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业发言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五大振兴,其中首要着力点就是产业振兴。在当前我国农业面临农产品供求失衡,产业竞争力持续偏低,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等突出矛盾前提下,亟待重新审视传统农业发展路径,加快转换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发展新路径、打造农业发展新动能,推动特色农业向高质量发展。结合培训内容,我将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发展的意义、面临的挑战和几点建议谈谈我的感受:
一、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意义
中国地广物丰、资源禀赋区域差异较大,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走差异化发展路径,是当前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与传统大农业相比,特色农业的特点十分鲜明,除具有资源、产品优势特色外,多数还蕴含社会、文化、历史等特色元素,因此特色农业也具有功能多元、价值多重的突出特征。发展特色农业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对加快打造农业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发展特色农业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依托地区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品种结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科学布局,协调推进产业发展,提高我国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发展特色农业也是推动农民脱贫增收的现实途径。特色农业多集中在偏远和资源贫瘠的地区,这些地区也多是贫困落后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促进这些地区产业发展,实现精准脱贫。发展特色农业也是满足消费需求升级的重要举措。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开发,有利于满足国内持续增长的多元化、优质化农产品消费需求。发展特色农业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利于加速农村人才集聚、促进乡村文化传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协调推进“五大振兴”,实现全面振兴。
二、我国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特色农业发展目前仍面临较大挑战。从产业内部障碍来看,首先是特色农业生产规模有限。受目标市场区域相对集中影响,特色农业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多集中在区域内。盲目扩大规模易导致市场饱和、产业 效益受损。 其次是要素配置效率偏低。突出 体现在技术、资金、主体、信息、基础 设施和装备等有效供给不足。特色 农业普遍存在信息化、智能化、机械 化水平偏低的问题。 再次,产业链条较短,产品精深 加工开发不足。特色产业开发仍以 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和全产品 开发较为欠缺,产业产品价值挖掘 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最后,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区域 内打响品牌的特色农产品不少,但 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 的特色农产品屈指可数,特色农业 普遍存在资源和产品特、优,但影响 力不够大的问题。 再从产业发展外部制约看。一是 特色农业面临外部竞争。部分特色 农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面临国内 相似产品的竞争;部分外向型程度 高的特色产品面临进口产品的替代 和冲击。 二是特色农业市场风险较大。生 产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引发产量波 动和价格波动,“蒜你狠”“豆你玩” “姜你军”等均是特色农产品市场风 险较大的体现。 三是特色农业保障机制缺乏。国 内尚缺乏针对特色农产品实施生产 保险或市场保险支持政策,生产主 体和产业发展保障水平较低。
三、促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需从以下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加强特色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充分认识和挖掘地区优势特色资源,合理开发和布局优势产业,做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例如《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提出 到 2020年,10大重点产业综合产值 达 8100亿元,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 综合产值 10000亿元以上。全省农业 增加值达 3000亿元。近年来,云南发 展高原特色农业,精心打造粮食、畜牧、烟 草、蔗糖、橡胶等,迪庆、丽江、怒江、大 理等州市凭借三江并流区域和相似 的高原特征,形成了独特的资源优 势,依托河谷地带大力发展高原渔 牧、高能食品、高原旅游等产业,打 好“三江并流”牌,效果凸显。
二是强化特色农业发展科技和装备支撑。重视优良品种的选育与开发,强化精深加工技术、设备研发和深加工产品开发,有效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产业附加值。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机装备、仓储、加工、物流、冷链等设施的建设。近年来,我国现代农机工业不断发展 壮大,到 2018年,我国农机装备产业 企业总数超过 8000家,其中规模以 上企业超过 2000家, 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 务收入达到 2600亿 元,能够生产 4000多 种农业装备产品,市 场规模占全球的 45% 以上,国际贸易总量 占全球的 20%,成为 世界农机装备制造和 使用大国。技术和产 品不断优化升级,攻 克了精细耕作、精量 播种、高效施肥、精准 施药、节水灌溉、低损 收获、增值加工等关 键核心技术,满足 90%的国内农机市场 需求,支撑农作物机 械化水平达到 68%。水稻精量直播 机、60行大型播种施肥机、精量植 保机械、智能采棉机等重大装备与 国际先进水平齐平,基本解决了水 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大 豆、油菜、甘蔗等主要农作物高质高 效机械化生产技术瓶颈及装备制约 难题。 湖北随州、钟祥的香菇产业企 业,在新技术、新产品、高品质的引 领下,与全国行业知名院、所、校联 姻,研发食用菌冻干食品工程技术, 并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真空冻 干生产线,生产 7大系列 50余种产 品,在全国香菇行业中,保持龙头地 位。今年一季度,湖北全省农产品出 口逆势增长 6.8%,其中蘑菇罐头出 口同比增长 4267.3%。
