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作室追求成长有力量、教学有智慧、教师有特色、好课有品质,以教师培养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活动为载体,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成员们在一起学习、研修、分享、成长,围绕“智慧”二字,分享彼此的智慧,做智慧型教师,构建智慧课堂,培养智慧的学生,享受智慧的教育,把成为一个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作为成长目标。工作室的研究工作针对若干个主题展开,下面以 “新课程背景下‘图形与几何’领域课堂实施策略”的课题研究为例,介绍工作室的课题研究开展情况。
一个核心:促进工作室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为名师工作室,其核心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室开展的所有活动都紧紧围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一核心,坚持捆绑式发展和专题式研究。
两个平台:网络教研和常态教研相结合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工作室成员以常态教研为载体,同时坐实网络教研。工作室进行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一人一节研讨课活动,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成员们围绕“图形与几何”展开理论学习,举行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展示和专题研讨,总结提升“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策略。
工作室成员除了利用集中研讨的形式外,还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有效的方式进行随时随地的问题交流。每月20日,全体成员都要通过名师工作室QQ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将自己的读书随笔上传至“宋君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博客,真正做到智慧碰撞、开心共享,为数学研究走向深入“蓄智”。成员们针对最困惑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如:“你认为目前制约你进步的最大因素是什么?”“近期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你有什么困惑?”“关于后进生,你做了什么?”研讨期间,工作室成员各抒己见,交流困惑,共享智慧。
三种策略:读书、写作和研究
读书是最好的备课。作为教师,需要借助读书修炼内功。工作室鼓励教师多读书,鼓励教师间加强读书交流,使每一位教师关注读书、热爱读书、善于读书,使读书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朱永新教授在《读书改变人生》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工作室定期举行读书交流、展示活动,促进师生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读书交流促进师生在读书中一起分享和品味,让读书成为有滋有味的生活。在读书活动中,教师们除了读教育理论的书,还要读数学专业的书,大家深切地体会到:没有理论的支撑,反思是肤浅的,是没有深度的,所以只有“学习精彩,反思才会持续精彩”。读书活动促使我们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
写作是很好的梳理。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位教师都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对日常工作颇有用处,它是进行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工作室成员用心书写案例,将每天工作、生活中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教育实例记入教学随笔中并用心感悟。本学期,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合计撰写教学随笔五十余篇。
研究是理性的审视。工作室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致力于“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的研究。在研讨活动中,每位成员精心备课,用心实践,虚心前行。通过研讨,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表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式样和格调。在积蓄“几何与图形”领域问题与思考的同时,成员们各自形成了具有自身魅力的教学风格。
四种途径:立足常态,促进发展
途径一:举行“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一人一节研讨课活动。由于工作室刚刚成立,举行这样的研讨活动能让彼此多一些沟通和了解,多一些彼此的分享和交流,让工作室成员尽快熟悉起来,更有利于工作室工作的开展。
途径二:举办“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展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题研讨,总结提升“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策略。此次活动是工作室成立以来研修成员专业发展历程的一次集中展示。
途径三:工作室的每个成员一个学期听工作室研修学员的随堂课不少于两节。深入教师一线的课堂,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更能帮助教师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途径四:每月举行阅读或专题网络交流活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做法。这样的研讨基于教师的真实感受和思考,让经验得到共享,让智慧在交流中迸发。
五次研讨:扎根课堂,展示风采
工作室先后在金水区实验小学、沙口路小学、南阳路第一小学、河南农业大学子弟小学、柳林第七小学举行了五次“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展评。在金水区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展评中,我们看到了让学生动起来的精彩;在沙口路小学的课堂教学展评中,我们看到了思考和操作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发展;在南阳路第一小学的课堂教学展评中,我们懂得了如何在辨析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河南农业大学子弟小学的课堂教学展评中,我们懂得了删繁就简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柳林第七小学的课堂教学展评中,我们知道了如何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随着研讨的深入,我们还在思考:如何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发展空间观念;如何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期间,无论工作室哪位教师上课,工作室都全员积极参与,走进做课教师所在的学校,虚心听课,用心反思,积极开展“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问题研讨。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勤于思考,乐于研究。在一次次“听课—反思—研讨”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开展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获益的不仅仅是上课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水平也一次又一次得到深层次提高。
