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资源管理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
当前,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忽视了城市的长远发展,在进行城市土地资源规划和利用时,仅仅以短期经济目标为出发点,没有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政府宏观机制失控和市场机制失灵的现象时有发生,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阻止。
1.1 城市用地紧张与土地浪费并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于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多,并且由此导致了城市道路堵塞、地皮紧张等问题。城市土地是非可再生的资源,当前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在一些城市中,出现了征而不用、早征迟用以及多征少用的现象,导致了大面积的土地资源被浪费。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过多地重视经济效益的获得,扩张城市用地,不仅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系统,更使其自我更新的能力也随之下降。为了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充分管理和利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1.2 土地管理与城市发展规划步调不够一致
土地管理和城市发展规划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而城市规划建设则由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来负责。在管理权限划分上较为明确,然而两个部门之间在配合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规划不协调的现象,导致管理的脱节,必然会对城市建设管理造成不良的影响,给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阻力。
1.3 地方政府的目标和城市长期发展的目标存在不一致性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短期目标时,一味地以当地的经济利益和地方利益为中心,而忽视了城市长期发展的目标。一些污染高、占地广的企业虽然能够在短期内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然而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不仅造成了城市的污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还极大地浪费了当地的土地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城市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原来的面貌,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同时,城市整体的建设规划也无法实行,造成巨大的浪费,严重阻碍城市发展的进程。
1.4 城市土地市场化运作尚有待规范化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土地市场可分为三级。一级市场的土地使用者需要缴纳费用,即向政府缴纳出让金。二级市场涉及到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个人、企业或者集体,交易方式为直接将土地或者在土地上所建的建筑投入市场。三级市场是指对土地使用权的支配,是基于二级市场的,并且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即采取房屋产权交易的方式。比较来看,一级市场具有控制和垄断的意义,二级市场则相对较为灵活,也正因为如此二级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交易者众多、交易频度高,在交易方式的选择上也比较灵活多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二、三级市场交易的灵活性,有些企业和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城市土地资源的使用中仅从自身利益出发,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一些混乱现象的出现,因此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来规范土地资源的使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2 土地资源管理的超规划问题分析
通过对我国的国情进行分析可知,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城乡之间的建设发展规划的影响。在城乡间的建设布局中,土地资源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并且与该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超规划开发问题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一个较为显著的问题。在我国的土地资源可利用面积日益减少的形势下,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避免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此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同土地资源的超规划问题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土地资源超规划问题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经济状况,并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如何解决土地资源管理中超规划开发的问题
3.1 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因此需要制定严格而有效的管理制度,并确定管理的重点和核心。应落实责任制,避免出现权责不清的情况。土地资源管理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完善调控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土地资源的损失,有效保护可用耕地。
3.2 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
土地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也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推动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首先,可以从提高技术方面入手,积极采用遥感技术、GPS定位系统等先进的技术。其次,从制度方面加以保障,严格预审制度,合理规划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最后,在管理人员方面,转变旧的思想,培养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3.3 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农业发展的前提,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息息相关,土地保护并非只是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是与每一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树立土地保护的意识,全民参与爱护土地资源,必须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使人们从思想上意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
3.4 吸取外来先进的经验
土地资源超规划管理的途径有很多,各国的管理方法也都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管理中不妨从其他国家借鉴经验。然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其加以适度调整,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
3.5 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首先,政府需要通过土地利用计划垄断一级土地市场的供给,运用政策影响土地供给价格。其次,应严格审验土地使用者的土地用途及土地规划;最后,把住产权登记关,审查土地转让是否符合土地出让合同规定。对于土地的三级市场及房地产交易与消费市场,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利益,国家应建立一整套规范的监督机制,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4 结束语
土地作为我国的珍稀资源,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将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从而影响我国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土地资源的超规划进行解决,是我国目前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周先易.土地资源管理中超规划开发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2014(23).
[2]蒲荣昆.土地资源管理中超规划开发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科技研究,2014,20(2):143-144.
[3]李区芳,周琪钧,李区成.土地资源利用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新材料新装饰,2013(12).
