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影响因素;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部分内容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新的发展需要,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部分未能解决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切实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以下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虽然在制度建设、机构设立、人员配备等方面加强了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部分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上,往往较为随意,固定资产处理方式极不规范,甚至还有单位出现私立金库、帐外资产的现象,资产损失严重。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固定资产的外部监管与内部管理在制度方面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内的日常财务管理中,部分单位过于强调对公用经费的规范化管理,在固定资产制度构建与管理上,较为懈怠,日常管理工作往往敷衍了事,各项日常具体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在固定资产实物登记方面,并没有详细的台帐或报表,也无固定资产转移记录,造成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追究难度大。同时,缺乏科学的外部监督机制,监督效果不佳。对于事业单位内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违规现象,相关部门应追究其责任人的责任,结合违规情节的轻重,给予合理的处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监管不力,未能给予其处罚。

2、在当前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会计记录方面的问题。

许多事业单位未能构建科学的账务体系,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台帐制度,账面无法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管理动态,只片面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原有价值总额。

3、未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处理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

在部分事业单位内,往往由相关部门人员自主处理固定资产的调拨、变卖、转让等各项事务,较少按照规定请示上级或相关财政部门,审批手续办理较为随意。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1、外部环境的影响。

(1)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管理法规、制度贯彻执行不到位。

尽管国家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35号令、36号令与地区的相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已颁布执行多年,但一些事业单位仍然因各种原因没有认真执行好,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违规现象;另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和管理办法还未颁布,各单位在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和管理上各行其是、五花八门,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和不必要的资产闲置。

(2)管理机构设置缺乏合理性。

在国有财产的管理上,许多事业单位往往是由财政部门进行管理,但也有部分事业单位是由国资部门负责管理。还有一些地方则是财政、国资委、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政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来对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进行分别管理。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财政部门的统一管理职责被严重削弱。

(3)管理执法不严格。

尽管国家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35号令、36号令与地区相关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都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作出了规定,对于在国有固定资产处理上,没有遵循法规规定,造成固定资产流失或损坏现象的,应追究其相关人员的责任,结合固定资产损失状况,依法采取处罚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浪费、损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在相关责任人问题的追究上,处罚执行力度较弱。

2、内部因素的影响。

(1)事业单位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缺乏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面认知,忽视了对其的监管,较少过问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懈怠。

(2)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漏洞,在固定资产的报废、调拨、使用、保管、维护等方面,并未制定与之相应的制度,内控实施不全面。

(3)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自身因素。在许多事业单位内,主要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管理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各项事务的管理。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情况,对管理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着直接影响。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强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严格遵循相关法律规定,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操作流程,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理化使用。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确保固定资产的调拨、报废、变卖等,都有与之对应的申报程序。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为达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提供机制保障。在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前,应主动与事业单位领导及相关政府人员沟通,在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受认可的管理机制。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项事务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并确保各项职责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外部监督,相关监管部门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保管等方面的监督工作,及时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失。对于监管中发现的个人乃至单位的违法行为,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罚。

3、提高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养,实现账务处理的规范化。

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为了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应主动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在工作中,会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财经法规规定,处理账务,并自觉规范工作行为与方式,确保账实相符。

4、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点上,也应严格遵照相关规定,认真落实盘点工作,掌握固定资产处理的最新动态,对于其中存在的盘亏、账实不符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在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理上,应结合事业单位需求及固定资产实际用途,在科学评估资产后,通过公开拍卖、竞价出售、依法捐赠转让等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制定相关的固定资产处置、盘点监督机制,严格把关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及资产数额,规定具体时间,固定开展对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

5、完善管理监督体系。

加强国家审计、监察、财政等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增减、租赁的监督检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实行分级管理及分工监督,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入账、转让及处置报废等整个过程进行系统性的监督,发挥政府的核心监督作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建立离任核查制度,在事业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人员离任时,要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以确保人走账清。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应逐步增加固定资产各项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社会及相关组织的监督。

四、结束语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与控制,是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客观需求;是进一步转变固定资产管理观念的基本要求;是提升相关资源使用效率的根本途径。有助于各项固定资产的基本效能的全面发挥,保证各项事业能够有效完成和实现。

