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不规范整改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检查工作的主要目标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指导和督促各单位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开展日常会计工作,夯实会计工作基础,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长效机制,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和控制制度,提升会计职能,提高会计工作管理水平,维护会计工作秩序,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完整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推动财政会计事业持续发展。
二、检查依据、范围和任务
1.检查依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制度规定。
2.检查范围。局属各单位年至年会计基础工作情况。
3.检查整改任务。全面检查本部门会计基础工作情况,整顿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三、检查方法、内容与步骤
1.单位自查整改阶段(年5月)。各部门要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管理、内部财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等进行全面自查和整改。自查内容包括:是否依法建账,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开展会计工作;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审核程序等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要求;记账凭证内容、填制方法、所附原始凭证、更正错误方法等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要求,是否经有关责任人签章,字迹清楚,装订整齐;总账、明细账、日记帐的设置、启用、登记、结账、错误更正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及时记账,文字规范,设有必要的备查帐;是否有账外设账行为;是否做到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现金和银行日记账按日逐笔顺序登记,结出余额,银行存款与银行对账单及时核对,经调整无误;对外报送的财务决算报告是否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报送及时,单位领导、会计主管人员审阅并签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整理归档,妥善保管,调阅和销毁是否符合规定手续;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建立,会计出纳是否分设,印鉴是否分管;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是否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及各项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工作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会计人员是否持有会计证,会计工作交接手续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的要求;单位银行账户开立、变更、撤销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等等。
2.重点检查阶段(年6月)。局检查工作组对局属各事业单位自查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各单位开展会计基础规范检查整改工作是否得力;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包括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内部监控、稽核监督等制度是否健全,岗位职责是否明确,监督措施是否到位;会计核算情况,包括使用会计制度是否正确,会计核算是否正确;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符合要求;在岗会计人员是否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是否符合任职资格;等等。
四、检查整改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局长齐群策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财审科。
1.未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地勘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内容,能够在外部会计机构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进行内部的有效控制,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然而,部分地勘单位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部分地勘单位虽然存在相关制度,但其制度规范明确,且对于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没有完整而具体的控制策略,导致其制度实施效果不佳,未能起到实质性作用。
2.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核算工作涉及到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如会计凭证的收集、审核和核算以及会计记账等基础性项目,是确保会计核算拥有具体数据和凭证的重要依据。然而,部分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在会计凭证和记账凭证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凭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不足。在账簿设置和登记上,相关项目设置不合理,登记和修改方法不规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3.会计核算信息失真
会计核算信息失真,是造成地勘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严重偏差的重要原因。由于会计机构和人员以及相关控制制度上的缺陷,导致会计信息出现多种问题。首先,财务决算报告未能进行公开化和完整化披露,导致财政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地勘单位财务状况把握不足。其次,资产登记不实,对于地勘单位固有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未能进行合理化登记,导致资产核算存在巨大偏差,且成本核算的也造成来年经费预估失准较严重。
4.会计档案管理不完善
会计档案作为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其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关乎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部分地勘单位的会计人员在会计档案管理上未能遵循相关规定,导致会计档案的分类整理和归档出现混乱,最终的使用价值较小,对于会计核算工作造成的困扰较大。同时,在会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部分会计人员未能掌握档案管理程序系统的有效运用方法,导致档案资料与软件不兼容,出现信息丢失的情况。
二、当前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主要原因
1.地质勘查单位未严格遵循法律法规
就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原因来看,其重要原因即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或在执行过程中有意违法违规,以满足自身的一己私利。首先,部分地勘单位对于会计核算的相关法规认识不足,认为其不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其行为缺乏自我约束。其次,监管制度不严,导致会计核算人员的投机心理严重,相关问题层出不穷。此外,部分人员故意违法违规,因其受到的惩罚和制裁较轻,违规成本较低。
2.地质勘查单位对会计核算认识不足
会计核算工作是地质勘查单位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和重要部分,然而,许多地勘单位对于会计核算的认识严重不足,未能建立有效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对于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要求和专业能力要求不高,且未能监督其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职责内容。部分地勘单位的领导甚至知法犯法,故意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授意会计核算人员进行作假和违规行为,以谋求个人利益,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受到严重干扰。
