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模式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商业模式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一、 引言

随着后过渡期的来临国际分工的程度越来越高,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日益密切,经济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外贸企业间的资源整合,虚拟经营方式都要求企业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开发。同时国内和国外市场变化迅速,市场脉搏越来越难把握,这就对外贸中小企业科学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向内挖潜,勤练内功,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主动快速的适应市场变化,推行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带动的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服务创新,探索创新发展之路是企业生存竞争的关键。移动商务(M-Commerce)作为新技术环境与新市场条件下的一种新型商务形态,是指通过移动通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利用移动信息终端参与各种商业活动的一种新的商务模式,相比电子商务,移动商务具备以下特征与优势:

1.更为自由便捷的通讯环境。移动商务的目标是任何人(Anyone)在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都有条件保持信息沟通,减少传统电子商务对设备条件与网络环境的要求,使得信息处理与传递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2.更广泛的消费者覆盖。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止2009年6月底上网用户已达到3.38亿人,同期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6.87亿,是上网用户的2倍多,而且还在不断增长,潜在巨大的消费者将为企业创造更多商业机会

3.更准确,个性化的信息互动。移动商务信息传递是以直接面向用户为特征的,这使得为客户提供的信息或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提高客户满意度。

4.基于位置的服务。移动商务可以实现位置定位和跟踪,提供位置敏感的交易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是移动商务最具特色的服务,也是移动商务创新价值所在。

移动商务的出现又一次引发了企业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深层次的变革,形成了基于移动商务的新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其主要特征为:移动商务把动态的元素带进了管理,涵盖了所有的基本管理流程,特别是在移动商务环境下,商务运营活动实现了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化,不仅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可以在动态中进行,信息可以在动态中传递,而且,决策可以在动态中实现,交易可以在动态中完成,并且动态运行的终端还可以整合和共享固定网络的信息资源,实现移动网络和互联网的信息转移和对接,进而实现和传统商务的对接,极大的扩展了移动商务发展的空间和交易范围,为企业获取资源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奠定了基础。

二、 外贸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分析

2008年笔者通过问卷调研和重点访谈形式了解上海外贸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并对外贸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与发展做了研究。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对象均为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中小外贸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成功获得有效问卷162份,同时选择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贸易企业进行了访谈。下面结合本次调研,对上海外贸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做如下几点分析:

1.互联网已经成为外贸企业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基础设施。从调查结果来看,现阶段各类型的外贸企业都非常重视互联网的应用,将网络作为企业的基础设施。本次调研对象中91%的企业都拥有内部网络,并接入互联网从事商务活动。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上,78%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WEB网站,且WEB网站的建设和管理模式以自主建设管理为主,达到了45%,即使外包模式也是自主管理维护为主,显示企业非常重视。剩下没有建立独立网站的企业也非常依赖互联网的应用,例如利用网络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络资源和从事信息交流和沟通是非常普及的。

2.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呈现出多样性和广泛性。本次调研将企业在电子商务系统的实现程度依次分为“没有,也不计划建立”、“计划建立”、“正在建立该系统”、“初步使用,尚处于磨合期”、“正在企业中推广使用”、“完全融入企业日常运营,并产生明显效益”等6个程度,并对每个程度分别赋值1-6,其中最高值为6。然后按算术平均值方法计算出不同类型的系统企业实现程度平均值。其中实现程度最高的是办公自动化,其平均值达到了4.87,其它的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资源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也正在建设。这说明了上海外贸企业总体电子商务的应用程度较高而且各种层次应用都已开始尝试。

3.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目的仍然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重点,但加强企业间协作,增强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对于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目的和作用,让被访者选择与其关注最密切的答案(可多选)。从总体样本看,关注度最高的是“员工工作效率提高”占64%,“缩短业务流程时间”占50%,“增强企业竞争力”占40%,“增加销售,降低采购成本”均为30%左右,“加强上下游厂商合作”也占比33%。

4.电子商务越来越在更广泛意义上理解,企业已能从管理创新角度理解电子商务。通过访谈,笔者感受到外贸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概念越来越能从广泛意义上理解。从最早的技术角度即电子商务就是网上电子化交易,到技术管理并重,再到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越来越多企业从供应链、价值链、企业战略角度理解电子商务以及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管理思想。这对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进入信息化的更高阶段有直接推动作用的,可促进企业拓展思路,积极探索更多的切合实际的应用。

