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范文第1篇

以某大型全球制造企业西安分公司(文中简称A公司)为研究背景进行分析,A公司是一家集销售、生产、研发、计划、售后于一体的大型制造公司。A公司实施SAP R/3系统之初,为了便于系统功能测试和加快项目进度,大多复制其他公司的角色,给用户分配了不合理的权限。而系统上线后,为了数据的安全性及操作的安全性,企业应制定周密规范的权限管理方案。本文从日常运维中权限控制的角度出发,详细的阐述了SAP权限控制的原理及规范化管理的步骤,帮助企业进行风险控制,保证企业信息安全。

关键词:

SAP权限控制;角色;数据安全;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01102

1 引言

SAP/R3是全球领先的ERP软件,该软件本身就有一套完善的系统权限管理方法,对企业组织机构变化、人员变化引起的权限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本文通过对事物代码,授权对象,角色,岗位的设置进行分析,分析了从企业实施到后期维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控制问题,并提出详细而周密的解决方案。

2 SAP R/3的基本概念

2.1 SAP R/3系统基础架构

SAP R/3从系统集成方面包括生产系统(PRP),练习系统(YRP)、质量保证系统(QRP)、开发系统(DRP)。SAP R/3从功能模块划分,可分为SD、PP、MM、FI、CO等多种模块以及多种系统创建了一个二维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二维组织架构

2.2 基本概念解析

(1)角色(ROLE)。

角色通常可分为单一角色(Single Role)和复合角色(Composite Role)。单一角色(Single role)是指事物代码的集合,也包括事务代码所要求的权限对象、权限字段、字段的值等,它们共同决定了具有该角色的用户访问数据的范围。

复合角色(Composite role)是指单一角色的集合。以用户每个具体操作为权限的基本单位设置单一角色。由单一角色组合的复合角色多为用户的岗位权限

(2)授权对象(Authorization Object)。

在ROLE和TCODE之间,还有一个中间概念“授权对象”,它能够定义角色中包含的事务代码的相关控制值,包括禁止和允许某种操作。

(3)事务代码(TCODE)。

事务代码也叫TCODE(Transaction Code),是在SAP中进行某种操作的命令。例如我们可以使用XD01创建客户。事务代码是由ABAP语言编写的程序来具体实现。

(4)用户、角色、授权对象、事务代码之间的关系。

一个用户可能有多个复合角色,复合角色由单一角色构成。单一角色包含了若干权限对象,权限对象包含了若干权限字段、允许的操作和允许的值。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复合角色与单一角色构成关系

下边我们可通过一个例子来详细说明。

图3 示例图

如图3所示,在Single role:ZSP_CN60_MM_SUBCON下有很多权限对象,如M_MSEG_WWA。权限对象包括Activity和约束条件。Activity允许的值(Field Value)存放的就是允许操作的代码,01代表创建、02代表修改、03代表显示等;约束条件主要包括工厂、销售组织、利润中心等。

其中有个特殊的授权对象S_TCODE,该权限对象的权限字段叫“TCD”,该字段允许的值(Field Value)存放的就是事务代码。

3 A公司的SAP权限管理现状

3.1 A公司SAP权限管理的实现方法

A公司的SAP权限管理是基于角色管理,关键用户收集最终用户的需求,提出权限申请。权限开发员可通过自定义、复制或继承的方式基于根角色来创建派生角色,派生角色的权限会与根角色中事务代码相同,但操控数据范围值小于根角色。系统管理员新建账号,系统默认新账号的权限是空白的。总部权限管理员通过复合角色将不同的权限授予不同的用户。当给用户加某项权限时,权限管理员会会用户主记录中的授权信息进行权限检查,主要是对互斥权限(CCA)和重要权限(CUA)检查。若检查通过了,权限管理员就会给用户加上相关权限,否则,就终止事务处理。其中权限开发员、权限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都由德国总部人员负责。权限管理的基本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权限管理的基本流程图

3.2 A公司SAP权限管理存在的风险

自2012年实施SAP以来,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了明显改善,然而由于上线之初对权限设计不合理及内部顾问人员变动、工作交接不全面等原因,导致A公司权限设计不规范,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风险:

(1)人员角度的权限风险。

首先A公司的顾问及权限管理开发人员都由德国及印度的同事负责,由于时差及语言交流问题,造成效率低下及理解偏差的风险。其次A公司的关键用户参与了SAP系统上线、岗位角色设计的全过程,但由于岗位调整及人员流失,工作交接不彻底,导致新的关键用户对权限的认识不够,盲目的申请增加新的角色。最后A公司的系统后期运维工作由IT部人员兼任,由于IT部门人员不足,且对公司业务不熟悉,无法制定合理的权限审计方案,造成最终用户操作的合理性的监督缺失的风险。

(2)从角色设计角度的权限风险。

角色设计不合理,导致用户权限过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A公司只允许给用户授予复合角色。这样做的好处是操作方便,便于后期权限的控制,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复合角色的权限过大,例如计划部门维护看板的岗位,既有“显示看板又有修改看板”的权限,当用户跨部门或跨公司来申请的“显示看板”的权限时,由于复合角色的设计是基于岗位的,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角色给用户,这时只能选择开发新的权限或者给用户“修改看板”的权限,后期需要频繁的新增复合角色或者给用户过大的权限。

二对机密信息的权限没有限制。例如成本价格,没有对各个部门的T-code MM03的object加以限定,导致很多部门都能看到成本价格等机密信息。

4 授权风险控制的解决办法

4.1 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建立健全的权限监督机制

(1)制定合理的人员管理政策。

首先集团总部应减少集权,实行人员本地化管理,减少因语言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权限操作错误的风险。其次企业领导应重视关键用户,建立合理的奖励措施,减少人员流失,一个部门应至少有两名关键用户,跨部门之间应多组织培训学习,更广泛的知识共享,减少因关键用户流失而造成的授权风险。最后为减少IT人员因缺乏业务知识而造成监管不当的风险,应由部门关键用户及IT人员共同制定一套合理申请及监督方案,明确哪些为核心权限,加强对核心权限的控制。

(2)建立以核心权限控制为重点的监督机制。

①不相容权限控制(CCA Control)。

基于权责分离的原则,应禁止存在CCA,对于会引起CCA的授权,应该将此工作分给两个人去完成。如VA01(创建销售订单)及FB01(凭证过账),ME21N(创建采购订单)及MIGO(收货)等。

②重要权限控制(CUA Control)。

除了规避不相容权限失控产生的风险之外,应对系统中一些重要的权限加以严格控制,建议每半年做一次最终用户对核心权限的操作记录抽查。重要权限主要包括:客户主数据维护权限,价格主数据维护权限,创建采购订单权限,货物移动权限,系统管理权限,开发权限,超级用户权限。

4.2 设计精细化的角色配置方案

①测试优先原则。

除非特殊情况,权限设定不允许在正式环境直接更改。一般都是在测试环境修改、测试成功后,再传到正式环境。

②根据业务合理设计角色。

角色的设计应秉承最小授权原则,严格限制访问机密信息的事务代码。角色设计应基于公司业务,由各部门领导监管本部门角色使用。另外,角色的除了考虑本部门特定岗位外,还应为部门外操作人员的设计权限较低角色,避免以后角色的大量开发或授权过大。

5 结束语

SAP R/3系统的权限配置及日常运维中的权限控制,在企业信息安全及风险控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每年内控重点审计的内容之一。一旦权限管理不当,很可能使公司承受巨大损失,因此分析权限控制的原理及设计日常运维中的风险控制的解决方案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范文第2篇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1、内部控制不同于风险管理

从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发展情况来看,在经济的发展初期,内部控制处于整体框架之前,而风险管理则处于传统风险管理,此时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相互独立的。随着时代的进步,风险管理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企业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受到的影响因素增多,实施风险管理就是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辨别在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和危险。此时的内部控制关注的是确定性的一些企业经营活动,主要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控制,而很少注重到发展中面临的那些不确定因素。那时的风险管理也只是被动的面临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中的不可控风险,并通过一定的措施来规避风险。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互融合

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进一步得到融合统一,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仅仅只对确定性的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控制,对那些不确定的风险与机会的把握与控制也提出了要求,此时,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了整体框架的关键阶段。人们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也不再只停留在纯粹的风险管理上,逐渐开始关注那些给企业发展带来机会的事件并进行识别和管理。这些管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更能促进风险管理进一步向现代风险管理阶段发展。总之,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一个必然发展措施。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的特点分析

