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过程风险管理

全过程风险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过程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过程风险管理

全过程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电费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营销工作的推广,能有增强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虽然电力营销在电力企业中已经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但是电力营销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的电费风险,在很大的程度上妨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所以,电力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管理好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简述电力营销的涵义

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为电力用户提供电力资源和电力服务,帮助电力企业实现利益的回收,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过程。在电力企业中推广电力营销能够保障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电力营销在实际的操作中,并不能为电力企业回收所有的经济利益,还是会经常出现电力用户拖欠电费的现象,降低了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效果,阻碍了电力企业发展。电力用户电费拖欠的越多,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管理的难度就越大。所以,电力企业要不断完善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管理制度,使电费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电力营销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障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1]。

2.概述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

2.1电费风险的构成要素

电费风险的构成要素包括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的业务拓展风险、电费安全风险、现场服务风险和自动化系统风险等。电力营销的业务拓展风险主要是指在电力企业签订供电合同、审核用电项目和拓展业务资料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都会对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将不利于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的控制。电力用户的欠费风险、电费的收费风险、电费的管理风险、电表抄表的风险与电费核算风险等因素都会对电力企业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的控制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安全风险的发生。电费欠费风险主要因为电力用户在规定的缴纳电费时间内没有按时缴纳电费,造成电费的拖欠。电费收费风险主要是电费的收费人员不能及时的回收电费,导致电力营销全过程中出现电费风险。电费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工作人员认为造成等原因,导致在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管理中让电力企业遭受电费风险。电表抄表风险主要出现在电表抄表人员在抄表时将电表的数据抄错的情况下。电费核算风险是在电费核算阶段,电力企业不能准确核算电费的情况下发生的。上面阐述的所有因素都会对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管理中出现电费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阻碍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分析电费风险

虽然电力企业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较为单一,但是因为造成电费风险的源头比较多,也会对电力企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电费损失,也增加了电费风险的可能性。因为造成电费风险的客户源不一样,对电费风险也有所不同。所以,要有效的分析电费风险,就要根据电费风险管理中不同的客户群,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在电力营销全过程电力风险的分析方式主要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法、风险图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等[2]。

3.探讨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的管理

虽然我国的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控制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管理依然存在的着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有效的管理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就要对电费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根据得出的结论,采取多方面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保证及时、足额的回收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降低电费风险出现的概率。

3.1加强电费回收的管理控制能力,确保良好的电力市场运作秩序

目前。我国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的电费缴纳渠道较为狭窄,为了加强电费的回收的控制能力,电力企业要尽量的拓展电费的缴纳渠道,为电力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缴纳方式,降低电费回收风险。电力企业可以建立电费缴纳的网络终端或者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开通银行缴纳业务,尽量减少因缴纳渠道狭窄的原因造成的电费拖欠。另外,很多的地方政府保证用电的企业的生产效益,禁止对这些企业停止供电,即使这些企业存在违反商业行为的现象,所以,电力企业要及时向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反映这一部分企业电费的欠费情况,在政府的干预下,迫使这些企业及时缴纳电费。同时,电力企业要合理的使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员工的维权意识,将电费回收的风险降到最低。

3.2建立健全的电费风险管理制度

健全的电费风险管理制度,是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全过程中对电费风险实施有限控制的重要依据,所以,电力企业要建立健全的电费风险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在建立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管理制度时,首先要确定由谁或者是哪个部门来进行电费风险的管理,因为,电力人员在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控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其次,要重视收集完整和准确的电力营销活动的相关数据信息,以便为建立健全的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管理制度时提供重要的依据,确保电费风险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还要选择相应的管理技术作为电力企业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电费风险管理制度的支撑。因为只有具备管理技术,管理主体和管理依据,科学的电力营销数据信息的支持的电力企业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管理制度,才能对电费风险做出正确的评估,才会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保障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地啊你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电力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3规范电力企业的制度建设和电费风险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的电费回收的情况比较复杂,造成电费回收困难的原因比较多,要提高电费回收的效益,电力企业必须不断的规范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做好电费回收的基础工作,建好电力营销全过程的风险壁垒,结合电力企业财务部门的风险控制、职能部门的风险控制、审计部门的风险控制和其余各个部门的风险控制,不断的规范电力企业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的管理行为。

