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流通行业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本文主要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结合国家政策,把医药行业分为五大子行业进行逐一分析其投资价值。
关键词 医药上市公司 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是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的消费类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理和精神健康的关注以及投入将会越来越大这是医药行业长期豁求增长的坚实基础。在证券市场上医药板块对风险厌恶型资金和从周期性行业流出的资金产生强大吸引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目前沪深两市共有100多家医药类上市公司,进一步细分主要可分为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药、中成药、生物制药和医药流通业五大子行业,以下将对这几个细分子行业进行逐一分析。
一、化学原料药企业
2006年,化学原料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288.81亿元,同比增长16.7%;产品销售收入方面,化学原料药工业为1258.50亿元,同比增长13.41%。从利润来看,化学原料药工业为71.99亿元,同比增长17.87%;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减缓。但从医药上市公司2008年3季报分析,化学原料药板块的收入和利润同比都是增长最迅速的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0.02%,与行业增长速度相仿,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5.19%,远高于行业的增长速度。
二、化学制剂企业
化学制剂生产商研发能力较低,产品主要以普通仿制药为主,产品同质性高,竞争较为激烈,导致盈利能力较低。虽然由于“医改”的因素及包括震后防疫在内的大规模传染病防治需要,一些厂商的普药产品有望放量,但是较低的毛利率水平不易给公司带来太多的利润。相较而言,依靠研发能力不断推出新品,从而维持较强盈利能力的模式具有更强的生命力。重点关注我国化学药领域内研发能力最强的恒瑞医药。
三、中药企业
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在中药原料和技术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中药类上市公司大多拥有难以模仿的生产工艺和历久弥新的专利技术.具有垄断性的市场竞争优势,能保证风险相对较小但长期稳定而丰厚的收益。2009年5月7日,国务院出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此举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对中药企业的发展有利,此政策性文件的公布对中药类上市公司构成利好。另外,中药企业走中药保健品和化妆品路线已成趋势,关注江中药业,按照现代科学标准改造传统中药的前景也十分可观,关注先行者天士力。
四、生物医药行业
一方面,由于生物药品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且可大规模生产,生产周期短利润极高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其行业前景十分广阔. 另一方面,生物医药是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国家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清晰显示出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意味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将获得政府更多的扶持,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领域仍然以仿制为主,需要关注具备成本、技术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他们可能不断推出新产品,且可能抢夺跨国公司市场份额,关注天坛生物、华兰生物、通化东宝等公司。
五、医药流通业
我国医药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在新医疗改革背景下,政府增加卫生投入,医保覆盖面扩大,以及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等众多因素拉动医药经济快速增长。我们保守估计,到2020年,药品市场规模也将是目前的3倍以上,总规模将超过1.2万亿。医药流通业作为药品从生产企业到达医院、药店等销售终端的必经环节,是药品市场扩容的最直接受益者,2007年医药流通行业销售规模达到4026亿,年增速创近年新高,达到19.82%。
基于新医改扩容,医药流通行业整合加速,产业格局从春秋到战国,企业盈利能力有显著改善以及我国进入降息周期等理由,我们给予医药流通行业“增持”评级。根据公司的行业地位、竞争优势及未来发展前景,关注四家上市公司:一致药业、国药股份、南京医药、上海医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药物流;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69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强调的是药品的特殊性、专营性以及国有主渠道作用,导致这一领域一直由国有企业垄断。和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年代的很多产业一样,医药流通同样经历着:供求关系从供不应求向供过于求、经济形态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因此它的历史依然有章可循。然而,它们又是有所差别的。极具特殊性的医药行业的改革开放还一直在迷雾中行走,在此大背景下的流通变革,作为“医药产业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壁垒”,自然也染上了浓厚的行业色彩。
一、 医药物流的界定
虽然我国医药物流兴起发展至今已有一段时日,但目前的医药物流更多的只是概念的炒作,缺乏对医药物流的真正理解和切实执行。很多“做医药物流”的人还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物流。这说明从投资或经营的观念上来看,人们对医药物流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三种:1、医药物流就是医药经营企业。这种观念认为,所谓的医药物流就是医药经营即医药流通企业,就是我国目前医药流通领域的医药商业企业。2、医药物流就是药品配送。这种观念,以偏概全地认为建几个仓库配备几十辆货运卡车就叫物流,医药物流工作就是药品的配送工作。3、有人认为医药物流就是要配备进口的设备、先进的系统。
