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过程咨询风险管理

全过程咨询风险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过程咨询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过程咨询风险管理

全过程咨询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作用;发展方向

200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共同制定了被称为中国的“萨班斯法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范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此规范的颁布,是中国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加强经济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实现内部近期经济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笔者拟结合具体实际,就内部审计的作用及发展方向等问题做些简要探讨。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职能有如下明确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可见,内部审计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去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及时的发现和处理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本职工作的要求。内部审计通过经常性的调查、分析、评估和预测,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或未来影响,及时向管理当局提出解决或防范的建议,或随时接受他们的咨询,可以帮助企业改善风险管理,增加企业价值。从控制论的角度说,内部审计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监督,而是一种控制。控制包含监督,监督只是控制的一大要素和控制过程中的一项职能。所以,用控制代替监督更能准确的解释内部审计的本质。并且,这种控制是以服务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的宗旨就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帮助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不讲服务,内部审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服务意识必须贯穿于内部审计监督、评价、控制的全过程。正如内部审计协会在其的《内部审计责任书》中认为的,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检查各种业务活动以向管理部门提供服务的独立评价活动,是一种通过计量和评价其他控制的有效性来发挥作用的控制。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识别经营风险的作用

作为安徽电力公司下属企业--XX供电公司,2008年度采用风险分析的方法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将风险大的项目纳入年度计划,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降低风险损失,实现经济平安。首先,审计部门在调查阶段设计了涵盖全部风险测试点的调查表,调查表设计了监督模块、重点审计环节以及认为该环节风险等级是高中低。根据各部门反馈的调查表,充分分析,统计得分,确定审计风险点,并形成审计评估报告。对热点问题及管理薄弱的环节开展审计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内部审计在改制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中,通过拓展审计领域,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深入调查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的现状,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结果,识别企业主要的内部控制和经营过程存在的风险,找出薄弱环节和经营不善之处,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指导和帮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降低风险水平。

(二)监控经营全过程的作用

XX供电公司在2006年启用合同管理系统,内部审计部门参与合同会签,大修、技改、基建、采购等合同由基层生产部门根据生产需要将合同草本上传至合同管理系统,经过生产管理部门、纪检部门会签后,由审计部门对合同的发生事由、金额、是否招标、生产厂家的资质等进行审核,一旦发现不符合内部控制程序时,一律退回合同,审核无误后继续进行合同流转。合同管理系统让内部审计部门参与了公司日常业务的管理,并对公司的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杜绝了公司采购等风险,对金额的审查也最大限度的节约了企业的资源。XX供电公司通过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进行初步审计、界定审计、审核评估报告和终结审计,对改制方案执行全过程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检查,全过程监控,改制分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三)评价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而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查账人员在进行审计时,首先要研究与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这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特征。2007年,安徽省电力公司以《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为依据,组织公司系统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开发的“内控评价体系”项目成果,通过对评价项目及内容细化,将内部控制评价理论与市级供电公司的业务实际相结合,建立一套有安徽电力公司特色的内控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2007年对公司电费管理风险情况进行了内部控制评价测试,本次测试内容主要涉及电费管理业务流程、营销MIS数据的风险管理情况、抄核收的风险管理、电费资金的安全管理、发票管理以及电价执行情况。利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公司关键点进行测评,围绕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使之日趋完善,运作更加有效。规范各项业务应具有的内控标准,为全面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构建了平台。为公司及时、有效地降低经济风险,防止了公司资产的流失。

三、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审计方式,主要是内部审计人员通过翻阅财务账簿及相关报表,面对一年甚至几年的财务凭证及账簿报表,由于审计期间的长短及审计人员的素质,不可能做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财务收支情况有准确的评价,一般都是查错纠弊,查找财务人员账务处理是否合适,财务报表是否准确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大的数据量,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转变审计思路及审计方式,这样才能对企业提供更客观准确的评价,才能实际解决管理上问题。

