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教育可研报告

智慧教育可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教育可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教育可研报告

智慧教育可研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 研究性学习 多媒体技术 引导

自美术课程改革得到各地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以来,大家的共同努力使美术课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在大专美术研究性学习开展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教学与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但是这也需要我们在前进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反思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其中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合作精神。为了响应国家教育方针的号召和顺应时代的发展,许多学院开展美术研究性学习颇有成效,这样的研究学习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个性发展方面无法起到突出的效果。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应该“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它也指明了:“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而在《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作了解释:“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在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最终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个性塑造和谐发展。

二、美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要求

1.多元智能理论对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启示

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对人类智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观点,把智力结构归结为九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这九种能力相互间是独立的,但由于受到环境和教育以及遗传或性格等影响,又会使不同方面的智能形成各自特点,在成长过程中突显智能的优越性和差异性。因此如何利用教育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研究性学习打破以片面培养学生一两种智能为核心的课程的传统观念,力求更全面、创新地培养独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它关注为学生创设更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从自身及周边生活中去挖掘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种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大限度地减轻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扭转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被动接受性,开辟了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向性。

2.现代信息技术对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影响

由于学生对外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所以面对着信息网络发展迅猛的互联网时代,电脑、数码相机、DV等已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将动态或静态的图、像、声、字等多种信息资源巧妙结合,带给人们最大限度的视觉冲击,这一特点与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的形象直观性特点是最吻合的,使得美术课的教学不再局限于平面和立体的空间视觉形象上,而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漫游在无际的虚拟世界。倘若师生不擅长运用最具时效的交流工具,就会和21世纪的先进文化脱节,那将不利于学生形成对世界的感知力和独立思考的价值取向,有碍他们的智慧提升和人格塑造。

三、加强美术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1.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整个互联网时代的环境背景下,美术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传授者,网络资讯的普及使得学生获知的渠道变得四通八达,因此美术教师要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就必须加强整合网络信息的能力。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课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面对疑惑时能给予启发和指导,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统筹安排。

尤其是关于课题的选择上,教师更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方向、方法都应该允许学生按照个人兴趣提出并经过筛选等方式最终确立下来。此外教师同样生活在合作的群体里,要善于利用其他科目教师的优势,打破教师孤军作战的教学方式,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进行协作帮助学生共同完成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工作。

2.完善对美术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由于美术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与社会、宗教、政治、经济以及其他领域的文化发生普遍的联系,加之其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决定了在美术领域有丰富的可研究资源,美术研究性学习的表现手法也比其他学科更多样化,除了常见的撰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对绘画作品的评析,还可以制作手工艺品、设计海报、拍摄DV或制作小电影等。一些学院开设美术研究性学习时虽然体现了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却只是注重研究的结果,单纯从研究课题的选题新颖与否、作业表现形式创意与否等作业质量角度来评价学生,使得评价的标准仍然停留在“书面”的层面上。通过书面形式把这些相对客观的评价汇集上交给教师进行审核。教师要善于用学习记录或成长记录袋等形式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并注意对评价的反思。另外,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在课内外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智慧教育可研报告范文第2篇

一、着眼长远,关注课题的生命力

着眼长远,是指导学校选题时,关注所选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因为一个没有生命力的课题所带来的效应必然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中小学、幼儿教师的工作负担本来就繁重,他们有限的精力应该投入并释放在有生命力的研究项目中。这就是我们指导“十二五”课题选题的宗旨之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选题有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研究项目,如黄兴小学的《小学父母效能训练操作模式的研究》、新开铺小学的《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研究》;有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研究项目,如青园小学的《小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研究》、仰天湖小学的《小学生“六个一”素质培养研究》、文庙坪小学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也有关注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项目,如信息学科的《主题情境式实践活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天心一中的《高中地理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黄土岭小学的《小学法制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还有关注问题解决的研究项目,如南大桥小学的《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的研究》,书一小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如此等等选题方向,其目的在于我们所着力的事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短期效应的“近视行为”。

