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规章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加强师德规范教育。
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例会,提高班主任、年段长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工作方法,对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最佳解决办法;落实班级工作德育量化管理工作制,把教师的师德和“评优评先”考核挂钩,优化德育工作机制;加强新教师的德育能力培养,通过“以老带新,以老帮新,以老传新”形式,提高新教师德育理论素养和育人能力,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坚持开展每周星期一早读课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迎接60周年国庆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爱校爱家乡的主题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怀。
三、加强学校规章制度教育。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法“育人,以理服人。
通过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通过开展评选先进、学习先进活动,提升校风、班风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四、加强校园和谐平安构建。
加强班级安全工作网络,班级增设“安全委员”岗位,发挥班级干部参与安全工作的能动性。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强度,学校设立固定的安全教育专栏,班级定期出好主题鲜明的安全教育专刊。严格规范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排查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保安队伍建设,改进管理机制,提高工作能力,增强服务意识。
五、加强环境育人引导。
加强对保洁人员的指导和监督,要求保洁人员以勤恳负责的精神,感动和感化师生,促进校园环境卫生的美化净化。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要求学生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干净整洁。进一步强化校园区域卫生包干负责制,落实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制度,让学生在参与环境打扫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六、加强住校学生管理。
提高生指老师的管理能力和育人素质,明确寄宿生管理要求;发挥寄宿生“自律会”的作用,开展“文明宿舍”评选活动,培养寄宿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创设优美的住宿环境。
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充实健康教育师资,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园氛围。举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专题讲座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帮助“特殊”个体,让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八、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开展“保卫绿色、热爱自然”主题班会活动;举行唱校园歌曲比赛活动;举行“我承诺:做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演讲比赛;举行校园篮球比赛活动等,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已才能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
九、拓展社会实践途径。
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在社会实践中求知。开展社区劳动实践服务活动,成立“家园清洁志愿者行动”服务队,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历练过程中,体验生活思考人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保护电力设施安全宣传活动,聆听学者专家的国学讲座和专题报告等,让学生增强公共意识和责任意识。
保健办新一年工作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制度
继续认真执行区政府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各项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严格督查,规范化管理
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常规、查对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规范门诊日志登记,每月总结好当月就诊人次及治疗用药费用明细,副处级以上的干部身体状况重点记录,按规定时限和程序上报。
三、做好健康教育宣教工作
1 、做好保健防治知识宣教,不断提高清湖行政中心工作人员对于疾病的防治意识。利用现有的医院健康教育小册子,以及医疗服务站的健康教育电视,做好公共卫生知识和健康常识的宣教。健康教育版面每月更新一次,并根据实际情况或者相关部门要求随时更新。
[关键词] 耐多药肺结核;病区感染管理;医院感染;难点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a)-0155-02
结核病是世界三大传染病之一,我国是结核病的高发地区,每年有近150万人感染结核病。由于防范机制及药物使用监督机制不完全,耐药肺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有所增加。耐多药结核病是指至少对利福平及异烟肼两种药物耐药的结核病,其治疗时间长,治愈率低,传染性强[1]。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是我国控制结核病的关键环节。患者住院期间若存在感染管理不善,可能增加耐多药肺结核病的院内传染。只有通过加强医护人员及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管理控制、加强培训和个人防护等措施,防止耐多药结核菌的传播。本院自成立耐多药病区对其医院感染管理的难点及对策进行了探索,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耐多药肺结核病区感染管理的焦点
1.1 患者及家属严重缺乏耐多药肺结核病相关知识
