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如何防范风险管理

企业如何防范风险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如何防范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如何防范风险管理

企业如何防范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一、经济合同的概念

经济合同是指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它包括购销、建设工程承包、加工承揽、货物运输、供用电、仓储保管、财产租赁、借款、财产保险以及其他经济合同。它主要是法人之间为了显示一定经济目的,明确互利义务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协议,通常采用书面的形式,有时也会采用口头的形式,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协定。我国为此也制定了许多法律来保障协议双方的权益,比如在《经济合同法》中,规定了在当事人拟定合同时要符合合法原则、平等原则以及诚实信用原则。

二、经济合同管理的意义

在现行的法律中,虽然还在完善对协约双方的保护,但是也存在许多漏洞,经济合同作为我们国家最主要的合约形式,更应该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经济管理有利于提高合约双方的法律意识,避免某一方想图利而钻法律的空子,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为企业经营提供有利的帮助。加强合同管理还可以加强企业经济核算,维护企业内部的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间的合约关系进行法律的保障,提高履约率,维护双方合法权益,保障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从法律层面解决了经济纠纷,减少“三角债”以及“债务链”加长的发生,所以,在我们国家是正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今天,对经济合同进行有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保障合同当事人,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还是保证我国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防范合同风险的有效措施

1.要提高法律意识

法律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并不知道它的存在,也无法避免它的发生。所以要提高企业防范合同风险的第一点就是要提高法律意识,掌握法律的基本规则,加强企业的法律教育,这就需要认真系统地学习《合同法》、《企业法》等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法律事务机构,聘请法律顾问,在遇到切实法律问题时,要询问相关人员,不可轻易作出决定,加大普法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对法律的理解,要从上到下改革,坚持领导干部和专、兼职经济合同管理员学习相关法律。在选聘人员时,可以选聘一些懂经济,晓法律的高素质管理人员,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是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核心,大型企业有条件的应该设立总法律顾问制度,而总法律顾问在企业中的地位应该与“三总师”平等,总法律顾问要对法人代表负责,对企业负责,应该有权参加企业的决策,不然企业的决策触及有关法律问题时,总法律顾问并不能及时有效地指出,这回对企业造成不好的影响。在拟订合同时也要对合同的相关事宜作出有效判断,并提出防范意见,做到未雨绸缪。

2.在签订合同时,防范风险

雇佣法律顾问、增强普法教育、建立有效的法律机构只是防范合同风险的第一步,在签订时要注意以下情况,要避免签订假合同,避免损害双方利益的合同,有时合同项目并非当事人抛来的善意橄榄枝,在签订前要认真读取合同上的内容,避免盲目信任,合同一旦签约,就具有法律效益。签订合同前,要对合同内容进行核实,避免双方故意隐瞒或者提供虚假事实,签订前要进行多方调查,了解项目详细内容才可以进行合同的谈判与签订。要避免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签约当事人商业机密,故意隐瞒或提供虚假事实的合同要谨慎,同样泄露商业机密的合同也要进行判断,如果一场合同让企业失去了核心竞争力,这是合同失败的地方,要留意合同所述条款,是否是真正的经济合作,还是会泄露自己的商业机密。最后要避免和不诚信的公司及个人签订合同,不诚信会使对方的执行力下降,合约不履行就会导致经济损失,所以在合约签订前,要对合同进行仔细查看和斟酌,可以让总法律顾问帮忙分析合约存在的漏洞,在签订前还可以通过观察对方言行是否反常,来判断对方是否有其他企图,不能被合同表现所迷惑。仔细核对合同条款,并对资金进行预算,避免合同出现过失。在合同签订后,要认真履行合同条款,不能单方面解除或撤销合同,违约要进行应有的赔偿。

3.严格审查合约生效条件

在合同签订时,并不是签字画押就可以生效,合约受法律保护是需要前提条件的。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所以在签订前要对当事人身份进行审核,看是否具备民事权利和民事能力,这就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是否印有“本证的有效期”以及年度年检标志,如果没有此类标志,则证明营业执照无效,当事人也就不具备该项权利以及民事能力,这就要停止谈判及签约。有时,虽然营业执照是有效地,但是并非是在所属的生产经营范围内,这就涉及法律超额经营,就算与其签订合同也不能奏效。

