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内医药行业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医药经济 医药发展 创新管理 审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F4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9-0048-04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JIN Lianya
(China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rporation, Beijing 100190,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rein. Moreover, it analyzes in detail that in order to reach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good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are required. Various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aud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material are complementary and indispensible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medicine economy; medicine development;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uditing management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地提升,对于医药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空间也非常之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企业要把内部管理做好、做新,做出自己企业的特色。所以,我们要对现在医药行业的现状和所处地位,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地分析,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医药企业经济规模发展得越来越好。
1 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地位
1.1 经济产业特性
医药行业是公认的世界化的行业,它的经济产业也有一定的特性,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药行业的产业特性显得尤为突出,第一,医药行业和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医药工业在经济上的价值可以通过医药新产品的销售额与我国GDP比例看出来,几十年来,医药产品总的销售额占GDP的比重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的,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表现出动态稳定性特征。第二,医药行业是朝阳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国际性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永不衰落的产业。第三,其产业特性为高投入,高风险,当然同时也是高回报的,并且有垄断性质。高投入体现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上,制药企业新药的研究开发费已占其销售收入的15% ~ 20%。医药行业的高投入也导致其高风险,一旦企业开发失败,就会使其巨额投入血本无归,但是一旦成功,那么医药行业的利润是巨大的,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高达30%,而且医药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制药公司垄断的产业,利润巨大且具有垄断性。
1.2 医药行业现状
医药行业按国际标准划分,是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1]。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制药机械、药用包装及医药商业。我国只是一个制药大国,并不是一个制药强国[2],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近年的发展情况,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现状很理想。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中国大约有5 000家大大小小的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有200多家[3]。制药企业的产值,以每年平均16.6%的速度增长,在我国GDP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达到了4%。与此同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整个医药行业呈现比较好的发展态势。
1.3 机遇与挑战
我国医药行业的经济发展将迎来黄金的10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的需求使得医疗药品市场迅速增大;新医改到2020年实施完成,医保全覆盖及大健康计划,会带来医药市场扩容及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对医药行业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而且,有国家政策的扶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卫生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显示了国家对医药行业将进一步加大管控和扶持力度,目的是尽快实现医药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研发决定未来,得专利者得天下。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配套政策的加快推进和全面实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会很激烈;新颁布相关政策与制度对市场的掌控;各地区政府地方保护的设置;制药企业小而多、低水平的竞争等。
1.4 医药行业现有的地位
医药行业的地位十分重要。医药行业是一个融合保守与现代的综合高科技行业,也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它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民群众非常重视健康、保健、看病等问题,所以它是保护民生的特殊重要行业,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它的发展状况与人民群众享受的医疗水平直接相关。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
2.1 发展趋势
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我国医药行业经济发展到底是呈怎样的方向,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当今世界医药经济已经趋向于全球化[4],医药经济运行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人口的自然增长是药品需求的基本因素,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健康及生存质量提升的要求,加大了对药品的需求。药品价格渐趋合理,使得医药经济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药物制剂,生物药物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对医药行业有着深刻的影响,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年里世界医药市场年增长率为9%,而生物制药市场年增长率为20%。同时,非处方药的迅速增长趋势很明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物,一般都是非处方药,比如感冒药、抗过敏药、止痛药、胃肠道药和维生素等。全球老龄化时代来临,在未来十几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还会加剧,所以,老年用药市场将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市场。2013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预测2020年前后中国也将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