三、 外贸企业移动商务应用思路及模式

当前,面向个人消费领域的移动商务推出了很多成功的应用诸如移动娱乐,移动内容服务等,但面向企业的移动商务应用不多,有些虽已起步但应用还不够深入,大多属于支撑业务而不是核心应用,原因在于多数企业缺乏对移动商务的认知,针对具体行业的应用思路和模式分析较少。笔者认为面向企业的移动商务应用务必结合行业特征和企业需求现状,分行业、分阶段、分重点分步实施,将移动商务应用与现有信息化应用集成共享,与传统商务模式对接,才能充分发挥移动商务的特色优势,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下面结合上文调研分析结果,针对外贸中小企业移动商务探讨其应用模式:

1.获取更多贸易机会。通过移动商务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以增强营销能力和客户拓展能力,获取更多贸易机会。在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外贸形式非常严峻,中小企业受到冲击严重。外贸企业应对危机的重要办法就是拉动内需市场,借助各种营销手段,推广宣传企业显得尤其重要,而移动终端覆盖的庞大用户资源蕴含着巨大商机,通过移动营销可以很方便地和客户实时沟通交流,实现与企业的信息互动,提供反馈意见和建议。这些反馈的信息和客户访问记录,除了能帮助企业完善服务体系,还为企业精准分析客户构成,制定营销策略,提供帮助。客户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对中小企业来说更快、更准确的发现新客户,并能利用信息系统做好客户资源管理、客户分析和筛选,进而获得商机显得非常重要。移动客户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托客户资源,扩展客户资源,开发客户资源,放量客户资源的最便捷的方式,最灵活的沟通手段,不仅实时性好,而且可以一对一交流,不仅可以提高使用者的效率,而且可以进行定向汇报,定时沟通,极大地提升了客户服务水平,为企业留住客户和保持住客户,获取更多贸易机会。

2.提高工作效率。外贸中小企业员工60%以上处于流动状态,外销员和业务员承担了主要工作,诸如国际贸易交流、外贸立项、谈判、合同的制作、签订、执行等,还牵涉到运输、保险、报关、报验等业务,由于工作繁忙大多处于跑业务的状态,而传统电子商务是以PC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需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对流动的员工来说存在信息传递延迟、更新速度慢,信息接入盲区的难题。移动网络的开放性和移动终端的移动性为提高外销员的工作效率带来了诸多便利,洽谈、谈判、信息搜寻均可以借助移动商务平台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譬如,对已有的商品寻找购买者、查询商品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对将要建立交易关系的客户调查其资信情况、对国外客户希望购买的商品,在国内市场调查该商品供应情况和供应商信息等。随着移动支付日渐成熟、移动终端的智能化、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的推广、3G通信网络的普及,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交易的模式,完全可以平滑移植到移动平台,移动商务将成为今后电子商务延伸的主渠道,随之而来的客户交互内容和交易速度将会有根本改变,交易必将以比现在更快的速度、更智能、更好的交互性、更个性化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因为信息的流动和传输更迅速便捷,信息流处理手段的进步将会进一步优化物流和资金流,使交易的各个环节和诸要素结合成一个协同的整体,移动商务相比电子商务能更大程度的节约交易成本,缩短流程时间。

3.资源整合及供应链协同。外贸企业移动商务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交易层面,企业应借助移动商务的实施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资源整合和供应链协同,增强竞争力。货物从生产者手里转到国外消费者手中,这中间又要经过长途运输、过多道关卡,牵涉银行、商检、海关、保险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电子商务技术为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提供了可能,移动商务技术则为进一步扩大供应链管理的范围、提高管理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建立更为简单、有效的监督机制提供了低成本的方便手段。可以设想,无需电源支持,重量不足百克,基本具备完整个人计算机能力的智能移动终端投人商业领域,几乎能有效地把目前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所有无法直接采用计算机支持、仍需手工干预的流程纳人自动化处理的体系中,增强企业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响应速度,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完善的服务满足客户日益个性化的需求,与自己所经营产品的供应商建立更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价值链企业间资源共享协同,合作共赢。

总之,面向企业的移动商务还是一个全新的商务模式,其商务设计和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既有商务模式和消费者习惯是移动商务认知发展的障碍。同时,移动商务的发展也面临着资金、人才、法律、安全等问题制约,亟需政府、解决方案提供商、行业协会、信息化联盟等相关机构积极引导,构筑良好的合作平台和推进机制,共同培育扶持,移动商务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我国在全球新的移动商务革命和移动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

参考文献:

[1]成健,谭立群.中小外贸企业国际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初探[J], 中国流通经济 2008(6):69-72.

[2]张千帆, 梅娟 移动商务商业模式分析、评价与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9(3):249-251.

