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方案

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方案

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方案范文第1篇

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完善创业工作机制。河南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方针政策。学校成立河南大学大学生创业指导专家委员会,负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调研督导制度,强化创业课程培训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搭建创业平台,及时深入做好创业项目的孵化工作。

深入推进制度建设,全面搞好创业保障。为确保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方案》《河南大学本科生创新与科研基金实施办法》《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就业创业类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大创业教育经费支持力度,创业教育日常投入、创业项目专项投入数十万元,全面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学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一流教育师资,已先后投入资金近60万元,举办2期GCDF培训班、1期TTT培训班,并选派30多名教师参加KAB、SYB、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培训班,目前已建成100多人的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形成了师资队伍力量强、学科覆盖面广、指导手段多元、指导内容丰富的良好局面。

丰富创业工作内涵,激发科技创业热情

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创业教育内涵。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专业课教学课堂、综合素质提升课堂加入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创业专题讲座及创业之星巡回报告中融入创业教育;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加大大学生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发挥创业典型榜样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引领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拓展品牌教育活动,营造良好创业氛围,通过“职业训练营”“素质拓展”“创业论坛”“青年创业大讲堂”等活动平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创业意识,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积极宣传创业政策,推动大学生创业项目参与孵化,努力促成项目实现产业化。

实施创新实验计划,激发科技创业热情。从2009年起,学校开始实施“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该计划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项目由学生自主选题申报,要求思想新颖、创新性强、目标明确、技术先进。能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项目择优予以立项。学校每年评选40~50个项目立项,予以经费资助,年投入20多万元;设立“河南大学实践教学创新奖”,以表彰广大教职工在实践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学校从立项项目中择优推荐参加“挑战杯”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技创业热情,鼓励其实现科技创业目标。

形成长效机制,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形成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近年,学校秉承“就业扶持,创业引领”的大就业工作理念,坚持“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的指导思想,按照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标准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形成了政府推动、学校主动、社会互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明显提升,社会反响良好。

创新创业教育硕果累累。“十一五”期间,学校连续荣获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优秀组织奖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银奖、铜奖。2010年,由河南大学组建的“河南洁源创业团队”,在首届“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决赛中,作为唯一的地方高校团队闯入六强,最终与清华大学Hi―light团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朗博创业团队一起获得二等奖。2012年,在首届中国黄河滨海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评选活动中,河南大学组建的大河旭日有限责任公司荣获二等奖。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下,一批创业典型涌现出来。1997级广告学专业学生张云、2006级软件工程专业宋玮、2010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周光普、2011级在校生胡睿文都是其中优秀的创业典型。目前,张云已是里斯伙伴中国区的总经理、品牌战略专家,宋玮注册成立的公司获1000万元风投,周光普正和他的团队在微电影领域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胡睿文作为一名在校生已是BOBI Water护肤品五个城市的商。

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只有不断实现创新,一个民族才能得到不断地发展,一个国家才能兴旺发达。而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等原因在创新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潜力,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决定性作用。当前,中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问题,如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业不能取得成功等。因此,要求高校和教师要积极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在当前国内众多高校中,都已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同时在校内也组织了不同形式的创业协会和创新创业比赛等活动,以求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以较大提高。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也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大量缺点,如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有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训练与提高学生的技能方面,在实践教学体系当中还没有引入学生职业能力、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相适应,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不能体现创新创业能力。

最近几年,我国高校虽然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很多都是利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增加学生实践内容、训练学生的动物能力来形成的。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还是较多应用实验、实训和实习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存在于大学四年教育当中,只有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全面谋划教育过程,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总之,高校只有具备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和制度框架,才能自理论上解决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有利于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才能使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对策

1、加强课程建设

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可以利用选修或必修的形式,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存在于人的思想当中,而应该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才有利于创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学生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培养课程讲座,可以聘请校外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一定成就的专家或学者前来学校讲座,讲座内容要做到循序渐进,以此保证此类讲座具有品牌效应,使学生自觉把听到的内容与自己当前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加强课外活动,构建项目体系

一是借助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学校教务、学工部门、团委应该结合在一起共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举办创新创业专题讲座、讨论沙龙、交流研讨和学科竞赛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可以在校内建立“创新创业培训班”,定期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制订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计划,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开展培训,在校内创建创新创业环境,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形成系统。