2.2 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2.2.1 制药企业小而杂,竞争激烈
我国大型的企业少,行业集中度低,使得产品经济效益太分散,中型尤其是小型企业太多,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而且这些企业还无法达成规模经济优势。
2.2.2 创新体系不完善,效率低
我国创新体系不完善,新药产力不足,医药科技投入不足,我国产权品种很少,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重复生产品种多、独家品牌少。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较慢。多数老产品技术经济指标不高,工艺落后,成本高,缺乏国际竞争能力。新药的预期回报率一般都比较低,所以,医药企业很少甚至不愿意投入资金去研发新药,从而导致研发新药的创新能力比较弱。
2.2.3 医药市场体系不健全,竞争体制不完善
在旧的体系格局被打破后,新的市场流通体系还没有形成。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药品低端而且重复,供应的量太多而卖不出去,流通秩序混乱,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医药市场治理任务艰巨。
3 医药企业的创新管理
3.1 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纵观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我们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也有很多的机遇,只是医药企业的规模,流程管理有些问题,作为医药企业,要想做得很成功,企业管理是不可少的,管理有了系统的体制,企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科研、生产、营销管理上台阶是企业成长中的重要环节。其深远意义不仅是资源合理的配置,全面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从中获取最大利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强化了抵抗风险的能力。
从国内制药企业经济技术管理学角度来看,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构架的公司必须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一般认为“小企业是权威管理、中型企业是制度管理、大型企业是文化管理”。
随着国内众多制药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强化企业的制度建设及管理上台阶已是迫在眉睫。在多项日常管理中,加强内部审计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国外许多发展中的制药公司管理中所重视的。内部审计,也叫内部控制,与公司组织机构设置、质量管理、经营控制、生产控制、研发系统控制、财务控制、物资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的控制等8个方面的合理化对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审计、生产、研发和物资这4个方面又是一个制药企业的命脉。
3.2 审计管理
在管理系统中,综合审计部(有称“综合计划部”),这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也是一个复合型人材相对集中的部门。它不但要对生产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基建、技改工程计划、营销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科研计划进行全面制订、审计,而且要对相关图纸、材料预算、费用预算、各类合同进行审计、把关,不是简单扼要的文字条理性审校或靠“一支笔”签字能解决的问题。
审计部直接向公司领导汇报,犹如质量管理一样,是对一个制药企业的监管。一个优良的管理系统应该是“事事有人负责,人人勤于工作,减少管理层次,加快经营决策,强化内部控制,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不能有空白、也不能有重复、不能有交叉”。
为了强化管理体系的控制,应采用多种方式建立报告制度。保障信息及时、信息准确、信息共享、信息互补和综合。现代化的制药公司(集团)最重要的信息是财务分析月报、销售分析月报、库存分析月报、生产计划月报,这些将有利于正确及时地决策。管理系统既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要有利于内部监督控制,也有利于贯彻企业的政策方针。
3.3 研发管理
近年来,研发管理在现代化的制药公司(集团)中的地位逐年上升。而实际运作中,研发管理与企业中各项管理有着共性,也有个性。研发工作一定要重视信息工作,确定自己的优势,把握研发定位点。
在信息时代,审视确认研发的系统流程,完善职能系统建设。特别是对所开发的新项目的国内外市场、新产品专利、工艺路线调研后做出开题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立题并制订通过草案。经审计后纳入计划,其中包括了人员投入、计划指标、技术指标、工时预算、材料预算、设备预算、设备考察、成果监定和结题报告等。
3.4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力和机器的合理配置及充分利用。为了保障批量的适宜性,要充分力求合理、经济地生产。对每个品种、每个批量要计算工时和设备运行台班,逐渐推行和完善工时管理制度。从这些基础数据出发,合理配置人员和设备,从而减少人力、物力、设备的闲置或隐性浪费。
虽然是以销定产,然而营销预测常常不准确。受一些政策性和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非人所能预料。虽然营销的预测按月滚动,计算机系统也会及时地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调整。
实践证明,如能综合考虑到营销预测,以及前三个月平均销售业绩和未执行的合同,则生产计划会比较切合实际,可以纠正单纯营销计划所产生的误差。尤其是公司不是静态生存的,而是年年在发展,要采用动态管理,GMP实施必须量化,细到各个环节,而审计是保障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
3.5 物资管理
物资、物流要科学管理。库存管理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美国FDA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验收物品要求实物清点,任何收发料、舱位转移等过账,都有单据备查,专人核对。计算机系统有过账审计报告,以此核对单据和系统的一致性。
负责计算机输入的人员和物流管理人员要各负其责。避免帐物一人管理,造成帐物不清。发料和发货遵守先进先出原则,避免库存的积压和货品过期。物品应按日期的先后编制流水号、批号和供应商批号,以便跟踪。成品、药检报告、原料、包装材料、退货、不合格品、宣传资料、礼品、办公用品、设备、备品备件、废品等均需分类管理,进入不同的会计科目,以使电脑的查询功能更为实用。
仓库管理中,原辅包装材料、成品都要有状态。即待验、合格、不合格、销毁等,状态可划分区域和贴标签。不合格品要严格管理,一般由QA负责。从GMP规范来看,标签的管理要特别重视。用计算机管理的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计算机过账和实物移动要同步,包括出入库和移仓。计算机管理库存中,有很多信息要能充分共享。总之,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现代化物流管理,它与生产、科研、营销具有同等重要性。
4 结语
现代医药制造业成为技术创新最坚实的依托,无论是行业管理或是经济学家都无法将研发和制造业进行分割。生产与技术创新的相辅相成,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当前,发达国家出现随着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研发也随之转移的现象是为了效益与利益的最大实现。中国医药制造业走过了一个个里程碑,而要走的路依然漫长。虽然任重道远,在《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医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 李思成,温德良,冯燕丽.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药房, 2003, 14(3): 132-133.
