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技术数字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633.6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225-02
20世纪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给人类的生存与思考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带来教育的革命。在中小学教学科目中,在信息技术与这些科目的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课起着重要的基础和示范作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对其他科目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通过几年的探讨,结合本人开发的《信息技术课堂助手》系统为例,谈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从2002年起,全国中小学均已开设信息技术课,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网络微机室。经过多年磨练,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部分教师已经成长为学者型或专家型教师。各种教学资料、教学软件、管理方法、教学理念丰富多彩,可以说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生机勃勃。可是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用考试和测试软件能方便地检测学生成绩,但是不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不能检测“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也有些教师提出不用考试而用“电脑制作”,用“学生电脑作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信息素养,我认为这种方法虽然比考试的方法有了进步,但仍然有缺陷,也就是说教师评价的也只是最后的结果,看不出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出现的挫折、解决的方法、创新思维的获取等,所以说这种评价方法也不全面。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的可行性:现在所有中小学微机室软硬件配置均已达标,并且已实现联网功能也就是说每个微机室都是一个局域网,在硬件上已具备了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可能。微机室操作系统都采用WINDOWSXP以上版本并且配备了常用应用软件。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基础软件环境也是可能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开发的可行性:首先,现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数据库软件日趋成熟,教育软件的开发一日千里,所以从技术上实现是可能的;其次,经过多年进修学习,现已涌现出很多专家学者型信息课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高超的软件开发技术,相信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可以成为合格的开发成员或顾问人员;第三,开发出成熟的、功能强大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并可以延伸至信息技术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有着乐观的商业前景。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全国有着数量巨大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数字化”系统有着广泛的用户群。广大学校领导渴望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成果;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渴望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渴望降低劳动强度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广大学生渴望客观的评价体系,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可以向其他各学科推广,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主要功能。
1.计算机管理教学功能。这里所说的概念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是管理教学,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信息教师的负担。主要功能包括:(1)动态提醒服务,即提醒教师教学进度、学生考勤、该对哪些同学课堂提问(最初使用时使用随机点名提问,或让积极举手的同学回答),还包括日常管理如闹钟功能、动态提供当前日期、时间、上课的班级、节次、课代表任务、本日微机室课表等等提醒。(2)提供考试成绩管理、课件管理、教案编辑管理、课堂练习管理、教学后记管理其他教学资源管理等功能。教案和课件应按课时编号。(3)提供学生签到功能,计算机随机点名提问功能,计算机根据课堂提问次数及回答问题情况智能点名功能。(4)提供教师查询功能,能查询教学进度、特殊情况、班级情况以及每个同学的日常表现记录。(5)提供机器使用情况、维修情况记录及其他功能。
2.详细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记录每节课,每个学生的各种表现。包括考勤记录,操作练习情况记录,教师课堂提问及回答情况记录,课堂学生示范情况记录,小组讨论情况记录,电脑作品创意情况记录,电脑制作进度及问题记录,学生提问问题记录,学生纪律情况记录,自定义项目记录等等。记录的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电脑自动记录为主,以教师和学生输入为辅。
3.学期末评估功能。对各种记录都要量化,量化方法可采用10分制或100分制。根据全部同学记录日志,在学期末不但对每个同学评估量化而且对每个班级量化,也对整个年级量化。在对单个学生量化时包括量化得分,还要有按课时绘制的成长曲线。得分情况不必公布,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估,确定因材施教的方法。
4.系统的开放功能。例如可以对记录的项目管理的项目自定义,既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只使用部分功能,也可以添加新功能。
5.其他人性化设计的功能。如根据当前日期时间,按照课程表自动调用上课班级、学生名单;系统可后台工作(放于系统托盘),不影响屏幕;系统设置简单(只设置时间表、课程表、班级和学生名单等)。
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的实现。
系统要求有明确的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进度表;微机室要有固定的课程表、上课时间表;学生在微机室内有固定的机器号;学生名单应包括班长、课代表及各小组组长;教师教案、课件、练习和考试内容或其他资料有相应的课时编号。
