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意义;有效途径

企业固定资产的是企业完成各项生产指标的基础,它本身的使用期限长、单位价值高、周转速度慢,如何将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对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势在必行。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意义

1.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更多注重生产销售管理、可控成本费用的管理、经营利润方面的管理等等,没有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专项提出,通常认为与企业的直接利益关系不大,所以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配备固定资产的管理专员,管理责任不能落到实处,出现问题找不到固定的责任人,这样就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2)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比如在固定资产购买配置时往往缺乏目的性,或者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盲目购买和配置,企业的审批制度和监督制度也没有做到位,种种因素导致企业的很多固定资产长时间闲置,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3)有些已经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在支出账目上仍显示的是尚未投资,实物和账户往来不符导致资产的具体存量混乱。还有一些报废资产没有及时进行核销,有些项目的赠送资产没有入账,这些资产与账目的问题急需解决。

(4)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也长期存在。例如有些企业忽视了固定资产的折旧,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实际利益。企业的固定资产需要更新换代,原固定资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别的行业或者领域中变废为宝,同时可以为企业增购固定资产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撑,这也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达到了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尽管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问题重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固定资产优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分量,它为企业提供物质基础,使企业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的状态,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不仅能为企业创造效益节约资源,同时也能很好的优化国家宏观资源的调控,提高资源和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鉴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意义深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固定产的有效管理:

1.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尤其是企业领导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企业高层和各部门可以分工分级管理固定资产,总部抓好宏观管理的工作,各使用部门实行责任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每个人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定期做好宣传工作。对负有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专员要经常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和管理知识技能的考核,以便适应未来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与企业固定资产关系密切的财政部门也要更新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控制机制,相关的资产变动报告必须经过审核才能执行,否则不予生效,这也能有效防止购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账目问题。企业固定资产的专管人员要对固定资产及时检查核对,对于那些长期闲置的、或者使用不当的固定资产要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对账目和实物不相符合的固定资产要进行仔细核对,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及时解决。同时企业可以建立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鼓励机制,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专员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这样能有效的为企业增收做贡献。

2.完善相关制度与规范,包括评审制度、维修保养制度、报废审批制度等

健全评审制度有利于科学合理判断固定资产购置的可行性,并能准确预测经济效果,对投资额做出规定等,这样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配置具有目的性,不至于盲目和随意。健全企业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制度,有助于企业能够对固定资产及设备进行定时定期的盘点和总结,及时发现有缺损的固定资产,同时对其进行维修与保养,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最高使用效益。另外,如果企业将固定资产分门别类进行安置,并配有固定场,又能按照不同的设备特性采取相应的维修、检修、保养办法,就能够减少企业不必要的开支,充分做到资金的合理应用。最后,企业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制度的完善将有利于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申报相关环节做出明确规定,提高管理效率。

3.提高投入使用效率

企业的固定资产最终是要投入循环使用的,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提高使用效率,才能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各部门专管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同时也要掌握同行其他企业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以便更好的分析对比,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划,妥善管理固定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可以有效提高使用率,这就要根据国家的具体规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目录,以便将符合标准的纳入到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中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将责任明确化、具体化,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同时加强监督力度,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履行应有职能,实现预期效益,企业整体实力才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雅荣: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2,(04):52.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范文第2篇

    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产生效益的源泉,正确核算和科学管理固定资产,有利于企业正确评估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一、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法规依据

    本文所说的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是指企业将某项大型的整体固定资产分解成各个部件,再按部件进行精细的核算和管理。一项大型的整体资产往往是按需要由多个专业化车间或企业提供相应的各个部件组装而形成的,而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大多是不相同的,甚或相差很大;即使各个部件的质量完全相同,而由于使用过程中磨损的程度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使用寿命。当其中一个部件使用寿命结束无法继续使用,而其他部件还可继续使用乃至完好无损时,就不需要整体报废,只要将使用寿命到期且无法再继续使用的部件进行报废即可。但企业往往把一项固定资产作为一个整体来确定折旧年限,依据残值率确定月折旧率与年折旧率,再计算月折旧额与年折旧额。如果某项固定资产的各个组成部件的使用寿命相差很大,那么使用寿命最短的部件在使用寿命到期时,该资产整体报废,其净值损失就会很大。

