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副产品推广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副产品;电商模式;发展对策
所谓的农副产品是由农户通过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副产品,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这五业的产品。其中黑龙江省野生薇菜蕨菜、五常大米、虎林椴树蜜、尚志红树莓、兴凯湖大白鱼等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农副产品享誉全国。
以前这些传统的农副产品通常是自产自销,没有自己的品牌。但是随着农户对互联网认识的加深,生产者意识到农副产品同样适合电商模式。因此,他们尝试以优良品质和实惠价格打入互联网的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黑龙江省农副产品。
1 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电商模式
1.1 农户+农副产品企业+物流
这种模式的企业中,有的是农副产品的生产企业也有的是农副产品的合作组织,也就是说,该模式面向的最终客户是农副产品企业、农副产品培育基地和合作组织。例如黑龙江省虎林市椴树蜜产品企业通过建立农副产品电商模式交易平台,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椴树蜜产品企业与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流,采蜜人与椴树蜜产品企业直接交流,了解黑龙江省椴树蜜产品互联网市场的信息。
该模式的主要消费者是黑龙江省的农副产品企业,黑龙江省农副产品企业通过网络收集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大部分的网络市场信息,而后将需求和生产的相关订单送达给农副产品生产者。在物流配送方面,黑龙江省的农副产品企业主要通过两种物流配送方式: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其两者都拥有较快的物流速度。
1.2 农户+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物流
这种模式卖出的农副产品一部分是黑龙江省个体农户产出的,另一部分是黑龙江省小型合作组织产出的。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给了个体农户或小型合作组织电商模式的销售渠道,然后通过自己配送或第三方物流公司将自己采摘包装后的农副产品邮寄出去。例如消费者在平台下单黑龙江省兴凯湖大白鱼,由于兴凯湖有个人承包也有合作组织收购后向外销售,所以销售渠道不同,物流配的送方式也不同。
由于这种模式的供应链上游的产出者多为个体农户和小型合作组织,导致了其缺少了组织化和标准化。
1.3 农户+合作总社+物流
它是经由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总社,将黑龙江省的农副产品出售给消费者的一种农副产品电商模式。例如购买者在网络平台上查找与锁定有关黑龙江省合作社的大小兴安岭蓝莓的详细介绍和售卖信息,然后得到网络平台销售订单的种植农户,通过物流公司将自己采摘、分捡、包装后的天然新鲜的蓝莓邮寄给消费者。
2 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电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交易主体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问题分析
2.1.1 消费者受传统购物观念的影响
不管是利用哪种电商模式来销售农副产品,都是想通过新的销售渠道来吸引消费者。然而利用电商模式销售黑龙江省农副产品低的原因是,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深受“眼见为实”的传统购物方式的影响,其中鲜果类农副产品的购买最能体现出来,他们认为鲜果类的农副产品在超市和专卖店是看得到的,他们更放心看到的新鲜与品质,这就给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电商模式的交易增加了很大程度的困难。
2.1.2 农户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缺乏足够信心
由于黑龙江省人口多,地域广,所以教育工作尚未完全普及,农村教育不言而喻,还相对落后。这也就导致了黑龙江省农户对网络缺少了解,对电子商务的作用与其产生价值的认识不够,对农副产品电商模式缺少足够的信心。另一方面,黑龙江省当地政府对农户开展农副产品电商模式的带领和相关政策的支持相差甚远,所以黑龙江省农户对于开展网络营销的意识不足。
2.2 农副产品电子商务规模化、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农村合作组织规模效应小
目前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种植户成立合作社14家,合作社销售农副产品比例为35%,一个合作社平均入社会员数在7个左右,然而这平均的7个会员多为个体来进行家庭生产,这样的数字足够说明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种植户加入合作社的比率极低、合作的规模也不大,所以说其在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电子商务流通中难以扮演重要角色,功能与规模都有待完善。
2.2.2 生产及销售过程缺少标准化控制及品牌化认证
按照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应执行无公害标准的规定,目前已通过绿色标准和有机标准认证的合作社及企业生产基地已经占了一定的比例。但同时,因为正规的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生产成本较高,质量优等,在市场上比较其他地区的农副产品零售价略高一筹。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网络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套用“绿色有机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包装的非黑龙江省的农副产品,它们以假乱真、滥竽充数,而消费者却辨别不出,毫不知情,这不仅影响正规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市场的销售,还使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的品牌形象也受到了损害。
2.3 交易平台存在的问题分析
2.3.1 交易平台交易对象单一、影响力较低
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交易平台的交易对象以省内居多,省外的绝大部分也是黑龙江省的迁出者。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相对落后的物流运输,使其他消费者选择放弃,所以交易对象单一。
当交易平台过了农副产品的上市期,交易平台就没有了交易的产生,平台闲置也无人浏览,导致平台影响力低。
2.3.2 政府职能未充分体现
黑龙江省农副产品作为东北区域特色农副产品,政府未能在其交易平台中充分体现出农业组织的职能作用,也是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电商模式交易平台公信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4 流通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
就目前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种植及生产来进行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多为农户及小型合作组织,农副产品流通过程呈现分散放射型,对第三方物流依赖程度较高。农副产品生产的季节性、易腐性,使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电商模式的流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约束。因为散射型物流运输的需求成本高,而农副产品的时效性对物流运输的仓储功能及运输功能也极高,因此,受限于物流配送,销售半径小,也成为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市场化的难题。
3 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电商模式的发展对策
3.1 大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
3.1.1 宣传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的成功案例
通过广播、电视、手机、报纸等媒体,使得网络销售的宣传得以增加,将企业推行电子商务的成功经验与农户共享,让农户通过宣传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时代性,使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电商模式从理念进入到实干阶段。
3.1.2 政府扶持农副产品电商模式的发展