三是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解决生产发展规 模有限的同时,通过多功能拓展和 利用,深度挖掘特色农业蕴含的文 旅、历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加速 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显著 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浙江省户均耕 地不到 4亩,低于全国户均 7.5亩的 水平,从 2011年开始,浙江提出进一 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和农 业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 合联动发展。目前,全省农村产业融 合已进入产业链不断延伸,在推进 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优势农产品 的基础上,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 体化发展。如安吉的竹产业,已形成 从竹资源到竹地板、竹家具、竹纤维 纺织品以及竹叶黄酮、竹醋液等系 列产品;桐庐、德清的美丽乡村旅 游,武义、开化的创意农业,义乌、遂 昌的农村电子商务,嵊州的现代农 业综合体等大展宏图。
一、立足实际,理清思路
我县受传统农业格局和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影响,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还比较缓慢。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县委、县政府潜心研究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畜牧业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收益高,适宜于千家万户。发展畜牧养殖业,既能转化丰富的粮食资源,又能带动饲料加工、交通运输、畜产品购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决定把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畜牧养殖业上台阶。
二、正确引导,示范带动
为把发展思路变为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自觉行动,我们一是抓好宣传发动。为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发展畜牧养殖业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和广播、电视、标语等形式,深入宣传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宣传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格局,把发展养殖业的有利条件和经济效益等情况印成资料,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乡村组干部和农民代表先后到山东诸城、江台、河南中牟、唐河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从而更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迅速在全县形成了“一户上、多户跟、多户带全村”的发展局面。
二是抓好干部带头。农村有句老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我们要求乡村组干部必须当好群众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凡是有条件的乡村组干部都要带头搞好养殖业。据统计,全县13000多名乡村组干部中,已有6000余名办起了各类养殖场。城郊乡郑小楼行政村村委会主任王兆明率先办起养鸡场后又与村民联办了现代化的自动给水养猪场。目前,该村13名村组干部全部搞起了养殖业。在干部的带动下,这个村百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100家,年出栏商品猪2万多头,创产值20__多万元。张庄行政村马侯庄村民组长马建军与人联办良种肉牛育肥场,20__年出栏肉牛1000多头,创产值50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张庄行政村已建成良种肉牛育肥场20多个,还有一批正在规划中。
三、更新观念,强化服务
一是环境服务。县政府成立了发展畜牧业领导组,使畜牧工作有人管,具体事情有人问。同时,对专业养殖大户优先办理土地使用证,实行奖励机制。为切实保障广大养殖户的生产安全,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轮流站岗放哨,抓好群防群治工作,严厉打击破坏畜牧业发展的犯罪活动,使广大养殖户有了切实的安全感。
二是资金服务。为解决发展畜牧业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县政府积极出面与金融部门协调,帮助养殖户贷款。同时组织农民群众积极自筹资金,联合办场,增加投入。三年来,组织群众自筹资金5亿多元,为养殖户争取贷款近1亿元。
三是技术服务。县政府聘请河南农大教授为发展畜牧业的常年顾问,县畜牧局抽调50名技术人员定期到乡进行技术指导。20__年9月前,全县共举办养殖培训班4000多场次,编印技术资料20万份,购买养殖技术光碟20__多张,把畜牧养殖技术送到每个养殖户手中,培训了一批养殖技术能手和农民自己的“土专家”。同时,县畜牧局组织专门力量,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信息咨询、饲料供应、良种普及、疫病防治服务,做到“技术跟得上,防疫到场舍,饲料送上门,销售不出村”。县政府还组织各乡镇成立了各类养殖协会,请专业养殖户介绍经验,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效地解决了畜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
四是销售服务。为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打消群众的“卖”难顾虑,各乡都成立了畜牧养殖公司,帮助养殖户搞好销售,组织搞好批量调运。同时,建立健全中介服务组织,与工商部门一起对全县400多个畜牧购销经纪人建立了
今年春节后,鸡蛋价格下降幅度大,一些养殖场出现严重亏损,挫伤了生产者积极性,选择停产、转产、倒闭。已建立的销售市场有丧失的危险,禽蛋产业化面临严峻考验。
笔者为此走访一些养殖场,与部分专业人士进行探讨。总的看法是,市场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过去想生产多,考虑市场风险少,一遇到市场变化,就有些手忙脚乱。应利用当前市场疲软时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得力措施,变被动为主动,促进禽蛋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科学规划,调整布局,集约经营。变“跟风上”为市场引导,变粗放经验养殖为科学标准化养殖,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练好内功,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全面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
