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企业融资管理

中小企业融资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企业融资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企业融资管理

中小企业融资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融资;融资管理;融资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7-0120-02

作者简介:程婷(1986-),女,哈尔滨人,哈尔滨华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赵寅珠(1981-),女,哈尔滨人,哈尔滨华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融资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融资运行得是否成功将会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快速提升进程。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健康与否能够反映出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能。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担负着保障国民经济合理运行、微观指导的重要职能,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地适应企业发展的环境,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并遵循宏观与微观的社会经济环境与金融市场的变化特点,才能适当地规避融资经营风险,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达到持续、稳定和高效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的目的是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怎样及时融得资金来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又不至于因负债过多而形成较大财务风险,成为融资管理的关键。企业融资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金需求合理,保证融资效益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量是越多越好,但也存在合理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范围。确定合理的资金需求量是保证融资效益的基本前提,也可以使融资量与需要量达到平衡,进而使充足的融资量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还能防止过多的融资影响资金利用率。

(二)资金获得适时,保证投资需要

中小企业要根据资金的投放时间来合理制作企业融资计划表,进而使得企业融资和用资在时间上很好地衔接。假如过早地获得资金,就会使资金在投放之前闲置,进而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实际负担的成本;假如资金获得被耽误,就会影响到中小企业投放资金的最佳时机和财务计划。

(三)寻求最优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租赁融资和企业自留资金。融资渠道不同和难易程度不同其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各不一样。因此,加强融资管理将会降低融资成本,应结合各种因素选取融资方式和渠道,以寻求最优的融资方式或组合。

(四)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充分发挥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作用

企业的资本结构由两部分构成:自有的权益资本和借入的债务资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权益资本能增强中小企业信誉和提高企业负债能力,无需偿还,融资风险小。有效的负债资本经营能够提高企业价值,并给中小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其中,中小企业负债水平要和权益资本与偿债能力相匹配,从而规避负债过高带来过大的财务风险,甚至是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银行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筹集发展所需资金的主要渠道。在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水平大幅上升,宏观风险的加剧也迫使银行更加惜贷。另外,我国金融机构的海外投资严重受创,各大银行纷纷提高了自身经营的谨慎性,采取了降低信用贷款额度等措施,进而使得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大大减小。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也难以从其他的融资渠道筹集到资金。

据统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央行曾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8%,并且直接冻资超过3500亿元。而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部分银行甚至上调80%,很多银行还要求企业用存单质押,民间融资的利率也在大幅上涨。因此,资金使用成本过高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其融资成本。此外,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融资时财务报表不规范也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的报表主要常见的问题有:报表时间较短;一些企业报表不真实,表面是亏损实际是盈利;资产的规模、收入的规模和盈利的规模不符合资金要求,资产、收入、利润规模太小;其报表科目核算的内容名不副实,也不规范;资产的负债率过高,资产与负债结构不合理;一些企业报表没有合并,也就是说实际上建立母子公司,但是没有合并报表等。

三、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详细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规定

监管部门除了对中小企业融资比例加以限制外,还应对融资的具体用途和时间间隔等加以限制。考虑不影响上市公司融资需求的同时,也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争取达到投资者和融资者“双赢”的效果,并且,上市公司应该用制度、规定来规范再融资行为。

(二)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

要依托中小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和担保贷款业务。政府要对给予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以高息补贴,也就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过高支出及风险溢价,要从政府那里以利息补贴形式得以补偿,而中小企业以正常的利息获得贷款。因为只有在获取相对较高的收入和风险溢价的条件下,银行才有兴趣参与中小企业的贷款;而在融资成本相对合理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才能顺利获得银行贷款。

(三)报表要完善规范

银行的融资实行限额管理,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授信额度与企业现金流量、净资产、利润额等有一定的关系。国际投资者也很关注企业会计报表,并且对中介机构要求进行审计,投资者要根据审计评估结果来决定其是否投资和投资额度。因此,中小企业财务报表要规范。

(四)开辟直接融资新渠道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仅在10%上下,而银行间接融资在整个企业金融体系中主导地位。这样,偏重间接融资的企业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2010年,我国上市企业在股票市场的融资额虽然有所增长,但是企业直接融资的所占比重依然较小。我国应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并启动公司债券的发行,通过开辟新的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

(五)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培训

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开设培训班,使其进一步掌握企业财务管理政策与制度,并对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法制观念,有效强化自我监督,正确地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与权利。

[参考文献]

[1]杨鸿川.浅析企业融资管理[J].财经纵横,2011(13).

[2]李倩.企业融资[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2).

[3]刘现忠.浅谈企业融资[J].财经界(学术版),2010(1).