医药物流的核心应该是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二、 我国医药物流与发达国家医药物流的简单对比
规模与市场集中度方面。当前,我国从事药品批发的企业多而小,我国名列前10位的流通批发企业的销售额之和占市场总额的20%左右。而美国的医药市场规模是我国的近十倍,但美国的前三大药品流通批发商却占据了其国内市场的95%。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集中度低,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高,中国医药流通商业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低下,成为医药物流发展的瓶颈。在美国,许多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更倾向于把自己的物流业务完全分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其中包括显性成本构成的物流活动,如运输、储存;也包括隐性成本构成的物流活动,如库存控制、信息处理等。相比之下,我国相当多的中小型医药经营企业仍然保留着“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从药品的采购到销售全过程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完全由企业自身独立承担,持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理念。
体制支持与运作方面。医药物流是一个大市场,所有的医药物流都应进入市场自由买卖,这是一种割不断的横向联结。但部门分割的政策管理体制却把这种联结纵向切断,跨部门的东西很难形成整合与整体效应。主要体现在工商政策与药监政策不配套和医药市场行政分割、地方保护严重,与现代物流业是相排斥的两个方面。
管理与核心竞争力方面。中国医药物流的基础设施与装备已初具规模,但大多为粗放经营,内在质量差,运作效率低。因此,目前医药流通业极为缺乏医药物流的管理,或者说目前的管理不能适应医药物流的发展。多数医药流通商业企业缺乏市场开发和市场服务能力,这阻碍了医药流通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现代流通企业必须通过业务的整合和流通配送环节的优化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技术支撑方面。信息化水平的落后以及医药生产企业、商业批发企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药品标准编码是我国医药物流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医药物流企业并没有运用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远远没有达到物流运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同时,互不兼容的编码系统势必会造成信息处理和流通效率低下。
三、我国医药物流发展模式分析以及展望
早在2004年年初,业内就已经有观点认为医药物流投资过热,但全国各地企业投资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情很高,申报的项目少则投资数千万元,多则高达十几亿元,将医药物流的盘子越做越大,尤其北京、成都、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更是“虚火过旺,高烧不退。浙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赵博文有这样的担心:“医药流通早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巨额投资导致的后果将可能使企业血本无归。”两年前在武汉投资落成的号称“华中最大”的一家医药物流中心的无疾而终便是最有力的明证。
1、实力型国有企业凭借其几十年积累努力开拓
作为典型代表的国药集团物流中心项目已经初步取得成绩。国药物流目前已经建立了分别以上海、广州、天津、北京、沈阳、成都为中心的区域物流中心,下辖各城市配送中心和驳运中心,既可实现客户产品在几大区域就近存储,以及各区域物流中心之间的转仓,又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客户产品到医院、药房等终端客户的配送。
作为集中产品资源再分销的医药商业模式是符合现代市场营销产、销分工这一大趋势的,但传统医药商业企业依靠行政垄断产品资源的方式不可能再行得通了,所以医药商业企业要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从两个方面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一是整合厂家高端产品资源使自己转变成为生产企业的经销商,为生产企业打理及经营市场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有销售力的产品资源从而提高经营品种的盈利能力,二是要确保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品种上的传统经营优势,针对这一项业务品种多、需求量大、涉及终端范围广的特点,医药流通企业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向第三方物流方向发展,从而发挥自己在药品配送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2、民营力量以其机智灵活的策略抢占区域市场
以九州通为代表的民营力量透出民营企业蓬勃的生命力。为了实现低价销售,九州通大刀阔斧采用现款进货、批量采购、推行大区总制等做法,以独家经营的形式赢得了供货商的全盘支持,同时也对国有医药流通企业传统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颠覆”。
未来只有大型的商业企业才能有效实现集中批量采购、连锁配送、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效应,这样才能使采购、物流、管理的成本大幅下降,从而取得品牌及价格竞争上的优势。因此大型医药商业企业要积极开展并购重组活动来壮大自己的企业规模。
3、合资企业近来风头日盛
以永裕新兴医药公司为代表的合资企业、近来风头日盛的行业外资本高盛集团、制药企业如太极集团等对医药物流领域的介入、新型物流业态如北京悦康源通(只负责仓储、货运)等,也是医药物流领域中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
医药流通领域全面开放以后,对产品资源和下游渠道的控制以及在零售终端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所以传统医药商业企业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紧跟竞争形势的需要。