二是利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人文素养和思想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创办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第二课堂。同时学校宣传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可举办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能力比赛、挑战比赛、职业能力规划比赛、数学建模比赛等,依靠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创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环境;借助立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训练项目应该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创业项目重点开发科技型创业,在设计方案时要具有操作性。学生的教师的帮助下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学生可以借此完成论文申请专利。因此学校必须具备完善的科研立项式实践训练体系,全面管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学校在经费方面要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利用在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形式下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加快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造较好的学术气氛。

3、加强管理,构建保障体系

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机构、学生管理机构、招生就业机构都是各自为政,相互间缺少联系与沟通,课上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不能实现衔接。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系统性不强,要想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需教务、学工等部门实现联合,组建一致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要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水平,同时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学校来说,可以聘请校企联合的单位企业领导做学生的辅导工作。严格管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建立创新创业能力档案,自大一入学时的职业生涯规划到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再到结束时的能力测试,要求在学生的档案中都要有详细的记录,才有利于进行系统的管理,可以应用学分制,利用分数表现大学生在校内校处参加的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利于观察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成长,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4、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实践平台。

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搭建实践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实践平台可以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在此可以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存在各种不同的形式,如创新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基地等。不同的模式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不同,如创新实验室和大学生科技园的主要作用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研究;仿真实验室和实训中心以提供实习和实训为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创业基地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捕捉商机的能力,在实践中应用创新创业理论,提高创业能力。建设实践平台与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为了让实践基地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求建立完善的实验基地规章制度,要求高等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

总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当中,高校培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依靠专业教育与实践教学,高校只有及时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会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创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完善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人才。(作者单位:1.安徽省凤阳县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2.安徽省凤阳县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沈镇波.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能力教学模式研究[J].成功(教育).2011(05)

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84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I Na, ZHANG Jihe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Abstract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to optimize the training mode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is an urgent requirement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But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agricultural college students widespread education purpose is not clear, curriculum system is not perfect, teachers' team is not perfect, lack of practice base, organizational cohesion not closely and other issues. Therefore, the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to take timely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weak points, in order to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social progress for develop a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lleg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alysis

所谓创新创业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具体是指以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思维和能力为主的教育。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进程、教育理念、制度成果、预期目标等明确了具体要求。农业教育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和特殊性,承担着培养创新型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任。①农业院校必须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及时优化人才培养策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

1 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得到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高校的重视,农业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部分,也在积极宣传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1.1 创新创业教育目的不明确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思维和能力。而在倡导专业教育盛行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完全融入我国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作为一种边缘教育而存在,其理论框架尚未成熟。②党的“十七”和“十”报告提出了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③这一观点的提出为各农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实际上,虽然各农业院校都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其目的仍与国家提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的结合不紧密。部分农业院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指导以及一些创业方向的建议。

1.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当前,大部分农业院校多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边缘教育或是专业教育的补充,并没有把其列入人才培养的方案中,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主要表现在: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课程,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这远远不能达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第二,课程内容相对欠缺。部分农业院校在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时比较随意、零散,缺乏系统性,创新创业权威性教材、案例和相关材料较少,课程内容大部分局限于面试技巧、礼仪培训、就业指导、沟通技巧等,④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第三,课时安排相对较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一般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不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况且这种课程课时相对较少,致使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对相关知识进行扩展,从而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层上。第四,学分设置不合理。必修课学分多,选修课学分少,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学分较少,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致使其难以被广泛推广。

1.3 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不健全

教师队伍建设对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健全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创新创业专业知识相对欠缺。当前,农业院校相当一部分创新创业教师属于兼职教师,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创新创业理念、知识、技能和课程,有的凭借参加过少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课程便来任职,有的甚至仅凭自身的一点创业经验便来任职,他们理论基础薄弱,教学质量有待考察。第二,教师创新创业经验相对缺乏。从现实情况来看,农业院校中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没有经历过创业,创业经验相对缺乏;同时,由于农业院校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和实践活动,无法积累经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能纸上谈兵,并不能真正向学生传授实战经验。第三,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精力有限。受“重科研,轻教学”风气的影响,高校教师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科学研究上,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所投入的精力非常有限,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第四,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相对薄弱。目前,与农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和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相对较少,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屈指可数,创新创业的指导能力有限,很难开展实践教学,难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1.4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缺乏