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电商模式发展的最大难题并不是技术,而是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资金上给予支持的问题。这是实施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电商模式的首要因素,也是呼应农户开展电商模式的重要因素。农户欠缺应用农副产品电商模式的认知与能力,而合作组织开展农副产品电商模式也会面临诸多难题,因此,黑龙江省各级政府需要针对农副产品的电商模式制定一个有利的政策,并给予法律法规的保障。
3.2 加强特色农副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3.2.1 实施特色农副产品的标准化运作
黑龙江省各区、县农业部门应结合当地农业状况,与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在对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生产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的生产、流通的标准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黑龙江省区域特色的农副产品标准化运作机制,保证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2.2 开展特色农副产品的品牌化认证工作
按照“高效、生态、品牌”的农业标准化发展要求,注重黑龙江省农副产品产地认定和品牌意识,积极开展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原产地认定、品牌认证工作。黑龙江省当地政府应当对进行了品牌申报和认证的农户及合作组织给予优惠,同时,建立黑龙江省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使品牌化认证进一步实施。
3.3 依托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电子商务
3.3.1 引导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组织
黑龙江省种植生产农户分散,获取销售农副产品信息的成本较高,合作组织需要通过互联网实现地区小农户与网络大市场的相互连接,为黑龙江省农户提供最具价值与实效的互联网市场销售信息,为农户布局出标准化的生产,也为农户供给销售产品的推广以及互联网技术培训。其次,黑龙江省的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可以以自己建设的农副产品电商模式的网站为依托,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的网络售卖信息、在网上与有意向的消费者进行交流沟通。
3.3.2 推进农户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化经营
鼓励发展黑龙江省农户经济合作组织,让专业合作组织寻找种植农户与其对应,或者种植农户自己寻求合适的合作组织,这样更有利于它们向具有特色化的机构组织转变。其次,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将专业合作组织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生产,从而使收益上升。另外,对于农户专业合作社在实施电商模式时加强能力建设的表现给予鼓励,为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电商模式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3.4 完善农副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
3.4.1 重视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对于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的冷链物流,黑龙江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这个物流运输的新兴板块。因为可以通过对冷链物流的扩大,实现其与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的合作,为黑龙江省农副产品提供运输条件,使得物流专业化运作,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的销售半径通过物流技术得以伸展,使农副产品的销售走进大市场。
3.4.2 引导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对黑龙江省特色农副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要求较高的是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这同时也是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电商模式实施环节中的关键。因此,政府应加强培育和扩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发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优势。
4 结论
当前,已到了特色农产品急需要营销的时代了,这不,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竞争也日趋激烈。
随着市场不断的发展,农副产品生产经营者和中介组织对品牌、商标功能的认识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开始从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向信息传递功能、价值功能、形象功能的综合功能转变。但即使是这种情况,作为企业,许多人手里捧着不错的产品,无论是概念包装、研发技术、生产工艺,还是团队素质,都没有问题,就是吸引不了投资者的目光!
要知道,这个市场上缺的是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如何应对和防范风险,如何形成自身核心战略以及把市场做强做大的方法,同时包括团队的战斗力和整合力,根本就不缺产品,不缺项目。众所周知,中国行业的跟风之气,似乎是伴随着市场的成长而日益强盛的,越来越猖狂的市场同质化,透支了整个市场的生命力。试想一下,纵使有投资者看中了这块市场,面对市场上“千人一面”的产品,叫人如何敢下注呢?
中国的农副产品企业过剩,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这是不争的事实。企业如果想要生存发展,产品就必须能够吸引投资者的眼光,这似乎是一种铁打的定律。
经常有这样的企业、经销商们无一例外地问一句话:“今年有什么好项目推荐,有什么新商机指点”。
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在我们的银行存款里而,约有3000亿闲置资金是用来寻找投资项目的。既然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那么为什么这么大的一个市场需求,偏偏农副产品企业就吸引不了投资者呢?
我认为,只要坚定的走好以下几步,一旦真正种好了梧桐树,还怕引不来金凤凰吗?
制订战略,做好规划
经营企业的根本问题就是:为什么有些企业长盛不衰,而另一些企业却昙花一现?
在经营过程中,战略的制定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
绝大多数企业的兴衰都可以用下面的四个基本战略问题来回答,即靠什么来指导决策者的思想;靠什么来指导决策者对业务的安排;靠什么获得比较竞争优势;靠什么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为了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增长,制定出与企业自身发展相符的战略是最关键的步骤。尽管企业的类型成千上万,但制定出合理的战略、风险预警机制和完善的企业制度,还是有一定之规的。
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拥有睿智的领导者、勤奋的高素质员工固然重要,但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方案,才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决胜法宝。
海尔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乃至世界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正是得益于战略的合理制定。海尔在成长过程中,制定出了较为合理的企业远景:以现有白色家电的核心能力为基础,实施国际化和多元化战略,以努力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为目标,一方面拓展国际市场发展空间,一方面向信息技术、住宅设施等领域进行多元化扩展,创海尔国际名牌,把海尔集团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强核心能力的大型跨国公司。核心价值观为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使得企业从一开始就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把战略规划视做企业的灵魂并不为过,作为企业,一定要制定与企业相辅相成的战略规划,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永续长远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连自身的灵魂都没有,又何谈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呢?
