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业商业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产业集群 旅游经济 商业管理
产业集群化商业模式的发展优势
一般来说,集群化商业模式优势在六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得到体现,具体来说:
从产品流通价值角度来看,区域性集群化商业模式的开展可以降低很大一部分的商品和服务物流成本,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较高,地区竞争力得以整合发挥(朱小斌,2010)。企业的集群化发展使得内部生产剔除了重复性过程,产品生产效率提高,而企业受益于集群化条件也会在信息渠道的拓展方面更加从容,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从产业专业化分工角度来看,集群商业模式将产业内部部门进行有机分割,各部门能够自主实现商业人脉拓展,通过交流学习而使得创新协作力加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集群化商业模式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优势,依靠集群经济实力、科学管理方式以及高新技术支持来改革和创新市场体制,发挥市场经济效应(李伟清,2013)。集群化商业模式对于经济资源要素具有加速整合作用,产业群落内信息、资金、人才等要素充分流动,群落内部和外部兼并整合业务加强,集群规模实现有限幅度的扩大。从集群化的内外交流来看,一方面,产业集群具有优势外溢效应,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经济的交流提升,另一方面,集群化使得经济发展具有内吸作用,外部资金和资源不断涌进,为产业集群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我国旅游产业引入集群化商业发展模式是深化地区经济合作和实现内外经济资源互补战略的必要步骤,集群化旅游模式一方面可以用群体利益性来约束和聚集以分散化为主要特征的小型旅游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也可以以信任为基础,搭建旅游企业公平、互补以及审慎化的行业发展平台,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我国旅游企业进行集群化商业模式的探索创新是必然趋势,通过产业聚集效应达成的综合竞争力提升效果也为旅游产业继续奠定第三产业主导地位提供了发展基础。
旅游集群商业模式条件下内在利益合理性证明
包含旅游行业在内的任何商业集聚发展合作都以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核心维持条件,产业集群内的每个企业都渴望建立并遵循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是因为单个企业在经营规模、信息不对称地位以及利益期望等因素方面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对待,遵循合理的群体利益分配规则是集群得以坚实存在并发展的必要条件。集群化商业模式的优势体现一般与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密切相关,为了求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内在利益合理性,通过基于SHAPLEY数值的单项求解过程可以作为辅助参考条件(赵文潇,2013),具体如下:
建立旅游企业商业集群数集M={1,2,3…N},其中数集内旅游企业可以建立N≥2的子数集组织,以特征函数S(T)表示,子数集可以通过均衡产业集群内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能力来对样本企业进行协调,从而获得子集群最大收益S(T)。此外,以S(M)表示N个旅游企业合作与竞争的指令提供,集群企业的利润回报以ζ(S)表示,因此,旅游企业集群商业模式的利益分配就可以归纳如下:
ζ(S)={ζ1(S);ζ2(S)…ζn(S)} (1)
以上利益分配公式旨在寻找多个解决方案中的最佳方案,假设T为S博弈随机抽取的旅游企业子数集,且T数集内不存在全部样本参与数集组织活动情况,则子数集既得利益分配额无限趋近于零,得出:
(2)
假设集群内旅游企业参与群体性活动并得到利益分配,则其与标记M不具有显性相关性;假设集群内存在利益对立企业α和β,则可表示为:
ψ1(α=β)=ψ1(α)+ψ1(β) (3)
以上公式(1)、(2)和(3)同时满足的情况下就代表集群内利益由N≥2个独立企业协作完成,满足三个公理N维向量博弈S的SHAPLEY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如表1所示。
假设在产业群落内存在旅游企业1、2和3,提供有差异化的旅游服务产品,三家企业通过协作方式进行上下游业务开展,由于存在规模经济效应,企业联合利润留存相对较多,集群后成本形成表1,而单独旅游企业1的经营成本利润情况如表2所示。
与单独开展业务相比,在集群化商业模式下,旅游企业1留存利益增加值为20-109/6=11/6;旅游企业2留存利益增加值为21(计算方法同1);旅游企业3留存利益增加值为68/3(计算方法同1)。因此,通过产业群落内部微观经济主体的贡献作用来分配集体利益可以体现出集群商业模式的公平及合理特性,利用SHAPLEY数值分配规则具有促进集群稳定性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使得旅游商业联盟不断吸引新资源,通过集团化运作来让组织成员感受个体价值,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群落成员推崇(张鸿敏,2012)。
集群化旅游商业模式的建立原则
(一)注重集群内企业责任感的发挥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基于“古诺-纳什均衡”的集群组织建立要遵循这样一种规则,即组织内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恰好不违背组织利益最大化准则,因此,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要以灵活激励作为发展理念,使得组织内成员有动力参与集群活动和商业创新,认可合作大于竞争模式,通过建立“Y值激励法”来发挥最高水平(饶品样,2010)。