当前,各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相对缺乏,这里所谓的“缺乏”,表现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数量与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不尽协调,实践基地没有实现其真正的创新创业价值。原因主要在于:首先,从数量上看,近些年来,国家、地方及各农业院校相关部门一直在大力宣传和提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为之制定了许多的明文细则。但总体而言,扶持力度仍相对较小,经费投入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构建,致使学生有才无地施展。其次,从价值上看,所谓的校企合作、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等并没有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只是空有其表。构建校企合作应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培养出创新型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然而由于对校企合作理解的偏差导致其失去原有的意义,传统农业院校所培养的传统农业人才已经不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时,农业院校所开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等,并没有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训练,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与其专业或农业科研项目有关的创新创业实训项目和活动。即便是有相关专业的模拟训练,多流于形式。

1.5 各组织机构衔接不紧密

各农业高校作为一个大系统,其内部的各组织机构便是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各农业院校要想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内部各组织机构必须相互协调,才能共同推进。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宣传部等部门作为学校主要机构,它们不是独立的,在工作上是互相衔接的。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组织机构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上的职责细化不明确,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改革举措不大,政策落地不及时。因此,各农业院校有必要构建组织机构联动机制,明确各组织的职责,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2 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分析

各农业院校必须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薄弱点,以求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出创新创业型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

2.1 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的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国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意识、思维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农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出创新型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各农业院校如何达到这一教育目的呢?一方面,各农业院校可通过讲堂、讲座、新闻、网络等方式加快传播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各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各农业院校应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的,使之与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目的相一致。各农业院校要深入理解和研究国家倡导和推广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教育事业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最终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出合格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2.2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农业院校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重要途径之一。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中。各农业院校不仅要开展专业课程,同时要加大选修课的选修范围,如为农、林等农业院校特色专业增加如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创业课程。⑤第二,在课程内容方面,各农业院校需增加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由选修课变为必修课,增加大学生成功学、创业基础课程、创业计划书等课程为必修课。同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把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学、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实践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等列入选修课,任由学生自由选择。第三,在课时安排方面,各农业院校可根据学生专业的差异性安排创新创业教育的课时,针对农、林等农业院校特色专业可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适当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课时。而针对其它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如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可以把创新创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融入其中,增加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创新创业理论课和实践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时也要进行合理安排。第四,在学分分配方面,一方面,在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减少专业课的学分,增加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学分,引起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合理分配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使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2.3 加强教师培训,健全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其职业素养、知识储备、教学能力等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只有具有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的学生,⑥因此,各农业院校应加强教师创新创业培训,健全创新创业教师队伍。首先,各农业院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丰富的创新创业知识、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任教师,提高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各农业院校可通过聘请一些知名的农民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以及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方面的专家等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定期与不定期的来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指导,传授先进的管理理念、最新的农业技术、成功的创业经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再次,各农业院校应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教师创新创业理念,巩固教师的知识结构,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提高其教训能力以及创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最后,针对教师考评,各农业院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和教学质量作为重要指标列纳入教师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

2.4 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应该勤于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各农业院校应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构建,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首先,从国家到各农业院校需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和相关细则,加强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通过创建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金,加大对实践基地经费的支持力度,为构建实践基地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充足的经费保障。其次,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组建创新创业特色社团,落实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特色社团的意义与价值。具体说来:第一,创新创业意识是大学生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提条件。⑦因此,创新创业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创新创业培训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农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先进理念等。第二,通过组建创新实践协会、创新创业俱乐部、创业孵化基地、就业指导协会等,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相关活动,如创业技能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实训项目、职业生涯设计竞赛等,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发展农业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培养出创新型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第三,加强农业院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让学有所成的学生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最后,成立创新创业研讨室对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培训。成立创业研讨室、组建创业研讨小组,定期与不定期的组织专业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问题探讨,给予学生指导,深化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5 优化高校各组织机构职能,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各农业院校要想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仅仅依靠独立的组织或者部门是不能完成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各农业院校统筹安排,各组织相互协调,共同推进。一方面,各农业院校可通过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部门统筹安排创新创业教育相关事宜。这一部门不仅负有协调各部门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责,还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对各部门进行指导、监督,使创新创业教育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明确规定教务处、学生处、宣传部、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的具体职责,相互协调各组织机构,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比如:教务处负有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开拓与农业教学、科研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的重责。在农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针对如何设置创新创业课程、课时和学分;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更好地融合;如何开拓与农业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等相关问题,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都应为此做好相关工作。宣传部肩负着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的重责,在浓厚氛围的熏陶下,更加有利于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招生就业处负有引导学生正确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指导的重责。创业是学生就业的一种途径,招生就业处如何让有创业潜力的学生走上正确的创业之路,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各农业院校统筹安排,各组织相互协调,共同推进。

