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教育课程体系

家庭教育课程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教育课程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教育课程体系

家庭教育课程体系范文第1篇

【案例背景】

随着新时代高科技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演变,学校教育也进入深水区,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落差很大。现实中家庭教育的理念多失偏颇:一是家庭教育有失管教,二是教育期望失落准则。有失管教表现在爱之不以道,适足以害之;期望没准则表现在孩子只重技能忽略品格修养,成绩好就好孩子,考上好大学就算有出息,能挣大钱就算是有成就。现在多数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品质提升,这是家庭教育的隐性缺失。再加上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监护人对孩子疏于管理,对学校又不积极配合。这样缺乏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家校之间自然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分析近几年,发生在家校之间的矛盾纠纷事件,学业负担方面的占大多比例,究其原因,多在双方对教育的理解不同、认识有分歧所至。怎么才能及时有效化解家校之间的矛盾纠纷?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摆在现代学校管理评价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案例描述】

针对目前家庭教育缺失,家长教育简单粗暴,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偏面浮浅。城南友谊小学围绕五年发展规划,在家校共育方面积极探索,把“培训家长”作为学校的一项主要常规来管、来抓、来评价,取得了显著成效。

1.把对“家长的培训”纳入五年规划,构建家校并育机制。“学校规划”围绕“学生发展”这一条主线,搭建“教师成长、家长成长”两个平台,依托学校“读书月、艺术月、感恩月、科技月”四个活动载体,建构“习惯教育课程体系、阅读教育课程体系、活动教育课程体系、艺体教育课程体系”四个方面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五个维度”教育目标:即做“好学生”,“好老师”、“好家长”、“好学校”、“好校长”。在“规划框架”中,学校把“三个一”教育机制中的“家长培训”放在第一位,目的就是通过家校合作机制的建立,搭建家长学校交流平台,创建和谐稳定的家校关系,不断提高家长素质,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2.把对“家长的培训”列入主题活动计划,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从2014年春季开学,学校全面启动家庭教育知识主题系列培训教育活动,着手对所有年级家长进行全覆盖式教育,培训内容围绕“知心姐姐”卢勤的家庭教育知识视频,分低、中、高年级段集中轮周进行主题学习讲座,从“给父母的忠告、爱孩子的十种方法、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等12个主题、25个内容,36周时间进行视频观看,在学习中借鉴,在感悟中践行。通过培训,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识,提升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让更多的家长形成共识: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3.把对“家长的培训”定入学校常规来抓,共建快乐成长家园。创新家校共育机制,凝聚家校育人合力。2016年暑期开学后,学校深入创新家校联系活动,通过完善家长接待日、校长信箱、微信平台这些教育工具,破解家庭教育中的盲点。每周一是校长接待日,家长走进学校嘘长问短,触及学校教育的短板和家长对教育的关注;校长信箱着力解决学生、家长反映的问题成了得力“助手”;微信平台更是成了简捷便利的交流沟通方式。这些策略和手段的使用解决了家长对教育知识的需求、解决了学生教育的薄弱环节、解决了家校联系的热点难点,这些都为推动文明校园建设、都为学生间矛盾预警、都为家校教育契合度建立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

4.把对“家长的培训”深入开展成为学校开学必修课,打造师生成长的阳光乐园。多年来他们对一年级学生家长开展的系列培训包括:①教导处负责的入学常规教育管理知识培训(包括学生上学带的一张卫生纸都要讲到);②以老带新家长对家长的经验分享培训(即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家长对一年级家长的培训);③教师层面的教育要求培训(升入二年级的原一年级老师对家长进行培训);④专家层面的家庭教育理念系列培训;⑤学校层面的校长对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家庭价值观方面的互动式培训。五场培训使家庭教育系列知识走进家长心中,达到让家长迅速配合学校、帮助老师做好方方面面教育常规管理,并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并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案例分析】

1.对家长进行培训提升家长的能力,改善家长的期望,提高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实施教育能力。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五唯”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与家长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学校通过举办家长培训会、交流座谈会、联欢会,可以增加学校与家庭双方的信任感和合作意愿,促进家长与学校在教育方面的教学相长,有效合作。通过这些平台与方式,让家长能更加理解与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达成家庭、学校对孩子的“共育”。