3.4构建电费风险内部管理责任体系,贯彻落实电费风险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要构建电费风险内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电费风险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力,充分调动二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防止因人为原因造成电费风险。具体而言,就是构建电费内部控制标准,实施责任到个人,建立电费回收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以加强电费风险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电费风险的相关管理制度得到贯彻落实[3]。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管理对电力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能够保障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电力企业要重视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控制,不断加强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的控制力度,建立完善的电费风险管理制度,实施电费风险内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管理人员的相关职责,使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的电费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李宗虎.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全过程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电费风险;构成要素;风险管理;全过程管理;电力企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22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112

1 概述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需要像其他企业一样参与竞争,而其最终是否能够赢得胜利、扩大市场,与其营销效果有着密切关联。所以,对于电力营销中存在的电费风险,企业必须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借助有效的管理来控制其不利影响。

2 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的电费风险

2.1 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

结合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模式来讲,电费风险主要由下述四项要素构成:第一,安全风险;第二,业务拓展风险;第三,现场服务风险;第四,自动化系统风险。在这四项要素中,需要重点强调的是第二项要素,其指的是源于合同签订以及项目审核等关键环节的风险,与管理工作关联紧密。

总体来看,影响电费风险的因素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依次为核算、抄表、收费、欠费、专业管理。其中,核算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电费核算结果存在不准的可能性;抄表的影响作用表现为所抄数据与真实情况可能存在误差;收费的影响作用表现在电费回收时效性比较差的时候,电费存在难以回收的可能性;欠费的影响作用表现为部分用户存在故意拖欠电费的可能性;专业管理的影响作用表现为企业在制度及人力因素的影响下,存在电费损失的可能性。

2.2 分析方法

电力营销方面的电费风险具有风险源多、类型单一等特点,极易给企业带来损失。所以现实中就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分析方法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以便确定科学的应对之策。通常来讲,我国企业进行电费风险分析时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层次法;第二,风险图法;第三,模糊综合法;第四,情景法;第五,ISM模型法。考虑到用户能够带来的损失程度有所差异,在风险分析及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也要以客户特点为依据进行群体划分,之后再确定分析办法。

2.3 管理建议

鉴于电力营销过程中存在较高的电费风险,企业在现阶段的工作中有必要对这方面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以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减轻电费风险对自身效益的威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就必须要了解电费风险的成因,以便确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围绕这个方面,本文提出了下述三项建议,以供电力企业参考:

2.3.1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出于降低电费风险的考虑,目前大多数企业都针对这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制度不完善以及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却普遍存在,致使不少企业的风险管理陷入了效率低下的困境。所以企业要想真正实现有效防控电费风险的目标,就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的制度体系来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和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进而提高此项管理工作的规范程度。以上做法不仅是电力企业提高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方式,还是企业适应当前市场形势的必然要求。

电费回收对于企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回收不及时以及不完全的局面却长期存在。电力企业要想冲出此种束缚,就必须从内部入手,通过健全制度体系来为实现有效的电费风险管理打下基础。同时这样做还可以起到强化企业风险防线的作用,提高企业防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但在落实的过程中,企业需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构成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管控体系。

2.3.2 优化内控机制,保证管理要求落到实处。当前阶段,企业对于电费风险的管理普遍都有明确要求,但由于内控方面稍显不足,不少要求都没有得到规范贯彻。为了改变此种局面,企业就要重视对内控机制进行优化,通过加强督促以及摊派责任等方式,为管理要求的执行和落实提供保障。为此,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对风险管控工作责任进行明确,保证管理人员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第二,借助一定的激励手段,激发操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促使其自觉履行好岗位责任。同时,对于管理人员,则要给予其一定的自由空间,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创造性,探索更加合乎实际、更加高效的管理路径;第三,企业应强调电费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而增强相关人员规避风险的意识;第四,企业应注重对内控批准制进行完善,并对电费指标实施量化管理,保证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清晰;第五,规范进行人员考核,尤其是负责电费回收工作的员工,必须对其业绩进行综合评价;第六,对电费管理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加强岗位之间的联系,促使相关人员互助合作,进而形成互相监督与制约的管理