二、立足基础,关注课题的生长力

这里所谓立足基础就是指立足于学校已有的探索实践。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任务重,缺乏广泛深入阅读的时间和精力,理论认识水平相对薄弱,也不够系统;如果匆忙立项一个研究项目,往往经过三年的摸索也找不到自己应该也够得着的核心研究内容。课题管理实践中,我发现:如果让学校从自己已有的实践入手,以他们曾经的实践做基础,从实践中提升他们的理性认识,进而将已有的实践这个“点”逐步扩展做成一个“面”,于是研究课题的思路和认识就在实践中逐步生成了,有的甚至逐步发展为学校的特色。如赤岭路小学的《儿童诗欣赏与创作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天心一中的《创造教育特色高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碧湘街小学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推进小学科技教育的实施》、桂花坪小学的《小学剪纸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铜铺街小学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研究》、沙湖桥小学的《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基地建设与应用研究》、井岗小学的《小学生吟诵古典诗词的实践研究》等,经过多年持续的研究实践,不仅学校自己对这些项目可研究的领域了熟于心,而且也逐渐积淀彰显出学校的教育特色,这就是基于实践的研究行动发展出来的生长力。

三、强化过程,关注课题的催生力

过程缺失是很多立项课题存在的问题,其结果也是生命的浪费,因为没有深入的实践做基础,结题总结往往就变成“纸上谈兵”,所谓的理论建构也似“空中楼阁”。为尽量减少这样的“浪费”,我们强化了过程管理,强调在实践中增长技能、积累经验、催生智慧。其中课题负责人的研究能力是一个课题能否良性发展的核心要素,为此,我们增加了课题负责人培训的频率和力度,目的是规范管理和操作,让每个课题负责人少走弯路,尽快“上路”。实践中,我们创造性地运用了三种有效的培训方式:

⑴现场案例式培训。即以学校已经立项的课题为案例,根据学校课题研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和参培教师需要确定研究主题,组织全区中小学课题负责人进行现场实践培训,正因为案例的鲜活和现场的多元视野,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效应也精彩纷呈:南大桥小学虽然基础薄弱,但教师的研究热情和群体参与率都高;于是我们就地取材,让全体课题负责人走进现场,感受他们的研究氛围,同时也参与他们的思考。赤岭路学校虽然条件简陋,但研究实践扎实,理性思考既有高度也有宽度,过程性成果灵动鲜活,这样的现场带给课题负责人更宽广的认识视野。文庙坪小学既有扎实的研究行动,又有对具体实践的理性思考,特别是行政带头、教师全员参与、配合默契的团队精神带给大家的又是一种新气象。井岗小学的研究项目重点体现了一种文化传承的精神,其自创的“段位考级”评价方式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其研究让全体学生参与并受益,充分体现了课题持续追踪所产生的实践效应。红卫小学高位引领思想,低位扎根实践,让阅读成为师生的“日常营养”,让阅读像呼吸一样弥漫在校园。粮食局《幼儿园线描画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操作规范,步步深化,成果丰厚,成效突出……

⑵网络素材式培训。为方便工作,我们建立了一个可容纳200人的“天心课题群”,该群的核心成员是辖区中小学、幼儿园的课题负责人,同时也以开放和接纳的状态欢迎热心教育科研人士进入。自群建立以来,主要发挥了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传达信息,起到上传下达、联系左右的作用;二是分享经验,无论谁发现的新经验、新认识、新信息都可以在这个群里即时分享;三是开展培训,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是延伸解决现场培训未能充分交流的问题。所取的素材既可以是辖区内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也可以是其他途径获取的可供借鉴的优质资源。交流方式既可以是“群员”定时间定内容的集中研讨,也可以是“群共享”的文本资源分享,还可以是个性化问题的“私聊”。其实践效应是省时、省力,参与面广,可多元对话,也可回味思考。

