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算化会计核算基本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控制;措施
在电子计算机技术高速普及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给会计行业带来了深入的改革,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且运行的复杂性,扩大了会计控制职能的范围,同时带给了企业会计控制制度新的挑战,及诸多的问题,若企业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监管力度不够,随之将会出现更多的营私舞弊、违法乱纪的行为,所以电算化环境下,建立实施有效的会计控制势在必行。为高效发挥电算化方便快捷的作用,让企业会计控制在电算化环境下不落后于形势,为其提供经营策略的准确信息,在电算化背景下,一整套科学的会计控制制度的创立,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算化背景下对会计控制的要求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数据库技术的普及,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几乎完全取代了以往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人们利用计算机高速的记忆功能,高效的数值计算功能,强大的逻辑运算功能,硕大先进的数据库,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会计手工操作。计算机不仅计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而且信息供给详细全面,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会计行业深刻的改革,为会计从业人员参与管理提供了平台。传统的会计手工操作,其工作流程为通过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账簿,最后到报表的工作顺序进行核算工作,其中每一道步骤都需要安排专人开展工作,从收集到整理,再到记录和计算,这样的工作流程,重复转抄现象频繁发生。而现阶段的电算化会计,仅需将原始凭证一次录入,其它步骤均可由计算机迅速处理完成。为此,电算化会计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时间,调动了会计从业者的大脑活跃性,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去重视完成会计的另一基本职能,即会计控制职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实践,随之产生了许多即先进科学,又高效实用的软件项目,让电算化会计功能更加完善,处理完成更多手工会计无法进行的工作,如各种辅助核算,还有管理会计核算等工作,而这些核算工作,是会计控制职能实施的必要条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二、电算化环境下加强会计控制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
所谓会计工作本身的控制,指得是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的输出,使其输入、处理和输出遵循会计职业准则和规范,以及遵守相关的会计职业法律法规,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全面性,使其确切的反应企业经济状况,保障通过会计信息做出的判断、选择、决策的正确性,即为会计工作本身的控制。在运行这一控制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控制方法、控制策略以及控制程序,必须具备防护和自动补充功能,指的是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都需要有针对性的事先控制进行监察,若任何处理环节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要有相应的弥补措施,给予补偿纠正。传统的手工会计与现代的电算化会计,对会计信息的控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结构控制形式是手工会计主要运用的方式,结构控制方法包括设置相互束缚和约束的会计岗位,利用对会计业务的多重反映,亦或互相审核的关系进行控制。譬如,将具体账目分开记录,分开记录总账目、明细账目和日记账,让三者相互管制、相互制约、相互验证;经过对账和内部审计开展账证核查、账账核查保障记账的准确性;为制止出现乱用、损坏、篡改、蓄意伪造凭证的现象,利用多联套写凭证的方式,或者是预先编码方式等进行预防工作。而现代的电算化会计,其会计组织、账务处理、载体和工具完全的更新换代,彻底的变革,会计控制由原始的人工控制转变成了人和计算机结合控制的方式,让会计控制复杂且严谨,但操作简单快捷,提高了会计控制功能效率及质量。电算化会计信息控制指的是,计算机本身会做出的一般控制之外,还有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会计信息输入控制指的是对数据的收集,以及对系统输入的控制,数据的收集及输入需要有人参与,而且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数据的处理和输出结果,所以对电算化会计的输入控制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系统和网络安全的控制
加强系统安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未经允许的人员私自使用系统资源,降低因外界因素造成的计算机故障的几率,主要控制手段有,第一,制定内部操作规范,制止非电算化会计工作者动用财务专用电脑;第二,设置使用权限,防止非允许的操作;第三,设置使用密码,符合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第四,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隔离开来;第五,加强机房工作环境保护力度。网络安全主要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和身份识别等方面,针对网络安全的数据保密方面可采取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方面可采用访问控制技术,身份识别方面可采用认证技术等。另外,网络传输介质,以及网络接入口的安全也同样应该得到重视,最有效的应对方式即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保密。以上技术的实施,可基本确保会计信息在内部和外部网络传送的安全性。
(三)会计档案的控制