[2] 孔学东, 干荣富. 中国医药产业的机遇、挑战及相应对策[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1, 42(1):76-78.
[3] 杨广林.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浅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15(15): 211-213.
关键词:河北医药;石家庄综保区;契机
本文为河北经贸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关于‘石家庄综合保税区的建立给河北省医药行业带来的红利’的研究”阶段性成果;指导老师:张希颖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4日
“十二五”之后,河北省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打造为后续支柱产业,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生产制造业基地,使石家庄成为京津冀地区的“药都”,从而充分发挥河北省技术和产业优势。“十三五”的时候河北省医药行业虽发展势头良好,但作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发展规模经济、突破技术瓶颈、扩大正外部性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河北省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规模。从2000年的111.01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807.98亿元,河北省医药行业生产总值一直持续稳定上升,企业单位数也由2012年的196家上升到2014年的213家,增加了17家。但生产总值增长的同时,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却呈现下降趋势。统计表明:河北药企销售收入由2012年的752.43亿元下降到了2014年的548.08亿元,由此销售收入增长率由19.18%下降到3.08%,利润总额也由2012年的4,835,308千元下降到3,760,957千元。
(二)出口情况。河北省医药主要出口至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亚洲主要有日本、香港、韩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欧洲重点为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对亚欧国家的出口额占据总出口额的80%以上,其中对日本、香港地区的出口总额占据对亚洲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出货值由2012年的7,868,969千元下降到了2014年的4,666,311千元,同比增长从5.49%跌至-5.45%。
(三)产品结构。医药行业产品类型主要分为中成药生产、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兽用药品制造、制药专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9大类型。在全国看来,河北省主要以生产大宗原料药而著称,特别是在化学原料药、中药材加工、中成药的生产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中药、生物生化制药比重比“十五”期间提高近3个百分点,化学制药比重降低7个百分点左右。
从以上分析看来,河北省医药行业拥有自身独特的生产优势,出口范围十分广泛,盈利能力稳步增长,整体呈现高速良好的发展态势,而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营业利润巨额下降,说明当今河北药企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新的途径和渠道来解决。
二、河北省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优势不明显。河北省医药行业生产总值持续上升,在全国排名中处于中上游水平,与山东、吉林、江苏、四川等医药强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随着医药行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竞争力的增强,河北省医药行业利润处于下滑阶段。2015年规模以上医药行业9月份增长速度为7%,1~9月份累计增长仅为2.8%,规模经济效应并不明显。
(二)创新能力仍不足。创新是推动河北省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河北省医药行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足。2010年,发达国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为15%,我国的医药大省江苏为3%,河北省仅为1%左右。2012年,江苏省作为医药大省申请专利数是河北省的3.5倍,远远超过河北省。“全国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评选中江苏省有五家,河北省却没有企业入选。
(三)产品结构需优化。医药行业产品类型种类繁多,河北省产品结构却相对单一,化学原料药产品结构偏重,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65%。并且河北省产品附加值较低,下游产品开发落后,深加工程度不够,产业链也急需完善。除“华药”、“石药”等少数行业巨头凭借多元的产品结构、强大的竞争优势走向国际外,河北省医药企业中跨国公司少之又少。
(四)发展环境要提升。河北省医药行业的发展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投资环境、企业生存环境和人才环境三方面,河北省医药工业一方面受招标、价格和环保等政策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能源动力供给方面约束趋紧的制约,市场的不规则竞争、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产品成本的上涨等方面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相比于其他医药强省,河北省的医药行业投资政策优惠力度小、差异化不显著、政策落实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医药产品生产成本也较外省同行高,生产要素供给不足,这使药企面临着供应紧张的窘境。此外,河北省医药行业高端人才资源匮乏,且高端人才引进少,后备人才成长速度慢,医药企业人才的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人才环境存在“青黄不接”的隐患。
面对国内外较大的需求弹性、多变的市场环境以及各国不同的政策风险,河北省医药企业如何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河北省行业龙头的带动下应对要素供给偏紧、行业竞争加剧、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规模经济?总体功能定位为河北省创新发展新平台、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新引擎、京津冀地区高标准新兴产业聚集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石家庄综合保税区无疑是河北药企最好的选择。
三、石家庄综合保税区给河北医药企业带来的机遇