[4]张莹.土地资源管理中的超规划开发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4).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资源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的土地资源不断的开发利用。但是城市的扩张也是有极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是具有短时间内的不可逆性,很多的建筑或设施一旦建成,就无法进行随意的拆毁及更改。由于城市人口的集中程度和城市的功能,就使得城市的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的运用是具有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可以说,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着其使命,不容一点浪费和不合理的使用。所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依赖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1、盲目与短视
有学者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城市化已经达到30%,那么这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接近加速阶段。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早已超过这个比例,但在城市化的纵深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急功近利的短视现象。比如开发商抢占自然景观生态资源,在水质优良的河流湖泊资源旁开发高级别墅区;部分地方照搬发达城市的发展模式,脱离本城实际,侵占良好的耕地资源,盲目扩大建设规模;以及为吸引开发项目,随意调整城市规划等等。这种规划仓促、论证不足就开始投入建设,缺乏对城市总体发展的把控,破坏生态环境等现象,会造成城市建设的反复性和耕地资源破坏的不可逆性,从长远发展来看,最终往往得不偿失。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应当提倡因地制宜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减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例如云南省的山区、半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4%,其盆地、河谷和耕地等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为解决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和土地资源保护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云南省立足自身特色,提出“城镇上山”理论,扬长避短,既巧妙地利用了特有的优美山区景观,又保护了稀缺的耕地资源。
2、资源利用不协调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的法律法规配套体系较为完善,但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机制仍显薄弱。随着形势的变化,加之各地情况的千差万别,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之间仍然存在着不相协调之处。
(1)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不相协调
城市规划由规划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而土地利用规划则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如果两个部门在各自规划编制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两个规划就会出现统计口径不一致等不相协调的地方。
(2)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步调不尽一致
土地利用规划已经编制,但城市规划还没有覆盖的地区,未批先建现象比较多,这个问题在城市边缘尤为突出。这种未批先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给规划管理工作造成了被动,使规划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土地利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规划管理的失控。
3、浪费与低效
土地资源的浪费突出体现在城市建设的无序蔓延等问题中,以各种开发区为名的圈地运动此起彼伏,新城建设脱离实际发展需求。土地资源的浪费与低效还体现在未将可相互协作的职能单位形成集群。比如医院、学校和社区管理等公共服务设施过于分散,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不便于人们的使用,增加了城市交通的负担。应根据城市人口的分布情况适度集中布局,部分设施合理共享,形成土地的混合高效使用,提升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再者,许多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过大,占用了较多土地资源,应坚持实用主义观念,不搞面子工程。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城市规划中又一个需要考虑的严峻问题。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人们往往过度重视土地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如新城开发大量侵吞农林用地和生态敏感地区,工业园区占用良田、污染水源等。土壤污染、水污染及雾霾等严重大气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这是城市发展中对生态环境重视不足的苦果。科学长远的城市建设,应当是变盐碱地为滋生财富的地方,而不是将优美的自然环境变为寸草不生之地。
5、土地市场的不规范
我国现如今的城市土地市场并不健全,其管理与监督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如土地交易存在着一些暗地里的不合乎法律法规的交易和操作等,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流失和不合理利用情况。
二、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加强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必须规范土地市场,加强立法、加强监管,加强对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监督与管理,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集约利用。并设立投诉体制,接受公众的监督,增加土地买卖的透明度,从而杜绝违法、违章建设侵占土地资源等现象。
2、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城市规划离不开土地需求,土地效益则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规划建设来实现,这就决定了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两个部门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合作就是资源,加强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两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可有效解决城市建设发展中因两部门各自为战所致的“规划实施难”和“土地效益低”的问题。
3、保护自然生态
应当以维持自然生态为土地开发的第一条准则。新区的规划建设不能以侵占基本农田、植被良好的山林地为代价。我国是人口大国,耕地资源本就稀缺,必须坚持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政策。而山体的开挖、植被的破坏等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沙尘暴等问题。应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在保持城市生态的基础上,进行交通、居住、公共服务、景观、市政工程等方面的系统合理规划。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范围内的环境卫生,还要考虑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划分和严格控制禁建区与限建区,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为生物的栖息和迁徙预留空间。
4、科学规划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城市规划必须要明确的核心精神。土地是城市的根基,是一切城市设施的承载者,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科学的城市规划,可以使城市在纵深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优化,避免因仓促规划和短视在盲目建设后又不断拆除重建,避免劳民伤财,保障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应该是本着人文主义的关怀,对建设生态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理想的身体力行。循环的城市土地资源使用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当下以及未来的选择。要做好科学的规划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地块建设强度控制
进一步加强规划用地的开发强度论证与控制:一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土地的潜能,使每一寸土地物尽其用,做好长远规划,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备用土地,从根本上杜绝浪费;二是做好城乡统筹,综合考虑土地承载力,在集约利用城市周边土地的同时保持其优良的自然生态性,使山林水体等优良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形成良好的衔接与互补。
