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数学学习计划方法

高中数学学习计划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数学学习计划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数学学习计划方法

高中数学学习计划方法范文第1篇

一、基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

1.克服传统实验弊端,发挥虚拟实验、演示实验优势。传统化学实验往往由于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实验现象不明显,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采用巡回展示、加快反应速度、放大实验现象等减少弊端,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演示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教师反复播放关键之处,让学生能从多角度清晰地观察现象,避免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失误。

2.发挥虚拟实验室优势,弥补传统实验的不足。一些化学实验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不但会污染环境,还易对实验人员产生伤害。教师将虚拟实验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如硫酸工业制法、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等。在虚拟实验中,教师还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实验进程,将反应较快、不易观察的实验慢速播放或定格,对反应较慢的实验采取展示重点的形式演示。

3.呈现微观变化,突破教学难点。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现微观现象,如晶体结构、原子的重新结合过程等不易直接观察,学生难以产生感性的认识,教师可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清晰呈现微观的事物,使学生能透彻理解微观变化。

4.引入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教师不能困囿于教材的实验内容,要充分利用实验录像、实验动画、实验软件等网络资源,能变抽象为具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努力学习PPT、FLASH等软件,开发教学资源,改进课堂教学。

二、基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1.播放化学实验视频。多媒体集音频、图片、视频等于一体,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化学实验视频,展示氯酸钾加入糖块生成具有魔幻色彩的烟火、镁在干冰块间燃烧、快速制作石笋等实验,感受化学知识的奥秘无穷。部分化学实验对气温、光照等实验环境有着苛刻的要求,如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需在日光不能直射的地方进行实验,因而对光的亮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把握不好,会直接影响实验效果,甚至会发生爆炸,直接威胁到师生的人身安全。教师可以将课堂上不宜操作的实验,在课前用DV拍成录像在课堂上播放,既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也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数学学习计划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障碍;学习计划

进入高中阶段后,确实有许多学生跟不上数学课堂的节奏和流程。为了设计对应的教学方案,提升课堂效率,笔者曾做过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和跟踪研究,结果显示,高中学生成绩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较差。有些学生初中阶段没有奠定好的数学基础,没有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网络,没有牢固的基础,肯定就为高中阶段数学学习设置障碍。

2.被动学习。许多学生还沿袭初中阶段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学习受他人因素影响比较大,不能掌握探索和学习的主动权,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和课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3.轻视心理。有些学生初中阶段成绩不错,容易对基础知识产生轻视心理,通常认为,只要明白怎样做就可以了,殊不知,不注重实践和练习终究会落人一步。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经验的老师都能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指导大家认知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详细讲解和剖析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延伸,让学生捋顺知识的来龙去脉。但是,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听到一部分就骄傲地以为自己全懂了,课后又不愿意做习题及时回顾和总结知识间的联系,最终导致对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等一些支离破碎的理解,最多就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课堂效果收效甚微。

针对以上高中生数学成绩下滑的原因,笔者通过调查和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1.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工作

(1)搞好入学教育。入学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高中数学的学习安排以及我们以怎样的进度和学习方式来开展学习,让大家做到心里有数。

(2)基础摸底,规划教学。高效的教学必须有针对性,所以,我们就必须设置基础测验,摸清学生的数学基础。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帮他们落实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囊括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堂专心听课与认真探索、课后及时反思和通过完成作业来巩固知识。

我们只有事先制订好学习计划才能明确学习目的,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进而稳扎稳打,将学习操控在自己手中。当然,制订学习计划一定要契合自己的实际认知,不能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要有精细的短期计划又要有长远打算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

课堂听讲和探索学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如果课前进行了很好的预习的话,就更能掌握听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更利于专心听课。

课后复习与反思是高效课堂不可忽视的一环。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当堂联系查漏补缺,然后再反过来阅读教材,强化基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把新旧知识进行有机联系,最终生成知识脉络,让掌握程度由“听懂”到“会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对所学知识点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3.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学习是对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4.研究数学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5.加强辅导

在授课中教师应当对重点章节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进行指导,使他们跨越障碍,充满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陆群星.高中数学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1(82).

高中数学学习计划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思维;必要性

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观察,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即对知识的理解力差、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其实,这是从初中到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很正常的过渡现象,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不适是很普遍的,只要老师能够积极引导,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启发他们,给他们开启一个新的数学学习观念就能够很自然地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同步发展,彼此促进,方能取得效果。

一、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培养同步发展的必要性

1.高中数学知识特点的变化决定了学习方法和思维培养必须同步发展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学科,而迈入高中之后,其抽象的程度更是大大增加。在教学时,老师主要应通过提供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解题步骤来教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而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不再“简单粗暴”地给出“模板”,而是在多数情况下仅仅提供一个逻辑思维。从内容的抽象程度变化,到内容的丰富度,几何语言、逻辑运算语言、立体几何、函数等等都给了学生“重重的一击”。

