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范文第1篇

一、国内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一)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划

目前,我国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权限放置在各级政府的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中,其使用的是国务院统一制定的管理制度,并没有依据各地区实际的发展情况和具体需求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对土地的利用也过于分散,不能形成集成化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政府部门对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的宏观调控。并且,土地资源管理人员没有结合土地的类型和相关情况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规划,导致我国普遍存在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不能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造成了土地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还有就是,总体规划动态性不足,缺乏明确的规划目标,一些土地规划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的发展体制,从而使得土地规划与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严重的背离现象,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应有价值,缺乏科学的管理规划,阻碍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土地资源管理体系有待更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建设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各地政府的土地管理体系却仍用上世纪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导致土地资源管理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供需矛盾。特别是土地管理体系的落后使得建设项目的规划和管理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进而影响了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另外,管理体制中的制约体系依旧不完善,而土地资源管理涉及到各行各业,其牵扯的部门也比较的广泛,使得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关办法无法得以有效的实施。致使土地资源管理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更缺少土地资源的管理体系。土地规划无法贯彻落实到位,土地管理中的违法行为频频发生,改变土地用途、性质、规划现象也经常出现,这些现状严重阻碍着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

(三)土地资源管理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仍沿用传统的土地管理技术,特别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计算机普及程度仍不高,很多测绘和管理应用方面的工作仍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存在很多管理上的漏洞。实际上,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项地域广、涉及面广的较为复杂的管理工作,单纯依靠人工方式必然不能满足土地管理的庞大工作,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且土地资源管理效率较低,不具备实际的参考价值。而目前国内主要是通过引进新的技术来满足国内的需求,但其成本相对较高,效率却很低,价值效益明显下跌,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与贬值。

二、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科学进行土地资源管理规划

土地资源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规划。比如:要加大土地规划宣传力度,使得土地资源规划的基本宗旨贯彻落实于经济建设中。要向社会广泛宣传土地规划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预期目标以及相关措施,尤其是要让各级领导了解规划方案的具体实质和基本内涵,进而树立起土地资源管理规划意识,明确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及进行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的必要性,以此来提高相关部门在土地资源管理规划执行方面的觉悟。与此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结合土地的实际情况对土地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实时管理,根据土地特征对土地的用途进行细致划分,实际了解其适合农业用地还是林业用地以及工业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等,然后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配。更重要的是,我国要针对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建立一个专门的法律体系,在法律中详细规定各种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细节内容,加强对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监督机制的约束,使得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从而保障我国的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不断进行科学、合理的整改,使得我国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土地管理规划不断得以完善。

(二)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

土地管理制度一直都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缺失的部分,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加强相关方面的制度建设。对未经开发的土地资源予以保护,合理控制城市的开发速度,基于生态平衡的基础来确定土地开发的具体面积,而已经过度开发的地区应基于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的目的来进行土地资源管理的规划。施展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土地开发计划对土地进行长效的保护,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土地监察制度的建设力度和贯彻落实程度。保障土地项目的开发审批效率,简化土地的审批程序,以此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效率。还应积极推动综合开发利用的管理方式,构建起基层土地管理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对重点的土地资源予以强化保护,提高政府对土地资源的监控力度,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使得土地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也推动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三)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

有关部门在强化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过程中,要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的监察制度予以完善,或者是引进国外现代的管理方式,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与现状进行相应的调整,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还有就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与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通过这些新的测绘技术,能够做出大量准确的信息与数据,然后对所搜集的所有有价值的数据进行综合整理与归纳、记录,能够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使其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性质,实现精确的划分。可以说,新的测绘技术直接关系到土地资源与管理的实际水平。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测绘新技术,使得计算更精准,土地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也确保了土地资源管理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 国土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分析