不仅要看营业执照,还要审查生产经营资质,查清签订合约的当事人是否具有行为能力,只有派发许可证才能进行生产制造,否则不受法律保护,这样的合约也是不成立的。要审查法人授权委托书,这样才能知道人是否有权利签订这一合约,因为人如果想要帮助法人签订合约就需要法人的委托,在我国《合同法》中规定“行为人没有权,超越权或者权被终止后,被人名义签订的合同,未经被人追认,对被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因此在与人签订合约时要获得法人委托书,合约才能生效。在签订时,最好采用合同的形式,因为口头形式虽然是《合同法》所允许的,但是在审核签订的合同时,并没有书面证据证明合同确实签订过,只是当事人口头约定,这都是导致法律无效的条件,所以要谨慎避免。

企业如何防范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风险是指发生对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影响的事件的不确定性。风险的衡量标准是后果与可能性。风险管理则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检测评估,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将其控制在某一可以接受的水平上。风险管理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防范、风险监控等环节。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是用来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以系统化、专业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改善,帮助组织实现目标。根据这一定义,现代内部审计的范围已从传统上的财务(控制的一方面)扩大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层次上,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现代内部审计关注的焦点。因此,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与风险管理的联系日趋紧密。风险管理作为管理层一项关键责任,企业管理层对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内部审计师则有职责定期评价并协助其他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在改善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流程效果和效率方面进行检查、评价、报告和提出审计建议,帮助识别、评价和实施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在新的内部审计范式下,内部审计将参与到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中,帮助组织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促进组织改善风险管理体系;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程序,为组织的治理做贡献;同时,继续原有的对控制效率和效果的评价作用,帮助组织保持有效的控制。此时的内部审计人员是风险专家,通过对风险的把握来评价公司的治理与内部控制,并促进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改善,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掌握与驾驭。

检查与评价: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为管理层或审计委员会提供帮助。其中,包括确定风险领域:内部审计通过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特别是灾害性风险,以及产生新风险的环境因素,在了解风险的基础上,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让董事会识别风险,确认接受风险的程度,制定风险政策,指导企业有效地使用内部资源。评价风险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内部审计通过评价企业高级管理层制定的风险控制程序是否适当和有效,是否满足董事会接受风险的程度,提出改进风险控制程序的建议。检查风险管理过程的效果:内部审计通过检查和测试财务、经营和合规性控制程序,发现持续存在的风险,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效果,提出如何改进风险管理,为企业提出增加价值方面的建议。

管理与协调: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专门职业,它有自己的职责说明、职业道德规范和专门的实务标准,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内部审计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能从组织的利益和实际出发,清醒地识别和评价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内部审计可以以其对组织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客观而开放的视角以及可以影响管理高层的特殊地位,积极地支持和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促进被审计部门经营和管理的改善,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顾问与咨询:由于内审人员对本组织的情况最为熟悉,对内提供咨询有独特的优势,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发现评估并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帮助组织解决风险问题。内部审计在企业尚未建立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向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建议。通过咨询的方式,积极协助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或使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成为可能。内部审计可以在改善管理层风险管理流程的效果和效率方面,协助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进行检查、评价、报告和提出建议。管理层和董事会对于本组织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流程负责。如果有关方面提出要求,内部审计可以积极协助组织进行风险管理过程的初步建立工作,但更为积极的作用是通过改善组织基本程序的咨询工作对传统保证业务进行补充。

报告与防范:审计发现如何传递,审计成果如何利用,舞弊风险如何防范,所有这一切将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监督体系中的存在价值和作用。内部审计在风险控制和改进组织机构的效果方面要发挥其领导作用。一方面内部审计要与相关部门进行风险管理适时的沟通,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并报告,对重大的审计发现要按清晰传递的线路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结果的落实情况要进行跟踪并报告,使风险及时得到控制和防范;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评估相关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来协助防止舞弊,可以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在倡导良好的道德文化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舞弊的防范。

三、构建风险管理框架,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具有不同的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信奉企业级的风险管理。因此,现代企业必须组合各种风险,内审部门应超越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隔阂,拓展参与风险管理的深度与广度,对战略、财务和经营风险进行通盘考虑,帮助企业管理层管理风险,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一)构建战略信息网络,增强抵御战略风险能力。建立、实施良好的战略信息管理网络,采用科学手段量化风险、预计后果,可推动企业变革,增强应变能力,取得竞争优势。为保证战略决策的科学性,确立正确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所依据信息必须真实、及时、完整。企业应加强信息的监督、治理力度,对敏感信息的接触进行授权限制,保证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以一定标准进行确认和传递,维护信息网络渠道畅通,使信息既能涵盖企业全部重要活动,又能满足决策层掌握、了解与企业战略相关的综合状况。