(2)提倡可持续开发政策
加强对旧城、旧村、旧厂等城市荒废及低效土地进行梳理整合,通过城市更新达到土地的循环使用。加快扭转城市建设中的急功近利的短视观念,稳步推进发展。城市的核心服务对象是人,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全面考虑大众的感受与需要,做到公开透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决定着一个城市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的重要课题。所以,合理且高效的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就决定着这个城市在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潜能。随着城市的功能及城市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就需要城市规划建设的管理者以及城市的建设者们努力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着眼于未来,立足于公众的城市规划建设,才能真正的把城市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并且可以发挥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王二超,谢冬恒.谈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9).
【关键词】城市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规划
一、建立科学的城市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城市土地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应当构建起科学的城市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科学制定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土地规划应当具备超前性,这样才能使其先行指导城市开发管理土地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也才能让使用者事先获悉各个地块在城市规划中能用于何种途径。鉴于此,在制定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除了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的基本原则之外,还要对用地规模、空间控制标准等进行规范化。同时要保证制定的规划满足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并根据级差地租理论,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安排及利用。其次,合理制定城市土地供应计划。想要实现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合理制定城市土地供应计划。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城市当前的经济、人口、环保、文化教育等因素。同时,还要确保土地供应计划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并实行“五个统一”的整体思路,即城市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此来保证土地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这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再次,优化配置城市土地资源。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对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明确土地不同的经济用途,使城市土地在利用过程中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之外,还需要市场的有效调节。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做好城市土地资源的调查、统计等基础性工作,并对土地的利用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总体利用规划。另一方面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的经济手段,如税收、地租、信贷、利率等,对城市的土地市场加以调控。
二、加强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管理
城市土地资源管理要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实现集约、节约用地。首先,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为了确保土地利用合理化,应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杜绝城市用地盲目扩张,严格控制城市用地供应总量。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要摸清城区内闲置土地数量,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积极开发利用存量土地,鼓励旧城区拆迁改造和土地置换,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其次,改革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城市土地管理要从资源管理向资产经营转变,合理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调控土地市场,将土地资源的利益分配权力集中在政府手中,明确各部门职能权限。积极推进有偿使用城市土地发展,在保证土地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土地使用权自主化,以达到优化土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目的。再次,维护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能力,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在保护现有土地的基础上,严格把控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如控制用地单位绿化率、容积率、公共用地面积等,以确保土地生态系统具备良好的自我更新能力,避免城市土地资源遭受破坏。
三、完善城市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为确保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应对城市土地市场进行逐步完善。首先,国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土地市场严加管控,政府则应当对土地一级市场进行高度垄断,并根据国家现阶段产业的总体布局和结构情况,对土地进行优化配置。同时,政府可借助土地利用计划对一级土地市场的供给进行垄断,借此来控制出让总量,合理运用政策手段影响土地的供给价格。其次,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需要通过城市二级市场来完成,故此,可将城市二级市场的管理重点放在土地规划及对土地使用者的审验环节上,严把产权登记关,并对优先购买权加以充分利用。再次,对三级土地市场、房产交易及消费市场,国家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并健全土地管理制度,这样不但能够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不受侵害,而且还能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最后,为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价格体系,应建立能够可持续利用的核算制度。该制度除了应当包括土地资源在经济上所发挥出的效益,还应包括使用该土地时的生态环境成本。
四、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土地资源管理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土地资源管理的局限,加快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从而提升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土地信息统计的准确性。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土地登记、土地规划的电子政务服务需求,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国土数据整理工作,而且还能提高土地登记、规划、利用的透明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高度共享。在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土地管理与信息技术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集政务管理、社会服务与土地资源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并根据信息化建设需要对管理业务进行重组,优化政务流程,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必须重视的问题。在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土地资源与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落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切实缓解人地矛盾,积极推进城市土地经营管理进程,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土地资产收益的相互促进,从而为城市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明国.对现代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城市地理.2014(10).