电算化档案指的是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通过磁性介质或者是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以及通过书面形式完成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还有财务软件开发运行中,编制的文档程序,以及一些其他会计资料,即为电算化档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应从以下几点开展,第一,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核算的企业,应备有纸质会计档案;第二,要保障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防磁、防潮、防尘、防火等工作必须到位,备份重要会计档案,分开存放;第三,对利用存储介质存储的会计档案,要进行定期的查验和复制,预防存储介质的损坏或者丢失,导致会计档案的丢失;第四,对财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财务软件程序,保存终止时间应该是该软件截止使用日期,或者是有很大变动之后的五年。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电算化会计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会计职业以及推动其变革的基础保障。加强电算化背景下会计控制,基本目的是为保障社会、国家、个人财产的安全完整,保障会计信息以及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惠文.电算化信息系统下的会计控制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0.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随着ERP在企业中的逐步实施,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电算化会计的快速发展,对电算化岗位进行相应的设置,从单机操作逐步向网络化发展,电算化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以及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逐渐成熟,相关数据信息文件保密、数据运行、系统安全等相关系统安装与维护也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出现许多新的特征。电算化会计系统所涉及到的部门较多,为电算化会计赋予了更多的新内容。需保证会计提供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建立完善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
(一)电算化会计内部的开发控制
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需要在信息化时展的脚步中不断进行探索,很多企业建立了电算化系统开发控制、系统的安全控制和操作人员岗位控制,力争在电算化的环境中实施适合国情的内部控制措施。系统开发控制主要是指系统在正式投入运行和完善修改时,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在申请和测试阶段必须进行一定的审批手续,这种方式可以将计算造成的误差降低到最小。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电算化会计需要采用安全手段来保护系统数据和操作程序,确保电算化会计在企业中的顺利实施,防止数据丢失或操作程序错误造成会计资料丢失,保证电算化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准确、真实,防止数据被篡改。电算化的会计处理工具、凭证、信息储存等系统的改变,致使系统的安全控制成为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中的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将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维护管理人员等职务予以分离,将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革,减少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舞弊的可能性。
(二)电算化背景下的会计内部控制安全保障
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根本,要求建立制度的同时必须要在落实工作上下功夫。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在账务处理流程上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不同,一些企业中至今仍然沿用着基本的手工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其风险程度更高,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较为系统的适用于电算化条件的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实行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比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更有必要性,同时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实行电算化会计后,使得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保障,许多业务处理程序简化,在日常工作中避免出现电算化故障或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更依赖于内部控制来解决会计的内部牵制制度问题,出现问题时将企业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会计的权限分工主要表现为口令授权,很多情况下工作人员未经审核就直接进行输入,更容易被冒用,这种情况一旦被窃取,极容易造成数据监管不够严格,带来巨大隐患,导致数据备份或数据丢失。
二、电算化背景下的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工作规范》要求,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与会计机构应设置财务部门负责人,在进行具体的执行与落实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满足各岗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
(一)会计工作岗位越权问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企业中会出现越权使用会计软件的情况,原始凭证一经录入,几乎全部数据的处理都由计算机来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算化会计的实施与信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会计人员在电算化工作中仅仅起到核算的作用,从数据确认、采集、统计输出不能像手工记账一样分开管理,这种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一些会计工作规范是按手工记账思路设计的,在将手工会计系统转换成电算化系统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电算化工作的需要,在实行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过程中,制度和实际相脱节,没有进行配套的落实措施。有些企业考虑人员成本问题,在岗位的设置上也仅仅只设置了基本会计岗位,精简了部分会计人员。虽然实行了电算化会计,但是人工审核机制不完善,没有相关的电算化岗位,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修复。