调整布局。千家万户分散生产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要把禽蛋生产场区布局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和设计。建议在1个行政村设1至2个蛋鸡养殖区,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逐步向养殖区集中,实行集约经营。其好处是:1、产区内水、电、路等统一安排,鸡舍按地理位置统一建设,节约耕地,便于管理。2、利于防疫。可集中进行消毒、隔离、封闭。改变单靠疫苗防疫的措施。3、利于环境保护。生产区远离居民区,鸡粪污水便于统一处理,生态环境清洁,保证蛋品质量。4、利于科学管理。便于技术指导,取长补短,实行标准化生产。5、利于信息互通。集中起来可互通行情,了解市场信息,共创绿色、环保、安全品牌,集中加工包装、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二、加快产业链建设。把龙头加工企业、农产品市场、专业合作社、经纪人联合起来闯市场。目前全县禽蛋产业链建设与市场化要求还不相适应,各方关系还不够协调。禽蛋专业合作社大都是松散型,不是股分制,不能共担风险。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储存加工能力不足,带动能力弱。生产加工企业在蛋品加工上要有新突破,变鲜蛋上市为蛋制品供应,变初级鲜蛋产品为深加工产品。一方面要从体制和经营上提高专业合作社的能力,还要加快加工企业建设,走出一条禽蛋产业新路。
三、加快农村商业发展。切实构建高效能农产品销售体系。农产品营销是当前农村最薄弱环节,农村一些夫妻店、小商店规模小、实力弱,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市
场化需要,因而产销不对称,生产与市场联系不紧密。县里商业大企业应向农村延伸,实行城乡互动,农超对接、展销会推介、网络促销、连锁经营,加快农村流通方式快速转变与发展。为禽蛋产业持续发展发挥支撑作用。要努力与外贸市场接轨,按照国际市场规则,逐步迈向国际市场门槛。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人才开发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047
深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及开发,不仅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创新产业人才发展理论工作的需要。目前,国内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相关研究逐步深入,在某些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一定的共识,但多数研究没有系统结合产业发展现状、产业人才现状、人才发展环境及政府政策等要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及开发,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多从区域角度定性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定量研究较少;二是定量研究对微观层面针对人才个体的研究相对薄弱,对于人才的重点需求领域,该领域具有哪些高端人才无从知晓;三是多是基于灰色理论的预测研究,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借助网络化工具,针对高端人才知识物化特征的相关研究鲜有涉及。当前大数据环境下,针对以上不足,本研究对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及开发展开研究,为辽宁产业层面人才发展和建设提供直接、有效的支持。
1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现状分析的研究思路
1.1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本现状分析
由于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辽宁省的分类不同,分析国外与辽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对照关系,为国内外比较研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对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总量现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领域人才状况、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结构等方面对当前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总体现状进行分析。
1.2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及开发现状分析
从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需求领域的人才基本现状和人才需求结构两方面对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进而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在领域、数量、结构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及开发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
2.1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及开发多维分析框架构建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可以转化为区域知识网络中薄弱或缺失知识节点的计算和判别。基于此,通过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内涵,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知识物化的特征,构建人才需求及开发分析的研究框架。该框架分别从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现状、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2.2研究流程及工具开发
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及开发流程主要包括: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重点领域分析、重点领域高端人才搜索、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遴选、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体系四个相互衔接的部分组成。可视化工具开发上,主要针对基于提高连接准确性的相关系数计算和可视化技术匹配两个方面提出改进的算法。
3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研究
3.1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重点领域分析
根据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通过与国际上该产业的对比分析,从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角度,绘制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结构图谱、科技优势图谱、科技合作图谱等可视化图谱,找出辽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差距。
依据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差距和不足,绘制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重点领域图谱,分析产业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通过集群定位技术,对各关键子领域进行优先指数排序,确定人才需求的重点领域,识别出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需求岗位。
3.2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备选对象研究