    例如,N发电企业第三期基建项目#5机组的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一台#3燃机本体,其造价354 1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18年,残值率3%,年折旧率为5.39%,于某年1月1日投入使用。该资产使用到第9年的1月1日,发现其燃烧部分的18个组件已损坏,经检测不可能再修复;通过查阅该组件的相关资料,确认该组件使用寿命只有8年,必须进行报废。通过咨询供应商和查阅建造资料,确认该燃烧部分的18个组件资产价值为56 382 840元,已提折旧24 312 280.61(56 382 840×5.39%×8)元,其报废的净值损失32070559.39元,占该燃烧部分资产价值的56.88%。很显然,从财务角度来说,这样核算和管理肯定是不合适的。

    从生产角度看,由于固定资产大多是以整体设备作为管理对象来记录和管理的,没有把各个部件作为单项资产来管理,生产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各个组成部件的关注就会减弱。由于没有详细记录设备部件生产情况,专业工程师对设备的某个部件是否该检修并不很清楚,在安排检修周期时只能依靠初步估计,缺乏科学依据;或不管设备好坏,检修时将整个设备检修一遍,不需要检修的部件也被拆卸了,不需要更换的也被更换了,即所谓“过检修”,以致严重浪费了财力和人力;或某项设备的某个部件该检修了,但由于该设备主要部件的检修周期未到而未能适时安排检修,即所谓“欠检修”,以致生产时容易出现设备故障,轻则影响产品产量,重则出现安全事故。这种粗放式的管理,使安全生产无法得到保障,设备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不能得到有效使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完全有必要把固定资产分解成若干部件,按固定资产部件实施精细化管理。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五条也明确提出,“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这为固定资产分解成各个部件,按部件进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

    二、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方法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看出,无论从财务角度还是从生产角度来考虑,都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把大型固定资产分解成若干部件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提高计提折旧的精确性,合理运用折旧资金进行更新改造;科学测定检修需求,合理安排检修项目、检修间隔和检修工期,有效降低检修成本。

    实施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建立财务、基建与生产统一的高效集成系统

    企业应围绕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总体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财务、基建与生产统一高效的集成系统,以提升固定资产数据质量,为实现精细化的资产核算和管理奠定基础。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1.设置工程竣工转为资产的功能,实现资产与工程的联动,从源头上管理好资产形成的过程。要运用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固定资产投入建设到竣工决算形成固定资产价值的整个过程中,加强对固定资产价值信息的全方位记录;通过信息系统固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流程,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的事前规划、过程控制与固定资产价值最终形成的稽核,强化工程价值管理。

    2.资产卡片与现场资产实物运行记录要相连接,财务资产账数据以资产卡片数据为基础,始终确保账、卡、物一致,最大限度地防止资产的虚增或流失。

    3.建立系统的资产管理台账,遵循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实现从资产采购、新增、使用、报废、调拨、盘盈、盘亏、估价、变更等各个环节全过程管理,实时反映资产的运行状况。

    4.建立完整的资产数据库,统一记录和管理各类基础信息,强化缺陷管理、检修计划管理以及在线运行监控管理。

    5.通过信息系统建立与固化资产管理流程,依据业务处理需要,合理分配管理权限,尽量避免资产管理的人情化,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6.设置资产折旧的预测功能,建立预测分析模型,对工程建设竣工后形成的估价固定资产和现有的固定资产按月度或年度进行折旧预测,预测折旧成本对以后会计期间成本费用的影响。