参考文献

[1]宋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2)

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性;因素;方案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0-02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对外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有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经营基础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内部控制重点关注的一部分。在实务操作中,由于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型号各异、增加减少方式多、涉及部门多、流程冗长复杂,固定资产账卡物在随机时点并不能完全相。

一、影响账卡物不一致因素分析

影响账卡物一致性主要因素包括系统因素、管理因素、人为因素及外部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系统因素

1.分散的设备系统对应一个资产管理系统造成设备卡片与资产卡片不一致

目前的大型企事业单位都是用SAP来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的管理,但由于SAP自身的局限性,部分单位开发使用其他类型的系统来管理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系统),资产和设备系统各有操作手册及建卡规则,造成相互脱节的情况。

(1)设备系统建卡标准建立在运行维护基础上,与财务上的资产管理标准大相径庭。造成系统中多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现象。

(2)系统的升级改造造成产生大量无法传递和难以对应的卡片。

(3)建卡规则不一致导致双方均有冗余卡片无法对应。

(4)设备系统中卡片未附有增加方式选项,不需输入工程编号,导致卡片无法反向查找。

2.设备系统与资产系统未实现实时联动

导致资产和设备信息反馈均有滞后性。例如资产卡片号变动后,设备系统未及时更新。

3.系统设定因素导致资产易相互串行

某些集团企业在SAP系统设定的资产规则为一家集团公司为一个公司码,所有分公司都在同一帐套下做账,若在固定资产卡片上未设置严格的屏障,会造成分公司之间资产价值误转入的情况。

(二)管理因素

1.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未向前端延伸导致卡片准确性不足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仅停留于生产运行和固定资产卡片账面管理上,对于前期的物料采购和工程核算上介入极少,导致物料采购和发票开具不能符合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甚至存在资本性项目列支成本的情况。按照账卡物一致的要求,物资在采购时就应该按照建卡规则进行规范化处理,发票及清单开具应按固定资产目录及运行维护要求尽量详细化,安装更换及馈赠赠品应补充更换相应发票以便更新物料信息。没有前段的规范化,转资准确性易受人为因素干扰而导致卡片建立准确性不足。

2.对于投运即时转资无有效监控手段,存在大量未及时转资资产

一般设备安装后需要工程决算、财务决算、审计、审批等多个环节,造成转资手续繁杂,时间滞后。转资往往滞后半年到几年时间,直接导致有卡无价值或者是有物无卡。未及时转资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包括折旧计提的不准确,是目前影响折旧计提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3.更新改造流程较长和信息脱节导致报废提前或滞后

由于工程更新改造流程冗长,大型工程甚至超过数年以上才能完工,另外工程、生产和财务之间信息相互脱节,有些单位不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执行,处置缺乏应有的评估和审批环节,报废随意。

4.技术更新手段导致新设备分类不明确

随着技术进步,新的固定资产类型不断出现,但固定资产目录一般由总部统一制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新固定资产类型在系统中无法找到相应分类,各单位按照自行理解的方式进行入账,导致手段五花八门不统一。

5.资产盘点不严谨导致资产入账差错

按照会计准则要求,企事业单位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盘点,同时依照盘点结果来更新资产数据。部分单位不按期盘点,盘点的质量及后期问题分析和解决的方式存在随意性,直接影响到卡片数据的准确性,导致诸如重复入账、部分设备未收资、误报废等问题。

6.成本管理方式造成设备列支成本

成本管理中存在修理费、科技费工程,部分资产以旧换新或者直接列支成本,新的设备仅在设备系统中做标注(有的甚至不做)而不实际转资。导致出现有物无卡和卡片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7.拼盘费用导致卡物不符或重复入账

若单项工程预留资金不足购置指定设备,可能会在其他项目中划取部分资金汇总形成资金池来购置指定设备,造成重复建卡和卡物不符。

(三)人为因素

1.资产全寿命周期理念及资产管理要求并非全员贯彻

目前电网企业实施的是部门专职专责管理维护设备资产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理念及流程要求仅部分人员熟悉,并非全员贯彻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公司绝大部分的人员对资产管理不熟悉不熟练,对资产管理的要求存在理解误差。因此,在人员更替阶段,新入职人员往往出现管理差错,导致帐卡物不对应。

