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薪酬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薪酬调研报告》以关键人才收入水平、福利、奖金方案为中心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岗位薪酬收入数据及人才政策数据。此次《薪酬调研报告》公布了近240个航运物流企业常见岗位薪酬数据、企业调薪幅度,涉及员工主动离职率、浮动奖金基准等企业人力资本策略,以及市场现金总收入水平、市场固定收入水平、市场基本工资水平、市场奖金水平、市场现金津贴水平、市场加班费水平等。对提高航运物流企业薪酬管理的有效性、合理控制人力资源成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海航运交易所信息部经理刘越表示:“上海航运交易所已连续12年组织开展航运物流行业薪酬福利调研工作,其目的就是通过准确的薪酬信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中价格杠杆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对航运人才优化配置发挥积极作用。”
《薪酬调研报告》具有三大亮点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航运市场经历了极度低迷的一年,市场需求不振、运力过剩、多项运价指数降至历史最低点;进入2016年,有着全球航运业风向标之称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在年初跌入低谷后逐步盘整上升,似乎预示着市场的逐步回暖。有分析认为,2016年国际航运需求仍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温和增长态势,但运力的过剩局面在短期内却难有根本性改变,航运市场低位波动的态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航运市场起起伏伏,但有的企业在很差的市场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强劲的竞争力,而有的企业在市场整体上升的背景下业绩却差强人意。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有很多种,但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组织和充分利用与否是关键因素之一,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
《薪酬调研报告》给人才的供需双方提供了比较真实可靠的价格信息,从多年的薪酬调研实践上看,航运企业通过薪酬报告不仅有利于制定出吸引人才和降低用工成本二者兼顾的薪酬标准,也有利于科学调整企业内部职务、级别之间的薪酬差距,使企业的薪酬体系在外部竞争力和内部公平性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对于促进航运业企业薪酬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吸引、留住关键优秀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据悉,今年共有98家航运、物流企业参与了薪酬调研工作。上海航运交易所在报告的制作周期、内容的更新等方面有了不小的改进,今年的《薪酬调研报告》具有三大亮点――
一是,参加企业首次达到百家规模,共有98家航运、物流企业参与了薪酬调研工作。
二是,细化同一职位的专业度分级,将原有的岗位数据分为初级、熟练、高级三个专业维度进行数据撰写,适应了大型公司分工细的需求。
三是,增加了城市薪酬指数,以满足大型集团公司不同城市薪资设计的需求。
平均薪资调整幅度创新低
《薪酬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从航运行业人才管理方面,控制和紧缩预算仍然是关键词,包括人才规模的控制、培训、招聘、薪酬预算的控制。2016年,航运行业平均薪资调整幅度继续下调至6.4%,比2015年低约0.7个百分点,为七年来最低。
从调研的实际结论来看,在业务缩水、工资成本持续上涨压力下,越来越多的航运企业冻结薪资调整,甚至出现工资负增长的企业。具体来看,21%的调研企业明确表示2016年并无薪资调整的打算; 40%的调研企业降低薪资预算,调薪幅度比往年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从《薪酬调研报告》中涉及到的三个细分行业来看,船公司平均薪资增幅下跌最为明显,为6.2%;货代公司平均薪资增幅为6.6%;物流公司平均薪资增幅为7.1%。
薪资增幅趋于平均化
《薪酬调研报告》公布了航运物流企业近240个常见岗位的薪酬数据,对这些岗位的薪酬状况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以层级划分,薪资调整平均化比较明显。《薪酬调研报告》将岗位分为6个层级,分别为高管层、总监层、经理层、主管、专业岗位和辅助岗位,与往年相比,2016年调研结果显示的平均薪资调整幅度各层级几乎持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航运业中多数企业人才管理基础较低,并未建立基于员工能力或业绩的薪资调整机制;另一方面在预算紧缩或控制的大环境下,很多公司的薪资调整本身就是普调或抵消CPI上涨的概念,基于业绩的薪资调整失去意义。