通过对住院患者187例进行耐多药肺结核的消毒隔离及相关疾病知识进行调查,发现96例患者不知道如何与健康人群隔离,93例患者不知道肺结核的传播途径,89例患者不知道如何对房间、衣物、餐具进行消毒。患者85%以上患者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甚至大部分患者因经济条件差而不能接受长期住院治疗,且有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给病区的感染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1.2 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需要经常暴露于有传染性患者的环境中,需要经常接触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他们属于严重高危人群。大多数患者家属文化水平低下,自我防护意识不足,导致耐药结核的人数不断增加,且有研究数据显示,大部分耐多药肺结核的发生是获得性的,且其传播途径控制难度大,一旦获得很难治愈。乡镇医院的医疗水平较低,医生对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经验不足,且大多医护人员缺乏自我防护意识,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通道,经常自我暴露于耐多药结核病区很可能导致院内感染。只有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从自我做起,才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1.3 感染管理制度不完善
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通过呼出具有传染性的气溶胶,气溶胶携带传染性病菌,导致吸入气溶胶人群被感染[2]。传染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理病变程度、患病时间、咳嗽程度及空气环境。大部分医院对结核病区未实行分区管理,导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与普通结核患者混住,增加院内交叉感染。此外,医院对空气消毒制度规定不完善,未能及时监控病区空气质量,单纯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排气换气,未能有效利用紫外线消毒杀灭具有传染性的细菌[3]。病区的地面及物体表面也应当每天定时清洁,及时消毒处理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严格消毒后,才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患者及医护人员接触的医疗垃圾,必须双层包装并密封后,集中焚烧处理。
2 耐多药肺结核病区感染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医院感染的组织及制度
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领导建立住院部主任及护士长、耐多药病区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三级防控体系,明确各监管层的责任[4]。根据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突发医院感染的控制流程等。进行定期和随机检查方式,对病区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分析讨论,制定完善整改措施[5]。
2.2 重视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水平
对入住患者及家属首先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传播的严重性和消毒隔离的重要性。教育方式可采用多种方式和形式相结合,由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病房走廊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闭路电视循环播放教育视频、成立教育课堂等多种形式[6],结合实际病区患者情况进行选择,并有针对性地对低文化水平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叮嘱患者如何进行日常消毒隔离,由责任护士着装讲解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叮嘱患者使用痰纸及痰袋,避免随地吐痰,不要随意对他人打喷嚏、咳嗽,且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手帕遮挡口鼻,减少耐药结核菌的传播,让患者能够在医院内形成良好的习惯,接受并巩固强化耐多药肺结核病的防治措施,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自我主动监控意识[7]。患者通过更为有效的消毒隔离,按时服药,适当饮食和训练,遵医行为显著提高,治愈率显著提高,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2.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医院对耐多药结核病的传播感染的有效控制必须通过加强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操作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对各级各类的医务人员进行知识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强化控制感染的操作能力[8]。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耐多药肺结核病区的标准操作规程、环境、物品、器具的消毒方式及要求、个人防护措施等,对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进行考试,加强监督检查,纠正错误做法,引起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3 小结
耐多药肺结核病区感染管理的难点主要在于患者及家属缺乏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患者及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消毒灭菌工作执行不彻底。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宣传教育,增强患者及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注重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教育,严格执行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以控制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
[参考文献]
[1] 杜娟. 严重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防控难点及对策[J]. 医学研究杂志,2010,39(8):17-21.
[2] 谭守勇,伍小英. 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J]. 广东医学,2010,33(15):1913-1915.
[3] 舒向荣,吴剑涓. 耐多药结核病和严重耐多药结核病治疗进展[J]. 天津药学,2011,23(1):44-46.
[4] 王晓琴,余奕,王槐堂,等.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在耐多药结核病住院治疗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53-2054.
[5] 侍效春,刘晓清. 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策略[J]. 协和医学杂志,2011,2(4):305-309.
[6] 崔爱东,周千祥,周洁,等. 耐多药肺结核原因及对策的临床研究[J].包头医学,2009,33(3):129-131.