2.手工建卡受人员素质影响,无有效稽核手段

固定资产卡片主要依靠人工创建,建卡质量受人员素质影响,系统中未设置有效稽核手段来控制建卡质量。

3.设备维护人员与资产卡片维护人相互脱节

设备维护人员不实际负责资产卡片数据的维护,对资产数据管理不熟悉,而资产卡片数据的维护人对设备现场情况也不熟悉,导致设备现场数据在资产管理系统中不能实时更新,而设备系统在维护时也存在有时间差。交接环节、交接信息的不对称给后续工作带来隐患。

4.设备维护人员未及时更新设备变动信息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安装地点、管理人员等因素的改变发生多次变动,但由于对于信息维护及时性的不重视导致资产设备数据更新很不及时。

(四)外部因素

1.公用企业特殊性导致存在公益性维护的设备

水电气等公用企业,原从政府部门剥离,但其公用事业的特殊性导致公用企业有对无人管理小区和市政道路承担维护管理的职责,直接导致企业存在大量实际维护无产权的设备。

2.国家会计制度的固定资产概念过于模糊

固定资产是指超过一定金额的能够使用一定年限的实物资产,但是对于超过多少金额和使用多少年限并未无实际规定,导致同一设备,若买的便宜便是低值易耗品可以入成本,而买的贵就可以是固定资产,给企业调节利润大开方便之门。

二、提高账卡物一致性水平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的分析,建议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解决:

(一)技术层面

1.升级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将所有设备纳入统一设备管理系统管理,与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多数据实时联动。

2.制订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建卡及维护统一标准,在设备系统中设定设备来源分类,冗余卡片有说明,资产卡片上的设备编码与设备系统中设备卡片号保持一致。

3.在分公司间设置做账屏障,不允许未经批准相互串入。

4.设备改造修理信息在设备资产系统中实现联动,拆除设备立刻在资产系统中转入待报废状态以便监控资产报废时间,确保及时性。部分报废设备在系统中卡片设置标注以便与工程对应报废。

5.在设备资产管理中加入日志管理,要求更新资产信息同时也要有维护记录(维护记录里要由更新记录原因描述)

6.在设备资产系统中设置卡片信息准确性稽核,对于错误信息及时提醒。

7.在设备实体外壳上增加设备编码牌,并推广条码数据采集器,设备维修、更换、盘点日志使用扫码录入方式,减少手工录入和核对工作量。

8.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与表达功能推行设备资产管理三维可视化,动态展现资产实物及价值情况,并与营销数据能够相互结合。

(二)管理层面

1.从设备采购开始植入资产全寿命管理理念,发票及清单开具严格按照后期固定资产及设备管理标准执行,不允许化整为零,与实际收入设备型号、数量一致。推行自动转资,减少转资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实现资产从“入”到“出”的全过程管理和监督。

2.加强预算管理,严肃工程预算的审核,项目开工前进行准确的可行性研究,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管理,避免出现拼盘工程和超预算现象,预算结余按照规定上交或审批后转入其他工程使用。

3.及时转资,对各项工程规定转资时间并不得延迟,推行预转资制度,在系统中对工程设置监控,确保转资信息准确及时,避免虚假完工。工程不得预留资金,历史造成的预留资金及时冲回。

4.实现固定资产目录更新实时性,可采用工作流方式逐级审批实现更新。

5.加强资产清理及处置的严谨性,对于盘盈盘亏资产要求分析历史成因,多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才办理入账手续。

6、改变成本管理模式,以旧换新除在系统中更新设备信息外还必须走技改流程不得纳入成本。加强审核,严禁固定资产直接列支成本。

(三)人员层面

1.全员推广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理念,将固定资产信息化培训纳入新员工培训中,确保管设备懂资产,重实物也重信息维护。

2.资产管理使用保管人与设备主人有效挂钩,并贯穿到设备成本管理、报废管理等业务流程中,做到设备主人真正管设备、懂设备,做全面的“主人”。

3.对资产变动信息维护设置时点,要求在变动后规定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录入。

(四)外部层面

1.对于无产权设备,在设备系统中单独设置标识列出,并依靠公司、政府力量逐步解决产权移交问题,新建设备尽力争取在工程合同签订阶段即明确是否移交。对于用户明确不愿意移交的收取一定比例的维护费用,否则不予维护。