打造品牌,整合资源
当前的农副产品市场,品牌功能性定位可以说是产品竞争的核心力量。
但从品牌的长远发展与规划来看,如何才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再上演“各领两三年”的现实悲剧?这需要我们用发展与战略性的眼光,在品牌资产的积累与扩大方面进行努力。
品牌资产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盲目跟风、朝令夕改。
农副产品企业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等多种要素,对品牌资产进行积累与整合。在品牌资产的积累过程当中,树立起品牌的关怀、信心、诚实、爱心等核心主张非常重要,要配合产品的功能性定位,确立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一种良好的诚信关系。
品牌特色就是农产品经营者在市场营销中建立具有较高知名度、明确个性特征的品牌。民族特色品牌的经营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产品形象;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品牌消费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培育顾客的忠诚度;有利于带动新产品的销售,扩大产品组合。
找准外脑,实现发展
在市场竞争中,可以这么讲,没有哪家企业说自己不缺资金,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一些农副产品企业。
但是由于很多企业不了解、不明白,以为只要做一份计划书就可以了,更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导致在融资上总是面临失败,这也使许多企业走入绝境,再好的项目没有资金支持也显得苍白。不知这些企业是否注意到,他们是不是在团队、市场和创新上做好了融资的准备?
事实上,企业成功的两大因素就是团队和执行力。但是很多企业恰恰缺的就是这些,没有好的管理团队,没有好的规划,又怎么会有确实的执行力呢?
对于低成本营销的农副产品企业来说,企业营销的策划力、规划力往往直接就决定了企业融资的成败。
没有强有力的专家团队对农副产品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策划、培训,农副产品企业吸引风险投资就会失去方向。市场发展变幻莫测,优秀的策划专家会根据不同市场条件制订不同的融资计划。
另外,目前一些农副产品企业,在品牌资产的积累方面大都认识不足,甚至过于夸大产品功能,结果使消费者在产品消费的过程中,期望值过高,而当发觉产品并没有宣传中那么好的效果时,则形成巨大反差,品牌再无诚信可言。这些产品通常都是“火”上一到两年,直到消费者认识到产品的真实“面目”,销售便一落千丈。
任何产业要成功的运作出一个品牌,首先要有吸引投资者眼球的产品或服务。
在许多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企业必须在开发产品时就立足创新,在运作过程中营造人性化优势,实现业务、产品和价格的优化组合,开创全新的市场格局。同时还要不断推出独具特色的新产品,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寻求新的顾客增长点,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样,才有真正吸引消费者的优势和条件。
最后,找到具有丰富操盘经验的外脑合作,可以使企业的融资变得更加有可能性。
一个企业要想成功的吸引投资者,必须走自己的路,在外脑的紧密配合下,找准产品的定位,不失时机的把产品“嫁”给投资者。因为外脑会利用自身强大品牌实力和权威影响力,帮助企业给投资者提供增值服务,不断调整模式,并且根据不同市场不同渠道的投资者量身打造一个创新性、差异化的营销模式,实现产品推广的全面盈利。包括直营网络与关联网络在内在总部的统一管理下形成强大的、稳定的模式系统,从而形成完善的分销网络和网络覆盖优
势,也实现了规模效应。这样才会对投资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而不是散兵游勇式的乱打乱撞,那样成功率当然是不高了。
综上所述,农副产品企业在面对融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是不是具备了风险投资看重的以下三点:第一,能够赚钱;第二,企业一定要能长大;第三,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因为风险投资更看中的是既有赚钱能力,又有扩张能力的企业。
有道是,企业背景再强,缺乏好的产品也转不起来;企划再优秀,执行不到位也是一纸空文;实战方案,缺乏解读和培训也不行;广告杀伤力再猛,因为电话沟通技巧不够,终端客情乏力,招商工作也会大打折扣。
这些问题似乎是企业自身很难发觉到的,只有借助合作的“外脑”才能进一步理清头绪,制定相应对策。
创新理念,树立口碑
任何营销都是一种行为,它包括企业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之初就应考虑到要在营销的每一个细节中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价值,比如说品质的卓越性、包装的个性化等,同时,它也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满足消费需求、创造消费需求的实践。
因此,内外之间不是孤立分散的单模块运作手段,它需要强调在组合效应上的进一步融合,强调的是效率,然后在实现差异化的动态运行过程中最终实现良好效益。
品牌营销一般包括差异化、生动化和人性化三个方面。
差异化。无论什么性质的差异化,都要在盘活多种营销资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竞争者和顾客的因素。因为采取差异化策略的根本目的是营造比对手更强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赢得顾客的认同。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对其的了解就比较清晰了,其形式包括:
定位差异化。主要包括品牌定位、行业角色(竞争导向)等;
执行差异化。主要包括消费者沟通模式差异化(需求导向)和营销执行体系、机制、人员配置等差异化(竞争导向);
个性差异化。主要包括产品包装、附加服务、品牌个性差异(需求导向)以及品牌名称、角色、卖点等差异化(竞争导向)。
生动化。围绕产品所展开的一切推广手段、方法和模式都要从过分的商业促销中走出来。从全民参与角度出发,强调趣味性、娱乐性和互动性,在活泼中融入个性,在轻松中吸引投入,同时,双方保持协同一致与交流沟通中增加理解、友好等动态平衡要素。
过去,许多企业打着让利、惠民的旗号,动辄来个大手笔,什么免费、赠送、大奖等等,名头是很响,响应者却寥寥无几,即使是有人参与,也不外乎冲着稍许好处,凑个热闹而已。对于产品品牌销量的提升,除劳民伤财外一无是处。
相反的,搞一些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大的不说,就说容易操作、小型多样化的,比如有奖征集与产品主题有关的广告用语、征文、书法作品、人生感言等等,反倒是可以快速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果。
人性化。农副产品营销要自始至终围绕人性和亲情这一主题来开展,变以往的“请进来”为现在的“走出去”。
以往的企业也常号称售后服务,定期跟踪定期回访,但是,像这种隔着电话线的沟通方式,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消费心理,也很难达到双方信息接受和反馈上的动态平衡。而走进消费者身边倾听消费者心声,为其提供心贴心的亲情化沟通,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同时更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一旦这两方面都得到了平衡和满足,企业还担心消费者不成为产品的忠诚客户吗?
