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管理常用方法

风险管理常用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管理常用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管理常用方法

风险管理常用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施工项目风险;风险管理;内涵;机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1施工项目风险的含义

施工项目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发生事故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要定义施工风险,首先就要了解“风险”的含义。“风险”这个概念由来已久,但是至今还没有明确且统一的定义。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领域的学者都有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认为,风险就是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在特定的时期内,某一事件其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变动程度的概率分布,变动程度的期望值和方差越大,风险越大,反之风险越小。

第二种说法认为,风险是给定情况下的可能结果的差异性。

第三种说法认为,风险是未来损失的不确定。

第四种说法认为,对风险的认识可以分为主观说和客观说。主观说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客观说认为,风险是给定情况下一定时期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间的差异。诸如此类的对风险的定义很多。

虽然风险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是却确定了风险共同的几个特征。我国国内对风险定义明确了三个特征,即:一是风险是不确定的。古代的人们常常用“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来形容风险的这个特征,而现在人们也常常用“风险无处不在”来描述风险的不确定性;二是风险是会带来损失的,有一定灾难性,但是同时会带来成功;三是风险是可以度量的。

综上,作者认为施工风险就是指事先不能确定的,会导致施工项目预期质量、进度、造价和安全等目标不能实现的资金、技术、管理、组织、人员等方面消极的不确定性的不利因素和事件。施工风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风险因素之间也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总结起来,施工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客观性,即施工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不确定性,即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以及造成的损失大小等在施工风险发生前难以确定;三是复杂性,即风险种类很多,风险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并且因素与因素之间往往相互作用和影响,其状态并不稳定,并且始终在不断变化着;四是相对规律性,即风险的产生有一定规律性,人们可以通过对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来预测风险,从而达到控制和规避风险的目的。

2施工项目风险形成机理

研究施工项目风险首先要清楚施工项目的风险是如何形成的。对于研究施工项目风险的形成机理,目前学术界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即施工项目风险是由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件,进而产生风险损失的过程。

(1)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指能增加风险发生频率或增大风险损失的因素,它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在施工项目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因素,对施工项目的实施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造成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继而产生风险损失。例如,政府政策因素,经济环境因素,业主道德素质等不确定因素导致施工项目产生风险损失。

(2)风险事件

风险事件是指风险因素引起的各种不确定事件。如气候恶劣风险因素可能导致施工项目过程中发生长时间下雨,持续炎热高温等风险事件。但是,风险事件的发生并不必然导致施工项目风险损失的产生,风险损失是否产生还由风险事件对施工项目影响的途径、施工承包商风险管理水平及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等决定。

(3)风险损失(风险后果)

风险损失指风险事件所带来的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施工项目建设目标的损失。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会引起风险损失,但也有可能不对建设目标产生影响,不导致风险损失。

3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 ,它既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基本内容,又是工程项目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所致的各种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是承包商或者工程负责人对不确定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和财务状况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以避免投资增大、工期延长、设备淘汰、成本增加、计划失控等偏离既定目标实现的管理手段。如果是可控风险,那么在风险发生前就能够采取措施避免损失发生;如果是不可控风险,那么就在风险发生后采取措施使损失降低到最小。目前,人们通常用到系统理论、概率论、数理统计和模糊数学等理论方法对风险进行预测评价,但是,人们还不能利用现在掌握的所有的技术、方法对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风险的认识的加深,相信对风险预测的准确度也会越来越高。

人们对风险管理的意识由来已久,最早的保险雏形―共同海损制度就是风险管理意识衍生的产物。然而,风险管理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风险管理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这些国家大都设了了风险管理协会,负责宣传风险管理知识,定期召开风险管理年会以及出版风险管理论文。并且在这些国家的企业中普遍也都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以及专门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职位。然而,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一个新兴事物,并且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施工企业和承包商的风险管理意识大都比较薄弱。这是由于风险管理理论传入我国的时间比较晚,并且我国人们在长期计划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下难以转变观念。长期以来由建设方决定项目投资和工期的方式往往使得项目管理人缺乏发现工程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管理研究理论目前只在我国一些大型施工企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而在绝大多数急需进行风险管理的小型民营施工企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般的风险管理基本程序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对策、风险控制。

