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专门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Abstract:Thebrand-newforminputmethod,unifiesthecertificatemoduleandthereportformmodule,realizesthecertificatedatahighspeedinput;Usingthecodingtechniqueandthereportformmodule,theproductioncostcalculationreportform,willrealizethecostaccountingatonefellswoopentiregeneral,thushassolvedan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biggestdifficultproblem;Foundedthegroupingcalculation,thusprovidesalwaysclassifiesisbroaderthan,themorecomprehensiveaccountingindicesandsooneightmajorpartcontents,constitutesthe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theoryframe.
keyword:Accountanttheelectricitycalculated;Entiregeneral;Centraldata;Groupingcalculation;Automaticaccount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一、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一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一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二、主辅核算全通用
日常会计核算,我们通过科目编码进行,也称为编码内核算。但编码并非万能,有些更详细的核算内容,仅依靠科目编码是无能为力的。如工资一般按工资总额组成内容进行明细核算,很难同时按职工姓名进行明细核算。又如材料一般按类别或库别等口径进行明细核算,很难细化到成千上万的材料品种。这些工资到人、材料到品种等的核算内容,实际上是更为详细的明细核算,即使强行编码到如此详细的程度,如国内某些会计软件可进行九级编码,记账凭证的编制也无法适应。因此,编码并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编码级别越多越好。编码内核算不能满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时,就必须用编码外核算进行补充。哪些内容纳入编码内核算,哪些内容列入编码外补充,并没有现成的统一标准,完全要根据本单位核算与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来决定。实行主辅核算相结合,既能适应日常会计核算需要,又能满足管理者对各种管理信息的需求。
编码内、外核算存在大量数据交流,比如各种口径的工资汇总表、发出材料汇总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辅助核算内容,都会产生大量表格数据,将其打印出来,就是原始凭证,需要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来输入机内。这些凭证数据的手工输入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容易出错。全通用电算会计应寻求一种更快、更有效率的自动输入方法,即表格输入
法,来实现编码内、外核算的贯通。
三、主控模块全通用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Abstract:Thebrand-newforminputmethod,unifiesthecertificatemoduleandthereportformmodule,realizesthecertificatedatahighspeedinput;Usingthecodingtechniqueandthereportformmodule,theproductioncostcalculationreportform,willrealizethecostaccountingatonefellswoopentiregeneral,thushassolvedan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biggestdifficultproblem;Foundedthegroupingcalculation,thusprovidesalwaysclassifiesisbroaderthan,themorecomprehensiveaccountingindicesandsooneightmajorpartcontents,constitutesthe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theoryframe.
keyword:Accountanttheelectricitycalculated;Entiregeneral;Centraldata;Groupingcalculation;Automaticaccount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摘要:全新的表格输入法,将凭证模块和报表模块相结合,实现凭证数据的高速输入;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将制造成本核算报表化,一举实现成本核算全通用,从而解决了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一个最大难题;开创了分组核算,从而提供比总分类更概括、更综合的核算指标等部分内容,构成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框架。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Abstract:Thebrand-newforminputmethod,unifiesthecertificatemoduleandthereportformmodule,realizesthecertificatedatahighspeedinput;Usingthecodingtechniqueandthereportformmodule,theproductioncostcalculationreportform,willrealizethecostaccountingatonefellswoopentiregeneral,thushassolvedan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biggestdifficultproblem;Foundedthegroupingcalculation,thusprovidesalwaysclassifiesisbroaderthan,themorecomprehensiveaccountingindicesandsooneightmajorpartcontents,constitutesthe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theoryframe.