(一)在审计内容上,由传统的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风险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为主发展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延伸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也不断加大,从而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信息传递和管理制度的滞后以及某些方面的缺陷。如何防范经营和投资风险如何降低企业成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如何加强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些都需要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以及咨询服务上来。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经营审计绩效审计以及咨询业务方向发展。2008年安徽省电力公司在由传统的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为主转变做了以下探索和实践:以广泛开展审计调查为切入点,推动内部审计发展。公司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开展经营风险评估,围绕企业“四重一大”(即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重要环节、重大风险、大额资金)等领域,积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2008年安徽省电力公司根据经营风险评估情况,计划内共安排了废旧物资处置管理、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电价执行、电费发票管理、县公司农维费管理及小型基建项目管理六个专项审计调查。同时根据公司领导要求,适时增加了县公司线损管理、应收电热费余额管理、营销业扩报装、关联方交易及自营工程人工费定额管理等五项调查。努力使内部审计围绕领导关注的重点、经营管理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发挥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功能。

(二)在审计方式上,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及事中审计发展

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内审的作用将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安徽省电力公司以2006年课题研究成果《安徽省市级供电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为基础,广泛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上半年安排十七个市级供电公司集中使用该体系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共计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漏洞50个,发现可能形成小金库的源头5个,提出建议和意见101条,有效地化解了经营风险。同时还将内控评价与日常审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省公司2008年开展的届中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运用内部控制评价,积极查找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点、关键点和失控点。共查找出风险环节(点)862个,其中无内控制度25个、内控制度需完善121个、内控制度有瑕疵264个(内控制度瑕疵是指内控制度未能得到不折不扣、到边到角和始终如一地执行),目前已完善和新制定的制度有123个。该改举措最大限度的规避了企业经营风险,成功实现了审计方式由事后监督转向事前控制。

(三)在审计手段上,由手工方式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内部审计要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本身就需要信息化。即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环境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技术方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当前,最迫切的就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的统一部署,加快SG186工程中的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可以说,内部审计信息化将是内审工作的革命性变革,是传统内部审计向现代内部审计转变的重要标志。正如李金华审计长指出的“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能不能在这场革命中掌握主动权,直接关系今后审计事业的发展”。2009年安徽省电力公司将全力推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设。审计人员应积极参与ERP的实施,了解ERP内在结构、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等,对ERP环境下的经营管理风险进行分析,有助于将来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为顺利地开展内审工作,向全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奠定基础。反之,如果内部审计没有全面深入参与信息化建设过程,等信息化实施完成后,仅面对信息化运行的数字化结果,内部审计管理职能的实现是难以想象的。

面对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所担负的职责,为适应这一更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和创新。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国际内审的发展趋势,以新观念、新视野、新思维,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不断前进,内部审计才能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而为实现企业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智芳,张运琴.从内部审计定义的演进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 (1)

[2]刘明朝.浅谈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知识经济.2007(11)

[3]宋义灵.强化内部审计完善企业管理--浅议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时代金融.2006(11)

全过程咨询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工程审计;全过程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emphasis on risk degree of international, domestic social strengthening, strengthening the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s significant.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guidanc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i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internal project auditing work and at each stage of the audit.

Keyword: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audit all process control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伟大祖国在飞速发展,社会变革在不断加快,经济社会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组织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随之产生的风险管理活动也日益丰富。近几年来,在我国航空工业迅猛发展时期,全面风险管理也成为航空工业的重中之重。随着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不断推广和渗透,航空企业的领导、员工对业务中的风险也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工程审计已经逐步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审计转移;由传统的以查找问题纠错为主,跃升为全面风险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工程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重视风险,并根据风险度选择项目控制点,以降低风险为导向,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职能部门工作业务的提升,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信息。

风险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影响,是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的重大障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管理,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也就是防患于未然。风险管理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个阶段。现代内部工程审计,就是要根据工程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审计过程的阶段性,审计方法的技术性,审计内容的复杂性等特点,将评价风险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当中,为组织利益服务,为被审单位服务。要在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具有识别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影响目标风险实现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找出风险点,并对已识别的风险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根据可能性及影响程度这两个因素采取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内部工程审计人员就是要在充分了解风险管理过程,以及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基础上,审查和评价建设项目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帮助组织管理层建立适当、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目前,越来越多的内部审计部门针对企业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成立审计小组,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从项目立项开始,历经项目建议书、设计、招投标、施工、决算等阶段,对项目进行详细的、具体的全面审计。审计人员针对项目建设周期长、环节多、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就应对拟审项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判断关键点和控制薄弱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审计。将风险管理与工程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既能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的矛盾,又能全面控制风险,提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确保审计质量。