中小企业融资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融资;中小企业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成果,而且,中小企业文化及其培育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和风险意识,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精髓。但是,中小企业的地位与其融资水平并不相称。即便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活动中由于自身资产性质、运行机制也受到诸多局限,从而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而在我国,中小企业除上述原因外,由于国内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当前所处的特殊的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融资困难,包括一些对其发展的歧视性政策和制度。因此,从风险理论的角度考察,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大量复杂多变的风险因素。

二、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任何融资行为都有可能带来风险。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在融资过程中也可能面临各种风险。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其在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

(一)国家经济政策所导致的融资风险

一般而言,由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极不稳定,一国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它的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中小企业不能根据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做出敏锐的反应和及时调整,将会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一定的风险,进而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如国家的产业政策限制的行业,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风险都较大,如果企业经营得不到正常的资金供给,企业就难以为继。又如,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市场上资金的供应减少,受此影响,中小企业通过市场来筹集资金的风险增大。要么筹集不到资金,要么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数量减少,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链连续性,并进一步增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经营的不稳定性导致的融资风险

中小企业对外界经济环境的依存性较大,因而中小企业除对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外,国家经济制度安排,宏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竞争态势的加剧,也将增大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那些经营不佳或销售渠道不畅,或竞争实力不够或难以实行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的中小企业往往首先受到市场的冲击。而经营风险的增大又使中小企业的经营稳定性遭到破坏,进而更难满足市场融资的条件,融资更加困难。

(三)管理水平低下所导致的融资风险

管理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的管理观念落后,内部管理基础工作缺乏和管理环节薄弱,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对市场的潜在需求研究不够,产品研制的技术力量有限,对市场的变化趋势没有预见性等。由于管理上的种种缺陷,致使中小企业的后劲不足。高开业率和高废业率是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从而使得商业性金融机构非常谨慎。在我国,中小企业5年淘汰率近70%,约30%左右的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仅有三成左右具有成长潜能,七成左右发展能力很弱,能够生存十年以上的中小企业仅占1%。因此,中小企业无论是进行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会面临诸多融资障碍,融资风险往往很大。

(四)信用危机所导致的融资风险

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不真实、财务做假账、资本空壳、核算混乱,有的中小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账款、恶意偷税,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形象。相对于大企业的很多信息的公开化和容易以极低的成本获取,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透明的,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很难通过一般渠道获得,因此,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或投资人要向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就不得不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质量。这一方面加大了银行或投资人贷款和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也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中小企业的融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识别

(一)融资风险“潜伏期”识别

融资风险“潜伏期”的警兆是指建立在大量资料分析基础上的反映融资风险大小以及是否带来财务危机的先兆。这个信息资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信息;二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市场所处行业的信息。潜伏期的融资风险主要是企业对融资活动的控制风险,主要反映企业是否可以融到资和是否正确融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中除了内源融资以外,在外源融资中,债权融资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对其融资风险的预警中债权融资风险要特别关注。从融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控制角度综合分析,将潜伏期警兆分为:外部融资市场的成熟度不高;融资主体自由度不高;不进行融资方式分析;不关注资金成本;融资活动不符合融资的优序排列;企业同期平均资产收益率略低于债务资金成本率。

(二)融资风险“发作期”识别

“发作期”融资风险的警兆一般呈现出景气警兆的特征,即反映财务景气的程度和状况。这可分为财务警兆与管理警兆两方面:

1、财务警兆包括:(1)资不抵债,这意味着该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偿债危机,有被清算重组、变卖资产的可能。(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这表明企业获利能力的原动力出现故障,没有新经济来源以抵消资金成本。(3)存在大额的逾期利润。这表明股权融资面临巨大风险,无法保障资本投入者的投资回报。(4)信用等级下降,这是偿债能力下降的必然结果。(5)融资活动受到严重阻碍,面对好的项目,无法获得外部资金支持。

2、经营管理警兆包括:(1)主营产品核心竞争力下降,属夕阳产业产品,这表明企业的盈利严重下降,并且没有发展前景。(2)管理混乱,人力资源短缺,这表明经营业务不景气,难以得到内外部人员的认可。

(三)融资风险“恶化期”识别

恶化期的警兆表现是发作期的警兆未能得到控制,融资风险进一步转化为企业财务危机或者财务危机的结果。其表现如下:

1、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如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大大超过100%,净资产收益率为负数等。

2、已经不具备偿债能力,即不仅无法偿还借款,并且得不到债权方的展期许可,很可能会被借款人接管企业或进行清算。

3、企业出现非季节性的异常的停工、停产现象,这是企业破产的先兆。

四、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

(一)从财务分析入手,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中小企业限于其人员素质问题,财务分析的能力较差。因此,为防范融资风险,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资金运作人员就应加强日常财务分析。

1、资金周转表分析法。为了提高企业的资金清偿能力,就要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这一方法就是通过制订“资金周转表”使企业关注对资金周转的计划,经常检查结转下月额对总收入的比率、销售额对付款票据兑现额的比率,短期内应负担的融资成本以及考虑资金周转等问题,促进企业预算管理,保证企业的资金清偿能力,降低融资风险。

