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我体育锻炼总结

自我体育锻炼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我体育锻炼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我体育锻炼总结

自我体育锻炼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田径 健身运动 注意 锻炼事项

以健身为目标的田径健身运动,旨在合理、适度、持之以恒地进行田径健身锻炼,从而达到促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田径健身运动是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体育教师是广大学生参加田径运动锻炼的主要组织和指导者。为了更好地取得田径锻炼的实效,在组织学生参加田径健身锻炼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要把田径健身运动锻炼和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及获得《中学生体育合格证书》紧密结合起来,做好田径健身锻炼的宣传、发动和组织落实工作。学校体育组的全体体育教师要在主管校长领导下,与班主任紧密配合,做好课外体育锻炼的发动工作。可通过板报和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使广大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独立进行,因此要培养好班级体育骨干,使他们掌握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具有组织班级或锻炼小组开展体育锻炼的能力。要根据田径健身运动项目的特点,充分发挥本校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益。

二、遵守身体锻炼原则,科学地进行锻炼

身体锻炼原则是人们在长期体育锻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准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因此,在田径健身运动锻炼中也必须贯彻好身体锻炼原则。这些原则是适量性原则,使学生收到好的锻炼效果。

三、田径健身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田径健身运动项目不能完全等同于田径锻炼竞技运动项目。田径竞技项目对身体素质、专项技术要求较高,练习比较枯燥,与青少年身体、心理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选择项目和内容不当,会影响学生进行田径锻炼的积极性和锻炼效果。根据田径健身运动的分类方法,可以从走、跑、跳、投4类基本运动方式入手,对传统田径竞技项目进行游戏化、生活化、趣味化的改造,开发出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水平的多种多样的田径健身练习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参加田径锻炼的兴趣,提高他们进行田径锻炼的积极性。

四、要做好田径健身运动锻炼的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

由于人体各器官技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因此,在参加田径健身运动锻炼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较为剧烈健身锻炼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微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小,弹性和伸展性增强,从而减少因为做剧烈地跑、跳、投动作而发生的运动损伤。当锻炼结束以后,为了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机体转为轻松,尽快适应下一段活动(如文化课学习等)的需要,应让学生做好整理运动。

五、锻炼与比赛、测验相结合

要把开展经常性的田径健身运动锻炼活动与组织小型、多样的田径运动竞赛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国田径业余段练等级标准》达标测验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推动经常性田径健身运动锻炼活动的开展,而且通过竞赛和测验,能使学生看到自己锻炼的效果,提高学生参加田径健身锻炼的积极性。

六、加强安全教育,抓好安全措施,预防伤害事故

田径健身运动锻炼的目的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锻炼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田径健身运动锻炼的根本目的。因此,在组织学生参加田径健身运动的锻炼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要教育学生按照运动安全常规进行田径健身锻炼。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七、要做好田径健身运动锻炼的自我检查

自我检查是指体育锻炼着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查。通过自我检查,了解身体对锻炼内容和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以及身体发育、健康与技能变化情况,为今后参加锻炼提供依据。自我检查的内容主要有:参加锻炼前后和锻炼中的自我感觉、睡眠、食欲、体重、脉搏等。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田径健身锻炼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掌握自我检查的知识和方法,认真做好锻炼期间的自我检查,使田径健身锻炼在科学的轨道上进行,以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径.孙庆杰.北京:高等教育体育出版社

[2]金钦昌.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姜建华主编.田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我体育锻炼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体育 锻炼意识 有效培养

体育锻炼意识的有效培养是初中生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条件,是指初中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主动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积极科学、合理、有效地坚持体育锻炼的一种心理活动。有效的体育意识是指在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所具有的自我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心理活动,培养初中生的体育意识就是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也是对他们锻炼目标、锻炼方法和锻炼实效的全面综合的考量。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从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途径和措施,阐述如何有效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一、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

1.培养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初中生如果树立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就会积极自主地、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还会使初中生真正找到他们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此外,他们的自觉性会有效应用于自己的学习中,并科学有效地开展学习和思考。特别初中生树立的自我意识将会对他们的自主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2.培养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初中生的身体健康和民族未来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初中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将影响他们将来事业成就的大小,因此初中生要科学有效地锻炼身体,具有强壮的体魄。孩子们是我们的未来,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科学有效的锻炼意识,从现在开始积极锻炼,不断积累,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3.培养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初中生今后人格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应该是一项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有效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能够使初中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有效进行身体锻炼,在自主学习时勤于思考,有效形成独立的人格。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

