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改革包括课程内容改革和蓑学方法改革.要注t培养和曩高学生的蓑学能力,以增强学生对社套需要的适应性。

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一门专业性基础理论学科,它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教育部领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专业目录》中,均把学校体育学列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几十年来,学校体育学课程为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们培养人才的思路和模式变化很小,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加大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力度的要求,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的学校体育学,应走在改革的前列.为此,就我校学校体育学课程改革情况与同仁进行初步探讨.

从1997年9月到200。年5月,分别对我系1998届、1999届和2000届毕业班学校体育学课程教法进行改革.1998届学生的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即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个别章节的个别间题进行集体讨论,仅仅对“体育课的密度与负荷”一节,运用讲授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这种课堂组织形式不可避免地出现“满堂灌”的现象,教学评估和教学实习均不尽人意.针对这种现状,系领导汇集任课教师,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和研究.认为教学方法单调,教学组织形式缺少吸引力是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一般,教学能力低下的直接原因,并及时研究对策,在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和课时分配的荃础上,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

1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改革: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开设特色课,专门讲述教材与教法,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体育课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体育课堂教学技艺,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与设计,体育课场地器材分布的合理性探讨等.

教学方法改革:把原课程教材和特色课同步进行,同时,把斑级分成5}fi个学习小组,把一周的6节课分成3次进行.第一次上理论课,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提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圈绕实现目标提出4}5个问题,供学习小组自学和讨论,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讲台讲解,最后由教师总结并给学生当场打分,该分参与学期成绩评定.第二次上实践课,结合第一次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各学习小组自已设计一节实践课,并推荐一名学生上课,各小组交叉进行观摩.第三次上评讲课,在交叉看课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认真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并打分,该分同样参与学期成绩评定.本教学改革方案分别在我系1999届.2000届毕业班进行实践,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我系学生并在学校举行的19”届、200。届毕业生教学能力大奖赛上连续两次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2注盆教学能力的培养

C1〕加强实践环节,增强教学能力培养的力度.21世纪的中等体育教育要求高师生的教学能力趋向高质量、多元化,这势必要求改革现有的教学和实践模式.首先是增加学生实验和实习时间,拓宽实习内容,其次是实践形式多元化,根据学生教学能力内涵的不同要求,采用多种有针对性的实践形式,如针对学生教学设计能力普遍较差的状况,增加“说课”环节,从而将学生的教学设计实践由原来的个体封闭式操作变为开放的、透明的、有较强的研究与指导性操作.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这一状况,增加课后集体评课,让所有看课的学生各抒已见,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间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语言逻辑思维的能力.另外,针对学生组织和指导课外体育活动能力普遍较差及不了解中学体育实际等情况,我系与市内体育设施较好的学校长期保持联系,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观摩体育课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让学生适量承担一些中学体育的辅工作,培养他们的组织和指导能力.

C2)增加指导性、渗透性及示范性.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教师的正确指导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素质形成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针对过去学生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仅靠学校体育学任课教师个人指导的状况,我们采取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全系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负责每小组学生的备课、上课及相关事项,并定期对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量化考核,形成了广大教师共同关心并切实参与学生教学能力素质培养的良好机制.

现代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且缓慢的过程.除了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项理论教学与实践外,高师教育的诸环节、诸方面,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把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渗透到高师教育的各个方面,如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知识竞赛,在社会调查中注重对中学体育现状的调查,经常参加中学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等。

C3)注重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能力素质向高层次发展.在注重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加强学生对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如写“说课”稿、评课稿,举办体育教学研讨会等.对一些有价值的体育教学研究成果在实践中进行普遍推广和应用,并给予一定的荣誉,从而形成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3增强学生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

(1)加强学生的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乐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通过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让学生站在大教育的角度上,调查研究中学体育现状,为以后进一步实施中学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C2)通过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技能,围绕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的核心目标,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的实际水平.

(3)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了解教育信息,丰富学生的教育、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较好地掌握教学科研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能力.

4建议

目前我校体育系课程教学改革正处于探讨之中.面向21世纪,培养素质全面发展、教学能力较强的体育师资是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应继续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开设特色课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C1)充分认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正确理解教师、教材、学生、教法、知识、能力的辩证关系,抓着解决间题的主要矛盾.