硬件平台:多媒体网络微机室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服装设计;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与互联网,服装行业也随之进入数字信息时代。一直以来被称为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业内人士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使服装设计、生产以及销售环节更加高效。作为消费者,不仅能更直观便利的获得商品信息,也能根据自己的体型,进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在数字化技术的作用下,服装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由此对我国高校服装设计教育以及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化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语言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存储,信息包括文字、图形、色彩、关系等,将数字化的信息进行储存和运算,并以不同形式再次显示。不仅保证了信息的准确度,更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目前服装领域的数字化已经参与了服装工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人体测量、服装流行趋势预测、款式设计、样板设计、推版、放码、成衣制作、生产管理、流程管理、电子商务、服装营销、客户信息管理等方面。
1 数字化人体测量
服装设计的对象是各种不同体型的人。传统的做法是手工测量关键部位尺寸并进行号型划分,这样获得的数据与实际人体之间存在较大的误差,测量的部位较为局限,并不能满足被测者的着装需求。三维人体测量技术(3D body scanner system)通过应用光敏设备捕捉光源投射到人体表面的光(激光、白光及红外线)在人体上形成的图像,描述人体三维特征。国际上常用的有英国Cyberware全身扫描机、美国TC2人体测量仪、德国TechMath人体扫描仪等。数字化三维人体测量技术可以针对不同地域、国家的人体进行快速、大批量扫描测量,建立精确的人体数据库,也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这都是手工测量无法取代的。
目前,中国的东华大学(TC2)、西安工程科技学院(TechMath)等院校相继建立起人体数据库,为服装生产的大规模定制(MC)与量身定制(MTM)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汉纺织大学也引入了法国TELMAT三维人体扫描系统,与《服装人体工效学》《服装结构》等专业课程相结合,通过扫描测量,学生认识了更多的测量部位,并直观的观测到测量部位着装后的松量变化,建立二维衣片与三维廓型之间的转换关系,为结构课程打下理论基础,从而拓展学生的专业眼界。
2 数字化服装款式设计
在具体的设计环节中,设计师需要对灵感元素进行提炼组合,通过效果图表达服装整体视觉效果,并运用着色技法体现色彩、面料肌理,通过款式图表达服装细节在标准人台上的款式特征。简单迅速地将瞬间灵感记录,并直观的体现设计者的个性风格。而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可以全部实现,例如绘制效果图和款式图的Adobe Photoshop、Painter、Illustrator、CorelDraw等二维图形处理软件,较手工绘制更具有效率,表现更加逼真。存储的图像文件便于保存、修改和传播。
目前高校中开设的《服装效果图表现》《服装款式设计》等课程,仍然以手绘为主,与行业发展现状有一定差距,服装专业学生只能通过自学或选修其他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来弥补,导致高校毕业生实际技能与用人单位需求脱钩,因此还需增加这类设计课程上机与软件辅导环节。
3 数字化服装面料设计
面料是体现款式的基本素材,只有了解面料的各种特性,才能充分运用材料来实现设计师的设计构想。目前服装面料相关内容有:面料类别、面料悬垂度、面料弹性、织造方法、面料后期处理等等。而这些都可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在于面料CAD系统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处理这些繁琐的信息,再通过显示屏直观逼真的填充到选取的裁片上。面料印花CAD能进行模拟面料图案的绘制。数字化技术将面料的各个属性转换成数字进行记录和储存,还可以运用到传统图案及珍贵历史织物的保护中。
4 数字化服装生产
服装版型设计包括打版、放码、排料三个方面,通过CAD辅助设计系统和CAM辅助制造系统可以快速实现。目前国内高校常用软件有美国的格柏Gerber、法国力克Lactra、中国的富怡、日升、至尊宝纺、宏华等。通过这些软件,能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缩短服装的生产周期。目前国内很多企业有自己的样板库,在每一季度的服装开发上版型比较固定,并没有将版型CAD充分利用起来。服装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通过从CAD系统接收衣片及工艺信息,利用计算机控制相关的加工设备,实现自动铺布、验布及裁剪等缝制准备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高校服装专业的《服装CAD》与《服装结构》属于专业核心课程。由于版权和经费的原因,课程中使用的往往是企业中已经淘汰掉的软件版本。
5 数字化服装营销
随着一大批国外快时尚品牌的涌入,国内的服装竞争越来越激烈,服装款式的更新速度以周为单位,时尚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商品上市的节奏越来越快,库存的管理越来越重要。这是市场对服装行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企业内部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对业务进行合理规划,最常借助的是企业资源信息系统ERP,将生产原料、成本、库存、销售渠道等进行规划,实现跨部门的协作,从而提高生产与销售效率。企业外部需要对产品进行追踪,了解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售后。最常借助的是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
高校服装专业的《服装店铺运作》《服装品牌营销》《服装商品企划》等课程,可加入数字化软件介绍章节。借助数字化软件,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平台等内容与课程衔接,促进行业与高校无缝对接,提升高校服装专业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6 结语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发展方向为三维化、智能化、高效化。其主要的功能是利用计算机可将三维的服装展开为二维衣片,或者将绘制的二维衣片转换称为三维人台试衣效果。由于强大的数据库支持,系统可以模拟出不同面料静态和动态的展示效果。这将推动服装行业的飞速发展,也将促进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进行相关调整,从而符合社会与市场对高素质服装人才的需求。虚拟试衣与服装的动态模拟展示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现有一些网络购物平台已经着手建立自己的数字化服装平台,通过输入消费者人体数据,生成个性化体型模型,从而实现消费者在网站虚拟试衣,创造更有趣的时尚体验,从而增加购买的可能性。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产物,贯穿了服装行业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地扩大应用范围和影响力,并对高校服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桂林.“数字化技术是服装产业升级转型的核心驱动力”[J]服饰导刊,2012(9):27.
一、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在教学设计中最有效应用的优势
数字化电子备课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备课能力,电子备课通过图片与声音的完美配合,让教师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备课方式内容呆板的问题,利用动画和图片来授课,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氛围。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能够兼容种类丰富的备课内容,提供给学生信息量巨大的学习资料,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对于材料性知识的需求。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师备课方式,有效地解决了部分教师备课内容落后所形成的书本知识与教师备课内容联系不紧密的问题,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方便、科学的平台。