根据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内部工程审计主要体现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决算阶段。因此,找到这三个阶段的管理风险点,就是这部分工程管理审计的重点。这几个阶段的建设工程管理风险主要有:招标文件编制不科学,合同条款不清晰,责任不明确,执行不严格;施工过程中随意变更和签证;工程资料收集不及时,审计资料不全;超付工程款等,从而导致施工结算纠纷。下面就这三个阶段当中可能遇到的部分风险,进行详略的说明。企业将工程建设项目的清单编制、最高限价编制甚至决算审核的工作委托给外部咨询服务机构,把该项工作交给中介机构审核、审计的风险在于中介机构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施工过程不了解,对项目所在地的部分材料、人工等市场情况不掌握。因此,单位审计人员就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能力,并多方沟通协调,树立服务理念,协助外部审计机构更快地出具真实、可靠的审计结论。

在工程招标阶段,招标文件审计是合同审计的基础,直接牵扯到招标工作的成败,同时也影响招标项目的投标报价。因此,对招标文件审计是控制项目的重要风险点。如何保证各投标单位报价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内部工程审计的经验和不断摸索,提出审计建议并被采纳后,现在本企业招标文件通常规定提前三天公布最高限价,用入围的有效投招书中的报价,算出平均值并下调5%后作为最高分基准价,不再执行原有工程费用下调的内部相关文件。现在的标底金额是由全部有效投标共同影响,既避免了标底的泄露,又可体现合理低价中标的原则,一定程度抑制了投标单位围标现象,并且符合建设方的利益要求。

施工阶段中的土方工程,绝大多数是在地面以下进行,未知因素多,是重要风险点,因此需要在工程前期的招标文件或清单中有明确说明。说明其是暂按某价执行,然后根据该部分施工组织设计按实际情况结算;还是由施工方自行考虑,风险全担或者采用其他处理方法。否则,后期结算该部分费用时易引起甲乙双方的争议。土方工程的签证工程量相对较大,情况相对复杂,既需要工程签证人员的认真负责,又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提前了解现场实际情况,做好土方挖、填、运平衡计算审核工作,并搞清楚其中全过程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找出工程管理中各相关部门的细节管理风险,提高审计的真实性、严谨性。

内部工程审计范围广、项目杂,形式多,有预算审计、决算审计、包干审计、反向论证审计等等。根据国有企业模式,企业的工程项目由基建工程管理部门管理,但有的甲方代表在签证过程中,只管如实地按实际发生工程量进行签证,却不注意所签证的工作内容是否已包含在原合同或招标文件等条款内容中。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需要多做些研究工作,查看前期资料,对签证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尤其是对一次性包干项目,以及招投标项目的决算签证的审核,要特别关注。内部审计还会遇到因工程变更,其变更签证手续不全的风险。比如,有一项目设备基础已经完工,可是新到设备却无法安装,原因是预埋铁件位置不合适。经过了解,施工是按图纸正常施工,问题出在图纸设计尺寸有误。由于任务急,甲方几个部门领导口头协调后,强行让施工方进行更改,重新施工,而事后施工单位却无法提供应当按照程序报请领导批准的变更签证单,审计人员通过对变更签证单及时把关,降低了因为后期审计情况不明而带来的审计检查风险。施工方承担了此次的风险,可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的不负责任,对错误的漠视。通过增强在审计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力,提出审计建议,提升企业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施工决算审计是控制项目工程造价的最后一道关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使控制不到位。其中有一项在合同中有说明,可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施的风险点,就是工程的工期,稍有不慎,会使工期无法按合同或计划日期完成。影响工程按时交工的因素很多,有设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原因,也有不可抗力的因素。决算审计时,往往一些单位、部门推卸责任,使审计工作经常遇到大难题。但是在审计部门的建议下,基建工程管理部门加强工程细节管理,从而能使工程的风险大幅度降低。

全过程咨询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及经营理念的根本性变革,现代企业风险的定义有了新的发展和内涵。传统意义上,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由于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球范围内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在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即各种风险因素。这种不确定性是获得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在此情况下,单纯将风险作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来理解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风险管理需要。因此,现代企业风险的完整定义应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风险是事件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综合,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风险事故:是指造成风险损失的直接原因,意味着风险的可能性转化成了现实;风险损失:风险事故所带来的物质上、行为上、关系上和心理上的实际和潜在的利益丧失。其次,风险与机遇如硬币的两面,二者在数量及性质上成正比例的辩证统一关系,机遇蕴涵于得到有效管理的风险之中。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识别、评估、分析各种可能造成潜在影响的风险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认真分析风险、有意识地承担风险、科学地管理风险、稳妥地获取风险收益。它以博弈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不确定性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形成完善的风