2、定期财务法。与企业融资风险有关的主要就是指杜邦财务分析法,这是一个经典且实用性很强的财务分析法。杜邦财务分析是一层进一层分析,适宜于由“症状”探寻“病根”的过程。一般而言,警情预报都是较综合的指标,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就是把这样一项综合指标发生升降的原因具体化,为采取措施指明方向。一般杜邦分析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综合指标进行层层分解,鉴于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还可以使用现金流量分析的“杜邦”系统。

(二)从企业管理入手,加强企业投资融资项目的审核与管理

1、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的管理工作,在设计组织结构时,既要职责明确,还要建立经济业务处理的分工和审核制度,特别是严格规范财务工作体系。

2、对每一个资金运作项目都应有科学的严谨的可行性评价,不能盲目投资,也不能盲目融资,虽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现状,但具体到个别企业的资金管理部门应从个体实际出发,越是困难的企业面对融资时越要谨慎,关注融资成本、融资顺序与融资方式。

3、加强企业信用管理,这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非常欠缺的方面,完善财务工作中对偿债工作的监督与控制,健全各类融资活动的后续跟踪管理。

4、建立并实施融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对于企业融资风险的预警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分析与加工等程序应该是时时进行的,因此要求企业具备一套比较完善管理机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人员不多,资金实力不雄厚,考虑到预警的成本问题完全可以不设专门的职能部门来执行预警系统。只需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赋予每一个员工实时收集信息、传递信息的责任,然后由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兼任预警机构人员。

(三)从融资方式入手,加强企业发展各阶段的融资渠道

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信用水平、社会认可的程度等不同,需要不同的金融市场来帮助企业融集资金。

1、在创业阶段,在企业资金来源的问题上,科研人员、创业人员等私人资本的资金已经不够,资金的需求逐渐转向风险资本,此时,创业者也可能会请求银行给予贷款,但可能性较小即使能得到此类贷款,也大都是短期借款,且数额不大,同时,此阶段由于企业的获利能力较差,如果所借得短期贷款过多,其负债率越高,利息负担越重,资本结构就会越不合理,严重的可能产生财务危机。该阶段需要的是长期资本,换言之,企业需将股权出售。所以创业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是股权融资,最优融资策略是吸引风险投资。

2、在成长阶段,这时由于中小企业已经度过生存难关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已基本明朗,企业形象、产品品牌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信誉,社会各界投资者对其投资已产生诱惑力。该阶段的融资方式是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相结合,此阶段企业的成长资金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自我积累、风险资本和借贷资金。

3、在成熟阶段,企业的最优融资策略是债务融资,此时,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追求稳健经营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从事货币经营的特殊企业,需要扩大客户群,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为银行提供了广阔的潜在市场,当中小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由于企业经营业绩稳定,资产收益率高,资产规模较大,可抵押的资产越来越多,此时,银行也愿意为进入该阶段的中小企业贷款。因此,该阶段当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较大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成为企业资产的主要来源。

对于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券或可转换债券、增发新股、新股配售等方式进行融资。

参考文献:

1、黄安平,卢方卫.企业的整合风险管理要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4(6).

2、陈子彤.论中小企业成长风险管理[J].经济论坛,2004(7).

3、鲁德银.风险管理:为中小企业稳健成长保驾护航[J].经济师,2002(3).

4、马国芬.略论企业融资的风险防控[J].价格月刊,2006(7).

中小企业融资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科技中小企业 融资风险 风险防范 风险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229-02

一、引言

由于高科技中小企业兼有“科技”的特征和“中小”的规模障碍,使得进一步发展壮大受到了融资难的严重制约。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融资风险大。通过对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使高科技中小企业既能够借到足够、理想的资金,又不会承担太大的融资风险,以促进企业财务成果最大化、财务状况的合理化,最终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极其旺盛,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又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其融资需求。化解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对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基本特征

1.高科技中小企业定位。高科技中小企业是指职工人数500人以下的小规模经济,但新增产值比较高,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创新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企业。高科技中小企业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要获得发展所必需的资金,要根据自身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应采用相应的融资策略。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自创办到成熟大体上可分为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阶段。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成长对资金的需求和依赖程度很高,尤其是成长阶段,公司因市场导入而获得销售收入远远满足不了公司为扩张生产和组织销售而提出的资金需求。因此企业成长阶段的资金需求量很大。