2.对家长进行培训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部分。一方面家长接受培训,另一方面家长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优质资源交流共享,为学校开展校外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城南友谊小学在家委会的多方配合下形成了学校“护学岗”管理队伍,使学生放学秩序管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城南友谊小学政教处每天轮流安排10名家长自愿服务者根据学校安排时间提前签到、穿服装、拿指挥旗,对学生上下学路段的五大路口(郝经公园入口、希望广场面粉厂入口、幼儿园下坡入口、学校大门下学生入口、三中巷上台阶入口)进行交通管控,有力整治了交通和其它安全隐患,成为“家校合育”的一面旗帜。

家庭教育课程体系范文第2篇

1.样本与数据本研究以福建省内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福建广播电视大学4所高校为研究样本展开调研。此次调研于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展开,组织访问员奔赴上述4所高校展开调研。调研对象为在校有接受过相关创业教育课程教育的大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26份,回收率87.7%,其中有效问卷458份,占回收问卷有效率87.1%。调查样本男女生比例为58%和42%,独生子女36.87%,年龄20岁以下的占17.1%、21~25岁占78.6%、26~30岁的3.6%、30岁以上的0.7%。来自城镇和乡村的学生分别占35.94%和64.08%。从专业构成来看,经济和管理类占29.75%,其它文科类占21.61%,理科类占17.35%,工科类占32.29%。其中,21.8%的学生父母曾经创业或者正在创业。2.变量测量本研究主要变量均采取Likert五点量表形式(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考察。创业意愿从意向表达、受限制时的职业偏好两个维度考察;创业教育课程从对模拟试验型、社会实践型、参观观察型、调查访问型、创业计划竞赛型、创业基础课型和创业专业课型等七维度考察大学生选修上述课程的数量、对课程形成、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式等的认知和满意。3.方法本文以SPSS19.0为统计分析工具,结合方差分析、信效度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问卷调研获取的一手数据,探索并验证前文模型中变量间相互关系。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信效度检验问卷主体由大学生基本情况、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意愿三部分组成。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a系数)、分半信度(GuttmanSplit-Half系数)作为信度指标。信度系数越大,表明测量的可信程度越大。整张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7,分半信度系数为0.753,均大于0.7,具有较高的信度,通过信度检验。其次,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心理学家Turker指出,一个良好的问卷结构要求指标与测验总体的相关系数在0.3~0.8之间,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0.6之间。根据检验结果,各指标相关系数大部分数据呈中度相关,整张问卷各指标与总体之间相关系数在0.326~0.681之间,具有良好的效度。2.方差分析本研究分别对性别、年龄、专业、父母是否创业这4个控制变量与因变量创业意愿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方差齐性检验。一般认为,方差齐性检验显著值大于0.05视为不存在显著差异,符合方差分析前提条件,而方差分析显著水平若低于0.05这一显著水平,则说明控制变量将对因变量产生显著性影响。表2显示,年龄、性别、父母是否创业显著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被调研对象均为在校大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21~25岁,以往的研究证明了这个年龄段处于创业的活跃期;男生的创业意愿强于女性,这可能与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认知有一定的关系,男生更倾向于从事开拓性、风险性较高的行业,而女生求稳意向更为强烈些;父母曾经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学生创业意愿普遍较高,以往的研究也证明来自创业家庭的孩子更容易选择创业,这也印证了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有着很深刻的影响,如何从家庭教育方面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创业浪潮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而专业产生的创业意愿差异不大,这可能是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修读过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该群体通过相关创业教育课程学习强化了对创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原有专业的影响。3.多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旨在找出创业意愿的最关键影响因素。数据结果如表3所示,在创业教育课程七个维度中,社会实践型和创业计划竞赛型与创业意愿在0.00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相关,假设1b、2c通过检验;模拟实验型、参观观察型、调查访问型、创业专业课与创业意愿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相关,假设1a、2a、2b、3b得到证实;而创业基础课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3a被拒绝。整个模型的样本决定系数,即R2值为0.428,表示模型对创业意愿的解释率在42.8%左右。但是,还有将近58.2%的部分无法用这些变量解释,也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创业意愿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除了本项研究提炼的解释变量外,必然还包含其他许多有待发现的解释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社会实践型和创业计划竞赛型课程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创业过程可以分为准备成为创业者、选择创业机会、分析创业机会、组建创业团队、制订创业计划、拟订创业行动、创业中的运营和成长、取得创业的成功8个阶段,然而身处象牙塔内的学生对于创业该从何入手、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情都是缺乏感知的。修读社会实践型课程使得大学生有机会深入创业企业,参与创业的某个阶段的某些活动,进而直观了解创业过程,甚至可以带着自己的商业计划到企业去检验可操作性,进而强化理论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创业计划竞赛使得创业教育变得富有激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虚拟过程中获得的创业体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模拟实验型、参观观察型、调查访问型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较前两者弱,这表明“模仿型”、“走马观花型”的创业教育的效果明显弱于“亲历型”,这也给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提供了启示。学科课程是课程设置中的基础构成部分,到底应该开设什么学科课程才能有效地提升创业意愿?本研究发现,创业专业课对创业意愿有影响,而创业基础课对创业意愿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管理学》等创业基础课多是介绍已经成立的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知识,而创业是“白手起家”、“无中生有”,创业者迫切需要了解实现从“0”到“1”这个过程的相关知识,创业专业课恰恰能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创业专业课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强于创业基础课。