随着新时代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对于企业来讲,财务工作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的逐渐扩大,财务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因而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藏性。其次,从财务风险因各种风险的影响和转化而来,包括内部风险与一些外部风险。一方面,财务风险的初期可能是因金融风险或者企业风险形成,因没有受到较多的关注最终导致风险爆发。另一方面,财务风险相较于一般的经济风险更加复杂,具有一定的转移性和复杂性。最后,某企业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则可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于整个企业或者企业的相关人员来说都有一定的危害。显然,这些问题也体现出进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企业风险控制意识较低

众所周知,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不仅与企业的经济运行有着紧密关系,更是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措施。伴随着市场的变化,传统的内部控制工作逐渐暴露出很多弊端。首先,在企业中,一些领导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观念,认为内部控制工作仅仅是对于企业的一些工作质量进行检查,保障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缺乏对于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使得内部控制工作的应用并没有真正在企业的生产决策和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再加上企业领导与工作人员直接缺少交流,其信息传递常常断裂,这也直接造成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最终导致深层次问题的原因。虽然很多企业有召集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但对于人才结构的调整不合理,未对相关人员的继续培训做好安排,而导致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滞后。

3、企业经济结构存在漏洞

由于企业自身的流动资金与整体资本容量小,所以在建立和规划结构的过程中无法估计企业发展的经济需要,最终使得经济结构不完整。为确保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选择贷款等负债手段来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而这种方式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发展的经济压力,但因市场的不断变化,可能导致企业利润无法保障,从而导致企业的危机,最终形成财务风险。对这些企业来讲,来自市场的经济风险是难以避免的,而产品则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因素,所以,企业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自身对于产品和市场的定位不准确,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没能深入地分析市场的实际需求,没能对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盲目的生产,导致大量的产品积压,最终导致企业的经济危机更加突出。

4、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因缺乏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企业很难对会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规避或者解除。首先,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并没有设立风险管理部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也逐渐扩大,这就要求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要有更大的作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来对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及控制。再加上缺少专门的人才来处理这些事情,最终企业面对风险时就不能很好的进行处理,如果没有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势必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最终影响企业发展。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的具体措施

1、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因市场环境因素与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精细化和专业化逐渐成为企业理财的基本目标。很多企业的理财业务不仅要自己开展,更需要委托相关的金融结构来操作,这些金融机构有着较强的专业能力,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做出相应的财务管理操作和建议。但主要还是通过金融策划、金融机构安排综合等程序来完成。这些理财活动所设计的金融活动复杂,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素质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全面掌控,当市场出现重大变化或者较大的波动时,就更需要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员,能够审时度势做出迅速的回应,调整企业的理财战略,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建立良好的风险治理模式

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不仅能促进企业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更能加快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代企业治理的结构模式仍旧还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两种方式中选择。其中企业治理结构模式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理财目标,并对企业未来战略计划有着巨大的影响。比如,如果选择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治理模式,企业的理财目标注重的就是股东的实际利益,而并非企业的整体利益。这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企业的效率需要相关利益者的平等利益基础上。大多以针对这种情况,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理财目标就非常容易造成不协调等情况。所以,要创新企业治理结构,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治理结构模式,促使企业更多收益主体之间公正、平等的权益。因此,企业在这种治理模式上的改变,不仅是企业理财的出发点,更是其归宿点。与此同时,伴随着企业结构模式的转变,企业理财目标、战略规划以及理财工具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避免了因矛盾而产生风险。

3、健全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和防范机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要避免发生财务风险,就应做好财务风险的认知与防范机制。首先,很多型企业建立了完整的财务风险认知和防范机制,其在对市场的资本冲击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抵御作用。而财务风险认知就是在财务风险的管理中,当财务风险出现或者正要出现时,就予以准确的识别,以为企业的防线防范提供依据和时间。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通过深入分析财务风险隐患,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通过及时的数据化管理,以全面分析企业内部经营、外部市场环境等数据,明确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迅速做出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一方面,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在财务风险发生或者要发生时,以预提的方式建立防范风险损失的专用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流动资金的投放、管理与支出,以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和利用率,进而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在真正遇到财务风险时,能够有效发挥企业的短期偿还能力,以降低企业的负债率,最终帮助企业渡过财务危机时期。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是保证医院正常稳定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各项医疗活动开展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充分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医院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单位比较分散,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同时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固定资产的处理和审批工作效率较低。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产生的诸多风险,直接影响到医院内部各项医疗活动的开展,同时还会造成相应的经济风险问题。因此,医院内部相关管理工作人员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针对不同的管理风险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全面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风险问题分析