keyword:Accountanttheelectricitycalculated;Entiregeneral;Centraldata;Groupingcalculation;Automaticaccount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关键词:会计核算;电力企业;应用
一、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
1.设置账户。由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复杂多样,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地核算,开展经常性的监督。为了实现对复杂内容的合理核算,就很有必要科学地将经济业务进行分类,以便取得多种不同性质的信息和指标,并符合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置账户是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专门的方法即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
2.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指对在财务管理中所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复式记账法的好处是不仅能够全面地反映出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源走向,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差错的发生,还便于检查账簿记录是否正确和完整。
3.填制和审核凭证。在对经济业务的记录中,需要运用到会计凭证。会计凭证大大有利于经济责任的明确,还可以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因此,要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这是会计核算以及监督经济活动的财务收支的基础,也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
4.登记会计账簿。登记会计账簿简而言之就是记账,指在对会计凭证审核无误后,要以此为依据在账簿中进行分类,以连续、完整地将各项经济业务记录下来,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
5.成本计算。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费用,将这些费用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整理就是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有利于确定记录对象的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产品成本可以综合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确地成本计算,能考核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支出水平,还可以确定企业的盈亏,是制定企业产品价格的基础。
6.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指为了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而盘点实物并核对账目的一种专门的会计核算的方法。财产清查不但有助于提高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以保证账实相符。而且可以查明企业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以及使用情况,还可以核对企业各种结算款项的执行情况。在核算中发现积压或损毁的物资以及逾期未收到的款项后,便于及时地采取措施,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
7.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完成后,要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编制会计报表即定期并总括地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以及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是账簿中的记录。对这些记录进行一定形式的加工整理,从而产生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标,以做到对财务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和分析,并作为编制下期财务以及预算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核算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电力企业货币资金的核算及管理。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收取电费往往涉及用户多但金额比较小。会计在期末银行存款账户往往未达账项有很多笔,其合计后金额总是能高达上千万元。针对这种情况,有的财务人员认为只要编制了调节相符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就算完成任务。但实际上会计报表并不能真实低反映企业期末的银行存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尽量分清预收电费和应收电费。
2.电力企业材料的核算及管理。在电力企业,年末集中采购入库以及生产领用出库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时往往需要查验原始出库单据。这时会出现一些以前月份甚至以前年度的出库单据,这样在年末集中办理出库为其计入成本时自然会造成记账不及时的后果,导致经营成果的核算不真实。
3.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近几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对电力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都进行了统一,各电力公司固定资产核算模块中的折旧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为:原值*(1-残值率)/使用年限;如果出现折旧年限变更的情况,则应采用第二种做法:(净值-净残值)/剩余折旧年限。可不少电力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仍用第一种方法进行核算,造成少计提折旧的后果。
4.电力企业土地使用权的核算。很多电力公司成立时间比较长,其往往持有多宗土地的使用权。由于其取得的方式多样,用途不同,在进行土地使用权的会计核算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有些会计人员核算模糊往往造成出现使用会计科目不当的现象发生,致使应该摊销的而没有摊销,不应计提折旧的却进行了计提折旧。
5.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的划分。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在预收用户电费后,会列入“预收账款”。此后在抄表后,将按用户的使用电量和对应单价冲回预收账款。可有些财务人员习惯把所有的抄表都列入到应收账款,在第二月再将相同用户进行抵消,这样无形中就虚增了电力企业的资产和负债。
6.自用电的核算。电力企业生产自用电的核算方式做法不一,其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方式:第一,未单独计量。直接反映为电能损耗(简称线损)。线损不能真实反映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第二,单独计量,但未进行会计核算。近几年电网企业的规范管理要求对生产自用电进行单独计量,但却没有对生产自用电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供电成本和售电成本的混淆。第三,单独计量,会计核算将其视同销售。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形成了电网企业的营业收入,另一方面进入了电网企业的生产成本――其他运营费用――水电费。这样的做法多计了增值税销项税额,使电力企业承担了不必要的税金。
正确的处理方式应为:单独计量,会计实务不核算销售收入。这样的处理将企业的售电成本、供电成本和企业的线损以及福利部门的用电成本得到了真实地反映,也没有出现多计增值税销项税额的现象。
总之,会计核算应用于电力企业有着其特殊的反映。在电力企业的会计核算中,要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优点,为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发挥会计核算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葛智辉.浅谈如何加强和改进会计核算在电力设计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经界(学术版),2010(09).
摘要: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蓬勃发展,但国内尚缺乏对表外业务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专门规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运用会计准则对表外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核算信息披露
一、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界定