[7] 冯丽文.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8):1269-1270.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支撑;实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0-0011-03
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亦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体现。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校教育必须达成的基础目标之一。当前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基本秉承了我国传统德育的做法,由学校或教师依据育人目标对学生提出要求,进行系统的行为规范教育,这种外加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教育,确实能让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不过这样的教育过程很长且有反复,还会让学生反感甚至痛苦。行为规范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要认同教育要求,有主动接受的需求。当学生对行为规范有正确的认知,且在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中有内心体验时,学生才有可能实现行为规范要求的内化和自律,行为规范教育的目标才会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如何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主体的认同,增强学生在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中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才是提高行为规范教育实效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
一、优化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对行为规范教育的接受度
教师在行为规范教育中可以运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理念,理解和尊重学生,随时关注教育过程中自身的语言和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研究并体验学生对行为规范教育的理解和接受度,从而提升行为规范教育的实效。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行的教育,大多是“我要求你这样做!你必须这样做!你应该这样做!你就要这样做!”不可违背、不可抗拒。常年来,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已习惯以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严厉的高压政策和违反教育规律的手段使学生更加逆反对抗,如果教育对象有阻抗、不接受,那么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实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建立理解、平等、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能够缓解学生的逆反阻抗,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明其理,行其德”,“接受”是教师有效实施行为规范教育的前提。在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前,教师需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缩短情感距离,运用“爱屋及乌”的情感心理效应,增强学生对教师教育的认可和接受,提高行为规范教育的接受度。
2.悦纳学生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正能量。学生有形无形地受到社会、家庭、学校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他们的行为也因此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差,在矫正和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这时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积极的信念,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心都蕴藏着道德良知和是非的价值判断,一旦他们认同教育要求,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正能量。所以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学生的行为表现,理解学生的认识,包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通过说理、示范、榜样、模拟、辨析、比较等方式,走近学生,感化学生,树立规范形象,体验积极情绪,建设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礼仪、公共规范方面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3.观察与倾听学生
“听其言而观其行”是心理辅导的重要技术。在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全面地观察学生的行为,认真地倾听了解学生的各种认识和需求,真诚地理解学生出现的各种行为偏差及其背后的原因和目的。在制定共性教育要求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认识和行为的差异,运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体验、观察他人的语言和行为,对自己良好的或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在具体的、真实的学习活动中,感悟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规范的行为。当教师看到学生任何细小的改变时,要及时“夸张地”给予肯定,对不规范的行为要及时纠偏并给以具体的行为指导,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自觉养成。
4.促进教师自身身心健康
教师既是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主导,又是行为规范教育的主体,教师的行为偏差既有道德认识问题,还有心理健康问题。学校除了要不断提高教师师德,还要想方设法促进、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师的人格不健康,受害的不仅是教师本身,学生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这应引起学校的充分重视。学校要尊重教师的职业期待和心理需求,给予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以积极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完善人格,让教师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积极的情绪对学生开展行为规范教育。
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行为规范教育实效
高中生自我意识强烈,对行为习惯、人际礼仪、学校规章制度、社会公共规范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他们的理解和评价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可能有偏差,但对成人感的渴望、强烈的自尊和自主意识,使高中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变得困难。因此,在具体的行为规范教育中,在保留原有的有效的共性教育方法的同时,可以借鉴、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尤其是通过活动、讨论、游戏和训练的形式,注重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验行为规范对于自己、群体乃至社会的意义,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能够站在自己和他人的双重立场上看行为规范教育,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公共道德规范,促进行为规范教育工作。