    7.设置全方位的查询功能,能查询所有固定资产变化过程的详细情况,能检索出闲置资产,通过对闲置资产的合理处置,提高资产利用率。

    (二)设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如下三个体系。

    1.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体系。它不仅记录资产取得的时间与形式(购入、自制、调拨、赠予、盘盈等)、投运时间、制造商、规格型号、地点、性能特长、特征、实物图片、参数、缺陷、点检定修要求和可使用小时(寿命),还记录实时运行工况、故障情况、检修情况与改造情况等,是固定资产的档案,是联系生产和财务的桥梁,也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其他体系均应与它相连接。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盘点、价值分析等要求来定制资产卡片属性,为企业核算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卡片金额是不允许修改的,发现卡片金额错误,只能通过财务账户处理进行纠正,并留下系统痕迹;卡片系统自动记录的内容也不允许修改,因故障产生记录错误或没有记录,经授权批准后,方可纠正或 记录,并增加说明,经校验后留下系统痕迹;卡片其他内容发现错误,也要根据授权批准方可纠正。卡片资料内容应根据管理权限进行查阅。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体系中应设置由工程自动形成固定资产卡片的功能以及形成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功能,建有生产运行和资产维护与改造的数据库,实时记录资产运行情况,为有关改造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2固定资产分析体系。资产分析是指利用资产卡片信息和完整的业务信息,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汇总,自动、全面而完整地形成多方面的分析,包括资产对比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危险源分析及评价、运行状态分析、可靠性分析、安全运行分析、故障分析等。资产卡片管理数据库记录着工厂制造缺陷信息、设备到货验收缺陷信息、安装调试缺陷信息、维护缺陷信息等,自动记录每次故障发生的情况并自动进行故障分析,以便在综合评价设备时,对缺陷较多较大的设备开展相关调查,直至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3.固定资产预警体系。系统根据运行情况,对超负荷运行和使用小时或使用年限将到期的资产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技术部门据此对使用小时或使用年限将到期的资产进行检测,评估和鉴定该资产是否可以继续使用,能继续使用的要判定可延长多少时间,不能使用的立即申请报废,并将检测经过及结果记录在该卡片上。

    (三)建立开放的设备树编码

    按照财务和生产的管理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编码,将资产逐级分解,形成树状结构,最低端为资产部件;再按部件编制资产卡片;卡片编码按资产逐级编制,卡片编码体系也呈树状结构。仍按上例,略作说明如下。

    #3燃机本体按单个部件,可分解为:

    1.燃烧部分:(1)燃烧喷嘴(18个):①燃料喷嘴组件,18只,每只1344980元;②DLNII燃烧器端盖,18只,每只422 430元。(2)火焰筒,18只,每只559 510元。(3)过渡段,18只,每只805460元。

    2.热通道部分:(1)1级动叶,92片,每片276 300元;(2)1级静叶,48片,每片429 890元;(3)1级复环,1组,价值6 584 502元。(4)2级动叶,92片,每片246 985元;(5)2级静叶,48片,每片376 700元;(6)2级复环,48片,每片101 310元。(7)3级动叶,92片,每片223320元;(8)3级静叶,60片,每片316 950元;(9)3级复环,44片,每片59600元。

    3.燃机透平缸体:(1)燃机前缸,一只,价值6 015 600元;(2)燃机下缸,一只,价值5 615 644元;(3)燃机排气缸,一只,价值9567 800元。

    4.压气机:(1)压气机进气缸,1只,价值689500元;(2)压气机动叶,18级,每级115650元;(3)压气机静叶,18级,每级71 900元;(4)压气机IGV可转导叶,1套,价值2949200元;(5)压气机缸,一只,价值807554元。

    5.转子:#3转子,1根,价值128 205 200元。

    根据目前电力市场情况,燃机发电以调峰为主,基本上是日开夜停,启动次数频繁,磨损较大,根据供应商提供的可使用小时,预计燃料喷嘴组件、端盖、火焰筒、过渡段使用寿命为8年,1级动叶、静叶、复环使用寿命为9年,2级动叶、静叶、复环使用寿命为10年,3级动叶、静叶、复环使用寿命为15年,压气机进气缸、动叶、静叶、可转导叶、压气机缸使用寿命为18年,燃机转子使用寿命为25年,燃机透平缸体前缸、中缸、排气缸使用寿命为25年。