以专业度划分,辅助层和专业层职位收入差距不明显。从专业度来看,专业层在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学历背景等的要求比辅助层都要高出不少。但从2015、2016年航运行业薪酬调研的结果来看,航运行业专业层和辅助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明显,专业层仅高出辅助层9%上下,这与航运行业专业层岗位多为劳动密集类型分不开。
员工主动离职率逐年提高
在航运业整体不景气的前提下,员工主动离职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从2015、2016两年的员工主动离职率的调研结果来看,航运业总体平均离职率由2015年的13.8%上升至2016年的14.4%。细分行业来看,船公司、货运公司及物流公司员工整体主动离职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船公司的员工整体离职率由2015年的6.8%上升至2016年的7.3%,货运公司由2015年的12.6%提升至2016年16.9%,物流公司由2015年的15.1%提升至2016年的16.0%。
目前市场上陆续推出了多种薪酬报告,让企业眼花缭乱。《职业》特邀四家知名薪酬报告机构,就薪酬报告的选择和使用进行了解读。
华信惠悦:整体奖酬调研
【品牌】
华信惠悦咨询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秉承以客户为导向的精神,拥有顶尖的顾问团体、前瞻性的管理观念以及丰富的专业经验。华信惠悦在管理业界的品牌吸引力是毋庸质疑的,其先进、科学的调研手段和专业咨询经验都增加了这份报告的含金量。
【数据来源】
以外企为主。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参与调查的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同时也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本土企业参与。华信惠悦建立了庞大的薪酬数据库,尤以金融行业数据库著称,囊括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管理等行业中诸多企业。而先于大陆地区建立的香港、台湾地区的薪酬数据库,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华信惠悦在中国地区最完备的数据库。
【服务】
华信惠悦以行业为基础,推出包括金融、消费品、高科技、家电、物流、房地产和半导体等行业的薪酬报告;同时兼顾地区差异,推出一、二线城市报告,也会针对一些特定地区推出地区性调研报告。
华信惠悦强调薪酬报告和咨询服务相结合的薪酬服务,因为在数据背后总有一定的原因,所以一旦运用到企业日常具体的薪酬管理时就有一定的落差。凡购买华信惠悦薪酬报告的企业,都会得到来自专业顾问的针对,获得量身订制的薪酬管理意见及具体和务实的解读。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使用指南】
华信惠悦中国大陆地区薪酬咨询总监 廖怡玟女士
报告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在于企业可以及时、通盘地了解市场现状,也对市场趋势有一个预期,作为人才吸引和保留激励的参考依据。当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人才竞争,或需要扩展香港、台湾地区的业务,管理好人员本地化中的薪酬问题时,这份报告会非常有针对性。
企业做薪酬决策时,有三个考量点。第一,薪酬策略本身是不是能够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否能够吸引、保留企业需要的人才;第二,内部公平性,例如在制定保险行业的精算师这样重要职位的薪酬时,要兼顾其在公司的重要性和唯一性;第三,外部可比性,报告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来源,是让企业完善具体薪酬管理制度的有力工具。
前程无忧:薪酬调查报告
【品牌】
作为三大人才网站之一,前程无忧拥有大量的企业资源和人才资源及广泛的网络影响力,每年推出的薪酬调查报告都颇受业界关注。
【数据来源】
无忧报告的数据来源非常广泛,每年会通过三种渠道收集样本。一是企业,二是前程无忧的猎头部门,三是网站庞大的个人简历库。根据不同职位,无忧会在三种来源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样本。初级职位提取简历库的数据会多一些;对于一些敏感的职位,使用企业或猎头的数据会多一些。
同时,数据收集也合拍企业的调薪步伐,数据截至在上一年的10 月。
【服务】
前程无忧的薪酬调查报告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全国20个大中城市和20 个主要行业,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市场薪酬信息。如果企业所在城市没有列入无忧的调查名单,那么调研人员会提供近似城市作为参考。在未来,前程无忧还计划推出更多的定制报告服务。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购买费用】
