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管理

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管理

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企业资产管理;保值增值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在对目前煤炭企业资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中发现,对于煤炭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不容再有拖延。不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发展和共同积累的财富就会付之东流了,而社会主义经济也成为无本之源、无根之木,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之基础都将受到动摇。因此,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煤炭企业的资产进行验资时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总结,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是有必要的。

一、资产保值增值概念的阐述

“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是一个多元素综合的概念,其中包括了“公司资产”、“保值”、“增值”这三个子概念,并让它们进行有机的结合。这里所说的“公司资产”实际上指的是会计概念方面所讲的“资本”。会计概念方面所讲的“资本”和公司的“净资产”或“所有者权益”是同义的。其资产的构成、投资都归公司的所有者,代表企业的经营资本。企业在经营活动一段时间之后,实现了盈亏平衡,就叫做资产保值。因此,所谓的“增值”就可以而易见的看出是指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活动后,所产生的超过原有经营资本,实现了更大的价值的现象。由此可见,企业经营的本质是增加的企业的经营效率,以达到企业增值。

二、煤炭企业保值增值的正确含义

现在煤炭企业都将企业自身固定资产的增加和国有资产作为企业年度考核的一部分,并对国有资产的增长速度加以限制,这种想法与做法都是存在缺陷的,是不可取的。而产生这种做法的原因,首先,是对国有资产的了解不够全面,国有资产被限制在固定资产的形式上。企业自身的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虽然较大,是企业的总资产,但它却不能代表企业的全部资产。企业除了固定资产外,还有流动资产、递延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和其他资产等。

其次,这种想法没有意识到流动性的资产,如对资金安排的商业计划书的价值都还停留在规划系统“种瓜只能得瓜,种豆只能得豆”的老理念上,在企业流动资金出现严重短缺时,仍然不懂得控制资本支出的规模,认为有支出就会有收入,收入就是增值的保障。但是,这只是一种表象,并不能真正达到企业资产增值保值的效果。这样的行为只能更改现有的企业资产的结构,让流动资产减少,固定资产增加,但企业自身资产的总量是不变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流动性资产的比例,这种做法能大大提高企业资产的应变能力。

三、突破困境,增值保值的正确方法

(一)努力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对产权进行界定

煤炭企业要始终贯彻《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在落实责任制的同时,也要把企业的自落到实处。企业还应把明确产权关系,对自身产权进行界定,这两项任务作为企业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江西的煤炭企业就及时的抓住机遇,清产核资,对企业资产进行价值估算。并在杨桥矿厂、八一矿厂、萍乡矿乡局建安公司、丰城矿务局机厂等煤炭企业内部试行企业改革, 清产核资,取得了良好的尝试效果,为未来进一步加快组建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制度的实施,以及煤炭企业资产增值保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奠定了基础;山西的某煤企,在经济下滑、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及时转型,实时的成立了金融财务公司,第一年就增收4个亿,并实现了合理的融资,保证了现金流,解决了资金问题,另防止产能过剩,部分单位实施轮流上班不降薪试点,其他时间自我创新,做到人力资源的保增值。

(二)煤炭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制度的建立

建立煤炭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制度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形式上的,必须在系统的测量中,才能确保实行。首先,企业必须明确估算资产价值的内涵,即如何评估资产的价值。在现如今的工作生活当中,大家都只关注企业资产的总额度,以为只要总额度不变,那就是实现了保值。事实却并非如此,即使企业的总资产增加了,如果其余的负资产,比如债务资产的总额也增加了,那么就绝不能说这个企业的资产实现了保值。用来测量一个企业的资产是否保值或者增值的标准,应该是该企业的纯利润。一个企业,只有它自身的纯利润增加了,那么它在保证资产总额度不变的情况下,才是真正实现了企业资产增值。也就是说一个企业耐以生存的根本,就是它的纯利润。因此,建立一套准确、可信度高,并且切实可行的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当前形势下煤炭企业势在必行的。

(三)完善企业财产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台的《国有企业财产管理监督条例》规定,煤炭行业应尽快建立监管重点煤炭企业,和其自身企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机制。通过规定,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不断提高国有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总之,煤炭企业要以消除国有资产流失,实现保值增值为目的,这就使之必须要改变旧式的经济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财产管理体制,为企业国有资产充分发挥其作用打好基础。

四、结束语

煤炭企业要想突破困境,实现企业资产的增值保值,就必须在理解保值增值的概念的同时,正确把握它们的含义,并且要努力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对产权进行界定;建立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制度;建立对其直接负责的领导班子;完善企业财产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实现突破困境,达到资产增值保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苹.浅析强化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河北煤炭,2009,06: 69-70.