局面。

2.3.3 加大对电费回收工作的控制力度,并尽量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目前,我国不少地区的电力企业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电费回收难度大。此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缴费方式单一,不能适应用户需求;但另一方面与部分用户素质低下也有关系。所以对于这个问题,企业也应根据回收难的成因差异,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第一,对于缴费方式单一造成的电费回收难问题,企业应明确当前缴费方式给用户带来的不便,并通过增加缴费渠道等方式,为用户缴费提供方便,进而减小电费回收中的阻力。这种做法有助于电费回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用户在享受到人性化电力服务的前提下,在缴费的时候也会更愿意配合。在具体做法上,电力企业可以尝试与银行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支付方式选项。企业也可尝试借助网络终端来实现电费回收,以减少回收不及时等问题。第二,对于用户素质等原因导致的电费回收难问题,企业应根据用户类型确定处理方式。如果是个人故意拖欠,企业可通过暂时停止供电等方式,督促其尽快补缴相关费用。如果拖欠电费的单位属于特殊企业,且国家明令禁止对其限电,企业就要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以减少自身的损失。这个过程中,企业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该用户不遵守缴费规定的证据,并对其欠费情况进行反映,尽量争取政府部门对自身的理解,之后借助政府的影响力来督促这些单位按时缴费。也就是说,对于危害到自身利益的用户,电力企业也必须借助一定的维权手段,来保证自己的正当利益。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减少损失、扩大经济利益,更是一家企业争取生存权利的必要之举。另外,国家也应正视电力市场中的乱象,并尽快建立援助机制,以维护供电和用电的秩序。

3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核算以及抄表等工作环节都会对数据产生影响,电费面临着很高的回收风险。结合电力企业的收入构成来讲,如果电费难以回收,那么企业的经营运转也将陷入困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业就要注重对电费风险实施系统管理。鉴于当前的风险管理模式还不够健全,本文建议企业将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内控机制、加大对电费回收工作的控制力度作为下一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并对具体的实现策略做了分别阐述,希望可为电力企业改善电费风险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易文.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电费回收[J].大众用电,2016,(6).

[2] 叶礼洪.新常态下电费回收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3).

[3] 黄筱璁.垫付电费行为法律风险及管控措施[J].广西电业,2016,(5).

[4] 吴昊.如何化解居民电费回收风险[J].科技风,2016,(5).

全过程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一、公路施工企业实施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现存问题

公路施工企业具有人员结构多样化、作业范围广、施工流动性强等一系列其他相关企业所不具有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当前全新形势下,公路施工企业的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当前存在于公路施工企业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欠缺

长期以来,公路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一直不强,极易成为增大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元凶”。公路施工企业所承接的项目往往多具有施工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等特点,这种风险防范意识的缺失容易导致企业高层人员进行投资活动时产生一系列的决策失误。例如仅仅考虑到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而忽视公路施工项目多方面的特点,忽视所承接项目中所蕴含的巨大风险和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一旦所承接的施工项目出现问题,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导致整个企业的破产。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有待完善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是建筑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与项目法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其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工程前期资金计划研究,计划初期资金成本管理,以及和不同单位之间的协商管理等等。从投资估算、质量监督、工程建设管理到招标承包合同价估算,再到最终竣工阶段时的相应的工程结算,整个成本控制过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纵观我国大部分的公路施工企业,还缺乏能够与成本控制体系有效匹配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很多施工企业还存在着财务信息不透明、财务管理工作不统一、信息失真等一系列财务管理难题,部分施工企业甚至还存在着人为制造虚假财务信息的现象,可以说,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仅仅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相关的管控体系还有待健全。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手段单一落后