在工作室的活动中,研修学员也慢慢感悟到成长的快乐,并以自己的语言表达了欣喜之情。邱亚楠老师说:“我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快乐,这就是集体的力量,这就是智慧的力量!”徐歌老师说:“在磨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一点点进步,非常感谢工作室导师及同伴在平日里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在我们这支队伍里,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想办法,让问题迎刃而解!”刘英杰老师说:“在工作室的团队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和力量,一种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激情;因为热爱,我们走在了一起;因为热爱,我们共同成长;因为热爱,我们乐此不疲。这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一个团队啊!正是在团队中感受到了这么浓厚的氛围,正是大家汲取智慧、力求完善自己的精神,激励着我奋斗不息。”……
一、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目标
一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减少讲授环节,以学定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焕发课堂的生机活力。
二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传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阳光自信、卓尔不群,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是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规范、和谐、共生”的课堂文化,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引领的导学案”为着力点和路径,以“合作探索”为组织形式,借助平板电脑,落实“预学、导学、合学、延学”四大教学环节,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实施策略
1.建章立制,学术引领
学校结合过去几年课改经验,制订了《沧江中学“智慧课堂”实验改革实施方案》,设置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综合评价等内容。同时,分别成立“智慧课堂”实验领导小组和“智慧课堂”实验项目教研小组,由校长挂帅全面督导,副校长负责具体的组织和监督工作。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让教师们深刻领会课改精神、深入参与课改活动,并为课改的推进提供指导和助力,校长赵文林作了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实验的动员报告,后又作了“走在课改中央”“可见的学习”等主题讲座。
3.开展培训,提升水平
(1)培训教师。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思维可视化”培训,先后组织了4次微课制作培训,均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还为实验班教师配发《后“茶馆式”教学》《混合式学习》等课改书籍,使教师通过阅读领会先进的课改理念;开设“智慧课堂技术”微信群,拓宽了课改交流与研讨的空间。
(2)培训学生。针对学生独学与合学的不足,学校专门开发“独学”与“合学”两门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展示。
(3)经验学习与交流。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课改研讨会,并广泛联系国内课改名校,掌握课改前沿信息,剖析成功案例,吸收成功经验。同时,把课改专家“请进来”,举办专题讲座,把脉课堂,给教师们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4.大胆探索,稳步推进
(1)启动学科“种子”。组建智慧课堂实验教研小组,设立蔡海珍、詹绪琴、陈艳晖等11位学科“种子”教师,以“种子”的力量撬动改革。
(2)鼓励入模课。面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学校推行了“先入模,后出模”教学方式,组织语文、数学、物理等9个学科共27名教师上了34节次的入模课,提倡智慧课堂四环节教学模式,做到“推陈出新,各放异彩”。
(3)提倡探索课。为促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走在中央”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学校学术中心组织了“人人上好一次备课组公开课”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一是上公开课节次多,听课人次数量大;二是涌现了一批研究型教师和一批具有典型性的课例。
(4)上好展示课。展示课是课改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强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学校课改的风向标。三年来,学校开展了各类展示课,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课堂改革向纵深处发展。
三、评价
在智慧课堂教学改革中,学校始终围绕“构建智慧课堂、走在学生中央、提高教学质量”的理念,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致力于智慧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应用。在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已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沧江中学风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更新了一个观念
经过实践,智慧课堂教学改革触动了教的神经,更新了教师的观念,让教师深刻领会了知识是学生学会的,教得多不等于学得多。
2.提出了一个模式
