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核算一般工作流程

会计核算一般工作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一般工作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核算一般工作流程范文第1篇

特点:

1、简单但繁琐可看出工作流程

2、复杂但不繁琐不可看出流程。

3、适用的企业不同。

会计核算一般工作流程范文第2篇

一、会计工作与计算机结合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一般称为“会计电算化”。具体而言,就是以计算机为会计工具,利用特定的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电子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也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全部普及,也设计出了十分便捷易于操作的会计运行软件,会计人员可以根据相应的步骤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另一方面,会计工作分为许多具体的工作步骤,这些工作流程较为烦琐,但是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良好应用,便可以轻松地完成会计工作的这些步骤。

二、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一)在会计核算方面的重要作用

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核算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具体流程上,如在编制会计凭证上,利用计算机实行具体操作,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手工操作中,编制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种,在计算机的操作下,原始单据承载的信息量加大,计算机是信息传输的单一入口。因此,在接受信息方面与存储信息方面要远远大于手工记载。所以,在编制会计凭证上,会计电算化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信息载入空间。再比如,在会计对账方面,手工会计对账的方法一般是由一名会计人员核对总账,再由另一名会计人员核对明细账,然后再由这两名会计人员进行核对。传统的会计核对会由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核对的水平,但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总账和明细账均来自于会计凭证,核对时用计算机内部程序一次进行核对,这样的核对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核对的准确性与便利性。通过编制会计凭证和对账两个方面的举例分析,可以看出,将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会计的核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在会计监督方面的突出作用

会计监督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分别是对政府的监督、对社会的监督以及对单位内部的监督。因此,会计工作与计算技术相结合,在会计监督上也在这三个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工作与计算机相结合对单位内部有更好的规范作用,会计电算化的逐步运用,其程序较为严格规范,这就对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减少了会计工作中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存在。另外,在会计工作中,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烦琐的程序,减少会计人员的手工操作,也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在操作中谋取利益,以公谋私的行为。这也是会计工作与计算基础技术相结合在监督方面的另一个有力的因素。

可以说,计算机技术在我国会计工作的大量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提高了会计核算水平与经营管理水平,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在我国有着突破性的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会计工作与计算机相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制约着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以下就此来讨论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现阶段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有关计算机的会计软件通用性较差。目前,在我国,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在会计软件上还未形成一个十分有效的会计软件程序体系。而且会计软件的通用性较差,一般在一个单位中使用一个软件体系,一个核算程序,但在单位与单位之间则不能达到更好的一致性。因此,在核算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断探索和研究出更好的系统程序。这些程序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十分完善的,还需要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地进行完善与发展,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现单位与单位,甚至在全国层面上实现会计软件的一致性,从而更有效的提高会计计算机程序的通用性。

2.会计工作运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的保密性较差。贸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会计工作在一个单位里有关数据的保密性十分重要。但是,会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不利于会计数据的保密性。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核算时,某些数据会随着相关程序泄露,并且核算结果也不能确保安全。为了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措施:第一,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水平必须提高,有关单位可以进行相关的素质培训与职业道德培训。第二,可以在相关计算机操作中研发出有关保密程序的软件,在每一步骤结束后进行数据的加密,以确保计算机操作的保密性。

3.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过程中在存档方面存在相应的问题。传统的会计存档一般为纸质,但计算机存档多为相应的程序。但计算机存档也会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计算机所存文件会因计算机故障而丢失,受病毒侵害或其他故障。另一方面,计算机存档的相关程序还不够完善。因此,会计工作在利用计算机存档时还存在着相应的风险性。此类问题亟待解决。

相关的单位,一定要确保计算机在会计工作单位中的安全性,定期进行安全排查与管理,同时完善会计存档的相关程序的永久性,减少会计存档程序的变更,以确保会计存档在计算机层面的不断进步。

四、结束语

会计工作在现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贸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必须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与准确程度。将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有利于会计工作的不断突破与发展。要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不断解决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让会计工作在新技术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会计核算一般工作流程范文第3篇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依托信息网络技术优势,统一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平台,改革传统规范导向的监督方式,基本实现了核算数据的大集中,建立了科学高效的监督体系。借鉴商业银行事后监督管理模式,创新监督手段,是对财务公司进行流程再造、提高财务公司事后监督工作有效性、防范和化解各类核算业务风险、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财务公司 商业银行 事后监督模式

