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风险控制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可以分为道德风险和非道德风险。所谓道德风险,本文将其界定为中小企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损害银行利益,从而导致的信贷风险。所谓非道德风险,本文将其界定为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风险,不同的中小企业经营目标取向和管理者才能有差异,风险收益也不会一样。非道德风险是可以预测的,也是可以通过融资制度的设计去分散并控制的。
中小企业以下几个特点也是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难点:
财务信息不透明。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刚刚起步或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财务报表不够完善或财务数据与实际不相符,甚至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财务报表,导致金融机构难以真实掌握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销售收入、现金流量、盈利能力等重要财务数据,对中小企业贷款决策缺乏相关真实财务数据支持。在莱商银行随机抽查的20户典型中小企业中,2户无财务报表,2户固定资产、销售收入等重要财务数据与实际差距较大,5户企业报表相对真实,11户企业有两套报表。
企业管理决策机制不规范。大部分中小企业为家族式或合作式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的“三会”制度,企业的相关决策行为依靠个人意志,没有形成相关决策的流程控制记录或决策文件,企业决策信息不透明,金融机构难以根据企业决策行为及时做出信贷决策。
核心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大部分中小企业较大型企业而言,在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品牌价值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依托大型企业生存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市场条件变化、行业景气指数下降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受到的不利影响也会首当其冲。
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
目前全国各城商行在中小企业风险管理中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种做法。
控制融资额度,不以融资需求为唯一标准
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增加,意味着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向间接融资体系的转移。因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完全以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作为决定贷款额度的依据,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状况和经营状况。一方面,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可以预见的收入流来估计其还贷水平并确定贷款额度;另一方面,银行可以根据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数量确定一个贷款上限,只要融资总量没有超过自有资金的量,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就不会承担主要风险,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就可以相对放松。
采用灵活多样的担保方式
抵押物不足和难以获得信用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固有特征,应考虑以替代的方式解决担保问题,这样既可以满足银行经营管理中风险控制的要求,又适应了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
群体担保。由于族群关系、社区关系的存在,中小企业及其经营者往往存在一个关系相对密切的群体。由这些群体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能有效减少监督成本甚至交易成本。这一方面是由于如果中小企业恶意逃债,而群体代位赔付,将导致中小企业及其经营者失去群体的支持,这是极其高昂的成本;另一方面,同一社区的成员常常十分了解各自的信用状况,人们会对加入者的信用状况做出谨慎选择,往往有意识地排除信用不好的人,降低了银行的筛选成本。
诚信激励。银行通过授信额度、利率定价等手段对及时归还本息后的借款人和勇于承担担保责任的保证人给予其一定让利,这也有助于鼓励中小企业的还贷行为,降低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
根据实际服务对象设计不同的贷款方式。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根据不同中小企业特殊的现金流状况、支付频率,为其设计特殊的贷款方式及还款方式。在满足了中小企业特殊交易性资金需求的同时,也便于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
强化信贷经营管理人员的尽职意识,提高履职水平
不管是道德风险还是非道德风险,其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还是“人”,强化信贷经营管理人员的尽职履职意识是加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根本所在。抓住“人”这一风险管控的核心,建立一支尽职意识强、履职水平高的信贷经营管理队伍,再通过这支队伍反作用于“他人”――即中小企业,就能够切实提高信贷经营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尽职水平,实现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可防、可控、可化”。
莱商银行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探索
莱商银行在多年的经营管理中,不断探索、完善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尤其在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构建起了“防点、控点、化点”的风险管理体系。
创新服务,丰富贷款方式
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放贷效率。莱商银行总行对分支行采取扁平化管理和差别化授权经营模式,授予分支行与当地经济和其管理能力相匹配的权限,各分支行全程负责对贷款客户的推荐及业务办理,在权限范围内自主决定信贷资金的投放,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提高了信贷管理的责任意识。
因企制宜,采取多样化的贷款方式。如对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业,莱商银行采用了“微小贷款”模式,将贷款直接发放给企业主个人,以其家庭资产承担无限责任;对贷款在1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采取了小企业联保的方式;对部分优质企业,直接发放信用贷款。
推行评级授信,有效掌控风险。莱商银行对有贷款需求和已发生贷款的中小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按其法人代表的信誉、资产状况、经营规模、发展前景等综合情况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按照不同的等级确定不同的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实行差异化的利率,努力简化中小企业的贷款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创新理念,完善信贷服务体系
放宽贷款准入条件。坚持“支持有多大、发展有多快”的信贷支持理念和“在发展中转化信贷风险”的风险控制思路,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客户群体。如金融危机中,莱商银行逆势而为,大力拓展中小企业客户,仅2009年就新增中小企业客户800余户,新增贷款无一发生不良;全行贷款收息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创新信贷产品。开办适合区域经济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信贷品种,加大信贷投入,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如徐州分行先后推出了“工程机械按揭贷款”等7款信贷产品;针对徐州产业集聚发展的特点,开发了“财富通”,即一款集电话支付、刷卡收单等功能于一体的终端服务产品,配置在徐州主要专业市场,受到中小企业客户青睐。菏泽分行建立了“联保组担保”、“联保加担保公司担保”等多种形式,先后开发了“联保贷”、“循环贷”等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