继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成立之后,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于2014年9月获批,经过一年的建设,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工程建设完成了90%,已具备验收资格。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位于中国北方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于一体的外向型、多功能国际化省会城市石家庄,必将在区域经济中发挥巨大的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成为省会高标准的新兴产业聚集区、高效率的国际物流分配中心、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平台以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增长极,为医药企业释放巨大的红利。
(一)自由贸易的基地。石家庄综合保税区通过一道虚拟的关境线,使企业在税收方面,“入境不入关”;贸易管制方面,除特殊规定,无进出口配额、许可证件管理;保税监管方面,区内保税存储货物不设存储期限;区内企业之间货物可以自由流转。如此种种优惠政策,必然有助于河北省医药企业自由贸易的开展。并且保税区内保税加工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为河北省药企优先利用政策福利提供了机遇,使降低高投入的医药企业生产成本和流动资金的压力成为可能,由此带来的竞争机制更有助于在河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医药行业加强与国内外企业贸易的开展,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同时贸易便利化也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从而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减少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成本,给企业带来收益。
(二)规模经济的载体。石家庄综合保税区是一个开放程度最高、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生产企业、贸易公司、物流企业、相关政府机构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分布而形成,将是一个价值创造的平台,价值链信息的载体,更是价值链上各个环节企业的集结点。生物医药需求弹性大,价值增值高,综合保税区通过价值链的方式把各个环节医药企业集聚到一起,优化企业供应链,形成产业间的前后联系,充分发挥各个医药企业的专长和优势,产生强大的规模优势,在成本利用政策优势本就降低的情况下,提高企业利润。同时,集聚企业与外部市场保持的长期联系也将形成一种动态累积优势,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应变能力,进一步打造品牌优势。
(三)创新发展的平台。为避免保税区货物与区外出口加工区形成同类产品竞争,石家庄综合保税区的加工贸易并未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短平快加工项目,而是充分利用保税区作为省会贴近国际市场、接轨国际潮流的增长极优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项目,吸引其更多的科技专利成果在保税区内孵化、转化,进而产业化。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当今世界竞争已由传统的制造业转为集技术、资金密集型的服务业,河北药企可充分利用石家庄保税区为其提供的了解国内外市场的窗口,抓住学习国内外企业国际管理、商事法律等知识的机遇,把握国内外顶尖企业入驻保税区技术外溢的优势,利用保税区对高素质人才、熟练劳动力的集聚效应,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带动自身传统产业,促进自身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开拓更多产品类型,突破技术瓶颈,发展清洁产业,以技术进步为动力,提升创新核心竞争力。
(四)物流仓储的中心。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以保税仓储、保税加工、保税服务功能为核心,其保税仓库不仅具有传统的保税功能,也期望为医药等敏感货物根据药品特性,提供专用保税仓库,满足药品存储需求。保税区医药企业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分批提取贮存在保税仓库的货物、分批缴纳关税,这样不仅可节约仓库空间,还可避免一次性缴纳大额关税,便于资金流转。同时,保税区也应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当今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打造平台经济,帮助企业规避原料涨价,降低经营风险。此外,位于正定国际机场东侧的石家庄综合保税区,拥有集航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变既方便又便宜,又可以通过区港联动为医药企业实现一体化运作,为其提供现代化和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方便医药产品运往有需求的世界各地。
(五)综合服务的窗口。在全球信息化迅速更新换代的今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变动频繁,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资本交易,通信和信息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不仅发展与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相关的研发、设计、检测、维修、展览展示等功能,还积极拓展医药试剂的检测、供应链的管理以及经济法律咨询等业务。高投入高风险的河北省医药企业可以在保税区内获得各种优质的市场咨询、业务咨询、金融信息咨询等服务。保税区内完善的基础设施、多样的金融产品、便利的外汇政策、跨境电商贸易综合的服务中心,都将有利于入区医药企业优化资金管理、抓住市场机遇、帮助其规避投资风险,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维护自身利益。
医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河北省经济发挥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医药商业市场不断的发展变化,国内外大型药企扩大经营的现象层出不穷,使行业内竞争加剧。河北省医药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深入研究企业发展环境、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盈利水平、企业生产结构以及客户需求变化趋势,抓住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机遇,充分利用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为其提供的政策优惠、区位优势、综合服务这一系列“福利”,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促进自身快速崛起,成为医药行业的翘楚。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冰.百年鹿特丹港“启示录”.珠江水运,2010.15.