一、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事后监督模式比较

1.监督机构的设置及运行管理

商业银行监督体系经历了由分散监督到集中监督,由事后监督中心到监督中心的发展历程,监督手段由单一的业务复审发展到风险控制、预警、对账,并实现了监督缩微一体化的监督模式。以工商银行为例,其支行不设监督岗,所有会计核算业务由其管辖行进行集中监督。监督中心是市行的直属单位,内设监督科、再监督科、风险监控科和对账中心等部门,相应设置监督主管岗、副主管岗、业务监督岗、业务再监督岗、风险监控岗、对账岗等岗位。由于财务公司为当地的企业集团及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因此其监督方式多为分散监督与部门内部监督,即财务公司一般不设置集中的监督中心,监督职能分散于当地的业务部门,在业务部门内部设置稽核岗位,对原始凭证、对账表、重要空白凭证的等内容进行检查,由稽核人员负责完成业务的相关审查工作。

2.监督流程和方法

商业银行(以工商银行为例)设立了事后监督、风险监控预警和对账三大系统。其事后监督工作流程首先是通过风险监控预警系统自动筛选风险数据,对当天大额、特殊业务进行实时监控,于营业终了次日收到监督资料后手工审票,审票合规后进行数据录入,通过事后监督系统进行凭证审核勾对。监督完成后,在会计凭证上加盖监督人员名章,将监督完毕的会计凭证移交给档案装订人员。财务公司无完善的风险监控预警和对账系统,其工作流程是会计资料按核算处理过程经有关复核处理后传递给稽核人员,由稽核人员在事后监督系统对部分凭证进行审核。再依靠人员的工作经验,人工逐笔核对核算部门会计资料。监督完毕后稽核人员要对各类凭证进行签章、整理、归档保管,其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监督效率低下,监督质量难以保障。

3.事后监督的时效性

商业银行的事后监督工作时效性较强(工作日的次日必须监督完毕)。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通过事后监督系统进行凭证审核勾对,通过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实现对前台核算过程中高风险环节、业务的实时、批量监控,提高风险反应速度,监督效率较高。财务公司稽核人员的检查范围包括业务凭证、账务核算、利息计付、票据管理、账户管理、往来对账等,负责审查各项业务处理结果正确无误。由于事后监督的职责内容较广,且多以手工检查凭证方式进行事后监督,加之来自有关方面(主要是银行)的回单不及时,一般无法在营业终了的次日完成监督工作,时效性较差。

4.监督整改与业务考核

商业银行一般都建立有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每个业务环节和每个风险点均设置交叉检查和重点监督制度,由会计管理部门(或由事后监督部门)制定会计业务考核制度,由事后监督部门负责考核,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立即进行整改并根据考核制度给予相应的处罚。在财务公司,当事后监督人员发现审业务差错时,及时向有关人员开出整改通知书,提出处理意见监督其改正。若为差错事故,登记差错事故登记簿,逐级上报上级管理部门。相比之下,由于其事后监督不具有监督处罚权和考核评价权,事后监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对被监督者的约束力较差。

二、借鉴商业银行事后监督管理模式,完善财务公司事后监督工作

1.健全事后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事后监督体系

总的看来,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体系比较到位,基本上解决了因监督手段落后或上级管理层缺位影响工作质量的情况。监督手段的完善、监督工作的考核、监督地位的提升,都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来行使。当前,财务公司事后监督工作可考虑通过建立独立、垂直的事后监督工作管理体系,使各级事后监督工作得到统一的组织和管理。

2.加快系统开发,尽快开发出操作性较强的风险预警系统

借鉴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监督机制,改变目前风险控制主要靠手工操作的现状,尽快根据风险控制需要开发相应的系统模块,形成相对独立但与会计核算系统相联系的风险预警监控系统,结合日常会计核算业务数据定量分析与事后监督人员的定性分析,及时预警监测信息,提高风险反映速度,实现事后监督由简单操作型向分析预警型的转变。

3.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手段,提升监督工作的时效性

财务公司的事后监督工作可借鉴商业银行的方式,应用先进的电子化监督手段,实现计算机对会计核算业务的全程监督。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缩短监督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运用科技手段,筛选出大额、特殊等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实现对风险点的实时监控,解决目前事后监督业务量大、监督工作迟滞等问题。