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也是贯穿于工程施工整个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风险识别是通过之前工程施工中的相关统计资料,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系统分类和了解的过程。风险往往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人察觉。但是风险同样具有一定规律性,通过多次工程施工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统计资料,应用科学的识别方法,也是可以识别风险的。目前的风险识别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面谈法、情景分析法、德尔菲法和核查表法等。

风险分析,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前提下,对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用定性法和定量法综合分析,评估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按风险严重程度进行排序,最终预测风险发生时间和影响范围。目前的风险分析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查核表法、层级分析法、蒙地卡罗拟、决策树等。

风险评估是通过评估量化工具和手段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时间、风险后果严重程度、风险影响范围等内容进行研究和量化分析。目前的风险评估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查核表法、层级分析法、蒙地卡罗模拟等。

风险对策就是在项目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为避免或减少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其潜在损失而采取的各种措施。采用风险对策可降低预期损失或使这种损失更具有可控性。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预防、风险分离、风险分散及风险转移。

参考文献:

[1]薛卓华.施工项目风险分析和预测:[硕士学位论文〕,陕西,西安理工大学,2009

风险管理常用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外汇风险 交易风险 风险管理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势头强劲。人民币升值给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交易风险产生原因

交易风险是一种外汇风险,指跨国公司进行跨国业务取得外币债权债务后,由于业务发生日的汇率与结算日的不同,而使跨国公司在结算这些外币债权债务时可能出现的损益。

在固定汇率制或单方面钉住汇率制(中国进行汇率改革前的汇率制度)下,交易双方之间,如中国和美国,并不会产生交易风险。但在浮动汇率制下,结算货币和本国货币的汇兑关系产生波动,而汇率波动必定造成一方受益一方受损。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以美元为结算货币、人民币为本国货币的在华跨国公司在出口业务上将面对交易风险,即人民币的升值将使公司直接受损,而在进口业务上则会直接受益。

交易风险的出现源于汇率的变化和业务发生日与结算日的汇率不同,因此汇率是影响交易风险的关键因素。围绕汇率展开的交易风险管理属于金融风险管理的分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影响着风险管理水平。

二、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回顾与综述

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原因:首先,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环境和规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频繁发生,催生了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的需求;其次,经济学特别是金融学理论的发展为金融风险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计算机技术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0世纪60年代后,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期间产生了金融学理论界和实务界被广泛接受和运用的经典理论和模型。在风险管理领域,Sharp和Lintner等人创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认为风险资产的定价要和其所承受的风险成正相关关系,并通过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和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关系作为定价模型。Rose的“套利定价模型”(APT),把影响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加入模型,成功地提出了风险模型在套利技术下的定价原理。Black和Scholes的“期权定价理论”将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定量化,提出了决定期权价格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得期权成为可以交易的具有市场价格的金融产品,进而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交易风险管理也依赖于管理学的发展。Hunter 与Timme(1992)指出, 企业管理人发现公司常常暴露在外汇风险中, 不管是进口企业或出口商, 常常面临换算风险和交易风险, 故经理人必须设计外汇的避险策略。面对多种避险策略,管理人必须评估策略的优劣。

三、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及方法

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风险识别和预测;二是对风险控制进行决策;三是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

1.风险预测

交易风险管理是“必修课”,而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对汇率变动的预测。

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远期可以参考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模型(尽管实证支持并不很有力),而作为短期汇率风险的交易风险来说,利率平价这个套利模型更受推崇,也更具实证价值。

2.风险管理决策

这个环节将会决定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交易风险的管理。一般来说,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本节约型;另一类是利润创造型。前者指通过风险管理,使交易风险的损失尽可能小,以节约总成本,选择这种目标的公司所采用的风险管理技术多为保守型,且管理相对静态和被动;利润创造型则是保留风险带来的收益,并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利润创造为目标的公司使用的风险管理技术较先进,管理更积极,但是会产生新的风险。因为以利润创造型为目标的公司多采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而这些工具本身就含有极大的风险。

