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

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

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管理制度 管理理念 管理人员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其作用发挥产生重要作用。但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不足

(一)国有资产管理目标没有明确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指引,发展方向不明确,也难以调动管理人员和员工积极性,制约其管理水平提高。同时也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引,使得创新管理缺乏正确的导向,对员工培训,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各环节缺乏正确引导,日常管理活动存在盲目性缺陷,所采取的管理对策实效性较差,制约管理水平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上还没有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还不能进行科学定位和科学配置资源,管理理念还比较滞后,法制观念还不强,在竞争力培育上和事业单位的长效发展上还没有形成共识和一致。

(二)国有资产管理理念落后

调查显示,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落后,制约国有资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流程不完善,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未能建立起现代管理体制,难以激发管理员工的工作潜能。未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起严格的工作岗位责任制,或者已经建立责任制,但没有严格执行和落实,影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上存在混乱,人浮于事懒政庸政大有人在,在日常管理和作风建设上亟待加强,在细化管理机制加强管理责任上还不到位,在安全管理上采取的办法还不多,在提升国有资产生产效率,强化管理质量上,还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标准。

(三)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人力资源开发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存在不足,忽视人才队伍建设,难以有效激发员工潜能,也影响员工创新活力激发,不仅制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还制约管理水平提高。同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与不足,对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全面,未能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另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技术人才激励机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难以有效挖掘单位的人才资源,制约他们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发挥,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管理效率提高带来不利影响。在实现人员科学配置,发挥主观积极性上还不能采取先进的激励手段和激励措施,还不能实现人员素质提高与管理效益的协调配合有机统一。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转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为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要建立相对独立、有机联系、密切配合的管理体制,从而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在管理过程中,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避免流失或受到不必要的损失。要加强技术、成本、质量、设备管理,对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和培训,促进他们的管理技能提升,为管理人员考核和劳动报酬分配提供依据。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确保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管理人员要提高责任心,相互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任务。要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现管理机制创新,让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更加能够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升。

(二)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理念

为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加强内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更好应对存在的问题,为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为此,应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需要,构建合理的管理工作流程,健全规章制度。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对管理规章制度改进和完善,实现管理规范、业务流程的动态更新,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改进和完善各项工作。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和权限,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1、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化

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水平,结合事业单位管理需要,提高管理工作标准和相关要求。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设计和相关规定,有效规范各项工作,消除管理盲区,根据精准、细致、严格的要求,合理设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工作岗位,科学配备管理人员,明确他们的职责和权限,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2、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

结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需要,整合现有规章制度,完善相关规定,对现有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程序重新整合,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提高,促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变得更加规范、高效、有序,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要不断细化企业的日常请销假制度,上下班制度,请下假制度,建立科学高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制度监督体系和运行监督机制,不断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内部监督,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管理的长效化科学化。

3、实现国有资产管理职责明晰化

首先,细分工作岗位,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岗位、管理内容、管理职责进行科学分类,实施统一管理,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每个工作岗位的目标和任务,建立科学的考评标准,制定《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规定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职责、考评标准,实现定岗定责,统一管理。其次,细分工作职责。根据“一人一岗、一岗一责”的要求,将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都有人管理。最后,细分工作流程。明确每个管理人员在每个工作流程的目标和任务,从国有资产管理、日常工作、管理责任入手,建立规范化工作流程,构建统一、有序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推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注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提高

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管理规章制度,能更好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让他们熟练掌握管理技能,做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每一项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管理技能。一方面,重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创新。人才资源是管理的动力和保障。要想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和发展需求,选拔、培养、利用好各类人才是十分必要的。管理人员中有部分专业人才,应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建立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推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建立人才识别机制。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人才识别机制,全面掌握人才资源信息,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他们的学历、专业技能、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识别,发现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识别具有潜能的管理人员。不同部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类型的人才,根据具体情况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管理工作岗位,实现人才资源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岗位的最佳配合,也让他们在工作岗位充分发挥才能。

三、结束语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对各项工作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工作水平。进而激发管理人员潜能,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容平,刘德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2]张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3

[3]郝楠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

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交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建立,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的稳步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强化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发挥了积极的调控作用。但是,交通事业单位日常资产管理弱化和使用率不高,在购置、使用、处置过程中缺少相应制度约束,仍存在一些亟待加强和解决的问题。