2.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高科技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高成长性决定了资金需求的高投入;高风险决定了融资的高难度;资金需求数额大频率高且自有资金偏少,抵押担保难。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通常有几种途径:自筹资金、银行贷款、非金融机构融资、风险投资机构、上市融资。从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现状看,表现在几个方面:(1)内部融资难。高科技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缺乏,内部融资乏力。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资源缺乏、风险过高等因素,我国绝大多少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的资金来源是自筹。自筹资金多通过私人借贷的形式进行,资金成本较低,但数量有限,这种筹资方式就满足不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需要寻找更加量大、稳定的融资渠道。(2)银行贷款难。当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需要扩大规模,由量变迈向质变的时候,资金紧缺的问题限制住企业发展前进的步伐。由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产品普遍还处于市场未开发状态,产品技术有待优化,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企业经营的高风险性,这与银行对资本金的安全性要求相悖。商业银行贷款是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但是银行在追逐利润的同时是以规避风险为前提的。因此,长期以来,银行的主要客户对象是国有企业和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中小高科技企业规模小,失败的风险很大,并且不能提供固定资产做抵押。因此中小高科技企业向银行融资的难度比一般传统的中小企业大得多。(3)直接融资难。在以往金融体制下,高科技融资只有通过直接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法实现。但都存在着一些困难。首先是政府没有扶植政策。近几年,国企发展艰难,机制需要调整,设备需要更新,人才需要引进。我国的股票市场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为目标,制定了多项扶植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的政策,而高科技中小企业上市的政策遇到了阻力。其次,上市“门槛”高,《证券法》出台后,对我国上市发行股票的企业做了更多的规定。(4)风险投资难。高科技研发和市场化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决定了企业必须寻求外部资金的支持。在我国风险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不能满足中小创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原因之一是风险投资公司缺乏,国外的风险投资机构较少进入我国开展业务,而现有的风险投资公司投资能力薄弱;原因之二是目前我国缺少专业的风险投资项目管理公司,国外采用的风险投资公司委托风险投资项目管理公司进行风险项目管理的方式也就较少得到采用。

三、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类型

1.支付风险。对于向债权人的融资,企业不能按照事先的约定偿还本金、支付利息,债权人将行使债权控制权,对企业财产提出要求权,企业将面临诉讼甚至破产的威胁,遭受严重的损失;对于向股东的融资,企业虽然不需要还本,但如果不能支付令其满意的股利,股东将行使股权控制权,或者是在企业内部行使“用手投票”的权利或者是在企业外部行使“用脚投票”的权利,卖出企业股票导致股票价格下跌,对企业构成不利影响。影响企业支付能力的因素有支付需求和支付供应,只有在支付需求与支付供应达到平衡时才能使这个企业的融资成本降到最小,从而融资风险也降至最小。支付需求是指债权人所需资金的多少。支付供应是指企业对债权人还本付息所需资金的来源。支付需求与支付供应这二者都与生产经营风险相关。

2.财务杠杆风险。由于负债融资而给股东每股收益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叫财务杠杆风险。企业负债成本是作为一项固定的财务费用在税前列支的。当企业资产收益率下降到低于负债利率时,负债融资则会给企业带来负债净损失,减少股东每股收益。在企业资产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负债融资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负债净收益,增加股东每股收益。通常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用财务杠杆系数表示。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示财务杠杆作用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计算公式为:DFL=(EPS/EPS)/(EBIT/EBIT),式子中DFL表示财务杠杆系数,EPS表示每股盈利,EPS表示每股盈利变动额,EBIT表示息税前利润,EBIT表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负债利息和营业利润对于财务杠杆的影响都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负债率,经营管理水平只是影响财务杠杆风险的总体水平,而负债率才是影响财务杠杆的重要因素。一般,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具有如下关系:财务风险是企业为取得财务杠杆利益而利用负债资金时,增加了破产机会或普通股利润大幅度变动的机会所带来的风险。也就是说,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净利润会下降得更快,从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3.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那些影响所有公司的因素引起的风险。例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发生意外的、非预期的变动,对许多资产都会有影响。一步减弱,最终退出市场。高科技中小企业由于受融资渠道的限制大多为短期借款,造成了企业短期负债多而权益资金少,直接导致企业负债率过高,又由于高科技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很差,经受不起市场波动,因此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系统风险也比较大。

四、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1.国家相应政策。国外中小高科技企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给予了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如美国的中小企业管理局,法国的中小企业银行等为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特别减税、简化规章制度、消除竞争障碍、提供政府优惠贷款等各种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政策支持。长期以来。我国的政策主要偏向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自身实力微弱、风险较大又缺乏政策支持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来说,只能在重压和夹缝中挣扎。首先,中小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最活跃的力量,但因其缺乏国家投资,起步规模小,加之国家在政策贷款的起贷资金、贷款抵押担保方式、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条件等方面的政策限制使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难以以较低成本筹集到所需要的发展资金,这就大大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时期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其规避或控制风险的能力。其次,在财政贷款贴息政策方面,仍以国有企业为主要支持对象,较少扶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倾斜政策。再次,缺乏一套明确界定高科技企业技术价值的标准,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投资方基本处于被动状态。