4、国家医疗改革重点推崇的“药房托管”模式
该模式得到了国务院和国家卫生部的共同认可。英特集团在重组后顺利转变为医药类上市公司,作为浙江医药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斥资亿元打造药业产业基地。其中大型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是英特药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重头戏”,据规划,公司将在产业基地内建设3万平方米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这一大型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将在具有储存、保管等功能的基础上,集成集运、养护、整理、分拣、配货、送货等一系列增值功能,进一步完善英特药业的销售、信息、配送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为制造商、分销商、零销商和终端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在英特药业产业基地建成后,将可支持英特药业50亿元的销售物流保障,并最终提供100亿元销售的物流能力。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魏小刚.2006年医药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N] .中国医药报. 2006-12-26.
[2]我国医药物流产业商业发展趋势分析.江苏物流网. 2005-6-6.
[3]魏小刚.2007年制药企业发展前景展望[N]. 中国医药报. 2006-12-26.
[4]探析我国医药物流市场积弊与对策. 江苏物流网. 2005-3-4.
[5]黄挺. 医药商业:新医改背景下 面临发展机遇.新郎财经. 2007-01-08.
[6]魏端,朱昌蕙.我国医药物流良性发展的思路[J]. 中国药业,2005,14:25-28.
[7]倪婧妍.论医药物流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5,13:78-80.
关键词:财务分析 英特集团 医药行业
1.公司概况
1.1公司简介
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英特集团。公司原名杭州凯地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属丝绸纺织制造业。2001年12月30日,公司以所属企业凯地丝绸印染厂和凯地丝绸服装厂的部分资产与浙江华龙实业发展总公司持有的浙江英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99%的股权进行置换。置换后,主要生产经营业务由以加工生产丝绸、纺织制品为主转为以药品及医疗器械批发、零售业务为主。目前,公司旗下拥有英特物流、钱王中药、宁波英特等11个控股子公司,现有注册资本1.15亿元,股份总数1.15亿股,其中流通A股0.32亿股。公司股票已于1996年7月1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10年以来,英特集团及其子公司荣获“2010年度浙江省医药商业十强企业”、“2010中国电子商务诚信企业奖”、 “中国医药行业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奖”、“2011年度浙江省服务业百强企业”、“全国先进物流企业”等荣誉称号。
1.2公司的新战略
勇于探索谋发展,创业创新大战略。该公司积极顺应医药市场发展趋势,紧紧抓住新医改机遇,专注于医药流通,他们提出以“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进入全国十强”与“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专业医药分销物流商”为公司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该公司构划的“业务转型达成内涵式增长”和“购并扩张实现外延式发展”两大战略,其重点项目是:巩固药品分销核心业务,打造中药完整产业链,发展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其它新兴业务,以及拓展电子商务业务和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分销、物流、电子商务一体化,在实施过程中力求全面提升该公司的服务能力,并积极争取实现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2.从会计报表看公司发展
2.1营销势头强劲
2010年,对于英特集团来说,其销售情况很好,净利润达87.45百万元,比去年增长37.39%,为历史最高点。由于中药材销售款增长,货款增加3.75倍,从而使预收款项增长近一倍,这点可印证公司产品供不应求。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75%,主要原因是药品需求逐年增长,及内部管理、营销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改善,竞争力不断提高所致。这正是该公司新战略作用在凸现,如何证实新战略的正确,我认为,一个清晰的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就是最好的证据了。2010年公司总资产增加33.14%,净利润增长净额保持稳定,可见公司势头强劲。
2010年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比2009年增加111.12百万元,增长幅度为32.01%;从影响的主要项目来看,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年净利润大幅增长,效益明显,同期增加23.80百万元,增幅37.39%,这也说明净利润增加是经营资本增加的源泉。
销售的增长也导致应付账款大幅增加,增长率高达42.18%。这与本期末物资采购较上年增加也密不可分。
2.2上升、增长、增大现象分析
2.2.1警惕应收账款上升
从该公司会计报表中,我们清楚地发现: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应收账款同步上升,截至2010年年底,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已高达41.09%。采用账龄法分析可知,应收账款中账龄在1年内占总额98.69%,而5年以上的占1.16%。对此,财务部门应提醒公司要及时引起重视,因为,如果应收账款催讨不力或控制不当,可能形成坏帐,给公司造成损失。作为公司应该高度重视财务部门的提醒,及时研究部署风险管控工作,加大对应收账款的管控力度。当公司与财务部门同步进行了风险管控工作,才能实现企业经营风险可知、可控、可承受的良性发展。
2.2.2警惕存货增长