上半年,我市供销社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供销社的工作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积极为“三农”服务,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开展平价商店建设,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预计上半年全系统经营总额为1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7%。
(一)积极开展平价商店建设,实现“农超对接”,平抑农副产品价格。
上半年,根据书记、黄华华省长等领导的指示精神,全系统大力贯彻落实省物价局、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关于依托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平价商店稳定农副产品价格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意见》(粤价〔20__〕39号)和市政府《转发市物价局关于推进平价门店建设稳定市场价格的意见的通知》(惠府办〔〕66号)等文件精神,积极兴建供销平价商店,平抑农副产品价格。全系统计划年内建设16家,现已有4家惠州供销平价商店开业,分别是江北店、平山店、淡水店和龙门农副产品平价区,深受市民好评。
供销平价商店坚持“服务百姓、惠泽大众”的理念,严格按照物价部门的指导价销售商品,严把产品质量关,保障消费者权益。平价商店设有物价员,还设有价格投诉举报电话,接受消费者监督,保障食品价格稳定。商店设有冻库、检测仪、电子显示屏、各种产品专柜等设备,经营的粮、油、肉、菜、禽、蛋等农副产品大部分来源于供销社系统兴办的149家专业合作社,实现“农超对接”。平价商店直接与市供销社系统专业合作社签订产销合同,可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在提高农产品收购价的同时还能降低平价商店的采购价格,从而让城镇居民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农产品,实现“三赢”的局面。“农超对接”的开展有利于构建产、供、销一体化链条,有利于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有利于平抑农产品销售价格,为广大群众带来实惠。
惠州供销平价商店江北店位于江北碧水湾小区,经营面积约300平方米,采取“农超对接”的方式,与4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产品直销合同,既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又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商品价格,预计年销售额可达500万元以上。在大型超市里设立农副产品平价区,是我社开展“农超对接”的一种形式。龙门县供销社通过与万家福超市合作建立“农副产品平价区”,由系统的专业合作社提供,产品直接从田头采购,不经过中间流通环节直接进超市销售,实现商品价格平稳,为群众提供实惠的农副产品,同时依托当地大型超市的人流量和知名度,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搭建了便捷销售平台。
(二)“新网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上半年,我市供销社系统继续将“新网工程”建设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按照工作加力度、管理上层次、经营上规模、服务上水平的要求,稳步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有效促进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1.不断健全农资销售网络,提升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货真价实的农资产品。
目前,我市农资销售网络已覆盖我市各县(区),还辐射到相邻的东莞、增城和汕尾等地,在为农民提供货真价实的农资产品,平抑农资物价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半年,全系统加大力度健全和完善农资销售网络,全市系统共有519家农资经营网点,其中农资加盟店136家,预计上半年全系统销售农资总额达3.4亿元。
上半年,由于惠州地区遭受罕见的干旱天气,农资出现销售难问题。惠州市天禾农资配送中心和136家农资加盟店及市田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团结一心,克服困难,认真做好销售工作。市天禾农资配送中心预计上半年销售化肥、农药2.7万多吨,实现销售收入7950万元;市田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预计上半年销售化肥1.3万多吨,实现销售额多万元。由于电荒、出口拉动、原材料上涨等原因,农资价格波动较大。针对这一情况,我社的农资经营公司和网点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严格要求全市519家销售网点及时更新价格信息,不得高价销售存货,保持低价让利,决不坑农害农。二是承担市场风险,在农忙时节累计储备3万吨化肥、农药,保证了我市农业生产需要。经市场调查,由于我社农资货源充足,价格平稳,化肥的零售价格每吨比市面平均价格降低了200元左右,直接为农民节省多万元,帮助农民实现减负增收。
同时为提高农民的用肥用药水平,市天禾农资配送中心长期从省天禾农资总公司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当“庄稼医生”,聘请省、市专家教授到各地的加盟店开展专家讲座,向农民介绍农资产品的品种、性能和特点,为农民提供各种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上半年,天禾农资配送中心在各加盟店共开展讲座30多次,参会农民达1500多人,印发技术资料7500多份。同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合理科学使用农资产品,推广环保优质农资产品,促进无公害种植,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完善田头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功能,农副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成效显著。
为解决农民卖难问题
,全系统大力发展和完善田头农产品批发市场,把城里需要农产品的客户引向农村交易。目前,全系统已在5个县(区)农产品种植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了14个田头市场,并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提升农副产品生产流通网络的服务功能。市场的建立对促进农产品流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助农增收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预计上半年14个市场的总交易额达2.6亿元。惠东县供销社梁化田头农副产品服务中心是我社系统建设的第13家田头农产品市场,也是广东省供销社系统服务功能较齐全的田头市场之一。市场第一期经营面积1万多平方米,经营门店32间;具有农产品购销加工、销售、农业技术推广、植保服务、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日用杂品销售等服务功能;每天购销蔬菜500多吨,日销售化肥、农药15吨,预计上半年经营额约5000万元。该市场农产品主要销往香港、东莞、深圳、福建、江西等地。市场的建立能辐射周边市、县10多个乡镇,带动农户8000多户,每年可助农增产增收1000多万元。该市场还积极开展“龙头企业+服务中心(配送中心)+基地”经营模式,将农副产品经营网络做强做大。