(2)认清当前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和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范文第2篇

(一)法律课程和德育教学具有天然契合性

法律紧密地贴近现实,客观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制度性存在,客观反映了一个社会主流的价值判断。通过对法律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更加准确地认识社会现实,使其具备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认识基础。同时,由于法律本身具有的政治性、批判性和救济性,使得大学生们通过对法律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有效了解社会政治结构,树立政治信仰,增强权利保护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信念和道德法制水平。当前的高校德育课程中,普遍包括法律基础内容,这不仅说明了德育和法律课程暗含的紧密联系,更进一步说明了法律素质的提升本身就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必须明确法律课程在德育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它既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提高德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在当代中国高职教育教学中,法律课程中的德育效果尤其不容忽视

高职院校主要着眼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它和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区别。但是,高等职业院校同样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由于定位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以及高职学生群体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工学结合,德育的教学和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培养联系紧密;比较注重实用性、实践性,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内化;强调理论的服务性,所以更需要教师提高将德育教学的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实效化的教学本领;高职学生因其社会原因和教学环节原因,较容易受到社会上实用主义、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因而教师对其思想动态必须经常了解和掌握,因材施教。这其中,充分利用法律的现实性、利益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通过提高法律课程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德育水平,是加强德育非常切近而有效的途径。

二、注重实效,合理确定法律课程中德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

(一)学生对社会活动的主动参与

德育教学不是一种单纯知识的灌输。法律的现实性很强,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会主动关心时政,特别是重大的制度建设或者变革;应该学会主动运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去认真分析和了解目前的社会结构及其运行原理;应该在岗位职业实践中怀有合理怀疑和批判的意识,主动参与制度更新。这些主动参与的意识,十分有助于成熟公民心态的形成,也是与时俱进地提高德育水平的应有之意。

(二)学生对于职业岗位和社会大众的服务意识

企业实训、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是高职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与企业和行业实际相结合也是高职学生成才的必经之路。法律强调权利本位,强调人们的正当权益的维护,同时,法律也强调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合作共赢。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内化合作、服务意识,懂得尊重他人,这是法律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这有助于学生在平时的实训环节和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形成必要的服务意识,主动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学生踏实稳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严谨、求实、注重客观事实、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这是法律的基本要求和法律职业的基本特征。通过法律制度的学习,法律程序和法律逻辑的理解,学生应该培养遵章守纪、踏实稳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而这种作风无疑是在职业岗位中所必须的。同时,学生职业规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都需要这种工作作风。

(四)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理性、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当今社会浮躁复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泛滥,加上西方一些腐朽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侵蚀,不少青年大学生感到迷茫无助。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通过对各项法律制度运行原理的认识,学生会逐渐廓清视野,真切意识到我国现在所处的阶段特点和制度优势,认识到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有助于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而这些信念和态度的确立,将对其工作和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三、着眼整体,科学制定高职院校法律课程中德育教学效果的评估体系

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游戏;游戏内容;身体素质

体育游戏,就是预先设计好活动内容与形式,以身体运动形式进行的一种新式体育活动。体育游戏可以使学生在体验趣味游戏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体育游戏也是在一定的规则下完成的,可以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而游戏又是集体完成的,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互相团结,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所以体育游戏是体育课中必不可少的教学

手段。

一、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实践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游戏内容的选定

体育游戏重要的就是游戏内容的选定。而游戏的内容也很多,例如,跑“独木桥”“闯三关”“长江”“黄河”等训练速度的游戏;又如,发展力量的游戏,像“夺红旗”“跳书包”等或者发展耐力或者训练灵敏度的游戏等等。

2.游戏活动量的设定

游戏种类很多,活动量也有大有小。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设定,低年级的学生心脏和血管发育得都比较迟缓,不能做剧烈的运动,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接力跑游戏。可以分成8组,每组

5人,相距15米,听到老师的命令开始奔跑。这个游戏活动量大,但是时间短,中间还有休息时间,很适合一二年级的学生。

3.根据学校的环境探讨游戏的可行性

每个学校的硬件设施不一样,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环境筛选适合自己场地的游戏

二、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的实践

1.如何在准备活动中运用体育游戏

以往的准备活动除了慢跑就是徒手操,反复地使用会让学生感到无比的乏味和枯燥。我们可以在“老鹰抓小鸡”“捕鱼”等一系类游戏中活动学生的肢体,提高学生的兴奋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体育游戏作为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做好准备,把学生的兴奋度调节到一个适宜的状态。

2.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以往的体育技能训练都是枯燥的乏味的单一训练。体育游戏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篮球的学习中,可以进行“传球比赛”“投篮比准”,在游戏中增强技能的培训,加强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技能的掌握。

3.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的训练,难度小,但是负荷大,而且比较单调。采用游戏的方法,既增加了趣味性,还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如:“丢沙包”可以增强孩子的灵敏度,“蛙跳接力”有利于腿部力量的锻炼,使学生在玩乐中完成了身体素质训练。

4.在游戏中完成整理活动

在轻松幽默的小游戏中完成整理活动,消除疲劳,促进身体的机能尽快恢复。例如,在欣赏音乐中,跟随音乐翩翩起舞,或者做一些小运动,在大脑皮层引起兴奋从而抑制运动中枢神经,加快恢复。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替代的活动。体育游戏结合了趣味性、情节性,并且符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等一系列优点,既受到学生的喜爱,又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让学生在快乐的、健康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并且扎实地学到技术技能,让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保华.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12(15).

[2]李海中.小学体育游戏的研究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4).