三、研究结论与教育启示

家庭教育课程体系范文第3篇

幼儿期是人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决定着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终身的幸福。然而,当前农村幼儿园的养成教育现状却很不乐观,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课程的编制与实践严重脱节。幼儿园所使用的教材都是某些专家团队根据自己的研究理论,有侧重地编写的所谓整合教材、活动教材、发展教材等。而这些五花八门的教材中没有专门的养成教育课程,一些教材中只是很笼统地涉猎了养成教育的目标、要求,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层递性,不能将养成教育像语言、科学、艺术等课程一样纳入具体的课程编制。因此,养成教育存在着盲目、无序等不符合习惯养成规律的现象。

二是幼儿园自身在养成教育管理方面缺位。目前,农村幼儿园的养成教育还停留在“放养式”的管理层面,幼儿园没有明确的养成教育目标、评价标准和具体的管理措施。再加上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低下,教育方法欠缺,课程自主设计能力、实施能力都很弱,无法独立地完成养成教育目标。因而,作为幼儿期重要教育内容的养成教育还游离于课程体系之外。

三是家园未能形成高度认同的教育环境。幼儿园、家庭在教育目标、要求、做法上存在严重分歧。家长关注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不好,对于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等人格要素却被置于脑后。幼儿园提倡的是游戏教学、养成教育从小做起。幼儿园、家庭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大家彼此默认的一致一贯的教育环境,教育未能形成合力。

四是教育方式不当,教育有效性不够。在养成教育中,教师的观念陈旧落后,作风粗放浮飘,方法简单粗暴。对幼儿的认知特点缺乏客观的认识,对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内容的长期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孩子的需要、兴趣等学习动机缺乏系统的研究,实践中幼儿的被动接受很多,主动构建极少,为孩子喜欢的实践层面的操作体验更是微乎其微,尤其对于反复出现不良行为孩子的个性化教育方式极其欠缺。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呢?我认为家庭的支持配合、环境的默化熏陶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等都是提高养成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诚如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所说:“人类的认知规律是儿童自己教育自己”,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于幼儿,这也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

一、家园配合,营造高度认同的教育环境

养成教育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当众多教育者对孩子的行为、要求前后不一时,幼儿就会迷茫、困惑,甚至无所适从,这时养成教育的有效性等于零,甚至是负效应。为此,必须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使家庭、幼儿园能充分形成合力。

1.利用家长培训会、家庭沙龙、专家讲座等家园互动宣传活动,引领家长多了解幼儿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园真正携手,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在家庭中得以延伸和巩固。