[2]李丹.符海峰.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4(1).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利用;问题;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现今,我国人口不断扩大,土地资源不容浪费。但是,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严峻的问题。现代土地资源管理的观念在改变,引进现代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和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的落后的无规律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浪潮中,切实的做好土地资源的管理,高效利用现有的土地。用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理念,完善与健全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土地的分配和规划,促进土地利用和开发得到良性的循环发展,努力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一、分析土地资源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方面
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影响土地科学合理利用的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进行土地管理的部门过于松散,没有紧密联系和密切配合,在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时无法统筹全局,集中力量,从宏观上调控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与配置土地资源,和谐城镇发展。这种从管理层方面的体制的缺失导致了土地开发的无序无规律,很多的用地规划与时展趋势不符,土地管理的不全面不细致,在城建中不断发生拆除再建的浪费现象。第二,土地资源管理的监督体制不健全,土地规划分配的公开透明度不够,而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拥有支配权,大量的土地隐形交易产生,真实有效的土地信息被掩埋,很多的由此而生,国家对土地的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无法付诸实施。第三,土地资源征地补偿配套政策不健全,土地配置机制不完善,与民众生活的协调性不够。在市场化经济下,管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很多土地的配置罔顾自然环境,罔顾人民的利益,造成土地的利用与社会发展脱节,造成了社会矛盾,群众上访、闹事、拒迁、暴力维权,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效益,严重损害社会的健康稳定。
2、土地利用率低
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人均占地资源稀缺是我国的真实国情。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步入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各项事业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为了使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符合国情,我们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约化使用土地,而这涉及到两个方面用地问题,城市集约化与农业集约化。打造集约型城市,发展高效用地新城市,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新时期,做好对于城市用地的规划十分重要,而目前我国的集约型城市用地仍处于构想阶段。另外,关于农村土地使用,保护耕地资源,保证粮食产量显得十分重要。农村土地利用率主要是因为耕地摞荒或是闲置,缺乏指导。有些地区的农作物可以种两季,却只种一季,面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符合集约用地的政策出台。
3、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的行为屡禁不止
在城市建设中,建设规划滞后、违章建筑、超标准用地、乱搭乱建现象屡屡发生,屡禁不止。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是,缺少清晰的规章制度,没有加强对明文禁令的宣传,在有些小城镇很多合理规范的用地标准不为大众所知或者是重视。其次,对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的行为执法不严,打击力度不够,特别是城郊和农村有人违法建筑交点罚款就可以了事,而执法人员趁机可以攫取利益,执法松懈,使得这类问题一直禁止不了。最后一点在于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中宏观调控乏力,土地配置机制不完善,土地资产运作中出现漏洞,许多违规用地暗地有权力支持,滋生钱权交易。违规建筑与非法用地往往会造成城市发展的无序,西拆东建无疑是劳民伤财,而地方政府往往是重视罚款高于重视防患于未然。
4、土地资源污染问题加剧
土地资源污染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无疑是牵引着广大百姓的心。一个好的土地资源管理意味着对土地的保护和惜而用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很多面向第二产业的外资注入,工业化进程中,我们土地污染日益严重。据统计,全国约有 1.5 亿亩耕地受污染,固体废弃物占农地200 万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尽管我国每年会投入以亿为单位的环境治理费,可是土地资源的破坏难以禁绝。
5、土地利用缺乏科学合理的长期规划
土地浪费现象与土地紧缺无疑特别矛盾,可是二者却是我国很多地区土地利用的现实。首先是城市土地利用,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市容市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城市规划在行政的干预下没有走得更加健康。地方政府为了提升业绩,地方官员为了提高政绩,盲目地招商引资,甚至前任领导更改建设方案,使土地资源利用陷入混乱,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其次是农村土地利用,耕地与住地交错,零碎的土地上无法开展大规模机械耕作,也限制了农村交通的发展,无法为农村经济助力。
二、解决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的问题的相应措施
1、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加强立法严格执法
土地资源管理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部门,关键时刻不推脱,健全和完善土地统一管理机制,实行政府土地专项部门负责制,建立严格的土地供应机制、强化土地监管的监管机制、统一土地规划审核机制、集中的土地管理体制。整合土地资源,完善土地利用的法律体系,加强对违规用地的处置力度,加强对不奉公守法官员的处置力度,提高违法用地的经济成本,提高违法乱纪的经济成本,严肃处理违规使用土地案件,严厉处理土地贪污官员,加强土地执法力度。也要设立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人员,提高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监督考核。将土地法的切实执行具体到第一线的发现举报,到第二线的执法打击,发挥法律的效力和监察的威力,从根源上避免违规土地利用的发生。
2、做好土地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
合理科学的土地规划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下我们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核心所在。当前立足土地实情总体的规划,是意味着各项土地建设利用事业沿着可持续、促进城市的健康,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协调各个行业的发展的方向前进,不可以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只重视私人利益忽视社会利益。做好土地规划要虚心学习而不盲目照抄照搬,国外城市发展比我们成熟,吸取借鉴合理先进的规划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国外学理念,从中国找现实,在进行类似旧城改造时,不可以胡拆乱建,杜绝劳民伤财。在进行新城开发时,合理规划,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另外做好规划方案要经得起检验,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公开,经得起大众监督,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聆听批评欢迎指正,反复修改,努力做出最佳的最科学的城市规划。