总之,农业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顺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各农业院校需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薄弱点,以求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出创新创业型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项目为江西省教改重点项目“创新新创业人才培养视角下提升地方农业院校农学类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项目编号为:JXJG-15-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 吴衍涛,韩同吉,何婧.高等农业院校“三步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98-700.

② 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64-67.

③ 刘博,袁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4):169-170.

④⑤冯晓.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5(5):1-7.

⑥ 曾G,刘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论坛,2013(1):111,115.

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9-002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9.011 [本刊网址]http:∥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史上更难就业季”称号。美国《福布斯》曾刊发题为“中国令人惊异的失业问题”一文。文章说,中国每年有25%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与此同时,近百家跨国公司的主管表示他们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招不到合适的新员工和留不住人才。

正是基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8次提到“创新”,13次提到“创业”。由此可见,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高校系统贯彻落实十精神,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多年来,广州工商学院积极开展探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研究,特别是近2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和教育部提出的“大学应重视创业教育”等文件精神,加大了深入开展以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探索一条适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一种开发和提高青少年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个性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教育。从实质上讲,这是一种新兴的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创新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需要,作为社会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高校创业教育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拓展就业新视野,确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将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二)高校应主动适应时展的要求,发挥大学对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提倡创新、创业精神,不但要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出高素质的创业人才。高校要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最大限度地挖掘并培育大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之成为激发社会活力的策源地。

(三)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就业能力。创新创业意识支配着创新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能激发大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具有了主观能动性,则能更好地发掘自身的创造潜力。

可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在在校大学生中有效地开展实践类教育,能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兴趣并激发创业的热情,帮助未踏上社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创业精神和学生专业的结合,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结合经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教授创新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新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凸显新形态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通过《大学生创业实务》课程将课堂延伸到社会,以校企共建共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平台,实施“理论是基础、实践是保障、创新创业是重点、竞赛活动是载体”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强化实践,分类施教,融理论灌输、实践育人、活动体验、自主学习于一体,提供优质教学服务,实现精品资源共享,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一)以育人为核心,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

以经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及特色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将创新创业能力与人才培养相统筹,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素质拓展课程体系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梳理经管专业所设置的具体课程中哪些需增加创新创业内容,哪些课程的知识点需结合创新创业内容讲解,并统筹明确各任课教师的授课重点,进而分工合作,根据以能力为导向编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建立教学案例库,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的核心能力,着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精神。

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潜质的发展,把《大学生创业实务》课程作为经管专业平台课进行开设,立足于传授创业基础知识,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创业能力,提高获取和运用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和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二)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开展创业教育必须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前沿新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内容,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融入创业知识构。例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用人单位、毕业生进行调研,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学生期望与经管专业目前课程设置、教学法的差距,探讨如何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来完善相关知识结构。

同时,广州工商学院以加强创新创业立体化资源建设为切入点,推进教育教学全方位改革。2010年,在成功举办七届模拟经营基础上,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将“模拟经营节”创业指导经验总结提升为理论,以7年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为案例背景素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真实的项目、真实的企业运作环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总结提取在校园内可操作的大型创业实战模拟活动,将“模拟经营”从一个品牌活动建设成了一门《大学生创业实务》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将模拟经营节正式纳入大学生创业课程的实战环节,成为经济与贸易系各专业的必修课。

目前,编写出版有《大学生创业实务》教材,开发了高度融合实战活动的《大学生创业实务》网络课程以及精品资源共享课,校企共同建共享以真实的项目、真实的企业运作环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逐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立体化。

