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及内控管理

风险及内控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及内控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及内控管理

风险及内控管理范文第1篇

摘 要 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国的市场都出现一定波动,企业在进行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进行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两种主要风险。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增加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进行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做好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内控管理 财务风险 防范

自本世纪开始,全球经济环境波动较大,一直缺乏稳定态势,各国金融危机不断出现,这无疑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了风险,一些企业由于不能有效地避免风险,甚至走向倒闭的尽头。中国经济虽然保持了持续发展,但是发展方式和政策不断的进行变革和调整。在这样的复杂形势下,企业要想求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就要加强内控管理,全面防范企业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确保企业的资金链的有效供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存在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规范

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够规范,往往是把对于经济效益的实现与经济利益的追求作为主要的目标,但是对于风险的认识不够,对于风险评估也不足。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的情况下,组织架构必然不够健全,内部控制只能是流于形式。相关人员对于执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和基本的规章制度,执行与不执行结果一样,执行好与坏结果也一样。这些都使得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存在着出现风险与损失的潜在危险。总之,企业的内部控制财务制度有失规范、脱离实际等问题,都给其实施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二)缺乏有力的落实与监督

许多规章制度在设立之后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与监督,往往被束之高阁,形同虚设,灵活性讲得多,原则性讲得少,在执行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常常被视为可有可无。这些对于规章制度的无视使得企业的风险增加,也是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事故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相关部门与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运作和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监督的效果不尽人意,内部监督与审查的功能严重发挥不足。

(三)管理人员对内控以及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加强企业的经营与经济效益的管理上,而并没有认识到科学的管理以及科学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所产生的潜在效益。很多企业仅仅是在应付上级检查采取临时措施实施内控管理,这些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认识以及错误的做法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积极作用的发挥。但是,很多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便缺乏了对于风险机制的设立与风险防范的执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对内控人员的意识和责任心具有严格的要求,如果内控人员对外部风险不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就可能对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强化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塑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与风险防范的环境

环境因素在整个的企业内控制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一定要为自身的管理、经营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人是管理的主要因素,企业要培养一批具有合格素质的现代化财务人员,从企业的高层领导到最基层的员工都要形成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意识,要形成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一致的财务管理结构,也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力发展企业文化,为企业员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使企业的各项事物都能够在一定的程序约束下进行,为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可以通过制定预算方案,通过预算方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控制。

(二)健全企业的风险评估机制

1.积极防范会计工作的风险。这一项目方面的风险涵盖多方面,从会计从业人员、到会计信息都要进行有效的管理,要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的会计人员,加强对相关会计信息的核对,全面防范会计工作的风险。

2.加强资金风险的防范。资金风险有很多种,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经营项目,要完善对资金的风险防范就要加强对资金的投入与收益的调控,确保所投放的资金都能够有所收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完善企业的内外信息交流。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对于一个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必然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要利用信息来进行有效交流,各个部门通过信息的交流来实现对企业基本经营情况的掌握,从而科学地制定财务政策,来全面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加强监督和信息沟通

在进行防范财务风险的过程中,企业要发挥多个部门的监督作用,保证风险防范的真实和有效。对控制活动的相关环结以及控制的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的具体方法与流程进行适当调整。另外,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时,要加强信息的沟通,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在对风险进行控制时,也应该注重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从而能够把控制失效或者风险转移等信息传递给企业的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以便他们能够迅速及时做出反应。

三、总结

由于目前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潜在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从我国目前的企业内控管理现状来看,已经出现了不少问题。企业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正视问题,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湘江.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应对措施.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4).