    上述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编码的具体操作,可按行业统一标准进行,也可以根据企业需要自行设计,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优点

    (一)折旧计提更加准确,资产价值能得到真实反映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燃机本体资产精细化管理前每年的折旧成本是19 085 990(354 100 000×5.39%)元,通过精细化管理,年折旧成本可达25 891 270.12元(详细计算见表1)。

    

    (二)便于掌握企业资产,节约企业资源

    财务、项目与生产等部门的有机统一,有利于企业决策层掌握全部资产,也有利于企业避免重复操作,节约管理资源,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三)便于查阅资产状况和人才流动

    固定资产实行精细化管理,固定资产卡片成了资产的详细档案,技术人员只要仔细查阅卡片就能知道该资产的产生、特点、缺陷、运行、检修与改造等情况。因此,技术人员只要指令交接即可流动。

    (四)有利于激发员工关心设备的积极性,确保安全生产

    资产卡片档案化,突显了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形成人人主动关心设备、维护设备的良好氛围,从而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促进资产管理日趋完善,设备持续改进。资产的实时检测和预警,优化了检修和维护,有利于实现设备“故障为零”的目标,使安全生产有了保障。

    (五)有利于经济检修设备,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技术部门可利用资产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制订出科学的维修计划,有效防止设备的“过维修”和“欠维修”,使检修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得到最佳配合,降低了维修费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综合效率。

    (六)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资产管理系统对同类设备的跟踪比较分析能对未来新的采购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数据,以便更有效地配置设备、人员等资源;有利于物资部门优化备品备件的库存数量,合理降低库存成本。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范文第3篇

一、电信行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1、进行了体制改革,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电信行业经过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资产的结构与数量已经得到了优化。并且通过逐步完善管理制度,推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现有的固定资产目录进行了修订,并且明确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的流程与管理范围。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2、不定期的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优化培训,对固定资产管理从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以及绩效管理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对于提高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有积极的作用。

3、进行资产清查,按照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核实企业固定资产数量以及组成,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夯实了基础。

二、电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强。我国的电信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构建但是轻管理的现象,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不够,所以,虽然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但是由于意识的淡薄,造成公司内固定资产有效利用率较低。

2、电信企业缺少集中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从而导致了管理工作中监督约束力薄弱。电信企业的固定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十分巨大,在企业内部却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与监控。而是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兼职代管,而兼职人员不论是从时间精力角度,还是从素质与专业程度角度来看,都无法胜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且这样的制度下,没有相关的责任人,没有明确的分工职责范围,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3、采购预算机制不够完善,固定资产积压问题相对比较严重。电信企业现有的采购预算机制一般是省级及以上公司都具有采购权,而对于使用部门,它们也可以采购和安装自己需要的固定资产。这种预算机制十分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的重复性购置和不必要的积压,直接造成了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低下,资产的投入回报率低等问题。

4、固定资产核算账务存在一定的漏洞。经过多次分营,电信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着账务和实际不符的现象,比如存在一些有实无账以及有账无实的资产。电信企业资产种类繁多,线路又不断的变化,这就给固定资产的核查、盘点等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线路动态化使得更新资产目录以及新旧目录交接的工作量十分庞大而且更新的频率较高,因此,设备盘点的难度大、成本高。尤其是许多企业核算盘点制度不完善,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上的核查、盘点以及对账,对于实际现场情况疏于管理,又加之通讯电线、电缆经常被盗,有些企业甚至将设备直接无押金以及相关防范措施地交与个人使用,从而造成账面与实际不符的现象比较严重。

5、缺乏协同作业的管理系统。各部门的台账相对独立,部门之间的联系薄弱,因此,会出现较多得重复建设和重复核算问题。例如在资产发生变动时,各部门的重复录入与修改,以及各部门台账的独立性使得各部门账目在统一时的难度加大问题。