“一个模式”即“预学、导学、合学、延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先学后教”为导向,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预学,教师根据预学结果进行“以学定教”,实行“三不讲”(已学会的不讲,能学会的不讲,学不会的不讲),进行简洁的导学(一般不超过5分钟),把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为主的课堂模式。同时,每节课留出5~10分钟进行自信小测,反馈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调整。这一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性改变。
3.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三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勇上、争上入模课、探索课的研究型教师,他们爱学习、肯钻研、下功夫,大胆试用新方法,对照新模式,使课改效果明显,课改成绩斐然。教师巧用微课,少讲多练,导学点拨,走在中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大胆探究、展示纠错抢答等环节,为智慧课堂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4.建立了一套制度
(1)建立了组织与管理制度。学校制订了《沧江中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等,确立了“校长(总指导)―项目副校长(组织与监督)―年级部主任(协调)―学术委员(引领、诊断)―教师(落实)”五级研究制度。分工明确、任务清晰的工作制度,保障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2)建立了服务和指导制度。建立“智慧课堂技术”微信群、微信服务号,讨论和解决课改中出现的困难,制订《“智慧课堂”教学资源开发方案》,印发《“智慧课堂”平板电脑管理约定》,严格执行学术委员听课与诊断制度,及时跟进课改进程,参与课堂听课、研课,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困惑,保证了课改的顺利进行。
一、积极的心态走入课堂
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走入课堂去听课,在课堂上如何给自己定位,是决定听课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
1、以辨证的心态去听课
“听课”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以取他人之教训为己之经验。因此听课者要以辨证的心态走入课堂,不因执教者是名师而一味的欣赏教师优美的语言,感悟教师独具匠心的课堂设计,用心聆听教师充满智慧的点拨,从而“趴下去”听课。这种“趴下去”的心态听课,危险的是听课者趴下去的思想,“趴下去”听课的教师会今后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教学形式上的模仿,这样的听课会使他人的思想完全代替了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理念,让他人的教学风格取代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到头来这种不加辨证吸取的听课与模仿,只能学其形而无法领其意,导致自己的教学风格漂浮游历在这些名家教学形式上,惟独失去的是自己的特色。
相反听课者也不因上课教师为普通教师而“站起来”听课。也许在他们的课堂不够精彩,教学设计没有名师的新颖,甚至还会有些小的失误,作为听课者“站起来”听,对别人的劳动成果嗤之以鼻,批评的体无完肤,这是对人不尊重的表现。听者要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包容,再差的课也会有亮点,即使没有亮点课堂当中出现的问题也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问题的产生会引发我们的思考,激发我们去探究。因此无论课堂精彩与否,都包含了教师的劳动和心血我们听课者要以辨证的心态走入课堂。
2、以参与者、研讨者的心态去听课
当我们走入课堂的时候,我们就是课堂的参与者,课堂的研讨者,这是听课者最佳角色定位。因此听课者应该把自己的心态定位成课堂教学的研讨者融入课堂,而非是一个“看客”。听课者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参与:如果我来执教时会如何处理这个教学环节,随时把自己感悟到与想到的记录下来,采撷教师与学生精彩的瞬间和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火花,便于课后与执教者交流探讨共同提高。
二、会看、巧记、善思,融入课堂
当听课者以积极的心态走入如课堂后,还应该会看、巧记、善思与学生和老师一起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会看
一看教师的教。看教师的教学设计体会教师的设计理念,是否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看教师课堂调控能力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定教,真正为学生的学习需要服务,使课堂成为精心预设下的动态生成课堂;看教师是否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等。
二看学生的学。听课者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方式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在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能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出个人的独特见解;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动手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巧记
听课者要记录教学的过程,但反对把听课笔记记成“流水帐”把自己变成记录员,而是在听课时学会巧记。记录要有祥有略,教学过程简要记录,对教学过程中好的教学方法或者存在的不足、学生生成的精彩教学环节、聆听时萌发的问题或想法可以详细记录,并及时把自己对问题的建议记录下来还可以做上标注。
善思
课堂将是点燃我们深入研讨教学的火种,是启迪我们教学智慧的源泉。听课者在听的同时注重思考,只有善于思考教学的设计环节、出现的问题等教学现象才能使自己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才能激发听课者智慧的火化。我们可以思考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课标的精神,设计的理念是什么,教学环节精妙之处何在,怎样设计会使课堂更加精彩等。
三、交流感悟,反思课堂
听后交流是听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交流是指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就设计理念、教学环节等进行切磋。利用交流的机会上课教师可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同时听课教师谈出课堂教学的特色使与会教师受到启发,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好的方式是提出自己设计的见解和设计方法,供参与交流的老师门进行评价。这种交流在和谐的教研氛围中达成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度见解,研讨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不同的见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种交流就成为了教学研讨,使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达到双赢的效果。