在当前国土资源管理日益重要、涉及内容越来越广泛的背景下,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的客观形势,迫切需要对现有的管理手段进行创新和完善,科学合理地应用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方法。2015年7月1日,国务院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推行互联网与相关领域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而且随着计算机应用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互联网+”的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各个行业和领域所使用,“信息为王”理念已经越来越被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所广泛认同。同时鉴于国土资源管理内容的不断延展,“互联网+国土资源管理”在明确管理目标、完善管理决策、改善管理绩效、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笔者试就互联网+国土资源管理中需要把握的关键技术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国土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当前在国土资源管理上,通常包含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科学规划国土资源。科学规划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做好国土资源管理的首要前提,要充分结合土地开发利用的目标原则、土地资源的客观条件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历史积淀,综合运用娴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统筹安排好土地资源家底清查、现状分析、供求预测、结构布局、使用方向、开发整治、后期监管等方面的利用规划,以防止造成土地的浪费,实现国土资源的安全、高效管理。

二是有效利用国土资源。科学把握土地资源方面的社会需求数量和质量是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在土地利用上既要保证土地开发使用的质量问题,尽量符合生产社会的实际需求,又要保证不破坏国土资源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所以这对于信息手段的应用就提出了明确和严格的要求。

三是高效管理地籍资料。国土资源的地籍是确定土地归属的重要形式,是科学鉴别位置、质量、数量、价格、类别、边界等土地信息的有效载体。而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变革,尤其是互联网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目前在国土资源地籍管理上已经越来越普遍地涉及到了权属调查、确权登记、数据统计、级次确定、分类归档等内容,并且对于信息手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地方在地基资料的统计和勘察上往往都使用了GPS等现代化的检测仪器。

四是加强国土监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土资源监管目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执法检查逐年增多,并且很多地方都开始探索应用了卫星遥感、地理系统、影像制图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二、“互联网+国土资源管理”中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分析

正是由于国土资源管理内容的越来越多和互联网应用的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国家提出了“互联网+”的管理模式,也给国土资源管理与互联网的充分融合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互联网+国土资源管理”正成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并且逐步搭建了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平台。因此为了确保国土资源管理与互联网的有效应用和信息共享,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性的技术环节。

一是加强数据信息分析利用。当前在“互联网+国土资源管理”上,主要是以制图的形式将国土资源管理中的相关内容有机整合,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源,建立健全数据库管理制度,规范数据信息管理标准,并且统一编制,以供数据信息管理者借鉴参考,同时要健全完善数据信息汇交机制,落实清单制度和数据信息更新制度,确定相关的责任部门。另一方面,要实现国土资源数据信息共享,除了的数据信息之外,要积极探索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增强国土资源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度,让社会群众共同知晓和检索查询,同时要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国土资源管理的客观需要,加强对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应用,及时更新完善数据库,确保国土资源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是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决策。要利用互联网模式,探索应用国土资源管理的决策评估、监测指标和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及时对国土资源勘察、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检测、分析、评估、研判,对国土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甄别,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改进,以提升管理决策的整体效果。

三是加强国土资源绩效管理。要积极推广应用国土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把日常政务事务管理中的文件收发、项目批复、政务督办、会议部署、事务安排等内容全部纳入OA办公自动化平台,并且按照每年的国土资源管理重点,以自动化信息系统平台为载体,将自动化管理中涉及的内容和数据资料及时采集、归类分析、自动评估,科学地健全完善管理绩效责任分解、目标考评、奖惩激励等制度, 以保障国土资源管理绩效,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整体合力。

四是加强国土资源智能监控。探索应用卫星遥感、GNSS、无人航拍、远程监控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国土资源管理的远程智能化控制,确保国土资源管理信息数据共享,尤其是在土地资源地籍勘察、综合利用、日常监管、灾害预防、环境整治等方面,科学应用远程智能化监控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人、财、物投放,而且能够确保国土资源监管工作效能,提高管理质量。

三、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推行“互联网+国土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能够确保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上的自动化管理,实现远程控制而且通过建立健全国土资源自动化管理信息技术系统平台,对于促进智慧型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库模型的加快完善,改进国土资源管理绩效和动能,实现国土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科学化都具有重要作用。希望本文在“互联网+国土资源管理”模式的探讨,对于形成“信息为王”的发展理念,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地管理;现状;对策