[2]李荣融.切实履行监督职责 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制度十年回顾[J].国有资产管理,2009,09:4-7.

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范文第2篇

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直接关系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学校固定资产既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的难点所在。其固定资产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或上级主管部门调拨,学校购置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持续损耗,科学的管理可以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特别是近年来教学改革工作正在迅速发展,学校不断引进新设备、新仪器,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较高,如果不能施以严格的管理,则有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快速减值,或是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最终影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校固定资产购置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因此,学校应深入分析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国家财政拨款是学校固定资产购置的主要经费来源,尽管随着改革的发展,学校办学经费正在向多元化转变,但长期以来固定资产购置资金具有无偿性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因而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学校各部门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未能给予高度的重视,对固定资产的内涵、管理的要求缺少清晰的认知,工作中往往出现固定资产采购计划编制不科学、固定资产使用消耗过快、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等问题。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本身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专门的部门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实际上学校常面临多头管理的局面,如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由财务、后勤部门共同承担,但财务部门仅仅是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核算和管理,至于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维护、清点等工作未能有效落实,部门之间的工作存在脱节,配合不力,信息无法共享。这就容易使固定资产在购置、调拨、领取、使用、报废等环节产生管理漏洞。

3.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不科学。

学校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应当能够反映资产的全貌,而按照现有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的信息存在失真问题。学校现有的会计核算方法并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自采购以来,在使用中不断损耗、减值,但是从会计核算的结果来看,资产的账面价值仍然体现为原值,无论是采购、调拨还是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在正式报废前账面价值始终保持原值,这就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

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发展的举措

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学校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的重视,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会计核算方法,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1.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漏洞,学校应尽快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采购、入库、使用、维护、报废等各项管理工作都纳入制度化轨道。固定资产的采购必须遵守预算编制制度,校领导、财务人员及相关负责人可组成采购计划小组,按照预算要求,认真分析固定资产采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确定采购的资产,学校应采取招标采购。固定资产采购入库时,由于学校固定资产种类多,存放地点较为分散,管理难度大,管理人员应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使用管理软件与条形码标签相结合的方法,对固定资产分门别类,实施信息化管理。同时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学校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和维护。固定资产如需报废,也必须经过严格审核。

2.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范文第3篇

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问题。在这两者的关系中,保值是基础,增值是目标。因此,从资产运行的过程看,固定资产保值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为补偿固定资产磨损价值而提取的折旧额。要能保证原有固走资产使用价值的更新,而不致于因为通货膨胀而发生贬值;其二是在固定资产运行过程中,从两个不同时点进行观察,其资产净值能维持原有的规模,而不发生资产流失和资不抵债。资产增值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从一定的时间区域来观察,某一时点的资产市场重估价值与报告期某一时点的资产按市场价格的重估价值相比较,在这两个不同时点上,按同一价格估价的资产值,若后者大干前者,即为资产价值的增值额。由此可见,考核国有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包涵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货膨胀条件下折旧额的计算问题;二是按市场价格对于资产价值的重新估算的问题;三是资产增值与增值率计算问题。在这里笔者仅就通货膨胀条件下,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谈谈资产的保值问题。

一、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核算原则

固定资产折旧额,是固定资产磨损价值货币表现,在一定时期内提取折旧的数额,取决于固定资产的规模与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这是传统会计核算折旧额时所遵循的原则。但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过快的条件下,计算折旧时,除了仍应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当考虑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因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提折旧基金,能够从使用价值上恢复原有规模。如1985年投资100万元,购买每辆载重吨位4吨的10辆载重汽车,寿命期为10年,提取折旧100万元,1995年这批汽车报废,由于物价上涨,再用这100万元折旧额就无法购买具有原使用价值的10辆载重汽车。因此,在新的条件下,折旧额应当要保证固定资产原有使用价值得以补偿,这是折旧额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同时,亦是资产保值应遵守的准则。

二、折旧额的核算方法

(一)固定资产磨损价值贬值的量变规律。

为了正确地核算折旧额,即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能抵补货币贬值的损失,在固定资产寿命期各个时间阶段上所计算的折旧额之和,能够满足从使用价值上恢复原有固定资产规模的需要,这首先就需要分析固定资产磨损价值贬值的量变规律。

固定资产是长期使用的物质资料,而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是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因而,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过程是:

购置建造一交付使用一报废一再购置建造。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建(购)置是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始点,报废是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终点。在寿命期中,固定资产每年在提取折旧后,其金额必要产生一个无形贬值量。这个贬值量的变化过程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Z代表固定资产原值;Z’代表货币贬值的损失量;Y代表年折旧额;L代表物价上涨率;l,2…n代表时序;n代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为了避免固定资产贬值的损失,在核算折;日时,应当把贬值(Z’)加到折旧额中,进入产品成本,待产品出售后,收回折旧以满足更新固定资产的需要。