(二)电算化背景下的会计内部控制失效问题
在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之前,手工会计系统的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如果会计人员的整体协作性影响在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若得不到其他部门的配合将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软件操作人员只按照计算机指令进行权限操作,人与计算机的联系变成联系的主体,不关注操作顺序与顺序的合理性以及结果。在网络环境下内部控制无法反映人为篡改信息的过程,将使资源共享发生系统混乱,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加大,不能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企业领导层如果不能将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组织,对数据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因此,各个部门进行配合才能将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实,使得电算化会计软件设计中资料保密性问题得到保障。对企业的岗位划分、所属权限、资金审批等情况进行考虑,避免专业的计算机人员来直接读写数据库文件,甚至对文件中的数据直接进行增删修改。进行合理的人员协调,加强内部控制中保密性。
(三)电算化背景下会计工作交接问题
会计工作交接是内部控制中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缺少其他部门的配合,存在很多内控制度性缺陷。企业的领导层对于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是通过会计交接工作暴露出来的。在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单位会计交接一般只局限于手工记账时代的实物交接。其对手工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即印章、会计报表、现金、会计档案和票据等,使将工作中的不合理之处改善为与企业相适应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忽视了会计电算化数据和存储介质的交接。影响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为单位内部控制埋下了隐患,大大妨碍了电算化会计的实施,也不利于交接前后岗位责任的界定。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到位也是原因之一,不能真正起到对会计资料的保护作用。
三、改善电算化背景下的会计内部控制实施方案
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本保证,财会部门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好坏,小到关乎企业和发展,大到关系到国家经济健康运行,很多企业领导层对电算化会计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据统计现在我国目前形势,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量的一半以上。可以看出,在信息化条件下,没有适合的企业、相对健全的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就无法实现现代电算化会计,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建立健全电算化监督机制
在我国建立健全电算化缺乏较为有效的监督机制,结合电算化会计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重新修订《会计工作规范》,为电算化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我国目前信息化速度不断加快,为了保证《规范》能确实落到实处,社会政府应不断增大力度进行支持与鼓励,确保会计数据程序完整、数据可信及安全性需要,对于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安全性基本可以做到有效的监管与审计。应该允许会计部门根据单位电算化会计和单位内部控制的需要设置相应的会计岗位,为基层单位开展电算化工作提供了一个较为良好的条件。按电算化流程设置会计机构负责人,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使单位内部牵制制度和电算化会计系统模块能够协调统一。
(二)健全完善内部控制会计签章
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会导致内部控制中会计签章无法有效实施,应当按照合法性原则进行改进,改善内部控制在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固有性风险。建立与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工作的过程中,将主要手段放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执行上,遵循国家所颁布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信息记录流程和处理指令的正确、合法。在进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改进时应当注意同时在凭证处理上加强检索功能,按照全面性原则进行改进,保证能快速追查到业务源头。根据企业内部情况建立与企业情况相符合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牵制职能落到实处。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中普遍涉及到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选用经过国家认证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软件,为企业提供短期或长期的一种可以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战略方针,防止在操作维护控制方面出现问题。
参考文献:
[1]索芳萍.浅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J].财会研究,2014(03).