设法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面对众多中小企业出现的资金紧张局面,莱商银行以攻为守,多方引入资金,给予办理贷款展期或注入合理信贷资金支持,扶持一大批中小企业度过了生存危机。如2009年,面对菏泽郓城县纺织行业面临的困境,菏泽分行主动帮助分析市场、研究对策,
“能拉一把就决不推一把”,短短三个月就投入3个多亿的款项,所有受资助的纺织企业,没有一个倒下,也没有一个发生信贷风险。
强化信贷管理责任意识。建立“全员控风险”的风险管理文化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在这场破坏力巨大的金融海啸中,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总体而言,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处于上升期的创业阶段,自身资本不雄厚,产品竞争力不强,竞争对手多。无论从抗风险能力、资本实力、市场认可度等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其本身的特点就是风险高,在获得银行贷款支持额度和信誉额度方面要比大中型企业少的多。金融危机一来,银行在对于贷款的发放和审核方面更加趋于谨慎。
在过去几个月当中,中国沿海的众多中小企业频频爆发企业破产的惨相,这些企业有的是因为过度扩张导致管理失控;有的是因为战略决策失误;有的是忽视产品质量导致产品信任危机;有的是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本次金融危机也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实现产业整合、产业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成功的企业几乎都需要具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成熟的主打产品、知名的品牌形象、良好的治理结构、科学的决策机制等。
这些成功与失败的背后,进一步提醒我们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所谓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就是根据战略的分析与制定、评价与选择以及实施与控制,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来妥善预防和处理风险所导致的损失及其后果,并尽量降低经营成本,以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动态管理过程。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建立战略风险预警系统,对早期的危险信号进行迅速反应。主动地化解风险、接受风险、利用风险,把战略风险都能被转为增长机会。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理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战略决策程序,形成规范、良好的治理环境;公司治理结构不仅从制度上保证所有者(股东)的控制与利益,而且有助于处理企业各集团的利益关系,又可以避免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第二,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战略流程体系。包括战略规划人员配备、战略研讨会召开、战略制定时间选择、战略任务分解、战略保障体系、战略实施过程的监督等一系列工作。要注意的是,为了制定出既符合宏观环境和社会发展又符合企业实际状况,制定战略规划的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能够洞悉行业发展趋势,熟悉企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同时又能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宏观经济发展状况。
第三,建立科学的战略风险管理机制。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行业风险、技术风险、品牌风险、顾客风险、项目风险、竞争者风险等等。一般而言,科学的战略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一是做好战略风险的识别,重点对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险、内部条件风险、企业愿景风险和战略目标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和识别,并按照面临的风险经济程度和重要程度对各类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二是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风险损失的程度和可能性;三是对战略风险进行监控,这主要包括风险的回避、风险的转移、风险的保留、风险损失的避免、风险信息的管理几个方面。
第四,完善战略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战略风险管理作为最重要、影响全局的长期性工作之一,必须有完善的组织体系作保障。这要求企业:一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提供战略风险管理的组织保证;二是完善企业战略风险管理体系,形成战略风险管理目标、职能部门风险管理目标和员工风险管理目标的三级目标管理体系;三是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使管理层能随时监控战略管理实况,将战略风险管理和监控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每个员工,使每位员工认识到战略风险管理是员工的共同责任,而并非管理层单方面的责任,实行全员的风险管理。
第五,确定内部审计在公司的重要地位,明确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完善内部审计流程。一方面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应当重视对内部审计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分析,不仅要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更要对内部审计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风险管理,形成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力求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另一方面建立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内部审计风险的合理选择。不仅只是上市公司,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所有企业,都应当逐步建立审计委员会,使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具有可靠的组织保障机制。
第六,增强企业战略管理风险意识,建立企业风险文化。企业风险文化有助于沟通、协作和联系。让员工都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作用。通过顺畅的沟通,对内所有的员工对目标达成共识,对外和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建立和谐紧密的联系。通过教育和培训,把风险的意识灌输给每一个员工。从而指导其行动,把风险管理看作是企业日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强有力的风险文化。