交易风险管理和会计风险管理,一般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不可兼得。跨国公司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明确公司更关注哪类风险,并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3.交易风险管理

正确选择对外交易中的计价货币、外汇储备、提前和延迟收付款、参加外汇保险等方法可以在成本节约型风险管理中使用。成本节约型企业更多倾向于远期外汇交易,利润创造型公司则偏好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

四、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及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1.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

人民币目前正面临单方面升值预期,中国采取的是小幅度渐进升值的方式,在华跨国公司可以清楚预期人民币汇率目前会小幅度持续升值。

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多种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缺失,金融服务滞后。因此,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只好采用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单一管理,即只能是成本节约型的风险管理目标,较为被动。

在华跨国公司,目前普遍采用远期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远期外汇交易保值是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外汇交易合同, 事先约定未来的交割币种、数量和汇率,到期按预定条件进行实际交割。一般是客户与银行签订合约,客户通过这种交易,能保证在未来某一时刻,以确定的汇率获得所需货币, 从而有效地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

2.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根据一般模型,以及实证中的情况,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1)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可以考虑利率平价模型。但是,中国目前的利率并不是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供需关系来定的,所以用利率平价模型来进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量化预测是肯定不准确的。而且,在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还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根据现实(历史)经验,有两个指标极其需要关注,一个是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市场上对人民币远期汇率的报价,另一个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掉期业务报价。

理论上,根据Kaen和Hachey,Hartman和Swanson的研究,他们考察了美国国内利率引导离岸市场利率的情况,提出了著名的“境内优先说”。用在人民币汇率上就应该是国内远期汇率引导NDF。但是,在人民币汇率上,外汇管制弱化了本土信息优势的功能,NDF一直充当了汇率波动引导者的角色。NDF比境内远期要更准确地从事“价格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在投机资本的驱动指标上,NDF对热钱的风向标作用明显不断增强,同时,国内汇率市场要越来越看重NDF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位置和冲击的力度。NDF目前的日均交易量已经做到了6亿美元左右,大约在亚洲外汇市场排名第三,其市场规模和地位进步神速。新加坡作为目前最大的人民币NDF离岸市场,其报价已经显著制约了国内人民币对美元远期汇率的报价。香港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另外,中国央行与十家商业银行于2005年11月25日进行了一笔金额达60亿美元的人民币与美元掉期业务,当时将一年期人民币与美元的交易汇率定为7.85。2006年11月24日,外汇即期市场上,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出现了“惊人的巧合”,报价正好是7.8526。由此可以看出,央行的掉期业务的汇率波动预测极具指导意义。

(2)跨国公司在考虑选择成本节约型或利润创造型时应该结合自身情况,甚至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目标。一般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通常采用的是利润创造型风险管理目标。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实质是创造风险的金融票据,且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就是与资产的增值紧密相关,因此将风险杠杆化,使用衍生工具管理风险并创造利润是首选。相反地,对于非金融机构来讲,由于这些公司的核心业务仍是商业交易,所以采取传统、简捷、实用的风险管理方式,即对冲风险更为合理。

(3)目前,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采用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单一管理。提前、延迟收付款和外汇远期协议是在华跨国公司最常用的风险管理方式,目前开来也是最实用的理方式。这种保值方式比较灵活, 手续简便,且避险效果好, 成本低, 因此在国际上也被广泛采用。此方法简单实用,目前来看,不足之处就是价格略高,企业难以完全享受到风险管理保值之好处。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人民币衍生品的成熟,利润创造型的风险管理势必成为在华跨国公司未来风险管理的趋势。因此,跨国公司应该对相关金融衍生产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拥有一批专业人才;在用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和创造利润的时候,也要注意衍生品本身的风险。