⑶预约个体式培训。也就是根据研究单位的具体需要进行预约式的个体培训。有预约到办公室的咨询培训,也有预约到校的面对面的指导。这种培训问题明确,项目具体,针对性强,对研究思路的深化与扩展和研究人才的成长效果更明显。

四、注重总结,关注课题的生成力

俗话说:“编筐窝篓,贵在收口。”课题研究也是这样,只有不断关注对研究实践的思考和总结,才能持续地生成研究智慧。为此,在指导过程中,我们既要求学校注重过程性成果总结——即不仅要“行动”,还要对“行动中的状态”进行恒常的积累,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自己的思考及时记录下来,把师生发展状态及时记录下来。这个积累的方式有多种:最简单的就是写研究随笔、日志,把自己的一些即时思考记录下来;也可以做一些叙述研究,对研究中发生的典型事件进行“叙事研究”;“案例研究”也是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记录实践中的成败得失、思考和感悟等。于是,这样的过程既成为教师研究力提升的过程,也成为是研究成果逐步生成的过程。

智慧教育可研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多媒体技术引导

自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得到各地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以来,大家的共同努力使高中美术课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在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开展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教学与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但是这也需要我们在前进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反思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这次课程改革浪潮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充分发挥了美术特色和优势力量。其中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合作精神。为了响应国家教育方针的号召和顺应时代的发展,许多普通高中教育开展美术研究性学习颇有成效,但仍有部分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或开展的方式一知半解,出现了开展方式过于形式化、学生敷衍了事的现象,这样的研究学习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个性发展方面无法起到突出的效果。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应该“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它也指明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而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作了解释:“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在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它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教师的“解惑授道”来引导学生习得相关知识,又在实践上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来验证问题的假设,最终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个性塑造的和谐发展。

二、高中美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要求

1.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启示

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对人类智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观点,把智力结构归结为九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这九种能力相互间是独立的,但由于受到环境和教育以及遗传或性格等影响,又会使不同方面的智能形成各自特点,在成长过程中突显智能的优越性和差异性。因此如何利用教育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研究性学习打破以片面培养学生一两种智能为核心的课程的传统观念,力求更全面、创新地培养独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它关注为学生创设更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从自身及周边生活中去挖掘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种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大限度地减轻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扭转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被动接受性,开辟了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向性。

美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发展学生健康全面的人格特质,并适宜地开发其美术方面的智能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个性迥异的学生,以开展美术研究性学习为手段,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让他们通过以美术为切入点的研究活动来更加了解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是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体现。美术可以与历史、文学、音乐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只要学生对某一个方面有兴趣,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内容。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同样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参与社区活动、合作创作、交流汇报等形式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2.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影响

由于高中生对外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所以面对着信息网络发展迅猛的互联网时代,电脑、数码相机、DV等已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将动态或静态的图、像、声、字等多种信息资源巧妙结合,带给人们最大限度的视觉冲击,这一特点与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的形象直观性特点是最吻合的,使得美术课的教学不再局限于平面和立体的空间视觉形象上,而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漫游在无际的虚拟世界。倘若师生不擅长运用最具时效的交流工具,就会和21世纪的先进文化脱节,那将不利于学生形成对世界的感知力和独立思考的价值取向,有碍他们的智慧提升和人格塑造。

随着20世纪初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的诞生以来,逐渐显示出研究性学习是一场以合作为方式、以实践为手段、以网络为平台的学习方式革新,显然它的关注点并不在于探究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应怎样学。在美术教学中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知世界,掌握艺术表现的方法,因此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实现学生“实践——感知——思考”的整体学习。学生除了可以利用电脑进行绘画和设计,还可利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工具进行摄影摄像。他们对搜索到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最后把经过筛选得到的有价值的信息重新组合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把学习成果实行资源共享,进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团队交流协商互助的意识。