龙门县供销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占地15000平方米,经营面积10000平方米,有经营档铺253个,主要经营副食、肉食蔬菜等食品为主,以批零方式进行经营,是龙门县最大的农副产品批零市场。市场开业以来,每月都根据销售情况,整理形成消费需求品种、质量等各种信息,及时反馈给种植大户,并连结龙田镇西埔蔬菜场等种植基地,引导农户生产,使蔬菜、水果、蜂蜜、竹笋等农产品产销两旺,有效解决群众的需求和农户卖难的问题。上半年该市场以县创建省卫生文明城市为契机,按照创建工作要求,自筹3万多元资金对市场的排水设施、消防设施、铺位、门面进行翻新修缮,调整和充实了市场管理队伍,较好地提升市场交易服务水平。上半年市场成交额9195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解决当地农副产品卖难问题,在繁荣城乡经济方面上做出很大贡献。
3.发挥合作优势,引进资金组建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网络,扩大农村内需。
为扩大农村内需消费,保证农民购买到货真价实的日用消费品,我市系统逐步在农村建立综合超市形式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点,现全系统共建立514个,商场7家,其中村级综合服务社101家。预计上半年日用消费品网点营业额达2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惠城区供销社成立的“惠城区供销社益民综合服务配送中心”,营业面积达平方米,在各镇创办连锁网点“益民综合服务社”30家,实行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基本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村日用品销售网络,预计上半年营业额达680多万元。惠东县供销社大力实施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整合现有的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充分发挥“同心商业城”、“百惠超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价廉物美商品,形成县有配送中心,乡有超市、村有综合服务社的连锁经营体系,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预计上半年日用消费品经营总额5540万元。
4.布局多层次回收网络,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网络建设。
为保护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和无污染生产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我社积极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网络建设,通过整合再生资源市场,促进企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做强做大骨干企业。我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遍布全市,各层次的经营人才经验丰富、业务熟悉,为我市的环保事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了贡献。目前,惠州市供销社系统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公司5个,回收网点166个,上半年全系统再生资源经营额预计达7500万元。
惠城区供销社通过自身组建的惠城区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将下属的再生资源企业由原来单一从事废旧物资回收发展为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走联合经营和多元化发展之路。并不断完善再生资源行业管理体系,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建设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多层次的再生资源市场网络,增强行业发展实力,预计上半年再生资源经营总额达多万元。
(三)继续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不断提升基层供销社的经济实力。
上半年,我社加强对基层供销社的改革,通过深化改革,我市大部分基层供销社恢复并发展壮大,改革后78个基层供销社大部分实现盈利,其中10个年收入达100万元以上。预计上半年全市基层供销社实现购销总额达6亿元,并安排就业人员1万多人,基层社改革逐步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惠东县平山供销社投入自有资金1500万元,建设同心商贸城。商贸城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10栋商业楼,1个新供销同心广场和2个购物休闲广场,共有经营门店和摊位293间,形成了大岭首条商业步行街、首个美食广场为主体的,集购物、美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一站式”核心商业圈。极大的方便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计上半年商业城销售额达2500万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多个。惠阳区秋长供销社着重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该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的管理规程进行生产种植,建立生产档案记录,严格农产品检测制度,推行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菜心、小白菜、茄子等7种蔬菜被农业部评为无公害蔬菜,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蔬菜基地规模达700亩,日产蔬菜上万公斤。
(四)加强专业合作社运作和管理,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
上半年,全系统加大力度完善专业合作社运作和管理,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同时,继续发挥优势积极领办专业合作社,上半年新建专业合作社5个,现全系统共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169个,其中:农副产品类126家,农业生产资料类23家,被评为省社示范专业合作社有27个,行业协会20个。全系统的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共1万多户,辐射带动农户6万多户,预计20__年上半年全系统专业合作社销售总收入可达8500万元,帮助农民实现收入约1600万元,有效地带动农民生产种植,增加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把分散的农户与市场联结起来,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全系统紧紧抓住推进“农超对接”、建设平价商店这个契机,大力推动专业合作社和平价商店的有效对接,目前全系统已有45家专业合作社已签订“农超对接”协议,预计上半年“农超对接”金额达3500多万元。
惠阳区沙田谷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拥有178亩的生产基地,8万多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年产各种菇类食用菌160多万公斤,年产值约1600万元,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发展,扩大为社员、农户的服务领域,培植食用菌种类达6种,实现了从提供种植原料、种籽到培植指导再到加工销售有服务过程,带动80多户社员、农户增产增收。博罗县柏塘碧绿山茶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60人,其中农民社员59人,带动种植面积800亩。主要为各社员组织采购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组织收购山茶产品、引进种植山茶新技术新品种等,年销售额约210万元,有效地杜绝了伪劣商品和哄抬物价现象的发生,保护了茶农的利益,增加了茶农的收入。惠东县云山柑桔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育苗、统一移植、统一管理”的“四统一”模式,年产柑桔约3000吨,年产值达600万元,直接带动农户325户,间接带动农户500户,年人均新增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
