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智慧课堂

中小学智慧课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智慧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学智慧课堂

中小学智慧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于主题; 前置预设; 运用技巧; 智慧理答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81-001

什么是理答?简单地说,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课堂问答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与组织答案时教师的等候)、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前后衔接的四个环节。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评价行为。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即时评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可以说,理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本文就如何在品德课堂智慧理答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基于主体,智慧理答

有专家认为理答是引起、保持或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经验的教师通常把学生的回答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此引出下一步的教学决策,如可以给予肯定或表扬,可以提供补充信息或必要的解释,可以探问或转问,也可以复述或重新组织学生的观点,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陈述正确的观点或答案。所有这些决策的生成,对于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教学对话的流畅性都是十分重要的。也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有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课程的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作为课堂评价的一种特殊方式,课堂理答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承认由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学生理解水平高低所造成的学习层次存在差异,尽力做到以人为本。对于课堂问答,很多老师喜欢在问题的设计上下功夫,不太重视理答。

例如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时:

师:看,每天清晨,(出示图片)当我们还沉浸在梦乡,哪些人已经在为我们辛勤地劳动着了?

生①清洁工人已经开始打扫大街小巷。

师: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了美丽、整洁的环境!

生②父母在为我们做早餐。

师:体谅父母的辛劳。

生③送报的叔叔大清早就将报纸送到了手中。

生④人民医院的医生也没休息。

师:你一下子就想到了医生,在你和医生之间一定发生过什么难忘的故事吧……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是呀,这么多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一大清早就离开了那温暖的被窝。

看,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无论是冬天里的寒风大雪,还是夏日的骄阳酷暑,他们都早早的忙碌在了街头巷尾。从孩子的生活出发智慧理答,让课堂增添了无限亮点。

二、前置预设,智慧理答

古希腊有一则寓言: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他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决定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岸后,才得知市场里螃蟹的价格涨到了最高,于是他决定下次去捕螃蟹。然而第二次出海,他打上来的全是墨鱼,他再次一无所获。回到岸上,他后悔不已:原来墨鱼的价格又高了。于是他发誓下次不论是墨鱼或是螃蟹他都要带回来,可是第三次出海他什么也没有捕到,那个春天,他一无所获。

这只是一则寓言,在我们的传统教学实际中,虽没有这样愚笨的“渔夫”,可常有这样的认识与行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所“预设”程序的过程。其实,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更不能满足于教给了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能不断激活学生思维,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空间。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给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教师真诚而富有激情的理答能够在课堂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巧妙地运用一些谚语、诗词、流行语、顺口溜等多种形式的语言理答,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感染,有所收获。

三、运用技巧,智慧理答

课程标准指出:恰当、适时、具有针对性的提问,能拓宽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整个教学过程按照预定的课堂目标深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因此,当学生的回答和表述肤浅、粗糙、片面甚至有错误时,教师应紧追不舍,不断通过追问、转问、探问和反问等理答技巧去引导、点拨,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他们的认识。

例如一年级下册《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布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搜集父母在一天中为自己做的事情。课上,学生纷纷交流:爸爸每天送我上学、妈妈每天给我做早饭、爸爸每天陪我玩游戏、妈妈帮我整理书包……面对学生的回答,老师追问:是不是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越多就表示他们越疼爱自己呢?及时关注课堂中出现的认识偏差,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辩论中认识,在辩论中升华。

所以,当课堂出现分歧之时,老师不要一味地否定学生,制止学生,有的道理通过方式变换、巧妙点拨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感知,比直接告知更有效,从而实现智慧理答的价值追求。

理答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对话意识与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新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是不太关注理答行为的,往往是优秀的教师或者说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关注课堂中的理答行为。教师如果坚持借助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理答后学生的反应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下一次理答的质量,改善教学,长此以往,教师在不断丰富自己理答经验的同时,也发展了应对课堂的教学机智和实践智慧。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德育》,2011年第8期、2012年第11期、2012年第12期

