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 存在问题 管理优化 方案设计
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健全,离不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应用,为此我们要确保会计监督的强化,以促进行政单位内部资金使用率的提升,促进腐败现象的减少。为此我们对会计核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以找到目前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积极目前会计核算运作环节中的难题。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剖析
会计核算集中核算制度是应用于单位资金使用系统的有效模式,它满足了行政单位的内部经济管理的需要,通过对相关环节的财产部门会计核算中心的设立,实行其内部系统的财务系统管理,它实现了对单位出纳环节、会计环节的取消,通过对报账员的设立,以促进行政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实现对会计委托记账方式的有效应用,实现会计核算环节、监督环节等的有效统一,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来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我国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本运作模式日益发展,实现了机制环节的有效创新。
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该模式实现了由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到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处理的过渡,缺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单位领导阶层与会计人员之间没有领导联系,有效避免会计信息作假现象的发展。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实现了会计监督环节和财务审批环节的相脱离,这种脱离,形成了一种有效的相互监督,行政单位拥有财务审批的能力,会计核算中心拥有会计监督的能力。这一系列的监督体系的优化,促进了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健全发展,此模式的不断健全,也促进了会计凭证业务和存放管理工作的相脱离。其中,会计凭证的处理权利由会计核算中心掌握,会计稽查人员按照会计稽核制度的相应制度规范,进行会计凭证任务的监督,确保财务管理环节的有效监督。会计核算中心在运作过程中,要受到不同环节的制约,比如财政内部的监督制约、各预算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审计部门要做好审查环节的工作。实现对预算单位财务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会计凭证任务的稳定运行。
2.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推动,促进了会计业务相关环节的公开,这促进了会计业务活动的透明性运行,一项会计业务的开展要经过相关会计人员,比如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会计、会计主管等环节,一些涉及资金较多的业务环节,还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相关领导的审批。这种业务处理受到各国环节的有效控制,能够有效避免暗箱操作,确保舞弊行为的减少。
二、关于会计集中核算存在弊端的分析
1.在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和核算工作环节的脱离,不能实现这两者的有效协调,在具体会计工作中,财务管理环节是由原单位掌握的,而相关核算工作却由核算中心的相关会计人员去执行,这不利于会计核算环节与财务管理环节的有效结合,不利于财务管理的有效展开。一般来说,行政单位的有效发展,离不开其内部会计核算环节与财务管理环节的结合,两者相互促进,而现在两者出现分离的情况,显然是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环节的稳定运行的。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此缺乏必要的认识,不能实现与相关环节的有效协调,从而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质量效率的低下。
2.在会计集中核算时间过长中,也出现了实际支出与财务支出标准较大差异的情况。这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对于资金管理的有效控制,出现相关规则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如何确保工作制度的落实,如何促进经费的节约,是摆在行政事业单位面前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相关环节的稳定运行。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出现工作环节本身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规范制度相背离的情况,一些硬性的规则也不利于实际工作的正常展开,比如对超标开支的严格规范,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业务环节的正常展开。我们也要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统一规范性。确保其财务制度开支标准的统一性,以有效促进行政事业财务系统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对超出规定开支的财务业务进行监督合适,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行事,确保会计监督工作的稳定运行,以有利于减少腐败的情况。
3.我国的会计核算中心的相关操作环节依旧是不健全的。缺乏有效的监督,不利于实现对会计集中核算过程的整体环节的监督控制,出现核算中心对财务单位的监督职能的滥用情况,却难以实现对自身会计核算中心的有效监督。我国的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缺乏必要的激励制度,难以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缺乏相应的会计人员考核与考评制度。 监督面难以拓宽,难于真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由于核算中心人员有限,而财务单位又非常多,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对单位实施严格的会计监督。对行政事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从形式上起至了监督作用,但由于各单位的财政自,资金使用权没有改变,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只能从形式上认定凭证的合法性,这就给单位造成了可乘之机。
三、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化措施
为了促进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有效推展,我们要进行预算会计制度的深化,确保相关环节的核算方法的更新,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实行对实物资产管理环节、预算编制环节、备用金等使用环节的有效规划,促进会计核算中心相应环节的改革,确保预算编制环节与资金支出计划环节、实物资产总量控制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行政单位的内部管理控制。合理设置银行账户,会计核算中心在央行开设预算内专户、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专户、在商业银行开设财政专户,以便用于与财政国库、预算单位在行开设的财政零余额户、单位零余额户的清算。预算单位还应分别在商业银行开设单位零余额户、小额现金账户和其他资金账户。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影响