在“Y值激励法中”,Y=,即使得激励程度得以量化,当Y>1时,组织内成员对于组织发展具有积极配合性,协作成本少,而协作利润较高;当Y1的频率出现。旅游产业集群化可以通过按不同比例配比正、负激励的方式来对冲完全正激励或完全负激励风险,落实到实践便是“有奖有罚”,对积极配合产业集群发展的企业实施奖励,对消极懈怠的企业则施加一定的惩罚性措施,直到消极配合企业开始转向积极协作,从而达到群落内每家企业都能规范化发展的目的,提升旅游集群优势及合作的有效性(饶品样,2010)。
(二)旅游产业集群模式下的内部监督原则
成功且具有指导意义的产业经济组织理论依靠科学统筹而不是纸上谈兵,企业间的竞争必然会导致弱势企业出局而强势企业发展壮大,但这一过程不是封闭的线性系统,而是具有循环性质的开放式环形系统,即今天成功的群落式旅游企业在未来也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如何将这种风险降至最低达到可控水平就至关重要。因此,要规避这种潜在的市场淘汰风险,就要在集群产业内部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和企业信用水平评估机制,将企业家个人主观作用力降低,提升旅游企业在人力、物力方面对集群的偏离成本,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内部监督机制来维持集群的主导力,将群体经济分离风险控制在合理的保证区间,以始终具有良好的群体工作状态和效益稳定性。
(三)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商业模式的因地适宜原则
第一,企业间彼此信任的合作基础的建立,产业集群内部成员只有在乐于协作和群体互助的基础上才能够尽个体最大努力来维持并发展规模经济,实现产业集群内成员的“同荣辱、共进退”,避免个人利益原因而导致的对集体利益、集体规则的背叛(王兆丰,2012)。
第二,营建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轻松友好环境,将合作氛围由竞争建设为和谐共处,消除恶性竞争条件下的企业间由于争夺利益而发生的互相诘难、仇视和报复现象。
第三,处理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使之互相称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联动利益函数,防止个体利益违背集体利益、集群化发展反而拖累独立自主发展现象的出现,实现组织内经济主体的动态利益均衡。
结论和建议
我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必定向集中、整合、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方向趋近,旅游集群化商业模式在规模经济、管理创新以及服务贸易领域都开始展露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一企业过于弱小和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特性的弱点,旅游行业的集群化经营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企业家共同推动,具体的操作建议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一是建立旅游集群公司,使之成为旅游企业集群中的主导者,带领群落内全部旅游企业共同发展。旅游集群公司以内部化经营为基础,将专业化分工落实到互有联系的不同环节,通过公司来主导核心关键环节,这些关键环节可以包括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其余环节则尽量实现外包经营。
二是创新旅游集群公司运作模式,将“大锅饭”模式转换为“利益联盟”模式。通过联盟化发展,不仅可以实现步骤1中的非关键环节外包经营,而且还可以集中精力做好集群核心竞争力提升工作,最大程度地发挥群体性优势,明确群体目标,减少群体维持成本消耗。
三是组建集群企业影响力品牌,推动市场品牌建设。旅游产业集群的内部成员要共同努力推广产业集群品牌,扩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通过内部和外部经济主体、不同行业间、不同利益方互相销售的方式来提升顾客附加消费值,例如实行积分制、优惠券制。
四是加强集群企业协会形式的监督管理工作,确定协会成员公平、公开、公正的参与群体性意见发表,确保母公司对集群成员的较高凝聚力和执行力,避免一盘散沙和各自为政现象的出现(赵春梅,2011)。
五是积极发挥政府性指导监察作用,以局部计划经济模式来消除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障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尽管多数产业经济理论强调政府力量的放开,但是对于旅游服务行业等集中性发展依然不能离开政策的多方面指导,政府要从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完善政策制定,加强旅游行业的发展精神指导,保持旅游第三产业的科学布局和合理增速。
参考文献:
1.李伟清.长三角旅游产业的集群显著性及绩效水平评价[J].商业时代,2013(7)
2.朱小斌.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的演化差异[J].管理世界,2010(7)
3.张鸿敏.旅游集群风险与风险传导[J].经济导刊,2012(5)
4.饶品样.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及动态演化机制[J].旅游科学,2010(9)
5.赵文潇.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及新趋势[J].金融经济,2013(10)
分界洲岛旅游区是一个集海底、海上、空中为一体的立体型、多资源旅游景区,位于陵水县东北部海面上,距东线高速公路牛岭隧道约8海里,岛上有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2002年4月开始营业,从开业起岛上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海上游乐项目、海钓、海底潜艇观光以及欣赏海豚表演等娱乐项目,还开设了具有海南特色且经济实惠的饭店,以及能够夜宿的纯海景别墅木屋,慢慢从单一的观光景区发展成多样化的景区。2009年分界洲岛晋升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成为中国首个海岛型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从当年无人知晓的小岛,成为了如今旅游的热门景点。