[2]崔允教授.《课堂理答ABC》,东北师范大学

[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

中小学智慧课堂范文第2篇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把课堂教学中心的教师转变为学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权威,主导着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而学生始终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一堂课45分钟的教学过程教师至少要独自讲解40分钟,讲台基本上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留给学生们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远远不足。传统教学模式是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边讲一边板书,学生一边听一边忙着抄,这样的话同学们还是有足够的时间来记笔记的,以便于以后的复习。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论的影响,教师不放心学生,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所以要求教师自己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尊重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放手、放心地把学生带人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确保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权利,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样的话就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了,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了。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要求上进与表现的需要,所以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要注意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和表现的机会,以帮助学生发展和提高自己,最终实现学生自己的全面发展。陶行知先生讲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退居二线,要请学生上讲台来讲,必要的时候不时给予鼓励,而教师只要做好组织者的工作就可以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了,才能把它学好。兴趣的培养也不是一两天的功夫就能搞好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讲课要形象生动,语言要幽默风趣,导入新课要新颖,要引人入胜,可以采取小故事、小品、相声,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点最新的国际、国内时事资料、视频。

二、要与时俱进把政治课教活,就要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上都要创新

传统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工具也比较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走进了课堂,成为了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工具。近几年很多学校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在这种先进的多媒体的教学工具的帮助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枯燥、无味的政治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投影,把它制成一张张幻灯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视觉效果更好,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创新,让学生走进生活,是新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政治学科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政治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把政治学科与平常生活结合起来的原则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可以举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事例,人每天都要消费的,可以先让学生们自己说说自己消费的情况,在结合具体的事实讲清属于哪一类消费,由此引出学生们应该树立怎么样的消费观,什么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传统教学方法多半是讲授法,新教学方法强调要让学生来讲,教师只需要负责组织就好了,教学形式也较传统模式不同,新的教学形式提倡的是合作式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再如讲到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时,可以先提前布置学生查资料,找出社会发展的规律,上课时可以分组请代表上台板书,可以分成三个组进行:第一组,负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第二组,负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第三组,负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在三个代表板书之后,再分别请他们上台演讲,在讲了以后,请同学们一起提意见,这样的话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课堂教学也是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中小学智慧课堂范文第3篇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 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一、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法。

在新课改理念中政治课必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这是政治新课程实施能否顺利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五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二、教师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转变教师自身的职能。但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传统的政治课教学认为只要满足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了要满足以上内容外,还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培养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学到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前提的。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突出表现出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引导学生以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甚至让学生走出政治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选择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此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他们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并获取结论的过程。民主兴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在学生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而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伊始就使学生注意听讲,使其感兴趣,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教学中要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或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小学智慧课堂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活动控制

一、小组合作活动活动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合作学习也被运用到了初中数学的课堂上。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就是让学生们按照一定的数量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内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完成小组目标,小组共享一个总成绩,根据小组总成绩的高低来评得奖励。根据多年来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外出学习的经验,笔者对于合作学习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认知,通过不断的分析和总结效率低下的小组合作案例,得出了以下几个形成原因。

(1)、未留给学生的自我思考的空间

在当前的初中课堂上,基本上都是教师布置作业下去,然后小组进行讨论得出答案,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表述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虽然看起来课堂氛围非常的活跃,但是实际上未留给学生的自我思考的空间。因为小组讨论完了以后,由小组选出的代表来表述小组的讨论结果,这些代表通常都是数学较为优秀,或者性格比较活泼好动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数学成绩很好,并且具有表现力,所以通常在小组讨论中,他们喜欢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而那些数学成绩一般或者性格不够活泼的学生往往在小组里面不太敢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很容易附和他人的看法,或者就是干脆不发表言论。尽管有时候由一些数学不太好的学生起来发言了,但是也是传达小组的看法,而不是自己的想法。

【解决对策】

应该在原有的小组模式上进行优化,保留教师布置课堂任务这一环节不变,布置完以后,留给学生每一个人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到思考完成以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完以后在选出小组代表来陈述结果,最后由教师或者学生来进行点评。这样一来,给了每一个学生单独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把思考的结果写下来,一来可以强迫学生必须动脑筋,二来用纸笔记录也更方便记忆。结合大家共同的想法来讨论,才能得到集思广益。

(2)、教师安排任务方式有待完善

课堂上,小组之间的合作就是围绕教师所布置的课堂任务来展开的。所以教师如何安排课堂任务,安排怎么样的课堂任务,都对小组合作有着关键的影响。有些教师在安排任务的时候可能比较冗长复杂,或者安排一些比较偏的题目,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从而不能够较好的理解任务,导致小组合作活动的效率不高。