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范文第4篇

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体育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要更新理念,以生为本,转换角色,改变教法,优化内容,开发资源,达成目标等,因此,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要常常转换角色,参与课堂的各种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道游戏,同学生一起比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形成教学相长的课堂氛围;要在为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锻炼方法的同时,引导与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大胆进行修改和创新教学内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全面发展身体。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体育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学生学习的激发、引领、参与和指导者。

二、课外融入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相对于体育课内而言的。

课外体育活动既是体育课的补充形式,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手段。通过有组织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既能满足学生身体活动的需求,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促进个性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与交往能力,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促进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课外体育活动可分为学校安排与自愿参与两种形式。为了确保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有序、安全有效,学校要形成课外体育活动制度化,要求班主任通力合作。体育教师要制定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计划并积极参与其中:

一、对学生的运动技术、锻炼方法等进行科学指导;二、对学生运动安全方面进行督导;三、对学生活动中相互之间可能出现的摩擦进行化解,防患于未然;四、与学生进行广泛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五、对有发展条件的学生进行系统的业余运动训练,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六、用教师自身的行为熏陶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以排除杂念,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勃勃生机与阳光活力。

三、竞赛激励学生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延伸与创新。

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问题;思考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为了落实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当前有关小学细细技术课程的标准制定已经被提上了日程。教育专家对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内容的掌握以及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论证。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小学信息课程教学方法良莠不齐。如何提高小学信息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1 我国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1.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侧重知识普及

当前,我国小学信息课程教材以信息知识的普及为主,涉及到的内容都很基础。比如说一些网页浏览、邮件收发、键盘打字以及下载资料等基础性的知识。一般小学生都能够掌握。

1.2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小学信息课程内容侧重一定的实际应用,其侧重于使小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1.3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小学信息课程的内容不可能与其他学科的课程脱离起码的联系。通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使小学生可以解决其他课程内容上的一些问题。

1.4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使得小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相应的学习效率也大大提升。

2 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2.1 小学学校全体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推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基于当前的应试教学体系的影响,信息技术、思想品德以及体育等课程依然被当作副科,且目前没有一个合理的综合考评机制。无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的多么好,也不能作为升学成绩的参考。无论是学校、老师亦或是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都没有理解到位。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对小学生的要求没有其他学科的要求高。在备课上以及教学钻研上都不再精益求精。从而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不牢靠。

2.2 计算机设备落后且数量较少

硬件设备的老化、计算机的落后以及数量少等是当前绝大多数小学的现状。由于多方面的不重视等因素造成了学校在这方面的投资经费比较少。计算机机房的硬件设备老化,一些耳麦等已经年久失修,基本处于报废状态。电脑显示屏还是传统的台式非液晶显示屏。可以用的电脑是少之又少,加上小学生比较多。人均使用电脑的频次以及时间都相对较少。因此,很多小学生在用电脑时就会发生抢着用电脑等现象,造成课堂学习氛围差,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好,课堂的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不高。

2.3 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各个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在安排上流于形式。相应的教学考核体系也没有建立,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上没有什么压力,因此在信息技术上的备课比较粗糙,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随意,临时性发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无法保证信息技术知识的全面化讲解,很有可能漏掉一些知识点的讲解,从而导致前后内容的衔接上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小学生无法理解有关的信息知识,从而在课堂上会兴趣不高。

2.4小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良莠不齐

基于家庭观念的影响,有的学生家里即使有电脑,父母害怕学生染上网瘾而严禁小学生用电脑。这就导致小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高低不一。而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一刀切”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无法适应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与进度。

2.5信息技术理论部分讲解缺乏技巧,形式过于单一

现在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的理论部分讲解的过程中,一味的照本宣科,为了完成任务而上课,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大量的知识的讲解缺乏技巧,很难吸引小学生。过于单一的教学形式磨灭了小学生的好奇心。

3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3.1学校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加大设备及硬件的投资力度

学校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把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当作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秉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要加大设备及硬件的投资力度,积极翻修微机教室,更换已经报废的器材,更新电脑并增加电脑数量。增加小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的次数及时间。让小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符合自己兴趣的同时提高了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3.2强化师资队伍,确保教学质量

强化师资队伍要基于以下两点,第一是强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加小学信息教师外出培训和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在职考取硕士,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改变小学信息教师的传统观念,促使他们重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第二可以通过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引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授和专家当客聘教授等,让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有个质的飞跃。

3.3强化分组确保信息技术课程实践部分的质量

小学生在信息课程实践操作方面的效果不好,这主要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都不成熟,在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中易出现抢电脑等混乱现象。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教师将学生进行个性化分组,每组设有小组长和副组长,在电脑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小组长和副组长督促操作的过程,让每个小学生都有均等的时间去学习和操作。这样既避免了小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玩游戏的问题,又可以规范课堂秩序,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程实践部分的教学质量。

3.4 强化基础性知识训练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都是侧重于日常生活中一些基础性的应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融入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技术知识,强化他们在这些基础知识方面的训练,提高他们在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

4 结语

我国小学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高度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汪琼,缪蓉.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