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 是一切生物的载体,是人类社会和生活活动的场地,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人类本身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在我国,人口数量巨大,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同时又面临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压力,因此,产生了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渡,保护乏力的严峻局面,而直接后果是破坏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土地管理的内容,更新土地管理的内涵,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 我国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耕地资源形势严峻。人均耕地面积1.59亩,只相当世界人均3.62亩的44%, 有666个县的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66%的耕地分布在山区、丘陵和高原地区, 有水源保证和灌溉的耕地只有耕地总量的40%。20%的耕地受三废和农药污染,干旱、半干旱地40%的耕地严重退化。全国耕地中有59%缺磷, 23%缺钾, 14%磷、钾都缺,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70%。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由于耕地资源不足,迫使人们不顾破坏环境滥开发耕地,掠夺式、粗放式地利用耕地资源,增大了对环境的影响。土地资源环境破坏引起我国土地生态环境恶化, 其主要表现是土地荒漠化形式日趋严重。据调查,我国实际发生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3%,相当于14个广东省。现在每年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被沙化。荒漠化在土地利用类型方面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等形式。我国每年沃土流失100多亿吨, 氮、磷、钾等养分流失远大于全国化肥总产量。我国草地退化也非常严重,占了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草地总面积的57%。由于森林的滥砍滥伐、毁林开荒, 造成林地不断减少和严重的水土流失。

2 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是现阶段土地管理的战略抉择

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土地资源, 同时又会对土地资源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决定了长期无节制地大量占用会使资源枯竭、资源环境受到破坏,最终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综合性决定了土地资源环境的保护涉及面大,而且具有长期性和艰难性。现在,我国对耕地保护的工作在不断强化, 对土地资产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对土地资源环境的保护还是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生态环境同样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优美的郊外自然环境可以带来旅游收入,城市土地的绿地生态环境建设也能提高土地价值。

3 保护土地资源环境的对策思考

3.1 坚决落实新土地法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精神

新土地法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的精神,体现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对人与自然规律关系认识的深化,是土地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法律依据。把保护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优美的山河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成为贯彻中央座谈会精神和新土地法的具体行动。

3.2 提高对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认识

我国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只看重把土地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在投入产出过程中的管理,看重作为一项财产的产权管理,看重作为一种资产的经济权益的管理,而轻视了保护土地资源的生态系统性。要把对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到像保护耕地、重视土地资产价值的高度来认识。

3.3 把保护土地资源环境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只有把保护土地资源环境当作国土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才能更好地规范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行为, 成为土地管理者在耕地保护、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地籍地政、政策法规、土地监察工作中, 实施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3.4 保护土地资源环境要形成一种制度

保护土地资源环境不是口号,需要将这个重要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形成一种制度。而构建这项制度应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工作内容。

3.4.1 保护土地资源环境要实行规划和目标管理。

定期制订保护土地资源环境的规划, 确定规划完成的内容和目标。其内容要具体, 目标要可行。如生态保护的退耕还林规划应该将退耕的位置、坡度级、面积、权属界线等内容按时间分阶段明确目标

完成。在规划实施过程中, 对各阶段及形成的保护土地资源环境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3.4.2 建立保护土地资源环境监察和执法职能。

对破坏土地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日常性监督检查。给予执行监察的人员权力, 对破坏土地、污染土地、破坏土地生态环境等行为检查, 并给予有关处罚。让责任者承担土地资源环境破坏的代价。

3.4.3 开展土地资源环境保护调查和监测。

通过调查和监测, 摸清土地资源环境的现状,为保护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搞好调查工作, 要对土地资源环境的类型制订标准和特征指标,建立土地资源环境调查的统计指标体系。要确定调查内容和制定技术方法,建立固定的观测点,应用高新技术长期经常性地跟踪土地资源环境变动状况,周期性对土地资源环境状况普查。