2.利率变动。利率的变动影响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利率受国家宏观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及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或升或降,引起投资企业的收益波动起伏,即当银行利率下降时,企业投资报酬率上升;银行利率上升时,企业投资报酬率下降,从而给企业的投资带来风险,甚至造成损失。

3.融资方式。融资方式不够多样化是造成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融资方式是指资金供给部门向资金需求部门转化的途径和渠道,在前文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中已经提到过,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通常有几种途径:自筹资金、银行贷款、非金融机构融资、风险投资机构、上市融资。目前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还不够畅通,风险投资业尚未建立,上市融资的方式更是困难重重,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来看,更加大了融资的风险。银行贷款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由于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加大。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不确定性和高倒闭率,加上它在经济波动和市场变化的脆弱性,使得高科技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加大,银行不敢向其放款,如果放款也会要求较高的贷款利率,企业必须定期支付更多的利息,加大了财务风险。风险投资是指由投资者提供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公司以风险企业为投资对象进行投资、管理和运作的一种融资过程和投资方式。

4.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从企业制度上看,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着产权不清、组织结构和管理混乱的问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相对不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高科技中小企业也不例外。主要体现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等方面。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经营规模小,流动资金少,难以形成较大的、稳定的现金流量,因而在需要融资以补充流动资金时,相关部门不得不怀疑其到期的偿债能力。

五、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控制策略

1.政策支持,优化企业发展客观环境。首先应加大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研究和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鼓励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对金融机构给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贷款,政府应当给予相应的贴息支持,减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为了减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可设立专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保证贷款的归还。其次应制定与产业政策、税收和金融优惠相关的政策,鼓励高科技中小企业进行融资。

2.紧密关注利率及汇率变化。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密切关注利率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利率风险是固定利率资本的主要风险,只有降低利率,才能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融资利率风险。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或由高到低过渡的时候,应少融资,对于必须筹措的资金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尽量减少利息支出。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或由高向低过渡的时候,可多筹措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高科技中小企业还可以采取发行浮动利率债券、浮动利率票据、申请浮动利率贷款或争取政策性贷款等等方法来降低利率风险。还可以利用金融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以达到锁定融资风险的作用和效果。另外,现在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时代,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有从事进出口贸易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融资策略。

3.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1)开创二级板块市场。主板市场为了有效的控制风险,对企业上市条件要求极为苛刻,高科技中小企业基础薄弱,往往迈不进主板市场的门槛。这就更加希望尽快建立我国的二板市场。二板市场同主板市场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但对于高科技中小企业来说它将更加适合上市。第一,二级板块市场建立完备的上市推荐人制度,形成宽松的上市条件。对于经营范围、企业规模、业务记录,最低盈利要求、控股机制、最低公众持股数都有较为宽松的要求。这些要求对高科技中小企业十分重要。第二,二级板块市场具有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高科技中小企业上市或股票发行后必须及时、准确的做好信息披露。第三,二级板块具有完善的公司内部自律制度和有限而高效的外部监管。(2)发展风险投资。我国目前风险投资以国内资金为主,外部风险投资资金进入我国高科技领域较少,重要的原因就是外部风险投资机构得不到充分的信息。我国政府有必要针对风险投资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为风险投资搭建服务平台,加强高科技中小企业与投资者的交流,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规模。另外,符合风险投资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数量不足是影响风险投资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有关部门可组织企业培训,使有资金需求的企业了解风险投资的资质要求、风险投资的运营管理模式以及退出方式等,使高科技中小企业对风险投资有较好的认识,为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风险投资奠定坚实的基础。(3)加快发展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1952年诞生在美国的一种金融工具,是一种通过短时间、低成本把资金和设备紧密结合起来的资金融通方式。当企业需要贷款购买设备时,由租赁公司提供资金,企业分期偿还购买设备的资金以及相应的利息(租金),租金全部还清后,企业再以很少的名义价格购买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它将融资和贸易结合起来,用融物的手段达到融资的目的。融资租赁具有融资期限长、不变更租赁资产的所有权、租赁合同比较稳定等特点,较之于银行信贷等其他融资方式更适合中小高科技企业的项目融资需要。

4.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制定合理的负债计划。经营管理者要树立新的融资理念,努力提高企业素质,在竞争中提高自身融资能力。高科技中小企业要树立竞争意识,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面向市场,通过改造增强企业后劲,增强竞争力。通过改革转变经营机制,通过改组优化企业结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注重基础管理,依照法规进行自我规范约束,树立诚信守法的意识。

我国企业中存在很多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报告真实性低,其根源还是由于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才能实现企业治理结构趋于合理。对于防范支付性融资风险来说,当务之急是按照国家的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建立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的企业治理结构。