3.对会计档案管理认识不到位
对会计档案管理认识不到位,是许多地质勘查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单位领导未能关注会计档案管理的有效开展,会计人员存在专业能力不足、新型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会计人员在会计档案的整理、分类和归档工作上,一方面用心不足,一方面用力不足,最终结果欠佳。同时,对于会计软件掌握程度不高,且在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上缺乏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导致会计档案电子化和归档出现失误。
三、优化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策略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就当前我国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面临的问题,首先,应就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缺失,采取针对性的办法和策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将各项制度内容落实到每个细节当中。就采购管理和预算、收支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项目进行专门化、科学化的制度设定,使得会计核算工作拥有明确的规范化流程和控制程序,确保其运行的规范性。对于存在问题和缺陷的会计核算内容进行披露,促使其进行自我完善和提升。
2.完善会计档案管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为有效解决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严重问题,应当完善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相关规范和制度,就当前存在的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电算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和解决。在地勘单位领导的主导下,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细节化、规范化制度,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电算化工作能力,加强电算化和信息化建设,使得会计档案管理全程实现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3.推进会计行业诚信建设,落实会计岗位专业化
对于地勘单位中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缺陷问题,应当通过推进会计行业诚信建设和落实会计岗位专业化,使得地勘单位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推进会计行业诚信建设,需要从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入手,使得会计人员对于自身职责有明确认识,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并能在法制观念的指导下,主动规避违法违纪行为。落实岗位专业化,使得会计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成为常态。
4.加大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由于地勘单位缺乏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导致其会计核算工作的违法违规和不专业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应当结合当前会计核算工作情况,进行定期的会计工作质量检查和效率监督。依据相关法规,查找当前地勘单位会计工作的不规范、不科学行为,对于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依法处置。一方面要求其进行及时整改,一方面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得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得以展现,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得以增强。
四、结语
根据工作方案,公司对本次专项活动作出如下组织部署:成立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会室,由办公室负责具体项目实施,x月31日以前,由财务部组织召开动员会议,向各区域财务部和各子公司财务部传达深证局发[20xx]109号文《关于在深圳辖区上市公司全面深入开展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的通知》中的文件精神,以及公司的工作要求,范文之整改报告:财务基础工作自查报告。
二、自查阶段
本阶段的工作内容是公司全体财务人员先通过学习了解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认识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有了认识之后,根据《关于填报〈深圳辖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调查问卷〉的通知》以及《关于深圳辖区上市公司会计基础工作常见问题的通报》中的内容逐条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并确定整改计划。
三、整改提高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落实整改措施,提升公司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自查内容、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公司逐项对照《调查问卷》和《常见问题通报》进行了认真、全面地自查。自查情况:
1、财务人员和机构设置基本情况
1.1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情况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由总经理提名,董事会决议聘任。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未在其它单位兼职,不存在人事关系在其他单位情况,未发现不规范事项。
1.2会计人员岗位设置情况
会计岗位设置合理,符合内部牵制要求。制定了岗位轮换制度,并按要求执行。尽管公司有回避制度,但未制定专门的财务人员任用回避制度。
整改措施:在财务人员管理制度中,增加关健岗位财务人员任用回避制度。
责任人:财务部
整改期限:10月15号以前
1.3会计人员专业制度培训情况
公司有安排会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参加企业内外部各种专题培训,包括参加新会计准则、税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内部和外部的相关培训和讲座。公司制定了《员工外出培训管理规范》,财务部会计人员遵照执行,未发现不规范事项。
2、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性情况
2.1会计凭证编制及管理情况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 问题 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当前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日常核算工作中存在着会计行为不规范、信息失真等问题。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单位都建立了会计核算的相关制度,但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多的还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内部监督执行大打折扣。
2.财务报告数据失真
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有些是按《事业会计制度》,但有些业务又是按《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时会计科目有随意编制的现象。