销售、备货、现金是体现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三要素。销售行情好了,就会担心出现短货,存货过多了就会造成现金的短缺。所以,财务部门不但要做好数据统计,更重要的是要透过会计统计表分析规避这种问题的出现。2010年,由于该公司本期销售行情好,备货增加,导致存货增长了56.61%。同时,存货的跌价准备是上年的1.02倍。现金流量表中,存货的减少变化率为40.25%要高于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的变化率23.98%,略高于净利润变化率37.39%。在这些数据的对比中,我们清晰可见,该公司在试图改善收现情况。
2.2.3注意借款规模增大
2010年该公司的负债同比增长33.73%。公司的负债中有98.31%是流动负债,并且公司没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在展示公司短期借款统计表的之前,我先阐述一下我对借款的观点:借款是企业发展之所需,科学的借款产生的是合理的负债,科学的借款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盲目和恶意的借款对企业的发展一定是灾难。为此,财务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地把好这道关,严防一切盲目和恶意的借款情况发生。
短期借款的增幅虽然不大,仅为15.36%,但是构成有较大变化。其中,质押借款、抵押借款、保证借款都大幅下降,而信用借款增加2.32倍。由于信用贷款无需抵押物,因此一般只有信誉好、规模大的公司才可能得到信用借款,英特集团大幅增加信用借款可见公司的信誉良好。对此,出于责任财务部门要忠告公司:信用借款风险较高,因此银行要求的利率较高,这会增加公司的财务费用。
营业收入的增长会导致营运资金需求增加。2010年该公司筹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比上年增加了63.26百万元,主要来自于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由图表2-1可知,该公司在过去的5年中,不断扩大借款规模,特别是近3年借款规模大幅增长。由于该公司近年来处在扩大生产的时期,因此借款规模有所扩大。对此,财务部门应该帮助公司,及时注意和严格控制借款规模。
2.3分析股利、现金分配管理
2.3.1何时实现股利分红
投资股份期盼的是产生盈利。盈利的目的:一是投资企业生产,二是让股东分到红利。而英特集团为什么会被称作为浙股中最极品的“铁公鸡”?其原因是,该公司股份上市15年以来从未实施过一次现金分红方案。该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为-58.22百万元,2010年实现的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可供分配的利润仍为负数,不过若公司能继续保持今年的净利润水平,那么在2013年即可使未分配利润成为正数,到时可考虑现金分红方案。值得提示的是,该公司在操作股份红利分配制度时,应该关注和严格执行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的“现金分红规定”。
2.3.2警惕出现现金断流
从图表2-2可知,我们清楚地看到,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波动幅度要大于净利润的波动幅度。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五年中有两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低于净利润的金额,2010年基本持平。这样的状态应该引起该公司的高度重视,因为,现金流量大于净利润趋势的情况严重时,就会出现现金断流,为此,该公司要注意加强对现金流的控制,避免现金断流的出现。
3.在财务指标中分析账款质量
英特集团总资产报酬率7.82%、营业收入毛利率5.45% 、营业成本利润率1.80% 、每股收益0.20元与上年相比基本保持不变,净资产收益率上升2个百分点,表示公司的盈利能力略有提升。相比浙江医药总资产报酬率26.88%、营业收入毛利率41.37%、营业成本利润率58.63%,英特集团盈利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英特集团总资产周转率3.0772次、流动资产周转率3.5980次、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3.4019次基本保持不变,应收账款周转率7.4312次略有上升,表示公司收款速度加快,利于改善公司应收账款质量,增强流动性。
英特集团流动比率为1.07、速动比率为0.76、现金流量比率为0.1530明显偏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差,但是,公司营运资本较上一年增加了6千万元,可大幅减弱流动性风险。与同类企业相比,浙江医药流动比率为4.28、速动比率为3.53、现金流量比率为2.1693,英特集团落后于同类企业。
英特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81.42 %,固定长期适合率高达72.01%,表明公司长期资金难以满足投资需求。而业益乘数为 5.3808,表明公司经营利用较为充分,但财务风险仍然较大。相比于浙江医药资产负债率为16.69 %,权益乘数1.36,利息保障倍数29.9518,英特集团长期偿债能力不容乐观。
如图表2-2所示,近五年来,英特集团各项发展指标有所波动,2008年较为低迷,之后有所回升,发展势头良好。
4.在融资管理中促进医药行业发展
4.1前景乐观竞争激烈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回暖,医药工业生产趋于稳步增长态势,2010年医药工业GDP(生产总值)及生产指标同比增长幅度较大,均高出2010年我国GDP 10%的增长。宏观层面看,行业发展预期乐观,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但产销率略有下降,表现出医疗体制改革和价格调整因素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影响。在国际医药市场全面恢复以及国内医药市场大幅扩容的情况下, 2010年国内医药行业进出口均保持了高速增长。
医药流通行业正面临新一轮洗牌,行业格局将重新调整,行业内竞争更加激烈。医药流通企业增值服务的作用日益显现,对供应商与下游终端的影响力将决定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地位。国家促进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将有利于拥有现代物流能力的专业医药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促使中低端用药需求快速扩大,而基层医疗终端是中低端药品需求的主力军。
4.2面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医药企业想要融资,就必须要做长期的融资准备,比如产品与资源的资金保障,科研与销售的资金保证,医药企业融资根据产品特性,利润高,回报周期长,社会价值高,影响力与品牌传播强,但自己链条要求高。