早在2011年的6月11号,当时担哈药总厂厂长的吴志军就曾经在北京代表哈药集团向公众道歉,亲口承认其公司超标排污。而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石药集团和联邦制药等国内重点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污染问题也相继被媒体曝光出来,一时之间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和普通的化工厂不同,原料药生产领域,一家药厂经常要生产十几种原料药,而废药的成分都迥然相异,因此就提高了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废物处理难度。而原料生产企业的前期投入都比较多,违法成本较低,所以使得这一多年顽疾成为整个医药行业的难题。同时,原料药生产企业属于高污染,消耗高的产业,仅仅是生产一种原料药,就有可能导致产生几种或者更多种的反应,而同时使用多种原材料,就有可能有产生几十种的反应,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因此,医药行业环境管理会计行为,前提就是为了保护环境,实现企业效益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满足会计信息利用者作为决策的需要。
二、医药行业环境管理中的会计行为
要使医药行业的环境管理中会计行为更好更长久的经营下去,在考虑企业内部的经济状况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国家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的情况和风险考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医药行业的环境管理中的会计行为指的是医药行业的企业定期评估企业的环境业绩和环保经济状况,并对外进行报告,能够及时的为医药行业提供反映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责任的履行状况。传统会计中的货币计量在作为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记录,分析和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而环境会计中的环境资源存在着商品性和非商品性,不能够单纯的运用货币的计量方法来计量,因此环境会计应该使用多种方式计量。
三、医药行业环境管理中会计行为的诸多要素
医药行业环境会计要素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费用,环境收入以及环境利润。环境资产指的是特定个体对已经发生的事项加以控制,然后来进行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环境资源包括了环保设备,环保投资,环保基金存款以及可再生环境资产。环境负债指的是企业所发生的情况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并且与环境的成本有关系,同时有支付环境成本的义务,义务包括资产弃置义务,环保专项补助,环境补偿义务以及环保负债等。在环境会计中,环境权益主要指的是自然资本环保基金。医药行业中的环境费用指的是,在对环境负责的前提下,为管理企业日常运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主动或者被动采取的错事的费用,以及因为企业在执行自身的环境目标的环境要求的过程中,所支付的绿化费,污水处理费用,排污费,能源费等诸多费用。环境收入指的是企业在环境保护中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在医药行业中主要表现为医药企业对生产医药产品的时候,所产生出来的“三废”物品的变卖和回收利用所带来收入,以及环保产品的销售收入。环境利润则是指环境收入后扣除环境成本的费用之后的纯收入,它反映的是一个企业的环境绩效,代表了一个企业经济利益和环境问题的协调问题。
四、医药行业环境信息的披露现状
财务报表,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医药行业用来披露环境信息所采用的一些行为方法。通过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来揭示医药行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带来的财务影响。同时,医药行业也应该编制出相应的环境报告来提供企业的环境绩效情况。这是2011年,我国医药行业中58家上市公司年终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情况。参与调查的58家公司里面,所有的年度报告的内容都包含了与环境事项相关的会计行为。
(一)年终报告上,董事会对环境信息的报告披露在这些公司里面,总共有30家医药企业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与环境有关事项,其中包括对环境的治理情况,购买环保设备,还有取得环保管理体系认证等。对环境的治理有很多的方式方法,例如建立环境保护制度,或者是与环保有关的公司发展方向。
(二)公司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参与调查的58家上市医药企业之中,有57家医药企业在报告中独立列出了本公司是否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有3家医药企业或是其子公司因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而导致了该公司的停产整顿,有些医药企业则是被列入了环境保护管理比较差的企业名单之中。
(三)医药行业环境管理中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在参与调查的58家上市医药企业之中,一共有29家医药企业在董事会报告上面单独列出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会计信息。这些医药企业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主要表现在医药企业按照要求所进行的环境保护投资。其中在建工程明细科目中有独立列出项目投资和环保设备的购买。总体而言,这些医药企业的报表都不能够全面详细地反映出本公司的环境会计状况,对自身企业自发进行的环境管理反映都比较被动。在58家公司的报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公司只是披露了排污费用,绿化费用这一类的项目,从这样的科目里面能够看到公司对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但是这些样本公司在环境负债,环境罚款和滞纳金等方面,并没有过多的去披露。
[关键词]中医药行业;挑战;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6.16.057
经济转型的实质就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的高科技含量。中医药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极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 年)》《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意见。中医药行业必须抓住这一契机,实现中医药的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 经济转型对中医药提出的挑战