险管理计划;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定量定性分析、响应和监控,形成综合性的风险应对策略,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为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其核心是将难以预计的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并从中寻求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遇。该定义通常包括以下基本原理:(1)从企业整体角度分析风险。企业风险管理不是汇集每个独立部门面临的风险,而是汇集彼此及企业相对于每个独立部门的整体风险;(2)从宏观角度分析风险。风险管理是一种持续行为,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越早发现风险,越早采取措施,则风险管理的成本就越低,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就越大。

二、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念概括来说,健全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可以归结为6C,即全面性、一致性、关联性、集权性、互通性、创新性。

1、全面性(comprehensive)。风险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公司免遭损失,而且包括能在风险中抓住发展机遇。全面性可归纳为三个“确保”,一是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相一致;二是确保企业风险管理能够涵盖所有业务和所有环节中的风险;三是确保能够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2、一致性(consistent)。风险管理有道亦有术。风险管理的“道”根植于企业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风险管理的“术”是具体的操作技术与方法。风险管理的“道”是“术”之纲,“术”是“道”的集中体现,二者高度一致。

3、关联性(correlative)。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不同的子系统组成的有机体系,如信息系统、沟通系统、决策系统、指挥系统、后勤保障系统、财物支持系统等。因而,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与否,除了取决于风险管理体系本身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它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是否健全和有效。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失灵都有可能导致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失效。

4、集权性(centralized)。集权的实质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风险管理机构。因为清晰的职责划分是确保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前提。同时,企业应确保风险管理机构具有高度权威,并尽可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以保持其客观性和公正性。

5、互通性(communicating)。风险管理战略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获信息是否充分。而风险管理战略能否被正确执行则受制于企业内部是否有一个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有效的信息沟通可以确保企业所有人员都能正确理解其工作职责与责任,从而使风险管理体系各环节正常运行。

6、创新性(creative)。风险管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又要根据风险的实际情况,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进行大胆创新。

三、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及其构成要素

每个组织的存在都有其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即风险。企业管理层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来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一)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如上图所示,完善的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应将风险管理视为闭环型的过程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四个环节依次顺序推进、循环往复。

1、风险识别。即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并以明确的文档描述这些风险及其特性。一般而言,风险识别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应尽可能地全面识别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对风险进行分类和归纳是风险识别中常用的方法。风险分类应当反映出企业所属行业或应用领域内常见的风险来源。例:技术方面的风险、时间安排方面的风险及财务方面的风险等。检查表是风险识别中非常有效的工具。根据积累的风险数据和信息,特别是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数据集合风险管理知识库,可以较为完整地开发和编制企业风险检查表。检查表的好处是提高了风险识别过程的效率。特别是企业进行大量类似项目时,完全可以开发一套通用的风险检查表,以提高风险识别过程的速度和质量。

2、风险分析。即评估已识别风险可能的后果及影响的过程。风险分析可以选择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确定已识别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并根据其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关键风险项,并指导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

风险指数体系是一个有效的风险分析模型,主要用于表征整个企业的风险程度。该体系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结果,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到一组量化的风险指数,从而实现对企业风险的量化反映及横向校核,并监控风险管理的绩效。

3、风险应对。即针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开发、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并组织必要的资源着手实施,目的是有效控制风险,避免风险失控演变为危机。风险应对计划包括企业当前及未来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别,针对各类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每个措施的操作规程,包括所需的资源、完成时间以及进行状态等。风险应对计划形成之后,企业应通过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计划启动时所必需的人力、物力等资源。

4、风险监控。即在风险管理全过程中,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控残余风险及识别新的风险,确保风险应对计划的执行,评估风险应对措施对减低风险的有效性,并形成风险监控 报告。风险监控是企业风险管理生命周期中一种持续的过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不断变化,可能会有新风险出现,也可能有预期风险消失。

(二)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要素完善的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一般应包括相互关联的要素,各要素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保证。

1、内控建设。主要是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营造出色的风险管理文化,为其他风险管理要素的实施打下环境基础。

2、目标制定。决策层必须首先确定企业的目标,才能够在此基础上确定对目标的实现具有潜在影响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即风险。