2.对于因性质和金额模棱两可的设备明确入账条件。

三、结语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技术化、精细化在企业管理中更加重要,企事业单位要紧跟技术革新的步伐,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管理,在技术上实现电子化统一化、在管理上实现精细化流程化、在人员培养上制度化通用化,在对外方面标准化,并在过程中加强监督和考核来提高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绩效,提供真正能为领导决策所用的真实准确的资产信息。

参考文献:

[1]张庆龙,聂兴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王淑霞.浅析会计信息标准化的实现途径[J].财务与会计,2016 (01).

[3]沈咏梅.项目建设中的财务管理研究[J].会计师,2016(03).

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镇;固定资产;管理

一、乡镇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财权的分散。对于乡镇下属管辖的单位来说,在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分工,而在管理上有属于乡镇直接管理的,有属于上级委派下来的,也有双管的。而部门的多种多样以及单位的不同,使得它们都有着自己对应的收入来源以及对收入的支配权限。如固定资产中,有当地政府统一购置的、也有上级单位为其专门配备的、也有单位自身购买的。有的在账本上有记录,有的却没有相应的记录,导致管理上过于分散与混乱。

第二,财务人员应有的职权受到了限制。对于有关财务人员人事权利的下放,导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财务人员行使监督权利。相比前几年未进行权利下放来说,如今的乡镇财务人员的责任感迅速下降,而危机感在迅速攀升。财务人员得不到相应的授权,也就使得财务人员根本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工作管理。

第三,领导管理观念淡薄。在乡镇固定资产管理中,管理观念淡薄的现象严重,许多乡镇干部以及单位都有着“重视现钱,轻视物资、重视采购,轻视管理”等观念的存在。目前,乡镇首要看中的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何招商引资、新农村的融合聚集等关系到乡镇长远发展上的问题,而忽视了乡镇资产的管理,普遍认为资产管理较为琐碎。正是由于领导在管理上的不重视,才导致了下面进行实际工作人员的无权作为。

第四,固定资产在购置程序上的不足,资产的采购随意性较大。各个部门只考虑到自身的需求,在未经过上级部门的批示前,就先将其购入,然后才到财务处进行报账处理。这样就使得财务人员对于其管理处于被动一面。大多数单位没有参照财力办事,对于采购计划的制定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各种超支、超标的现象日益严重。此外,部分商品政府采购价格高于其市场上的价值,使得乡政府或部门不愿意通过政府采购购买固定资产,导致固定资产购置混乱现象发生。

二、强化管理乡镇固定资产的具体措施

第一,将固定资产纳入结算体制,改变现有的财政体制。试想一下,如果将购置固定资产纳入到结算体制中,以改变现有的财政体制,那么会取得怎样的效果呢?将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编造成册,制定统一的编号,并进行备案、记录,将现有的固定资产作为核定的基数。同时,将每一年购置固定资产的计划纳入到财务预算的编制范围内。每一年的年底,乡镇企事业单位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财务清查,对当年的购置金额以及购置数量进行核对,并跟当年的核定基数以及财务预算进行比对,依据每一年的购入量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相应的财力扣减。此外,应当将此项工作纳入到领导的政绩考核中去。在这样一个财政体制的制约之下,乡镇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就会给予其足够的关注,从而将管理固定资产的工作纳入日常的重要工作之列。

第二,做到财务核算跟实物管理并重,强化管理意识。树立资产观念,也就是资金观念,成功克服“淡化责任,只管使用”这一错误思想。因此,乡镇企事业单位应当成立起一个专门的管理固定资产的机构。在日常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当中,固定资产的分类价值核算由财务部门负责,同时对固定资产的预算进行审核,检查并监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管理固定资产的专门部门要负责编制固定资产的预算、采购的计划、入库情况的验收、保管的登记、领用以及发出、保养以及维修、处置以及调拨等具体的管理工作,并负责进行分类的实物量核算。