单个职位报告价格为500 元,购买的数量越多将享有更多优惠。
【使用指南】
前程无忧薪酬调查负责人 王珏女士
任何一份报告,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因为每个企业的情况,例如企业文化、发展阶段等各不相同。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些信息,很难告诉企业具体应该怎么做,例如人才流动率与薪酬的关系问题,报告只能部分解决一些薪酬外部竞争力及引起的相关问题。
在具体使用无忧的报告时,要注意职位的薪资不仅在行业、公司类型间有水平差异,个人的素质也在很大程度决定薪酬水平,所以调查数据包括中位值、75 百分位值、90百分位值和整体市场情况,企业要综合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太和顾问:薪酬调研报告
【品牌】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太和顾问已经成长为中国本土知名薪酬福利数据服务提供商,并荣获2006 中国人力资源年度颁奖盛典 “2006 中国最佳薪酬报告机构”。
【数据来源】
企业。在选择调研企业时,太和顾问首先考虑其薪酬体系是不是市场化的,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意识。
【服务】
贴近本土企业需求,目前已推出包括高科技、金融业、房地产、汽车行业、消费品、医药、服务业、传媒行业、能源业等在内的行业报告。此外,太和顾问还定期推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地区全行业薪酬报告。根据市场情况,也提供管理等序列的全行业报告、城市毕业生起薪点调查、定制服务等。
【推出频率】
金融、地产、高科技等关键行业一年推出两次报告,其他行业为一年一次。
【购买费用】
全行业报告大概费用为两万元一份,行业报告一万五左右。参与调研的企业可享有一定优惠。
【使用指南】
太和资深顾问 金可冶先生
太和报告着眼行业整体趋势,所以购买者不仅可了解到现有薪酬状况调研结果,还能了解行业薪酬整体趋势预测。但薪酬报告提供的市场信息,毕竟只是供企业进行参考和引证的。我个人比较推崇企业先有明确的薪酬定位和方案后,再参考报告中的数据,这样太和的薪酬报告对企业来说更有价值。
企业在选购薪酬数据时,要评价数据来源和可比性;薪酬调研的流程是否科学规范;不仅要看职位名称,还要看具体职责内容,因为同一职位名对应的职责内容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而企业在设计薪酬的过程中,一是要选择所针对的合适的市场,圈定竞争对手;二是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在这个圈子中自己的薪酬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实现什么样的吸引保留效果;三是明确企业的发展定位和周期。
英才网联:中国建筑、房地产业薪酬调查报告
【品牌】
作为第一家在中国实行细分行业的人才网站,英才网联的建筑英才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建筑人才专业网站,其推出的《中国建筑、房地产业薪酬调查报告》也别具特色。
【数据来源】
来源多元。不仅进行企业调查,也通过随机抽样、现场访问、网络调查、媒体联合调查等各种方法向个人进行调查。
同时,立足行业特点。根据对建筑企业会计年度的调查,报告数据收集截止日期为每年的4 月15 日,报告将在5 月。根据建筑行业看重技术类人才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的特点,报告并没有把工作年限当做加权系数来计算,而是单独提出作为一项分析科目。
【服务】
将建筑行业细分化,分别针对工程行业、房地产行业、设计院机构推出调查报告。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使用指南】
英才网联建筑英才网市场主管 张磊
薪酬设计的最终的目的是在“经济”的原则下,制定更有吸引力、竞争力的薪资体系。我们的样本从企业、个人两个渠道来采取,还可以反映从业者对薪酬的满意度。但最终数据以及定量定性分析结果,仅供建筑行业工作者衡量自身薪资水平、人力资源工作者制定设计薪酬体系参考。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薪酬专家,文跃然先生
Q:如何选择薪酬报告?
A:薪酬报告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实际数据,以便比较;提供其他企业的经验,以供借鉴。选择薪酬报告时,可以从三方面来判断,一是声誉、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二是部门的权威性,例如政府主管部门的一些薪酬报告;第三有学术价值,一些研究机构或大型人才网站的报告也很不错。
Q:薪酬报告的价格一般都很高,企业是否必须支付这笔费用?
A:企业从一些媒体或渠道了解的数据,不全面,其科学性也有待考量。购买一份薪酬报告是企业必需的投资,也是合算的投资。因为这能让企业的支付更加准确,所带来的附加值将大大超过购买报告的支出。
Q:企业的薪酬是与市场保持同等水平就具有竞争力了吗?还是其他的内部或外部因素更为重要?