总之,风险应该被很好地利用,而非恐惧。当然,前提是需要拥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战略风险管理体系。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应对能力。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科学决策的难度大大增加,企业只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经营活动的目标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企业经营活动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有必要进行风险管理,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第三,有利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企业的兴衰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通过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降低企业的各种风险,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以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林汉川等编著.中小企业运营与控制.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中小企业使用民间借贷这一融资方式带来的各类风险问题已经引发了各方重视,各国各地区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等均实施了风险管理手段。本文从设立的相关法规、机构体系,开展的相关活动和现阶段使用的技术方法方面对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多方面概述,并从现状的研究中提出存在问题,分析中现有问题的成因,为下一步风险管理的完善提出参考。
【关键词】
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风险管理
1 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风险管理的成就
1.1 各国政府出台相关法例法规
美、日、德、韩、法等国家对中小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十分重视,在相关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下,1953年,美国会通过了《小企业法》,授权联邦政府专门成立小企业管理局(SBA)。1980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灵活管制法》和其他法律措施。2010年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小企业就业与信贷法案,创立了一个由财政部管理的300亿美元的小企业贷款基金。2012年4月,奥巴马又签署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案,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松绑。
在我国,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我国制定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部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0年4月30日发出关于印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1.2 各国政府设立相关机构体系
日本至今已设立5家金融机构,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德国和韩国特别开设银行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
2012年4月,作为民间借贷比例最高的温州市专门设立民间借贷登记中心,对企业和个人民间借贷行为进行管理和统计。浙江省政府2007年提出指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健康有序发展,着力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陕西省政府2011年提出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着力开拓更多融资渠道。上海市于2013年将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库,上海市证券交易所于2012年积极展开对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备案工作。
1.3 我国各地政府开展相关活动
浙江政府办公室在2007年要求,规范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互利合作。[]太原市2012年7月规定,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进行考核指导。舟山政府于2011年提出要求组建专项工作小组,健全政-银、政-企、银-企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实行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差异化的考核激励机制。江苏省政府于2011年提出加强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投向和最终用户监测,确保用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对资产负债率超过75%的企业,进行资金链排查,防范和处置风险。保监会吉林监管局于2011年规定不得使用保险资金参与民间借贷,浙江省高法2009年规定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如有约定,从其约定。超出四倍利率额,超出部分的利息,法院一般不予保护。
各地政府均积极开展民间借贷活动的调查和风险排查工作,鄂尔多斯市政府于2010年提出对全市民间借贷活动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准确掌握民间借贷活动的规模和发展状况。建立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对民间借贷规模和投向的监测,及时排查、掌握风险隐患,对排查出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案件或潜在的风险隐患,立即采取措施,及时依法处置。
1.4 我国风险管理中使用的技术方法
关于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借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印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对风险评估的有关规定,指引中指出:“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需要用到“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定性方法可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管理层访谈等。定量方法可采用统计推论、计算机模拟、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等。同时,唐湘娟(2009)也提到了风险评估的方法有概率分布法、趋势分析法、蒙特卡洛数字仿真法等。
2 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风险管理现有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我国专项法规的缺失
同国外相比,我国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关注度较小,至今仍停留在《合同法》、《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而没有一部具体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法例法规。
从前文各地区风险管理相关活动中能够看出,近年来,各地政府才开始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扶持和监管,但在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规定中仍是对民间借贷一语带过的提及,并没有具体的对民间借贷的形式、利率等做出强制性规定,如怎样的民间借贷形式是受法律保护的,怎样的民间借贷形式要严格杜绝。对民间借贷贷款方资金来源也缺乏严格的限制,这样便会带来前文中提到的对实体经济冲击的风险。
缺乏专项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制造了法律漏洞,作为其主要方式之一的民间借贷容易走向灰色地带,同时也缺少对我国中小企业民间借贷指导性质的法律条例去引导中小企业规范民间借贷,降低民间借贷风险。究其本因,还是我国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小、监管力度差,民间借贷方式的隐蔽性会造成管理方与被管理方信息不对等情况,使得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的真实情况无法得到反映,也就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
2.2 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界定不清