1.管理单位比较分散,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传统的管理工作方法主要实施的是管理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工作机制,造成了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工作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医院财务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而医学设备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部门等负责各种医疗设备、后勤设备、信息设备以及各种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由于医院内部各管理工作单位分散程度相对较高,经常会出现各种管理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医院内部的账目和实物管理工作之间存在不同步现象,物资采购与资金核算工作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出现很多财务信息失真等情况。2.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固定资产的使用者,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医院固定资产对医院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性。在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产生了诸多风险问题。由于很多医院单位内部普遍缺乏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管理工作人员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意识程度不足,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自身的思想认知程度不足、责任心较低,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和自身的利益无关的不良思想。同时各资产使用工作单位的负责人员通常情况下会忙于医院内部的各项医疗事务和工作,经常会忽略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医院单位内部很多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应用,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浪费问题,进而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医院的发展效益,因此受到各级管理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3.医院固定资产的审批处置工作效率偏低。当前在我国一些医院内部,由于受到传统市场管理工作理念的影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仍然延续使用比较传统的资产管理方法。由于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同时医院内部审核单位较多等因素影响,造成资产处置工作运转效率严重偏低,针对一些大型或特种固定资产的处置工作,还需要上报到医院的职能单位内部,并且通过领导办公会、上级主管、卫健委备案审批等各项工作流程,整个审批程序比较繁琐,所需要提供的资料也比较复杂,因此,经常会出现审批手续不健全问题造成固定资产处置无法获得审批。由于需要不断补充各种材料,延长了审批工作时间,进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审批工作质量大打折扣。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的有效控制策略

医院单位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索,有效建立起更加健全和完善的资产管理工作单位,配备了更加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有效强化各工作单位的职责分工,将每一项管理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头上,有效防止出现多头管理以及相互推卸责任等现象,全面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效果。1.建立起固定资产分层管理工作体系。在针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通过采取固定资产归口和分类管理工作模式,有效采取分级管理工作方法,实现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之间的有效衔接。医院资产管理工作单位需要对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构成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并且成立起医院固定资产评价工作小组,通过总会计工作人员、分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责任人所构成,对医院内部各项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工作,以及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了解,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来进行处理。根据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不同构成形式,通过对应专业归口管理单位实施二级分类管理,根据医院内部的各种医疗设备、后勤设备、信息设备等专业归口管理工作,有效负责资产的安装验收、入库管理、资产维修以及各项信息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通过分级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专业化,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有效保证医院内部各项固定资产的价值可以发挥到最大。2.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宣传以及组织培训工作。由于我国很多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认知程度不足,同时在相关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上有所不足,造成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产生了诸多风险问题。因此,医院方面需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有效落实宣传教育、医院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工作内容,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的融入和深化,全面改善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环境。通过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专职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同时在日常工作当中需要充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宣传或培训,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培训工作模式,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建立起更方便快捷的学习交流平台,全面提高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和实践工作能力。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机制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等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保证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科学性与合理性。3.全面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和处置工作流程。(1)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在资产管理工作制度方面,必须要保证科学性与合理性,要制定出更加科学完善的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尤其是针对固定资产的具体管理内容以及管理工作环节进行合理表述,有效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标准、管理工作依据以及对应的管理责任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的可行性和可问责性。在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需要有效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制度的建立,要保证资产管理工作制度更加精细化,要解决固定资产在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丢失、损毁以及违规处置等各种问题,通过常态化管理工作方法,有效保证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医院单位内部针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管理工作,需要至少每年盘点一次,同时对固定资产使用出现盘亏的具体原因进行查明,要有效明确固定资产盘亏的具体责任,同时要做好针对性处理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规范固定资产处置工作流程固定资产使用科室内部,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消耗情况提交必要的处置申请工作,专业管理工作人员和组织技术人员需要提出相关的鉴定工作意见,资产管理工作单位根据资产的处置工作要求,将鉴定意见和处置申请直接提交到医院管理单位和主管单位内部。通过逐级审批之后,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和使用,整个处理工作流程包含了组织鉴定、处置审批、处置账务等几个重要工作环节。在处置鉴定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医院各科室出具详细的设备以及医疗物资材料废弃的理由和原因,相关技术工作人员需要对各科室申报报废设备进行进一步技术鉴定,做好相关鉴定工作报告。对于价值较高的医疗器械或者设备,需要三名或者三名以上的基础工作人员同步进行鉴定,并且针对固定资产的处置工作条件需要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在固定资产的鉴定和处置过程中,出现较强的盲目性和利益性问题,拒绝各种固定资产的浪费问题。处置审批工作环节中,资产管理工作单位需要有效落实实地勘察工作,同时核实固定资产的具体处置工作状况,大型或特种设备报废处置工作需要直接上报到医院,办公会内部通过管理工作人员集体讨论研究之后来进行决定,可以有效防止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中饱私囊以及违规违纪等问题的出现,有效减少医院内部各项资产的流失量,提高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在固定资产的处置工作环节当中,需要根据批准文件要求,资产管理工作单位将处置实物移交到专业的管理部门来进行鉴定,然后可以通过公开回收或者拍卖的方法来进行处置。医院部门内部统一收缴处置资产的相关收益,同时将其纳入到医院预算当中来进行统一安排,有效防止出现等违规现象的产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加以明确,有效落实创新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传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加以完善,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提高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效果,防止医院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推动医院不断朝着更高方向上发展,为实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颜春蓉,杨海虹,廖宇升.运用PDCA循环构建基于内部控制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J].中国卫生经济,2019,38(12):102-105.