三、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我国电信运营行业在固定和资产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笔者提出一些可行化的建议:

1、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企业应该提高对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将提高资产利用率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并且加入到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以及员工的考核制度上。同时,加强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对于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以及专业化素质。

2、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固定资产进行专业化管理。对于资产的购置、安装以及检修、盘点工作以及转让、报废等都应该设立专职人员,明确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些专职人员掌握资产的增减变动、维护检修等,并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等进行监控和督查。另外,专门部门、使用部门包括财务部门都应该对固定资产使用状况进行定期的分析,从而了解企业资产的使用状况、结构分布以及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等等,实现固定资产优化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建立严格采购预算制度,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批以及购置,避免资产的重复购买。其次,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核算、检查、盘点以及考核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统计核算,加强固定资产及时入账、折旧、分类明细数、资产的分类和比重以及固定资产的各项统计分析,解决固定资产核算不准的问题。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议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作为国家能源保障重要组成部分的炼化企业,其固定资产管理具有投资金额大、资金高度密集、资产生命周期不统一、强调资产安全环保运行等特点。应用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能有效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防止企业资产流失,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

一、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概述

(一)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开始,使用部门很少关心固定资产保养、维护要花多少钱;实物管理部门只管资产存在与否,对资产运行状态不甚关心;财务部门只管做好转资,按时计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折耗)等。这种管理的缺点是各管一段,没有资产整体概念,发挥不了资产的整体效益。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无法从整体、长远和过程上管理好资产,无法使资产价值最大化。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Assets Management,简称“LCAM”)是系统工程理论在资产管理上的应用,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是固定资产管理需要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相结合而产生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论、方法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贯穿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两者缺一不可。

(二)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及内容

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是一个全面的、动态的闭环管理过程,把它分阶段主要是为了更精细地刻画资产生命周期的全貌,也便于建立相关流程和制度。按照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各个时期呈现的特点,其阶段划分为固定资产导入期、固定资产购建开发期、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期、固定资产退出期四个阶段。

二、固定资产的基本属性

为深入探讨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首先对固定资产的四种基本属性进行简单介绍。

一是实物属性。其特点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看得见摸得着。

二是价值属性。一提到价值属性,我们常常想到的是资产的历史成本,如购建时多少钱、折旧是多少、账面净值是多少等。但上述的理解并不全面,主要是因为历史成本是过去的付出,属于沉没成本,我们无法再对其进行改变,因此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来说,价值属性更应关注它的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

三是效用属性。根据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为企业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因此,追求其收益或为经营管理提供支持是购建及持有固定资产的核心目的。

四是费用属性。一项固定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里往往需要配件消耗、维护保养、甚至更新改造等,它会带来一系列费用性的支出。有的固定资产产生的费用开支相对低一些,有的费用支出却很大。

三、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及认识的不足,目前炼化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视固定资产实物和价值属性管理,轻效用和费用属性管理

通常,固定资产管理在实践中更侧重于实物和价值管理,尤其侧重于历史成本管理,如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盘点以确保账实相符,通过系统管理及设立一系列台账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管理等。虽然这些工作能有效保障资产存量的清楚、核算规范,但这只是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基础管理的一部分,并不是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目标所在。既然持有或控制一项固定资产目的是获取其效用,费用支出高低又与收益密切相关,那就更应该加强对固定资产效用属性、费用属性的管理。

(二)重静态和阶段管理,轻动态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项固定资产从立项、购建到报废处置是一个动态的闭环管理,这一过程可能会延续若干年,现代化的管理应包括跟踪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具体情况做出决策。但实践中,固定资产管理往往是关注某一时点、某一阶段的存量资产,反复进行的工作也只是固定资产的卡片、台账、清查盘点等。这种管理模式显然难以满足现代化动态管理的需求。