一、资产配置缺乏合理性,未形成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有效的预算管理体制和资产合理流动机制

目前交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形成渠道众多,既有上级拨付使用、也有自购、自建、自管资产。基层交通事业单位覆盖全省各个地域,造成国有资产量大但地区分布不均,领域涉及面广但规模不一,管理集中但缺乏统一、灵活性,资产总量不断增加但闲置资产迅速增多。资产采购预算没有细化,未考虑单位实际情况,造成部分单位追求各种办公条件完备,

二、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还未得到充分重视,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从各交通单位资产使用管理状况来看,部分单位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淡薄,忽略固定资产购置和使用成本,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率,导致成本节约意识相对薄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产使用浪费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低效使用。由于资产配置和布局不合理,购置资产不讲求效率,缺乏共同配置,调剂使用,降低了资产使用能力。

三、资产管理的值息化、制度化程度不高,动态管理有待加强

根据交通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际,在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方面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交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本属于各处级、基层单位自管,上级部门缺乏有效监督,尚未建立完善的对资产动态管理的信息系统,还未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彼此共享,动态进行国有资产和财务相结合管理。

四、同定资产清查程度仍然不够,家底不清,账实不符,前清后乱

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目的在于摸清家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优化资产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交通事业单位用于办公设备、专用设备、交通工具等采购支出一直增加,从清查工作可以看出,虽然经过清产核资工作的清查核实了各项资产,但以前资产管理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前清后乱的现象。

五、个别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核算不完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

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交通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并在总结过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讨和提出适合各单位实际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杜绝交通事业各级单位、部门资产购建的主观性、管理上的放任性,使用上的无序性和处置的随意性等现象的发生,把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开展起来,真正做到常抓不懈,使交通事业单位的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

(一)、树立创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新理念

1、要突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新概念。

2、各级交通单位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资产购置、入库、使用、处置审批等新制度。

3、要树立利用会计软件信息平台促进资产管理水平的新意识。

4、要强化科学发展的资产管理新理念,不断促进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创新发展。

(二)、加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使财务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科学化、专业化

1、明确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特别是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国有资产管理理论,用理论推动会国有资产管理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

2、掌握最先进的资产管理理论,联系交通单位实际研究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课题,更好地服务于财务工作主题。

3、既要加强对现有岗位人员的培养,使他们在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适应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同时注意吸收新鲜血液,培养财务及国有资产管理的新生力量,这也是加强交通各交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根本。四是学习方式可以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到国有资产管理较好的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以改进和充实我们交通单位的工作做法。

(三)、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新思路、构建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

1、将计算机要处理的资产数据,做好基础数据收集管理、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操作程序准确。

2、做好资产数据备份及管理工作,及时将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资产数据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防止数据发生意外,及时了解掌握单位的资产存量、使用状况。

3、加强资产动态化管理,实现财务与资产管理数据共享,实现资产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上报处理,动态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和共享程度。

4、自上而下建立计算机管理体系与之相适应,便于上级或主管部门迅速掌握资产增减变化,不断提高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强化财产清查工作,实现交通单位国有资产科学管理

1、要确保财产清查工作有序开展,规范财产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购置、清查等及时做好记录,避免前清后乱现象。

2、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进行账务清理、资产清查、资金核实、账务处理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认真编制报表,如实申报国有资产清查结果。

3、要对现有资产进行彻底清查,摸清家底,核实资产,制定统一格式填报资产实况,建好数据库,使固定资产帐卡、帐实相符,为国有资产科学管理做好清点清查数据工作。

(五)、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价值管理、处置管理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管理体系

1、要在资产配置环节做好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用增量调节存量,审核资产预算,编制资产决算并对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2、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加强财务部门、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严格与国有资产的价值核算相结合,逐步规范各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行为,切实做到资产管理规范、资金使用规范、会计核算规范,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强化“勤政廉洁、规范管理、优化配置、物尽其用”的工作理念,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为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及“双一流”建设目标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信息化、高效化建设。继续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二级单位资产管理员制度和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继续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全校师生。

三、主要工作

(一)制度建设

1、修订完善《吉首大学公有住房管理办法》,出台《吉首大学教职工校内住房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住房管理。