三、加强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1.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整个互联网时代的环境背景下,美术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传授者,网络资讯的普及使得学生获知的渠道变得四通八达,因此美术教师要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就必须加强整合网络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转变职业角色,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步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开展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中,课程的性质需要教师以引导者与协助者的身份介入到学生的课题研究中来,师生之间应该体现出“对话”的关系。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课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面对疑惑时能给予启发和指导,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统筹安排。尤其是关于课题的选择上,教师更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方向、方法都应该允许学生按照个人兴趣提出并经过筛选等方式最终确立下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地点也不一定都在课堂上,反而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更能体现师生对资源的优化能力,因此网络上流行的QQ、E-mail、BBS、MSN等对话方式成为了师生青睐的互动手段。假如美术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建立一个专门用于交流讨论的网站,那么必定是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极为便利的途径,在网站里大家可以把研究成果分阶段共享,对有效的信息资料也可以互相传阅和讨论。此外教师同样生活在合作的群体里,要善于利用其他科目教师的优势,打破教师孤军作战的教学方式,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进行协作,帮助学生共同完成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工作。

2.完善对美术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由于美术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与社会、宗教、政治、经济以及其他领域的文化发生普遍的联系,加之其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包括绘画、雕塑、摄影摄像等不同种类,决定了在美术领域有丰富的可研究资源,美术研究性学习的表现手法也比其他学科更多样化,除了常见的撰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对绘画作品的评析,还可以制作手工艺品、设计海报、拍摄DV或制作小电影等。一些高中开设美术研究性学习时虽然体现了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却只是注重研究的结果,单纯从研究课题的选题新颖与否、作业表现形式创意与否等作业质量角度来评价学生,使得评价的标准仍然停留在“书面”的层面上。由于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学生一般是以合作的形式组合,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投入等量的努力,也不是每个学生都会表现出全面的智能,所以才需要教师因材评价。有时候学生会出现一种对待自评和互评“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就更应该加强学生在合作中的自评和互评的时效性,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的全面客观性。不仅学生本人要认真进行自评,还需要组员之间进行匿名互评,从对待研究课题的学习态度和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投入程度,到合作期间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能力。通过书面形式把这些相对客观的评价汇集上交给教师进行审核。教师要善于用学习记录或成长记录袋等形式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并注意对评价的反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再请代表对本组研究情况向全班作汇报,最后教师再作总结。另外,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在课内外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当今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学习的途径也应是多元化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学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把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经途径。我们提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逐渐融入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就可以摆脱往日那种因为受客观物质环境所限的状况,使学生的学习可以更透明,传递学习成果的途径更宽阔,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更公平。由于高中生对多媒体技术并不陌生,因此除了言语表达,他们还可以通过软件制作、摄影、录像、幻灯、制作电子杂志等媒体技术来把学习过程记录下来,如利用投影把研究学习过程的笔记原版放映出来,或者利用录音录像把采访调研的片断剪接编辑成片等方式,让多媒体把同学间共同探讨问题、走访调查时的片断都变成汇报共享内容的一部分,使得老师和同学评价时可以更全面综合地分析每个同学的表现。

参考文献:

智慧教育可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和谐文化;经营发展;发电公司

作者简介:梁瑞英(1977-),女,福建南平人,福建华电邵武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总经理工作部主任,政工师。(福建 邵武

3540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97-02

党的十七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党的十进一步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风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福建华电邵武发电有限公司是一个拥有50年历史的发电企业,有着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传统作风,在电力市场改革的浪潮中,坚持文化育人,文化兴企,积极构建企业和谐文化,顶住了严峻的经营压力,有力地推进了企业的发展进程,为福建电力的发展,为福建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结合福建华电邵武发电有限公司实际,就构建和谐文化推进企业经营发展进行了阐述。

一、福建华电邵武发电有限公司和谐文化建设的提出

福建华电邵武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前身为福建省邵武电厂,始建于1965年,装有两台1.2万千瓦发电机组,是当时福建电网的主力电源之一,为福建电力系统培养输送了许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被称为“人才摇篮”。1998年3月和9月,“以大代小”两台125MW机组相继投产发电。2000年3月,由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和福建省亿力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6∶4的出资比例,注册成立福建闽能邵武发电有限公司,成为福建第一家公司制改革的电力企业。2003年2月,厂网分开后,公司归属于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同年8月,更名为“福建华电邵武发电有限公司”。