二、有效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方法和措施

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不断进取,积极努力地寻找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的方法,但是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因为某些体育老师只注重体育课程教学,每节课只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死板地传授知识,根本不重视孩子们的课外锻炼和他们自身爱好及能力的培养,一切只是按部就班,缺乏活力,但教学实效不大。要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加强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教育,明确他们的锻炼目的。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时要经常向初中生告知体育锻炼意识的确立对他们将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并非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为孩子们着想,为孩子们身体素质的提高着想,不让孩子们产生反感和厌倦心理。初中体育教师要让孩子们明白,只有身体强健,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进而把新课标的要求转化为初中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让体育锻炼目的深入内心,最终树立体育锻炼意识。

2.加强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先进性。体育教学是对初中生进行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体育知识的传授外,还要有情感、毅力、爱好等心理因素的指导。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要多样化,要更专业,以便学生接受和运用;要实现理论与锻炼项目相结合,体育和文化学科相联系,让孩子们轻松接受体育教学,进而吸引他们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并逐步树立体育锻炼意识。

3.积极组织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初中生锻炼兴趣。随着初中体育新课改理念越来越深入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之中,体育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们要使初中体育课程目标和学生的价值观一致,有效发挥锻炼目标的激励作用,激发初中生的锻炼兴趣。我们要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并做好总结和宣传,有效激发初中生形成竞争意识,从内心喜欢体育锻炼,进而促进体育锻炼意识的树立。

4.增加学校体育设施投入,积极改善教学环境。目前许多初中学校并没有重视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教学内容选择只局限于体育中考几个项目,很难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体育设施也是多年鲜有改进,不能与时俱进开展新兴的、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初中生在学校的锻炼方式非常单调,这样的硬件环境不能调动孩子们的锻炼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增加体育设施的投入,提高体育设施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积极改善体育教学环境,让学生向往锻炼,进而促进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树立。

自我体育锻炼总结范文第3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mpact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bility in self-training, this paper made several methods and advice for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self-training ability to help students better carry out effective sports activities, improve students' self-training and self-directed capacity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lifelong physical ability.

关键词: 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探讨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sports;self-training capabilities;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230-02

0 引言

高校体育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终极阶段,对形成完整的自我体育锻炼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体现。体育教学不仅是要教授体育知识或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营造好的气氛,把枯燥的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

同时,体育老师应该立足于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健康第一”为教育理念。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教师在教学上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素质和技术特点,适当的给学生“自由”运动的空间,自行组合或个人自练,在练习中多加指导,并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而激发出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使学生逐步具备自我学习、独自练习、自我评价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1 影响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因素

1.1 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师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教学,要求学生服从命令,步调一致的机械操练,就会大大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和锻炼态度,对学生的锻炼成绩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观念受到教学任务的影响和制约,致使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完成情况,忽略了学生对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又屡见不鲜,这些都是影响大学生自我锻炼兴趣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培养的因素。

1.2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不够端正 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意识不强,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存有偏见,思想意识不够端正。以致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多数采取应付的方式接受体育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课外时间更是不会用在学习体育知识上,而是几乎全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或其他娱乐方式上。根本意识不到体育锻炼对其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对体育锻炼持满不在乎的态度。

1.3 家长和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大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把时间用在学习专业课上,认为这才是人生的正道,进行专门的体育锻炼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家长们意识不到学校体育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也意识不到养成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影响,更意识不到体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家长和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影响学生体育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加强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方法

2.1 灌输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明确大学生体育的目的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社会上一些人已经开始有了终身体育锻炼的风潮,而大学生们正好有学校体育教育资源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就要使学校体育变成培养学生自己体育锻炼能力的重要场所。

2.2 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激发自我锻炼的热情

2.2.1 组织体育俱乐部,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热情 俱乐部教学是当今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体育教育中,采用的是俱乐部模式,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设不同项目的俱乐部,让学生自由选择参加不同的俱乐部进行学习和活动。高校体育教师担任俱乐部指导教师或技术顾问,这样能够充分展现体育运动项目的魅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自我锻炼的热情。

2.2.2 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不能按照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学,体育教师和学生不应该仅仅是体育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应该是朋友,能够真诚的交流和沟通。比如开展一些能激起学生兴趣、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参与的活动。评测标准也要以促进健康为目的,差异化量化标准。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项体育运动,不能只是看重体育成绩,要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自己培养出兴趣。