以申请发明专利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个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搜索对象。在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重点领域的基础上,从技术个人分布、技术优势领域,技术合作等维度,对主要技术个人的研究领域进行分析,清晰的把握主流高端人才的总体科技水平,作为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的遴选对象。
3.3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遴选机制研究
从人才的科技能力、引进可行性和其它因素三个方面,构建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遴选指标体系。其中,科技能力指标主要包括科技优势、科技合作、科技依赖、科技获奖等体现科技实力和能力的指标。可行性指标主要包括人才籍贯、人才经历、近年工作稳定度等体现人才引进可行性的指标。其它因素指标主要包括配偶子女、身体素质、社会荣誉等指标。通过综合筛选,最终确定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遴选对象。
4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体系建设
4.1辽宁与典型国家及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人才开发战略,选择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两个典型地区开展人才开发战略分析,在进一步总结、提炼辽宁已有人才开发战略基础上,对各地区人才开发战略进行比较,分析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可资借鉴的经验。
4.2“引领型”人才开发路径及保障体系设计
“引领型”人才主要是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引领型”人才战略实现了人才开发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在提出构建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体系总体思想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型人才需求的角度,从竞争性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服务机制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出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路径,为相关决策提供一种现实可行的思路和手段。
4.3“维护型”人才开发路径及保障体系设计
“维护型”人才的开发重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根本,其人才开发立足操作层面,侧重于保障型措施,拟从观念与政策、人才发展路径、教育培训、人才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人才开发路径及保障措施,实现人才有效开发。
参考文献
[1]林忠,王晓莉.大连软件产业人才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1).
[2]康宇航.基于可视化的三阶段技术跟踪模型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
[3]周杰.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及开发[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4.
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发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2020实施“六大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发言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淄博市委书记 江敦涛
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发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淄博市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实施“六大赋能”为动力,深入落实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实施产业赋能抓攻坚。聚焦产业结构偏重、核心竞争力不强这一主要矛盾,坚持以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以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力实施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全力抓好265个市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培育20个左右优势产业链条和特色产业集群。组织实施“旗舰”“雏鹰”企业培育工程,推行“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以产业组织理念精准突破“双招双引”。
实施科教创新赋能抓攻坚。聚焦创业创新不活跃问题,强化平台思维、生态思维,以大学城、科学城、创业创新谷“两城一谷”建设为抓手,深化与知名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加快新材料实验室、新材料技术产业研究院等专业平台建设,健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梯次孵化体系,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力争年内科技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均达到600家。
实施金融赋能抓攻坚。聚焦金融产业规模小、支撑能力不足问题,下决心打造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培育引进一批关联性中介机构和优秀团队,加强与知名基金公司合作,加快做大金融产业规模,充分发挥金融的产业生态价值,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实施改革开放赋能抓攻坚。聚焦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流程再造、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改革举措,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聚焦城市开放度和经济外向度不高问题,突出强化开放意识,主动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自贸区建设,加快淄博综合保税区申建和淄博内陆港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实施文化赋能抓攻坚。聚焦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问题,以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突出做好文旅、工旅、农旅、学旅等融合发展文章,以市场化方式强力推进38个重点文旅项目,加快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