二、分界洲岛旅游区发展阶段中的不同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概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流行,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赢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海南省分界洲岛旅游区从发展初期开始不断摸索,改进自身的发展战略,到如今成为国家5A级景区,可见该旅游区采取的商业模式是成功的。
(一)旅游区发展初期主要采用低成本战略和绿色商业模式
(二)旅游区发展中期至今主要采用多元化战略、品牌战略、差异化战略
在采用多元战略的同时分界洲岛还采用品牌战略。品牌战略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快速的发展,品牌是目标消费者及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事物心理的?p生理的?p综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评价的结晶物。2013年1月16日,分界洲岛旅游区通过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被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之一的接待量要求:5A级旅游区每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需达到60万人次以上,其中海外旅游者5万人次以上。同时,游客抽样调查的满意率要求也很高。由此可知,分界洲岛旅游区已经位居国内旅游景点的前沿。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知名度也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有利于消除游客对该景区的陌生感,相当于对游客的承诺,能引发游客对景区积极的联想。
三、分界洲岛旅游区商业模式的理论分析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已变得更为重要,而企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持续的提升,是在经济转型期内每个企业都必须要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之一。“厘清商业模式:这个概念的起源、现状和未来”一文中提出:“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创造、营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可赢利性收入的要素”。
四、分界洲岛旅游区的发展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培养个人责任感
(二)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三)提高企业知名度
分界洲岛旅游区虽然已经是国家5A级景区,但该旅游区的知名度还有待提高。分界洲岛旅游区知名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游客的口碑,到该旅游区旅游的顾客中,收入基本处于中上水平,社会人士之间的信息传递就是对旅游区很有效的宣传。但这还远远不够,企业应该加大对旅游区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电视媒体进行宣传,除了拍摄宣传片,还可通过旅游节目来介绍旅游区,以及邀请出外景的电视节目到旅游区拍摄等。提高知名度是让企业更上一层楼的有效途径,也是为往后企业的上市发展奠定基础。
(四)建立完善企业的旅游网站
旅游也和网络密切相关,团购门票,订酒店等都能上网解决。尽管该旅游区已经和各大旅游网站合作,方便了游客。例如湖南卫视研发出了“芒果TV”后,就开始走垄断路线,许多该卫视播出的节目都只能在这款APP里才能观看,如此一来,既保证了视频的资源独有性又推动了APP的使用量。此外,推出自己的门户网站,也是对顾客的另一种承诺,也能够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五)把握时机,创新中求发展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壮大,同类企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想要成为其中突出的一个,就要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法,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海南国际旅游岛成立以来,海南省的旅游业蒸蒸日上,分界洲岛旅游区应该把握发展的时机,在完善自身设施的同时,敢于创新,不管是从服务上,还是从娱乐项目上。不断的创新,就是不断赋予企业新的生命。鲜活的生命才能不断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力和不断地发展壮大。
五、关于分界洲岛旅游区的商业模式的启发
一、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将旅游营销模式带入4C时代
传统的旅游业采用的是4P营销模式,即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进行营销,通过将四者进行不同的组合营销,基于公司自身的营销渠道,对产品进行推广宣传,利用一些促销来吸引消费者。麦卡锡在1960年提出的4P营销组合,是依据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所提出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4P营销理论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1990年,罗伯特?劳特伯恩在4P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4C理论,4P理论主要是从经营者的角度进行营销组合创新的,以增加经营者销售利润为目的,而4C理论则主要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以以消费者为中心,重新定义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成本、便利和沟通。4C理论强调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时,应该把顾客的满意度放在第一位,最大程度为消费者提供便利,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与消费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以消费者为导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与传统旅游经营模式相比,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需求,从产品经营向客户经营转型,以客户的需求作为公司制定营销策略的根本依据。