5.建立完善的风险体系。(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之后,因为资本供求的变化、利率水平的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获利能力的变化等多种因素,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免的。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有效应对风险。高科技中小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2}提高风险价值观念;{3}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2)必要的风险转移。当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总和可能会超过企业财务负担能力情况下,通常的做法是转移风险。现阶段各商业保险公司应针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研发与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技术、市场的不确定性,一是增加各项投入进行保险,以分散、减少、减低、防范高科技中小企业贷款的融资风险;二是对金融部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实行贷款保险,分散银行贷款的风险,充分调动金融部门支持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高科技中小企业要建立有效的融资风险防范体系。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制订结合实际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融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控制投资风险。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把风险降到最低点。并且还应建立风险自动预警体系,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

参考文献:

1.陶红.谈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筹资[J]

2.苏泓.中小企业融资初探[J].财经界,2007(7)

3.秦晓平,李殿阳.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新金融,2007(10)

4.陈华,徐莉.高科技创业型企业融资扶植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7(9)

5.冯日欣.企业融资风险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3)

6.王营丽.浅论现代企业融资风险[J].企业技术进步,2006(7)

7.陈新.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3)

中小企业融资管理范文第4篇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入、保障社会稳定及形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方面都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很重视,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融资体系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相比之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不够理想,存在融资困难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笔者认为现阶段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疏通股票融资渠道

股市行情的变动与货币政策和真实经济的关联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我国股市还仅仅是国有企业分散风险、筹集资金的一条途径,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则基本被排斥于股票市场之外。在过去“额度管理”的股票发行机制下,广大中小企业很难从相当紧张的发行额中分得一杯羹,高额的佣金成本和成本也使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因此,要疏通股市渠道,就应在继续发展主板市场的同时,积极借鉴和吸取西方国家发展股票市场的经验和教训,努力营造上市环境,为那些成长性较高,但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不适应主板市场要求的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场所。

二、发展和完善投资基金市场

市场机制能确保资金的高效配置,它通过价格调节使资金直接流向需求者,并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不断降低交易成本。我国居民储蓄余额现今已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这预示着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众所周知,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可以通过市场的有效配置,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急需的资本性融资。其中,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参与市场竞争并已产业化的产业或企业;而风险投资基金则专投于尚未产业化的项目,或者是直接投资于技术人员或企业家,即种子投资。投资基金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上市前的创业投资,特别是商业模型好、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因此,发展和完善投资基金市场,是弥补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缺口的最佳选择。

三、规范地方产权交易市场

对于90年代初我国曾出现的某些区域性股票市场,由于市场极不规范,场外交易出现了很多问题,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被国家责令关闭。目前应考虑在清理整顿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实现市场的制度创新,为中小企业的股权交易和融资开辟渠道。

四、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当前基层银行不愿积极发放贷款的原因,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透明度不高、信贷担保体系缺乏、信贷风险难以分散和规避有很大关系。通过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是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重要条件。

1.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目前我国的担保机构多为政策性的,担保机构力量较为薄弱,而且各自为战,不成体系,难以更好发挥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为此,政府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从市场准入、税收等方面提供支持。在资本金的来源方面,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组建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如商业担保公司和互助担保基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

2.成立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机构风险。建议成立国家和省两极再担保机构,分担担保机构的业务风险。具体模式是: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直接面向中小企业,为它们提供融资担保,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同时,担保机构将所有的担保业务向省级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省级再担保机构以对区域内的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为主要业务,同时负责对担保机构的业务监管和协调等其他事务,省级再担保机构还可以将其承担的再担保业务,拿到国家再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国家再担保机构负责担保行业法律法规的制定、全国范围内的担保业务监管以及最终再担保。以此形成“一体三层”的担保体系机构、共同解决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3.对中小企业的担保合同进行保险,以减少和分散贷款风险。保险机构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发合同担保保险这一保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保险业务。当企业不能还款时,保险公司给予贷款担保机构或银行一定的补偿,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

五、加强整合,建立银企之间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

所谓银企之间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是指由银行过去对企业单纯的资金支持,上升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帮助和改进,它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发展的具体表现,其核心内容是银行与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实施与我国银行企业化的改革,从根本上决定了银企之间必须重新整合,尽快建立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小企业要想得到成功发展,离不开政府和银行的支持。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在这方面已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尤其是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我国应考虑在中小企业中建立结合中国国情的主办银行制度,重建银企关系:

1.赋予银行更多的权益。

我国目前所实行的主办银行制度,与国外相比,在于银行对企业不控股,只是通过加强信贷管理和改进金融服务方面来建立银企关系,只规定了银行的义务和责任,很少提及权益。而且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禁止商业银行对企业持股。根据这一规定,银行与企业之间缺乏产权联系基础,银行只能作为债权人从外部服务于企业,很难改变企业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而银企结合的核心是要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融合,双方资本互相流动。要实现这一点,一个较好的途径是银行实行股份制。在这方面可选择部分有潜力、成长型好的中小企业进行试点,允许企业与银行相互持有各自的股份。这样可以使银行超越一般债权人的身份,不仅可以促进银行集团化发展,更是解决现阶段银行不良债权、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一种手段,密切了银企关系,有利于互相监督。