3、加强对土地管理法规和土地利用标准的宣传
土地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科学的土地利用利国利民。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保护耕地,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面向百姓普及我国的土地管理法规和土地利用标准,一方面让人民有监督意识,一方面让人民有守法认识,避免因为不知道而违规。对于宣传层面,我们可以使用电视媒体、报纸、广播、公告等方式进行宣传,也可以利用名人效应,邀请名人进行讲座,让土地利用准则深入人心。还可以通过事例进行宣传,对违章违法建设的进行曝光,将处罚政策进行曝光,对土地利用好的典型进行宣传,让国土资源的使用和保护都靠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4、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宣传科学发展观
经济水平提升,工业化的进展不一定非要拿土地的污染作为代价,自从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我们一直在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问题,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保护措施做在前,经济与环境是可以和谐共存的。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也是如此。一是要相关企业安装治理污染的设备,减轻对土地的直接伤害,承担对污染土地的责任,禁止在上面进行农作物培植,造成二次伤害,威胁人的健康。二是要提倡全民参与,树立环保意识,虽然乡的土地利用有差异,但是全民参与可以提高对土地的重视,农村可以尝试使用科学合理的耕种方法,保持水土的肥沃,不乱耕乱垦,城市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追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5、改革政府政绩考核标准
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的主体还是在政府部门,要从根本上入手就需要将土地管理官员的重心放在干实事,做对事上,将考核政府行政政绩的标准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上,避免为了单纯的追求GDP,追求大建筑数目而造成的土地浪费和城市破坏,因而,将科学宏观调控土地作为考核标准之一是必要且可行的。
三、结束语
在新时代新背景下,科学的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粗放型利用,优化用地配置,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土地资源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措施对于我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也有辐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磊,张林,陈建叶,王彩霞. 丘陵区土地整理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06)
[2] 梁留科,曹新向,汤蕾. 土地意识与土地道德建设初探[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3] 阳艳弟,王力,陈宵,钟正和. “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4] 马发生.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思考[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04)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优势与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37-02
1956年,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办于东北农学院[1],目前全国将近90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了该专业。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从2009年秋季开始正式招生,目前该专业共有在校本科学生300多人。近5年来,根据我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多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明确了该专业的发展定位、建设目标和各项建设措施,并积极开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专业起步晚、硬件设施落后和师资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水平还有待提高[2]。因此,本文结合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现状和学科发展趋势,分析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究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改革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的要求,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重庆工商大学关于“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和转型升位目标的要求制定的。该方案是指导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包括专业总体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途径与手段、学制学分与授予学位、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课程结构与学分及学时分配、专业课程流程图、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等。在2011年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2014年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其中公共基础课(通识基础课)53.5学分、通识核心课与通识选修课10学分、学科基础课2分、专业核心课21学分、专业选修课32.5学分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4学分。学科基础课包括地学基础、土地资源学、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学等,以及有财经类特色的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课程。在2014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面向社会人才需求,进一步突出了方法手段课群,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与就业市场形成对接。
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我校转型升位的要求,学校和各级部门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博士学位、高职称的教师队伍,同时加大了对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依托我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专业实验室,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得以顺利实施。但是,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实践能力的新要求,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的教师梯队。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正高级职称占的比重较少,并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特别需要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2.专业定位模糊,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是以经济管理学科为特色的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主,这导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只注重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较差。但是,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土地资源管理相关工作对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需求。