由于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受机组容量小、煤价飚升、电量受限等因素影响,从2000年开始,公司经营步履维艰,出现连续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扬精神,让福建华电邵武发电有限公司员工长期以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精神理念得到继承和发扬,使一个50年的企业得以生存发展,和谐文化建设的命题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构建公司和谐文化,有力推进企业经营发展

福建华电邵武发电有限公司是一个发电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关系全社会的重要服务行业。企业的持续经营,离不开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必须用和谐文化来支撑。

1.构建和谐文化,提升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由于企业注册资本金不足,财务费用不断加重,现金流时断时续,经营连年亏损,2007年底一度面临关停。2008年初,在抗击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中,福建华电邵武发电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和衷共济,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勇扛社会责任大旗,勇担经营风险,确保了闽北八个县市和鹰厦铁路电力供应,向社会展示了和谐努力的华电形象,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广泛认可。2008年6月,省经贸委、省物价局联合下发了《关于福建华电邵武发电有限公司机组作为省电网应急备用电源实施方案的通知》(简称“393号文”),明确了公司作为省电网应急备用电源点的定位,持续经营到2018年,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拓宽了时间、空间。

自落实应急发电政策以来,公司坚持为社会负责、与华电同行,顽强拼搏,负重前行,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考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公司甩掉了“亏损大户”的帽子,经营状况持续向好。截至2013年12月14日,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6050天。先后被评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三星级发电企业、文明单位,福建省和谐企业,连续十届获得“福建省文明单位”称号,公司正以良好的形象展示在社会、行业之中。

2.构建和谐文化,推进企业项目发展

和谐文化强调人类、社会、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必须综合多方因素,实现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福建华电邵武发电有限公司构建和谐文化,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求和谐,也正是通过和谐文化建设使企业发展难题得以破解,发展进程有序推进。

自2006年起,福建华电邵武发电有限公司在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部署下,积极谋求企业科学发展之路,着手开展“上大压小”、“热电联产”项目扩建前期工作。2011年5月扩建项目列入《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2012年6月,华电福建公司与南平市政府签订了能源投资协议,明确了相关能源开发项目。2012年8月,2×660MW煤电项目通过国家电力规划总院初可审查。

2013年1月,华电集团公司与福建省政府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2013年3月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省发改委分别向国家能源局上报了“路条”请示。省政府高度重视闽北电源支撑邵武三期项目,把该项目作为中国华电集团在闽其他项目的前提条件,要求同步推进,加快开工建设。2013年12月,集团公司同意给予邵武三期项目“绿色通道”的请示,项目可研于12月5日通过内审,项目立项于12月16日通过投审会审查,并于12月25日通过国家电力规划总院可研报告审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邵武三期项目发展。目前,项目发展有关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有待核准开工。

3.构建和谐文化,提高员工精神素养,实现员工全面发展

企无人则止,有人则兴。企业的经营效益和项目发展是为员工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文化,提高员工人生价值与精神境界,要求员工做事要做有价值的事,做人要做创建和谐的人,用和谐、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员工,引导员工,激励员工。

在电力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竞争愈加激烈的当今时代,人们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压力,特别是在企业经营困难或个人受到某种挫折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这些不健康的精神因素一旦变成负面行为,就会影响企业的和谐稳定,影响经营发展。和谐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人的自身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和谐文化的熏陶与哺育,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高雅情趣、高尚品位,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人生态度,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体现员工的人生价值,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从而有力推动企业经营发展,实现企业经济繁荣目标。