2.2.3 体育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评价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只看结果也要注重过程,什么样的过程造就什么样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客观的分析我们在练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素质。二是学会评价他人,在他人练习的过程中,认真观察,认真分析,找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学习他人的成功的学习方法,思考不足的地方自己是否也存在。

2.3 教师以体育课外作业为方法,培养大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能力 过去体育教师一直把重点放在体育课这个时间段上,但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采取留课外作业的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自觉锻炼能力,因为仅仅是体育课的运动量是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需要的。所以体育教师就要在课外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自觉锻炼身体能力。如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自己的小组长,让这几个小组产生竞争的关系,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这样既能加强体育知识的巩固又能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

2.4 教师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应及时加以指导,提高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师对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应该及时的加以指导,体育教师不能沉浸在自己“教”的角色里,也要敢于在体育课中安排较多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耐心指导,鼓励他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帮着营造一种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又能对学生的锻炼态度和练习的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学生们自然就会有想要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自觉地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3 小结

①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通过自我锻炼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深远的意义,体育不仅能带来健康的体魄也能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进行自我锻炼的能力,还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②培养学生自我锻炼学习的教学方式,让教师不只是在教,学生也不只是在学,为学生创造出主动的学习机会,变教为用,变学为思,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发挥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适应时代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终身体育一时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与提高社交能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素玲.学校体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J].河北高教研究,1996,1.

自我体育锻炼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培养;激发;自觉;意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健康体育”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不仅要让学生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还要让学生掌握健康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育教学现状,就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谈几点看法。

一、采取正确的思想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锻炼意识

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技能,帮助学生铸造灵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培养习惯。”体育其实就是教给学生技能和知识,指导学生行为,启发自觉,让学生坚持锻炼。因此,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按照学生行为养成目的和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锻炼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意识,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学生能否自觉地参与各种体育锻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体育锻炼价值观,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因此正确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是学校的教育,同时还包括家长和社会的教育,用正确的环境因素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对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从小培养锻炼意识,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

锻炼意识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意识也可以称之为习惯,习惯的形成最初源于学生对某一件事的热情和兴趣,一旦学生对事物有了好奇心和行为动力,学生就会主动投入其中,去寻求快乐,而学生一旦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和带来的快乐,学生就会产生更大的热情和参与的欲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将这种行为发展成习惯和爱好。因此,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要从小抓起,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享受体育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避免过分强调“标准”和“规范”,尽量放低对学生的要求,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我们还要强调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和新颖性,使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间一长,学生就会逐渐喜欢上体育运动,形成一种习惯,最终成为一种意识。

三、加强必要的指导监督,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监督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把握好监督的“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不能强迫,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如果过分地约束学生,不但起不到原有的效果,反而还会引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阻碍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意识是一种习惯,是人行、意、情、知高度融合的表现,所以,让学生产生需求动机才是学生锻炼意识培养的关键。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督,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在自我监督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保证自己的锻炼计划顺利实施。比如,每天坚持摸晨脉,如果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就表示能够继续锻炼或者适当增强锻炼的负荷,如果脉搏次数增加,说明要减少锻炼负荷,反之,则说明自己的运动能力获得了大幅度增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自我监督和预防事故的方法,熟悉一些生理指标,在锻炼中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这对学生锻炼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将自己的锻炼过程记录下来,了解自己的锻炼情况,表述自己的锻炼心得,通过亲身体会,提出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和意见,从而提高自己的锻炼能力,逐渐养成坚持自觉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四、传授基本的常识方法,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

自我锻炼的前提是要掌握基本的锻炼技能和体育常识,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同时避免锻炼事故的发生。而想要掌握体育技能知识,就必须花费更多的课外时间,而在课外自主锻炼中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就只能依靠学生自己,因此,掌握科学高效的锻炼方法对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采用“领、扶、放”的锻炼方法,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上,巧用“点拨”,引导学生从日常锻炼中总结高效的锻炼方法,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通过行之有效的锻炼掌握必要的体育项目技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体育常识和锻炼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科学锻炼方法进行科学的自我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为了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动力,我们还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锻炼方式以及大众化的体育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培养学生锻炼意识的目标。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这些球类运动,我们可以组建兴趣小组,教师负责教给学生专业的体育技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在享受乐趣的同时达到锻炼的目的。总而言之,我们在选择锻炼的方法和内容时最重要的就是科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健康知识和基本锻炼技能,从而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实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目标。

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自觉锻炼动力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常把学生最后的体育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挫伤了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我们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创新和多样化,将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特别是学生的进步程度,一定要加入到考核内容中,从而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保护那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另外,我们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努力,以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努力程度给学生一个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此之外,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日常体育锻炼,我们还要采用“积极练习”评价法,在最后优秀等级考核中增加“态度分”,让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能端正态度、认真锻炼,从而使自己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更加刻苦锻炼,既能获得身体素质的增强,又能获得技术技能的提高。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会更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会因为运动能力较差而对体育锻炼避之不及,反而将自觉体育锻炼当作一种享受。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作为体育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作用,同时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教授学生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邵明岩.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0).