【解决对策】

在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的时候,需要使用言简意赅的语句,题型不要找太复杂偏僻的。除此之外,有一些较为年轻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说话速度特别快,使得学生有点跟不上教师的语速,从而不能够理解教师的意图,教师应该用较为合适的语速,让学生能够顺利理解。

(3)、有些小组合作没有必要展开。

由于小组合作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并且不少老师认为只有有了小组合作活动的课堂才是精彩的。所以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特别是在上公开数学课时,不少教师为了课堂气氛,经常会组织小组合作活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任务都是需要展开小组合作活动的,有些小组合作活动只是在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对教学质量并没有帮助。

【解决对策】

在课堂上,有些没有必要展开的小组合作活动的课堂任务,应该给与取消。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能够发动每一位学生进行思考。有些没有必要展开小组合作活动的课堂任务,可以改为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式,让每个学生自己思考,等思考出结果后,在让学生来进行表述自己的个人观点。

(4)、小组合作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

对于小组合作时间的掌握,也关系到小组合作活动的质量。如果时间过长,有些学生可能会开小差、走神。但是如果时间过短的话,又会导致学生思考时间不够。在许多初中数学课堂上,特别是上公开数学课时,许多教师都害怕小组合作活动会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而导致课本知识无法讲解完成,所以会缩短小组合作活动的时间,通常是布置完任务后,不到五分钟时间,就结束合作活动。这个时候的小组讨论大多数还没有进入到主题,更谈不上得出讨论结果了。如此展开小组合作活动,不仅不能达到该有的目的,还会降低学生对于合作活动的积极性,甚至让他们形成随便敷衍的坏习惯。

【解决对策】

首先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进度,在课前做好备课,合理恰当的给学生安排小组讨论时间,让他们能够充分思考和探讨。其次,针对一些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教师在课前就应该和同学打好招呼,让他们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充足准备,这样对于课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也能够有话可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把握好小左合作活动的进度,灵活变通,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5)、小组合作活动的主题不能引起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们对小组合作活动的主题感兴趣以后,才能激发他们讨论的热情,学生们就会主动的、自发的去学习和思考,并且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之中。不过在有些初中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活动的主题非常的枯燥乏味,学生对此并不太感兴趣,因此也不愿意主动的思考,这样一来使得小组合作活动的效率大大的降低了。

【解决对策】

如果小组合作活动的主题与与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都不相同的话,那学生自然而然就提不起兴趣来。因此,小组合作活动的主题应该尽量与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相符合,以此来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例如举一些生活中常见运用到数学性质的例子,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好的理解,也基于自己的生活理解,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小组合作活动顺利开展所需的条件

如果要让初中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活动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那么就需要在小组合作活动开展时把握正确的时间,具体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产生的时候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1)、当课本知识中出现了较难的知识点。

对于初中数学课本上的疑难点来说,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尤其是自己一个人进行思考的时候往往很难理解。但是这些知识点又是需要深入掌握的。那么当课堂上讲授到这些重点、难点的时候,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大家一块来讨论。在小组中应该让学生们形成我帮助你、你帮助我的氛围,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信任、互相依赖,一起思考、一起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然后把组内成员的想法进行适当筛选和结合,形成小组的讨论结果,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例如在授课《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通过营造一个问题情境,带动学生进行思考,经过学生的思考和老师的讲解,学生对于勾股定理的实质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怎么来证明勾股定理难度较大。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释放,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使学生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把这些重点、难点知识记住了。

(2)、当课堂上出现了不相同的意见。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对于课本知识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且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喜欢在其他人面前突出自己。当和其他同学的意见不相同的时候,他们通常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并不会认真的去思考其他人的见解。这个时候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们避免冲动,冷静的思考他人的意见。具体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面自己单独思考以后,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对于每一个学生的看法做出理性的判断,共同商讨出小组的答案。