第三,强化资产管理,把握关键环节。在乡镇中,需要用制度来对固定资产的购买、购回验收、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来约束资产管理存在的随意性。在年初的时候,需要做好购置预算,审批以及对购置的询价等环节;购买固定资产需要提前打报告申请,并报财务部门审核,购买的固定资产在政府采购目录上涉及到的,必须经过政府采购购买;对于已经达到了报废时间或者是损坏到无法再进行修复的资产,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对于固定资产的增加、变动、调拨以及减少情况,都需要制定出“谁使用谁管理”的措施,如果出现了损坏、丢失等现象,要将责任落实在人头;在出现了人动或者是某些原因,岗位上的职工需要调离等,也需要做好资产的交接,避免使用与管理出现脱钩现象;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可以每半年进行一次核对,从而保持实际、登记卡相一致,在每一次的核对中,要对固定资产的实有数、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使用、维修、保管等环节是否合理、正常,对清点中存在的问题,要追究责任、及时处理。

第四,对于固定资产信息需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乡镇应该确立固定资产管理专员,配合财务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对于乡镇中的每一项资产,都可以做到企业一样的处理方式。建立相应的登记卡,对于同一类型的资产进行归类处理,做到一卡一号一物品。而对固定资产的购买时间、使用部门、管理人员、更换等都需要做好登记处理,并且落实相应的维护与保管,从而做到丢失有人负责、维修有专人的管理方式。

总之,针对乡镇固定资产中存在的固定资产的购买、核实等方面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只有做好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才能够实现乡镇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利于乡镇发展。

参考文献:

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武警部队固定资产是保障官兵生活、训练、学习以及执勤处突等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在武警部队正规化建设和提高战斗力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武警部队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实物供给制的影响下,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使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失真,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一、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对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问题,以便有针对性、有目标地研究对策,从而保障部队资产有序管理、优化部队资产配置、提高部队资产利用效率。

(一)分析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工作经验法、调查问卷法、情况比对法,在查阅部队资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关规定[1]和各项研究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资产管理工作实践,对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的获取途径、构成比例、管理结构、制度法规、报废处置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更好地研究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供量化依据。

(二)分析过程

笔者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惯性问题、难点问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3个武警部队的总队、支队、中队三级部门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450

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8%。调查结果显示有84.8%的人认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低于对资金管理的重视度,59.3%的人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46.7%的人认为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同时有91.9%的人表示应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并自愿参与到管理中。调查结果说明固定资产管理仍处于边缘化状态。

同时,笔者在工作期间,利用总队统一组织清查固定资产之机,对总队机关、支队机关、基层中队固定资产实地清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机关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在用、留用、闲置以及待报废资产保管较好,资产处置程序恰当,捐赠物资入账及时,资产账簿登记完善,帐物基本相符。此外还发现地理位置距支队机关较近的中队、距总队机关较近的支队管理普遍好于距离较远的单位,机关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普遍好于基层中队。调查结果说明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在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之下进行。

(三)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武警部队现阶段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资产管理的基础还有待强化,资产管理方式的改革还有待创新,资产管理监督机制还有待完善。由于武警部队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决定了资产编配的分散性和不合理性;资产规模较大,分布地域广,数量较多,种类繁杂;资产的区域价值差异明显,贬值较快;高科技含量的资产规模随信息化、正规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增长迅速,且变动频繁;同时资产的优化配置不合理,闲置资产较多,如领导常去、地理位置较好、接待任务较重的单位固定资产配发齐全,偏远单位则“勉强凑合”着用;重复购买、无预算或超预算购买现象严重,废旧资产报废处置不够科学,资产核算体系不完备。各级机关在指导基层把握资产购置规模,盘点存量资产,优化资产配置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以上分析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弊端突出表现在责任意识淡化、制度法规薄弱、监督机制弱化、资产处置混乱等方面。由此提示,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各级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使用部门以及单位领导对所属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负有全部责任。由于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等内容相比,处于“边缘化”,认为资产管理效益与直接经济责任和升迁晋职不挂钩,各级从工作安排到日常管理,“重钱轻物”、“敷衍了事”、“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比较普遍。调查显示,80%的基层官兵未参加过关于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教育,说明各级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工作中,有些领导及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偏差,责任心不强,且常常忙于繁琐的行政事务和个人生活,无暇顾及或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少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缺乏相关的维护保养、操作技巧、保管方法等知识,惰性较强,从而产生“领导不问我不管”、“领导过问我装傻”的思想,使得资产管理混乱。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一般情况下,武警部队固定资产都是由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共同管理,审计部门负有监督职责。在实际管理中,各类固定资产购置后不用、少用、挪作它用等现象,充分反映出三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制约、监督、考核、激励等内控制度、约束机制和法规制度。加之在实施过程中打折扣、讲情面,使得金额核算、数量控制和监督约束游离于管理之外。武警部队频繁的人员变动,流于形式的交接制度,私人资产与公家资产的“以旧换新”,日常使用的公私不分等都是因为制度缺失而造成固定资产丢失、损坏的重要原因。