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都对养生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国内市场对中医药需求旺盛,经济转型为中医药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中医药行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1.1 民众不断高涨的传统医药养生、保健需求与中医药供给不匹配的矛盾
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2014年消费在GDP中占据 50.2%,人均收入已经达到7800美元,经济转型已经初见成效。我国是人口大国,消费市场巨大,卫生总费用及人均卫生费用均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消费升级直接带动了人们对医疗保健品需求的提升,民众从吃药看病等较为低端的需求,转向保健、保养、美容等较为高端的需要。但是传统中医药为居民提供的中医药消费品的品种、药剂极其有限,炮制方法陈旧,携带、服用方式、味感都弱于西医,虽然很多人相信中医药在治疗、保健方面的作用,但快捷的生活节奏使很多人放弃了对中医药的选择。
1.2 西医药迅猛发展的压制与中医药发展缓慢的矛盾
西医药产品不断创新,发展迅猛,挤占了中医药的生存空间,中医药发展缓慢,使中西医发展严重失衡。近年来,国内进口西药快速增加,医院为了追求利润大量进口西药。中医药由于服用量大且不够方便,创新产品有限,使用量被西药挤占。
1.3 产业急剧壮大与产品相对匮乏的矛盾
中医药市场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产业规模也急剧壮大,但是,企业在享受了利润的同时,却没有重视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产品品种相对匮乏。中药饮片市场多为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有限,厂商竞争激列,利润都只有10%左右,大多数企业采用作坊式制造,质量堪忧。由于价格较低,对优势品种形成冲击,正规企业则面临着运营成本高、利润薄的尴尬局面,在国内和国外市场都缺乏竞争力。
1.4 中医培养批量化与中医人才短缺的矛盾
中医教育主要有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两种模式。学校教育开始于 20 世纪中叶,在中医药中专、大专和本科教育的同时,又扩展第二学位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至此,我国已经形成中医药教育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结构。20 世纪末,我国出台了《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开始了师承教育的新模式,但是师承教育中人才的知识和技能、中医药教育的组织、教学方式及传承内容均面临诸多问题,中医人才短缺的矛盾越发突出。
1.5 互联网营销与产品非标准化的矛盾
互联网购物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一方面中医药互联网营销市场空间极大;另一方面中药产品标准化程度均较低,缺乏品牌产品,行业缺少旗舰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药在互联网上的推广和使用。如中药饮片在市场上无序竞争,行业标准混乱,鱼龙混杂,相比于中成药生产,中药饮片的生产仍处于较为原始和不规范状态,严重制约了中药的互联网营销发展。
1.6 国际竞争加剧
虽然中医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使用,但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并不大,据统计,国际市场的中药及植物药销售额每年达 300 亿美元以上。其中,日本汉方药占 70%以上,韩国汉方药约占 10%,而中国中药仅占 5%的份额,其中的 70%还为廉价原料药材。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际上很多大西药公司加大了中医药的研发投入,像辉瑞、瑞士诺华公司等,纷纷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抢占中医药市场。
2 新形势下中医药行业的选择
2.1 联合上、下游企业,建立自身独特的服务平台
中医药行业发展要在现有基础上,整合资源,实现战略转型。打造新的平台,形成新的服务模式。比如老字号中药企业可以联合医疗机构,开创为工薪阶层治疗未病的平台。药店向养生会馆、中医院等业态拓展,为高端人群提供养生保健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中医对接服务。
2.2 发展标准化中药种植,积极挽救种质资源
目前中药材污染、造假现象严重,造成中医疗效负面作用较大。稀有种质开采殆尽,面临危机,必须对中药材进行拯救和行业管理。一是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制定验收抽查标准,杜绝污染和假冒药材流入医疗市场。二是保护、培育稀有种质药材,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对于私自开采、捕杀中药种质给予惩罚。
2.3 创新中药品种,提升中药品的便捷性
中药一次服药量是西药的十几倍或几十倍,服用不便,且煎制费时费功,难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创新中药品种和中药剂型是当前中药创新的主要方向。一是发展中药深加工产品。在培育中药材与配伍生加工的同时,大力发展单一中药的深加工产品,如“极草 5X 冬虫夏草”纯粉片系等。二是创新中医药系列产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饮片、中药剂型进行改造升级,提升中药品携带、保存、服用的便捷性。
2.4 探索中药创新模式,提升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中医药的协同创新。一是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创新链条。以为民众解决疾病为导向,实现中医药行业的组织再造。二是勇于打破壁垒,创建战略联合体,实现中医研究、中医院、药厂、互联网的链接。三是推进中医药行业的制度创新。以优化资源、产品创新为目的,制定中医药研发、评价、专利审批、商标注册等一系列有悖于西药的制度标准,为中医药发展清除壁垒。
2.5 建设多元化中医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中医药专家队伍
要寻求多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形成新一代高水准中医药技术人才和专家队伍的教育手段,在高校批量化的教育模式中融入师承教育、继续教育。中医药继续教育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手段,是造就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方法。师承教育注重承袭,但难免有失狭隘,在师承教育中导入
继承科学发展的现代教育内容,才可规模化、集成化地塑造未来健康的中医药队伍。
参考文献:
[1]马启武.中医药产业发展态势分析[J].首都医药,2014(12):17.