风险及内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风险评价体系;不相容岗位监督职能

一、引言

建立体系的目的是,针对管理中存在问题,从管理体系上入手,结合各单位实际,通过不同流程的风险评价,确定各单位的具体风险等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不同的风险单位,采取不同的内控措施,在实现全面管理的前提下,实现效益型和重要的最佳组合,最终降低风险发生,提高内部控制力度。几年来,随着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入,企业各项内控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领域,内控管理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有力维护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瑕不掩瑜,内控中存在一些现象,还是影响其管理职能的发挥,主要有:(1)监管手续较多,影响管理效率:很多企业为增加控制风险的,往往设置了多岗位的审查和监督机制,不同岗位设置确实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管理效率。(2)重点项目控制,体现不够充分:在实际中,一般事项和主要项目控制比较相似,控制流程和内容也基本相同。如井下作业管理中,采用的高频振荡采油器,无伤害洗井管柱等新工具。从流程控制上说,新旧工艺没有太大差异,但其投入金额却是大不一样。新技术工艺的支出费用相对较高,其风险应引起更高的重视。(3)流程控制和内容控制侧重不平衡,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益:从每次的检查评比中,可以看到程序控制方面要求高,特别是对制度建设和管理人员签字方面的要求比较细。而且定期进行的检查评价人员是来自不同部门和岗位,其理解和侧重的方面差异较大,提出的标准和要求不同。如,有检查人员认为,财务人员内部轮换制度,应制定专门的财务不相容岗位管理办法;有些人员却认为,《会计法》已有相关规定,没必要单独制定办法。在内容控制方面,要求相对就少了很多。如果能加强主要风险点和风险流程的控制和监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管理效率,提高内控管理效益。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价机制,以制度来规避风险,以评价来促进效益。

二、建立风险体系

(1)确立风险等级:上级单位按管理性质的不同,对下属单位进行风险等级评价,确立不同单位的风险程度,并以此为标准,作为以后控制管理和评价的重点。如:生产型企业,以生产调度流程、安全管理流程等为控制重点。销售型企业,以销售流程、税务管理流程等为第一风险点。成本控制企业,以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等流程为最大风险点等等。其他流程按照其在企业中重要程度,依次设置为第二、第三风险等级等。(2)明确风险指标:首先是确定各个流程在本单位内控管理中的权重。如费用控制单位:可以成本控制流程的权重占70%,预算流程占10%,其他流程分别核定共占20%等,具体多少可以参照本单位前些年的工作量确认。其次,确定各流程中不同控制点的风险系数:如修理流程中,将修理质量验收和修理费用确认与核算作为风险系数最高的控制点;将修理计划与实际结算作为第二风险点等。系数的高低和多少,按照本流程全部控制点的风险大小而定。数据测算的参考依据是过去年度的修理登记台账。再次,明确各控制点中不同项目的风险指标:各单位应根据控制流程的性质制定适合本部门实际的风险控制指标。比如在销售企业,以商品的交易金额为指标计算的基础,确定当期不同业务的风险程度,以赊销方式销售的,还应采用客户的信用程度为权重,合理计算项目的风险水平。生产单位的风险指标测算可以实物量或工作量为依据;费用控制为主的单位依据费用支出情况进行量化计算等。(3)注重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投资项目的风险指标计算,新项目伴随着高风险,对其指标的确立,应本着先高后低的原则进行。在项目开始的最初阶段,风险系数要高于其他项目,待项目实施稳定或身边运转正常后,再适当降低其风险。

三、完善评价体系

(1)内部风险控制系统设计的有效性。由单位内控管理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在年初和年中分两次,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审核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风险控制要素是否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从而判断其中是否存在设计缺陷、是否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2)内部风险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评价设定的风险控制系统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检查控制指标是否符合管理的需要,程序执行者没有获得足够的权限或必要授权,并能认证履行控制业务。(3)风险控制体系及运行的经济性。经济性评价是评价在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合理保证的前提下是否尽可能做到简便易行、降低运行成本,从而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利润管理最大化。