3.财产管理有漏洞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事业单位对出纳工作监督不到位,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使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严,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4.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停留在自己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实际工作中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甚至违反“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规定,事业性收费不按规定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存在“坐收坐支”现象,或者违反专款专用规定,私自改变款项用途。
二、加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1.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
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财政部门为了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可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即在不改变单位资金所有权、财务自、支出审批权的前提下,对会计核算、资金结算、银行账户、财务收支等实行集中管理办法。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会计人员的编制、组织、人事、工资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花乱花和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3.强化外部的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审计部门的作用
事业单位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要主动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要认识到内部监督有其局限性,来自外部的财政、审计、税务,纪检以及上级部门的财经监督,可使单位管理更加规范和合法,以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
4.强化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后,将建立起一个把所有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是促进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各级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因为不同的事业单位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规模、不同的财务要求,研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时,离不开对单位实际业务的研究。不同单位所要求的会计管理与核算标准也是不同的,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也必须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理念相应发生了变化,这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既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切实抓紧抓好本职工作,以实现事业单位整体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 年报审计 总结 举措
2010年12月9日,上海市《上海市市级事业单位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和部门决算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办法》(沪财会[2010]76号),意味着上海市开始建立完善事业单位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和部门决算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此项制度的实施旨在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促进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一、浦东新区开展年报审计工作的总体情况
浦东新区财政局按照市财政局的要求,2012年启动了事业单位年报审计工作。2012年、2013年为试点阶段,2014年起全面铺开,对象是浦东新区区级使用财政性资金的事业单位,审计方式由财政部门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符合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
(一)年报审计的基本情况
2012年对新区教育及卫生两个系统内的62户事业单位开展年报审计试点,审计报告反映60户单位存在问题,共发现问题户次207个(相同问题不同单位累计计算);2013年进一步扩大范围,对新区12个系统内的166户事业单位实施了年报审计工作,审计报告反映160户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共反映存在问题户次768个。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资产管理较薄弱。事业单位重资金预算,轻资产管理的现象较普遍,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资产流失风险较大。主要表现:房屋建筑物、汽车类等固定资产权属不清晰,未经批准超标准购置汽车,未经批准出借、出租、处置固定资产,未定期盘点清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账账、账卡、账实不符;对外投资权属不清晰,投资不入账,对外股权投资疏于管理,被投资单位关闭、停业导致投资资产无法收回,产生坏账;随意出借大额资金,应收款项长期挂账不处理,应收单位关闭、停业致应收款项无法收回;现金管理存在漏洞,现金收入不及时入库,个人挪用巨额公款等。
2.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报表未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存在会计处理不及时、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会计处理不当等情况。主要表现:资产增减未能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单位收支在往来科目核算,未确认收支;基建项目未独立建账核算,并按规定并人大账核算;单位发放职工薪酬未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或“应付工资”科目核算;未规范核算医疗和药品收入等。
3.预算执行不严肃。预算编制不细化,预算执行有偏差。主要表现:预算收入编制不完整;人员经费、三公经费超预算支出;专项预算执行率低,有偏差;未按规定执行政府采购程序等。
4.决算报表编制不完整。部门决算报表编制与会计账簿脱离,填列数据与单位财务会计报表数据不一致,部门决算报表未能反映单位的全部收支。如上级部门或条线拨入的专项收支未在决算报表中反映,有些单位由于收支不平衡,在决算报表中虚增收入。
5.内控制度不健全或不执行。单位各项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但与现行管理规定要求不相符,未执行。特别是资产管理、财务会计管理方面。主要表现:资产未能定期盘点、清查;资产购置没有相应的入库、验收程序;记入会计账簿原始依据不规范(报销的发票抬头与单位名称不符、发票不真实合法、未附明细清单等);往来款项未及时清理,3年以上款项挂账较多,存在坏账风险。
(三)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加大了财政监督力度;二是促进事业单位主动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有效手段;三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顺利推进部门决算批复制度和部门决算信息公开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四是为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不断加大对注册会计师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二、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审计报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报告质量较高,但还有不少审计报告的质量有待提高。
1.对重点问题披露深度不够。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调查了解不够,报告披露信息不全,揭示问题浮于表面,报告使用者不能通过审计报告看清问题实质。
2.审计适用的标准和尺度把握不准确。问题性质判断不够准确,引用法规条款不准确,导致判断错误。
3.对问题性质把握不统一。各事务所之间,各注册会计师对问题性质的判断不统一,同样的问题在不同事务所及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披露情况不一致,有的作为违规问题披露,有的作为其他事项披露,有的不予披露。