2011年,银监会《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11]31号)(以下简称《指引》)对表外业务及包含的类型进行界定,明确规定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种类型的业务。可见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界定并无争议或不明确之处。
二、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现状
(一)表外业务界定不清,会计核算对象缺乏规范性
尽管《指引》)对表外业务进行明确规定,但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出于不同利益的考虑,普遍存在将表内业务及备查类事项纳入表外业务核算的问题,导致一系列不规范和蕴藏风险的现象的出现。具体可归纳为:
一是超范围核算现象突出。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核算对象普遍包括金融服务类业务,如客户委托理财、待出售代销黄金和证券承销等。这类业务属于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广义表外业务,其发生会影响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负债的增减,并不符合表外业务特征,应纳入表内核算;
二是核算内容更新不及时。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属于传统表外业务范畴,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发〔2000〕344号)中,明确其为三类表外业务之一。但随着2006年新会计准则,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的会计核算发生显著变化,开始作为金融资产纳入表内核算。但截止至2012年9月,部分国有商业行仍未按照新会计准则和银监会的规定,及时将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纳入表内核算;
(二)缺乏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会计信息可比性、可理解性弱
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其突出表现为:
一是记账方法不统一。资料显示,建设银行采取单式记账法;农业银行对表外业务全部采取复式记账式;交通银行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保函业务、信用证业务采用复式记账法,而对承诺业务采用单式记账法。各行记账方式不统一,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是会计科目设置混乱。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农业银行设置“银行承兑汇票应收款”和“银行承兑汇票应付款”科目进行核算;交通银行设置“应收开出保证款项(应收承兑汇票)”和“开出保证款项(应付承兑汇票)”科目进行核算;中国银行设置“银行承兑汇票—0781”和“银行承兑汇票—0881”科目进行核算。各行会计科目名称混乱,不利于使用者理解。
(三)会计信息披露规范性和充分性明显不足
一是缺乏专门的表外业务会计信息披露规范。我国目前尚未针对表外业务制订会计信息披露规范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主要遵循《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等相关规范进行信息披露。这些规范对表外业务的信息披露要求简单,并且多为定性原则,缺乏强制性规定。各行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根据自身规定进行披露,披露的业务种类、内容、深度等均有不同,造成信息披露规范性不足、可比性弱。
二是尚未建立专门的表外业务报表制度。我国银行目前没有专门的中间业务报表制度,表外业务自身不须编制专门报表,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对表外业务从总体上做出评价和风险分析;并且表外业务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影响或者不反映或者合并反映,使得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编制具有相当大的活动余地,加剧了报表隐含的风险。
三、改进表外业务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状况的对策建议
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表外业务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是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真实反映表外业务,维护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由途径。对此,我们有如下三点建议。
(一)明确表外业务核算范围,规范业务分类
各行应严格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11]31号)的规定,正确界定表外业务范围,统一表外业务的核算口径,将不属于表外业务核算范围的金融服务类业务以及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及时调出表外核算体系;对未决诉讼仲裁等非银行业务以及重要凭证、有价证券等备查类项目,可单独建立备忘项目核算体系,进行备查登记或采用单式记账方式进行核算;对担保类业务和承诺类业务存在混淆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分类调整,将信用证、保函、银行承兑汇票、保理等业务归入担保类业务进行核算,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二)建立规范、健全的表外业务核算体系
一是要合理定义会计要素。表外业务属于或有事项,而传统的会计要素设置主要依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分类,因此可考虑结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点,在建立表外业务核算体系时,将会计要素分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或有权益,或有收入,或有支出,或有利润六大类,与资产负债表原有的六大要素彼此独立、互不影响。二是要统一设置会计核算科目。根据对表外业务会计要素的定义,统一设置表外业务一级科目,并明确各科目名称及使用规则。各行也要依据业务具体情况需要,自行设置二级及三级明细科目。三是规范记账方法及账务处理过程。表外业务应采用复式记账法。根据复式记账原理,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反映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等的增减变化;账务处理过程应统一规范。
(三)完善表外业务信息披露
可建立包括表外业务信息和风险信息的披露标准和程序。业务信息的披露内容应包括商业银行编制的“表外业务状况报告表”、“表外损益明细表”,通过报表的形式对分类的或有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单独披露,预计其产生的财务影响;风险信息是根据商业银行的不同风险技术管理水平,采用一定的风险计量模式和具体的方法,计量和分析表外业务的风险程度,提供相关的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蔡国政.浅析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2,08:83.
关键词: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会计核算;
作者:赵青等
基金:2015年度邢台市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5ZC126)阶段性研究成果;
为促进政府会计进一步改革,建立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财政部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7号)进行了修订,并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库(2015)192号),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会计制度修订涉及面广,在会计核算目标、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科目核算内容以及会计报表体系构成上都有很大变化,这对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以期能够对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人员的实务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重新定位会计核算目标
原《制度》下总会计的核算目标仅反映政府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对财务状况的信息反映相对不足。新《制度》明确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政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等会计信息,反映政府财政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目标定位进一步明晰,要求总预算会计核算要满足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在反映政府财政预算执行状况的同时,也要反映政府财政的资产负债状况。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主要通过收入支出表体现,财务状况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体现。此次修订加强了会计信息要全面反映政府财政财务状况的要求,能够将重大财政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反映出来,为将来分析和完善相关财政经济政策提供帮助。