在众多研究文献以及的法律通告中,对民间借贷的概念始终没有做出一个统一的界定,如杨晓星(2009)谈到民间借贷主要指“个人之间的借贷、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和以私募方式筹集资金[]”,另有学者定义民间借贷为“游离于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之外的资金融通活动”,以及“除正规借贷以外的借贷”,而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诸如此类定义均没有将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分离开,而民间借贷行为在2004年已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认为其是对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并且在《合同法》211条也对其合法性有明确规定。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的界定不清,容易发生非法集资团体以民间借贷成为其挡箭牌的情况,使他们假借民间借贷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犯罪行为。
民间借贷方式本身就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本文所研究的6种形式中每种也都包含了很多具体的方式方法,所以要对民间借贷的方式进行统一罗列,确实具有很大的难度。而民间借贷的产生是由于借款人有资金的需求,当这种需求无法在合法途径得到满足时,便很容易被非法团体利用,使民间融资转变为非法集资。
2.3 风险管理技术方法有待规范
前文中谈到我国的风险评估是将定性和定量两类方法相结合,但在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的具体操作中,很难运用到位。特别是规模小,管理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对其成本和技术水平的考量,现有的央企风险评估手段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如计算机模拟、失效模式等定量方法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持,调查问卷的回复率无法预计,专家咨询的主观性大,成本较高等均应作为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风险评估方法选择的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
[1]杨晓星.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路径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2):81-82.
[2]银发[1999]41号-《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3]央行2005年5月发-《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4]浙政办发(2007)9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5]并政发(2012)26号-《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实施意见》
[6]苏政发(2011)153号-《江苏省政府关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意见》
关键词:内控视角;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使企业的财务结果产生了不确定性,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及应对,合理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小、内部控制不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剧。因此,从内部控制视角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内控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强。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高,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就越大。例如,国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严格的信贷条件、制约性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的改变、市场预测的不确定性等都会对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也随之提高。(二)缺乏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和重视。虽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面临的风险因素日趋增多,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仍奉行“重经营、轻管理”的理念,风险意识薄弱,对财务风险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思想上也未对财务风险管理给予高度重视。(三)企业管理模式滞后。大多数中小企业现阶段实行的仍是粗放型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简单,内部控制不健全、执行有效性差,必然影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更无法有效实施财务风险管理。(四)财务预算控制乏力。财务预算控制是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不重视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执行不严格等问题,尤其是对超预算和预算外支出缺乏控制,造成企业成本超支、超预算和预算外项目挤占营运资金、资金周转不畅、资金流动性降低,甚至引发财务危机。(五)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我国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单一,决策权主要集中在企业所有者手中,企业在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时,缺乏集体决策审批控制机制。而企业所有者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会由于高估自己的决策能力、低估风险,从而作出非理性决策,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六)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形成。风险评估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有效应对风险的前提。要确保风险评估结果的正确性,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这一体系,阻碍了风险评估工作的正常开展。(七)未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使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不高,资金周转速度缓慢,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动性不足。因此,负债经营成为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经营方式。但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薄弱,使得其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偏高,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财务压力,迫使企业过度举债,从而导致财务风险不断加剧。而中小企业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无法及时获取财务风险预警信息,严重影响了财务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八)未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事项,并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协助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因此,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离不开内部审计。