(三)建立“讲师团”师资库,推行“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由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认证的高校创业指导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以及实战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创业指导专家组成“讲师团”,采用英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授课,力图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集中听主讲教师讲授创业的方法和管理知识,指导学生完成过程性文件;企业导师作专题讲座、专兼导师指导学生的拓展训练、企业考察等,突出实战经验的传授,让学生能自如吸收创业理念,并学以致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教授创新创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以锻炼创新创业能力为关键,实施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安排有一周的实战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扶下独立完成模拟企业的人员组合、市场调查、企业注册、摊位的招投标、资金筹集装饰布置、营销方案的制订、商品经营、财务核算和照章纳税、总结完善等全过程的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

(四)搭建创业实战平台,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

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实战环节,缺少了这一重要环节,学生的创新创业就有可能面临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局面。为此,广州工商学院积极搭建与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创业实战平台,不断提升实战的层次,丰富实战的形式,提高实战的有效性,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战项目,深入了解了企业面临的问题,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磨炼意志、培养开拓精神,积累经营管理的经验。

(五)融合创业教育与育人工程,创业孵化器助推毕业生成功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上或者是模拟中,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创业孵化基地成为创业人才和企业家的摇篮。广州工商学院一直把源于“模拟经营节”实战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创业教育成效明显。近年来,经过在校创新创业的孵化,成功走上了创业之路的成功典型实证案例有:谢XX同学自主创业,现任北京脆皮烤鸭连锁加盟店总经理,公司目前已有8家加盟店,年产值30万;陈XX同学自主创业,投资30余万元成立万红滔吉生态农庄,农庄面积7000平方米,养殖的猪、鸡、鸭,种植荷兰豆等蔬菜……

这些毕业生成功创业的案例,已作为活教材在大学生中进行宣传,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深入人心。

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国内;云端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13)03-0104-05

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而“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更多的大学生放弃被动就业,转而涌向自主创业的大营。创业之路乃三尺之功,首要一步便是选择恰当的创业模式。针对创新创业模式进行研究对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有极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不同的创业模式代表着不同的创业要素及才能素质需求,创业大学生只有因才择业,以自身实际情况契合所选的创业模式才能避免迷失在成功的起跑线上。同时,创业模式研究还可为创业教育提供指向,从创业课程设置、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我国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一、 国内目前创业模式发展现状

在我国创业学研究领域,许多学者都对创业模式的细化、分类做过探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不同分析维度出发,对目前国内创业市场上存在的创业模式进行整合归纳。从大学生创业时机选择角度分析,有兼职创业、休学创业和毕业后创业3种创业模式。万细梅等学者从核心能力、资金来源和企业产权关系等动态因素将大学生主要创业模式划分为积累演进式、连锁复制式、分化拓展式、技术风险式、模拟孵化式、概念创新式6种[1]。黄健柏和李杜以长沙高新区首批留学生创业企业为研究主体,结合团队组成、筹资渠道、企业组织形式等创业要素总结出目前以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为主的长沙大学生创业可选择的主要创业模式:“导师+弟子制”、“个人+公司制”、“个人+投资商制”、“同学合伙制”和“家族合伙制”[2]。这类创业模式分类研究虽选用的划分维度不一,但都以创业所涉及的社会资源作为要点进行分割、剖析。整体而言形态多样,但因素分析过于分散,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往往难以把握如此之多的创业因素来进行选择。另外,不少学者通过分析不同层次上的创业扶助,将地域特色纳入创业模式的创新培育环节,极大丰富了可供选择的大学生创业模式,也为其他高校的创业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彭小媚等专家以分析温州独特社会经济环境为前提,总结出温州现存普遍的单一业主制和合伙制加盟、依托一些公司的客户关系网创业、进驻创业园以技术创业、法人股份制的小型公司这4种创业模式,进一步提出了在加强校园和社会契合这一思路指导下的温州大学所探索出的“0+1”大学生创业工作室这一新型的创业模式[3]。校企联合培育创业人才的典范屡见不鲜,也是各高校不断实践的热点,但此种模式仍存在着政策条件、资源分配、抚育人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对创业者自身的要求和隐性门槛过高。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各地方均涌现了卓有成效的代表性成果。针对基层县市的大学生创业土壤培育发展,浙江省海盐县通过创建“企业大学生创业园”,实行建园准入制和主体参与制,选拔创业“带头人”,辅之宽松的创业氛围和各项优惠引导政策,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海盐之路[4]。政策型导向的创业开拓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近年来的持续热点,但地方要素明显,一般化推广适应性稍有欠缺。