3、事项识别。下列事项可能给组织带来风险:因使用不正确、不及时、不完整、不可靠的资料而导致决策错误;记录有错误、会计核算资料不真实、不完整;资产保护不当;顾客不满意,组织信誉受损;执行组织决策、计划、程序不力,或有违法违规行为;不经济地获取或无效地利用资源;没有完成组织的任务和目标等等,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对其进行识别、评估和反应。

4、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可以使管理者了解潜在事项如何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管理者应从两个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对于风险的评估应从企业战略和目标的角度进行。

5、风险反应。风险反应可以分为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共担风险和接受风险四类。对于每一项重要的风险,企业都应考虑所有的风险反应方案。有效的风险管理要求管理者选择可以使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都在容忍度之内的风险反应方案。

6、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风险反应方案得到正确执行的相关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存在于企业的各个层面,通常包括两个要素:确定应该做什么的政策和影响该政策的一系列程序。

7、信息和沟通。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必须以一定的格式和时间间隔进行确认、捕捉和传递,以保证企业中的每一环节能够恰当执行各自职责。

8、监控。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监控是指评估风险管理要素的内容、运行以及执行质量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持续监控和个别评估两种方式,来保证风险管理理念在决策、管理层面和各执行层面都得到了正确的理解和贯彻。此外,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沟通的作用,通过积极、全面、有效的内外沟通及上下沟通,确保风险控制与危机处理流程顺畅、有序、高效、及时。

四、内部审计与现代企业风险管理

(一)内部审计与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为体现并适应执业环境的变化,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其《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及《职责说明》中对内部审计进行了重新定义。新定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认为内部审计是针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所必需的,使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融为一体。可见,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而风险管理则是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内容、一个新的领域。从发展趋势看,内部审计不仅越来越关注风险,同时,也是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体系下,控制仍然重要,但业务重心在于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的经营风险,强调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的控制。可以说,IIA将“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视风险管理为内部审计的推动力,是国际内部审计几十年苦苦探索的经验总结,为内部审计未来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在风险导向型模式下,内部审计全面参与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协助组织改善风险控制程序,成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

1、检查与评价。重点是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主要包括:(1)评价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是否在分析组织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风险偏好来制订;(2)与相关管理层讨论部门目标,评估分解到各部门的具体目标是否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一致并拥有足够的支持;(3)评价管理层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是否适当;(4)分析风险控制措施是否足以使风险失控的可能性和影响在企业风险容忍度之内;(5)评估风险监控程序是否得到持续、有效执行,监控报告及风险管理报告是否充分、及时。

2、管理与协调。内部审计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1)在企业组织架构中,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以客观开放的视角清醒地识别和评价风险,并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2)内部审计凭借对企业全面深入的了解,以及能够影响决策层的特殊地位,积极参与企业风险体系建设,对风险控制各要素进行组织、管理和协调,推动被审计部门乃至整个企业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全过程咨询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一)加强经济合同风险管理降低企业经济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但最直接的风险来自确定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经济合同,例如,企业未对违约责任进行认真审核,如果无法按期交货,则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再如,企业对于一些老客户,在销售过程中未与其签订经济合同,当客户无法偿还货款时,企业则面临举证责任难等问题。企业通过加强合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合同中隐藏的潜在风险、减少由于工作人员马虎使企业面临风险、提醒企业按时、按量履行合同、提高对企业合同保管重视程度,最终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济风险。

(二)加强经济合同风险管理提升企业信誉度。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企业若想生存并发展,不光应有合格的产品、诱人的价格,而且应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可以保证企业与良好信誉的客户签订买卖合同,可以对签订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保证按时交货,在企业面对违约、合同变更中,能够按照法律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减少客户及自身的经济损失,并给客户留下守信用的形象,利于今后与客户长期合作,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加强经济合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经济利益。规范、合理的经济合同可以保证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经济利益,但由于企业对于合同条款的漠视,将导致企业出现违约时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对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通过对合同条款的实时跟踪,不断降低企业成本,保质保量地完成合同义务,正确地处理合同变更、纠纷,使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二、企业经济合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对经济合同管理重视程度不足。企业领导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将主要精力放在扩大产品销量、降低产品成本上,对于签订的经济合同重视不够,甚至在发生买卖行为时未与客户签订经济合同,无法保护企业经济利益,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

(二)企业经济合同行为不规范,易导致企业承受巨大经济损失。由于企业对经济合同管理重视不够及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的匮乏,在签订经济合同时,未将交货地点、违约责任、自然灾害免责条款等内容列入合同中,甚至缺少必要的法人签章或企业公章,一但发生法律纠纷时,则面临复杂的法律诉讼过程。