[2]王跃华.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J]. 现代商贸工业,2014(12).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之处
1.程序和形式不同。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会计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控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等等。在电算化会计中这些都转移到了计算机内,计算机会自动进行借贷平衡、余额平衡检查等。
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企业会计系统的控制由单一的制度控制转变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并存,会计系统控制不但要控制原始数据的输入,还要对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及电算化程序的安全进行控制。
2.内容不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内容。手工条件下的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针对经济事项本身的交易处理,即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都要经过有相应权限的人签章,多个业务岗位和多个责任人独立操作而形成明确的责任分工。在电算化条件下,原先应由会计人员按一定程序及授权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业务人员可以利用特殊的授权进行多项业务的操作,甚至不经授权也可进行某项操作。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工作人员不仅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数据文件,还要保存、保管好已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会计系统控制也相应增加了新的内容,如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授权、病毒的防治等进行控制及软硬件、磁盘、软盘的安全控制。
由此可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相比较,控制范围更大、控制程序更复杂。它将职能控制与程序控制、人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相结合,是一种综合性多方位的控制。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电算化会计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知识。有些会计人员虽然在会计业务方面的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在计算机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不能将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计算机中进行转化。另一方面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维护人员对会计知识掌握的不够,因此软件设计不能满足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需求,或者是软件功能与会计功能相脱离,导致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而会计功能徘徊不前的尴尬局面。
2.电算化软件多样,绩效不明显。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上各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向不同的软件开发商购买的,软件版本千差万别,就是同一公司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软件也不尽相同,或是相同软件版本不同。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实现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核算成本。一些单位的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不舍得在软件后期的开发与维护、升级与培训方面进行必要的投入,造成电算化软件强大的控制功能不能被有效地开发利用,形成电算化软件的闲置与浪费。
3.电算化控制制度不完善。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及其目标、原则、要求等进行了明确,但是企业应如何应对,如何依据规范进行实务操作,切实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将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财政部1996年就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企业实现电算化后,会计部门人员的结构、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却不完善,给计算机犯罪留下可乘之机。
4.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由于电算化软件本身的缺陷及制度方面的不足,给利用计算机犯罪的不法之徒提供了便利,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重要的财务数据,达到犯罪的目的。据统计,全世界利用计算机犯罪直接盗走的资金达200多亿。我国金融领域发现的利用计算机作案的经济案件达l00多起。从1986年深圳发现的第一起案件至今,涉及计算机的犯罪从类型到发案率都在逐年上升犯罪方法和类型成倍增加,可见利用计算机犯罪数额更大,手段更先进,方法更隐蔽,因此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更大。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同时还要根据财政部的有关文件,制定出适合电算化特点的、能够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如何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1.要在内控制度上有新内容。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针对会计核算过程进行控制的。然而现在在电算化条件下,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原有会计凭证、会计数据的传递方法,原有的授权、审批程序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要求在会计系统的控制制度中增加新的内容,以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要求,具体包括计算机的使用、数据管理、系统软件的安装、权限分配、密码设置与更改等规章制度等,通过这些新的规章制度保证电算化会计核算的全程受控。
2.要在风险控制上有新举措。电算化会计使企业的会计核算更高效更准确及时,但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营风险,利用计算机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篡改原始数据不易留下痕迹,企业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的特点,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程序,包括计算机系统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的安全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计算机操作员、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的岗位控制,数据备份控制、凭证修改与删除权限控制,反记账与反结账权限控制,计算机接触控制等。只有控制措施得当,才能降低经营风险,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3.要在人员培训上有新形式。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机构由财务人员和计算机人员共同组成,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组成形式,因此在人员的培训上必须对这两方面的人员进行双向培训,即对会计人员在原有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电算化的操作和控制。同时对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人员和计算机的维护人员进行必要会计知识培训,这样会使软件的开发和编制更贴近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更好地发挥企业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功能。