风险管理常用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药品生产;风险管理;问题;管理策略

前言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让药品生产企业逐步意识到药品生产安全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从而让企业管理者逐步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积极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措施来加强企业生产活动的控制与监督,有效降低药品生产过程当中的风险因素的影响,提高药品生产安全保障。

1、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基本程序

1.1药品生产风险管理概念界定

从根本上说,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为药品的质量提供保障,提高药品生产的安全性。在具体的生产活动当中,很多因素都会对药品生产形成制约,影响到药品生产的质量与安全。因此,风险管理就是针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专门的管理,通过对风险的收集、识别、评估、处理和规避来达到管理的目的,从而有效降低药品生产当中的风险性。除此之外,风险管理还可以为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提供监督与控制的作用,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保证生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2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1.2.1风险识别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风险因素有很多,比如工作人员、物料、生产设备、设施和生产环境等。对于药品监管机构而言,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可采取的比较常用的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流程图法等,虽然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无法准确地将药品生产环节中的所有风险因素识别出来,所以,在进行风险识别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药品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相应的识别工作。另外,由于药品质量风险识别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间断的重复过程,其存在的许多风险因素均需要经过反复的识别才能确定。

1.2.2风险分析和评估

风险识别工作结束后,基本可以确定生产环节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风险隐患,此时就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判断,并与给定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风险分析评估工作针对具体的风险因素,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对危害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为药品生产企业更好地制定风险应对方案提供依据。药品生产风险管理中的风险分析和评估的目的是,以药品GMP为基础,对存在风险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找到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风险分析评估结果可以是风险的定量评价,也可以是定性描述。进行风险定量评估时可以用概率表示,进行定性评估时可以用“高”“中”“低”表示,也可以用“计分”的方式来进一步限定风险排列的顺序。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有统计(包括鱼骨图、检查列表和流程图)、事先危害分析、风险排列计分过滤、失败模式效果分析、危害分析、主要控制点及基础危害分析。

1.2.3风险应对

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防范和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风险应对就是在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手段。现阶段,比较常用的风险应对处理手段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预防、风险抑制、风险自留。

2、药品生产风险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2.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根据实际调查情况来看,有部分制药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没有树立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因而在具体的药品生产过程当中,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埋下很多的风险安全隐患。另外,很多制药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员工素质的重要性,没有对员工培训引起重视。导致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药品生产的安全性也就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2.2 物资风险管理不到位

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活动当中,将侧重点放在对员工操作、生产设备、企业制度规范等方面,重点在于对企业内部风险的管理,但是却没有注意到对来自于供应商处的材料物资的风险控制,导致很多用于药品生产的材料是不合格的,从源头上开始降低了药品成品的质量水平。如果对于物资风险管理不到位,就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2.3 风险管理方式不灵活

除了风险管理意识和侧重点方面的问题之外,笔者发现还有部分企业在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实施过程当中,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很多企业制定了一定的风险管理制度和规范,也在日常生产活动当中予以执行,但是执行力度和认识深度都不够。另外,在风险收集、识别和评估的过程当中使用的方法过于单一,风险指标制定也较少,不利于对风险的评定与后续的处理。由于风险管理不灵活,直接导致风险识别、处理的效率降低,影响到风险管理的质量。

3、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策略探讨

3.1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由于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对于各种风险因子没有进行很好的管理和控制,导致药品生产活动当中发现问题之后,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降低了管理效率,也不利于后期风险管理活动的开展。另外,由于传统观点影响,很多人片面地认为风险就是危险,就是不利因素,因而在看到风险之后第一反应总是规避和预防,这是错误的认识,同时也不利于风险管理活动的开展。所以,我们有必要重视风险管理意识的树立,培养正确的风险应对态度,正视风险,从而才能让风险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优势。

3.2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想要有效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就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扩大风险管理范围,丰富风险管理内容。在实际管理过程当中,将更多的因素纳入到风险管理体系当中,包括企业的物资材料采购、生产设备、药品的研发与检验、药品存储与销售等等。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3.3 不断调险管理制度