公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手段单一落后是现阶段导致施工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财务信息管理方面,很多施工企业还沿用传统的静态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模式,多针对已经发生的业务进行分析与报告,从而总结相关的经验以期望运用在下一次的投资活动中,难以做到真正的信息共享与投资风险预测。但随着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如果信息共享的及时性不能够保障,势必会导致财务管理风险的加大,最终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四)企业成本竞争意识薄弱

现阶段,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追求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并不考虑实际的工程成本压力,往往一味地采取昂贵的材料设备或是增加大量的人力资源,为了达到质量标准而提高质量成本,使得工程项目的成本大大增加。施工企业这种成本竞争意识的匮乏,未能真正达到追求“低成本战略”这一发展要求,最终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取得大量的市场份额,更不利于企业应对新形势下的市场环境。除此之外,还有的公路施工企业在实施“低成本战略”的过程中出现偏差,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其施工过程中出现“废料掺入好料”、“偷工减料”、“提前完工”等不科学现象,企业丧失创新的源动力而无节制追求高额利润,这种现象极易增大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给企业带来经营危机,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成本控制视角下公路施工企业实施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有效的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是整个公路施工企业的资金链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成本控制视角下公路施工企业实施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对策如下:

(一)强化成本控制意识,尽可能避免财务风险发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公路施工企业的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企业应该首先着重加强对自身成本控制意识的强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由于公路施工企业具有很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经营特征和管理特性,因而其成本控制的方法策略同其他企业也有明显的

不同,公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因而为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强化公路施工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意识,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施工企业需要创建合理有效并且具有针对性的造价管理模式,制定出可量化的可行目标,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进行资金使用的可行性研究、确定投资项目初步资金,编制相关的造价控制初步任务书等等,以从源头上强化企业各层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2.企业应当对公路施工行业的相关市场实事求是地进行市场分析,充分规划好所建设项目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进而避免项目决策的盲目性,避免工程资金遭受损失,尽可能避免财务风险发生。

3.公路施工企业需要从自身出发,自上而下强化企业决策者、管理者乃至工程施工者等所有工程相关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和成本控制意识,以尽可能避免企业发生财务风险。

(二)完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立完整高效组织结构

为进一步有效防范公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致力于其自身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完善,建立完整高效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对于此,施工企业的领导层人员可以从企业内部出发,首先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组织结构,从而真正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其次,企业可考虑建立起独立的资金结算中心,不与其他职能混淆,企业的内部资金收支明细、资金链运转情况和投资项目分析都交予资金结算中心进行处理,降低因组织结构不完善产生的财务风险,从而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最后,还可以充分发挥公路施工企业内部融资的相关功能,针对公路施工企业资金调动数量大,占用时间长等特点,将部分工程利润作为企业的留存资金,从而达到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的目的,以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三)采用科学财务风险管控手段,提高企业人员综合素质

对于公路施工企业来说,科学的财务风险管控手段和较高的企业人员素质是其有效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企业可采用的科学财务风险管控手段主要有:

1.企业可考虑在招标阶段设立招标控制价,进而使一切有意抬高或压低工程造价行为无从遁形,也能进一步防止恶意串标、围标带来的投资风险。企业在招标阶段如果能对工程项目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往往能够起到降低施工企业投资风险,提高市场经济效益等重要作用。

2.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帮助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预见性。可考虑不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加财务风险知识的相关讲座,理解财务风险与企业财务管理的联系,提升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洞察力,最终强化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3.企业应完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采用科学的风险管控手段,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力度,从源头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四)完善企业现有信息沟通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现有信息沟通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是公路施工企业实施全过程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公路施工企业对现有的信息沟通体系进行完善,尽可能建立起集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施工项目管理、物流资金流管理于一身的信息沟通体系,借助这种较为完善的信息沟通体系,企业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才能够有真实性的基础材料进行参考。另外,完善的信息沟通体系还能够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从而帮助企业高层人员对未来的投资活动进行有效的风险预测,进而降低高层决策人员的决策失误率。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也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从而为多角度多维度跟踪企业经济业务和工程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完成从粗放化到精益化的管理模式的转变。可考虑在施工阶段将和施工人员的工作绩效和所得利益联系在一起,激发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避免因施工人员质量成本控制意识薄弱导致结算超过预算,引发工程成本控制的纠纷。也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针对性编制合同条款,进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减小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