一般看来医药企业融资渠道为社会游资的不多,大部分为专业性很强的投资,与科研机构合作的投资,或者国家投资。优势在于整体医药环境的作用,药品与社会导向的结合,能够有高利润产生,并且周期长,垄断性质优越。劣势:就是开发回报需要经过较长等待,不是短线行业,与投机项目完全不同,属于传统领域。
医药企业的发展有区域发展的问题,虽然我们国家医药企业分布不均匀,行业跨度门槛较大,社会影响也比较复杂,因此,资金上面长期以来积累比较厚实,中小企业经过前几年的合并与兼并,在经济危机下并不出现巨大的窟窿局面,集团化将是医药企业解决资金的最好办法,也是可以缓解资金的最终衔接。
虽然由于刚性需求医药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但一些中小药企在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也开始暴露出资金匮乏的问题。同时,因为药品的研发周期长,投入资金大等原因,药企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更为需要和缺乏资金。
4.3面对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近年来,医药行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医药批发企业为了实现销售目标,将大批药品销往医院等医疗机构,导致医疗机构占用药品资金的现象比较严重,通常滞压货款半年至一年左右,个别紧俏药品也要等到其销售完毕,再进货时才结算上一批货款,这影响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使医药企业长期存在大量短期内无法收回的流动资金,无法正常经营。医药企业加大赊销,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长期挂账和“三角债”等成为整个医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应收账款金额增长加快。如果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坏账损失也将日益增多,致使企业增加费用开支及损失,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有效地控制应收账款的增长,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议题。
4.4面对利润空间的压缩
医药产业正面临药品降价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一方面,工业电价上调,中药材总体价格上涨,医药行业所需石化产品、基础化工产品价格也呈上涨趋势,给企业造成较大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国家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药品招标采购制度,调整基本药物价格。
5.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5.1提高利润率
英特集团总资产利润率仅为5.58%,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0.33%。公司要在扩大销路、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多元化经营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节约能耗,把浪费的利润再赚回来。与此同时,公司也应避免超额储备,提高设备利用率,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合理分配商品流向,改善运货速度等措施,来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缩短资金在生产、流通中的时间,提高资金是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利润率。
5.2控制应收账款比重
赊销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过大,造成营运资金紧张,严重影响现金流动速度。目前,公司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已高达41.09%,十分危险。公司应高度重视风险管控工作,将单一的应收账款管理逐步转向中前台授信管理和客户资信管理,加强销售客户的授信管理,加大对应收账款的管控力度;加强风险管理培训工作,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全力加强风险管控工作,努力实现企业经营风险可知、可控、可承受。
5.3提高偿债能力
英特集团流动比率为1.07,速动比率为0.76,资产负债率高达81.42%,短期、长期偿债能力都很薄弱。从短期来看,公司应优化资产结构,降低存货比重,增快存货周转速度,从而增强支付能力。从长期看,公司要优化资本结构,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提高资本使用的效率与效果。公司也可以通过增发股票、加速购并控股和产权合作等措施来提高资产负债率水平。
6.财务与公司未来的发展
财务报表是公司发展状况的窗口,科学的管理财务是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透过财务报表我全面分析了英特集2010年的发展状况,结合新时期国内国际经济市场的需求,分析公司的发展业绩,我认为,该公司制定的战略目标应该是正确的。该公司应该继续坚持外延式扩张与内涵式增长相结合,分销与物流主体业务不动摇,同时,进一步培育生物制品营销、现代物流、医疗器械和中药生产加工等新兴业务;逐步开展经营结构调整,建立“以基本药物为基础,名优新特为特色”的品种结构,加速中低端市场拓展,完善终端网络,实现网络下沉,巩固提升与高端医院的合作,发挥现代物流优势,提升营运效率;以内部整合和并购重组为契机,建立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以精益管理、风险管控和QHSE工作为抓手,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内控。该公司要以此为目标,努力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作为财务部门,在公司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既当好公司的管家又要当好公司的参谋,既要为公司管好财务,又要让财务管理为公司创造财富。同时,财务部门也应该随公司的快速发展,使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达到国内国际的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2011年4月8日。
[2]《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2010年3月26日。
[3]《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2009年4月。