[2]刘伟,崔志鹏,万雁雁.我院固定资产处置管理风险分析与控制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10):108-112.

[3]许峰,骆希青,殷鹏宇.基于内部控制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岗位风险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08):115-119.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控风险管理 方法 技术 应用

一、前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了解与掌握风险方面的客观规律,加大风险管理力度,是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重要事项,也是科学发展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基础。发展观,实质上就是关于发展的要求、目的以及本质的一个整体看法,发展观的正确性直接决定着发展道路、发展战略以及发展模式的合理性、有效性,对于发展的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商业银行是一个货币经营、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即盈利性、流动性以及安全性。其中,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基础,流动性是经营管理中的手段,而盈利性则是经营管理中的主要目标。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需要遵循盈利性、流动、安全性三大原则,保证三大原则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在确保流动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由于经济金融形势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因此商业银行在内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重视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深入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金融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分析

现阶段,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呈现不理想的状况。金融生态环境,是2004年我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一个金融概念。金融生态环境,实质上就是指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外部环境。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针对我国经济环境中日益突出的一些矛盾,造成我国金融生产环境处于不太理想的状况,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法制环境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促进金融行业发展的实际方式、措施还比较少,司法机关在对金融机构与企业、个人之间出现的利益冲突案件进行审判的时候,无法做到公正、公平。第二,中小企业资金成本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资金链处于断裂的边缘,融资十分的困难,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同时还增大了金融操作风险;第三,金融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需求;第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对于银行信贷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一些金融机构运营过程中不良贷款状况的出现次数,加上国家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兼容了银行在放贷方面的能力,对经济的信贷投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加剧了企业在资金供求方面的矛盾,尤其是中小企业。第五,政府信用环境不太理想,对于金融债券的落实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金融债务的具体落实情况一般,金融债权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而且金融债权的具体落实与政府存在一定的联系;第六,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企业财务管理存在权限,很多企业都会借助改制、破产等名义逃离亏欠银行的一系列债务,与当地金融机构出现金融纠纷。

三、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管理直接关系着商业银行能否正常运营,它是商业银行各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事项。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引进外资、资产重组以及路演上市等一系列事项,在整体内控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但是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内控风险管理状况仍然不太理想。

(一)内控风险管理水平存在差异

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中不同的商业银行,在合规文化、风险意识以及业务素质等多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商业银行会计跳线“短板效应”十分显著,一个木桶能够装有多少的水,主要在于木桶壁面上最短的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木桶壁面上最长木板的长度,即“短板效应”。“短板效应”对于商业银行加强内控风险管理工作具有十分深刻的警示。不同商业银行在管理水平与员工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各个商业银行应当重视会计人员风险意识的提升,加大合规文化的建设力度,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此实现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与产品更新不相适应

由于金融产品的更新十分迅速,商业银行中的新业务层出不穷,对于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各个工作人员对于新产品的了解程度与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怎样有效的控制这些因素所产生的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同时,银行业务会受到商业银行内部相关制度的制约,主要在于商业银行现有的制度创新与修订一般都无法跟上银行业务的更新速度,所以商业银行在业务方面容易出现风险。例如:我国各个商业银行对于财富管理业务、保险业务以及证券三方存管业务的推行。