全过程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1 引言

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根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统计,自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及新签合同额一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海外业务发展迅猛,承揽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工程业务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近年来,骄人业绩的背后,我国企业在海外承包的工程同时也不断暴露出不足,特别是风险管理中的不足,其影子存在于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项目产生的巨额亏损、利比亚战乱可能引发的超千亿损失、中铁波兰高速公路项目被迫中止等项目中。这些典型的案例,为众多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也凸显了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 国际工程项目的特点

国际工程项目不仅具有一次性、唯一性、目标明确性、实施条件的约束性、活动的整体性、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点;还具有投资巨大、复杂程度高、整体性强、技术水平要求高、建设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当地政府的管理和干预等特点。这直接导致了国际工程项目的特点较国内工程更复杂,更多变,更难预测和控制。

2.1 合同参与主体的多国性

国际工程项目一般采用全球招标模式,国际工程签约的各方主体通常属于不同的国家,项目不仅受所在国法律约束,同时也受国内法律约束,涉及的法律范围极广。一个大型的国际工程项目建设可能涉及多个国家,在涉及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不同参与单位的经济利益时,各相关方之间,很容易就合同要求不容易相互理解,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也易于产生歧义,导致在出现争端时,对问题的处理往往较为复杂和困难。

2.2 合同条件严谨,要求符合国际惯例

国际工程已经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因国际工程不能单纯按照某国法律进行管理,导致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不断对国际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改进,形成并出版了一批比较完善严谨的合同范本,同时也在实施中也养成了一些工程管理的国际惯例,这些范本和国际惯例基本囊括了当今各种类型的合同形态和管理惯例,是国际工程项目实施和合同管理的实践基础。

2.3 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庞杂

国际工程合同文件中需要详尽的规定材料、设备、工艺等各种技术要求,通常采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标准、规范和规程。如 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标准)、BS(英国国家标准)等等,但有些涉及工程所在国使用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还有些发展中国家经常使用自己尚待完善的“暂行规定”。这些技术要求准则的庞杂性无疑会给工程的实施造成一定事实上的困难。

2.4 建设周期长,工程项目环境较复杂

国际工程工期少则一两年,长则二十至三十年,对于如此长的履约期限,国际工程承包商从要整体长期角度全面考虑国际工程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尤其要对项目风险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如资金紧张、材料供应脱节、清关手续繁琐等等风险呢,工程项目环境复杂,就要求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项目管理。

3 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全面风险管理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现代国际项目管理活动中,全面风险管理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全面风险管理有四个方面的涵义:一是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从项目机会阶段到项目的结束后评估,都必须进行风险的研究与预测、过程控制以及风险评价,实行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以及积累经验和教训;二是对全部风险的管理;三是全方位的管理;四是全面的组织措施。

4 国际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深刻剖析国际项目的特点、积极应对负面影响的同时,国际工程项目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用最新风险理论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是大势所趋。这对于目前风险治理环境不完善、L险集中管理能力欠缺、风险作业效率不高、风险量化管理和风险内控基础薄弱的从事国际业务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4.1 培育全面风险管理环境,夯实体系风险管理的基础

全面风险管理环境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平台,全面风险管理的其他模块都是在风险管理环境这一的平台上运行的。具体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文化建设、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等。