二、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网络营销模式
网络营销是利用网络作为销售平台的一种营销模式,旅游电子商务行业中产品同质化特点突出,几乎每家旅行社的营销方式和内容都差不多,很难有突出的竞争优势,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电子商务营销,有利于旅游电子商务行业在旅游市场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
一个能有效满足客户需要的网路旅游营销平台能有效企业利润收入,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网络营销平台的建立是当前旅游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当前我国各电子商务旅游企业的发展水平不同,营销规模也参差不及,电子商务应用能力也不尽相同,大多数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有限,因此想把电子商务充分运用到旅游行业中,还需要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营销方法。为了有效提升旅游电子商务行业的网络营销水平,
根据旅游电子商务行业本身的经营特点,可以将旅游电子商务行业的网络营销形式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既定客户,另一类是潜在客户。主要包括许可电子邮件、搜索引擎、联盟等营销模式。
(一)许可电子邮件营销
许可电子邮件营销模式即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在获得用户许可的前提下,借助公司网站,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用户宣传本公司的旅游信息,借助电子邮件系统,将产品信息传达给用户,特别是通过用户本身定制以后的电子邮件发送,通过对消费学者的引导来构建公司个性化的电子邮件信息系统。通过这种方式,既减少了无效宣传营销给顾客带来的困扰,同时能够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通过向客户传输一些有益的信息,帮助客户更好的理解公司文化,在客户心中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培养顾客对公司的忠诚度。例如,公司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的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手机短信作为现代常用的交流工具,为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送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对于那些经济基础不强,网路营销技术较弱的中小型旅游企业来讲,选择构建以短信业务为基础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有效进行与顾客之间的信息传送与收集,同时能够较好的与其他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系统的紧密相融合。在这种旅游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中,网络运营商负责无线网络的构建,保障信息的有效传达信息。旅游企业可以将所有景区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向广大客户传达旅游企业的信息,帮助旅游企业全面开展网络营销创造大批潜在消费者,以便更好的进行网络电子商务营销。
(二)搜索引擎营销模式
国内网络访客量最多的网站基本上都是各大搜索引擎网站,电子商务旅游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各大搜索引擎网站进行公司信息的传播,积极拓展潜在的旅游市场和消费人群。搜索引擎营销有利于客户对公司的了解,同时也方便顾客进行旅游信息的查找,有利于为顾客提供人性化服务。
例如可以在景区覆盖无线网络,游客在风景区游览期间,可以任意在网上搜索与景区相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公司的软件进行景区景点搜索和路线搜索,帮助游客更好的进行游览,为游客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在游客心中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三)联盟营销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旅游模式的不断发展,网络营销竞争越来越激烈。旅游电子商务企业自身能力有限,且营销渠道比较窄,为了加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企业可以与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联盟。通过联盟销售模式,能够使双方达成共赢,通过利用一体化网络营销进行宣传营销,普及公司产品和优质服务。联盟营销模式有利于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网络营销渠道的发展,进而帮助旅游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共享经济是指以依托互?网平台整合人们的闲置资源并实现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来获得经济利益并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1]共享经济正在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成为影响全球科技革命的互联网新生力量。共享经济的兴起,主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运转和移动支付间接提升了用户体验。共享经济具有弱化拥有权、强化使用权的作用,通过将闲置资源实现转移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为需求方创造使用价值,实现了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共享经济的出现,催生了新的旅游业态,使得转型中的传统旅游要素能够顺利实现“过渡”和升级,有效扩大了旅游业业务范围和空间结构,当然也为旅游消费和旅游产品和旅游商业模式带来了挑战。