由于企I的生产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具体的生产环境、生产条件等等都会随着药品生产的进行而不断变化。因此,在具体的风险管理活动当中,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不断调险管理制度,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实际需要来完善和改进管理制度,从而保证每个生产阶段的风险管理依据都是合理的。

4、结语

药品的质量来自于药品设计研发阶段的活动开展,来自于生产活动的开展。针对药品进行风险管理就是通过一定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对药品生产进行管理和控制,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与监督。同时在这一过程当中注重对风险的收集、识别、评估和应对,从而有效提高药品生产管理水平,提高药品生产安全性。除此之外,风险管理也可以实现对药品生产质量的全过程管理,通过一定的管理方式为药品生产的质量提供保障,降低风险因素对生产活动的制约,净化药品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鲍锡杰,顾丽丽.药品生产风险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分析及控制举措[J].北方药学,2015(11):121,122.

风险管理常用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风险管理;内科护理;培训

[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147-02

内科护理涵盖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疾病,传染病等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1-2]。患者多为慢性疾病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多变,护理工作也较为复杂,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风险管理是指在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采取合理的措施实现护患关系的和谐[3-4]。本院引进内科护理的风险管理理念,在内科护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接受培训的30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年龄24~35岁,平均(26.3±3.3)岁。学历:本科20名,大专10名;护士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6名,护士16名。培训时间:30课时,每周1次,共进行5周的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识别教育和风险事件防范的相关教育。

1.2 方法

本院自2009年3月开始对30名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具体培训计划安排包括以下几点。①风险管理理论知识的相关培训:指定护理部经验丰富的副主任护士讲解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明确内科护士相关责任,内科护士常规护理措施的实施以及对于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的急救预案措施等;②风险管理相关基础技能的培训:例如心电图的识别、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紧急抢救等相关风险管理技能;③风险管理中护士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人文观念的培养,加强服务意识,让护理人员做到对待患者态度亲和,工作严谨,并掌握沟通技巧,多与患者沟通,处理好护患关系,争取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④加强护理人员对各项感染发生注意事项的理解: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内科护理服务素质,加强关于院内感染、注射感染等相关事项的讲解;⑤加强风险管理教育力度,建立评价机制:对30名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测评,召开例会,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法律意识,提升个人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对患者负责。

1.3 观察指标

①风险管理意识评价状况:采用本科室自行设计的风险意识相关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护理人员以“知-信-行”模式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内容包括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对风险管理的态度、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4个方面。每各方面评分的总分为25分,四项合计总分为100分。②护患纠纷投诉率:跟踪随访调查护患纠纷投诉情况。③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在患者出院前1天,随机选取其30例,分发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调查表,进行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对风险管理的态度、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的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

3 讨论

在内科护理学中,风险管理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会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作出护理诊断、确定预期目标、制订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掌握常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作出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5];学会妥善处理需要医护合作解决的问题;掌握操作规程,正确进行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以及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熟悉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协助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保健,并进行常见病的家庭和社区护理。内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理念要求熟悉并灵活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通过与患者耐心交流,了解更多的病情相关资料,以真诚关心的态度理解患者的疾痛,给予其必要的心理疏导;熟悉营养学,指导患者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在护理工作中尊重、关心和爱护患者,并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上述理论和技能,以护理程序的方法,也就是运用护理程序计划,评价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并对其进行整体护理,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质[6-7]。内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态度、行为意向[8]。

本研究通过对30名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结果显示,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的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对风险管理的态度、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的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培训前;培训后护理纠纷投诉率明显明显低于培训前,说明在内科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效果良好。

总之,风险管理培训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医疗单位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香云.风险管理培训应用内科护理人员效果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75,132.

[2] 王育红.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10):387-388.

[3] 朱正芬,李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2,31(24):119,121.

[4] 董晓红,李淑珍,黄雅彬,等.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7(32):2978-2979.

[5] 邓艳莉.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57-58.

[6] 张文.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37-138.

[7] 陈彩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0):274-276.

风险管理常用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