关键词:上市公司; 高管; 薪酬激励
1、引言
高管掌握着企业的经营权并且直接负责公司的经营效益,同时他们也是企业委托关系当中的高级人员。由于所有者和管理者所处地位不同,所以两者间所代表利益也不同。所有者追求自身企业利润最高,而管理者寻求通过自身努力从而得到相应合理的报酬。在我国,作为新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存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健全和高管的薪酬激励机制不合理的问题等。因而,准确描述国内企业薪酬的激励现状,进而找出合适关于高管薪酬的激励方面的建议和对策,这样既为了日后的高管的政策改变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企业在制定高管薪酬的激励方案提供可实现方法。
2、国内外文献综述
Taussings 和 Baker在1925年最早开始研究高管薪酬激励的问题,随后对高管的薪酬管理方面的研究开始变为重要的学术研究的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相对的绩效评价方法,企业绩效与员工薪酬的关系,高管的薪酬效应,高管薪酬决定的因素等。
由于理论基础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高管的薪酬激励的机制研究从规范研究逐渐发展到实证研究。其国内外对高管的薪酬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有:Walker 和 Bechuk(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管能够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影响自己薪酬的结构组成和数量,从而有利自己建立期权的激励条款。Bechuk 和 Grinstein(2008)通过对1993年到2003年高管薪酬实证研究得出,影响高管薪酬增加的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高管的权力。张劲松、张璐(2014)对高管薪酬的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上市的公司的高管的薪酬的激励机制中存在问题,提出通过提升高管的薪酬激励的机制、建立起科学的绩效的考评机制措施,使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激励的机制更有效,这些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3、我国的上市公司的高管的薪酬激励的现状
3.1 我国的上市公司的高管的薪酬呈现出逐渐增长趋势
德勤管理咨询公司《2013-2014中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调研报告》的分析结果:2013年的中国A股中上市的公司的高管人员的最高的平均薪酬为810000元,与2012年的770000元相比微增了54%。高管人员最高的薪酬的平均值已成为不同行业的薪酬的水平重要的标志,而在2013年间,A股中公司的高管人员的最高的平均薪酬为810500元,与此同时,2012年的最高的平均薪酬768700元,2011年最高的平均薪酬722000元。
3.2 我国的上市公司的高管的薪酬不同地区的差距较大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华南整个地区最高的薪酬一直较高,且超过百万,与上海北京比较,广东的领先的形势有继续增大的趋势。广东、北京、上海的高管人员最高的平均薪酬一直保持着领先的状态。广东已经持续三年都保持最高,在2013年更是达到了1076000元,同时超出全国的均值的03439;北京高管人员平均薪酬相比2012年相比下降了0014,达到了976000万元,跟广东相比差距很大;2013年,上海高管人员的平均薪酬呈现小幅度的增长,达到了893000元。
3.3我国的上市公司的高管的薪酬在不同的行业差距较大
德勤管理公司研究发现:保险金融业、房地产行业、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已经持续4年保持高层管理人员的最高的平均薪酬领先。2013年三个行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最高平均薪酬分为别为3193000元、1385300元和1068200元;从高层管理人员个人的薪酬的排行榜的发现,一直位于前十位的高层管理人员有一半来源于保险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其他行业数据表明:农、林、牧、渔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最高的薪平均薪酬最低,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的行业格局比较平稳;保险金融业是农、林、牧、渔行业的675倍,相比2012年间的657倍呈现小幅度上长趋势。
3.4我国的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的薪酬的上长率未表现与净利润较强的关联性
根据怡安翰威特公司公布《2013年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治理研究报告》表明:2012年,中国A股的公司的净利润有下降态势。市场整体的净利润的上长率的中位值是负的009,而差不多50%的行业净利润的降到01以上。但是高层管理者薪酬上长率却没有出现跟净利润较高关联性,却与收入的增长率变动保持一致,呈现出有一些行业的净利润下降,而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反而增长状况。
4.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对策建议