(二)核算折旧的公式设想。

上面从递减折旧的观点,考察固定资产逐年递减的贬值量的变化规律的,但为了正确计算年折旧额,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这个问题,即一方面以整个固定资产原值为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可把逐年贬值量加到固定资产原值中去,使固定资产从其生命的始点到生命的终点,仍能保值。另一方面每年提取的折旧额,从第~年末开始,直至折旧终止为止亦逐年加进一个贬值额,并假定固定资产在报废时无残值,则可建立如下公式:

把上述方程作为如下整理,则:

整理后简得:

现仍以本文前面购买10辆汽车为例:

Z=100万元,n=10年

则该批汽车的年折旧额为:

计算结果,每年提取13.8909万元,在10年物价总水平上升87.186%的条件下,在10年后仍然能够购买载重量为4吨的10辆载重汽车。然而按传统的方法计算折旧,即100万元10年=10万元,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所计算的折旧总额,是无法按照原有固定资产使用价值规模更新全部固定资产,即无法保证固定资产保值的。

三、核算折旧额的几个具体问题

通过实例证明,笔者认为上面所设计并经过推导,论证所建立的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计算折旧额的公式是科学的,但在应用公式时,仍有下列问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价格指数的选择。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各种商品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不同,因而其物价上涨幅度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我国实际工作中编制有各种性质的价格指数。那么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当采用哪种价格指数为宜呢?笔者认为,应当采用国家统计局编制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这一指数综合反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的变动程度,而且与折旧额的联系最为密切。

(二)固定资产贬值率总额。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经济问题,它关系到正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与国家财政收入等问题。因此国家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指数与分类指数,考虑到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趋势,对价格变动作出预测,并以定额参数的形式公布,供各企业计算折旧时采用。当然我们不否认制定定额参数即货币贬值的定额参数是十分复杂的工作。但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可以在预测的基础上经有关专家讨论,尔后经有关权威机构批准,再行公布采用。

(三)定额贬值率与实际贬值率的问题。

货币定额贬值率与实际贬值率是要发生离差的,因此,根据定额货币贬值率计算的折旧额和实际货币贬值率计算的数值之间,必须要产生一个差数,为此需要调整。一般来讲,在年度执行过程中,可按货币定额贬值率计算,待年终决算时,再根据实际货币贬值率进行调整,其公式如下:

YI=Y[l+(L1-L)]

式中:YI代表调整后的折旧额;Y代表按货币定额或预计贬值率折旧额;LI代表实际货币贬值率;L代表定额货币贬值率。

设Y=13.8909万元;L1=0.07;L=0.0647

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经营杠杆 固定资产 投资 控制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良好的资产管理可以减少浪费,提高资产的利用率,直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一、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长期以来,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忽视现有资产的管理使用,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近年来,国有企业对资金的支出能够严格把关,但对需要的固定资产买回来以后,后期管理的概念模糊。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没有严格的财产管理制度,往往会出现占用企业设备物资、人员工作岗位变动对原来使用的资产没有移交等问题,从而使备物品没法查找,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2)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有固定资产相差甚远。例如: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验收、不登记入账;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冲减等。

(3)固定资产控制效果不明显。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控,财务部门对本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情况缺乏整体概念,对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没有从节约、整合资源的角度合理安排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往往出现重复购置,部门资源独享。

(4)忽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固定资产处置不够规范,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财务部门只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资产使用部门无管理制度、无管理人员、财产登记不全。部分企业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较为随意,没有严格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不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或随意处置,强行报废、低价出售等,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控制

(1)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宣传,改变观念,重视管理。企业管理层的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应努力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要把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作为建立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的基础,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科学,必须保证企业有关资产及财务指标的统一、真实、完整、可靠和准确。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于固定资产管理挂钩的体系,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激励机制。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建立系统的资产投资管理体制。加强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协调,建立起资产管理信息传递及时、工作相互协调的管理模式,建立资产管理的网络,便于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2)做好清产核资工作,优化资产结构。清产核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清产核资的成果,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一套既符合今后国有企业企业实行新企业财务制度要求,又兼顾企业特性的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资产管理约束机制,并加以认真实施,继续深化资产管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以适应今后国有企业企业发展的新形式。具体说,首先,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制约机制。其次,应建立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以资本管理为突破口,企业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的模式。包括企业资本投入、运营、收益管理,企业资本保值增值、评价考核等。再次,应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比如利用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企业家底,核实财物,使账外资产及时入账;再如切实做好企业资产产权登记工作,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纠正和制止侵害企业资产的行为,清理出那些长期脱离管理的企业资产。