中图分类号:F606.6 文献标识码:A
1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数据处理和工作效能的影响
1.1 引起会计操作规程的改变
在会计工作中,采用电子计算机后,原始数据被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自动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存储。根据会计部门管理的需要,再有计算机打印输出各种帐表和其他核算资料。为了便于计算机对输入数据进行排序、合并、分类等处理,以及实现数据一次输入、多次使用的原则,操作规程需要有代码设计、凭证设计、加强输入校验、账簿改变等。
1.2 引发会计制度的改革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一张传票要经过很多人过手,会计工作按职能分工,凭证、账簿和报表按照一定程序分别由不同人员记录和编制,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会计电算化后,数据处理统一由计算机来完成。过去账簿体系内部的牵制制度消失了,在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对计算机正确性的控制主要靠硬件或者程序来保证。
1.3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电子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大量地存储数据,并能以极高的速度准确地对账目进行查询和统计,能随时提供管理、控制、预测、计划和决策所需信息,能及时反馈资金运转和资金占用情况,参与决策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2.1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2.1.1 对会计科目设置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凡是有会计科目的地方,如在凭证的录入、账簿的登记时候,会计软件一般会用科目代码来代替科目名称,这要比手工会计核算下直接写出该会计科目的名称更方便、合理。可以说科目编码方式的变化是会计实务在会计电算化下受到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另外,编码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不仅用于会计科目上,而且也会用于往来账单位、操作人员等方面,这样既有利于管理人员的管理,又方便了核算、查询等工作的开展。
2.1.2 会计电算化对填制与审核凭证的影响
(1)为了使一些不合规范的录入不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电算化环境下可以控制凭证中各数据项的类型和范围及勾稽关系,使会计凭证更加规范化,同时也降低了会计凭证的差错率。
(2)记账凭证添加了“科目代码”栏。电算化条件下,按会计制度规定财务人员先设定好凭证要素和格式,计算机通过设定的程序会自动拒绝接收与制度不相符的凭证,从而促使会计凭证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另外,计算机根据设定的代码而自动产生相应科目的名称,使凭证的录入速度得到了提高。
(3)原始单据承载的信息量加大。会计信息为满足各层次需要者的要求,而在会计电算化下,原始单据的录入是资料登记的惟一入口,因此要承载更多的信息量。
(4)如果记账凭证发生错误时,结账前手工条件和电算化条件下处理类似,而在结账后,手工会计条件下可采用划线更正的方法;而在电算化条件下,财务核算软件具有反结账的功能,可以采用补充登记法或者是红字冲销法对其进行修改,或者把错误凭证删除或修改,但我们在账务处理时一般提倡使用前面两种方法对凭证更正。
(5)会计凭证的生成手工条件下全都要依靠人工来完成。而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核算软件都提供自动转账功能,计算机根据程序设计可自己生成所需凭证,比如用于定期结转损益、结转有关税金的账务的业务处理方面。
(6)审核凭证。在电算化条件下,只要凭证输入正确,账、表资料则一定正确,因为会计凭证是全部资料的惟一入口,而对于录入和审核凭证就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2 会计电算化对内控管理的影响
2.2.1 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
首先,进行控制电算化会计中的开发、安全、组织、制度等系统环境方面。组织控制为了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舞弊发生为基本目标,是指通过岗位的职责制度、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权限的划分等,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安全控制是为了防止会计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而采用各种方法保护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而实施的一种控制制度。系统开发控制则出现在系统规划、设计、实施和分析及运行测试与维护的各个阶段,其控制实施的设计是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各项活动在开发过程中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其次,是要加强应用控制建设。应用控制是为适应会计电算化,就要保证数据处理完整、准确,是系统的特殊控制要求而建立的。应用控制是以一般控制的基本原则为依据,进行重点控制关键性操作功能,一般控制是应用控制的基础,是系统控制的核心和重点。
2.2.2 禁止使用“反记账”、“取消审核”、 “反结账”功能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会计核算软件自带有“取消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在会计处理中给财务人员带来很多方便,因而很多实务工作者对其依依不舍。但也有一些会计学者却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解决出错的电子数据的办法只有一个,将正与误两张凭证同存于会计档案之中,重新输入正确记账凭证,并保留错误电子数据,并据以登录账簿。但如果不施行反记账的做法,那么在实际工作中会影响会计信息的使用,因为很多错误的记账凭证,将导致账簿中存在很多无用的冗余信息。因此,不管是电算化会计,还是手工会计,对出错的修改均强调留有痕迹。
2.3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是手工方式下会计的基本职能。而在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在,应当对手工会计职能的基础上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并参与经营决策,从而加重发展管理职能。
2.3.1 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信息的准确度,及时性,为实施控制提供了保障。
2.3.2 会计电算化使财务人员把更多的精力应用到会计管理活动中去,使他们从简单的脑力劳动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2.3.3 计算机具有强大模拟功能,如可以利用线性规划模型解决决策方案的最优选择,利用回归模型进行混合成本的分解和成本、销售变动趋势等方面的预测,从而使科学化的管理成为可能。