3.实验设施和条件还不能满足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需求。我校实验实践教学统一归口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下设经济学、管理学和创新创业等分中心,其中专门针对学院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创设“3S与区域综合规划实训”实验平台。由于缺乏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实验室的设施和条件只能满足本专业基本实验要求,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特色实验则难以满足教学使用需求。
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
“特色兴校”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将学校经济管理学科特色与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形成了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1.具有财经类院校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背景。我校是一所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则兼有管理学和理工知识交叉特点,强调专业与学校优势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渗透,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整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发现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能力,培养适应多种就业需求的厚基础和宽口径型人才。
2.本专业依托土地科学、管理学和空间信息技术的学科背景,以城市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和土地信息技术为方向,教学和科研主要涉及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不动产评估、房地产策划营销、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等领域,在重庆市相关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特别是注重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分析技术的培养,学生在土地资源调查、地籍信息化管理、土地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3.本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为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毕业生在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经营、土地信息系统等领域具有熟练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强化“3S”技术和土地信息系统技术,形成“理论-技术-应用”一体化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1.以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结合我校的专业特点,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管理学、土地科学、经济学、房地产经营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计算机应用、遥感测量、规划、设计分析等基本技能,熟悉土地评价、规划、管理和房地产经营及政策法规,在土地调查评价、土地开发与整理、不动产评估、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设计与景观规划、产业用地组织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此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和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土地开发利用、规划设计、调查评价、管制管理的原理方法;具有地籍测量、遥感判读、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调查、土地规划评价、土地信息系统建立与管理等实际操作技能;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土地利用与规划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
2.依托学院与地方共建实践创新基地,探索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加强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发现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能力,培养适应多种就业需求的厚基础和宽口径型人才;二是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分析基本技能和以“3S”技术和土地信息系统管理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培养在土地资源调查、地籍管理、土地制图等方面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三是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畅个性”的人才培养理念。采用启发式教学,倡导学生自学,参与互动。开设课题研究型课程,结合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和科研项目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现实问题的观察、分析、解决能力。
3.结合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人才需求和我校以经济管理为特色的学科背景,改革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2009年以来,在我校加大本科教学改革和“转型升位”的背景下,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群分工与内在联系,分成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大模块,专业教育模块进一步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三个层次,形成逻辑关系清晰、模块功能明确、课程群关联协同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和“理论―技术―应用”关联互补,课程设置既有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公共管理类课程,又包括土地信息系统、建设工程与投资概算等理工类课程。突出课程实用性和学生自主选择性,将专业选修课分为专业方法手段、城市土地开发经营和实务与应用三类课程群。此外,学院十分重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土地利用调查与评价、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图与测量等多门实验课程,强化实践能力训练,注重综合素质提高,建立由基础验证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组成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结合社会目前广泛开展的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开设土地定级估价、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整治与环境修复、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聘请政府、科研院所、公司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讲授“房地产策划与市场营销”、“土地管理案例与实务”等课程。结合三峡库区后续工作,开设“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保育”地区特色课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