(三)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够

武警部队资产登记使用卡片记录、账簿记录、会计系统登记和资产信息系统登记的方式,但这些记录信息仅掌握在单位内部,无法实现远距离实时查询和调剂,且手工记录也不便于修改和存储。武警部队实行双重保障体制,固定资产获取除了上级配发、本级自购外,还有政府、公安、企事业单位、用兵单位等的捐赠,因信息共享机制的缺乏,使得这部分资产的入库、登记、使用、保管、处置等存在信息失真问题。由于维修、技改、调拨、转借固定资产等导致实物资产变动频繁,特别是信息化类固定资产不断的更新换代,为调整卡片记录,保持卡、物、帐信息一致带来一定困难。

(四)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有的单位购置资产缺乏规划性,不按单位实际需要,未经科学的市场调查和论证,重复购买、超预算购买、随意购买;对购买的某些专用设备无专业人才操作;对多余的、旧的资产调剂和处置不及时、不规范;对“谁想要,谁拿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部分有价值、或有处置价值,或可调剂使用的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现象严重。

(五)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清查不彻底

各级对资产清查的认识不够到位,未形成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的制度约束,认为清查只是“走过场、图形式”,有的管理人员甚至不会使用资产条码扫描仪,资产报表数据凭空编造,资产清查报告和手工查、扫描查报告凭主观拟制。有的单位一年仅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查,但一年内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报废损坏、出租变卖等难以及时体现,对清查出的问题无据可查,甚至不查。武警各中队地理位置较为分散,难以对各中队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实施实时监控,也难以保证经常性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

三、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一)加强资--预一体化落实,实行资产预、决算制度

基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各单位要突出资产预算的编制、资产预算的执行,资产预算的评估,资产预算的监督四个环节,在“资产存量完整准确、配备标准符合实际、预算安排周密合理、资产退出有序合规”上下工夫[2],规范国有资产预算编制流程,健全资产与预算一体化管理的配套措施和相关规定,将资产融入经费预算、核算、决算的全过程[3]。研究将资产决算纳入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实行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决算制度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有效控制资产管理严格按预算实施。

(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资产调剂信息平台

构建全军资产信息网,实行资产网络调剂,进行资产网络风险防范评估,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4],实现以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分配、保管、使用、折旧、报废、处置、调剂于一体的信息网络,使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通过资产网络信息系统,将资产的种类、资产的现状、闲置资产的转让等信息到网上,从而加深了各单位之间资产信息的共享,扩大了资产使用和调剂范围,避免某些专用资产使用一次后便闲置的问题。

(三)健全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资产内部监控机制

各单位要以现行武警部队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为依据,建立与“三管理”相适应的运行机制[5],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健全资产管理监督体系,完善资产管理核算机制,建立资产报废评估制度,明确部门间的协作方式。重新界定资产范围,细化资产明细,制定资产目录,明确资产标准和折旧核算方法。坚持“管经费、管资产”齐头并进的工作方针,通过资金“收支两条线”实现资产收支分类改革。健全领导干部资产管理责任制,加大对资产管理的审计范围和力度。强化预算管理约束机制,规范资产预、决算管理,实行集中采购监督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配置计划的管理,避免重复和盲目购置。