3.4.4 保护土地资源与各部门工作结合。

保护土地资源要与农业、林业、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工作结合起来。土地资源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只有协同工作,才能保护好土地资源环境。例如参加自然保护区工作,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900多个,占国土面积的7.69%。但是保护区边界不清, 土地权属纠纷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的工作。因此,要积极参加有关部门以及单位的工作, 协调、指导、配合他们共同做好保护土地资源环境的工作。

3.5 大力开展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

土地资源环境学科是土地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土地资源环境科技研究能促进土地科学发展,完善土地科学体系。土地资源环境的综合性很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相关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建立土地资源环境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是一项新的课题。只有按照土地资源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科学技术开展工作,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土地资源的保护。因此,要鼓励支持土地资源环境和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关键之一是加强对这方面的专门科技人才培养。有关的大专院校应设立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专业课程, 并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

3.6 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是保护土地资源环境

现在各地都在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工作。许多地方的土地整理的重点方向是开发新耕地, 为缓解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矛盾, 为做到耕地的占补平衡服务。但是,土地整理作为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根据德国和国内土地整理的先进经验,土地整理中最重要内容是对土地资源环境的保护,对山、水、木、田、路以及村庄、城镇土地资源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治理。

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利用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所需要的物质,都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土地的管理使用已经面临着新的严峻形势。如何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更科学的利用和开发,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这是当代人们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1.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概述

(1)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概念及特点。土地资源管理是指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与保护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活动的总称。调整土地关系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社会职能,监督和组织土地的合理利用是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

(2)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内容及作用。目前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1)地籍管理;2)土地利用管理;3)建设用地管理;4)土地市场管理;5)土地法制管理。土地管理作为国家管理土地的措施,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土地管理,对于贯彻落实土地基本国策,执行土地法律法规,实现国家对各类用地的统一宏观调控,保护耕地资源,发挥土地资产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土地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三点:1)宣传动员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公民都来参与,支持配合土地管理;2)组织协调作用,使有限的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3)执法监督作用,建立土地监察网络,对用地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处罚违法用地行为。

2.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2.1集约用地不够,土地利用率较低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我国人口基数较低,人均耕地资源稀缺,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产量,应切实保护耕地,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在我国的土地管理利用过程中,应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高土地使用率,减少建设占地,这些措施的执行关系到我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土地利用率低主要存在公共建设用地及工业用地闲置和耕地摞荒。

2.2土地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提供土地的管理者缺少集中的力量,管理部门之间不能进行相应的互动,在宏观上缺乏应有的调控能力。同时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上还没能建立完善的体制,在进行土地开发利用的市场化过程中,各项进程的公开透明度不够,因此在土地资源的经济活动中,很容易由于个人的贪念问题出现严重的腐败现象。

2.3土地管理和利用没有建立协调的关系

现有的使用中的土地用地规划没能做到与时俱进,不符合当前的土地发展实情,在比较早之前已经制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中很多规范指标已经不符合当前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土地实际使用情况,但是城市建设仍然依据着旧的规划进行建设任务,因此,在城市化中不断出现旧房拆除,新房在建的现象,这些都造成了经济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引起了很大的损失。

2.4征地补偿和相应的政策没有完全到位

随着公共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失地农民不断增多,他们陷入三无(耕种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窘境,对农民补偿标准偏低,标准不一,甚至连国家公路、铁路等重点建设项目补偿标准都不能100%落实,从而农民很难分享农田征地转为建设用地后的增值权益,由此引发征地农民集体上访事伯。势必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2.5对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的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由于建设规划滞后,用地总量失衡,非法用地(包括超标准用地)和乱搭乱建现象屡禁不止.城区建设乱就更令人堪忧。

3.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建议

通过严格土地管理、加强耕地保护、遏制违法用地,以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深刻认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科学发展的指标体系予以标准化,用以评估、考核政府行政政绩,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机制。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土地利用中不能仅仅为了增加GDP而“滥用”土地,要把增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目标,科学把握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机,充分运用土地政策,并与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战略等紧密配合,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用地,保障民生用地,防止区域过度开发。