三、福建华电邵武发电有限公司构建和谐文化实践的启示

一个企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以和谐求发展,如同五味只有相调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六律只有相和才能奏出动人乐章。但构建企业和谐文化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既涵盖了精神思想文化层面,又体现在制度之中;既融入文明建设全过程,又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领域。通过和谐文化的力量,使一个老厂仍然保持生机和活力,实现持续经营、项目发展。公司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1.强化组织领导,提高和谐文化领导力

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德是事业之基,小成功靠智慧,大成功靠品德,要追求可持续发展,企业的领导者要做到以德服众、尊重为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面对当前的经营发展形势,公司领导始终以员工利益、以企业经营发展为己任,重视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殚精竭虑,以一种迎难而上、敢拼会赢、永不服输的精神状态,为企业摆脱困境坚持不懈的努力。企业的经营发展又必须依靠广大员工,让每位员工在企业中充分体现自身的最大价值,在生产生活中关心爱护员工,建立与员工的真正情感。在和谐文化的引领和班子的带领下,全体员工从未失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奋力拼搏的动力。

2.提炼文化理念,增强和谐文化凝聚力

在创建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文化体系建设和文化理念的提炼,共同引领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树立企业共同愿景,增强和谐文化凝聚力。

构建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企业有机结合起来,提炼形成了符合时代要求、体现企业特色、反映员工愿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得到弘扬,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进一步规范。公司提出了“和衷共济,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把“优秀企业,和谐家园”作为愿景,把“以人为本,员企共赢,奉献社会”作为企业价值观,并提出“困难再多气势不能减,压力再大精神永不倒”的邵电团队精神,无不体现了“和谐”的主题,凝聚的力量。正是有强大的价值引领,尽管企业还处在经营发展的困难境地,但广大干部员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人际关系进一步和谐。

3.注重学习培训,打造和谐文化根基力

智慧教育可研报告范文第5篇

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沐浴在新春阳光中的中国电力安徽淮南平圩发电公司,总装机容量达251万千瓦的四台60万千瓦等级火电大机组,通过500千伏高压线路将绿色电能源源不断送入华东电网,为华东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电能支撑,为建设和谐社会撑起一片光明的蓝天。

平常下功夫,致力新辉煌。平圩公司是香港上市“中国电力”的子公司,是目前安徽省、中电投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火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公司。建厂23年来,公司始终坚持“平常下功夫,追求不平常”的企业精神,认真实践中电国际“静水深流”文化和“责任、诚信、智慧、价值”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和谐大平电”建设的内在动力和整体活力。“和谐大平电”建设正踏着新时代的鼓点,在持续超越中不断跨越新发展,不断创造新辉煌。

淮水明珠 中电之光

春风扑面来,春意更盎然。2007年12月12日,对平电公司来说,是一个意义十分重大的日子,安徽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三运,中电国际党组书记、总经理李小琳出席平电二期两台超临界64万千瓦机组竣工投产庆典。“在隆隆机组运行声中,我的心情和你们一样很激动,送大家几句话吧:浩浩鸿烈,悠悠古阳,淮水明珠,中电之光。”面对平电公司规模化发展的巨大成果,李小琳流露出喜悦和激动之情。

淮水明珠,中电之光。平电公司的前身是淮南平圩发电厂,是华东500KV系统的第一座大型电源点,是我国电力发展的里程碑电站。一期工程2×600MW燃煤亚临界机组1984年开工建设,属设计、设备制造双引进项目,是国家“七五”重点工程,是国务院十二项重大技术装备科研项目之一,是国产首台6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两台机组分别于1989年和1992年建成投产。1991年#1机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特等奖和单项设备一等奖。

作为国内较早实行集控运行通岗、点检定修设备管理和挺进核电站维护检修的企业,23年来,公司培育了运营600MW及以上火电机组的先进管理和技术,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国设计、制造、发展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提供了宝贵经验。这种禀赋资源为实现“平圩岂平常,再度创辉煌”奠定先天优势。