4.审计报告的格式不统一。虽提供有各类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明确了需要披露的内容,但是各事务所撰写报告反映的程度不一致。
经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本身业务素质、执业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被审计单位配合不到位的原因。
1.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有待提高。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熟悉企业委托的审计业务要求,但对事业单位执行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财政管理方面的规定不熟悉;另外有些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对年报审计工作不够重视,未能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有效充分沟通,导致在实施审计时出现问题披露不深刻、问题性质判断不准等方面问题。
2.被审计单位支持配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被审计单位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相关的财务管理办法不熟悉,从而造成了基础数据不完整或不真实;二是对审计工作有抵触情绪,对有些敏感、棘手的问题,未如实向审计人员提供资料或告知相关情况,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受到限制,导致有些问题信息披露不完整,或判断不准确。
(二)审计结果的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开展事业单位年报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规范单位财务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对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是年报审计这项工作发挥作用的关键。两年试点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狠抓审计问题整改工作,促进审计结果的利用,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审计结果的利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1.从被审计单位层面看,很多单位还停留在就问题整改而整改的阶段,没有充分发挥审计结果的作用。有些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整改态度很好,但没有实质性的整改方案和举措,对一些容易整改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对有些难度的、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问题,或涉及其他部门或单位的问题,就搁置起来了,也未从审计发现的问题中发现管理薄弱环节,从建立完善制度的高度去进一步强化管理,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
2.从新区财政局层面看,也仅限关注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整改,没有从制定完善制度层面强化财政管理。有些问题也反映出财政部门作为职能管理部门存在制度规定缺失或规定不明确、政策宣传不到位等薄弱环节。两年的试点审计,反映了被审计单位在资产管理、预算执行、决算报表填报、会计核算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另外,目前的审计内容与财政管理要求的契合度较低,也限制了审计结果在财政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三、对策建议
(一)采取措施,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1.抓好选择与考核,提高中介机构质量。一是注重招标质量,把好初审关。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制定并细化反映年报审计特点和要求的投标合格条件和评标标准,通过技术指标拉开差距作引导,选择具有一定规模,业务能力较强,具有市级、区级事业单位年报审计工作经验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标,参与新区的年报审计工作。二是强化对事务所年报审计的培训考核。事前做好培训布置工作,就新区相关管理制度、文件、审计业务需求等内容加强对事务所审计人员的培训、指导;事后加强考核,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强化对事务所的考核管理,提高事务所审计工作质量。
2.优化工作流程,确保沟通畅通。事业单位的年报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单位较多,环节较多,因此制定有效的工作流程相当重要。工作流程设计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确保财政部门内部各相关处室、单位、相关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各个参与此项工作的部门单位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确保年报工作实施前、中、后整个过程中能进行充分有效沟通。二是要明确各涉及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要求,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从而保证审计报告质量。
3.扩展审计内容,为财政重点工作服务。事业单位年报审计应有别于企业年报审计,除了关注财务会计报表外,还应注重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决算,财政管理制度执行等情况,使年报审计为财政重点工作服务,提高审计报告使用效率。审计内容上,可以结合财政管理重点工作,每年进行增减变化。比如:增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执行情况检查;结合财政信息公开的要求,增加信息公开方面的数据审核工作;结合决算批复工作,增加决算报表数据填报审核工作;结合新的资产管理制度规定,增加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结合国库单一账户推进,增加单位执行情况检查等。
4.加强宣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在事业单位年报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取得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支持配合相当重要。从两年试点情况来看,审计报告中有些问题没有得到披露,一部分是因为被审计单位不配合造成的。被审计单位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对有些敏感的经济业务事项不愿意提供更详细的资料线索,导致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受阻,无法准确判断问题性质,从而影响了审计报告质量。因此,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将年报审计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流程、需要被审计单位配合支持的事项等内容,事先做好宣传动员,告知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达成统一的思想认识,积极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做好审计工作。
(二)建立机制,促进审计结果的利用
审计结果能否得到有效利用是年报审计工作目的是否实现的关键一环,从促进整改、公开、反馈、考核问责等方面人手建立健全机制,促进审计结果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年报审计工作绩效。
1.建立整改促进机制。财政监督部门将审计报告收集汇总分析后,下发整改通知书并要求限期整改,在下一年的审计中,再次审核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财政相关业务处室要跟踪督促整改,并将审计问题作为监督内容强化日常监督。此外,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对共性问题要进行梳理和分析,应该从管理源头上找原因,进行建章立制,实现发现一个、纠正一个、规范一片的效果。
2.建立反馈和报告机制。审计结束后,要及时将审计结果报送相关部门,以便及时掌握审计情况;通过审计报告的分析、提炼、整合,深入分析被审计单位年报以及审计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着力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反映存在的问题和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