二是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要从改进保障科学发展的用地、管地机制入手,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有机结合,激励与约束双管齐下,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的新思路,即要根据区域的资源和经济发展条件,制定与区域功能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避免土地资源的粗放型开发和利用,优化用地配置,引导人口、产业和其它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要切实确立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克服规划执行的盲目性,规划修改的随意性,让耕地保护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依法维护土地管理秩序,强化土地监管,坚决纠正违背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供地、搭车用地、侵害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要通过严肃查处土地违规违法案件,增强土地执法震慑力。

四是提高违法用地的经济成本。土地违规的根本原因就是违法的收益大于成本,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土地违法行为,就必须减少因土地违法而获得的收益,或加大违法的成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革财税体制,有效化解地方经济增长与保护资源的矛盾,让地方政府逐渐摆脱“以地生财”的模式,遏制地方政府违法用地的冲动。

五是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的实现目标是追求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节约建设用地资源,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必须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土地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根基,人们应该科学合理的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利用,正确对待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对策予以解决,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努力实现土地资源有效、科学的管理利用。 [科]

【参考文献】

[1]王德军.关于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06).

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3S”技术;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落后的土地管理技术一直制约着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尤其是现势实时动态信息的缺乏,阻碍了土地利用信息的及时变更和规划方案的适时调整川。随着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土地资源管理对土地资料获取、空间信息分析、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图形图像处理和数字制图的要求也相应提高。“3S”技术以其在空间信息获取与管理方而的优势和特点,使土地资源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实现成为可能。本文对“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3S”技术

“3S”技术即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三者以其不同的技术特点和功能互补,在实际应用中的结合日趋紧密。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提供目标的定向定位信息;RS用于实时或准实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信息,以发现地球表面的各种变化,及时更新GIS数据库;GIS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可对多源时空数据进行C合处理、动态存储、集成管理和分析决策,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

(一)遥感探测技术

遥感即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进行远距离感知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土,运用摄影仪、扫描仪和雷达等传感器获取地表信息,通过数据传输、处理,研究地面物体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化技术科学。自20世纪60年入使用以来,遥感技术发展迅速,现己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自然灾害防治、气象观测预报、农作物估产、环境动态监测等领域。近年来,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为遥感由定性向定量、静态向动态转变创造了新的契机。

(二)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环境监测、资源管理、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工程设计以及政府各部门行政管理提供决策服务。GIS由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人员和组织机构等4个子系统构成。GIS不但能够管理海量空间信息,供浏览、查询,还可对其进行空间分析,以探析空间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和处理一定区域内分布的现象和过程,该技术正沿着卫星系统性能改进、接收机性能改进和导航定位方法完善3个方向发展。

(三)全球定位系统

GPS是由地面控制系统、空间和用户装置等部分组成的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具有全天候全球覆盖、高精度、多用途、定位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目前,GPS己经成功地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和资源勘察等多个方面。

二、“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国外有关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遥感影像分类、处理及信息提取等方面。我国依次经历了一次详查、变更调查、更新调查(抛开己有调查成果,重新开展的土地资源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多次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我国学者对于“3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应用GIS进行农业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通过对比适宜农业土地利用区域和现实土地利用区域的空间分布差异,获得农业土地利用潜力区空间分布情况。

(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即将不同时相(至少两个时相)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对比,从空间和数量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早期的土地利用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20世纪70年代地球资源卫星的发射成功获取了遥感图像多光谱与多时相数据,为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测和定量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极大地促进了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RS发现变化,GPS测量变化区域,UIS统一管理数据与传统外业调查方式相比,在时效性和准确性方而具有明显优势。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人口-资源-环境-发展(PRED)问题日益突出,西方国家对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并且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运用“3S”技术、系统科学、决策理论等理论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计算机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的支持下,土地规划研究实践中复杂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成为现实,土地规划的定量化研究逐渐增强,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工作效率和精确度得到提高。

(四)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以保护耕地为主要特征的国土整治措施,是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土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3S”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适应性为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三、展望

“3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等土地资源管理领域当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土地管理方法和模式,优化和完善了我国当前土地管理的方式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