2、出台《吉首大学办公设备、家具配置管理办法》、《吉首大学机构调整、人员异动资产交接管理办法》、《吉首大学二级单位资产管理员管理办法》、《吉首大学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二)房地产管理工作

1、根据省委巡视组的反馈意见,对教职工违规多占住房提出处理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清退、处理。

2、做好砂子坳校区经济适用房分配及物业管理方案的拟定等相关工作。

3、建立房地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好房地产数据的收集、修改与完善。

4、做好新进教职工和引进人才住房安置工作

5、按照学校要求,做好办公、教学用房的调整工作。

6、根据教学审核评估的需要,完成门牌、楼牌、指示牌的设计、安装工作。

7、做好大田湾校区图书馆、学生宿舍的搬迁和折迁审批工作。

8、根据国家新的不动产登记政策,做好校内职工住房的不动产登记前期材料准备工作。

9、做好石家冲校区闲置资产的租赁工作。

10、协助张家界校区总务办做好张家界校区土地的办证工作。

11、做好公用房屋清理,建立公用房屋使用制度。

(三)设备资产管理工作

1、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新的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2、建立二级单位资产管理员队伍,并组织开展培训与考核评比工作。

3、按照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把控配置标准,做好行政办公设备、家具配置工作。

4、做好待报废设备资产处置工作,对资产清查中待报废设备按规定程序分批次进行处置。

5、组织举办一次大型设备维修展示会。

6、继续完成设备(家具)条形码粘贴、核实及大型设备报废鉴定等资产清查后续相关工作。

7、筹建资产信息数据处理和验收入库中心,提升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资产精细化管理。

(四)其它日常工作

1、做好招标采购项目的立项审核、绩效评估及验收入库工作。

2、做好学校建筑物防雷检测,学校场地、设施租赁管理工作。

3、做好各项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范文第4篇

(一)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

一是明晰家底。各资产管理单位要对所属企事业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按照账物、账账相符的原则,认真核对,逐项登记,逐级审核后将信息纳入资产信息化平台统一管理,确保资产完整。二是明晰责任。各级资产管理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对所属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责,加强指导检查,全面掌握其资产及收益情况,确保资产安全。三是明晰流程。进一步完善企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资产租赁、处置和对外投资等操作规定,严格审批流程,提高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平。

(二)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运营效益

一是狠抓指导价格体系上台阶,紧密观测9个板块中心区域最低租赁指导价格相关信息,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准确度,推动资产租赁整体收益水平的提升。二是狠抓闲置性资产盘活上水平,采取“加快招商,出租一批;改造功能,完善一批;公开拍卖,处置一批;优化配置,调剂一批”的方式促使闲置资产发挥效益。三是狠抓资产物管上档次,通过创新物管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涵,借此提升资产的档次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资产的运营效益。

(三)进一步强化资产监管效率

一是强化组织协调。在区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区、街道两级监管体系,明确各级监管职能机构,配足配强人员,有效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完善资产监管制度和机制,加强区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国资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加大对资产投资、处置、收支等环节的监管力度,预防和惩处资产管理运营中的腐败行为。二是强化平台建设。扩增资产信息化平台的容量,提高录入端口的覆盖率;增强平台功能,立足业务单位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操作界面、数据统计和报表分析等功能,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增强业务能力,进一步规范平台操作,提高平台数据录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三是强化集中交易。借鉴江西宜春模式,探索设立区镇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集中办理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和出让,采取公开竞价和招标方式,推进资产、资源阳光交易,实现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四是强化考核落实。根据资产管理和运营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现有考核办法,加大关键指标的考核力度,激励各级管理运营资产的积极性,确保各项资产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四)不断探索行政事务管理新内涵新方法。

一是完善企业化运作模式,按照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根据我区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努力探索多元化服务体系,着力推进物业公司的规范化运作。二是建立健全“标准定额”管理,对机关运行经费、资产使用管理、公务用车及公务接待管理等事项都应基于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进行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定额等相关细则的制定。三是加大对服务外包公司的监管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外包服务监管体系,建立外包服务准入制度,规范外包合同的签订,明确服务价格、服务标准、考核措施,建立日常督查考核机制,力促外包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六)着力规范公务车用管理。

针对前期治理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加强整改落实,完善车辆档案台账。研究制定我区公务用车配置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公车的配置标准,车辆购置、转让及报废等事项审批程序和日常使用管理制度,提高我区公车管理的规范性。