(3)、当课堂知识点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完成。

初中数学课堂上经常涉及到许多的模型,这些模型的制作通常需要几个学生一起合作才能完成。此时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能够发动学生一起合作,帮助授课的完成。例如在授课《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这一课时,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营造一种合作的氛围,能够让小组合作活动开展起来更加的顺利。每一个学习小组都需要准备十二个等边三角形,然后使用透明胶把这些三角形粘合起来。这个活动需要小组成员一起动手合作,并且思考如何搭配组装,为培养合作意识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杜小梅,刘冀. 从“单向”到“互动”——谈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 (美)GeorgeM.Jacobs,(美)MichaelA.Power,(美)LohWanInn著,杨宁,卢杨译.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小学智慧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操教学;价值;回归;重庆

前言

从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各水平教材内容体系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的具体要要求来看,体操承载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性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体操运动的实际参与率与教师教学内容的实际选用已经变得寥寥无几,纲要要求与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变成一种摆设,这给当今中小学生的体操锻炼行为习惯和身心素质全面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由于重庆地区的体育中考和高考的改革导向影响,考试项目中均未设立体操项目而导致中小学生参与体操运动的人数非常少,教学中选用体操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师也极为少见,从而导致体操的育人价值没有得到发挥,体操在中小学的基础性地位也受到了动摇。重树体操体操的育人价值,增强人们对体操的育人价值认知以及捍卫体操的基础性作用变成当前重庆市中小学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体操在中小学中的普及开展事关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这种重要作用是其他很多运动项目所不可替代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重庆市中小学体操教学状况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长江师范学院校园图书馆以及CNKI网络数据库平台查阅了相关大量文献资料。

1.2.2综合分析法

通过对查阅收集的文献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判断,为问题的准确发现判断提供方向保障。

2再谈体操的育人价值

从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来看,体操一直以来都被列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操项目的特点属性决定了它的价值特性,据查阅众多资料显示,有不少体育学者和运动生理学、解剖学者都公认体操对树人的价值显著全面。但这种价值的力量注入需要大众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2.1操练体操:提升中小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体操练习或比赛通常讲究组织的团结协作,彰显团队精神。比如队列队形练习、大众广播体操、韵律体操、健美操、团体操等的训练与竞赛或表演都强调个体与团体的协同性,全体动作要整齐划一、步调高度统一协调,同时强调学生的庄重形态和神情风貌。通过在体操的练习就会促进学生养成和习得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协作精神、高度的协同能力。

2.2操练体操:促进学生形体美、气质美、审美观的形成发展

体操动作的整个特性表现为优雅、舒展大方、神韵气质。这种气质韵味不是朝夕之形成,需要大量的重复规范训练。中小学阶段是树造青少年良好形体、气质的敏感期,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这一简单的科学道理,甚而至于很多家长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顾及到子女的一些的不良行为习惯,比如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孩子的站姿、坐姿、步态、礼仪等规范性姿态的纠正,时间就来就形成了难以改变的不良姿态形体。体操教学中任何一个动作都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正确动作技术,在动作展示时要求学生时刻注意立腰、抬头、挺胸、收腹、精神风貌、强调动作的幅度和美感,这就使其学生明白什么是优美、帅气的姿势和气质,长期练习加以纠正就会对学生养已经养成的不良姿态气质加以矫正,通过学生的形体仪表、高雅气质、行为举止的训练,促进其学生自信活力、情感体验美丑判断等方面的能力的提升。

2.3操练体操:促进学生自我人格的培育与体育精神的良好展现

当前众多青少年学生缺乏基本的体育精神,遇事怕累、怕苦、怕痛,缺乏超越对手与超越自我的精神信念,一定程度上讲这是体育教育的缺失。学生通过体操运动的参与,在培养学生超越自我与对手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忍耐、抗痛等多方面的意志品质起着最为积极的作用,极力彰显着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

2.4操练体操: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体操运动是属于难美表现性较强的项目。追求通过肢体运动来展现美,给予自己或他人带来美的享受。要达到这种艺术呈现的效果,那就的要求练习者对每一个技术动作的技术结构、空间结构、时间节奏、力度大小、弧度大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感知体会和认识;以动作的艺术呈现逐渐来提高练习者的时间节奏控制想想、空间想象、力度幅度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2.5操练体操: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体操运动动作变化多端,对人体的协调性、灵敏性等要求较高,不断变化的动作技术要求学生做出各种正确的判断和尝试,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位置做出各种正确舒展漂亮的动作就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去适应各种场景的变化,比如在练习前滚翻时,越是由高处向低处做就越是要求学生有及时团身的能力,前面有障碍物时就要求学生在做出动作的一瞬间准确的判断起跳的高度和手的支撑落点,如果手中还拿着东西的话就要求学生进行保护,确定是单肩侧滚翻、还是正面的前滚翻等,这些都是学生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适应场景的变化的能力。也只有经过这样的体操练习才能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通过训练可以发展学生的瞬间反应、判断、做出决定的能力。长期的训练和自我要求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以提高应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紧急状态的能力。