1.认同和接受
学生认同和接受学校的行为规范要求,这是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行为规范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为人处事、社会活动都有规范和底线,作为学生,这个底线是遵守其所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公共道德准则。
比如,高一新生因为其所在初中的行为规范要求各有不同,同时,初中的行为规范要求与高中的行为规范要求在内容上、深度上、要求上也不完全一致。随着环境的变化,如果学生不能尽快接受和形成符合其当前所在学校的行为规范要求和行为习惯,则可能会造成对校园生活的不适应,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进而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增进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认同和接受学校行为规范要求,笔者所在学校抓住高一新生军训和进校之初的良好教育契机,在专题教育、班会教育、课堂教育等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通过讨论、游戏活动、团体训练等辅导,让学生全面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切实体验到规则对个人、集体、学校乃至社会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公共道德规范是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行和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是美好校园生活的保障。对教育的认同可以软化学生对行为规范教育的阻抗和排斥,从情感和理性上都愿意接受学校的行为规范要求,接受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进而达成共识: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2.坚持和自纠
学生在执行新的行为规范要求、养成新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原有的习惯还是会不断地、顽固地表现出来,影响新行为的养成。教师要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对学校现有行为规范要求的对抗,而是在接受和认同的过程中,在新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学生对其原有的、非理性的认知作出价值判断时所必然存在的冲突。发生这种现象,教师要能够理解、接受,这种行为偏差是接受教育的开始。
在行为养成的自我坚持和自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认知干预,只有当学生接受教师理性的认知后,才可能逐步改变自己原有的非理性认知,逐步矫正由此而形成的偏差行为。对于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正,教师可采取提醒、启示、正强化和行为消退等行为矫正技术,让学生不断地在新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自我坚持和自我修正。如运用鼓励表扬等正强化行为改变技术,使一些学生良好的行为得到强化和维持;运用消退技术,通过不去关注而减少学生不合乎规范的行为等。这样的养成教育方法科学有效,也蕴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过去以外力强加的教育方式,通过引导、启示、鼓励,激发学生自我坚持纠偏的内在动力。同时,这个过程既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行为习惯,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
3.自律和示范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学生自律性强,能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有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运用强化和榜样示范的方法,鼓励、表彰做得好的学生,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带动其他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可通过树立校级的、班级的行为规范标兵,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以此来激励全校学生,提高学生行为规范的水准。
教师在工作中尤其要关心在行为规范方面经常出问题的学生,要随时发现他们为改变行为所作出的努力,通过及时肯定、强化学生的积极态度和做法,激励学生用潜在的正能量来维持已有的良好行为习惯,获得继续改变不良行为的动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自我矫正,并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形成自我行为规范的自觉性,由他律转向自律。
三、组织心理辅导活动,丰富行为规范教育形式,促进良好行为规范养成
1.注重参与性和活动性
积极心理学主张在教育活动中,启发学生主体参与的自主性,以积极正面的活动来强化正确的和规范的行为方式,自觉抵制与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对“爱护校园环境”的行为规范教育,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寻找学校的美”活动,让学生自发自主寻找自己眼中校园最美的人、事、物,并拍成照片,做成PPT,在课堂上演讲和交流。以此来增加学生对于校园的认识和喜爱,加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情感联结,让学生接受学校、喜欢学校,进而融入学校、融入集体。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增强了,就会自觉地爱护校园环境,维护校园秩序,避免一些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如对“交往礼仪”的行为规范教育,可组织一系列的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异往的辅导活动,通过丰富的、具有特定场景的、符合学生生活的、生动活泼的活动,促进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人际交往的礼仪情况,学习正确对待异往的方式,努力完善自我修养,提高审美能力,间接减少人际关系矛盾和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个人对团队的作用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以生涯发展辅导引领学生深刻理解行为规范教育
生涯发展辅导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贯穿学生的成长历程,学生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涯发展蓝图,制定各个阶段的努力目标,逐步以生涯发展规划来要求自己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清楚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的学习意识、和谐的人际沟通能力、文明得体的行为礼仪、对集体的热爱、对集体规章制度的遵守、对公共规范的维护和遵守以及环保意识的树立和执行,不只是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学生在规划自己生涯的过程中,意识到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所应该具有和必须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己未来的职业与生活、目标与理想、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系,对自身的终身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习惯与未来的职业、社会适应、生活状态紧密相连时,学生自身强烈的自我发展期望就会使得他们对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意义理解得更为丰富和深刻,也就更容易接受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自主养成和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眼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安全防护措施