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形式的影响是深刻的,我们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会计核算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重新构造会计模式,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前.论财务会计的变革从桌面走向网络[J].山东煤炭科技,2006(01).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核算;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9日
我国400多万户企业中,小企业占97.11%、从业人员占52.95%、主营业务收入占39.34%、资产总额占41.97%。针对小企业的实际情况,2009年9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4月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2011年10月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此举标志着我国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企业会计准则》和适用于小微型企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建成。
我国小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相对单一等实际情况,《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简化处理,减少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与空间。
一、统一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
对小企业的资产要求按照成本计量,不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实际损失的确定参照《企业所得税法》中的有关认定标准。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资产存在发生减值的迹象,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资产不再计提减值准备,当小企业资产确实发生损失时,要确定参照《企业所得税法》中的有关认定标准,标准如下:
小企业发生下列资产损失,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等等。
以固定资产损失为例:(1)固定资产盘亏、丢失、被盗损失时,报经批准前,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已经批准后,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残料价值)、其他应收款(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营业外支出;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2)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出售、对外投资损失时,报经批准前,按固定资产清理会计处理方法处理。已经批准后,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小企业法则下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固定资产不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实发生亏损等损失时,直接做亏损的账务处理。因此,少了一道账务处理程序,简化了会计核算工作。
二、统一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
在长期债券投资(或持有至到期投资)中的债券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债券摊销的实际利率法是指各期的利息费用以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应付债券账面价值而得。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逐期不同,因而计算出来的利息费用也就逐期不同。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减少,利息费用也就随之逐期减少;反之,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增加,利息费用因而也逐期增加。当期入账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的差额,即为该期应摊销的债券溢价或折价。而直线法是指将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平均分摊于各期的一种摊销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方便,又便于理解。
三、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要求小企业统一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时,就要判断是否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具体方法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这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差额)。持有期时,被投资单位实现盈利或亏损,投资单位都要作长期股权投资损益的调整。盈利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记投资收益;亏损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长期股权股资科目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如还需承担的投资损失,应将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应收款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时,也要作账务处理,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相反的分录)。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时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股利(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贷记银行存款。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借记应收股利,贷记投资收益。
从以上账务处理可以看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比权益法的会计核算简单得多。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时,就要根据初始投资成本和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来判断分别做不同的账务处理;而成本法下,账务处理单一。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变动,投资单位都要做账务处理;而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变动,不需做账务处理。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小企业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简化了账务处理,简化了会计核算。
综上,小企业会计准则更立足于我国小企业发展的实际,简化了会计核算要求,又与我国税法保持协调,体现了极其鲜明的特色,是一部为我国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企业会计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1]财会[2011]17号.小企业会计准则[S].2011.