(四)优化固定资产配置结构,注重基层部队资产管理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武警基层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相对机关的管理较为混乱,这与武警部队点多面广、高度分散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要注重基层部队的资产管理,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责任体系,优化基层单位固定资产分配结构,根据部队编制体制和建设规划合理分配资产,杜绝资产分配不公,配置失衡,做到物尽其用,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对盘活闲置的资产要合理调配,在部队编制和任务调整时要及时转移、调剂、重构资产,调高其使用效率。

(五)建立指标管理考评体系,增强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随着部队建设发展和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看管物品、整理物资,传递资料,还要学会掌握相关的操作性能,分析归类,为管理提供决策考量。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系统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任期要注重学习,积累经验,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严格落实资产管理人员工作交接制度,对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人员延缓工作交接。建立指标管理考评体系,完善对人员的选调、培训、考核、奖惩和激励机制,将资产管理好坏与个人成长进步挂钩,特别要加强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领导的考评,督促各级领导加强学习,参与管理,全面促进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正规化。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

[2]任红梅.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具体实践[J].北京:国有资产管理,2010,6:61-63.

[3]任义军,焦兵,郭世锋.实行资产与经费相结合管理的几点思考[J].北京:国有资产管理,2010,9:61-63.

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武警部队固定资产是保障官兵生活、训练、学习以及执勤处突等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在武警部队正规化建设和提高战斗力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武警部队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实物供给制的影响下,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使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失真,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一、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对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问题,以便有针对性、有目标地研究对策,从而保障部队资产有序管理、优化部队资产配置、提高部队资产利用效率。

(一)分析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工作经验法、调查问卷法、情况比对法,在查阅部队资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关规定[1]和各项研究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资产管理工作实践,对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的获取途径、构成比例、管理结构、制度法规、报废处置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更好地研究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供量化依据。

(二)分析过程

笔者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惯性问题、难点问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3个武警部队的总队、支队、中队三级部门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8%。调查结果显示有84.8%的人认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低于对资金管理的重视度,59.3%的人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46.7%的人认为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同时有91.9%的人表示应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并自愿参与到管理中。调查结果说明固定资产管理仍处于边缘化状态。

同时,笔者在工作期间,利用总队统一组织清查固定资产之机,对总队机关、支队机关、基层中队固定资产实地清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机关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在用、留用、闲置以及待报废资产保管较好,资产处置程序恰当,捐赠物资入账及时,资产账簿登记完善,帐物基本相符。此外还发现地理位置距支队机关较近的中队、距总队机关较近的支队管理普遍好于距离较远的单位,机关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普遍好于基层中队。调查结果说明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在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之下进行。

(三)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武警部队现阶段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资产管理的基础还有待强化,资产管理方式的改革还有待创新,资产管理监督机制还有待完善。由于武警部队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决定了资产编配的分散性和不合理性;资产规模较大,分布地域广,数量较多,种类繁杂;资产的区域价值差异明显,贬值较快;高科技含量的资产规模随信息化、正规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增长迅速,且变动频繁;同时资产的优化配置不合理,闲置资产较多,如领导常去、地理位置较好、接待任务较重的单位固定资产配发齐全,偏远单位则“勉强凑合”着用;重复购买、无预算或超预算购买现象严重,废旧资产报废处置不够科学,资产核算体系不完备。各级机关在指导基层把握资产购置规模,盘点存量资产,优化资产配置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以上分析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弊端突出表现在责任意识淡化、制度法规薄弱、监督机制弱化、资产处置混乱等方面。由此提示,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各级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使用部门以及单位领导对所属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负有全部责任。由于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等内容相比,处于“边缘化”,认为资产管理效益与直接经济责任和升迁晋职不挂钩,各级从工作安排到日常管理,“重钱轻物”、“敷衍了事”、“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比较普遍。调查显示,80%的基层官兵未参加过关于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教育,说明各级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工作中,有些领导及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偏差,责任心不强,且常常忙于繁琐的行政事务和个人生活,无暇顾及或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少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缺乏相关的维护保养、操作技巧、保管方法等知识,惰性较强,从而产生“领导不问我不管”、“领导过问我装傻”的思想,使得资产管理混乱。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一般情况下,武警部队固定资产都是由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共同管理,审计部门负有监督职责。在实际管理中,各类固定资产购置后不用、少用、挪作它用等现象,充分反映出三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制约、监督、考核、激励等内控制度、约束机制和法规制度。加之在实施过程中打折扣、讲情面,使得金额核算、数量控制和监督约束游离于管理之外。武警部队频繁的人员变动,流于形式的交接制度,私人资产与公家资产的“以旧换新”,日常使用的公私不分等都是因为制度缺失而造成固定资产丢失、损坏的重要原因。