(七)坚持强基固本意识,大力提升自身建设水平。

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范文第5篇

目前,高校图书资产分布广泛,需要在管理机制上进行科学设置,达到管理有序,确保图书资产不遗失,实现高校图书资产共享,更好发挥其价值。一般来说,高校图书资产管理管理机制涵盖管理体系、管理责任以及管理方案等方面内容。

(一)完善管理体系

针对高校图书资产的涵盖范围,主要包含图书馆图书资产、院系资料室图书资产以及由科研经费购置的散落于科研人员个人手中的零星图书资产。当前,部分高校以“总馆-分馆”模式实现了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的整合,但不少高校仍然是相对独立,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缺乏有效合作,不利于高校图书资产的共建共享,而且存在资源的重复购置。同时,对于由科研经费购置的散落于科研人员个人手中的零星图书资产,目前缺乏有效的监管,处于监管失控状态。为此,为了对高校图书资产进行整体性的管理,确保高校图书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资源共享,应当加快构建高校图书资产管理体系,使得三部分图书资产得到科学管理,做到应管尽管,同时明确管理主体。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从三方面构建高校图书资产管理体系:一是设立学校层面由主管校长负责的高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协调全校图书资产管理;二是设立具体的图书资产管理管理主体,统一负责全校图书资产管理,可以由校图书馆负责,也可以由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三是进行合理分工,将各类图书纳入管理范围,由不同主体进行科学管理,一般来说,图书馆图书资产由图书馆负责监管,院系资料室及院系教师科研经费支出购置图书资产由院系资料室负责监管。

(二)明确管理责任

高校图书馆资产范围广,类型多,高校不仅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而且需要对各管理主体进行责任明确,确保管理机制有效运转。为此,我们必须针对高校图书资产管理体系中的各具体管理主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案,对各管理主体的管理责任进行制度化确定,确保责任明确,保障高校图书馆资产的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图书资产的效用。学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一般由学校主管(副)校长担任主任委员,图书馆负责人、国资委负责人(或财务处负责人或设备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委员,各院系及相关部处负责人担任委员。为了有效运转,该委员会应当指定学校图书馆或国资委等单位作为挂靠单位,同时在挂靠单位设立办公室,负责学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一般来说,该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全校性的图书资产管理原则、年度图书资产采购计划、重大图书资产采购论证、大批量图书资产采购招标、院系资料室图书采购计划的审批、各系统图书资产的剔旧审批、学校各系统图书资产的共享机制等。大学图书馆图书资产是高校图书资产的主体部分,一般由校图书馆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全权负责其图书采购与管理,并通过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管理制度建立约束机制;相对独立的院系资料室图书由大学图书馆联合校国资管理机构进行业务指导,院系资料室负责日常管理;纳入学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院系资料室由大学图书馆按照“总馆-分馆”模式进行管理;院系师生通过课题经费购置的零星图书由院系资料室按照学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确立的采购规程与原则进行指导和管理,可考虑纳入院系资料室馆藏,由在校在职师生个人保存或资料室保存。

(三)制定管理方案

无论是何种管理体制,也无论涉及多少管理主体,均需要制定符合学校图书资产现状和国有资产管理原则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图书资产管理方案。该管理方案一般应有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等全校性图书资产管理机构负责牵头规划制定,主体内容由校图书馆负责制定涵盖图书采购程序、图书管理制度、图书馆岗位职责等的管理方案,确保图书馆的有效运转和图书资产的采购、管理等,加强图书馆图书资产的管理、核算和监督,有效防止图书馆图书资产的流失。

二、高校图书资产管理制度保障

作为国有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图书资产管理,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章,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高校图书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确保高校图书资产的采购、保管、利用、剔旧等图书资产管理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遗憾的是,国内“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高等院校图书资产的管理法规,使得高校图书资产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还滞后于图书资产的质量、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各种账实不符、家底不清、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混乱现象较为普遍,难以进行实际评估,不能充分地体现图书资产的真实价值,迫切需要通过构建高校图书资产制度化管理体系,确保高校图书资产管理规范、图书产权明晰、资源配置合理。