2.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如:请家长观摩幼儿园的养成教育现场会,开办家长育儿方法分层辅导班,“我是好爸爸、妈妈、谁是幼儿行为好标兵”评选等活动,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3.幼儿园、家庭各个成员之间在教育行为、要求上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前后一贯,共同营造一种具有认同感的环境。比如,安静就餐这一规则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或餐厅都被普遍认同,孩子受到这种环境的熏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静进餐。

二、专题研讨,探寻科学的养成教育指导方式

在幼儿教育中,教育有效性大小直接取决于教育者是否拥有“以儿童为本位”的理念、方法。因为这样的方法内含着一个科学地、系统地自主做事的过程,是发自幼儿内心的,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幼儿通过这样的实践能获得经验,弄懂为什么要做,做什么,怎样做,做事的后果如何?旨在使幼儿成为自愿、自主、主动的实践者和管理者。

因此,幼儿园要组织教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力目标、教育内容、方法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要通过课题引领、案例研讨、现场观摩等多种活动,让教师充分理解养成教育的要求、内涵,准确定位幼儿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从而变教师随意灌输为幼儿积极主动的实践体验。

三、立足实际,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国家教育目标、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和桥梁。而目前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还不尽完善。作为幼儿园应如何做好养成教育?

笔者认为要立足实际,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主动构建园本课程体系。首先,加强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的精细化管理,建立评估考核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和评价指标,将养成教育真正纳入幼儿园管理范畴。其次,要尽快建立自己的专业团队,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园本养成教育教材。根据幼儿的身心、年龄、认知特点合理区分习惯养成教育的先后轻重顺序,制定不同阶段的习惯培养目标、要求,层递式推进。

家庭教育课程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开放性;园本课程;建构实施;分析

因幼儿园园本工作在当前的教育发展中仍旧属于较薄弱环节,因此对其开发的理论依据仍欠缺深入,故而也导致多数幼儿园在园本课程资源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问题。诸如园本课程整合结构的运用能力不足,教师群体缺乏对课程资源必要的整合利用能力意识,幼儿园未就课程资源的实施建构出台相应的评价管理机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园本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当前有效做好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能力意识,合理调整资源整合结构,构建必要的资源整合评价管理机制等有着必然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资源利用整合内涵分析

园本课程的开发具体是指针对幼儿在成长阶段教育所需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若想在当前深刻理解园本课程的研究开发,那么必然要先了解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有关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理念,是由欧美地区演变而来的,起初仅在相关发达国家受到重视,而后在我国经过逐步的转变,演化为同国家既定课程大纲相协调对应的一类课程研发策略。在其具体实施中具有明显的现场化特征,主要是以国家与所在地域教育部门所定的课程大纲精神为依据,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与特点性质及可开发利用的资源,由学校自发独立组织或采取多方合作来展开研发,旨在满足本园幼儿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着动态性及持续改进的课程特征。

二、园本课程体系与园本课程体系的建构分析

园本课程结构体系主要纳含了国家教育课程、地方教育课程与园本课程三个部分,园本课程是在实施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针对幼儿的教育需求展开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幼儿园课程开发资源的多样性,构建适宜幼儿的课程。换言之,园本课程即是将幼儿园作为基础,从本园的幼儿着手了解幼儿的具体状况、现实发展需要与生长的环境等,展开各类课程资源整合建构,继而设计适合幼儿学习教育的基本课程。同国家与地方的教育课程对比,园本课程更加关注幼儿成长方面的个体差异,更专注于教师的参与,综合考虑了幼儿成长的社区及人文环境。

在实际的建构过程中,园方应当据内部资源做到充分的整合,切实地发挥好各类教学资源的效能性,提升资源整体使用的效率。园本课程资源中,活动教材及课程标准是课程资源最为根本的主体构成部分,教师对其他形式的课程资源的利用整合,应建立在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资源利用之上,且应当主动积极地从“讲授教材”延伸拓展到“利用教材讲授”,以此最大化地实现教材与标准的园本课程结构的效能性,发挥良好的教学促进作用。同时幼儿园的园长、幼师与幼儿三类教材建构的参与者和使用者,应当在教材建设的过程中,及时地表达自身的需求呼声,以此为教材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三、幼儿园开放性园本课程的具体实施分析