面对这样的知识特点转变,学生必须摆脱原有的、机械式的思维方法,积极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去总结知识特点,摸索新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学习方法和思维培养的同步发展。

2.高中数学的学习状态和任务要求学习方法和思维培养必须同步发展

刚刚迈入高中,可能学生在心理上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甚至还想像初中那样,依赖于老师给的“题型套路”,依赖于家长的课后辅导。因此,他们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课上的认真度更是不够,妄想在课后再进行弥补。学生这种围着老师团团转、没能好好掌握学习自的学习方法是无法适应高中数学知识特点的,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学生没有充分认识高中数学,想要照搬初中的数学学习模式,认为自己还能像以前一样,只要“考前突击”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思想懈怠的现象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一定的“侥幸心理”,对他们数学的学习乃至将来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害的。因此,一定要转变学生高中数学的学习状态,让学习方法和思维培养实现同步发展。

二、如何实现数学学习方法与思维培养的同步发展

1.想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虽然较难,也较为抽象,但是如果能够深入地了解它,还是非常有趣的。在高中数学中增加了高难度的函数、更加抽象的几何、有趣的数学集合等等,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如果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乐趣,学习起来就会简单很多。而且高中数学学习很容易就有成就感,因为难度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解决。这样在解决完问题之后享受那种成就感,是非常快乐的事情。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然后通过学习成果来进行准确评价,之后再依靠这些“成就感”去加深自己的学习兴趣,让思维更加灵敏,自然其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了。

2.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不是靠死学就能学会的,一定要有效率,因为高中面临着高考,“时间紧,任务重”,更是不能浪费精力。因此,学生要将自己的精力集中为一个点,然后去攻克一个个数学“难关”,尽量让自己的每次“出击”都能有所收获,形成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模式之后,学生自然会有一个更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锻炼他们精神集中,然后将这种思维方式“映射”到数学学习方法之中,以形成高效的学习过程,一步步让学习效果提高。

3.能学,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由内而外反应的,是从思维和理解力上来逐步反映到实践力上面的。高中数学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能忽视他们理解问题的能力,要将思维和实践联系起来,当成一个逻辑整体去培养。

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能只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应让他们真正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将这些问题解决,以防“眼高手低”的现象发生。还有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是一种,要针对同一个问题思考多种解决方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团队合作中完善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高中数学的学习一定要注意其抽象程度的增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出发,让他们从心底接受高中数学知识特点的变化,正确对待数学知识特点的发展,积极应对并努力完善自己。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适应高中数学知识特点,转变学习方法、完善思维模式“不在话下”。

高中数学学习计划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 变教为学 实现途径 教师 学生

一、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老师不停地灌输现成的知识,学生就被动的接受,就如同将嚼过的事物直接送到学生的嘴边,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使数学知识也没有充分地掌握,即使明白了数学的相关原理,但是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普遍较低。因此,由老师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然后让学生将结论向全班展示,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验数学原理,并且能够体会到解决问题,探究出结论的乐趣,可以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使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得到了锻炼,还促进了小组内成员的合作精神,是变教为学的好方法。比如,高中数学人教版数列一章的学习中,老师再教课时,先不要告诉学生的相关公式,比如递减数列的推导公式,而是给出一组数列,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总结出大致的公式框架,然后老师再列举一组数列,来验证公式是不是普遍使用的;另外,许多数学题目都是有多种方法可以算出来的,教师在讲解一道题时,可以向学生征集不同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注重一题多解,活跃思维。在分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避免形式主义,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小组的探究,让这一方式真正能够让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学习方法的沟通,而且让每位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中都发挥一定的作用;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有序性,教师应该提前划分好小组,规定步骤流程,让学生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内成员的交流,这样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探索出结论的过程是令人欣喜的,小小成就的取得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制定学习计划,讲究学习方法

虽然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缺乏计划,更容易导致学习的混乱,比如,高中数学都有任务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指导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方面,因此,要使高中课堂变教为学,学生有一个学习计划是很必要的。学习计划的制定,可以由老师进行指导,因为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了解数学各部分知识的难易程度,也了解通过多少的练习量可以掌握并巩固某一部分知识。高中数学的宏观计划一般按照:预习、课堂听讲、课下巩固三方面,预习可以对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够在老师讲课时做到有重点地去听;课堂听讲是关键,教师应该以创新的方式和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提高接受知识的有效度;课后巩固是一个知识消化的过程,有些学生课堂能听明白,但是课下没有及时巩固,致使知识没有掌握,课下巩固一般通过做习题来进行,要做多少习题,隔几天重新巩固,都需要学生在自己的计划本上做好相应的标记,因为知识要经历一个遗忘的过程,一次学会了,长时间不复习,就会遗忘,从而造成学习的无效性。上面所说的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遵循了人脑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人脑的遗忘规律,根据此巩固知识才是有效的。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中,有许多公式需要记忆,否则无法做会习题;学生经过课堂听讲后,可以将公式整理一下,按照规律来记忆,并且规定在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段记忆,一天要记住几个;然后再自习课上做习题,来加深记忆;做题和记忆公式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孤立开来,就不是一种合理的学习方法。在高考中出类拔萃的学生,除了自己的刻苦外,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按照一定的方法,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借鉴成功人士的学习方法,然后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可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三、让学生尝试上台讲课,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高中生的各方面能力比初中生都有所提高,可以像老师一样备课,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自己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已经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熟练;因此,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不明白之处可以向老师请教,可以和同学讨论如何把一节数学课讲清楚、如何最大程度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使大家都能学到知识。