二、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新《制度》参照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即对那些既影响预算收支,又影响资产负债情况的业务广泛采用“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双分录”的运用实现了新制度的会计核算目标,我国以收付实现制做为预算编制基础,实际收支也只有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确认和报告才能与预算形成有效对比,真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如果不采用“双分录”的会计核算方法,则无法实现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目标,也不能使部门决算和财政决算保持口径一致,还会虚增结余。例如,政府财政进行股权投资时,只记“股权投资”,不计支出,就会造成政府财政已经支付,但仍反映在账面结余中,虚增结余。新《制度》在净资产类账户中相应增设了“资产基金”科目,核算政府财政的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有效解决了上述虚增结余的问题。新《制度》中规定某些负债科目,例如“应付政府短期债券”、“应付政府长期债券”、“借入款项”、“应付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应付主权外债转贷款”等会计科目也采用“双分录”的核算方法,即在增加的同时,在净资产的“待偿债净资产”科目中确认发生负债而相应需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政府财政净资产的数额。
三、完善会计科目核算内容
(一)完善国库现金管理业务会计核算内容
自2001年我国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的库款余额与波动幅度都比较大。为了降低国库现金余额,使其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建立库底余额管理制度迫在眉睫。美国主要是通过在商业银行设立国库账户来进行国库现金管理,将大部分资金存放于商业银行能够有效降低央行国库账户余额的波动程度。新《制度》专门针对实行国库现金管理存放在商业银行的款项设置了“国库现金管理存款”科目。“国库存款”科目和“国库现金管理存款”科目分别反映了政府财政的日常国库存款额和国库现金管理存款额,更清晰地反映了财政存款的结构。
(二)完善对外借款业务会计核算内容
新《制度》增设了“借出款项”和“其他应收款”科目,代替了“暂付款”科目,“借出款项”科目核算政府财政对预算单位借出的临时急需的,并需按期收回的款项,而“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政府财政临时发生的其他应收、暂付、垫付款项。两个科目将财政对外借款业务和其他日常往来结算业务形成的债权分开核算,更清晰地反映了政府的债权信息。例如: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因开展专项活动需要,向市财政紧急借款50万元。原《制度》下会计分录为:“借:暂付款500000;贷:国库存款500000”。新《制度》下会计分录更改为:“借:借出款项500000;贷:国库存款500000”。
(三)增加省级政府发行债券业务会计核算内容
新《制度》针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转贷业务,专门增设“应付短期政府债券”和“应付长期政府债券”科目,用于核算政府财政部门发行的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例如:某省财政部门平价发行一年期国债券150000元,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4000元。会计分录如下:①实际收到短期政府债券发行收入时:“借:国库存款150000;贷:债务收入150000”。同时,“借:待偿债净资产———应付短期政府债券150000;贷:应付短期政府债券150000”。②期末计算短期政府债券应付利息时:“借:待偿债净资产———应付短期政府债券4000;贷:应付短期政府债券4000”。③实际支付短期政府债券利息时:“借: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4000;贷:国库存款4000”。同时“借:应付短期政府债券4000;贷:待偿债净资产———应付短期政府债券4000”。④偿还短期政府债券本金时:“借:债务还本支出150000;贷:国库存款150000”。同时,“借:应付短期政府债券150000;贷:待偿债净资产———应付短期政府债券150000”。核算政府发行债券业务时广泛采用了“双分录”的核算方法,在“应付短期政府债券”增加的同时,需在净资产的“待偿债净资产———应付短期政府债券”科目中确认发生的应付短期政府债券而相应需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真实反映了政府财政净资产的实有资金。这样既保证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又能够真实反映政府财政的财务状况。二是针对地方政府债券转贷业务,专门增设了“应收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和“应付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科目。新《制度》规定了省级财政部门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的会计核算方法,按照置换本级政府存量债务的金额借记“债务还本支出”科目,贷记“债务收入”科目,同时借记“待偿债净资产”科目,贷记“应付短期政府债券”或“应付长期政府债券”科目。
(四)增加政府股权投资业务会计核算内容
新《制度》针对政府股权投资业务专门增设了“股权投资”和“应收股利”科目,并按每一个投资主体设置了“投资成本”、“收益转增投资”、“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等明细科目。新《制度》要求采用权益法核算此类股权投资的增减变动情况。如:2015年2月4日,政府财政购入甲公司股票580万股,占甲公司股本的25%。每股买入价8元。当日,甲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相同)为18000万元。2015年度,甲公司净利润为3000万元。2016年2月17日,甲公司宣告分派2015年度现金股利,每股支付0.20元。会计分录如下:①政府对甲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时:“借: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46400000;贷:国库存款46400000”。同时,“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46400000;贷:资产基金———股权投资45000000,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1400000”。②年末,根据政府财政在甲公司2015年度净利润中占有的份额,“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7500000;贷:资产基金———股权投资7500000”。③甲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借:应收股利1160000;贷:资产基金———应收股利1160000”。同时,“借:资产基金———股权投资1160000;贷: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160000”。
(五)增加调节预算收支平衡会计核算内容
为了全面推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政府应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需要,构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为了调节预算收支平衡,新《制度》设置了“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科目和“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科目。例如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出现收入大于支出的情况,需要用超支的收入来调节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会计分录为“借: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贷: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如出现收入小于支出,则需要通过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整平衡,会计分录为“借: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贷: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或者短收时,会计分录同上。
四、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和报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