(三)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够

武警部队资产登记使用卡片记录、账簿记录、会计系统登记和资产信息系统登记的方式,但这些记录信息仅掌握在单位内部,无法实现远距离实时查询和调剂,且手工记录也不便于修改和存储。武警部队实行双重保障体制,固定资产获取除了上级配发、本级自购外,还有政府、公安、企事业单位、用兵单位等的捐赠,因信息共享机制的缺乏,使得这部分资产的入库、登记、使用、保管、处置等存在信息失真问题。由于维修、技改、调拨、转借固定资产等导致实物资产变动频繁,特别是信息化类固定资产不断的更新换代,为调整卡片记录,保持卡、物、帐信息一致带来一定困难。

(四)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有的单位购置资产缺乏规划性,不按单位实际需要,未经科学的市场调查和论证,重复购买、超预算购买、随意购买;对购买的某些专用设备无专业人才操作;对多余的、旧的资产调剂和处置不及时、不规范;对“谁想要,谁拿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部分有价值、或有处置价值,或可调剂使用的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现象严重。

(五)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清查不彻底

各级对资产清查的认识不够到位,未形成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的制度约束,认为清查只是“走过场、图形式”,有的管理人员甚至不会使用资产条码扫描仪,资产报表数据凭空编造,资产清查报告和手工查、扫描查报告凭主观拟制。有的单位一年仅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查,但一年内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报废损坏、出租变卖等难以及时体现,对清查出的问题无据可查,甚至不查。武警各中队地理位置较为分散,难以对各中队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实施实时监控,也难以保证经常性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

三、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一)加强资--预一体化落实,实行资产预、决算制度

基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各单位要突出资产预算的编制、资产预算的执行,资产预算的评估,资产预算的监督四个环节,在“资产存量完整准确、配备标准符合实际、预算安排周密合理、资产退出有序合规”上下工夫,规范国有资产预算编制流程,健全资产与预算一体化管理的配套措施和相关规定,将资产融入经费预算、核算、决算的全过程。研究将资产决算纳入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实行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决算制度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有效控制资产管理严格按预算实施。

(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资产调剂信息平台

构建全军资产信息网,实行资产网络调剂,进行资产网络风险防范评估,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实现以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分配、保管、使用、折旧、报废、处置、调剂于一体的信息网络,使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通过资产网络信息系统,将资产的种类、资产的现状、闲置资产的转让等信息到网上,从而加深了各单位之间资产信息的共享,扩大了资产使用和调剂范围,避免某些专用资产使用一次后便闲置的问题。

(三)健全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资产内部监控机制

各单位要以现行武警部队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为依据,建立与“三管理”相适应的运行机制[5],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健全资产管理监督体系,完善资产管理核算机制,建立资产报废评估制度,明确部门间的协作方式。重新界定资产范围,细化资产明细,制定资产目录,明确资产标准和折旧核算方法。坚持“管经费、管资产”齐头并进的工作方针,通过资金“收支两条线”实现资产收支分类改革。健全领导干部资产管理责任制,加大对资产管理的审计范围和力度。强化预算管理约束机制,规范资产预、决算管理,实行集中采购监督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配置计划的管理,避免重复和盲目购置。

(四)优化固定资产配置结构,注重基层部队资产管理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武警基层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相对机关的管理较为混乱,这与武警部队点多面广、高度分散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要注重基层部队的资产管理,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责任体系,优化基层单位固定资产分配结构,根据部队编制体制和建设规划合理分配资产,杜绝资产分配不公,配置失衡,做到物尽其用,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对盘活闲置的资产要合理调配,在部队编制和任务调整时要及时转移、调剂、重构资产,调高其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