2.强化银行服务功能。

首先,要发挥信贷桥梁作用,促使科研单位与中小企业联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软投入。银行在与企业的长期合作期间,与众多的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如果能够发挥信贷桥梁作用,促进和鼓励科研单位同中小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合,支持中小企业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获得专利产品、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指导中小企业根据自身实际上马“短、平、快、高、精、尖”项目,将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问题,促进新产品的开发。

中小企业融资管理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利率市场化和银行资本约束的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已经把发展中小企业业务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高度。本文以关系型融资理论为基础,指出可从银行和中小企业两个角度来研究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关键词:关系型融资理论 中小企业 融资

关系型融资理论阐述

关系型融资(relationship finance)是近年来西方金融中介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该理论认为,银行在与企业长期交往过程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内部信息以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构成关系银行相对于其他贷款人的比较优势。虽然关系型融资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收集可利用的公开信息以外的信息;在与借款人的多重交互中,信息收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信息保持专有状态。关系型融资是与保持距离型融资相对应的。

中小企业自身信息透明度低,缺乏贷款所需的抵押担保品,很难获得外部融资支持。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透明的,有时甚至是虚假的,银行要为其提供贷款,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质量,这势必增加银行的贷款成本,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处于较高水平。一般来讲,贷款前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产生逆向选择,银行为防范中小企业的风险会收取一部分风险补偿金,即提高利率。但提高了的利率会导致逆向选择,即贷款利率不够高但经营稳定的中小企业会被高风险企业挤出信贷市场,而风险较大的企业往往容易获得贷款。贷款后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由于承担了较高的贷款利率,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这与银行贷款所追求的安全性原则是相悖的。

Sharpe(1990)证明了关系型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上的优势。这是一个两期模型。在第一期中,优质企业和劣质企业都寻求外部融资。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区分优质企业和劣质企业,保持距离型银行不给予贷款,而关系型银行给予贷款。在第二期,保持距离型银行由于第一期没有给予贷款,因而不能区分企业的优劣,仍然不给予贷款。而关系型银行通过信息收集,已经能够准确了解企业的质量,从而决定是否继续给予贷款,避免了中小企业陷于由于信息不透明而无法获得贷款的困境。

关系型融资也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抵押担保可以减轻贷款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但是这要求贷款人能够对抵押担保品进行有效监督。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无法提供不动产等容易监督的抵押品,而只能提供诸如存货或应收账款等价值易变、不易监督的抵押品,这导致贷款人不愿放贷。但在关系型融资中,关系型银行由于与中小企业的关系较为密切,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抵押品价值的变化,对抵押品的监督更为有效。随着关系的发展和信息的交流,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抵押要求会相应降低。

关系型融资的缺陷在于锁定问题,是指由于关系型银行垄断了借贷人的信息,使得银行能在将来以非竞争性条款发放贷款,如要求一个更高的利率等。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试图寻找新银行的中小企业可能面临更差的融资条件。锁定问题会降低关系型融资的吸引力,促使中小企业保持与多个银行的合作关系。但与多个银行合作又会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会降低信息的价值。解决锁定问题的方法包括银行与中小企业签订有中止权的长期借款合同、中小企业提高自身财务能力等。

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小企业概念的相对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地域相对性。是指不同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国家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使得不同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相去甚远。

第二,时间相对性。是指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也是不同的。任何国家对企业规模的界定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动的。这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求发生变化,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企业规模的划分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有着直接的相关性。

第三,行业相关性。是指即使处于同一国家的同一时期,不同行业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也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不同行业对生产技术条件的要求差异很大,企业要素密集度也不同。如从业人员300人,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可能是大型企业,但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可能就是中小企业。

虽然中小企业的界定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标准是不同的,但只要能掌握中小企业的本质特征,就能准确地界定中小企业。从企业制度的演进过程以及各个国家的现行中小企业制度来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是中小企业的根本特征。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的企业产权结构,有效地解决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问题。与这种产权结构相对应,中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化,必然使得非程序化决策占据重要地位。非程序化决策意味着企业家的作用突出,管理权力统一集中在所有者手中,具有灵活多变的经营特点,管理者与一般从业人员之间的距离较短。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职能没有进行专业分工,所有者往往身兼数职。大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的发达国家更为重视中小企业两权统一的特征。中小企业是市场机制的充分体现者。市场机制本身是竞争机制,竞争机制的完善程度与厂商的市场份额直接相关。中小企业一般进入壁垒低、竞争激烈的行业。