作为享有“平圩不平常,单机甲中华”美誉的平电公司,加快建设平电三期两台超超临界100万千瓦机组工程,战略意义重大。一是符合国家《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加快两淮坑口电站建设,实施“皖电东送”的要求;二是超超临界100万千瓦机组性能经济环保,发电装机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是符合淮沪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强大电源支撑要求,三期可使平圩电源点机组群达到451万千瓦,有利于推动淮南煤电产业规模化、纵深化发展。

作为中电国际的核心和旗舰企业,平电公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马三期2×1000MW机组,打造400万级以上容量的大型火力电源点是建设“静水深流,构建和谐大平电”文化的最核心内容之一。“建设三期”的重大战略正在加快推进。2007年3月,三期2×1000MW机组工程顺利通过专家组审查。2007年4月27日,三期程可研顺利通过中国工程咨询公司专家组审查,在申请核准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随后,土地、水资源、接入系统、环境评估等四大支持性文件所需的报告一一获得专家评审。

对标分析 定量管理

近年来,平电公司全面实施“对标分析,定量管理”新模式,以确保实现效益最大化为中心,不断推进公司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不断精干发电主业,做强发电主业。电力检修和实业公司坚持稳内拓外,积极开拓获取更大市场空间。公司实现整体跨越大发展,竞争能力、赢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成为中电投集团公司和中电国际的一面旗帜。

着力打造一流国产大机组。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国产60万千瓦机组,由于种种原因,与国内同类进口机组相比,机组稳定性、设备可靠性存在明显差距。公司始终以创“甲中华”业绩为己任,倾力抓好机组安全可靠运行,提升大机组管理水平。尤其是在#2机组第三次大修中,通过实施机组增容性重特大技术改造,机组出力增容至63万千瓦,设备可靠性、自动装置投入率等显著提高,各项运行参数指标达到甚至超过美国西屋公司原设计水平。

力创大机组长周期运行纪录。近年来,公司不断创新管理,对机组经济运行、技术监督、设备可靠性、燃煤煤质、电力市场等指标实行对标分析、定量管理,不断提高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水平。三年来,机组设备完好率、机组非停、等效可用系数等指标持续刷新公司纪录。#2机组在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评比第十届年会上获得 “进步奖”,第十一届年会上获得三等奖。截至2008年1月14日,#2机组实现连续在网运行550天,不断刷新国内同类型机组长周期运行纪录。四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为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着力建设节能环保型发电公司。近年来,公司通过大力实施锅炉微油点火、锅炉智能燃烧、烟气脱硫等一系列重大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工业废水回收、粉煤灰综合利用等“循环发展”模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主动担负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工业废水、粉煤灰实现零排放,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2007年机组供电煤耗328.4克/千瓦时,燃油消耗349吨,多项生产、经营管理指标再创历史记录。2007年,公司进行一期两台机组脱硫工程改造,年减排二氧化硫能力达到3万余吨,二期两台机组脱硫系统与机组同步建设投运,年减排二氧化硫能力达到4万吨,有力地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的纵深发展。

强健素质 和谐发展

人才强企,团队无价。近年来,公司从坚持完善公司职业化管理、提高员工胜任能力入手,全面推进公司职业化建设,为实现 “争做集团公司、中电国际系统内效益输出、人才输出、管理输出型企业”的战略定位提供强健素质支撑。

在推进“发展平电、建设三期”公司战略中,培育形成胸怀全局、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奋力开拓的职业化素养。在确保实现“效益最大化”中,培养形成服从大局、忠实履责、攻坚克难、敢于胜利的职业化素养。在实施“对标分析、定量管理”中,培育形成高标准、严要求、精细化和善于学习、超越自我、追求完美的职业化素养。在实施“节能降耗、增收节支”基本厂策中,培育形成精进治业、勤俭持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职业化素养。在建立实施“风险预控”和“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规范中,培育形成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健康的职业化素养。在建立实施全方位内控制度体系中,培育形成做事有章法、举止有规矩、考核有奖惩的职业化行为规范。在建立实施民主考评、绩效考核中,促进员工队伍进一步优化从业思想,改善知识结构,提升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