4.1完善高管
目前我国的薪酬结构较单一,只有固定工资、各种福利、补贴,而没有衡量人员表现的薪资结构支撑绩效的管理体系。薪酬结构应当充分地发挥其各个方面作用,包括,调节的功能、增值的功能、激励的功能、补偿的功能等。
4.2完善业绩评价指标
一个完善的业绩的评价体系既包括:短期的指标与长期的指标结合、非量化的指标与量化的指标结合、非财务的指标与财务的指标结合。我们应该从经济的单一指标改善为综合的“社会绩效的指标”来作为衡量经营的优劣标准。
4.3完善市场的竞争机制
在的有效市场经济下,市场本身对高层管理者的约束与监督有重要用途。市场竞争不仅能显现出我国上市的公司经营状况的多种信息,为高管薪酬体制充分发挥打下充足的信息的基础,而且优胜而劣汰的竞争机制也威胁着高管控制权的形成。(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Bechuk,Walker,George pensation.Strategic[J].Management.Journal.2005,(13):202-213
[2]Bechuk.,Grinstein.M.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Russia :An Empirical Study〔J〕.JoumalofworldBusiness.2007,(18):182-197
[3]张劲松、张璐.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Commercial Accounting,2014,06(11):19-21
随着中国加入WTO与世界的接轨,众多跨国物流集团公司也看准了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中国的物流产业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速发展。调研发现,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奇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物流人才的职业化进程与市场需求差距甚远,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严重制约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
物流人才的紧俏加速了各大物流企业对于有着丰富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的掠夺,从而引发了始料未及的薪酬大战。刚刚完成的《全国物流行业薪酬福利调研报告》透露了以下几种物流行业人才的的薪酬待遇状况:
高级管理人员薪资分出三六等
企业执行总监、公司副总、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等,这些站在物流行业金字塔塔尖的人才,属于高价难求的稀缺资源。对这类人才,除了要求基本素质高、具备硕士以上学历以外,还要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出色的策划组织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等。
他们的薪资从几十万元到近百万元不等,根据公司的性质和规模而定。一般来说,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待遇最高,年薪能够达到百万元以上,除了薪资收入以外,部分企业还会提供一部分股份给这些高层管理人员,年底可以获得分红。而对于大型国有物流企业来说,这些高层管理人员多是从内部提拔,年薪从十几万元到四五十万元不等,而且其他福利相对丰厚。
中层管理人员民营外资有别
部门主管或者经理,包括业务经理、生产经理、操作主管等。一般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三年以上从业经验,对于本部门的操作流程非常熟悉,具有大型物流公司工作经验会非常吃香。
目前北京物流行业的人才薪酬状况,一般的业务主管月薪在3000到5000元左右,部门经理在5000元到8000元,有的能够达到1万元以上,高级物流经理年薪可以达到几十万元。
在国际物流企业中,从事过国际运输或主管过报关的空运、海运物流的操作人员非常紧俏。一个高级空运操作经理,年薪在10万元到40万元之间,一般来说是外贸物流企业最高,民营物流企业次之,国有物流公司相对较低。海运操作经理的薪资状况与空运操作经理相仿,但一般来说会略低于空运操作。
操作人员高手有高薪
包括报关员、货运操作、海运操作、采购、仓管、单证员、客服、销售人员等等。对于操作人员,学历要求一般较低,达到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水平就可以了。不同职位的薪资待遇也是不同的,对于报关员、货运操作人员等,一般月薪在2000元到3000元左右,市场人员包括销售、客服等,由于其职位的重要性,薪资相对较高,可以达到4000元以上,有的甚至要高于一般的管理人员。
前段时间,各大媒体都在热议阿里巴巴推出的一项35.4亿元员工福利计划,称公司将为员工提供30亿元的“iHome”无息置业贷款计划,并成立5亿元的员工子女教育基金以及发放40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一时间,阿里巴巴成为大众关注的中心。
其实不止阿里巴巴,近年来很多企业为了吸引和保留它们的核心人才,都采用了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措施,例如弹利、海外工作机会、补充保险等。而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企业吸引员工的主要方式,还是以传统的报酬方式为主,如工资和福利。