四、发挥监督职能,提高内部风险控制力度

(1)发挥内部审计的查错纠弊功能:一是内部审计通过调查、了解、评价、分析、判断,参与某些项目、工程的有关规章制度、计划方案的制订,提供相关的审计建议,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促进管理,提高效益。二是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保护合法、抑制非法,加强防护措施,防止本部门、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三是内部审计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能在多个职能部门之间开展工作时,经常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2)落实不相容岗位监督制度: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其主要分离形式:一是是职能岗位的分离:主要是由生产、经营、纪检等部门,按各自的职能,对计划、招标、施工、验收等过程进行管理和审查。二是执行环节分离:主要是按岗位不同,实行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分离;计划安排和执行分离;招标人与使用人分离;合同签订审核和项目验收分离;项目验收和结算审批分离等。三是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运行分离:注重项目和工艺实施成效控制,从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方面,提高监管能力。不相容职务的配置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分离原则。要真正做到“内部牵制”,确保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二是效率原则。就是要结合本单位的人员实际,突出关键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非关键性不相容职务则采取提高透明度、加强检查监督等方法进行控制,寻找制约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

五、规范考核制度,重视考核管理

(1)建立以风险评价为目标的考核制度:使每个单位或流程管理都能以风险控制作为内控管理的中心。(2)考核指标与风险规避水平相结合:强调主要项目和重点费用的风险控制,使新工艺、新措施、新项目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3)落实问题的整改工作:将内部审计结果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各种问题事项的分析和评价,找出解决办法,达到逐步降低风险的目的。

六、体系运行的保证措施

风险及内控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防范;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一、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风险的环节

首先,企业外部原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尤其是国外的大型优秀企业把市场扩展到中国后,由于其强大的资金能力、品牌效应以及优质的售后服务,迅速抢占了市场,挤占了国内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给国内品牌的生产者造成了经营风险。

最后,企业的内部原因。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风险的重要因素。造成企业风险管理不当的主要原因有:对风险防范意识不够,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企业面临的激烈的竞争形势;企业的运作模式也可能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每个职能部门在运作过程中由于计划和执行的各方面原因会造成不同层面的风险;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不善是造成经营风险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因此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对现代企业来讲是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二、对各个环节风险的分析

1.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缺乏必要的规范管理

在部分企业中,没有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执行力缺乏,所以这些制度只是流于形式。在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下,财务管理方面的记账、报账等相关程序混乱,没有按照合理的程序执行,对于企业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工作人员素质及知识参差不齐

现阶段的财务人员在专业知识以及个人素质方面普遍参差不齐,对于企业的经营缺乏管理和监督。很多的企业中,都是由家族内部人员掌管主要财务,财务人员失去了监督的意义。此外,还有很多的企业是聘请的外部兼职会计,对于企业的经济只是简单的报账,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3.对于企业中的资产没有有效的利用,致使很多的闲置资金浪费

主要是受到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意识影响,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只有拥有大量的现金才是盈利的象征,所以致使大量的闲置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财务控制出现失灵。此外,企业中的应收账款没有得到快速的回收,致使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4.税收法制意识淡薄,税务管理不规范

因为税收法制意识普遍较为淡薄,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单凭发票进行管理,以发票金额代替会计核算金额,无发票不纳税、无发票不做账,实施发票会计、发票申报的财务管理。往往因为无知而多次违反税收法规政策被查处,偷逃税时常触及刑律,对企业和经营业主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5.企业的内部原因

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风险的重要因素。造成企业风险管理不当的主要原因有:对风险防范意识不够,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企业面临的激烈的竞争形势;企业的运作模式也可能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每个职能部门在运作过程中由于计划和执行的各方面原因会造成不同层面的风险;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不善是造成经营风险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因此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对现代企业来讲是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三、防范的手段及措施

1.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自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面对风险是保持清醒的认识,同时企业也离不开风险识别和防范的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建立有效的风险预测和评估制度,能够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总之,企业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态度,自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这是企业处理风险最重要的一点,也是防范风险的源头。

2.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只有合理的利用资金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动力。所以在对企业资金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实行统一管理,保持资金的合理调度,运行顺畅。在企业的资金比较充盈的情况下,要对闲置资金合理利用,充分的发挥资金的升值价值,但是要对其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利用。对于企业的库存要严格控制,避免因为大量的库存占用资金,致使企业的周转资金受到影响,进而制约企业的经营发展。所以要盘活企业的沉淀资金,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对于企业中的应收账款,要加强回收管理,促进资金的流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3.强化成本管理