[2]黎华秋.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01).

[3]陈章玉.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02).

自我体育锻炼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保山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制约因素;研究

1.引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学生应努力做到学习好,身体强,不仅要文化知识优秀,同时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要优秀。但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再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时间就越来越少,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这对中学生的体质状况就有负面影响。因此,笔者在全国推行阳光体育运动的大背景下,了解目前保山市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就制约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举措。这不仅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也可以让更多的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

2.影响保山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

2.1 对课外体育锻炼缺乏认识,不够重视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不论是初级中学还是高级中学,都应要认清趋势,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走上正轨铺平道路。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在这一时期也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将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的发展。中学生要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这就不能仅仅限制在一个狭隘的空间和环境中,上至国家,下到个人,都应该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给出一个高标准的定位,在一个大的范围内,要让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与学习文化知识的目标全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2.2 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不明确,呈现多样化

大部分中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不太在乎,而动机是能引起,推动一个人进行某一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人某种需求的念头、愿望、理想。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人们对某一事物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对这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取决于对这一事物的浓厚的兴趣。调查中发现了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多样的,但学生的主观动机不明确,呈现出多样化。

2.3 热情度不高,不能坚持课外体育锻炼

中学生在升学的较大压力下,不得不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当前的教育体制仍然让广大的中学生不容易做到学习和体育锻炼的统筹兼顾,导致他们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度不高,甚至开始厌恶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2.4 缺乏课外体育锻炼氛围,其他学科抢占了体育课时间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的大环境是认为体育课与体育锻炼没有学习文化课重要,这在许多学校中都普遍存在。学校不重视体育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的经费投入不足,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设施严重落后,学校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不严格,这些导致学校的体育工作开展不到位,也就缺乏了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甚至学校偏重文化学科,占用体育课时间,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另外校外体育环境的缺乏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严重阻碍了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

3.制约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3.1 学生个人因素,心理、自我兴趣和对体育锻炼的目的、作用、方法不够明确

学生缺乏对体育知识的了解,没有全面了解体育锻炼活动,有学生具有自卑、内向、自我封闭的心理,学业重感觉自我压力太大,对课外体育锻炼不感兴趣,缺乏自我主观能动性,也缺乏体育兴趣爱好,没有良好的体育价值观以及对运动伤病等产生恐惧心理而不愿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3.2 社会因素及家庭影响制约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具有社会性,社会风气对中学生有很大影响,这影响到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现在网络冲击日益严重,中学生常上网,泡网吧而忽视学习、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社会主流应该是在良好环境下带动中学生,积极宣传、引导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更不能让中学生受不良影响。而现代社会,在家庭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过于溺爱子女,认为体育锻炼就是吃苦,这让一些中学生养成了骄、懒的不良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家长不正确引导开展课外体育锻炼。

4.对保山市开展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对策研究

4.1 学校要加强和深化教学改革,努力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不论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还是教师和家长,都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要为如何实现让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而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其中要努力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学校教育的目标应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应纳入学校教学的总目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负担,给予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保障,注重体育和文化学习的协调发展,要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新思想,走出新路子。

4.2 加强体育文化氛围的培养和构建,加大宣传力度

学校除了要拥有良好的校风、学风,还要有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和氛围,教职员工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一份子,所以要鼓励所有人积极参与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学校领导也应重视体育锻炼,加大体育的经费投入,努力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的条件,加大力度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学校可通过经常性的举办运动会、体育周、体育节和多种体育游戏,各种单项的体育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来引导和带动体育的发展,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全民健身的体育氛围,从大范围内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来

5.结语

通过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来健身健美,增强中学生的体能体质,增进健康,是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必须的趋势,是我们应该走的坚定不移的道路。总体上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具有灵活性、可塑性、特殊性、多样性等特点,课外体育锻炼适合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课外体育锻炼就体现出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制约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这既含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2] 梁俊.谈谈影响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J].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