3促进重庆中小学体操教学回归的策略

要想使其被边缘化的体操重新回归到中小学体育课堂,还需对形成现有现状的一些致命性因素进行排除,寻求切实的策略。笔者进过对症分析,提出以下攻克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3.1转变学校领导观念

很多学校领导由于对体操运动的特性缺乏正确认识,始终认为体操很危险,容易出安全事故而不支持体育课堂中上体操,这种错误的观念会遏制其有些体育老师想推广体操运动的想法和行动。其实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多是教师的教学组织出现问题而产生的,只要教学组织科学得当,认真规避安全隐患,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就会大大降低。再说,体育运动本身就一定受伤的风险,不能学生只要有一点点受伤就界定为安全事故,这是极其不合理的,只要参加体育运动就会存在一定的受伤风险,有的是可以控制的,有的是难以避免控制的,因此,学生在运动中的伤害事故要辩证的看,不要一切都往任课教师身上推。因此,要想使已经被淡化了的器械体操重回课堂,转变领导的观念不可或缺,做到让领导、学生、家长放心,增强教师对体操课堂的精心准备和设计,力求风险降到最低。逐渐让领导学生家长都明白从事器械体操运动也是安全的,没有精心设计课堂组织和认真规避风险,上任何项目都会极易产生伤害事故。

3.2加大经费投入购置安全、实用、舒适的体操器材

给予学生安全、实用、舒适的器材是降低学生受伤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在采购体操器材时,应当做到少而精,严把质量关,同时应配备良好的充足的海绵包、海绵垫、护腕、护膝、护腿、护掌、护臂、护腰等安全保护性器材。由于这些体操器材一般都比较昂贵,因此学校政府应当加大经费投入,否则,“巧妇

也难为无米之粥”,当然政府或学校投入的过程中应当加大资金的监管,让其经费用到刀刃上。

3.3将体操列为中考体育项目

中考体育对体育教学规范还是起着积极性作用。至少看见当前很多中小学的体育课当教学还是紧紧围绕中考项目而展开,无论还是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孩子们总体上加大了参与考试项目的锻炼。要是重庆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体操列入中考体育项目的必考项目,笔者相信不久的将来,重庆中小学会把已经冷漠了的体操项目重新回归到学校课堂中来,逐渐推进青少年对体操的热爱,使其市内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更加健康发展,素质更加全面。

3.4将体操纳入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考评

加大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考评并将体操列为考评指标的内容之一,体操的回归校园将得到巨大的推动力。一般而言,每个体育教师对其工作效果的肯定是看得较为重要的,如果对一所学校的体操教学进行常态化的效果评价,这将对体操内容的普及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5定期举行全校性或区域性的体操比赛

通过全校性的体操运动会或区域性较大的体操运动会竞赛,将会给体操运动普及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通过校内个人之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都会设置的奖项而展开激烈的竞争;校际之间的体操运动会比赛,将会产生更为激烈的竞争,为了展示一所学校的风貌或名片打造,通过运动代表对的组件、训练、竞赛是很好的平台,因此,通过体操项目竞赛的组织将会为体操的回归校园创造力良好的动力源泉。

4结语

体操运动具有众多育人价值,我们不可小视,必须正确认识理解进行体操操练的价值魅力,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促使体育教师加大体操训练的课时比例和训练量、训练强度,最终促使体操课回归正常教学,体操教学的春天尽快归来铸就孩子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徐庆锋,李志勇.从上级部门角度谈如何扭转体操教学淡化现象[J].运动,2013.6(68):70

[2]杨秀春.浅析中小学体操教学的育人功能[J].素质教育论坛,2008.1(73):100-101

[3]周波.体操教学应该重新回归中小学的基础地位[J].教师教育,2013(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