成本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指标,成本的高低不仅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而且决定着企业竞争的强弱。因此,成本管理不仅是财务管理的永恒主题,而且是全员参加的一项经常性管理活动。它体现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是否扎实、过硬。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向管理要效益。成本管理实际就是通过成本来计划控制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自负盈亏,经营好坏与企业和职工的利益紧密相关,降低成本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要素。

4.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管理处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即使是非财务风险,也会以财务数据的形式有所体现,也就是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化。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非财务风险管理都有着深刻的意义。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以财务管理的内容和重点为依据,选择诸如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债务现金保障率、存货周转率、应收现金周转率等基本财务指标,对具体比率赋予合适的权重,建立一整财务预警机制,参考行业标准,结合企业纵向、横向业绩水平,通过具体的财务数据的对比,来衡量财务绩效,进而识别、评估和处理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与非财务风险,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

5.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现阶段,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领导应倍加重视。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工作“大出纳”的旧观念中解脱出来,把此项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抓紧抓好,抓出效果。大力支持并协助财务人员履行职责,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秩序,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关心他们的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胆提拔和使用懂业务、会理财的人员,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之道,并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进一步转变财务制度管理职能,财务人员要用好新制度赋予的理财自。在做好记账、算账、报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为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制定出有意义的内控管理制度和办法。从而更好的发挥财务工作的职能作用。

6.强化管理,转变职能

市场经济机制运行,迫切需要企业强化财务管理,转变职能,应用“两则”“两制”等新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重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机制。由传统的管财、守财型的管理方式,向聚财生财型管理方式转变。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健康地生存,并不断地发展自己,除努力增加自己的经济实力。管好用好企业的资本外,必须学会聚财有方,生财有道,必须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财政金融管理的要求,善于聚财和充分利用社会闲散的资金,广开筹资渠道。由被动执行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变。财务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管理,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搞好经营管理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7.强化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有效运行、资产的高效使用,由企业的董事、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程序和措施,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五大要素: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企业的经营要以事前控制为主,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为辅。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改善企业的内部环境,降低内部风险出现的概率,并且能够有效的对外部风险进行预测。

8.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审计

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识别、评估和处理企业存在的各种财务与非财务风险,但实践中,很多企业都是通过内审或内控部门来完成,这就不利于考核风险管理的绩效,难以客观评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性。因此,需要企业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审计,在内控或内审部门之外,设立专门的内部风险管理监督审计机构,明确化分内审、内控主体与风险管理审计主体的角色和权限,实行内部监督与制衡机制,有助于提高风险管理审计机构展开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从而能够对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配备、风险管理绩效、财务预警机制、长远战略目标等的实施进行客观、科学、有效的评估,及时纠正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各种错误之处,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广喜.确保安全经营的行为指南[N].建筑时报,2013-03-21005.

[2]本报记者,朱进军.本报通讯员,黄锋.把经营风险套进笼子[N].人民铁道,2013-06-21B03.

[3]宋波.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14-16.

[4]周弘.把好经营风险关[J].施工企业管理,2013(03):93-95.

风险及内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构建 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046-03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多是以纠错为主的查错纠弊,但是这种形式已日益遭到摒弃。而取替这种工作方式的则是以服务为主的防错、防弊职责。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引导下,内部审计工作不能以监督者的身份出现,而更侧重于为管理者与决策者提供服务,通过对经营目标的认识而旅行审计的监督职能。既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又要为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而努力。服务型的审计工作主要体现为:一方面是工作范畴。即以财务审计等领域为导向,首先创造一些全新的程序,以向与企业成功所需的会计内部控制转变,成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者与监督者。二是审计工作的方式,抛弃原有的等待命令的工作方式,积极制定月度、季度、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根据按期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建议书等,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好助手及好参谋。另外,从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角度讲,服务型的企业审计工作最大特点在于由原有的事后控制逐步转为事中控制与事前控制。