1 眼科住院患者的安全问题
1.1年龄因素 老年患者增加且多数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据统计2006年底60岁以上的老人占住院患者33.3%,跌倒占7.2%,每年有1/3的65岁以上老人、1/2的80岁以上老人都经历过跌倒事件[2]。
1.2环境因素 眼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地面光滑、潮湿、有果皮,病房内设施多,过道障碍物,俯卧时间过长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据报道,有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慌忙起身接电话时跌倒,导致颅底骨骨折。
1.3患者视力障碍因素 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回避险境的反应比较迟钝,易发生坠床。
1.4其他因素 患者鞋底光滑,不合脚,裤子过长,行走过程中易跌倒。
1.5告知行为不规范,健康宣教工作不细致 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及家属自愿的接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3]。健康宣教不细致或不恰当,会给患者带来不稳定的心理负担,甚至导致治疗失败,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如因眼内惰性气体在高空中急剧膨胀可引起高眼压等并发症,故玻璃体切割联合C3F8气体注入的患者应禁止坐飞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患者,术后应该注意俯卧的姿势,在保持俯卧的同时,胸部不能长时间压迫,以防静脉回流障碍使头部供血不足,引起视神经缺血,导致视力下降。若健康宣教没有告知患者,将会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2 安全防护措施
2.1建章立制
2.1.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安全教育应在落实上下功夫,找出相关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防性和预见性。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的疾病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规范眼科护士的护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高护士的自觉性,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我们考虑到眼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的特殊性,要求护士必须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全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掌握安全防范的措施。
2.1.2落实制度 在落实14项护理核心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并落实以下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多部门合作手术患者核对制度》、《患者坠床、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流程》、《医嘱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以及"毒麻药品实施流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2.2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加强防范意识的教育,使每个护士自觉建立防范的安全理念,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证患者的安全。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规范护士的行为,督促业务学习,拓宽护理人员知识面,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培养护士的预见性,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患者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永恒的主题。
2.3进行风险评估 患者入院后护士及时进行入院评估,评估内容除一般情况、护理体查、心理社会评估外,重点评估患者的生活处理能力,根据评估分析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通过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指导护士有重点地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从而使护理人员处于主动地位。
2.4采取预防性措施
2.4.1保持周围环境的安全 病房用防滑地板,在拖地板时要求拧干拖把,并用干布立即擦干,保持每块地板清洁干燥。病房和通道内简化设施,走廊、厕所设有扶手。单间厕所门口加防滑垫,最大可能地减少患者滑倒。患者的用物整齐地放在患者易取之处,医疗器械和电线需卷放好,以免散放在地上绊倒患者。针对老年患者视物不清,嘱其上厕所时可按呼叫器,由护士给予帮助,呼唤器应放置患者触手可及的位置。
2.4.2加强眼科健康教育 为落实健康教育,眼科护士要熟悉各疾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还要求护士在入院患者尽快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和进行健康教育。
2.5把好关键过程管理 强化护理工作的过程管理,例如,碰伤防护措施把好健康教育关:入院时带领患者熟悉住院环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护能力训练,提高患者自护能力;跌倒、坠床的防护措施把好基础护理关:对手术后卧床时间久的患者提醒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坐起,坐起后30s后再站立,站立30s后再行走,以防跌倒[4];指导患者穿合适的鞋子,防滑,裤子不要过长;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床挡,呼叫器;对于手术患者把好围手术期护理关,正确使用腕带,做好标识,告知患者术后应注意的有关事项,防止碰伤术眼;对使用扩瞳及缩瞳剂的患者,做好用药知识宣教关:点眼时防止损伤角膜,压迫泪囊防止全身吸收引起不良反应,视力模糊时,尽可能减少活动,必须时要有人陪同。
2.6改善环境 保持地面干燥,可在光滑地面设置防滑垫,走廊、洗手间设置把手,照明设施完好。
3 小结
影响眼科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检测,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这也是我们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同时能够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史自强,马永详,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2]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