[2]张桂珍.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2012(10):123.
[3]王月,于海龙,郭利平.浅谈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点[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7):769.
中国是医药消费大国,创新既是我国医药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命脉,也是国内医药产业切身之痛。新药研发投入少、基础薄弱是中国医药创新研发顽疾,“中国的药品市场90%都是仿制药,创新药所占的市场份额非常少。”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专访时说。
在“重大新药创新专项”的支持下,我国希望到2015年获得30个以上原创药物新药证书,开发30个以上通用名药物新品种,完成200个以上医药大品种的改造升级。到“十二五”期末,在生物技术全球专利与领域跻身全球前三,年度出口率增长达到20%,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从现今销售收入的1%左右增长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到2020年,力争实现产业研发能力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破解医药产业研发困境已是当务之急,在中国医药产业向创新研发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的导向行为则起了关键作用,“成也政策,败也政策”,于明德一语道破问题的根本所在。在他看来,政府要让企业明白创新的重要性。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政府只能进行引导和支持。
成也政策,败也政策
CEI:目前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于明德: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一直处于上升的发展态势。2012年,国内医药行业在生产、流通、进出口等方面,整体情况较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2年,全国药品生产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1%,对应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20.4%,出货值增长了7%。
在2001年到2010年这10年时间里,药品的年平均递增都在24%左右。而在2012年欧债危机,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医药行业能够有20%左右的增长,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为什么我国医药行业长期以来都能够有一个稳定而快速的增长呢?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医疗体制的改革,而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确保低收入人群和无收入人群有最低限度的医药保障,当然这就在客观上增加了这部分群体的刚性消费,从而推动医药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百姓的观念也在逐步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愿意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自己的健康维护,而这部分资金也不可小视,这些因素都促进整个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CEI:中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目前还存在哪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于明德:可以这么说,医药行业的发展成也政策,败也政策。
刚刚我们分析过,近年来,国家在医疗卫生体制方面的改革、国家对医药行业的财政投入都促成了医药行业的快速成长,但是在这些改革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政策造成了不太理想的结果,或者说是与政策原本的出发点偏离较大。
举个例子,在药品价格方面,来自行政方面的管制太多,并且某些管制手段非常刻板,不能体现市场竞争的实际情况,因此就给企业自主参加市场竞争带来了很多障碍。
比如说,在药品采购方面,有一个政策叫做政府统一招标采购,但是在医药行业里,很多负责采购的人员既不了解这个行业的本质,也不了解文件的精神,仅凭主观想法进行采购。他们很粗浅地认为价格便宜就对老百姓有好处,因此采购越便宜越好。这样就导致很多优秀企业生产的质量过硬的产品在招标采购中被抛弃的现象。比如同仁堂经常在第一轮招标采购中就不能中标,因为它不愿意低于成本销售。但是也有一些不太自律的规模较小的企业,为了中标,就把价格报低,而价格报低以后,他又不能按照正常的质量标准做出产品,所以它就偷工减料,药品质量就被降低了。
事实上,药品首先是质量优先,第二则是价格合理。而药品价格和医药负担之间没有什么因果关系,不是说单价高了,老百姓掏的钱就多了,也并非单价低了,老百姓掏钱的钱就少了。因为在药品价格方面,不仅有保险机制和付费机制,还有个人分担机制。只有个人分担的少了,老百姓才会受益。如果个人分担的比例很高,就算再便宜的药,老百姓负担的钱还是一样多。
但是很多进行改革的人员并不了解这其中的道理,所以出台了一些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政策,比如选择最低价格中标,但这样就会导致行业发展混乱。我们发现,2011年,在安徽省的政府药品采购中,第一轮中标的22个产品,实际上都低于产品成本价格,这样做肯定是有问题的。如果让企业长期供应低于成本价格的产品,企业不仅会亏本,而且会打击企业研发创造的积极性,不符合市场竞争规律。但是如果企业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给政府,那么就会被列入到招标的黑名单中,在此后的几年里,企业的产品可能都难以中标。企业当然害怕出现这样的局面,但低于成本的价格又做不出好药,而如此恶性循环,就与最初政策制定本意相背离了。
另一方面,研发创新确实是医药行业发展的短板。这与我们的医药产业的基础有关,在国家还没有实行创新驱动战略以前,整个医药行业中有90%的药品都是仿制药,医药行业研发创新基础十分薄弱。只是在最近10年左右,国家才开始大力倡导要以创新为根本发展动力,推动一些企业进行研发创新。
CEI: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医药行业在研发方面有何突破?