一、内部控制和经济风险管理的含义

1.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以系统化相关政策和方案为依据,以提高经营效果和效率为目的,实现对各种风险的有效识别、评估、控制、改进以及监测的动态过程。现行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即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

2.经济风险管理。经济风险管理作为一个过程,其全面贯彻到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通常情况下,将经济风险管理划分为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企业的目标,包括战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以及经营目标;第二维度是经济风险管理要素,包括目标设定、内部环境、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第三维度是企业的各个层级,包括企业整体、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

二、经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原则

1.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全面风险管理原则是经营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原则的主要原则,其包含全员管理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全方位风险管理原则。首先是全员管理原则,即号召和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经济风险管理过程中;其次是全过程管理原则。实现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和控制;最后是全方位风险管理原则。实现对法律风险、技术风险以及业务风险等管理。

2.风险适度原则。经济风险是各企业不可避免的问题。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各企业的突飞猛进发展,其经济风险日益突出,截至现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抵制经济风险已是各企业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抵制风险应坚持风险适度原则,即了解经济风险产生的原因,掌握经济风险的控制手段,明确企业所能够承担风险的最大限度,进而,有效实施经济风险控制措施。

3.收益与风险相平衡原则。收益与风险相平衡原则是经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出现经济风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当一部分企业过分追求实现自身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完全忽视了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严重制约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应立足于收益和风险相平衡原则基础之上,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以围绕风险和收益相平衡原则为中心进行,确保企业得以实现收益性与安全性双赢。

三、构建经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策略

经济风险的存在不仅制约了我国各企业的发展,而且给予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将致力于经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现状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相关经验和知识,为构建经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制定出三点可行性策略。

1.建立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防范制度。构建完善的经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离不开健全的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防范制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防范制度主要针对于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以及信用风险,所以,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管理部门应有的职能。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监督管理,促进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按照统一标准制度实施。另一方面要落实不定期检查制度。相关部门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检查,保障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纠正,推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全面落实经济风险预警和识别功能。

(1)经济风险财务预警。经济风险财务预警是指当风险发生之前,相关机制或者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经济风险的发展,将其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通常情况下,建立有效的预警信息管理系统,运用该系统有助于保障经济风险信号传递的高效性、全面性以及准确性。

(2)经济风险的识别。经济风险识别是指当引起风险的因素出现时,能够及时的监测到可能出现的各种经济风险。目前,我国常用的经济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财务报表分析。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会计资料为理论指导,通过实现对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的对比分析,全面挖掘出所存在的经济风险;另一种是现场观察法。直接深入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观察和把握其潜在的各种经济风险。

3.构建全新的内部控制治理机制。首先是设立经济风险管理部门和经济风险管理委员会。经济风险管理部门隶属于执行机构,由经济风险管理委员会隶属于决策机构。其次是构建审计委员会。赋予其全面经济风险管理监督权、内部控制评价权和管理权,确保全面挖掘出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保障内部控制的合理性、遵循性以及健全性。最后是明确各委员会的职责。由风险管理委员会承担拟定、制定控制程序职责,由审计委员会承担监督、评价控制状况的职责。通过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力求构建起全新的内部控制治理机制。

4.充分调动现代化内部审计职能。在新型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内部审计逐渐趋向于服务管理者和决策者。充分调动现代化内部审计职能,一方面要明确内部审计工作范畴。即以财务审计为依据,以围绕会计内部控制为中心实施,使其成为会计内部控制的核心因素;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即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状况,不断变更审计工作计划,为企业科学合理决策提供理论导向,最后是内部审计应做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使企业生产经营得以顺利高效运行。