(二)健全财务管理系统,强化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与企业资金的筹措、管理及安全息息相关。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应了解财务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师应评价企业管理财务风险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机制,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真正体现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对那些能够在计划阶段进行预测、控制的风险,内审部门应通过实际与计划比较,来分析控制效果。对那些突发、未能预测到的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应查明风险的来源及性质,找出最优方案来控制或削弱风险。

企业如何防范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 关于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分析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浅议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风险管理探讨 探析商业银行中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的思考 浅析国际贸易融资中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及其风险防范 关于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及创新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分析与对策 国际贸易融资中授信开证的风险分析及防范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中的潜在风险及对策建议 国际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发展性 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如何创新供应链融资方法的思考 国际贸易中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向分析与研究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防范措施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研究 关于国际贸易融资及风险防范 浅析国际贸易融资与风险防范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王立军.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及风险控制[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3).

[5]魏国雄.大数据与银行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4,(15):25-27.

企业如何防范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外汇风险 风险管理 成因

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这加大了汇率的不确定性和浮动空间,增大了企业的外汇风险。在此情况下,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及时提高外汇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期良性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然而,面对日益增大的外汇风险,企业的防范和规避现状却不容乐观,许多企业仍然对外汇风险不敏感,没有主动增强避险能力和意识,严重缺乏汇率成本的概念。基于此,本文从企业内外部两方面出发,对其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一、内部问题及其成因

1.外汇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由于我国长时期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大多数企业缺乏外汇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对防范汇率风险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对国际经济交往中可能面临的外汇风险不敏感,没有主动增强避险意识和避险能力;另一方面对外汇风险管理工具缺乏必要的了解,并不十分清楚目前外汇市场中能规避外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更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工具去防范和规避外汇风险。

2.缺乏完善的外汇风险综合管理体系。大多数企业因从事国际业务时间不长,外汇风险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空白,没有设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机构,也没有完善的外汇风险度量体系和评估体系,外汇风险管理职能由财务部门兼管,导致企业无法对外汇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测量,更谈不上对外汇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及对管理收益和成本进行有效评估。

3.外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匮乏。近几年,大多数企业对各类人才的培养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都缺乏外汇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也是目前我国外汇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专业的外汇管理人才,许多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职能只能由财务部门代为履行,而知识结构的不同使财务人员不仅在处理一些外汇风险管理专业问题时感到力不从心,而且也无法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利用有效的手段对企业的外汇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产生这些内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首先,这与我国长期实行比较固定的汇率制度有关,由于汇率长期比较固定,企业承担的汇率风险较小,致使其对外汇风险管理热情不高,造成外汇风险管理缺乏存在基础。由于思维惰性,汇改后,企业对外汇风险的管理意识还停留在原来阶段,综合管理体系也没有立即建立和完善起来,而专业性外汇风险管理人才也无法在短时期内培养起来。其次,外汇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不是给企业带来了利润或减少了损失,外汇风险管理的价值很难被看到,造成企业忽视外汇风险管理。再次,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对汇改所带来的影响认识和估计不足,导致他们对企业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宣传不到位。

二、外部问题及其成因

1.特有的体制性约束。现阶段,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我国特有的体制性约束。第一,对市场参与主体的约束,目前的市场参与主体只有中央银行等少数几家国有银行,基层金融机构和企业被排除在外,更不用说真正意义的外汇经纪人了,这造成了外汇市场的排他性和垄断性。第二,对外汇交易的约束,目前外汇交易还不能完全按交易双方意愿进行,这使外汇供求有一定扭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2.市场不发达,可供选择的避险工具有限。目前,衍生金融工具已经成为国际上最主要的外汇风险管理手段,其数量已超过3000种。但我国现阶段外汇市场提供的避险工具匮乏,只有远期结售汇、掉期等少数几种,对于具有保值性质的期货等国际外汇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衍生产品交易要么尚未开展,要么市场规模过小而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另外,对于少数几家指定的外汇交易国有银行,其外汇业务开展对象主要是一些骨干出口型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而对一般规模较小、业务量有限的企业却不甚重视,可供这些企业选择的避险工具更加有限。