从全面风险管理文化来看,要营造国际工程项目全员风险管理文化,使风险管理目标、理念和习惯渗透于每个业务环节,内化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从全面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来看,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部门应实现从单纯后台监管的角色转换,风险管理的触角应全面延伸到项目各职能部门和过程控制。从纵向来看,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部门应实现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企业级风险管理部门直接负责项目级风险管理部门的考核、指导和管理;从横向来看,项目级风险管理部门在项目各业务部门设立风险管理窗口,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窗口人员直接接受其考核、指导与管理,通过有效的组织机构对各方面的风险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从风险管理培训来看,除了对项目管理人员和专门的风险业务人员通过专业培训、专题研讨、外出调研等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其在风险管理上的专业和综合素质;同时要发挥项目管理人员和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的作用,不仅仅要让全员知道本岗位的风险还要认识到本岗位的风险会造成怎样的连锁反应,可能对项目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通过上述措施,为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全过程、全部、全方位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4.2 规范全面风险管理流程,确保体系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国际工程项目的经营特征决定了每项业务、每个环节都面临现实或潜在的风险,任何忽视流程的思想和行为都可能导致局部或全面的经营失败。因此,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要任务就是统一操作环节、规范管理流程。

国际工程项目中的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应该严格按照流程运作,即:风险管理目标与政策设定、风险监测与识别、风险估计与评价、风险处置、风险管理评价与持续改进、信息交流与反馈。整个管理流程可以简单表述为:首先,项目风险管理部门根据风险管理环境结合企业制定的风险战略、风险政策及对部门的职责分配来确定本部门的风险管理目标,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然后,从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运作全过程中进行风险识别,并运用风险估计与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并将结果与风险容忍度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风险处置方案;最后,对整个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把信息反馈给上级风险管理部门。通过严格的流程循环管控,进而不断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及时改进执行程度、各环节的衔接性、流程的合理性、管理体系的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缺陷。

4.3 加大风险量化技术应用程度,提升体系风险管理准确性

国际工程项目要结合自身企业战略导向、市场定位、内部资源以及风险管理现状等因素,加大风险量化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工作,提高风险管理中定量技术的占比。量化技术的应用要以暴露风险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模拟或实践获得反馈信息,用以验证量化技术的效果,使之得到动态地校正和优化。同时要建立完整统一的数据库,并将数据维护工作常态化,不断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尽快建立起符合国际工程项目要求的,完整、严格、一致的数据标准和相应的数据处理平台,从而保证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所有量化管理的数据需要。

另外,全面性的企业风险管理很重要的东西就是要把风险和风险之间的互相影响,是否有正相关是否有负相关,或者说这个风险产生之后,我们如何和其他风险放在一起之后再一起考量要如何做风险决策。风险管理要倾向于建立按照逻辑顺序组织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比如,何时最有可能发生风险),并将具有相同性质的风险或相关的风险结合在一起的功能性风险矩阵。而风险矩阵对于较为复杂的国际工程项目来说必不可少,因为项目团队更能理解整体风险,风险矩阵使得向高级管理层汇报主要风险更为容易,并确保风险对策能够及时实施。最重要的是,风险矩阵减少了向其他各方分配风险的方式中的不一致性或缺陷,有助于向合作方和分包商转移风险,保证谈判按部就班地进行,并促使风险计划和现场方案早日制定以处理特定的风险。

只有能够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灵活运用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摸清风险联系,才能最大程度的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风险管理的准确性才能得到提升。

4.4 强化重点业务的专业化风险管理,提高体系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

对于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来说,国际工程的合同、咨询、设计、采购、法律、金融、税收等领域的专业化风险管理,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承揽如EPC、BOT、PPP等模式的大型际工程项目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实现国际工程项目专业化风险管理,不仅要积极依靠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专业化风险信息的收集、评估、制定应对信息等,通过信息系统的自动化、网络化,尽量避免人为控制,确保专业风险管理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于具备商务、法律、外语、合同等专业领域及知晓化风险管理过程的复合型人才的招聘、培养与储备。对于专业化风险管理要把人脑和机脑结合起来,把数学模型的结果和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的经验和知觉结合起来,以提升项目对于重点业务专业化风险管理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尔烈.国际工程管理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2014年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概况.[EB/OL]. [2013-04-28].http://218.249.118.171/templates/periodical/index.aspx?nodeid=68&page=ContentPage&contentid=28529.