二、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在教学设计中最优化应用的意义
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在教学设计中的最优化应用,不管是对直接受益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还是对教师和学生密切相关的学校而言,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在教学设计中的最优化应用对教师的意义
在现代化的教师备课中,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作为教师备课的主要工具,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备课过程变得简单、快捷,更加方便有效,利用网络实现了教师办公的自动化,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为教师的授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数学化电子备课平台一方面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授课的质量,保证了教师授课的效果。另一方面,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还可以根据教师的备课内容形成试题,成为了教师授课的一种辅助工具,保证了学生对于上课所学到的知识的掌握和及时的应用,提高了学习能力。
2.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在教学设计中的最优化应用对学生的意义
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让课堂减少了一分呆板,增加了一分灵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通过一个个多媒体影像的展现,在愉悦的受视感觉中来提高自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在教学设计中的最优化应用,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课堂变得有趣,能够在整个课堂上时刻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教师的讲解内容走,深刻地把握所学习到的文化知识的内涵,增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好地完成课业目标。另一方面,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在教学设计中的最优化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课业习题,通过这些习题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应用,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科学、有效。
3.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在教学设计中的最优化应用对学校的意义
在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的帮助下,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整体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的误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学生排忧解难。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控能力,对于学校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设备吸引着众多的莘莘学子前来就学,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三、实现基于数字校园的电子备课平台所需最优化的措施
1.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是实现数字校园的电子备课平台的最优化的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的作用就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能力提升刻不容缓。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才能够为学生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为学生在探寻知识的道路上扫清障碍。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2.充分发挥数字校园的电子备课平台的功能,为教师有效备课提供保障
数字校园的电子备课平台具有着海量的数据和资料,能够为教师的有效备课提供充足的素材,并通过动画和图片的演绎来形象地诠释教师授课的内容,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就可以实现课业目标,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备课所要达到的效果。
《数字逻辑》课程的传统教学理念是使学生从了解数字系统开始,直到能使用数字集成电路实现工程所需逻辑设计的完整过程。这一教学理念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以应用为主的教学方式,主要目标在于培养计算机工程的应用人才。历史的发展进入21世纪,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改革和以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为核心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迫切需要创新性人才提高薄弱的自主创新能力,解决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各种瓶颈问题。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各院校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精细化管理的是一种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的科学管理方式。它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因此,基于精细化管理,本文对《数字逻辑》课程的精细化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精细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内涵
高校的课堂上通常是一位老师面对上百位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像流水线生产车间,粗放式的教育对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
法,降低了个性化尤其是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智能。与此相对,精细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理论来源是精细化管理。所谓精细化管理,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将此理念推广到精细化教学,就要求教师从备课、课堂、课后等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做到精心,对课程的讲解要细致,对学生的管理和传授要精细、要尽职。如果每门课程都能将精细化教学方式贯彻执行,高校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创造性或技术性高级人才。