一、共享经济下旅游产业发展机遇
共享经济可以说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和再造,通过聚合社会大量的分散信息、闲置资源,构建平台化、协同化的运作方式,从而实现供需的有效匹配。共享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共享经济的重要支撑就是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虚拟平台,是闲置资源得以流转的最重要的渠道,实质是通过使用权有偿分享,促进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旅游活动是人在空间移动中实现自我需求的一种体验经历,本质上来说就是分享或共享的经济活动。旅游业通过将各种分散资源整合形成产业链,为游客提供分享和体验的服务,本来就已经具备了共享经济的属性。在共享经济的推动下,旅游产品或服务从利益交换转化为体验共享,打破了各旅游部门私有产权的局限性来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升旅游业的运行效率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说,“共享”是效益的助推器。例如在许多旅游景区实行免费门票,降低旅游景区管理部门的“使用权”的门槛,可以让游客根据自己的偏好自由地支配时间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去,实现了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
(二)激活旅游新业态升级
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使得供给也要与之相适应实现多元化。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人们可支配时间和资金的闲置状态得以释放,使得旅游向休闲度假、康体理疗等新业态转变,拓展了旅游的功能,使得旅游的内涵得以扩展,一些相关的产业也随之被激活,“旅游+”成为旅游的延伸业态。在共享经济的“共享”推动下,在线旅游提供商(OTA)通过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来实现资源传达、输送,使得旅游产品的支配权淡化,使用和消费权提升,让旅游者获得更多的共享成果。整体而言,共享经济在旅游活动中的移动化、智能化会持续给旅游业带来新的灵感和变化,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获得更精准的用户分析、更高的执行效率、更好的服务体验,最终转变为快速增长的市场份额,对整个旅游行业的升级和优化提供可能。
(三)优化旅游结构,实现旅游供需平衡
我们通常会看到,在法定节假日,一些热门旅游景点可谓是人满为患,旅游景区、交通线路都是“人山车海”,而一些较偏远的“小景区”或者偏个性化的旅游景点则常常无人问津、门可罗雀。而共享经济恰恰弥补了这样的尴尬境况,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和大数据库的催化和弥补,旅游目的地企业或者当地居民闲置的空间、时间、资产、技能、产品等通过网络平台转化为接待能力,可以展现那些潜在的、闲置的旅游资源,通过自媒体信息传播,让旅游者通过信息评估,深入了解旅行中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元素,及时调整需求动向,满足游客的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让供给方和需求方实现精准匹配,拓展了旅游在空间和时间上限制,优化了旅游结构,提升了旅游综合承载能力,实现了供需平衡。
二、共享经济下旅游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障问题
旅游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者和旅游从业者。共享经济的出现,使得旅游交易“去中间化”,用户端与供给端存在一个虚拟空间,这个虚拟空间必然存在一定的信用和安全隐患,甚至可以说体验本身就虚拟化了。旅游供给端是不是专业的销售人员或者服务人员,这就会形成用户端的心理障碍,其权益能否得到保障,用户端是抱着怀疑态度进行交易和共享的。除非用户端的需求是趋向于刚性的,不然许多用户还是乐观于实体店,诚然,旅游消费者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是否为刚性需求直接决定了消费市场的基数是否能实现进一步巩固并延长其生命周期。从旅游从业者(旅游目的地居民)角度来讲,随着共享理念的深入,旅游地居民可以称为自由职业者、自我雇佣者或非正式就业者,他们将个人闲置的资源、时间、资产、技能以及实物等通过网络这个虚拟平台转化为接待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但由于共享资源品类的复杂多样,旅游服务供给模式有分散性、非标准性、非专业性等特征,这给从业者在旅游产品质量控制、服务标准化、安全监管、信息统计等方面提出了挑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运转,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商业模式来提供市场标准的经营体系,这就会造成一定的市场风险,难以保障旅游从业者的权益。
(二)旅游诚信考核面临严峻挑战