同时还建议把研讨的过程作成记录,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发个人思考的问题进行反思,写出个人的“听课一得”或听课反思。唯有如此听中有所思,听后有所忆,才能切实提高听课的效率。
石笋街小学是在科研中崛起的学校。1985年,就开始了一系列课题研究且获得了全国、省、市奖,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充分肯定。为学校的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对教育本质探求的不断推进,随着社会对教育行业需求的不断提升,随之而来教师职业倦怠感问题的凸现,迫切需要教师把握教育规律,机智、灵活的驾驭课堂,巧妙地处理教育问题,从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善于、乐于、享受工作,在工作中彰显魅力。基于此,石笋人又开始了《提升教师教育智慧有效策略》研究的探寻之路……
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智慧的教师,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智慧的学生。课题研究以教师为研究对象,每一位教师既是参研者也是被研究者,研究活动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始终,教师的科研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现。教师需要自主学习与思考,有目的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比课程内容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树立正确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在不断地总结提升中生成教育教学智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实质性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学习效益,让学生成为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智慧学生。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持续地发展。
智慧是人类教育的最高目标和永恒追求,智慧型教师是教育智慧的主要承载者和体现者。以智慧来定位教育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形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何谓智慧?《现代汉语词典》云:“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辞海》云:“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学者论述:所谓智慧,一是“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识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智慧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聪明,甚至也不只是心理学概念中的智商,它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之于教育,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所以,我们倾向于把智慧定义为:“个体在一定背景下所具有的洞察、领悟和判断事物的一种成熟完善的心智思维品质。”
叶澜教授:“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叶澜教授对于教育智慧的解释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和深刻的。教育智慧不仅是教师的能力、智力和魄力,更是教师享受工作乐趣,体验人生价值的源泉。
追寻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期望通过课题研究的推动,“建设学习型学校,构建魅力型课堂,造就智慧型教师,培养发展型学生,营造一个家长更满意、学生更喜欢、教师更留恋、同行更羡慕、领导更信任的知名学校。”让学生的生命在学校里得到不竭的源泉和动力,家长的生命在学校里得到永世的延伸和传承,教师的生命在学校里得到绵绵的提升和激扬……这是全校教师的共同愿景。在教师的发展上,秉着“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挖掘潜力、追求生命发展最大值”的办学思想,
“蓄势练内功”,不断提升自我,练就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终身学习意愿,努力做善于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智慧型教师。学生发展上,在“启迪智慧、发展双手、滋润生命”为核心理念的智慧教育下,潜心于本课题的研究,以智慧德育、智慧管理和智慧课堂三根支柱为实施途径和措施,培养具有石笋气质的少年。
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立足探索构建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提升教师教育智慧的基本策略,全方位、多元化地进行研究、修正,日臻完善。
首先,统一管理,专设机构把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凸显研究成效
成立的“教师发展研究所”,由六大版块组成:“道路方向标”始终站在前沿领航,一是教师发展研究所结合学习、教学、育人中的问题导航教师教育科研,用专业的理论引领让教师不断更新并获得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二是聘请专家、名师讲学,让每一位教师在最直观最前沿的教学理论中成长,提升自我。“缤纷网络”中,搭建网络活动小组,让网络为现代化的教学服务。“魅力课堂”研究组把理想的课堂教学分为三个境界:有效的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教学、魅力的课堂教学,以此提升教师教育智慧。“心灵雅舍”搭建心灵对话平台,倡导教师勤学善思,记录自己工作中的感动和幸福。“读书沙龙”是老师们贮备精神食粮,提升文化内涵的场所。在这里,老师们读书、提笔,分享雅趣,体会育人的最高境界,采撷耐人寻味的点点滴滴。“阳光地带”将生命的阳光洒向每一位教师:到大自然中去,登山赏景,锻炼之余怡情养性;多彩的晚会,全民动员,尽显个性魅力;团队培训,挑战自我,让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其次,建构培养模式,练教育智慧
两年来,我们通过实践、探索,建构起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练就教育智慧的管理模式,即:以教师发展研究所为依托,基于学校,校长负责,教师自治,定期研培,形式多样,活动为主,实践出智慧的管理模式;构建起了自主学习、专家导航、小组研讨,个体实践,总结反思,回炉反复,跟踪研究的智慧提升模式。具体做法是:
1.学习教育理论,优化知识结构。利用校园网刊登国内外教育研究有关资料,推荐教育教学的热点书籍,要求选读与必读结合,同时派老师外出学习、考察,拓展视野。
2.加强组织建设,搭建对话平台。学校以《提升教师教育智慧有效策略》为龙头课题,教研组校本研修开展的课题,教师独立承担的课题都与学校课题一脉相承。这样,全校的教育科研也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产生了强劲的合力。目前为止,不同学科、年段子课题共计19个。研究过程中总课题组派主研人员到各子课题研究小组指导研究,开展小型研讨活动。科研QQ群。“半亩田”,及时反映学校子课题研究动态,共享资源,推广经验,实现了跨学科、跨年级的大学习。
3.提倡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反思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为了促进教师反思,要求教师写课堂教学的“1+1”课后反思,每月教育故事,定期进行交流与评比。
4.分层培训,有效促进教师发展。
(1)新教师培训
面对面谈话,激发工作激情,引导其做好职业规划。
推行“师徒结对”的传帮带的活动,
(2)骨干教师培训
形成教学风格,提升教育研究能力。
(3)全员培训
针对课题研究中种种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问题,学校倡导教师自主革新,充分享受教学和管理的权力,让教师的创新教育理论与方法有更大的舞台去交流、分享。让大家在听课中、研讨交流中、思考现象中、网上论坛中学习,形成乐于进取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动力。
第三,建立制度,保障研究
制度是推进研究有效、持续的保障。结合课题研究实际,制订了课题管理制度,保证了研究落到实处,做规范、科学、务实的教育研究。
第四,探索长效机制,确保持续发展
建立激励、考核机制是提升教师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实行积分考评办法,对参研提升快、成绩显著的教师,在绩效工资,外出学习、考察、培训、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特别的奖励,确保教育智慧提升持续发展,参研工作有序进行。
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学校初步形成了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师教育智慧提升的思想观念,基本解决了开启、丰富和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智慧的思想认识及策略问题;较好地开发和利用了学校资源,探索出提升教师教育智慧的相关教育规律;促进了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呈现方式的变革,为教师的智慧培养创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了教师主动发展的氛围;助推了教师专业发展,更好地变革了学生学习方式,启迪智慧型学生的培养。学校科研氛围浓厚了,教师科研意识增强了,老师纷纷申请加入课题研究。其间,教师在国家、省、市、校各级立项课题22个,教师在各级刊物发表、交流、获奖文章30余篇,收到教师读书笔记100余本,教学反思、教育叙事200余篇。多位教师评为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多位教师评为省、市优秀教师,学校教师自编校刊《和风》两期。现学校已呈现出蓬勃生机,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同,学校多项工作得到上级肯定和表彰,《华西都市报》撰文称石笋街小学为“最牛”的学校,今年九月我校被列为成都市政府首批“优质教育集团”。
智慧是一条通往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心灵之路,就如是一条通往城市公园或风光无限的奇峰幽谷的道路。通过它,每个人都能在充满希望和期待的人生岁月里,享受到生活的温馨。推开智慧之门,清风慢慢融化在教师与孩子的心海中,沐浴着阳光,感受着快乐,享受着幸福。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辞典[Z]
3.刘创.教育智慧: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构成[J]
4.裴跃进.教师教育智慧内涵构成初探[J]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以市局教育教学精神为依据,以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为依托。
(一)积极贯彻上级、学校教育工作精神。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基本做到了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上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上好每节课。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的世界历史知识。
(二)继续推进课堂改革,积极实践。我校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已初具规模,成效卓著,在此基础上,学校力主继续深化,历史教研组积极响应,本组成员在学校的高效课堂赛课活动中,积极准备,勇于实践。
(三)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研究,“精”制导学案。有“本”可参,有“案”可寻。一份好的导学案不仅能够引领学生高效自主学习,对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学期,教研组的各备课组员都能以高度负责精神,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不限时,不限地,随时随地作研讨,做到自觉、合作、有效。共同制作导学案,做到精备、精练、精讲、精评。认真备好每节课。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及内容进行精心的安排,认真编写好师生共用的讲学稿。在每一课上课前,认真备齐相关的教学资料、地图、教具等,都做到了“有备而来”,课后及时对该课进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四)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理论学习,积极参与上级的教学技能比赛,教学设计比赛。
(五)加强备课组的备课研讨工作,以备课组为龙头带动教研组整体教学工作。历史教学容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一直是个值得思考的主题。为此,历史备课组在改革教学模式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经常性地讨论,研究阶段性课堂学习重点,做到教学要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才能有目的性。思想要永远走在工作的前面,老师的工作要永远走在学生的前面,考试的准备要永远走在中考的前面,我相信,只要有心,我们都是无愧于老师这一称号!
(一)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虽然卓有成效,但仍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课改还要继续进行,永远没有最好的一节课,只有更好的一节课。
(二)教研组的各位成员之间的默契性还要进一步磨合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