精细化教学的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
1.精
《诗经》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的是在加工玉石的过程中不厌其烦,追求尽善尽美,就是一种求精、做精的体现,这可以反映在教学的准备、计划、实施、反馈等各个环节。
2.准
准是对规则的切实遵守,做到准确、准时。这体现在教学方式的规范化、专业化、数据化、程序化,这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水准。
3.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细节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好每一个细节,而不能因为事小而忽略不做。要善于把大事化结成小事,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把小事做细,才能优质完成教学任务。
4.严
“严”不是严厉,而是对制度和流程的一丝
不苟地严格执行,把精细化精神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严师出高徒”,只有严格把关,才能避免浮躁心理。
精细化教学的这四个方面的内涵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精”是态度,“准”和“细”是方式,“严”则是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把教学任务做系统化和细致化处理,利用专业化、标准化的手段,确保各环节准确、高效地协同进行。没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不折不扣的严格执行力度,规则制度就只能成为一纸空谈;没有专业水准和细节的磨砺,同样无法卓有成效地完成任务。这四个内涵运用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精细化教学流程中只有发扬人文关怀,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目标。
二、《数字逻辑》课程的精细化教学
1.对课程教学的各项工作精益求精
(1)精心准备教案
教案是上课前的必修环节。一堂课的质量如何,跟教案是否准备充分有直接的关系。在一个学期的开始之前,教案设计过程就要完成,这样才能对整个课程的组成及脉络有个系统的了解;在每堂课之前,要细致地对教案进行完善,熟悉这堂课的每个知识点,做到胸有成竹。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和课后习题
课堂听讲只是一个被动地接受过程,有些学生在听的时候觉得懂了,但并未真正理解透彻,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应用,因而必须辅助以适当的习题训练,这可以在课堂上和课后两个阶段进行。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集思广益。课后习题能够对课堂内容起到巩固和加深理解的作用。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在每堂课的开始,先对上次课的内容做一个回放,然后提出本次课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心中有数,增加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在讲课过程中,要避免新知识点的切入突兀,注意知识体系的因果转承。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不能让课堂变成一个人的独角戏,以增加平时成绩为条件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提出各种想法一起讨论。在课堂快结束时,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留出时间让学生理解、消化和提问。
2.强化细节意识
(1)课堂内容要丰富翔实
《数字逻辑》课程的内容较多,在一个学期的课堂中,如果只倾向于把所有的内容一股脑地塞给学生,走马观花式粗糙的学习过程,不仅如雁过无痕,一学不到知识,而且无法让学生领略到《数字逻辑》课程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简单优美。这样,只能扼杀学生对这门课背后的理论体系的兴趣,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无从谈起。而采用精细化教学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层次分明,首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的知识体系,了解它的精髓所在,然后在一些重要的原理或问题上突出细节,条缕清晰地向学生讲解其来龙去脉。好比参观一片森林,要先介绍森林的基本信息,然后再详细观察一棵或几棵典型的树的情况,如此详略得当,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而掌握这门课的知识。
(2)要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到个性化教学
在同一个课堂上,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教学进度的快慢上把握好平衡,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在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多次强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对 基础薄弱的同学,提供适当地鼓励;对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采用奖励性措施激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深入探索。
(3)做到课本与专业前沿知识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准
《数字逻辑》课堂上多为较为经典的知识,在准确传授这些内容的同时,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在某些与前沿热点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上,可以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延伸理解,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课程兴趣。比如:在讲述组合逻辑电路和同步时序电路时,强调在现代数字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它们对Verilog HDL建模仿真的支撑作用,以便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程度。
(4)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变枯燥为生动
《数字逻辑》的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如果生搬硬套地直接描述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进行类比,或者用电脑进行动画演示,甚至当场实验,这些多样化手段的引入,为课堂气氛注入新鲜元素,让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如:在讲述主从JK触发器的一次变化问题时,电路图的理论分析不能够直观解释,可以通过动态的时序图直观地描述问题。
精细化管理作为科学的管理方式,它应用于《数字逻辑》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的应用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在课前的教案准备、教学过程、课程内容、课后习题等多个方面精细化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管冰蕾,胡家芬.计算机专业“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时代教育,2009(3):99-101.