(五)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上半年,我社加大力度做强做大社有企业,调整优化社有资本布局,促进
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社有企业改革取得一定的成绩。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全市供销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目前,已获批省供销社系统龙头企业的有4个,预计上半年4个企业的销售总额达2.7亿多元,实现利润100多万元,可带动农户1万多户,助农增收1000多万元。惠阳区供销民生配送服务中心成为惠阳区社服务“三农”、服务社区的优质平台,很好地带动该社系统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经营,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当地的农民买卖难问题,加快了社有经济的发展。目前,该配送中心已发展配送客户近50个,配送范围覆盖惠阳区和大亚湾区等地,上半年配送额预计将达450万/!/元。惠东县惠绿宝农业服务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市场”的综合模式,建立了两个大型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和“惠东县名特优新农副产品配送中心”,通过整合梁化田头农副产品服务中心和全县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渠道促进当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预计上半年经营总额9310万元,可带动农户3000多户,助农增收500多万元。(六)惠州市供销植保服务中心引导农民科学种植,为农民群众免费测土配方。
辨别土壤的性质,指导农民科学用肥,是提高用肥效果、提升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我社成立了惠州市供销植保服务中心,在全市建立了70个农资植保服务站,上半年新建立10个。植保服务中心长期聘请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学院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植保服务。为更方便农民群众,植保服务中心购置一部服务车辆,携带测土仪器,到农村为农民群众免费测土,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上半年,植保中心在全市对水稻、荔枝、龙眼、板栗等农作物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免费提供价值3万多元的中化复合肥10吨给农户使用,受益农户60多户。在插秧前后期间,植保中心多次组织省农科院专家、教授到各县区田间地头亲临指导及传授各种施肥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用肥水平。同时,为了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植保服务中心采用比较种植的方法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多年的实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可使作物平均增产10%以上,每亩成本平均降低15%,有效助农增产减负,对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技术、增加农民收入起到很好效果。植保服务中心,还积极宣传科技下乡,做好植保服务,农资商品测检,测土配方等活动,组织植保中心技术员到我社对口扶贫村惠东县高潭镇星光村和公梅村为种植农户开展了两场种植水稻专题讲座和免费测土活动,并派发各种种植资料500多份,帮农户讲解种植技术,解答各种种植疑难问题,讲解如何合理使用各种化肥农药,受到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
(七)惠州市供销信息中心为农民免费提供各种农业信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最新的农业信息,打造各种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我社成立了惠州市供销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属下的“惠州供销信息网”为全市农民提供各种农资、农副产品、植保技术等信息,目前网站的点击率约60万次。供销信息中心还与中国移动惠州分公司合作开展了《供销天地》栏目,每逢周一、三、五通过手机为农民群众免费提供农资价格、农产品收购行情、植保技术和农业科技动态等各种农业信息。《供销天地》累计为农民送出约74万条信息,其中上半年约34万条,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八)认真做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工作,有效助农脱贫致富。
自我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我社高度重视,多次到挂钩点省级贫困村惠东县高潭镇星光村和市级贫困村惠东县高潭镇公梅村进行实地调研,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科学谋划脱贫方案,做到“一户一法”,精心组织实施扶贫计划,帮扶资金、物资和技术落到实处,确保了扶贫工作有序扎实推进,有效助农脱贫致富,取得了明显效果,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通过一年多的扶贫工作,我社挂钩的惠东县高潭镇星光村和公梅村23户贫困户基本脱贫。上半年,我社共自筹资金2.8万元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其中2万元用于帮助巩固集体项目,8000元用于贫困户购化肥6吨,进一步巩固了扶贫成果。
(九)存在问题。
上半年,虽然我社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农资价格波动较大,供销社下属企业资金有限,在储备农资商品和平抑农资价格时力度不足;二是各县(区)供销社发展差异大,发展不平衡;三是政策性亏损以及各种历史债务还未得到全面解决;四是平价商店建设开展工作难度较大。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社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按照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抢抓机遇,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具体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力度建立平价商店至16家。为平抑物价,确保广大市民买到实惠的农副产品,我社将加大力度开展平价商店建设,确保下半年发展到16家。
(二)农资配送中心加盟店发展到150家。为确保广大农民买到货真价实的化肥、农药,我社将在现有的136家农资加盟店基础上,争取下半年发展到150家。
(三)田头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至16个。目前,我社在个县(区)兴建了14个田头农产品批发市场,对解决当地农民卖难问题,有显著的效果。下半年,争取发展到16个,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收入。