(3)严格履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程序。具体程序如下:投资项目的提出企业的各级领导者都可提出新的投资项目。投资项目的评价投资项目的评价主要涉及如下几项工作:一是把提出的投资项目进行分类,为分析评价做好准备;二是计算有关项目的预计收入和成本,预测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三是运用各种投资评价指标,把各项投资按可行性的顺序进行排队;四是写出评价报告,请上级批准。投资项目的决策投资项目评价后,企业领导者要作最后决策。投资项目的执行决定对某项目进行投资后,要积极筹措资金,实施投资。在投资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要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成本进行控制,以便使投资按预算规定保质如期完成。投资项目的再评价在投资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原来作出的决策是否合理、正确。

(4)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管理水平。首先要强化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人员的的要求,对新建资产要确保及时准确入帐,并正确计提折旧。加强业务培训,不仅要学习财会业务知识,而且还要学习生产知识,熟悉生产技术设备,经常深入现场了解资产的使用、变动情况,加强与实物管理部门、使用保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资产变动情况。另外,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三、结束语

国有企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做好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工作又是所有基础管理工作的核心,有必要实行资产化经营,在盘活存量,用活增量的基础上,使企业资产高效益、低成本运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管理部分应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不断深化资产投资管理的基础工作,在盘活现有资产的基础上抓管理、出效益,逐步探索适应企业国有资产投资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范文第5篇

在实践“两个办法”出台之前,国有资产谁管理、如何管理以及遵循什么管理原则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导致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施不顺畅。具体表现在:第一,现行机构设置不合理,例如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部门,在有些地区行政事业单位指的是财政部门,而有些指的是国资部门,这种不对等的机构设置对资产的宏观管理产生不良的影响。第二,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清,出现职能交叉的现象,如财政部门与国资部门的管理权限界定不清。

解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1.理顺资产管理体制。

落实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管理工作首先应该了解单位有什么资产、有多少资产,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情况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科学的措施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整改,实现存量资产的合理调配、整合与共享,将资产的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对资产的分配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防止不合理的现象出现,如超编、超标。资产处置行为的规范化管理,能够避免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来说,只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明确界定事业单位的上级管理部门,并赋予其行使宏观管理职能的权力,明确划分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与职责,从而提高资产管理的运行效率,实现钱、帐、物的统一。鉴于此,为了规范各级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查核资工作。

2.加强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固定资产设专人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在固定资产登记方面,事业单位必须做到无论资产的获得是通过何种渠道都能够详细记录,从而促使资产登记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事业单位在填写登记卡片时应将总账、分类明细账等都包含在内,以保障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建立包含有资产验收、使用、检查等在内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办法,并对固定资产实行损坏损失赔偿制度,一旦出现资产破损、丢失等情况,对责任人或责任单位追究相应的责任,从而全面加强全员的责任意识。

3.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出现多头管理、缺乏合作等情况,而使得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备受关注。因此,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建立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划分各部门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并密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对当前事业单位已有的制度进行细致地划分,从而保证资产管理工作有理可据,落实到位。而且要将财务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全面的财务活动考核工作,充分调动各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积极性。另外,应收账款管理的完善有利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应收账款管理的完善首先要对内建立管理制度,同时对外定期核实应收账款。最后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将收益入账处理,防止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

4.加强国有资产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资产科学、合理的配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从而有效防止盲目购置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资产等情况的发生。因此,为了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事业单位的现实发展需求出发,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合情、合理的配置要求,但与此同时还应注意资本的成本核算,切忌盲目追高,而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第二,将资产管与预算管理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即将资产的购置项目纳入部门预算的项目当中,并将预算材料交由财政部门进行内审,以用于年度预算。

5.落实监督管理手段。

第一,严格控制资产处置、资产损坏与赔偿制度,合理界定产权的归属问题,通过资产处置透明度的提高,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单位的资产构建、资产使用、资产报废等行为,必须在监督管理范围内进行,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监督漏洞的出现。

第二,建立健全资产监督约束体制,特别是在资产处置或者“非转经”资产的审批与管理工作方面,必须坚决维护国有资产即固定资产权益,以使得资产能够灵活运转。另外,可采取有偿占用制度实现特殊的“非转经”,并通过严格的监督使其保值增值的能力。

第三,将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与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的工作考核相结合,从而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高度重视,一旦在资产核查中发现诸如资产损坏、丢失等问题,各单位必须严查不贷,对于责任相关人员必须采取必要的经济或行政处罚,必要时可追究其刑事责任,以此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