[4]《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2008年4月。
[5]《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2007年4月。
[6]《财务分析(第五版)》,张先治、陈友邦编著,2010年。
1.中国医药代表的来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医疗卫生行业作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医药代表也正是在此过程中悄然来到我们身边的。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跨国制药公司进入中国提供了有利的件,随着以西安杨森、上海施贵宝、天津史克公司为代表的合资公司率先在内创建药品生产基地,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市场营销经验也开始进入中国药市场,国内的医药代表于是首先在这些合资公司孕育而生。
2.中国医药代表的发展
中国医药代表的发展经历了二十多载的时间,然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是各有各的阶段性特点。以下是笔者根据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归纳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健康发展期”:医药代表的发展从1985年起,在中国以西安杨森、上海施贵宝、天津史克公司为代表的合资制药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医药代表制度.并建立起自己的销售队伍。
第二阶段“活跃而又混乱期”:到了90年代末期,民营企业大量进入医药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医药代表的素质迅速“恶化”,只要能够打通医院层层关系便可担任医药代表。
第三阶段“法规制度期”:进入2000年后中国相关的机构终于意识到医药代表问题。相继推行药品投标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医药代表的发展问题与中国医药经济时常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医药代表的规范化发展并不只是这个职业本身的要求,还是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使中国医药代表规范化的发展起来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中国医药代表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几年,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前景广阔,是我国国名经济中的朝阳产业,但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医药市场相比有着十分巨大的差距。但问题不仅在于医疗体制和研发水平的落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高素质的医药营销人才。这些就体现出了现在中国医药代表面临的现状及问题。
3.1中国医药代表数量增长快
中国医药市场正在经历最为快速的增长,在过去10年中,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2009年医药市场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5,而2013年将超过67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3。同等市场规模,需要同等的销售团队与之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数量成为扩大销售额的不二法则。事实上,中国还有大量的空白区域未覆盖。
笔者对于现在高校的一些医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也进行了一些访问和谈话。有相当一部分人体现出了以医药代表这样一个职业作为自己毕业后的发展行业。笔者对于有意愿从事医药代表这个行业的毕业生的原因也作了如下总结:
(1)从事医药代表这个行业比较锻炼人。做销售行业的人员会不断遇到困难,所以他们必须不断的克服困难,从而使自己优先于别人更快的成长。
(2)待遇相对于进工厂高,进入工厂做生产和技术人员其待遇都比较稳定,而医药代表则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较高的奖金或提成。
(3)能够获得比较快的提升,在医药流通行业一般业绩做得好的话都会得到比较快的提升空间。
3.2中国医药代表分类
在2000年版的《中国职业分类》中,医药代表未列其中。对医药代表的类型划分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根据医药代表的工作方式和社会认同度,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1)社交专员:约占40%。这类医药代表更像专职社交公关人员,其工作方式几乎就是纯粹的社交活动,医师从他那里得到的企业及产品信息很有限。
(2)药品讲解员:约占50%。在医药市场竞争中,企业逐渐认识到要提高销量,必须通过专业化的宣传,普及产品知识,让医师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产品。
(3)药品销售专家:约占8%。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认识到销售技巧在医药代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了对医药代表的专业销售技巧训练。
(4)医药顾问:约占2%。他们是专业化的医药代表,是罕见的销售精英。他们具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和上乘的销售技巧,擅于运用市场学知识开发潜在市场,创造需求,使医师接受产品而不产生对推销的反感,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又培育了产品的支持者。
由上述分类我我们可以看出医药顾问式的专业化医药代表才是我所最需要的同时也是最缺乏的。这类优秀的医药代表的缺乏也体现出了我国制药企业中对医药代表的招聘培训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总结
中国医药代表面对的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既然发现了问题我们就更要冷静地科学地去解决它们。根据国外医药代表发展的状况,其实中国医药代表发展规范化还是有据可循的。但是这确实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政府、企业、社会和医药代表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把这些问题化解掉。根据相关文献,结合国外医药代表的发展,作者提出以下发展对策。(1)推广《医药代表行为准则》(2)贯彻落实《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3)制定实施医药代表注册制度