(四)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下半年,我社将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再培育2个年收入达100万元以上的基层供销社。
(五)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发展到174个。下半年,计划再建立5个各类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并对新建立的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已组建的专业合作社加强管理,逐步规范和完善。
(六)加快社有企业发展,培育省级龙头企业。下半年将进一步促进社有企业进行改革发展,集中资源扶优扶强,积极培育竞争能力强、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争取年经营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5家。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推广
新时期背景下,农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离不开农业推广,通过加强农业推广,能够显著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保证农业推广工作的成功开展,本文重点分析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案例概况
宁乡县回龙铺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扼守县城西大门,是中西部二十一个乡镇进出县城的必经之地,具体内容见表一。宁乡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边地市农、林、牧、副、渔产品(粮食、经济作物、竹木材、工业用油及漆胶、禽畜产品、蚕茧蚕丝、干鲜果、干鲜菜及调味品、药材、土副产品、水产品特别丰富。
2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农业推广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农业推广,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农业改革步伐,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农民作为农业推广的接受者,通过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能够提高其经济收入。第三,提升农业推广水平,可以更好的传播农业知识。农业推广人员结合宁乡县的具体情况,调整原有的推广机构,实现全面覆盖,提升当地农产品质量,真正实现增产增收目标[1]。
3提升农业推广水平的有效措施
3.1遵守因地制宜推广原则,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为了保证农业推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要求农业推广人员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农业条件,积极主动下田调查,掌握第一手数据,并结合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当地气候条件特点,科学选择农药,遵守因地制宜原则,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当地农民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例如,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期间,农业推广人员要遵守“少用药”原则,针对双季稻,传统用药早稻是2次到3次、一季稻4次以上,晚稻最少3次。通过采用专业的防治措施,调整原有的用药次数,早稻2次、晚稻2次,一季稻2-3次,真正达到病虫兼治,省工、省力、省成本目标。
3.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推广队伍,强化农业推广质量
通过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推广队伍,能够帮助当地农民更好的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奠定坚实的乡村振兴发展基础。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更好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减轻广大农民的农业压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具体见表二。此外,在宁乡县粮食生产、生猪养殖、养鸡、养牛、蔬菜种植等领域,已经注册的种植与养殖专业合作社超过2000家,每家合作社均具备自己的种植基地或者养殖场所。当地农业部门需要积极引导农产品销售企业,主动和种植合作社联系,根据合作社提出的意见,改进原有的农业推广方案,保障农户的基本收益[2]。
3.3加大媒体传播力度,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
农业推广具备直接功能与间接功能,所谓直接功能,主要指的是农业推广人员通过加强推广力度,能够更好的挖掘农民劳动力,提升农民的文化意识,可以利用媒体传播方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传授给农民,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网络平台,定期播放农家生活资讯,为广大农民提供良好的农业资讯服务。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农业推广,能够提高农民的决策能力,保证农业科研成果得到高效利用,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农业部门还要积极引进社会企业,宁乡县周边地市的农产品独具特色,销售企业能够逐步实现有计划对接,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在带动周边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企业供货数量与品种。例如:石门的柑橘、湘西的水果加工、望城区的蔬菜、浏阳市的黑山羊、湘西黄牛、临武鸭等等,这些农副产品都已经成为了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知名品牌,物流中心可以通过灵活的合作方式,扩大农产品销售面,真正实现双赢[3]。针对已经成功掌握新技术的农民,农业推广人员还要加强后期跟踪,及时了解各项农副产品的销售情况,根据农民提出的意见,积极改进农业推广模式,更好的适应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实现农民增产增收。针对成功的农业推广案例,农业部门可利用微博与微信等媒体平台,进行循环播放,不断扩大传播范围,让农民更好的认识到农业推广的重要性,并主动学习农业推广人员传授的知识。当然,农业推广人员还要主动和农民沟通,从农民角度来思考问题,打开农民心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3.4互联网+机制,提升农业推广效率
以往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主要是实体店铺加物流配送,此种模式,在一定的时期内,仍然以农产品销售为核心模式,能够保证销售企业的销售量,但是,店铺租金昂贵,销售人力成本比较高。通过采用电商平台配送,实现一网通天下,能够显著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利润。农业推广人员可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各个合作社的运行情况,推广互联网+机制模式,实现线上销售,提升服务质量,不断降低农产品配送成本。农业推广人员还要合理利用媒体,例如纸质媒体、网络电视媒体,做好全方位宣传工作,结合时下流行的“DIY”方式,利用亲子游乐、旅游观光体验活动,向游客展示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流程[4]。