关键词:公路养护 会计核算 问题 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对于新会计制度的不断更新与扩展,是需要越来越重视的。通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用会计核算来指引公路养护的财务管理方式,是完善未来公路养护财务管理所必不可少的。以往的管理核算经验中出现的问题,是阻碍公路养护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对公路养护会计核算的问题提出一些需要革新与完善的对策,只有不断的提高整体行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够很好的领导该行业更上一层楼。
一、公路养护会计核算的现状
现在公路养护会计核算所存在的状况一般表现为,会计核算所编制的会计报表不能够反映与满足企业的财政、纳税、可持续经营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的整体内部系统的有效性减低,并且可比性与价值的延伸性都在下降。这样无形中加大了我国税务机关的监察困难,而且会计核算中的偏差也会让公路养护企业的财务信息失真。
二、公路养护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公路养护会计核算滞后性
在2007年新的会计准则出台后,意识着人们的整体会计思想与会计核算方式都发生变化,而针对于公路养护行业的会计核算的新方式、方法并未明确规定与细化。这样就无法让财务人员进行正常的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所以让公路养护会计核算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2、公路养护经费保障困难
公路养护行业的革新与管理,一般都是经由国家的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实现的。但是,一般的拨付款项只能够保证其相关人员的开支与企业一般日常经费,针对于深一步的保障、管理,尤其是公路的修复、维护、补救等没有明确的保障体系与管理体系。
3、会计核算报表的缺憾性
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与编辑报表的相关条款还不能够很好的涵盖与完善公路养护相关部门的财务管理与相关财务报表的编制,这让相应的国家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没有办法以一个完整、公平、真实的准则与管理条例去管理。这就会造成公路养护企业的自身费用管理、成本核算、固定资产等情况相应的复杂化。在未来的管理与企业发展方向上就会造成严重的财务信息失真,阻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与繁荣。
4、公路养护收支费用统一管理
由于我国的南北经济、企业管理制度等差异化,让整体的公路收支费用统一管理,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的市场化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现行的制度下其公路养护所涉及的全部费用,都会经由我国的公路管理部门进行会计核算管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会计核算具有普遍性,没有独立性,让整体的费用管理与拨付进入混乱阶段,超支与结余时常会出现账实不相符合,为公路养护会计核算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改善公路养护会计核算的措施
1、完善、丰富会计核算制度
通过逐步的完善与增加、扩展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与管理方式,让整个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做到最好。让每一步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都能够有理、有据所依、所查询。
2、大力调整公路养护经费发放
由于我国的南北差异性,所以针对于南北的地理特点、经济环境等一系列的相关因素,去制定公路养护经费新拨付情况。我国的北方四季分明、冬季严寒,所以一般的公路养护就需要针对于相应方向进行调整,南方也是如此,根据期固有的特点,夏季多雨等,让其公路养护经费进行适宜的调整,以此做到最好的满足南北到全国的公路养护管理方面、核算方面。
3、创新思路、拓展筹资空间
公路养护会计核算工作的艰难与实行中的资金短缺是相互冲突的矛盾点,新的会计核算制度未能够更加确实的发挥其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在会计核算上做到整体的扩大资金争取;确实保障资金的管理;透明化会计核算的方式等。正确能够利用新的会计核算工作调整方式来广开言路,拓展公路养护的资金来源。
4、细化公路养护会计核算报表
公路养护会计核算的财务报表,应该具有针对性并且其覆盖方面要完善、全面。针对于会计核算的相关报表,需要公路养护企业自行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待统一上报后,再经由总财务管理体系进行汇总。以此,保障公路养护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细致化。
5、坚持开展会计内审工作
通过坚持开展会计内部审计工作,不断的督促、控制公路养护企业的财务管理。经由公路养护企业内部会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不仅是对企业的监督,更主要是由于他们相对于外人更容易明确、找到公路养护中出现的会计核算问题,并及时的提出整改意见。这样,在整个公路养护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上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循环与管理风气。
综上所述,经过分析我国公路养护会计核算的现状,得出现在我国的公路养护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随着会计制度的新规范,公路养护的会计制度并没有与时俱进,相反的还会不断的阻碍公路养护会计核算的发展与完善。在整体的公路养护款项拨付与收取时,其地区差异也会严重的阻碍公路养护会计核算的有序实施。我们只有不断的通过解析公路养护会计核算的问题,来逐步的改善与扩展公路养护财务管理的问题,才能够使公路养护工作整体进入全新的会计核算信息时代。
参考文献:
[1]贺旭玲.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进建议[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9(18)
[2]周国光,公路行业财务管理纠[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关键词:公路工程;基础设施;资产;会计核算;管理方法
现阶段,公路行业快速发展,各地区积极推广PPP模式,以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拓宽基础设施资金来源渠道,进而不断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侧结构改革步伐,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加强此课题的研究,有着必要性。