(三)工作人员行为管理力度不足

从近几年我国银行业案件的发生情况来看,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在工作上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是造成这些案件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工作人员行为管理力度的加大,这对于内控风险管理十分重要。目前,社会中的诱惑多样化,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在工作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价值股票市场中的行情多变,造成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在心态上失去平衡,脱离了社会道德标准,造成银行业案件的发生。商业银行中的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还要加强与基层工作人员的交流与沟通,重视心理疏导的作用,避免不良事故的出现。

四、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管理技术方法以及应用的分析

(一)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实质上就是指交易债务人或者对手无法有效履行合约或者信用出现变化而造成交易债权人或者另一方的权益受损的潜在风险,它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中,主要包括信用价差风险(cred it spread risk)与违约风险(defau risk)。

1.内部评级法。在经过多次国际金融振荡后,国际银行业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信用风险进行合理的度量,需要强调的是数据模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2004年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主要将市场纪律、当局监管以及最低资本要求作为支撑,对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进行构建,重点突出风险计量的标准化、敏感性以及精确性,强调内部评级法(In 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es,IRB)在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与核心地位,对于全球银行业发展格局的改变具有十分重要影响。内部评级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①敞口分类:项目融资、零售业务、银行、国家、股权以及公司业务等;②风险权重;③监管方法;④最低要求;⑤风险要素:期限、违约总敞口头寸、给定违约概率中的损失率以及违约概率等。

2.传统信用风险度量。传统信用风险度量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信用评级、信用评分方法(ZETA模型、Z模型)、贷款风险度测算以及专家评定制度(5P、5W、6C原则)。传统方法十分简便,方便操作,但是存在相关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将会计账面价值作为基础的时候,无法将企业实情全面的反映出来,而且动态性比较差;主要依赖于定性分析,主观随意性比较大,而且效率也比较低。

3.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主要包括:贷款直接转让、银团贷款、授信限额、信用衍生、贷款证券化工具。

4.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就目前来看,国际金融界十分流行的内部信用风险模型,主要包括沃特曼死亡率模型、瑞士信贷银行的信用风险附加模型、麦肯锡公司的宏观模拟、JP摩根的信用矩阵以及KMV模型等。其中,JP摩根的信用矩阵与KMV模型最具代表性。

(二)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又可以将其称为价格风险,主要是指可交易资产的价值或者被用于资产出现的变化而造成的损失风险,主要包括汇率风险与利率风险。

1.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外汇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外汇期权、货币互换、金融衍生工具以及敞口限额等;利率风险管理,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管理、利率金融衍生工具、基于VaR的管理等。

2.实诚风险度量。汇率风险度量,主要包括时间、外币以及本币等多个要素,可以姜切划分为经济风险、交易风险以及会计风险。利率风险度量,主要包括全值法、凸性分析、持续期、Var方法以及敏感性缺口分析等。综合风险度量,主要包括情景分析法、VaR方法、压力测试法以及风险状况图。

(三)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实质上就是由于内控控制不完善、外部事件、制度失效以及人为错误等一系列事项造成直接损失或者间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是银行内部中可以控制范围内的内生风险,主要包括商誉与法律风险、欺诈风险、信息技术风险以及控制风险。

1.操作风险管理。保险是银行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主要包括与操作风险种类相匹配的保险、再保险与保单合格标准以及合同对方风险与保障范围。

2.操作风险度量。主要包括内部衡量法、极值理论方法、损失分布法以及基本指标法。

3.资本准备金与保险的代替计量。内部衡量法、极值理论方法、损失分布法以及基本指标法等主要计算方法为限额法与保费法。

(四)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客户评级与债项评价都是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基础部分,根据客户评级与债项评价与贷款逾期损失率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对10级以上的评级矩阵表进行构建,以此提高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如表1所示,债项评价、客户评级与贷款风险分类之间的关系。

表1 评级矩阵表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金融领域中频繁出现银行内部人员与外界人员联合进行金融诈骗、挪用银行资金以及盗取客户资金等一系列重大刑事案件,不仅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正常运行,造成银行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我国银行业的商业信誉与社会形象;同时,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在内控风险管理方面,应当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通过对风险管理流程的优化以及管理方式的创新,提高银行业务的操作效率,创造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控制环境,为银行业务提供高效、有序以及安全的运营保障,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康荟,程慧容,向存忠.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管理技术方法及应用[J].现代商业,2011(32).