[2]王诗兵,王中心,李军,等.计算机专业“数字逻辑”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24):52-56.
[3]唐明.认识简单与统一之美:数字逻辑课程教改谈[J].计算机教育,2013(2):24-26.
基金项目:电子科技大学教改项目“计算机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0XJYZC029)
现代自然课堂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又动脑,并凭着志趣在课后进行后续研究,本文谈了在教学《压缩空气》一课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擦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胆量等方面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明确研究目标。
二、化解难点,形成知识体系。
三、抛砖引玉,培养创新精神。
现代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自然教学,能使教师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下面,我就谈一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压缩空气》一课中的运用。
一、激发兴趣,明确研究目标
这是创新教育中培养创新兴趣、创新意识的阶段,也是创新教育的启蒙内容。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决定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地活动。他们易为内容新颖、方式方法独特、活动变化多样且变化激烈的事物所吸引,产生兴趣,同时,自己也会因事物、环境的新奇而产生独到的想法,别出心裁的见解!
《压缩空气》这一课中培养能力的知识载体有1、空气可以被压缩;2、压缩空气具有弹性。这些知识点的内容是新颖的,它与固体的压缩与弹性有相似点,但更抽象,更能以理解。所以在教学引入的方式方法上,必须从他们喜闻乐见的现象出发,引出疑点,激发探究欲望。
本课开头,我利用录像资料,播放一位叔叔骑瘪轮胎的自行车,费力而难以前行,然后叔叔用气筒打气。发出冲气时“哧哧”的声音,轮胎气充足后,转动轻巧而有力,这样通过熟悉的、直观的轮胎形状的变化,充气时形象的声音,进而让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这时,同学们思维异常活跃,纷纷想到了体育课上打篮球,气充足时拍起来轻松、弹性好,而且落地有声;当没有气时,费力而弹不起来。还有顶气球活动:饱气球用头轻轻一顶就蹦得很高,而瘪气球用力顶还直往下掉。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录像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将日常生活中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再现于课堂,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整理了头脑中原有的信息知识,进而又明确了研究目标,进入迫切想解疑的心理状态,为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围,也为后文的创新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意识状态。
二、化解难点,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学习不仅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也会影响学习信心,降低学习热情。
在《压缩空气》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如何压缩的,压缩后是什么样的,又如何会有弹性呢?这一系列问题学生在用实物在进行探究时是观察不到的,为了全体学习能够理解这一抽象的知识点,为后文的实践应用、创新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把一个个空气分子画成形象可爱的小人头,当没有压缩时,它们自由自在地在空间中活动、游戏;当被压缩后,它们满脸愁容地被挤在一起,你挤我,我挤你,恨不得冲出去,由此一旦有空隙,它们就奋力往外冲,这也就是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当学生通过媒体展示,见到这一形象的情景时,他们情不自禁地说:“真好玩,我也是这样想的,但说不好!”也有的惊讶地说:“哦!原来是这样的,就像我们人挤公共汽车一样,许多人挤在一起很难受,当到站下车时,便从车门中冲出去,感觉很宽敞……”多么精彩的比喻。通过以上活动使同学们把实验、感性认识与抽象认识溶为一体,切切实实从搜集、整理知识过程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并从中享受到了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乐趣。
三、抛砖引玉,培养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