但由于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未作出强制性规定,因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致使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无法得以实现。(九)高层次、管理型的财务人才短缺。我国中小企业一方面由于经营规模和资金实力等原因,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较低;另一方面,对高层次财务人才的培养也不够重视。中小企业财务岗位和会计岗位往往合并设置,财务管理职能履行不到位,对财务风险管理知识更是缺乏研究和掌握,造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随着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越来越大。任何风险最终都将转化为财务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企业全体员工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企业应通过制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员工岗位职责、组织员工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知识培训等多种途径来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营造全员参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将财务风险管理提升到企业的整体层面,促使员工不断掌握识别风险、防范和应对风险的专业知识,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二)完善财务预算控制。建立全面、科学的财务预算体系,加强预算管理,不仅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资金的流动性,确保财务状况的稳健性,降低财务风险。但目前中小企业对预算管理仍然不够重视,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特别是在“重经营、轻管理”的理念下,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更是流于形式,存在严重的有预算不执行、超预算和预算外支出频繁发生、预算执行结果和考核脱节等问题。因此,首先中小企业管理者应率先认真学习预算管理的理论知识,提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应建立全面的预算体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正确编制预算;再次应严格贯彻落实预算,尤其是针对超预算和预算外支出,应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加强审批控制,保障预算执行的规范性、有效性;最后应将预算执行结果和考核有机结合,进而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三)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目前中小企业的决策权主要集中在企业所有者手中。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建立所有者审批权力的上限控制制度,对重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可以有效避免企业所有者的一人决策审批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不必要的损失。(四)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评估是财务风险管理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企业对识别的风险事项应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取决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即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大小。风险评估不仅可以有效配置和使用企业的资源,而且可以更好地应对风险。而风险评估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正确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的概率,从而为企业应对风险提供依据。由此可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风险评估工作至关重要。(五)建立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当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从一开始出现时,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就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企业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措施以规避风险或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由此可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兼顾长期风险预警和短期风险预警,确保系统的全面性。(六)重视内部审计建设。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运用专业的方法,对企业的整个财务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持续地检查、评价,针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出具相关报告,协助企业不断加强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但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即使少数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但由于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中小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建设,使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职责真正得以实现。(七)加强高层次、管理型财务人才队伍建设。中小企业虽然经营规模较小,但近年来在生产经营上也逐步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而且随着风险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能不高,财务管理理念落后,业务水平偏低,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较差,尤其缺乏高层次、管理型的财务人才。因此,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具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高度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能够熟练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为企业财务管理及时提供正确、可靠的财务信息的高素能财务人员队伍,以满足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来充实现有的财务人员队伍,另一方面应重视对高层次财务人才的培养,通过激励学历教育、考证以及开展专业培训、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来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能和层次,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财务风险管理需要的高素能、高层次财务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陈雪,龙娟,姜姗.浅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4,(20).
[2]刘法金.基于管理者行为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15,(05).
[3]宋波.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中国经贸,2015,(07).
[4]覃柳森.探究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J].商业会计,2016,(3).