共享经济给旅游发展带来了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征信体系、劳动保障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许多问题。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业是以诚信为基本前提的,将闲置资源的使用权或者所有权暂时性地让渡于需求者,这个中间交易环节就是一个诚信交换的过程。旅游供给方没有固定的劳动场所,没有标准的工作内容,也不需要双方签订合同,工作时间灵活多变,属于非常规就业人员,准确的说是兼职人员,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由于没有明确和约束交易双方的权益,并不能形成一定的考核评价体系。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为了限制其使用权,强化其所有权,实行缴纳一定的押金来换取其使用权,但是这种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互不信任”基础之上的收押金机制,实际上是企业将经营成本转嫁或者强加给消费者的表现,加大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因此,一系列变相考核机制实际上给诚信带来了危机和挑战。
(三)旅游政策监管障碍
在共享经济风靡全球的时候,我国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业也面临着管理制度的困境。由于共享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旅游行业体制机制可能造成一定冲击,在新旧体制的过渡、交融的过程中存在着不适应性,使得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产业发展前路阻碍重重。共享经济落实到具体的旅游行业运转上,具有更新快、周期短的显著特征,与共享经济的大规模、快节奏发展相比,旅游的体制机制比较滞后,难以适应旅游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众所周知,共享经济的背后若是没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不断的融资组合,是难以延续和支撑的,旅游新业态也同样存在资金泡沫的风险,目前,共享经济只是在宏观上的鼓励和政策约束,对旅游新业态中的细分领域的顶层规划和实施政策仍需加紧落地。
三、共享经济下旅游业发展对策
共享经济对旅游业的推动和影响是必然的、深远的、持久的,共享经济已经开创了旅游消费新时代,改变了人们对物质资源占有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旅游企业的商业投资模式,在充分把握共享经济给旅游业带来的机遇的同时,还需要认识共享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共享经济对旅游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建立完善的旅游信用机制
加强信用管理成为共享经济下摆在旅游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共享经济目前在中国还属于新鲜事物,处于野蛮增长的粗放阶段。必须加快互联网交易主体之间的信用记录建设,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对一些不规范的交易主体实行实名注册,加强智能网络技术管理,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通过信用这个“杠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交易共享平台的秩序,保障了用户信息安全,也可以有效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和闲置资源的低效率流转和应用。信用机制在旅游业管理上具有较强的便利性、时效性和约束力,在参与信用机制、体系建立时,需要互联网旅游企业、旅游消费者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共享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的诚信建设,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只有真正做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建立高度的互信,从而推动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把握传统旅游转型的过渡特征,实现平稳转型
传统的大众观光型旅游要实现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要素转化,必然导致许多资源的重新整合和调整,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也要做出相应的升级。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的使用权和拥有权被捆绑在一起,限制了旅游者对所有物的使用范围,而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就要求盘活闲置资源,有偿与他人分享,这意味着延长了物品的生命周期,促进旅游发展方式转型和产品升级,从而提升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但从目前来看,我国旅游业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共享经济下并不能彻底转变传统旅游业的存在方式,短期内会对传统行业造成威胁并影响着就业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把握旅游转型升级的缓慢性、持久性特征,建立共享信息、资金、技术、资源和制度等供给平台,从小旅游向大旅游的格局出发,打造全产业链的全域旅游模式,通过旅游各要素优化、融合和相互配置,实现传统旅游向新的旅游业态平稳转型。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监督体系
共享经济下的旅游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由B2B(Business to Business,即“商家对商家”商业模式)、 B2C(Business to Consumer,即“商家对顾客”商业模式)向C2B(Customer to Business,本质上是一种顾客与商家的要约)、C2C(Customer to Consumer ,即“顾客对顾客”的商业模式)和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线下”的商业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必然要有适应互联网新业态发展所需的法律规制,作为市场监督和法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政府部门,需要对经营主体平台和服务资质进行定期审查,实施责任考核机制,督促其经营全过程。由于传统的旅游经营模式在短期内难以跟上新的商业模式,因此在此转换过程的过渡期可灵活采取不同的监督管理方法,为共享经济下的旅游新业态和传统旅游行业转型留出空间,避免行业监管“一刀切”现象扼杀行业创新和持续发展。总之,建立强有力的市场监督体系,保护行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接下来必须实行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O2O商业模式 盈利能力 风险 建议
