取“超占费”。超占费的标准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提高,至少也应该按本村承包土地的价格标准收取,以引导鼓励村民主动交回闲置的旧宅基。
(三)治理“空心村”要与土地整理开发相结合
治理“空心村”,其目的是要把原址土地进行整理复垦,把“空心村”转化为耕地,把国家、省、市级土地整理项目与“空心村”治理挂钩,为“空心村”整治补充资金来源。①通过 “空心村”治理新增的耕地与建设用地置换指标筹措资金。闲置宅基地整理复垦成本,与省里收取占用耕地指标费用有较大的空间。从中提取部分差价,用于“空心村”拆迁和回收闲置宅基的补偿,以便更好的治理和利用好“空心村”的闲置土地。②试行治理“空心村”同整理复垦市场化运作方式。不用政府投资,将 “空心村”治理复垦项目向社会公布,由项目开发者筹措资金负责“空心村”的拆迁、闲置宅基收购、项目整理复垦,达到农用地标准由政府收购并置换建设用地指标。③偏远地区与靠近城镇的耕地指标进行置换。偏远地区开发整理出的耕地,近期单靠耕种价值不高。城镇附近整理开发耕地的空间很少,建设项目用地确越来越多。通过置换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缓解城镇附近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紧张的矛盾,既治理了“空心村”又储备了耕地指标,即可以搞绿化还可以搞基础实施或公益事业,更加充分的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为集约节约用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5.改变农业弱势产业地位是解决空心村治本之路
扩大农村中的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就业间的不平衡,改变农业弱势产业地位,才能基本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城市就业压力过大的局面。要改变农业弱势产业地位首先应实现农业生产和组织治理方式的现代化,提高农业产业的素质,从而增强农业在整个产业中的竞争力。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使农民能够乐业而安居,从而在根本上“治理空心村”现象。政府应加大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扶植力度,弥补市场机制对弱势农业资源配置中的不足,夯实国民经济基础,保证国民经济安全,是治“理空心村”现象的根本措施。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村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增加农业生产收益是改善农村经济,促使农民节约用地的根本途径,是整治“空心村”的长远方针。
6.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资,建设新农村
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社会资本的积累水平与各种生产活动的成本直接相关,要形成低成本的有竞争力的产业,就必须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公共投资。公共投资的重心有两方面:①消除社会经济发展所碰到的“瓶颈”,如低效率的交通运输;②满足产业发展的前期条件,如工业用地、用电用水、道路设施等。也是吸引外来资本的重要条件。现如今,农村公共投资不足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也是促使空心村出现的原因。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投资的力度:(1)通过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林渔经营的现代化、中小企业的培育、外部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旅游业开发等措施,达到振兴产业和增加就业的目标;(2)通过改善公路和其他交通设施和通信设施,确保空心村与其他地区间以及空心村内部的交通和通信的畅通;(3)通过改善生活环境、老龄人口的福利、完备的医疗条件以及通过振兴教育和文化,确保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定和福利提高;(4)通过核心村落的整理和培育适度规模的村落,重新调整地区的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