(三)重新资产的构建,轻不良资产的有序退出

每一项固定资产都有一个购建期、投运期、报废清理期,对于整个存量资产来说也是如此,既然有新资产的不断购建,就应该有陈旧报废资产的有序退出。尤其是炼化企业,庞大的组织架构和网络布局不可能没有因客观环境变化导致的低效资产。这就需要有组织地对该部分资产进行清理并有序退出,减轻资产包袱,提升资产质量。

(四)重阶段性管理,轻全过程管理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习惯按阶段进行管理,一般购建阶段由发展计划部门负责,使用中根据资产功效分别交付物流等部门负责,处置清理则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这样在发挥对资产专业化管理优势的同时却弱化了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管理,很难有一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有全面的了解。此外,目前行业内应用的ERP系统管理模块也是把一项资产根据生命期阶段或功效的不同分别分配给不同管理或使用部门,没有一个模块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全貌,这也弱化了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五)重资产购建的前期论证,轻后期评价

通常购建一项固定资产,无论是市场预测、建设规划、投资收益等都进行计划、审查及报批,但一旦资产形成交付使用部门后,对于资产前阶段的相关情况就很少问津了,这也是阶段性管理模式的弊端所在。

四、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建议

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固定资产在生命期内创造的效用。所以,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应以两条主线为切入点:一是以固定资产从购建到清理的生命周期为主线;二是以生命周期内固定资产的四种属性为抓手,以达到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用的目的。为达到以上目的,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强有力的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

企业要成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组织机构,强调其管理范围的全面性,而不是依靠财务或某一阶段性的资产管理部门。同时,强调综合管理职能,围绕导入期、购建开发期、运行维护期、退出期等四个阶段的资产管理,负责评估本企业的资产状态;制定管理策略,设计工作流程,建立评估考核和保障机制;策划实施方案,合理配置资源,跟踪任务指标执行情况,制定纠正偏离目标的措施。专业化综合管理的实施反过来也能为阶段性资产使用部门提供支持,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围绕四种属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目前,对固定资产价值属性和实物属性的管理相对较完善,无论是购建、报废还是清查盘点制度都比较成熟全面,能够有效保证账实相符及核算准确,但对效用和费用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使用上,应该关注如何充分发挥其功效,获取最大效用。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是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分析评价,包括分析投资回报、市场前景,研判其盈利趋势等。费用属性为效用属并对其产生影响,对一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保养是为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获取持续稳定效用,但这种费用开支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功能修复及部件的维护保养,更应该注重提升资产新功效,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

(三)构建闭环管理的总体工作流程

企业要科学构建和协调各个阶段的工作流程,建立标准的工作规则和常态机制。对现行的规划、前期、设计、招标采购、工程建设、运行维护、检修、技改、资产报废、财务、绩效等方面的制度、标准进行梳理、评估、检查和修订。资产状态评估在工作流程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在优化各个阶段内部自我评价的同时,要强化其他相关阶段的信息反馈与评估,实现闭环管理。

(四)建立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分析报告制度

首先,设定资产管理目标;其次,按资产类别建立管理指标体系,尽量使用量化指标,无法量化的使用定性指标并确立指标达标标准,明确指标要达到的水平;最后,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分析会,形成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分析报告。通过对比资产管理目标及指标标准,明确资产管理水平所处的位置、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确定提高和改进资产管理的方向和路径,不断提高资产全过程管理的水平,提高资产投入产出的效率和效果。

(五)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成本财务管控及设备监造工作体系。

企业的工作人员应该依据设备运行和检修标准化成本定额体系,补充完善全资产、全生命成本预算和核算制度,健全精细化的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财务管控体系。工作人员要按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强化主要设备的驻厂监造,扩大监造范围,开展标准化监造工作,完善资产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成本财务管控及设备监造工作体系。