1.强化“家园”结合,促进园本课程实施

对幼儿实施园本课程教育是一个相对系统而又复杂的过程,仅仅依托幼儿园单方进行的话,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因此就幼儿园方面而言,绝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学生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园方应当保持同家长处于合作协调的位置上,充分调动家长资源,细致地为家长做出园本课程的概念释义及方法授解,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学习成长。同时从家长层面而言,幼儿园绝非托儿所,也不是幼儿教育责任移交的主体,而是能够辅助自身进行幼儿成长教育的资源及合作伙伴,因此,家长在幼儿实际的教育中,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监理人身份,与园方达成合作,以此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来营造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从园本教育实施的发展性及整体性可以看出,在其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及家长的原有教育观念均做到了有效的转变,被作为社会资源吸纳到了幼儿园的教育体系之中。

2.针对园本课程的实施构筑开放性情境,陶冶教学

在园本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对开放性的情境式教学方法做好把握,通过对幼儿主体性的关注,强化对幼儿素质能力及艺术情操的培养。伴随着园本课程的持续深入,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艺术教学,时常带领学生走出紧闭的幼儿园大门,进入自然环境及社区环境之中,感受自然魅力及人文魅力。同时这也涉及课程资源的利用整合问题,这时教师就要有效地对社会及幼儿园等环境资源与人格魅力等园本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创设出具有一定底蕴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所营造的情境中得到良好的文化情感熏陶,促使其良好品质及个性的形成。同时教师还应善于启发幼儿对情境的领悟,以此达到幼儿在情境中的真情流露,只有这样幼儿方可真正地通过自我感官能力,体验到情境中的美感因子,真正成为审美的主体。

3.设置问题探究模式,推进园本课程理念的深入

在幼儿教育工作开展中,教师要通过一定问题的设置,组织幼儿围绕文字展开观察操作活动,使幼儿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创新思维,提升主体创造能力,培养合作的精神。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可以是幼儿所发现的,也可以由教师设置相关情景引导幼儿进行发现,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提供。这样一来,教学活动便可以打破固定教材中规中矩的束缚,最大化地走出教材,走出园区,通过寻找各类教学资源,寻求问题的解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相应提升。自然,运用此方法时,教师应当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尊重幼儿的成长个性,允许幼儿从多个角度以多种方式进行问题的探究,以此推进园本课程的深入开发实施。

参考文献:

[1]张瑞丰.以省编教材为操作平台实现课程园本化[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4):10-11.

家庭教育课程体系范文第5篇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预言,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要求教育尤其是课程及时做出敏锐的反应。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就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彻底改变中国人才“高分低能”的缺陷。

面向全体学生,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进一步改革并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爱训老师认为: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制约,过分偏重学科类课程,忽视活动类课程,偏重必修课程和分科课程,忽视选修课程和综合课程,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偏难和过分关注学科体系的完整,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标准化”规范化”制约,过分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同等标准,从而导致过高的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等等。

(二)、新课改的趋势

受训老师总结出,新课改要向以下几方面发展:

1.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2.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环保教育,加大人文学科课程的比例。

4.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

5.重视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6.强调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课程个性化问题实际上也是因材施教的问题,课程多样化尤其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教材的多样化,是我国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客观需要。

7.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新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8、课程设计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体现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的精神:强调课程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和适应终身学习的价值;改革课程结构门类过多、整齐划一,改革过分注重课程的知识传承价值。缺乏统整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改革过分注重经典内容、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和系统性的偏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偏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革考试过分注重学生的知识记忆,并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评价标准的偏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标准多样的评价体系。这些目标及其所体现的基本精神应成为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的基本依据。

9、课程评价如何进行,必须明确的是,课程评价总是具体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改变以往考试结果定终身的弊端。

(三)、新型的学习方式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对新教材没有全新的认识,家长不理解新课改,对学校的教育持怀疑态度;家长素质低,没法开展适应新课改的家庭教育,致使学校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有时还不得不用陈旧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