全过程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近年来很多企业意识到了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并不深刻,更有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很少有企业同时建立了内控体系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虽然二者在含义和作用上有一定的重合,但这并不代表二者完全相等。内控有内控的作用,风险管理有风险管理的意义,对于企业来说,二者都是维护企业利益,维持企业顺利发展的保障。企业只有建立并实施行之有效的内控体系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地。

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职能,主要作用于事中与事后的控制,而全面风险管理则是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事前就有了一定的预见性的风险考虑。而且全面风险管理的管理范围要大于内部控制。执行方式不同。全面风险管理所涉及的活动有很多是不需要内部控制来完成的。风险管理不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预警、风险对策等方法概念,因此,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该框架可促使企业发展战略向风险偏好靠拢。根据投入、风险、回报之间的联系,合理进行资本分配。这些功能都是内部控制框架能力范围之外的。

内部控制从属于全面风险管理,产生于实践之中,并不断发展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二是全面风险管理要素,主要有目标设定、内部环境、事件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对策、信息交流、控制监督;三是企业的各个层级的设置与风险管理职责。我们可以得知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企业的财产安全、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二者的关系,即内部控制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而全面风险管理则是对内部控制的延展。总体上来说,内部控制是企业具备规范的经营操作、有效的财务管理和稳定的盈利能力的保障,同时企业规范的经营、有效的财务管理和稳定的盈利能力也正是全面风险管理下企业应具备的基本状态。

我国经过近30年的风险管理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但在风险管理的应用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体现在:风险管理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等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的风险管理工作长期以来由政府包揽。只在保险、银行和能源等关系到国家稳定的行业开展了风险管理,在实施战略控制中也缺少风险管理的控制系统;我国风险管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风险管理存在:(1)风险意识淡薄。企业中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暂时的或者间断性的,意识到了就进行管理,事后则放在一边,置之不理。(2)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很难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3)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风险管理缺乏风险分析和度量手段,缺少专门化的风险管理工具,风险管理拘囿于相互独立的部门之间,往往按职能被切分到财务、运营、市场、法律等多个层面,缺乏全局性的整合框架和主线;风险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风险信息难以形成高效、快捷和准确的传递渠道,风险防范、处理效率低下。在衡量企业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时,缺乏全面风险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量化评价标准,导致风险管理工作难以做到真正落地。(4)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脱离,企业管理层未能将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国外从理论到实践,从数据到风险管理,从管理层到执行层的深度重视相比我国的风险管理工作更多侧重于风险发生后的应急管理和灾后恢复,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方面的管理水平尚待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实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责任,而风险管理制度则是风险管理的基石,管理层应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

我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尚处在很年轻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都很不成熟,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风险管理理论是由我国向西方引进的,起步比较晚,各方面都额发展都很不完善,这是造成这一理论在我国发展滞后的历史原因。也是我国企业面临的风险管理薄弱的重要因素。这一理论早我国普及的程度较低,大家还是比较陌生,因而我们的风险防范非常低,企业很少设置风险管理的特定机和部门。第二,关于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是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主,缺乏对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制度的完善;缺乏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从事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的专业性人才;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在已实施风险管理的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整体性地考虑企业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更有一些企业在成立了某个新部门新业务时,更多考虑与具体的业务操做流程相关的制度上,而忽略了对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的影响,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第三,这与我国的特定国情有关。我国企业受到政策性的因素影响比较强,而西方的风险管理主要是面对市场风险和危机中诞生的理论,解决的对方主要是市场条件下的。我国的市场体制还不是非常完善,因而企业所在这方面的投入较低,行业发展环境没有西方的规范。

在现实生活中,好的运气和好的管理往往没有得到非常明显的区分,当问题出现后,往往归咎于无意,而没有从管理的角度找原因,另外,很多人不太了解风险管理的后期效果。人们没有足够的说明风险管理避免了多少损失,间接带来了多少经济效益和长期经验方面的知识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