(六)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们使用的系统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模块与所有相关的模块衔接,在资产管理中,不能针对某项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进行管理。如果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分析评价,则需要从多个模块中取数,进行汇总分析,这样工作量较大而且容易出错误。笔者认为,应开发一个固定资产综合管理模块,根据需求对其进行客制化的升级,使该模块可以穿透不同年度的数据,且可以从不同模块中取数,实现单项固定资产横向、纵向的数据归集分析。

(七)形成合理的资产退出机制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较侧重于资产购建,却忽视了固定资产合理退出在存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作用。合理的资产退出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低效资产的有序退出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在营主业资产的创效能力,提高企业创效能力;二是选择恰当的退出方式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习惯上我们对退出资产的处理往往是简单地变卖,其实有些退出资产以恰当的方式或在恰当的时机处置有可能带来可观的收益,如拍卖出售一般比商务谈判或唯一买家效果要好;有时拆卸出售比整体出售效果要好。纳入变卖阶段的固定资产就是商品,找准时机可以卖出好价格,提高收益水平。

(八)时刻不放松固定资产安全管理

固定资产安全管理贯穿于固定资产购建、运营、处置全生命周期并与四种属息相关。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安全管理不得当,加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无从谈起。因此,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使用部门,均应警钟长鸣,绷紧安全管理这根弦,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固定资产在生命周期中管理安全、运行安全、处置安全。

综上所述,炼化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长期性的艰巨工程,随着科技的发展,管理模式也必须不断地改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新问题的需要。同时,也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探讨,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减少工作失误,使资产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卫民.石化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探讨[J].现代商业,2013(10).

[2]陈新胜.油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探讨[J].生理油田党校学报,2013(07).

[3]戴戈,武钢尧.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之探索实践[J].通信企业管理,2012(11).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案例

一、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化工企业的固定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相当大的比例,但如今在投资、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1.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方面

首先,现在的化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模式的核心一般都是定项目,这是一种微观管理,而不是宏观管理,这就导致企业淡化了宏观层面的控制。其次,投资决策本应是企业的内部行为,由管理层根据企业投资回收期、生产工艺、经济效益、生产规模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选择最优方案,投入时机和建设周期也应由企业根据外界市场情况和自身经营能力决定,但立项审批制度使这些都成了行政职能。

2.固定资产技术管理方面

首先,化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维修改造还停留在根据技术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定期定时强制维修保养,没有一套科学的决策依据。其次,运营成本和维修费用居高不下。有些设备虽然没有到固定维修日期,但工作效率已经很低,这种设备如果仍然根据固定时间来维修,将会增加整个设备的日常操作成本。而有些设备虽然到了固定维修日期,但工作效率仍然很高,这时维修就带来了没有意义的费用。第三,如今企业固定资产事后维修居多,而事前预防维修的偏少。固定资产的事后维修会造成停工损失和维修费用的增加,而事前预防维修则会减少维修费用,且不会造成设备停工损失。但现在化工企业的维修体制主要是定时定期强制维修和事后维修,事前预防维修偏少。

3.固定资产经济管理现状方面

固定资产的经济管理主要是对整个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运营成本和折旧、折耗的管理。现在企业在折旧、折耗的提取上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全部按常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而没有对特殊资产进行特别的价值补偿。另外,大量闲置、低效的固定资产带来了巨额的管理和折旧费用,给企业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二、A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A化工企业是国家大型化工企业,现以A企业为例分析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环节。

1.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决策程序

要使决策准确无误,必须要有科学的决策程序来保证。若把决策只看成是最后的抉择是不对的,它需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科学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大量准确、及时、适用的信息基础上。收集信息是投资管理的基础工作,特别是伴随着市场上激烈的竞争,资金的投入与信息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加重要。企业要搞好投资管理,必须强化信息工作,要有专们的部门收集信息,供决策者参考。第二,进行方案选择。只有一个方案不可能是最好的决策,只有多个方案比较才能区分优劣。因此,首先应在拟定出的多个可行备选方案中选优,选出令人满意的方案。第三,优选方案的贯彻执行。决策者在方案的贯彻执行时,一定要坚持原则,真正实行民主,上下结合。领导应充分让参与者发表意见并采纳优秀建议,另外应加强监督与内部审计等工作,保证真正实行民主。