(一)加强图书馆制度建设,确保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制度化

图书馆图书资产是高校图书资产的重中之重,确保图书馆图书资产的规范管理是实现全校图书资产规范管理的前提,为此,必须强化图书馆制度建设,从图书资产管理制度化管理视角,健全图书馆规章制度,减少图书馆图书资产从采访、编目到流通这一交接环节中的流失,全面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加工、统一借阅制度,规范验收程序,按照国有资产核算制度原则,将馆藏图书固定资产完整地纳入国有资产制度化管理轨道。同时,切实加强馆藏图书借阅制度化管理,确保图书馆图书采购、验收、典藏、借阅、剔旧、报废等图书全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与健全高校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使设备购置、验收入账、使用、处置、报废等方面有章可循,有规可查,违章可究,不断完善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保证图书资料资源的连续性、完整性、完好性、共享性。

(二)强化对各种不同渠道获得的图书资产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目前,对高校学科建设经费、科研项目经费以及相关专项经费中购置的大量图书资产的管理在高校图书资产管理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重视不够,容易导致这部分图书资产管理的混乱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也不利于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特别是部分用科研经费采购的图书,过去往往长期放在少数科研人员手里,易造成丢失,应制订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指定专人管理,及时登记,及时处理,既保证科研人员能及时利用,又保证资料不流失。为此,笔者认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在加强图书馆图书资产制度化管理的同时,协同学校设备处、财务处、科研处、学科办等部处,制定严格规范、科学有效的高校学科建设经费、科研项目经费等项目经费中购买的图书资产管理制度。考虑到制度的可操作性,部分高校规定由本校图书馆负责统一协调、管理这一部分图书资产的管理职能,明确其职责和权利,将全校各类经费所购置的文献统一纳入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分门别类地进行对待和处理。如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对所有各类经费所购置的图书一律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建立了相应的馆藏地,制定了对其馆藏地不设借阅数量和借阅期限限制的流通规则;但当借阅者离校和退休时,则必须归还其所借阅的图书,这样既保证了全校范围内图书资产不会流失,也方便了图书馆对资产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高校图书资产管理技术保障

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各高校图书馆也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资产的入馆后管理成果纳入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基本实现了图书馆资产的数字化管理,使得图书采购进馆后,图书的编目、典藏、借阅、剔旧等在线处理,使得图书资产的变动能够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揭示。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高校图书资产的科学管理是未来高校图书资产管理的必经之路。

(一)强化技术意识,掌握图书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现状

高校图书资产管理部门必须要树立技术意识,对业界当前技术管理动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揭示了解国内外高校图书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最新状况和发展趋势。由于高校图书资产范围广,不仅仅包含高校图书馆图书资产,而且涉及各类课题经费支付获取的图书资产,且分布比较分散,散落于各院系资料室(或分馆)以及师生个人手中,按照传统管理手段,难以有效揭示现有图书资产的分布现状,更不利于高校图书资产的共享。为此,为适应当前信息网络社会的深入发展以及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管理的趋势,高校图书资产的管理应该主动顺应信息发展趋势,自觉树立技术自觉,及时掌握高校图书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现状,结合本校图书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图书资产的分布状况,通过与学校科研部门、信息服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校图书馆、各院系等多部门密切协作,规划出台符合各学校自身发展现状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图书资产技术管理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及其具体责任,确保全校在图书资产技术管理问题上统一认识与协作推进。

(二)整合技术平台,实现全校图书资产的统一揭示和管理

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各高校也在不断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各部门的管理质量,纵观当前高校图书资产的管理现状,各高校图书馆基本上均实现了图书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有的高校利用国内相关图书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如汇文图书管理信息系统、金蝶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有的高校利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图书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如Horizon管理信息系统、Aleph管理信息系统等,基本实现了图书的编目、查询及读者信息的管理以及图书的采购、编目、下架、遗失等图书管理环节的在线化和智能化,有效提高了图书馆图书管理水平。为了实现当前高校图书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可以考虑以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管理平台,充分挖掘图书馆图书管理平台的功能,在确保图书馆图书资产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将大学院系资料室图书资产、散存于师生手中的图书资产等统一纳入管理系统,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实现这类图书资产的在线揭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统一管理并开放利用,提高高校图书资产的整体效益。(本文来自于《办公室业务》杂志。《办公室业务》杂志简介详见.)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