一、O2O商业模式下携程盈利能力分析
携程O2O商业模式具有高度创新性,并在缺乏借鉴的情况下探索性发展,走向成熟:由成立之初的纯网络式营销模式到发展线下业务;通过融资与并购等不断实现资源整合(至2003年末携程于纳斯达克上市,展开了新一轮并购与业务拓展);目前形成了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等在内的旅游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格局。
(一)携程盈利能力基本判断
从质量角度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即企业竞争力。首先,携程注册资本175万美元,是我国领先的在线旅游服务公司;其次,携程主营业务涵盖酒店预订、票务预订、境内外旅游管理、商旅管理等,对注册用户提供全方位旅行服务;再次,携程2014年、2015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总额比率均超过30%,从侧面反映了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携程的规模、业务结构及科技投入反映了其在网络旅游行业竞争领域所做的有针对性工作及其成果,其生命力随着时代的需求不断拓展与创新,拥有我国同行业公司目前无法撼动的规模效应。
从数量角度分析,2011年之前,携程与艺龙形成垄断在线旅游行业的局面,并超过艺龙,占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如图1所示)。
权益净利率均保持在20%以上。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2010年之后,去哪儿网、途牛等同质性竞争企业大量出现,携程市场份额受到明显冲击,权益净利率于2011―2015年下降且波动幅度加大,盈利能力下降;截至2015年,其市场份额仍处于优势地位,但存在被去哪儿网、途牛等赶超的威胁,如下表所示。
(二)携程O2O商业模式对其盈利能力影响路径分析
1.携程O2O商业模式具有“先入”的时间优势,模式本身具备成功性。一方面,携程是我国最早实现O2O商业模式的在线旅游企业之一,2011年之前,携程与艺龙实现垄断在线旅游行业的局面,较小的市场竞争、科技竞争压力为其创造的天时地利的盈利机会;另一方面,该种商业模式将“鼠标”与“水泥”结合,摆脱完全虚拟化的网络模式,将网络与实体旅游消费实现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依托于实业的电子商务模式,实现了旅游价值链的整合,克服了由于地域、信息获取方式及成本限制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于信息不对称损失的市场效益,导致携程商业模式创造财富的必然。从而,携程在确定并实施该种商业模式的发展阶段,能够保持较高的权益净利率,拥有较高的盈利能力。
2.携程当前商业模式存在可复制性,模式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及互联网科技的普及,在线旅游业的进入门槛降低,携程的进入时间优势逐渐减弱,面临同业竞争、竞争同质化压力日益激烈的冲击,其曾经通过开拓新业务(如后来增加的度假、商旅管理业务)的手段摆脱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局面,并获得新的盈利点,但该种业务全面化盈利模式仍迅速被模仿,因此携程权益净利率近年呈现不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市场细分程度的提高同样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要求,携程具备成型的集酒店、航班、景点门票预订以及度假、商旅管理等于一体的旅游价值链,但目前仍未做到旅游链各环节的精细化与极致:如其机票预订业务提供机票/航班动态查询、值机选座、退票改签、机场攻略等服务,但未提供类似前序航班起降、机场天气特情等信息推送服务,在航班预订的速度、信息准确性等方面也未做到极致,而目前兴起的专业化航班信息服务类APP(如航旅纵横、航班管家等)在精细化方面胜出携程;其次其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之间相对独立,并未发挥协同效应,诸类因素导致携程盈利能力受到冲击。
二、 O2O商业模式下携程的风险管控
(一)携程现有风险基本判断
1.资产运营效率与销售收入获益水平降低。相关数据显示,携程营业收入增长率变化幅度基本处于0.2―0.4之间,但其总资产增长率2011―2015年变动幅度为0―5(其中,非流动资产增长率增加近5倍),因此,携程资产运营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营业收入增长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资产(尤其是非流动资产)规模的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2011―2014年,携程净利润增长率普遍低于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处于下降趋势,且2012年、2014年净利润增长率甚至为负,说明携程虽然具有较稳定的营业收入,其收入盈利水平却在下降(虽然2015年净利润增长率实现高速增长,其增长却因建立在2014年低利润的基础之上不具有足够说服力),这可能与价格竞争策略相关:同质性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携程为保持市场份额相应展开多项价格优惠活动,从而影响净利润;同时由于成本限制,携程不可能将其全部业务做到价格最优,而网络使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权利,从而使携程存在价格竞争效益不足的风险,影响收入获益水平。