2.固定资产投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般说来构建指标体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综合情况。第二,科学性原则。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的目的和要求,建立指标并确定其名称、内涵,即要求构建的指标体系要有科学性。第三,精确性原则。一方面是指标数量要少,并减少指标之间在内容上的相关性,防止重复。另一方面是指标的表达方式要精确,要经过优化选择,防止粗制滥造。第四,重点性原则。通常重点指标权重大,次要指标权重小。第五,可比性原则。因为只有通过可比的指标,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横向分析和比较,可以识别先进与落后;纵向分析和比较,可以了解资产的技术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及过程。第六,可行性原则。建立资产技术经济指标体系时,各项指标都应做到资料、数据取得的可行性。

例如,A企业在建立固定资产指标体系时,可以分解为5大类指标,包括: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生产性指标、安全环保指标、技术支持指标。又在这些指标下确立子指标,例如,在技术性指标下包括资产寿命、先进性、兼容性、标准化等;在经济性指标下包括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在生产性指标下包括设备能力利用率、生产急需程度等;在安全环保指标下包括资产的安全性、资产的环保性等;在技术支持指标下包括资产的人员培训、资产的备件供应、资产的维修网点等。

3.科学的固定资产技术管理方法

对固定资产的技术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的维修管理。

固定资产的技术改造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经验,改变现有结构,装上或更换新部件、新装置、新附件,以补偿设备的无形和有形磨损。通过技术改造,可以改善原有固定资产的技术性能,增加固定资产的功能,使固定资产达到或局部达到新的技术水平。固定资产的改造应坚持如下原则:第一,具有针对性。企业的固定资产技术改造,一般是由使用单位与管理部门协同配合,确定改造方案。这种做法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熟悉生产要求和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的长处,使技术改造能够密切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所获得的技术性能往往比选用同类新资产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第二,具有经济性。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可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部件,比采用资产更新的方案节省时间和费用。第三,具有现实性。国家拥有某种固定资产的总量总是大于其生产能力,单靠固定资产更新的方式显然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生产的要求,因此,采用技术改造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固定资产的维修方式主要分为预防维修、事后维修及改善维修三种。最佳的维修方式就是用最少的费用取得最好的效果。从修理费用、停机损失和修理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衡量,每一种维修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要根据生产特点、固定资产特点等情况择优选用,甚至一些维修方式并存。

4.加强固定资产经营管理

首先,化工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固定资产的性质,合理地预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然后选用恰当的折旧方法。在企业实务中,企业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技术发展速度、使用工时等划分折旧年限。第一,属于技术发展快、淘汰时间短的科研仪器、生产仪器等设备,应选择折旧速度较快的双倍余额减法计提折旧。第二,同种固定资产,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折旧年限。如前线的生产设备应选择较短的折旧年限,而后勤、机关用的固定资产,应选择较长的折旧年限。第三,技术较好、设备原值较高的设备,选择的折旧年限应较长。这样既符合设备的经济寿命规律,也符合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

其次,企业资产合理的流动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而闲置则会带来损失。多年来,A企业努力盘活存量资产,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能力。其主要采取调控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做好闲置资产调剂利用,同时严格控制资产中闲置、低效资产的增加,建立闲置资产信息库。对生产线需求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分析,通过厂内调配使资产合理流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外界合作经营,有效利用闲置、低效资产。

三、总结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投资、技术和经济角度上提出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方法。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程序、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的改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第二,多种维修方法相结合能延长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降低维修费用。

第三,根据企业设备特征,确定合理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选择适合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力加强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达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是当前化工企业资产管理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李传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吉林大学,2010.

[2]覃斌,《R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再造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0.

[3]杨丰龄,《浅谈我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暨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专辑,2008.

[4]宋建玲,《浅议企业固定资产》,中国集体经济,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