4.要在制度的贯彻落实上有新措施。会计系统的控制制度不但要与企业的发展同步,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已经制定的控制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不要让制度停留在纸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中。以甘肃电力公司财务处处长顾某贪污案为例,她能在短时间内贪污1 707万元巨款,不仅和她本人法制观念淡薄有关,也和一些会计人员违反内控程序进行会计处理有关。试想如果每名财务人员都严格按会计系统控制程序处理会计业务,那么从下属电厂汇往甘肃电力公司的资金就不可能汇到外地的一个股票账户上,顾某也达不到犯罪的目的。所以要在会计人员当中进行经常性的内控制度的学习和贯彻,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使会计系统的控制真正发挥作用。
5.要在内部监督上有新方法。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控制监督的执行部门,企业内部审计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内部控制环境采取新的审计方法,在会计实现电算化后,审计部门不仅要对会计核算的方法、过程、会计账簿、凭证进行审计,还要对原始数据的输入、输出进行审计,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熟悉本单位的业务和核算流程,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合理现象,及时整改,可以更有效地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企业经济工作的高效、有序,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准确。
1、电算化会计下账簿虚拟化
会计的电算化是将纸上的会计资料信息数据化,而在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拟化”的。所谓“虚拟化”,指电脑系统中并不存在账簿,更不是电子文件和真实账簿一一对应。账簿上体现的数据基本有两种组成,一种是消耗额,另一种是余额。由于计算机强大、高速的处理数据功能,能清楚的对记账凭证库文件进行分类、汇总。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期输入的初期余额数据正确,之后各个会计期的最终余额也就正确无误。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计算出来的。可以说只要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
2、电算化会计下记账过程符号化
记账是会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从制作凭证到最后的编写报表中间的所有流程,实际上都是一个人工记账的过程。电算化系统中也是一个虚拟化的记账过程,因为没有一个实际的记账文件。“记账”就是将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已审核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能再对其做任何的修改。如果出现错误,只能采用其他办法进行处理,如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是可以完全取消的,即日常不登记日报账、明细账及总账,只保存记账凭证,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
二、会计电算化形式下会计核算形式
1、明细表核算形式
明细表核算形式适用于会计电算化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该形式是根据明细账来登记总帐,提供会计报表的数据。明细表核算方式中明细表是整个处理程序的核心,它包含每一个科目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和年累计金额,科目内容为企业所有发生的会计明细科目,其内部关系为:一级科目数额等于下属二级科目数额之和,二级科目数额为下属三级科目数额之和,依此类推。明细账处理上包含两个过程:登记明细账和累计明细表。记账时根据不同的科目登入相应的明细账,同时将金额累计到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发生额中,并计算出该笔业务发生后相应科目的余额。计算明细表是根据明细表的内部结构及关系,分别累计出各级的发生额,直接修改原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金额。一般先从一级开始,逐级累计到最后一级为止。
由于会计业务的每一笔数据都必须依据一定的会计科目,业务上的每一笔数据都可包含在明细表中,故报表的数据可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明细账在此只起分类的作用,但账与表的数据源只有一个,即记账凭证,各种账表的数据都是在记账凭证分录库的基础上派生形成。如按业务排列形成明细账;按业务汇总形成科目汇总表;按一级科目汇总形成总账。这样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科目与科目已失去了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可以不考虑账簿间的核对工作,而核对、制约工作主要靠正确输入凭证和账簿内部控制来实现。
2、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也是适用于会计电算化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会计电算化下的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是基于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特点提出的。这种核算形式的处理程序一般描述为6 个步骤: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2)根据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4)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三栏式总帐;6)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数据处理程序来看,相比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增加了明细表,会计报表的数据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而账簿的设置也不必严格分类。
3、记账凭证实时处理的核算形式
明细表和科目汇总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在实现时基本都是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即记账凭证的一次输入,多次调用,多次记账,得到的账表数据只能是相对的动态数据,只有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采用记账凭证的实时处理会计核算形式,才能获得真正的每一时刻的动态会计信息,实现在线管理,在线计算,实现真正的网络财务,极大地丰富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
记账凭证实时处理的核算形式处理过程非常简单。整个核算的起点仍是从原始凭证开始,所不同的是记账是即时进行,记帐凭证形成的同时各种帐簿也已产生,即记帐凭证文件既是记账凭证又是账簿。记账凭证文件包含了本会计期间所有科目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年累计金额,其内部关系同明细表。科目是按业务发生日期的顺序排列的,只要有新的科目记入,就会在记账凭证文件中逐笔登记该科目的发生额,同时将金额累计到相应科目的发生额中,并计算出该笔业务发生后响应科目的余额,这样就可根据会计人员的要求在凭证文件中得到每一科目任一时刻的动态信息,形成所谓的账簿,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年报、季报、月报和日报均能很便捷的即时产生。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注意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应用性极强,在会计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也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对此专业的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文中主要从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个人看法和理解,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执业能力。这在目前职业教育中已基本达成共识。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首先是职教方面,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稍差一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目标。其次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实际。对职业教育来说,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中等会计电算化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会计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教学中应得到重视和体现。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可分为理论课与实验课两部分,对于理论课部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课是指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方面,可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