4.实施绩效考核,深化事后监督成果运用力度

会计核算一般工作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 企业管理 作用

核算作为管理工具,通过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预算定额和定价指标等,履行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责任。企业会计核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向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财务信息,二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为管理者进行各类考核、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因此,会计核算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那么,会计核算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管理要求和需要,会计核算内容如何有效的与企业管理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会计信息充分使用,做到既能满足财务口径的统计要求,又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考核的需要,就成了我们这些会计人要思考的问题了。

如何将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来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反过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对于我们这些会计人员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说其是机遇是因为通过这一过程,能够更多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从而不断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这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地位的一个过程;说其是一种挑战是因为这对我们会计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好相关的会计和税务知识,还要了解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的其他知识,包括对产品的了解和对生产经营工作流程的了解。

从这点来说,会计人员应当转变观念,要将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一般来讲,企业经营业务越复杂,管理中需要会计提供的信息支持就越多,会计信息流程就越需要细化。会计信息流程细化到什么程度,才能对生产经营活动有指导意义,才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及考核的需要,不同的管理者以及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此会有不同的要求。

会计工作的目标是对经营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经营单位经济活动的信息。这一目标取决于经营单位的总目标。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出发点和归宿就是盈利。从成立起,就面临竞争,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必须生存才能获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因此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生存、发展、获利。所以,会计工作除了要将一个单位与经济业务发生的有关原始单据,通过审核、记账、核算,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日常的业务数据经过记录、分类和汇总计算出该企业在某一时段、某一时点所创造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变动情况,并编成报表。更主要的是要按照一定程序,遵守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前提下,用适合本行业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规范经济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更加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给管理层和决策者一个可靠的信息。

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本单位的行业特点制定具体制度和方法。首要的是领导重视,才能使之贯彻执行,如果推不动,行不通,那就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其次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要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就要进行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以生产企业为例,从某一点看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生产企业每个月对已收货、未付款、未开发票的材料,必须估价入账。因为制造业生产周期短,每月要计算当月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也要计算当月销售数量的销售成本。如果不按送货单估价入账,将无法进行当月成本核算。购进材料经验收入库,领用材料时,必须正确填写生产单号或批号,使其材料能记入到每件不同的产品上。对几个产品共同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各产品中。如果没有领料单或填写不正确,试想,有的产品没有材料,都记入到另一产品中,那是什么情形?

会计核算一般工作流程范文第5篇

按照会计电算化功能模块、分项目分任务组织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一致;教学和实训采用的会计软件,与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软件如用友ERP-U8.72等一致;实训中采用的会计资料是虚拟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仿真业务,实训操作时,使得学习情景与工作情景一致,即实现学习情景企业化。在模拟会计电算化岗位实训中,重视实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比如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情况,虚拟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会计核算在现代化管理中的作用。实践环节模拟企业一个月的会计工作业务,每个学生从建账、初始化、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出纳、往来管理、期末处理和报表的编制等,独立完成整个企业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并按照会计核算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由学生主动地熟悉并掌握一般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与工作流程、操作方法及基本操作技能。从而具备会计电算化工作各岗位所必需的会计核算能力。各项目任务改变以往枯燥的文字描述,以形象的单据扫描件替代,如银行回单、工资发放签名表、领料单、专用发票等,既增强了直观性与实用性,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与相关会计技能赛事接轨,如2012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赛项会计业务手工处理团体赛样题出题形式。

二、启发与模拟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老师在进行任务分配时,明确各自相应的会计岗位职责。即分析出这一任务是什么,具体工作中哪一岗位完成,在电算化中由什么用户(角色)操作,如何操作等。实训操作时,学生分别以不同的会计角色在授权范围内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灵活地在不同职能岗位间穿越。如采购付款业务:通过采购订单、到货单、入库单、采购发票、运输发票、付款单等原始单据,分别体验不同岗位职责。采购订单的下达,由采购员完成;采购订单的审批由业务经理负责;采购到货单的签署、采购发票的录入由采购员完成,而验收入库则由仓管员负责,采购付款单业务需出纳签字确认,采购分摊、结算后单据进入应付款管理环节,由往来会计进行核算、制单业务操作,最后生成相关凭证进入总账系统由审核员审核后记账,整个流程体验下来,有助于其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同时,注重财务会计知识与会计电算化知识这二者的有机结合,自然链接,不生硬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切割开来。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引导作用,精读多练,注重讲“做什么”、“为什么做”,对于“怎么做”点到为止,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专题内容讲授结束之后,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资源共享、“教、学、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