综合我国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模式的研究,可见近年来无论是在理论总结、模式划分层面还是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联合实践方面都涌现出了许多可喜的探索性成果。而大学生创业模式所牵涉的资源要素纷繁复杂,且透视维度又各有偏重,绝无此优彼劣之分。且在中国宏观经济质量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更多更新的创业模式将应运而生,硬性归纳出涵盖所有现存的创业模式的框架实属不必。正如本文开篇所提及的,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的价值在于为创业者提供可供选择的基础模式菜单,使其能在面对海量信息资讯和繁杂的创业因素时以清晰的头脑审时度势,做出最为适宜的创业决策。但对于初次试水、缺乏经验的创业者,要其在初始阶段就全面思考各项资源要素、自我能力配比和团队组合拣选,这个起点显得过高,也往往使得大部分心怀创业理想的大学生望而却步。要改善此种情况,为更多大学生铺设切实可行的创业之路不仅需要在整合创业模式时淡化稀缺资源比重,更需要结合高校的创业教育培训机制,铺垫一个综合创业教育与模式选择的立体平台,有效对接创业教育中所强调的能力培养和未来创业实践中的模式选择。

二、 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探索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应重视在创业途中涵纳创新元素。这里所提及的创新创业,是指摒除借助资金后盾开展加盟直营、特许经营复制性创业和继承家族企业的繁衍性创业方式,创业者通过自身能力挖掘,依托资源平台的链接,实现从“无”到“有”的开创性事业。之所以有此一谈,是鉴于这类复制性创业和繁衍性创业都需要较为厚实的资金支持,这恰是多数大学生所匮乏的重要资源,推广及实践难度大,因而该类创业模式难以成为当今国内大学生创业市场上的主流模式。创新创业模式就在于突破这类硬性的瓶颈限制,将大学生所特有的创业活力、能力优势、创意激情借以合适的平台发挥到最大化,使创业走向“平民化”,才能真正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而限制创业成功率的另一大障碍就是能力,如前文所谈到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将创业教育与创业模式相链接,在培育大学生创业思维和意识的能力提升过程中,融入恰当创业模式对接板块,构建相对应的孵化平台,大大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根据这一思路,本文归纳出目前可实现的3种创新创业模式:

(一) “模拟企划+资金注入”模式

这种创业模式以参赛学生创业方案企划案为创业教育及能力培育平台,多以各个高校或与企业联合举办各类模拟经营、模拟企划大赛为形式,在意趣和竞争的氛围下引导大学生逐步走向创新创业之途。

利用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机会进行创业,可以说是很多大学生迈向创业之路的捷径。要实现这种创业模式,首先需要提出独特的创业构思和意向,并将创业构思概念化,形成发明创造实体产品或技术专利等参赛作品。同时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后,制定出一套具体、可实施性的把产品或服务成功推向市场的商业计划书。在这类大赛中,参与学生多以团队入赛,在成员自由选择、性格与能力磨合过程中相互促进,往往就此形成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参加比赛的大学生通过创业大赛熟悉了创业基本程序,储备了相关创业知识,积累了珍贵的创业经验,接触并了解了社会,这正是实施创业的模拟实验。且全国性的大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好的创意方案通过遴选脱颖而出后,便极可能获得有识之士的认可,相关企业便可出资扶助,或者凭借风险投资基金开创新事业。

这类活动在国内并不鲜见。如由、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推出的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就为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提供了极佳的展示平台。自其首届赛事于1999由清华大学承办后,创业计划竞赛便掀起了一股大学生创业风潮。每届创业计划竞赛都有许多获奖成果得到利用,孕育出一批高科技公司。在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奖创业企划案中正式签约项目获得的投资金额高达5 760万元。第五届“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赛前便有25家企业与13个参赛项目达成投资意向,获得共5 921.35万元的风险投资。其中来自浙江大学的高科技化工品创业计划更是独占1 100万元风投资金。总体来看,此种创业模式通过创业大赛进程的逐步演进,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能力培养效果显著,可以说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施融为一体,经过激烈的竞争和筛选后,实体成果初见雏形,是一套完整、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扶助思路,实践性极强。