[3]王汝林. 移动商务理论与实务[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商业模式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型财会人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吴晖(1960-),男,浙江金华人,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47-02

一、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普遍推行以及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使得企业的经营业务和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同时企业的经营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也大大上升,这对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核算型”财会人员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此外,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也是21世纪以来财会领域的一个重大变化,这使得企业财会人员的需求出现一个新的特征:原有的操作型财会人员将逐渐被计算机所取代,兼有会计、财务、税法、法律、计算机、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企业紧缺的人才。反观我国财会人才的现状,一方面普通财会人才已经饱和,另一方面管理型、复合型财会人才严重短缺,甚至需要从国外引进,高端财会人才的培养将是我国未来会计培养的重点对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有的高校会计教学模式遭遇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高校应改革现有会计教学模式,将“管理型财会人员的培养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所谓“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在加强会计和财会管理这些微观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要重点突出经营管理理念和会计理念的结合教学,培养财会学生的宏观经济的理解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能力、战略执行能力,包括资本运作、税收筹划等在内的价值创造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财务协调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相关数据分析能力、外语交流能力以及必要的计算机信息化能力,从而打造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广泛管理视角的复合型财会人才。对于具体的会计专业课程来说,要求专业教师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大胆改革和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而把学生打造成为社会紧缺的“管理型财会人才”。

“中级财务会计”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包含了学生未来会计实务中的基本会计知识,其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相关探讨。

二、传统“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的教学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受教育者未来的职业生涯需求为方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但是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和模式并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对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来说,笔者认为当前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采用“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理念,以面授辅导为主,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老师逐章进行讲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的管理理念脱节。

会计理论知识相对于会计实务来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会计教学中有价值的实务案例也较少,相应地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核算型”的财务人员,而不是社会紧缺的管理型财会人才。

与其他课程的融合相对来说不够,主要包括税法、财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等在内的财会核心课程,还有诸如金融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长久以往只会使学生的视野过于狭隘,过分追求会计业务的正确处理却缺乏宏观分析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谈不上“管理型财会人才”的培养。

与国际财务会计相关理论和实务的衔接程度相对来说不够。尽管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在进行国际趋同,但是在某些具体的方面仍存在着细微的差异。此外,国际财务会计准则也在不断进行颁布和修订,而许多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主要着眼于国内的会计准则,缺乏对国际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理论的传授。

三、“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深化

必须始终以“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结合财会专业和非财会专业知识,深化“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现阶段,该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否则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呆板的“核算型”财会人员。必须以试图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国内乃至国际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现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企业经济业务背后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战略,剖析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对企业财务活动、经营活动的影响,同时结合相关法律知识讨论、分析在税收筹划、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等约束性条件下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做出,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够结合实践并使其做到“深入浅出”,加深学生对会计业务的理解,从而学会从管理的视角出发研究企业的会计活动。

重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主要借助于案例教学法的推广和使用。将现实经济活动中真实的会计案例引入到会计教学课堂,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对案例中存在的会计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形成书面案例分析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长期以来会计教学课堂沉闷的气氛,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会计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从而打造“管理型财会人才”。

加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教学,以拓宽学生的会计视野。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在不断进行国际趋同,但是在某些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着细微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讲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时应积极收集目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积极阅读、讨论,重点分析目前仍存在的相关差异以及趋同的优劣、存在的困难,从而不断拓宽其国际会计视野。

会计信息化是目前财会领域的一大重点和热点,这虽然不是“中级财务会计”的授课范围,但这是“中级财务会计”必须结合教学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等相关知识能够更好地融合,以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财会人才,这是符合“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此外,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会计网站、财税网站、财经网站,不断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主动性。

四、转变教学模式

1.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使用

现在的高校会计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手段更加直观明朗、信息量比较大,能够将比较复杂的会计内容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而提高了授课效率。但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有可能会导致教学速度过快,使学生无法真正消化课堂知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相关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

2.选择符合新会计准则并配有相关案例的教材,同时不断关注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内容和相关解释公告

近几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多次修订,并出台了相关的5个解释公告,教师应当选择能够体现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内容的教材进行教学,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收集企业会计准则最新的修改变化以及相关解释公告,以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持续更新。

3.不断加强“中级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

国内外的实证研究表明,案例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创新能力、达到师生互动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选择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案例,这样可以保证会计案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譬如在金融资产章节的教学中,可以引入雅戈尔对宁波银行、中信证券的投资作为相关研究案例;又譬如在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合并报表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引入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教学案例。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我国上市公司中相关债务重组问题、借款利息资本化问题、收入确认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的管理学理念以及税务、法律、审计、金融等相关知识对此案例进一步剖析其背后的经营实质和战略,使学生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知识主动学习,因此该教学模式也非常符合“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梁方正.当前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10).

[2]罗金明,许永斌.如何打造管理型财会培养模式[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8,(12).

[3]余玉苗.综合能力提升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整合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J].财会通讯,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