基于关系型融资理论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对策

(一)银行角度

1.提高对中小企业重要性的认识。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此问题尤其突出,主要是由我国的银行体制所决定的。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相适应,我国银行的传统发展模式是粗放型的,主要依靠存贷款规模的扩大来占领市场,以量取胜。同时,由于我国存贷款利率仍未完全市场化,为支持经济发展,存贷款利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在银行的规模扩张冲动与存贷款低利率的共同作用下,大型企业贷款必然成为银行的共同选择。首先,大型企业贷款规模较大,风险相对较小,迎合了银行规避风险、扩张规模的需要。其次,虽然大型企业的贷款利率相对较低,但与银行偏低的资金成本相比,还是能够使银行的利润得到保证。但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业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不再适用。特别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资本约束下,已无法保持规模的快速扩张。随着巴塞尔协议Ⅲ在我国银行业的推广,银行将受到更加严格的资本充足率限制。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银行无法继续进行快速的规模扩张。同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又使得银行的低成本资金来源难以为继。我国银行,特别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只能通过改变增长方式来保持利润增长。在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中,银行要在有限的资源中获得利润的增长,必然要提高单位资本的产出,即提高单位资金的利差水平和中间业务收入。由于大型企业融资渠道较多,谈判能力较强,银行很难提高贷款利率。因此,中小企业成为银行,特别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2.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交流,成为其主办银行。根据关系型融资理论,银行只有在与中小企业进行了充分的、专有的信息交流后,才能够有效地降低信息成本,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相对于大型企业,银行对单个中小企业投入的成本在贷款初期是较高的,风险也是较大的。银行只有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合作,成为该企业的主办银行,才能不断深化对该企业的了解,提高企业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对优质的中小企业延长合作关系以降低成本,对劣质的中小企业加强监督以顺利退出。因此,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交流、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业务的最佳途径。

3.建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银行应建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实行中小企业专业化、集中化管理。中小企业贷款与大型企业贷款在风险评估、贷款条件、贷款时效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银行对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提供的服务也有明显的不同。银行客户经理在同时服务两类企业时,往往顾此失彼。因此,为不同类型的企业设置专属客户经理,既能够使不同类型的企业得到适合本企业的银行服务,又能够给予客户经理更明确的工作职责,使其成为专业化人才,在更加细分的客户群中提供更加专业的银行服务。这也是专业化分工在银行业发展中的体现。对于中小企业专营机构,银行应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流程,规定不同于大型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以及适应中小企业特性的考核制度。

4.设计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在产品创新上,按照“有共性,就有批量;有多样化需求,就有组合”的创新思路,采取批量化、组合式产品创新策略。“批量化”产品策略,就是针对具有同一商业模式、风险特征相近的区域内产业集群、专业市场、产业链上下游的目标客户群,通过统一的事先“排雷”,划定准入门槛,简化业务流程,快速授信审批,因地制宜地开发区域化特色批量产品。“组合式”产品策略,就是以融资产品为核心,坚持以中小企业为中心,推进单一产品与批量产品的结合,融资类产品与非融资类产品的结合,公司类产品与零售类产品的结合,推出新的组合产品,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多样性。

5.加强风险防范,建立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中小企业,风险防范是重要内容。但风险防范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贷款审批流程的增加、抵质押物的增加、贷款利率的提高等,这些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问题。根据关系型融资理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最佳风险管理方法是与企业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因为即使是在贷款审批时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正常的,抵质押物的价值是超过贷款金额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抵质押物的价值都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银行改变以往更加重视贷款前审批的习惯,将风险防范的重点放在贷款前后与企业的定期交流上,通过实地考察、查看银行账户资金变动情况、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企业发展状况等方法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动态,为下一步的投资决策奠定基础。

(二)中小企业角度

1.选择一家银行作为主办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少,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正规融资途径只有银行贷款一种。因此,与银行建立持续、稳固的合作关系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金融产品的需求也以贷款为主,与银行之间的交易品种、交易规模都十分有限。为了能在与银行的交易中形成规模效应,中小企业应将自身大部分与银行有关的业务集中在同一家银行,这样就可以通过结算、存款等银行业务来提高自身带给银行的综合收益,降低贷款利率,从而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标。另外,根据关系型融资理论,中小企业与主办银行经过充分的信息交流后,能够大幅降低信息不对称带给银行的风险,使得中小企业在后续贷款谈判中能够得到更为优惠的贷款利率水平。

2.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避免锁定问题发生时对企业造成较大损失。根据关系型融资理论,中小企业实行单一主办银行制后,可能会发生银行因对该中小企业的信息垄断而随意提高贷款定价的情况。一般而言,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又是经营者,企业管理权力集中。许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机构设置上权责不明确,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财务报表混乱。这也导致银行较难掌握该企业的真实情况,提高了企业融资的信息成本。这就需要中小企业经营者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健全财务制度,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能够在出现锁定问题时以较小的成本寻找其他银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