四、总结

高中数学课堂要实现“变教为学”,需要学生和老师积极配合,教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则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以上的阐述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红梅.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J].中国民族教育.2007(02).

[2]沈玉川.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中应渗透研究性学习[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高中数学学习计划方法范文第5篇

高一数学教学论文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继续和延伸。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好学习起点,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调整好学习心态,至关重要。为此,在高一新生入学后,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初步了解了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情况(特别是与高中数学学习密切关联的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预习习惯和能力缺失、解题的随意性大、反思意识薄弱等问题,重点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指导预习方法

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知识点更多、知识的抽象程度更强,学习节奏也相应加快,若缺乏有效的预习,课堂学习时就可能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的状态,影响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和掌握;若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所学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对重点概念、学习难点等心中有数,课堂上便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有针对性地质疑,更好地内化新知识。正确的预习方法才能保证预习的成效。课前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

(1)粗读,即先把新学内容粗读一遍,了解所要学习的大致内容。

(2)细读,即仔细推敲概念要点,找出例题中的关键条件、解题突破口、所得结论等,然后自己把例题做一遍,并努力简化解题过程。对不能理解的概念、解题步骤等,做上记号(如果通过课堂学习还不能解惑,则要请教同学或老师)。

(3)试做练习,即分类型与梯度进行练习,一般来说,基本题1道、变式题1道即可。

(4)将预习结果列表归类。比如,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第一节“正弦定理”,可列表如下:

当然,预习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应视学习内容而定。

二、严格解题规范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地解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回顾解题思路,是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的必然要求。而且,规范地解题,可以避免考试中的无谓失分。(数学教学论文 )教师应通过亲身示范和明确要求,让学生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解题规范主要包括:

(1)审题的规范。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审题的过程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三部分。比如,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发现题中隐含的条件并加以揭示;或从条件顺推,或从目标分析,或画出关联的草图并把条件与目标标在图上,找出条件和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解题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联系与哪个数学原理相匹配,然后根据这些联系所遵循的数学原理确定从哪里人手(当然,有的题目,这种匹配联系有多种,而这正是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的原因),等等。

(2)书写格式的规范。即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清楚、正确、完整地写出解题步骤,答案简洁、一目了然,同时还要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以及答案的全面。

(3)解题过程的规范。即解题步骤完整、思路清晰、详略得当。例如,解关于z的不等式

三、强化学习反思

学习反思,是指学生在完成认知活动后,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事物的学习特征的分析、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过程。它是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学习反思主要包括:(1)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比如,一节课后,要引导学生反思:今天学了哪些知识点,我是否都理解了,其中重点是什么?我能否将今天所学的内容组织起来?是在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引下得到这些数学知识的?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前在哪些地方遇到过,它们是怎样起引导作用的?这些数学知识是怎样产生的?它们与我以前所学的什么数学知识有哪些本质联系?等等。一个单元结束或期中、期末时,应要求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这一阶段(或这一学期)我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其中哪些是重点内容,它们的层次如何?这些知识我掌握得怎样,我能否构建知识结构图?接触到了哪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它们有哪些其他作用?我有没有完成阶段数学学习计划,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等等。(2)对学习策略的反思。比如:哪些是我的强项,我是怎么做到的?哪些是我的弱项,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学好,接下来应该如何努力?我的数学学习目标是否正确,数学学习计划是否可行?应作哪些调整和优化?等等。(3)对问题解决的反思。在问题解决后,应引导学生对审题过程、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进行回顾和思考,分析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重新剖析问题的结构,找出问题的本质,并努力将问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分析自己和同学的不同解题方法的优劣,并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比如,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一节中知识点比较零碎,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此题以三棱柱为载体,主要考查空间中的线面平行的判定、棱锥体积的计算,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难度适中。第一小题,可以通过“线线平行”来证明“线面平行”,也可通过“面面平行”来证明“线面平行”;第二小题,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底面是关键,也可以采用割补法来求体积。问题解决后,我又让学生分析、判断两种方法的优劣,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最先想到的、也是他们最熟悉的方法,解题后反思一下有无其他解法,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