年月,由自治区商务厅、市人民政府主办,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市商务承办的“首届文化节”活动经过1个月的紧张筹备,已完成新闻会、首届文化节开幕式、千人共品乌鸡汤、民俗宴、美食展、生态摄影展、家电下乡产品展、汽车展、名特优产品展等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系列活动内容
首届文化节的系列活动包括新闻会、开幕式、交易开市仪式、千人共品乌鸡汤、美食展、民俗宴、生态摄影展、家电下乡产品展、汽车展、名特优产品展、节投资签约仪式等。
二、活动执行总结
1、“首届文化节”新闻会
年月日在新闻中心举行了“首届文化节”新闻会。举行新闻会的目的,是透过媒体广泛宣传,让社会各界参与到文化节来,通过新闻宣传,吸引客商来了解、采购以及投资,实现拉动销售的目标。具体做法是:
⑴向全区大型商贸企业、大型农贸批发市场、旅行社、投资企业以及全国经销商、烹饪大师发函,邀请他们参与文化节。自治区商务厅熊家军副厅长、市人民政府方芳副市长、市商务局韦祖林局长、县人民政府黄县长以及自治区农业厅、旅游局、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商会、华联超市等近100名领导、嘉宾、媒体记者参加了新闻会。
⑵以“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的方式,确保成效
县人民政府黄县长亲临新闻会并回答媒体、嘉宾关心的问题。新闻会完成后,县委书记黄同志以及县委、县政府其他相关领导会同市商务局、市场营销协会一起召开了县属各局及乡镇领导沟通会,就如何开展“首届文化节”与各相关领导进行了充分沟通及方案调整,得到了各相关领导的肯定与支持。
⑶利用媒体的力量,广泛宣传
邀请了电视台、日报、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电台、交通台、新闻网等自治区级媒体,以及国家级媒体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中国商报、中国西部报以及日报、晚报、电视台等二十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了新闻会,会后刊(播)“首届文化节”活动新闻稿五十多篇(次)以及中国商报特刊专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⑷抓落实,建平台,将活动推进到乡镇
为了构建“生态之乡”品牌推广平台,重点抓隘垌镇交易集散地的落实工作,在县统战部罗桂强部长的带领下,到隘垌镇交易集散地--隘垌码头考察,得到了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并最终确定隘垌镇交易集散地--隘垌码头为“首届文化节”分会场,举行交易开市仪式。
⑸以点带面,重点推进,效果显著
今年是“生态之乡”推广活动的第一年,为了确
保成效,我们确定了“以点带面,重点推进”的工作方针,选定、三乌鸡为今年重点推广的品牌,向全区以及全国各地推兰的生态、三乌鸡和墨米。继自治区商务厅在等市县举办了农副产品主题文化节之后,本次活动也得到非常好的反响。
2、首届文化节
⑴活动内容充实,效果彰显
今年首次举办的文化节,以“宣传生态,突出、三乌鸡等农副产品特色,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消费”为原则,在文化节中精心安排了新闻会、开幕式、交易开市仪式、千人共品乌鸡汤、美食展、民俗宴、生态摄影展、家电下乡产品展、汽车展、名特优产品展、节投资签约仪式等活动,文化节有2万多人直接参加,本次活动让全县5000多户种植户直接受益。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举办“首届文化节”,共拉动消费近亿元,引进投资签约项目6000万元。(文化节当天,每公斤收购价上涨1元。)
⑵特色鲜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从而拉动消费
今年的文化节活动,从月日新闻会预热预演开始,到月日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层层推进,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消费。其中,交易开市仪式、千人共品乌鸡汤、民俗宴、美食展、生态摄影展、家电下乡产品展、汽车展活动最有特色。
1、节主会场内容丰富多彩
(1)、节上推出了“千人共品乌鸡汤”免费品尝活动,特别制作大型烹饪工具,国家级烹饪专家现场烹饪,近5000人品尝了生态健康、营养美味的乌鸡汤,反应热烈,深受欢迎。
(2)、国际大酒店、绿园大酒店、肥仔大酒店、肥弟美食城等县当地酒店及餐饮企业利用县特有的农副产品现场制作了近20种特色美食供游客品尝,以制作美食的形式对及农副产品进行了效果明显的推广。
(3)、组织县及河池各县约30家名特优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现场展出了200多种名特优产品。
(4)、市商务局组织了“家电下乡、惠农强农--市家电下乡专场”共展出了近百种各类家电下乡产品。
(5)、汽车展区,展出了约20辆时尚轿车,意向购买5辆。
2、节分会场,交易集散地--隘垌码头的长廊共搭建了20个标准展位,由县约30个种植大户展示了品质优良的,现场气氛热烈,参观人数约1万人次,来自区内外近百名采购商现场采购,长廊现金销售额累计约200万元,签定订单金额约1000万元。
⑶活动推广与特色亮点宣传相结合,让消费者迅速了解,在消费中体验生态
菜不品不知其佳味,品牌是吃出来的。为了让消费者认识,我们搭建了走近普通百姓的平台-千人共品乌鸡汤、民俗宴、美食展。在推广文化节的过程中,我们着重的特色亮点宣传,让亮点带动消费,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我们推出了“千人共品乌鸡汤”亮点活动。
⑷特色与外地特色同场竞争,互相促进,通过外地经销商口碑传播“生态之乡”品牌
我们的做法是,在每场次“首届文化节”活动中,我们都注意吸引全区乃至全国媒体的关注以及外地经销商的参与。今年因为时间紧,我们虽然只组织了河池地区名特优产品同场竞争,但同场竞争促进了消费,还有效的通过外来参展商将“生态之乡”品牌传播到区内外。
三、经验总结
1、关注天气影响,确保活动成功
文化节活动是大型户外活动,受天气影响非常大,遇到刮风、下雨、洪灾等自然因素时,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如果事先对天气变化情况不关注,就会措手不及。今年的文化节开幕式因下雨,导致活动效果稍受影响。
2、为百姓、企业利益着想,活动才有生命力
举办“首届文化节”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宣传推广“生态之乡”品牌,二是实现以及其它农副产品扩大市场销售、提升附加值、吸引投资。因此主承办以及协办单位应广泛邀请相关领域的采购商及媒体全程参与活动,千方百计安排企业家、商家、媒体到,感受、了解、投资。
3、推广“生态之乡”品牌,必须取得市场的认同
从今年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市场普遍接受的活动,才能实现拉动消费的目标。而市场接受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服务“三农”。所以,“生态之乡”品牌要得到市场认可,首先要推广的就是“”品牌。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部分局及乡镇还未将“生态之乡”品牌给予足够重视,一些单位积极性不高
“首届文化节”虽然得到自治区商务厅、市人民政府、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市商务局的大力支持,但实际开展工作时,仍然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建议明年的“文化节”工作要有所改变,把“从上而下”的推动形式要改为“自下而上”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