(二) “技术导向+园区孵化”模式

大学校园是丰硕的科研成果聚集之地,各高校和各地政府也往往热衷于兴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园。成熟的创业园区的产业往往以市场为导向,涉及电子、化工、生物、信息等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为掌握关键技术及研发成果的大学生指引了正确的探索方向,是一种由政府搭台、学生唱戏、企业参与的优质创业模式。

在这种创业模式引导下,创业大学生需要对科研成果进行市场潜在价值和前景预测分析,在认真撰写商业计划书、联系组建创业和管理团队的同时及时获取政策扶持信息,以匹配入园条件,申请进入创业园区。顺利成立创业企业后,便可实现经营管理新企业,推出新产品或服务等。建立创业科技园的同时可以达到完善大学生创业培训体系的目的,进而完成创业模式和创业教学的协调配比。创业园区内提供持续性的年度培训计划,专家授课、企业参与、模拟流程实践、头脑风暴讨论与企业实地观摩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参与园区培养计划的创业大学生得以身临其境,真切体验创业实境。同时,由园区聘请的各类创业基金会的导师、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评委、具有丰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或是创业经验人士等担任讲师,使创业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迅速成长,获取各种创业要素和能力拓展的机会。

在此模式下,创业企业的孵化过程可融合多种经营方式,如在大学生进行创业实体化操作的前期,由孵化企业提供资金、技术辅助支持,而创业企业则通过相关业务联系和定期考核经营状况为主要纽带,与孵化企业形成链接。当创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创业企业团队和孵化企业可进行双向选择,孵化企业可选择享有创业企业的部分股份,获取利润回报,也可由社会企业持有创业企业的控股权,而创业团队则掌握部分股份,并得到一定数量的股份回购资金[5]。这种创业模式因其政策指向效果显著,在各地区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浙江海盐大学生创业园区中,浙江吉安纸容器公司大学生创业二期团队完成了30个技术改造项目和10个技术创新项目,为孵化公司增加经济效益1 000多万元,年均为公司节约成本或增加收益1 600多万元[4],真正做到了通过技术改造活动获取公司技术改进和创业大学生迅速成长的双丰收。同济大学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同济分基金,利用“孵化服务和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的新型孵化模式,两年内培育了多达36家完成工商注册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注册资本金约1 900万元[6]。如此丰硕的实践成果也证明了创新创业学生所掌握技术成果只有通过园区有步骤的管理、孵化,有效规避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创业风险,才能造就更为辉煌的成绩。

(三) “创意课程+多渠发展”模式

以上两种创新创业模式的培育平台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各个高校、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推广,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虽然通过竞赛平台和园区孵化取得创业成果的大学生较多,但相比全国数百万的亟待解决就业问题的大学生,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打造一个涉及学生面更广,创业形式更为多样,孵化门槛更低的创业模式及培育平台。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创意课程纳入大学生教学计划大纲,不仅是从起步阶段宣传了正确、积极的创业价值观,同时更是将创业资源铺设在了最广泛的平台,弥补了创业竞赛或创业园区模式可能造成的稀缺资源配比不均的马太效应。

将创意课程纳入教学体系的实践是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常规步骤,在全国各高校也均有体现。但过分专业、系统化的传统课程体系将知识板块划分得过窄,同时也割裂了学生对创业能力的理解,这显然不符合当代新形势下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更无法保证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输出[7]。因此,在创意课程体系设计当中,要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内容,将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贯穿于大学生4年教育的全过程。在该创业模式指导下的创意课程主要分为3个层次。首先,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通识课程体系,作为培养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基础环节。其次,对于那些在通识课程中体现出极大积极性和有较强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设置专门的培育课程。通过案例教学、头脑风暴讨论等方式,提高其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最后,由创业导师精心设计各类实践活动课程,以相关项目或创业活动为引导,鼓励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创业小分队,定期汇报创意方案成果,在教师及同学的交流互动中不断改进磨合,逐步完成可供操作的创业企划。这三大课程板块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结构模型,辅之以多样性的融资渠道,实现创业成果迈向市场的孵化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及特点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升大学生潜在的创业素养,是真正的“平民化”创新创业模式。