美世信息咨询业务部小国区业务总监张磊说,“进入21世纪以来,吸引人才,特别是关键人才成为一件艰难的事。然而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最具挑战的任务并不是难觅人才,最具挑战的是如何保留已有的人才。美世的调研发现员工在考虑选择潜在的雇主时,已越来越多地关注非传统的福利,包括灵活的王作安排、职业发展、工作环境、认同及赏识等。那么要吸引、激励、保留关键员工、企业必须重新考虑传统的薪酬计划,根据员工需要的变化重新设计报酬制度,其中较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实施全面报酬体系。”
基于上述背景,美世于不久前推出了《2011年全面报酬中国调研》。该调研共邀请了403家在中国的企业参与,该调研涵盖了汽车、高科技、化工、消费品、机械及电子、医药和医疗器械、能源、互联网等行业。从地域分布上来看,55%的参与调研企业来自京沪两地,其中38%来自了上海。17%来自于北京。从企业类型来看,参加调研的外商独资企业最多,占83%,外资中有14%是合资企业,另外有17%的企业为中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这一调研从四个角度――即雇主角度、员王角度、外部市场及成本角度分析了中外资企业在全面报酬战略和实践上的共同与不同之处,更从中挑出了50家知名的外商投资企业来设立标杆进行比较。
重在吸引和保留人才
在此次调研中,美世首先就各家企业对全面报酬的理解对企业进行了分析。超过半数的参与调研企业对全面报酬提供了较为宽泛的定义、即涵盖了薪资、福利、职业发展和工作与生活平衡。与外商投资企业相比,中资企业对全面报酬的定义较为狭窄,大约40%的中资企业将全面报酬定义为“薪资”或“薪资福利”,而外商投资企业中仅有23%的企业如此定义全面报酬。
全面报酬作为一种全新的报酬机制、是企业获取并留住人才,特是高层次人才的战略性工具,它不仅有利于节约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帮助企业用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人才管理目标,而且还有利于促进企业和员工之间从单纯的雇佣关系转变为相互依存、相互承诺的“双赢”关系。本次调研发现,位列前四位的企业采用全面报酬机制的驱动力因素依次是:吸引关键人才、保留高绩效员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员工的敬业度,
而当这些企业被问及是否实现了以上关键目标,企业的回答相当保守,仅有10%左右的企业表示其全面报酬战略“非常有效”地实现了吸引关键人才、保留关键员工的目标。而表示能够“非常有效”的增强竞争优势和提供员工敬业度的企业比例更是低至8%。但仍有一半以上的企业认为其现有的“全面报酬”战略是“有效”的。
全面报酬应与业务战略结合
对许多企业来说,目前最主要的挑战是如何使全面报酬战略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一致,否则的话企业可能会制定出缺乏明确目标,甚至与它们经营需求背道而驰的全面报酬战略。在此次参与调研的企业中,一半以上的企业认为它们的全面报酬战略与业务战略是完全一致的;44%的企业认为它们达到部分一致,只有1%的企业认为它们的全面报酬战略与业务战略是不一致的。而作为领先公司的50家企业中,70%的企业表示其全面报酬战略与业务战略完全一致,高于总体调研市场10倍多个百分点。从行业分类来看,超过65%的消费品和高科技公司认为它们的全面报酬战略与业务战略完全一致。而机械行业则只有40%,其他行业与总体行业接近。
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着企业的全面报酬战略和业务战略的一致性呢?调研显示,“高层管理人员在制定全面报酬策略过程中的认可、支持与参与”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79%的企业选择其影响力为非常重要,但只有18%的企业认为他们做得非常成功,其次51%的企业认为“与员工有效沟通”非常重要,但只有9%的企业认为它们实施的非常成功,32%的企业则表示不太成功。“报酬体系能够满足一个企业内不同业务部门的需求”是企业认为对报酬战略和业务战略的一致性影响大、但在实施中却是不怎么成功的因素。尤其是那些业务部门多、企业结构复杂的企业,它们面临较大的挑战,不同的业务部门,甚至业务线,由于其业务性质、工作内容和员工需求的不同,统一的报酬体系确实难以满足。因此在全面报酬体系下,设计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报酬项目,如弹利、岗位轮岗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弱化由于业务部门不同而导致的对报酬体系需求的不同。
内外有
此次调研中,美世从外资参与调研企业中根据其母公司2010年在全球财富榜排名情况以及其在华投资的规模,特别选出了50家企业进行了特分析。我们发现这50家企业的报酬战略与业务战略的一致性更高,报酬项目的全球一致性(除高管层)更高,一线经理和员工对其报酬战略更为支持。这不难看出,这50家外资企业对全面报酬更为重视,实施上也更加有效。
中资企业在全面报酬上的实践也相当引人关注。调研发现,中资企业中报酬战略和业务战略的一致性程度较低,56%的中资企业认为他们的全面报酬战略和商业战略部分一致或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部分中资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制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薪酬战略和业务战略的一致性。另外约一半参与调研的中资企业表示,他们采用传统的窄带结构,说明中资企业更多的采用责任/职位导向的薪资管理系统。与外资企业相比,中资企业更多的从政府部门获取数据来制定薪酬,而在企业管理层的培养上也更侧重“内部提拔”战略,而非“外部引进”。
成功案例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