一、公路基础设施资产会计核算管理的背景
现阶段,各地区不断加强公路信息化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等的投资建设,以提升公路服务水平。随着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对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此类资产会计核算管理力度,有着必要性。
二、公路基础设施资产会计核算管理现状
公路基础设施指的是为社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公路工程全部设施,具体包括道路、安全配套设施等。此类资产具有使用年限长、资产价值高等特点,使用权与管理权是相互分离的。从管理实际情况来看,部分资产还处于资产管理外。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核算主体与管理主体相互脱节。按照新会计法的规定,公路基础设施资产主要是由交通局负责,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管理计入“公共基础设施资产”,从普通公路建设项目实际来说,项目建设管理主要是由公路局负责,按照财政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直接入到公路局财政账户,交通局不管理资金,易造成资产管理不到位问题。(二)会计核算科目设置不完善。新会计制度中未设置“公路基础设施资产”,对此类资产进行河段。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通常纳入到基建账目中进行核算,依据基础建设会计核算制度相关规范,进行成本核算。当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验收后,在“交付使用资产”科目中进行核算,并非公路基础设施资产。基于此,此类资产通常作为统计数据,通过公路局统计年报,进行统计汇总。(三)资产价值核算难度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包括征地拆迁费用、补偿费用、直接成本等,通常公路部门主要负责直接成本,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征地拆迁与赔偿费等,资金不经过公路部门直接支付,使得公路部门核算数据信息不够全面。加之部分项目是由政府部门与行业相关部门共同投资检查,建设成本独立核算,难以准确核算资产价值,落实会计核算管理的难度较大[1]。
三、公路基础设施资产会计核算管理方法
(一)借鉴管理经验。我国公路基础设施资产会计核算管理改革,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受到体制与其它因素的限制,难以确保核算管理的效率,对此要积极借鉴管理经验。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主体与方式较为复杂,缺乏统一要求,资产属性尚未明确划分,主要分为以下类型:1)由财政投资、公益性基础设施资产,均不进行资产价值核算。2)对经营性资产进行资产价值核算,具体指的是由社会资本与国有企业投资的基础设施资产,在核算方面,要明确核算主体与对象。3)既具有公益性,也具有经营性的资产项目,可采取的管理方式方法多,加之缺乏具体规定,因此管理难度较大。基于此,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由政府推动,加强行业管理力度,合理划分企业经营权资产以及基础设施实物资产。从相关管理经验来看,通常将公路基础设施资金确认为固定资产,以此避免资产损坏与浪费。按照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规范,公路基础设置资产应该纳入到行政事业资产,这需要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责任意识,行业主管部门则需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将基础设置纳入到行政事业资产范围内,做好准备工作,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管理规范,对公路基础设施资产,实施价值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实施资产价值管理,必须要厘清管理体制,明确产权归属,规范委托管理内容。基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特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央与地方政府均有所投入,按照地方公路局管理模式,来准确划分资产核算主题,实现委托关系。(二)明确会计核算管理主体。现阶段,我国公路主要分为经营性型收费公路、非收费型公路、政府还贷型收费公路,若想不断提升公路基础设施资产会计核算管理水平,必须要明晰公路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核算方式,要落实到具体,包括土地使用权记账方式、路桥设施记账方式等,要明确单独记账或者统一记账,在核算过程中做好全面核算[2]。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要细化基础设施资产核算内容,按照线路划分,设置明细核算,基于此再设置明细科目来核算,比如初始成本与新增成本等。对此交通基础设施资产所属工程的直接成本,依据竣工决算数据,以项目初始价值入账,在后期运营的过程中,若通过大修,增加路基宽度、改变路面结构等,则相应的增加资产成本。考虑到公路基础设施资产具有长期延续性,因此不进行折旧核算,采取细化核算的方法,对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准确明晰的会计核算,可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为管理部门提供完整的数据参考,对公路资产评估与工程预算定额的修订等,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三)构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当前公路行业发展实际,构建公路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有着必要性。利用资产管理系统,能够提高公路资产核算效率,确保资产核算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同时利用此信息系统,能够给公路建设与养护的投资,提供大量可靠的信息,为综合决策,提供支持平台。依托信息系统,能够推动各项公路工程有效落实,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配合采取PPP模式,极大程度上能够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四、结束语
对于公路基础设施资产核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要系统的分析,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加强会计核算管理,以提升资产利用率,更好的推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
作者:郭艳辉 单位:石家庄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