以上3种创业模式虽各有侧重,平台各异,但在实际运用中可互通变换,弥补模式内自生性的不足。尤其是创意课程及多渠发展模式的孵化阶段,可以选择借用大学生创业模拟竞赛的平台,也可以实现入创业园区接受进一步的哺育培养,与社会企业衔接。这三大创新创业模式的良性互动,定能为国内高校的创业大营培育和输送更高素质的创业大军。

三、 两岸多校数字云端互动教学实践

创业资源的稀缺性和分配不均始终是制约创业模式和创业教育纵深发展的最大障碍,因而借用信息时代数字技术提供的便捷平台,高校以创新创业课程作为桥梁在高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无疑是突破这一难点的重要一步。国内各高校中也不乏先例,华中科技大学的科技创业课程通过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并配合科技创业论坛,为学生提供资料阅读、专家答疑等服务。中国科技大学也推出了与美国北卡大学的全英文联合课程,成功实现了中美高校网络远程互动教学。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高校实现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联合办学。但由于这种基于网络的开设方式需要稳定的技术后台支持,且高校间沟通协调成本耗费颇大,真正得以持续开设的并不多见。

时至今日,中南大学商学院与台湾中央大学发起的两岸云端网络课堂《网络创意营销》已进入第10年,参与的高校包括台湾中央大学、台湾远东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暨南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中南大学,参与的教授和学生分别为8名和116名。这一海峡两岸间建立起实时互动的创业培育桥梁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数字化教学成功范例之一,也是创意课程结合多渠道发展这一创业模式的有效实践。该课程旨在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实时互动教学和两岸多校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验平台,并通过近10年的发展,对课程中学生产生的创意成果进行跟踪,总结这一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特点并加以推广。本课程在平台搭建上依托台湾太御科技公司所提供软件和行动教室,利用JoinNet软件的独特优势来实现的实时语音、视频和文字传输,提供了本课程可靠的技术支持。基于稳定的后台支持,该软件所提供的虚拟教室不仅是教学的场所,更可以无偿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通过通识性课程将创业教育和创业模式完美相融,这是两岸云端互动教学实践所具有的无法比拟的独特性优势和特点。

目前,《网络创意营销》课程作为参与学校的选修课纳入了正常的教学体系,并经过多年的实践已逐步规范。各校教授、学生借助这个网络平台,进行了热切的交流和沟通。两岸多校学生渗透式分组,参与每周准时开放的虚拟课堂。太御科技为每个小组提供了单独的虚拟会议室,以供两岸多地的学生课后进行方案讨论。由6校8位名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共享自己的网络营销和创业理念等相关知识,在讲解的同时通过讨论版来上传他的资料,每一位同学都能共享并且保存。至课程中后期,要求由各校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创业方案,将具体思路和虚拟会议室的语音串流文件整理上传至每组专属博客。各位老师访问观看,并挑选出较优秀的组别在课上进行方案进程汇报。每期均有数位老师和特邀的自主创业实战家对学生的方案给予多方指导和改进。

多年来通过这个网络创意课程的培养平台,学生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打造了许多新奇有趣的创意方案,如名为“悠游UU”旅游行程规划服务网站,“唯它独宠”这一个针对于宠物市场的大型综合的网络平台,“乐活城邦”实时分享互动网络联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怀老年人幸福的社交网站等等。学生和老师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分享创意与灵感,两岸多地的同学通过一个学期的交流讨论培养起深厚的友情,地域文化的差异碰撞激发出学生们无限的创业热情,相信这些极富创意且借用网络平台得以实现的创业方案将成为这些青年学子实现创业梦想的启程碑。与此同时,随着课程逐步演化,走向成熟,本课程的合作高校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数字化虚拟教学管理经验。乘着数字化浪潮的东风,两岸云端网络课堂将坚定推进,勇为创新,不断地在实践中为现代化教学管理改革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万细梅,朱光喜.我国大学生创业模式探析[J].青年探索,2007(1):2122.

[2] 黄健柏,李 杜.大学生创业合作制模式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0(3):8994.

[3] 彭小媚,陈祖新.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132.

[4] 温金海,翁书林,张功云,等.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海盐模式[J].中国人才,2010(10):3337.

[5] 俞金波,黄文光.大学生创业类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