[5]高智林,刘艳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与对策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3,(03).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未设立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组织体系不匹配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有41%的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其中有25%的企业从未考虑过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或部门;有21%的企业认为企业组织没有该方面的职能,需要变革和重构。由于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因素,中小企业往往处于高财务风险状态,没有建立财务风险管理部门或机构,将使得其难以有效应对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意识淡薄 与企业不匹配的组织体系势必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相关调查结果也指出,即使有一半的企业设立了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有九成企业建立了或正在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但其每年对风险管理效果的检查不足,无法保证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持续有效。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较淡薄,组织体系建设问题更容易导致企业忽视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风险管理效果检查态度不积极,财务风险管理效果检查得不到保障,容易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总体框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
(一)借鉴《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建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总体框架 COSO于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目前风险管理领域最具权威的文件,它提供的是一系列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大型企业,对小规模企业同样适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同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完全可以借鉴企业风险管理原则、方法、流程。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当借鉴COSO 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相适应的组织体系。
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包括“四目标、八要素”,将风险管理“八要素”按照静态和动态划分,可以分为组织、信息、流程三大体系。其中,组织体系包括内部环境,信息体系包括信息与沟通,流程体系包括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和监控,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可以概括为“一大目标,三大体系”,其中,组织体系是基础,也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二)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框架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能持续繁荣昌盛的企业,并不总是最强大的企业,而是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随着市场和客户的条件的迅速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应随之变化;竞争环境的加剧,经营战略也应随之变化。此外,除非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工作与经营战略的评估及制定工作紧密地衔接,否则企业风险管理的潜力就不能得到全面的发挥,面临新的变化,企业风险管理也难以适应,已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成绩的企业仍然应该定期评估其风险管理能力,适时调整其组织体系。
中小企业总是处于不同发展变化状态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因素和财务管理目标动态变化,中小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也应随着自身状态的变化而动态变化。中小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业务构成、总体规模复杂程度不同,使得其组织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应当根据生命周期不同而适时调整。因此,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不同特点,借鉴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选择和建立简化又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是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
三、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动态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框架构建
(一)初创期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显著特点是重点突出创业者的个人创造性和英雄主义。此阶段重点是强调研发,重视市场,占领市场,使企业迅速成长。创业期的中小企业团队规模很小,企业管理人员经验少,企业大多采用的是创业型组织结构,企业的所有者或管理者对下属实施直接控制。初创阶段的中小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往往高度统一,两权集中可能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最有效的方式,我国学者谢志华认为,两权集中能有效发挥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企业所有者即决策者获得的内部信息最充分,不存在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也应该是最有效的,因此不需要太复杂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企业不需要也不必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的任务可由专职人员承担,但风险管理任务必须得到有效执行。
(二)成长期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往往会透过很多专业化的经理人去管理各个部门,企业更多采用职能制组织结构,通过集中单一部门内所有同类型的活动来实现规模经济。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一个职业化的领导进行管理控制,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与相关信息的沟通,以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此时,中小企业应当开始逐步尝试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设立董事会、内部审计机构等决策和内部控制机构,直接领导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日常活动可以是创业者本人进行管理控制,也可以是职业化的经理人,如财务经理,委派其对企业日常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控制,引导员工执行决策层的决定。
(三)成熟期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进入成熟期的中小企业规模逐步扩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其所在行业利润逐步降低,导致其常常进行多元化经营,内部信息传递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情况加剧,财务风险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企业应当正视公司治理问题,发挥公司治理,特别是规范的组织体系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而处于这一阶段的中小企业通常也掌握较多的资源,有能力建立而且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董事会就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下可设风险管理委员会。企业总经理就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向董事会负责,设立专职或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财务风险管理职责。
(四)衰退期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若不调整其企业战略,企业必将步入衰退期。衰退期的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广泛波动,进行多元化的中小企业可能由于多元化经营而成功转型,现金流趋于平衡,但也可能受到多元化的拖累,消耗企业宝贵的现金流,加速企业的衰退。由于中小企业已经在成熟期构建了比较规范和完善的组织体系,随着企业步入衰退期,其面临的风险逐步加大,所以,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加强组织体系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应该在财务风险的控制中起领导作用,关注企业相关政策的执行过程。
总之,中小企业的组织体系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小企业在经历由初创期到衰退期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应该是适应其特点的。如果要求中小企业像大型企业一样在初创期就建立规范完整的组织体系,那么边际收益明显小于边际成本,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在企业逐步进入成熟期时,初创期简单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已不能适应成熟期的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此时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成本很低,但其中忽视了机会成本,其边际成本仍然大于边际收益,不能被接受。中小企业成长的过程,也是中小企业组织体系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Adizes 著,赵睿译:《企业生命周期》,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2]王凡林:《企业风险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