5.完善权力使用制(下转第50页)(上接第47页)约机制。第一,完善内部等级管理,分别授权的制度,如成立6个月以内的支行行长仅有在分行已审批业务项下文件的签字权,无任何信用业务审批权。第二,完善集体议事制度,基层行应成立内控管理委员会、信用审批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集体议事制度,防止个人随意性和非理对全行重大决策的影响。第三,完善离任审计和年度考核评价制度,高管人员在任职期满后,由上级行组成联合审计小组,对任期内合规合法经营情况、权力行使情况进行全面稽核。第四,提高业务主管部门对规章制度垂直管理的权威性,明确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得随意变通,不得越权行使。

参考文献:

1.毛国青.浅谈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全面融合[J].2011

2.徐凯.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J].2011

3.于景慧,杨志军.风险管理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5)

4.董小红.内部控制评价和企业风险管理的整合[J].现代企业教育,2011(8)

5.谢琼.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4)

风险及内控管理范文第5篇

稽核一词本来是在会计范围内使用。含义是对财务信息与管理的真实性、合规性相关的内控等进行稽查核对。本文所谓内部风险管理稽核是以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结合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形成一种管理力量将产业信息转变成稽核信息,对生产经营中各种老大难问题进行分析管理,可有效地将产业的压力转化为企业提升价值的动力。

二、某汽配生产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稽核制度建立前后的情况对比

(一)稽核体系建立前企业内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下,行业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充分,企业虽数年实现销售收入增长,制度体系建设情况良好,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内控制度执行随意性很大,更多是有章不循,公司发现无论内控制度多么健全,无效的内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极大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倘若不能得到有效实施管理,将会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这些竞争挑战,风险压力和内部问题使得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稽核愈发显得紧迫和重要。

(二)现状

笔者在调研该汽配生产企业时发现,该企业通过内部风险管理稽核每月形成稽核报告并召开稽核会议。对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点实施跟踪检查,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部门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商讨处理意见,争取在符合公司管理规范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拟订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供决策层参考。从而基本解决了前述中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使企业经营管理成效显著提高。连续两年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和产销量以两位数增长,其中2016年产销量增长率超过与全国全行业产销量增长率,而应收账款率创近三年最低。

三、构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稽核制度的做法

(一)核心思想

稽核核心思想就是提升企业价值为设定的主要原则。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及企业内部控制是影响国有企业战略贯彻到位的主要因素,目前,在融入国际经济的背景下,汽车相关行业的竞争环境出现了急剧的变化,公司应对产业竞争环境,必须在环境变化影响到公司经营之前作出回应,并对公司进行事先稽核控制、事后稽查考核,从而持续改进经营。

(二)制度框架

该公司经营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会议充分讨论后,决定成立稽核小组,方案设计中稽核小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组员分别来各个部门,涉及该公司的人、财、物各方面,小组成员主要为普遍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并且能够正直敢言,具有一定的洞察力,能够从繁杂的报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稽核小组由公司各个部门抽调人员任组员。稽核小组直接向总经理负责,每月形成稽核报告并召开稽核会议。针对公司内部管理普遍存在监督流于形式以及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稽核小组通过对各部门数据的收集及联动分析,实时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点实施跟踪检查,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部门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商讨处理意见,争取在符合公司管理规范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同时针对公司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拟订出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规范供上级领导参考修订。

(三)部门职能

稽核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各职能部门根据稽核小组确定的具体目标指标,履行各自的管理职能,做细做实相关管理工作,为“稽核小组”提供详细一手资料。稽核小组每月形成稽核报告并召开稽核会议。稽核小组通过对各部门数据的收集及联动分析,实时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

(四)运作模式

自成立稽核小组以来,该汽配企业通过对各部门、各岗位是否按公司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程序文件、管理办法、作业流程、岗位说明书、会议决议等规定进行作业,对采购,销售,生产,经营,管理实施全过程、全方位风险监控,使得绩效管理制度得以不断完善,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得以落实解决,同时稽核小组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分类解决。通过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点,再根据检查情况,与部门负责人积极沟通,细化相关人员的工作要求,形成PDCA闭环管理,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益。部门之间及内部无法解决的工作或问题,愿意提交稽核小组进行仲裁。

(五)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