参考文献:
[1]谢勤. 我国医药代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中关系人民健康,体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方向的重要行业。"九五"期间,浙江医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全省医药工业系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7亿元(按90不变价计算),5年年均增长26.9%,在全国同行业的位次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医药商业销售额157.1亿元,5年年均增长16.2%。行业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名列前茅,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成就令人瞩目。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一批大产品竞争优势明显。重点培育的36个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主导产品,多数技术经济指标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九五"末,这些产品的销售产值已占全省医药行业的1/4,并成为创利主体。化学药品出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抗肿瘤系列、抗生素系列、抗寄生虫系列、甾体激素系列、VE及中间体系列、心血管药系列、头孢中间体系列等产品在全国化学药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产业组织优化,行业集中度提高。*年末,列入"五个一批"的19家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行业的60%和55%。海正集团和华东医药集团进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行列。6家规模最大的商业企业销售额和利润分别占全省医药商业的30%和50%。这些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支柱。
(三)科研投入加大,技术成果丰硕。"九五"末,全行业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近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九五"时期,共开发新药546种次,其中中药一类新药2个,中、西药三、四类以上新药135个。完成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24项,省重大科技开发项目13项,省重点科技开发项目24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2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4项。全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
(四)资本规模壮大,投资规模扩张。"九五"末,医药工业企业所有者权益达88.6亿元,比"八五"末增长2.2倍;"九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亿元,比"八五"增长1.4倍。
医药行业成绩显著,但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大公司大集团行业龙头作用尚不显著,中小企业"低小散"状况仍需改善;一般产品雷同较多,低水平重复较为严重;高污染的原料药能力过剩,高附加值的制剂产品水平不高。二是企业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与人才储备相对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生产工艺落后。三是流通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三级批发格局打破后,新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形成,药品流通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严重。
二、"十五"医药行业发展背景和趋势
(一)市场需求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市场开拓和国际化程度加深,"十五"期间医药市场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进一步调整。据国家行业管理部门预测,未来五年全国药品需求量年均增长12%,到20*年达2180亿元,比*年净增940亿元;国际药品市场需求年均增长8%,到20*年达5400亿美元。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行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非处方药品(OTC)、疗效确切和价格低廉的药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及《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药品,以及适销对路的医疗器械产品等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医学、药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及其相互影响和渗透,药物资源将得到广泛而深入地研究,生物技术药物、纳米技术药物、海洋药物、天然药物等一些新兴药物将逐渐崛起并在药品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
(二)产业发展趋势
跨入新世纪,医药行业的发展环境正经历深刻变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竞争格局看: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医药行业竞争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凸现。目前,全国已设立1700多家中外合资医药企业,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均已在中国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这既为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提供了机遇,也促使市场竞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展开;既为企业提供了接受技术辐射的机会,从而带动医药高新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促使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从而增加新药开发的难度。