1.讲授法是由教师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主要用于理论课的讲授。利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和计算机制作教学内容课件(可用Word、Powerpoint或Flash等软件制作)进行授课。按教学大纲要求,对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基本概念、会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过程、会计核算制度与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的特点与功能结构、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方法与开发过程、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与措施、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与审计等内容进行教学。
2.演示法主要是教师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在教学手段方面,可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实务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详略得当地演示财务软件业务流程中的每一环节,以及在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碰到意外情况如何处理等。演示可以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也可以教师和学生同步进行。
3.实验法主要是学生通过上机实验的方法在会计电算化的模拟环境中学习会计理论知识、把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一般教材提供的都有相应的几套实务案例题,让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进行练习。先用一套简单而相对完整的经济业务教会学生使用财务软件,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形成初步认识,再用一套较完整,难度较大,分工较细,业务较为复杂的会计经济业务,让学生模拟实际财务工作人员分工协作、有计划分阶段加强练习。练习时以帐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以工资核算系统和固定资产核算系统为次,以应收应付款管理,成本管理,购销存业务处理等模块为辅进行。
4.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它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
5.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常规操作顺序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一凭证处理一账簿处理一报表系统初始化一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
6.作业设计教学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的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业务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设计一套作业题(即模拟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经济业务资料),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作业设计、打印文稿、电子文稿、运行作业所产生的账套备份数据等。作业设计可采用小组或个人独立完成方式。
三、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结合应用,不能单纯的只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单一使用讲授法存在许多不足,若要透彻地讲明一个机构(或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实际使用过程是较困难的,教师讲解费力,学生理解困难,必须和其它方法结合使用;采用演示教学法有利于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使教学更直观、高效、准确,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语言叙述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教学效果。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的转化同步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更多的还是接受教师灌输的东西,在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方面还略有欠缺;实验法能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果老师能正确及时的辅导,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应在学生实验中及时穿插讲解会计核算原理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结构;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能力;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尤其在培养学生在账务核对和捡查方面的能力效果较显著;实施作业设计教学法可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使学生深刻了解会计电算化数据关系的联系性,正确把握会计软件操作的关键要领和精髓,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2.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简单一种操作。电算化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职业学生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可能不是太牢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穿插讲解一些会计理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软件设计的原理和目的。由于时间限制、理解能力不同、老师业务水平差异或其他原因,有时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会演变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最后也只知道此软件的基本操作,动手进行业务处理能力差。
3.防止训练内容大而全,不切实际。如果不考虑学生及相关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按照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的培训模式来辅导学生,站在ERP的角度,综合介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全面铺开,涉及诸如生产制造、物料管理等内容是不妥的。这些都过于专业而且主要针对与企业专业人员,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很难理解,如果不增加大量课时,目前是不切实际的。
4.解决实验教材的问题。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必须借助良好的实践课教材并保证充足的操作时间,这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训教材不算少,高质量的不多。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可分两阶段进行。首先选择一种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可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产品”合格与否取决于任课教师这些“一线工人”,企业是“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更是这样,要全面了解目前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能力的要求,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以就业学生反馈回来的宝贵意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为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提供信息资源。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职业人才,要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林怀敏.关于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思考[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6(3)
[2]张俊霞.会计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应用[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