于明德:从“十一五”开始,国家有一个“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及意见推动医药行业的政策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拿了66亿元来做新药创新,要建立若干个国家创新的平台,比方说筛选平台、药理平台、评价平台、分析检验平台等各种专业化的平台,以服务于医药的创新。
除了建立创新平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还支持很多原创的药物开发、技术创新以及产品标准的创新。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有14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药审批成功,正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此外,目前还有20多个正在进行三期临床的原创药。预计到2015年年末,全国可以实现3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药。这样就可以彻底改变中国作为纯仿制药大国的局面。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审时度势、捷足先登的企业选择走创新之路。比如说在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江苏恒瑞制药,它十几年来一直在进行新药的创新研发,并且不断投入,现在已经出来了很多新成果。江苏还有一家企业叫做先声制药,在研发方面也做得比较好。它上市后募集资金用于创新研发,创新完了以后再巩固自己的上市,再用上市募集的资金投入研发,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研发实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优化。
研发无国界
CEI:你如何看待关于我国医药产业处于研发空心化局面的说法?
于明德: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人才无国界,思想无国界,科学无国界。
不要说在目前国内医药领域里的海外人才中,有许多人才都是中国人,就算不是中国人,为中国人所用也是应该的。我们要学会利用全世界的优秀资源推动中国产业的发展,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比我们高很多,那么在那里培养的优秀人才回到中国,无疑会促进我国的发展。
1978年,我国恢复了留学生制度,20多年过去了,当年留学海外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都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栋梁之才,现在他们又回到国内为国服务。实际上,我们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力量就是从国外培养出来的,尽管我们也当然可以完全自力更生,只是时间上比较慢一点,别人走过的路你要重新走一遍,而我们现在跳过了这个阶段,跟上了国际发展的步伐。
我记得海尔董事长张瑞敏先生说过,目前海尔自己的研究院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海尔的研发了,海尔有全世界的科学家队伍做它的智库,它可以向全世界的科学家搜集最好的点子,进行产品的创新。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就是你能不能用得到全球的资源,这是决定你发展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近年来美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美国的研发人才以及研发资源并不都是美国自己的。
CEI:要提升中国医药行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政府、企业还需做哪些努力?
于明德:首先是政府政策的导向问题。政府要让企业明白创新的重要性。创新不是进行一次创新就可以的,企业得做好长期创新研发的准备,此外,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只能进行引导和支持。不是说政府出资企业才能进行创新,政府不给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就不能做创新了。这只能是一个方向的引导,并不是说政府来承担创新的主体责任。
其次,医药创新方面的政策还需不断完善。我认为政府在创新中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成也政府败也政府。
比如现在提一个问题,创新药成功后到底卖给谁?这个问题目前没人能回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国家有医疗保险体系,但是却很少有创新药能进入医保。保险是用较少的钱保较多的人,而创新药往往是比较贵的,因为它才刚刚出现,还没有收回多年来研发的成本。但这就是个矛盾,保险公司不愿意保它,那么老百姓怎么能够分享到创新的成果呢?所以这就是个问题,你要说是保险体制有问题,但保险体制也有难处啊,它需要保障的人群很大,但是资金有限。那现在我们能不能有一个办法,既要考虑到知识创新,又要考虑国家支付能力有限,在这两头中取一个平衡点,让创新有一个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