3.具有外汇资质银行和外管局等相关机构服务配套机制落后。在汇改后企业外汇风险日益增加的新形势下,金融和外管局等相关机构的服务配套机制建设并没有及时跟上。第一,对企业的宣传力度不够,特别是具有外汇资质银行,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向企业宣传外汇风险控制工具和汇率管理知识,以提高企业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和外汇管理水平。第二,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也没有及时公开、通报业务信息,为企业进行科学的外汇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反而有时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矛盾和扯皮现象。第三,具有外汇资质银行的外汇业务创新能力有限、创新动力不足,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避险策略,以更好地为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服务。

产生这些外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是长期的固定汇率制度对具有外汇资质的银行和外管局等部门产生深远的影响,再加之专业外汇风险管理人才的匮乏,使这些部门还无法在短时期内完善相应的体制建设来为企业服务,即使是具有外汇资质的专业银行,如何管理自己的外汇风险都还没有很好解决,更不用说很好地为企业服务了;另一方面,这些外部问题的产生与我国目前的外汇市场有关,这是一个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外汇市场,外汇风险管理必定会受到制度性的约束。

参考文献:

[1]栗书茵:我国涉外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12:48-53

企业如何防范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实施;风险管理

1二者的主要区别方面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主要在于目的、作用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差异。(1)风险管理是通过及时识别、评估、评价及防范风险,并控制不利影响的可接受程度,来实现目标;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程序化规范,通过履行管理职能,通过事前参与、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达到目标。(2)风险管理是关注识别和控制风险可能影响的经营管理活动,对机会风险实施管理,促进实现经营目标和价值最大化;内部控制通过专业的过程管理规范和有效的控制活动,难以防范决策风险和经营者非理性风险。(3)风险管理,应紧密结合各项管理工作,统筹内外部环境,在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嵌入风险管理观念;内部控制是在企业内外部环境下,根据公司法构建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决策规则。风险管理以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实施经营管理;内部控制是经营管理中应遵守的流程规范。(4)风险管理是为实现企业最终目标任务,在经营管理过程实行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及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方法。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障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保值增值、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经营效率和效果提升,促进实现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

2二者相互联系方面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五个组成要素完全相同,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审计,彼此密不可分。(1)防范风险是内部控制最明确、最主要的目标,离开这一目标,内部控制就失去存在意义,也很难有发挥作用的时空。(2)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涉及内、外部风险,如何识别、分析、评估风险,制定风险解决方案和采取应对措施,收集潜在风险信息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内部控制是构建控制体系、关注控制关键点,用业务流程直接描绘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嵌入式工作方法,方便收集潜在风险信息,可见内部控制是实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3)风险管理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对潜在各类风险因素识别、分析、评估,用最低投入换取最大的安全保障。有效识别、防范、控制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最终目标,也正是内部控制的最主要作用,毫无疑问,内部控制是实施风险管理最有效的重要工具。(4)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主体、过程、目标都是相同的,都是必须企业全员全程参与。在实施企业管理风险的同时,也是在实施内部控制程序,模式过程完全协调一致。

3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

(1)营造有序的内部环境。打造具有风险防范意识的企业生态,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全员都要形成“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理念,把握工作岗位职责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程度,作用、责任与其他岗位的连带关系,这是风险管理的主要构成,也是实行有效风险管控的重要前提。(2)强化风险意识和明确内控责任。风险管理的起点是风险识别,是有效实施风险管理的关键前提。识别潜在的各类风险并加以区分,查找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在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下,不断收集与各类风险和风险管理有关的内外部初始信息,发现潜在的各种风险,就是风险识别的重要目标。(3)不断优化和有效利用内控规范。企业内控规范是根据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结合岗位职责制定的,岗位职责就是严格执行内控规范,正确处理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完成目标任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规范与理念的关系,仅有内部控制规范,而无风险管理理念,则内部控制就成为空中楼阁、无本之末。仅有风险管理理念,而无内部控制规范,则风险管理就丧失了最有效的工具,造成无的放矢。

参考文献

[1]朱荣恩.企业内部案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高存忠.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