(三)缺乏有效的经济合同管理手段,降低合同风险管理效率。企业经济合同管理方式落后,对合同编号管理不严,经常造成合同丢失,当发生法律纠纷时,无法向法院提供有效凭证;未能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合理使用合同管理软件等网络计算机技术,合同签订、修改、变更存在随意性,合同条款的修改及管理无专人负责,合同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违约风险及人、财、物的浪费。

三、加强企业经济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法律意识,防范潜在经济合同风险。目前,我国企业经济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缺乏法律意识,未能按照合同法律规定条款进行合同签订、履约,最终导致企业间产生合同纠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丧失商业信誉。企业应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学习、更新法律知识,以法律武装头脑,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争取最大利益及避免发生违约行为,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例如,企业在签订经济合同前可由法律咨询部门或聘请法律中介机构对合同条款进行严格审核,及时发现针对本企业存在的潜在不利条款,并对合同中担保人及资产抵押物价值、资信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保证客户违约时企业利益得到足额补偿。

(二)建立健全企业经济合同风险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经济合同行为。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本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在签订、履行、归档过程中能够按照制度执行,降低企业经济风险,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制度的内容不仅应涵盖合同签订等全过程,包括对合同的洽谈、审核、终止等全部程序。例如,在与某客户签订合同前,由销售人员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取证,如果选择赊销方式进行销售,还应取得客户的资产抵押或担保,并对抵押资产进行评估,避免企业由于客户无法支付货款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而且应该详细规定各个业务部门在经济合同管理中的职责范围,给予合同管理部门一定的配合、支持。同时,制度中应体现部门、员工合同管理奖罚制度,督促、鼓励员工重视合同管理工作,促使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在企业内部成立法律咨询机构,由该部门专职负责经济合同涉及的法律事项。同时,该部门应与合同管理部门联合制定合同审核、归档、纠纷处理等制度,保证企业经济合同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并通过采取事前审查、事中跟踪、事后监督手段对经济合同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保障企业合法利益不被侵害。三是合理使用网络计算机技术,对合同审核、签订、履行跟踪、变更、终止全过程进行监控,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恶意篡改合同行为的发生。

全过程咨询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和收益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经济、金融联系的加强和生产、信息技术手段的提高,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日趋剧烈。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以及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促使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出现,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在失衡和寻求新的平衡中不断发展。可以说,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世界。如此一个充满风险的外部环境,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风险管理已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了解风险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重大影响,研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风险管理的条件及对策非常必要。

一、风险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一)增加了决策的难度

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过程中,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得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众多的风险因素使得决策变量的数目骤然增加,也使其更加难以准确预测。然而,世界是在相互作用中运转的,在预期和搏弈机制的作用中,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风险的预测和预防本身也构成了风险发展的一个因素。

(二)增加了执业成本

为了避免风险所引起的各种波动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产生不利影响,事务所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并设置专门部门或人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各种风险的到来;事务所还要采取各种措施,对其财产、人员和业务实施保护,如投保、培训、聘请专业人员、分包业务等。总之,对于风险的预测、决策、防范等工作占用了事务所大量资源,增加了执业成本。

(三)增加了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在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损失,这是会计师事务所没出现就已经存在的规律,事务所就是在承担风险,并在风险经营中获取报酬的。在执业过程中,风险因素增多给事务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大,既要考虑国内因素,还要考虑国际因素;不仅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政治因素;不仅考虑即期因素,还要考虑远期因素;不仅考虑收益的损失,还要考虑财产、人员和信誉的损失等等。

(四)潜在的收益

风险本身就意味着收益与损失并存。收益和风险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与生俱来的,没有风险就不会取得收益,但是,事务所的目标是要以尽可能低的风险取得最大的收益。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合作或合并、提供多元化服务等途径,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开发新的服务产品,增强事务所自身实力,提高信誉度,尽快实现规模经济,建立稳固的优秀客户群,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风险管理的条件

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风险管理应坚持风险收益原则,即根据风险与收益的相关关系,在确定收益的条件下,控制风险,并在确定风险的条件下,要求相应的风险报酬。同时,在风险管理工作中,注意风险评估和防范的成本与防范风险所能得到的收益(或减少的损失)之间的比较,若前者高于后者,则应放弃风险管理。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风险管理的条件主要在于管理层的重视和资源保证。