[2]张晓琦.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及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3]李永华.中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

[4]贾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防范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

[5]聂琳.内部控制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6]李思宇.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及其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7]吴琳.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

[8]刘新宇.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1.

[9]徐建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管理分析[D].山东大学,2013.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风险分析控制;人性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98-01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对于风险的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所以对于相关医院而言一定要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在妇产科护理工作过程中逐步的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全面做好患者的康复工作,预防并减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妇产护理中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控制方法。

1 妇产护理工作中风险存在的原因

1.1 妇产护理工作中风险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医院的医疗护理技术。我们知道医院的医疗护理技术直接关系患者母子的生命安全。近年来诸多医院开始注重工作人员的年轻化,大量的年轻化的护理人员上岗任职。这些年轻的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足,都会使得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危险。比如会出现子痫等症状。

其次是医院护士自身的职责意识不强。作为医院的工作人员,既然病人将自己的生命安全托付给了你,我们就要对病人负责、就要履行自身的义务。近年来由于医务工作的繁重和复杂性,使得很多的护理工作人员感到身心俱疲并对护理工作越来越不重视。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

再者就是孕妇患者对孕妇分娩不够重视以及妇产护理工作的难度的增加。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孕妇分娩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对于妇产护理工作也不是很重视。

2 妇产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控制以及人性化管理

2.1 逐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技术,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 对于医院的医疗设备一定要引起医院的高度重视。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解救病人于痛苦之中,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的医疗设备的。同时,国外一些医疗设备是很先进的,我们可以不断引进这些先进设备。

2.2 提高医务护理服务意识,增强医务责任感 妇科护理工作是一份特殊的护理工作,对于护理人员而言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做到以病人为主,逐步积累自身的护理服务经验。同时,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一定要具有责任意识,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妇科护理水平。

2.3 落实人性化管理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人性化管理工作在医疗工作中有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改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那么如何实现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的管理呢?我们可以针对于医护人员作如下的工作。

第一,医护人员要用心服务,了解患者的需求。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要满足孕妇的一切需求,真诚热情的服务于孕妇。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聊天沟通真正了解孕妇的需求。在孕妇分娩之前、在过程中、之后这些过程中全面服务于孕妇。比如在分娩之前要做好孕妇的心理工作;在分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让孕妇保持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在分娩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对孕妇和婴儿要全面的呵护。这样在孕妇的孕产过程中全程呵护妇婴,让孕妇体会到家的温暖。

第二,护理工作人员要对孕妇的护理工作有一个周密细致的计划。在孕妇临盆以后护理工作人员要告知孕妇各种注意事项,对于孕妇的饮食起居、睡眠状况等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要引起高度重视,给予孕妇体贴周到的照顾。同时,对于新生婴儿也要给予重视,认真仔细观察新生婴儿是否有脐带感染或者是黄疸现象,高度重视孕妇与新生婴儿的生命健康,对一些不良现象及时作出最有效的抉择,这也是一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应尽的职责。

比方说,当孕妇临盆以后作为护理工作人员要制定一个周密的产妇饮食计划表,下面我们以产后一周为例。早餐:小米粥100g,馒头g,鸡蛋2个;加餐:豆浆一碗,点心一块;午餐:米饭200g,肉丸子50g,小白菜250g,骨头汤1碗;加餐:皮蛋瘦肉粥100g;晚餐:豆沙包,排骨蛋花汤,红烧带鱼100g。将产妇的饮食规律控制好,逐渐恢复产妇的身体健康。

第三,做好与孕妇的沟通工作。在孕妇出院的时候医护人员一定要协助孕妇办理好出院手续,认真告知孕妇出院后应该注意的各种事项,以及遇到各种问题时的解决办法。这样对于孕妇而言享受到了无微不至的护理,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妇科护理工作的水平。

3 结 语

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也是在所难免的,风险的存在只能说明妇产科护理工作做的不到位,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风险控制工作,逐步实施人性化管理让患者在医院得到更好的呵护。这样不仅有利于妇婴的身体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和促进医院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瑶瑛,王岩,王静波.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黑龙江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