2.财务风险加大。由上表可知,2012年之前,携程权益乘数一直非常稳定,基本保持在1.4左右,但2012年至2015年,权益乘数增加幅度非常大,2014年甚至达到2.89。2012年之前,携程筹资渠道主要为股权投资,因此基本不存在财务风险问题;2012年及以后,携程将融资渠道的重心转向债权融资,2015年负债增加逾150万元,占当年流动资产增加额的65%。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竞争趋势的加剧,携程需要足额资金流支持各项优惠政策以及研发工作的进行,而保证日常活动的融资具有紧迫性的特点,因此该种资本结构的变化是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x择;但当前在线旅游消费的动荡性使携程难有稳定的客户群,经营收入及现金流量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从而使其在较高财务杠杆的情况下还款压力进一步加大;财务风险不容忽视。
(二)携程现有O2O商业模式下风险因素分析
1.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下同质化竞争激烈,与业务链相结合的价格协同效应被忽略。除携程外,目前我国综合性在线旅游公司包括艺龙、途牛、去哪儿、驴妈妈等,同行业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使携程在未能进行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创新下通过大量优惠活动等价格战扩大或保持市场份额,但其未将价格战略融入存在联系的业务链,即业务之间价格优惠相对独立;另由于成本限制,其未能在全部业务领域实现价格最优的竞争优势,而信息化加强了顾客对消费项目的可选择性,因此对于未能产生价格优势的业务,携程存在丧失市场份额的风险。
2.未通过改进商业模式提高盈利能力,高财务杠杆具有高风险。携程融资方式由股权融资为主到偏好债权融资,在当前商业模式同质化竞争激烈及股市融资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债权融资有利于迅速融得资金弥补公司现金缺口,并起到一定的抵税作用;但携程融资的效果并未作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未从本质上通过差异化竞争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冲击的盈利能力可能使携程不能覆盖高财务杠杆下的还款压力。
三、结论及改进建议
携程作为O2O商业模式应用的领头羊,在2011年之前与艺龙形成垄断在线旅游业的局势,盈利能力走势良好,说明该种模式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随着科技进步及市场经济发展,行业同质化竞争更加激烈,使其盈利能力受到冲击。观其商业模式,虽具备成型的集酒店、航班、景点门票预订以及度假、商旅管理等于一体的旅游价值链,但仍未做到各环节的精细化与极致;商业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在非创新下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与业务链相结合的价格协同效应被忽略等,种种因素使携程盈利能力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另外,携程当前的高财务杠杆使盈利水平具有不定性,需加以调节。
(一)提高商业模式下各现有业务板块的精细化程度与创新水平,摆脱同质化竞争
更加精细与人性化的板块设计会创造企业价值。以携程酒店预订业务为例,该业务按位置、价格、星级、特色等分类的行为满足了消费者基本消费要求,但顾客对商品性价比的理性选择与市场细分程度的提高使其偏向于在其旅游时限内能实现最优性价比的旅游网站,携程由此损失部分市场份额;如果携程将该板块进一步极致化,如使每一级别的酒店预订价格具有纵向可比性(即将价格走势加以展示),旅游时限具有可选择性的顾客方可依据价格变化趋势在该网站上自主选择旅游时间切入点及时限组合,引导消费者通过时限组合的选择而非通过网站的切换实现最高的旅游性价比,从而减少市场份额的损失。此外,携程各板块的支付模式上可借鉴西南航空公司的常客奖励积分购买模式(即累计积分可抵用部分消费款),将顾客对携程的忠诚度转化为公司对顾客的回报,从而与消费者建立更加积极稳定的商业关系。因此,携程当前商业模式虽然实现了旅游价值链一体化及各旅游模块的资源整合,但每一模块精细化程度及创新有待提高,即需转化通过扩张业务板块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在现有业务基础上转向内部极致化,通过更加人性化的模块设计不断提高客户的应用体验,形成差异化竞争。
(二)调整价格战略方向,实现业务竞争的价格联动效应
在当前各业务间价格相对独立的情况下,携程(或其他在线旅游网站)某一业务的价格最优并非意味着其他业务环节也是如此,导致消费者在各旅游网站之间按旅游环节实现跳跃式预订,因此携程未能被价格优惠涵盖的业务将丧失客源量。若基于业务整合理念制定有竞争性的价格,即弱化当前某些单项业务价格的影响效应,将各业务价格进行整合,实现业务间的价格联动效应(如将订单价格与订单中包含的业务数量相挂钩,多项预订业务订单的统一预订意味着比单项业务预订更多的价格优惠等),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价格竞争效应最大化,形成规模经济。
(三)明确发展路径,企业并购与战略合作相结合
2011年后在线旅游行业激烈的同质化竞争环境以及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加大了携程差异化竞争的难度,但毋庸置疑携程仍处于在线旅游行业的领头位置,并拥有其他企业当前未能超越的规模,因此其拥有足够能力并购同行业某些企业,通过并购消除竞争因素;对于并购时机尚未成熟的企业,建议进行战略合作,实现在线旅游行业的共赢,缓解竞争压力。
(四)调整资本结构,吸收战略投资者,充分利用股权融资
携程当前的债权融资水平较高,在权益净利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将有较大的还款压力,从而导致财务风险。股权融资下为提高企业的盈利后劲,携程要加强商业模式改进力度,需进一步调整资本结构,吸收战略投资者、充分利用股权融资筹集资金满足长期发展需要。Z
参考文献:
[1]柳冬梅.O2O模式转型下的企业财务战略应对[J].财务与会计,2015,(17).
[2]简兆权,肖霄.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创新与价值共创:携程案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5,(1).
[3]邹卫新.我国实体企业商业模式转型浅析――基于苏宁案例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5,(3).
[4]刘晓红.中国电子商务O2O运营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