(一)管理层的重视

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层对风险有深刻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这是会计师事务所成功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各级经理应深刻理解事务所所处的环境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执业的风险含义,把风险作为重要的决策变量,并将其纳入业绩评估体系中,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既要敢于承担风险,又要善于防范风险,始终把风险思维贯穿事务所的执业全过程。只有管理层充分重视风险及其防范工作,事务所才有可能在充满风险的条件下,评估企业的收益和风险。

(二)资源保证

为了有效地预测和防范风险,实现控制风险的目标,事务所必须给风险管理以资源上的保证。这种保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机构上的保证,事务所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对各种风险的研究、评估、预测并找出防范方案,如“天健信德”专门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执行审计和其他业务风险管理的决策机构。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工作直接对本所合伙人会议负责。其次,是人才上的保证,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困难但却意义重大的工作,必须由那些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个人素质(如敏感、果断等)和高度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来从事,同时,事务所还要对他们进行不断的培养。最后,是物质上的保证。为了掌握充分的信息,分辨事物的真实面目,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事务所必须对风险管理部门提供资料、通讯、信息处理、实地考察等方面的现代化物质条件。

三、会计师事务所控制风险的对策

(一)风险控制对策

风险控制对策就是通过实施各种风险控制措施,力图在损失发生之前清除各种隐患,减少产生损失的风险因素。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质量控制就是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中的具体运用,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和清除审计风险因素,竭力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规避因此可能产生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制定一套完整、严密的审计质量控制规程,并促使审计人员遵照执行,可据以识别、估计、评估和控制审计风险,以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和信誉。

1.全面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包括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的标准、审计工作委派方式、审计过程中人员的督导要求、专家咨询的合理利用、业务承接的必要考虑以及审计质量规程的监控程序等政策的制定。

2.审计约定项目全过程的控制。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审计计划的拟定和批准――审计项目的时间、费用控制――重大疑难问题请示报告――审计过程的指导、监督和复核――委托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的获取――审计小结的撰写――审计报告的签发与修订之审批,各个环节均应建立相应的控制程序。

3.三级审核程序。详细审核――对工作底稿技术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通常由外勤主管负责。一般审核――对审计工作从整体上审核是否允当,通常由项目经理实施。重点审核――对一般审核足够与否予以评估,并就所有重要审计领域实施特定的审核程序,通常应由项目负责合伙人进行。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项目质量复核制度和专业咨询制度,确定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业务类型、复核方法与复核内容并就重大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向内部或外部专家进行咨询。因此,事务所无论规模大小,均应坚持标准化的业务执行程序,认真贯彻三级复核制度,将业务质量低下的风险降低。同时重视咨询的作用。咨询可以聘请专家作为第三者的独立、客观判断,来有效地制衡审计人员可能的主观偏差,从而防止审计风险的发生。各个会计师事务所应制定适合自身的咨询政策和程序,确定由于事项的性质和复杂性而需咨询的领域及特殊情况。

(二)风险财务对策

由于审计风险的特质决定了风险控制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减轻风险发生的频率及带来损失的程度,而不能完全消除。风险的存在及由此可能造成的损失,是风险事件发生后事务所还需要运用财务手段及时弥补损失的严重后果,可采用自担风险和转嫁风险两种对策。

1.自担风险。自担风险即依靠自己平时积累的财力,来弥补所遭受的财务损失。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提取执业风险基金的方式进行积累,会计师个人也可以某种形式进行积累,以防不测。

2.转嫁风险。转嫁风险更多的是依靠社会保障体系,办理职业责任保险,如1979年12月,中国保监会核准了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条款,依法设立的各会计师事务所均可作为保险人。

总之,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是最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它不仅可以弥补质量控制制度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防范风险意识的存在,能够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各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直接影响员工对审计质量控制和从业的态度和表现,防止遵循机械程度的走过场情况发生,弥补因环境变化而造成制度落后所带来的控制要求本身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不是天然造成的,也不是在制度中写明就能刻在每个人的头脑中的。这种意识的培养,需要在后续教育中不断地将其灌输给每个员工,并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内部防范风险的氛围不断加以强化,使之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在任何情况下分析与处理问题的指南。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企业风险管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1).

[2] 杨晓.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6(8).

[3] 关瑞娣.对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的再思考[J].会计之友,2008

(5下).

[4] 刘世谨.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