从政策趋势看:国家药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环境保护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将对医药工商企业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对企业经营方式和行为方向产生深远影响。国家整顿药品市场秩序、建立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将对依靠"高定价、高折扣"和"高进销差率、高费用率"营销方式生存的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对以依靠调拨购进为主、无总总经销品种优势、终端销售能力低的商业企业产生较大压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保监管的加强,也将使高污染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丧失生存空间。
从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看:长远分析,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医药管理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促使医药企业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医药新产品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借鉴国际先进的医药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短期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降低、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开放药品流通业,将对药品流通和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较大冲击。
总的看,"十五"时期,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药品需求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医药经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准确把握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政策引导,保持快速发展,提高增长质量,是浙江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十五"医药行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以接轨国际为方向,突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药现代化和扩大化学原料药优势上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的转变。
医药强省的内涵是:规模大、技术强、素质高、效益好。
规模大--进一步聚集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进一步保持经济总量在全国同行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发展一批企业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控制力的拳头产品,进一步扩大区域产业优势。
技术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开发一批专利技术或行政保护的高新技术产品;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队伍。主要产品在国内确立技术优势,部分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素质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部分企业逐步由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医药行业的高科技特点进一步显现。
效益好--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国际划分的安全型企业标准;科技进步贡献率、销售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技经指标达到全国同行先进水平。
(二)主要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
医药产业层次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以知识经济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高素质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全面接轨国际,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能控制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发展,初步建立起医药强省的框架。
2、经济规模和增长质量目标
"十五"时期,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总额和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均比"九五"时期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速度保持15%左右;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到20*年,净资产利润率达15%、新产品产值率达5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突出观念创新,推动制度和机制创新,带动技术、管理和市场创新,企业竞争力全面提高。
3、经济结构目标
(1)产业结构方面。到20*年,中药产业占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从*年的15%左右提高到30%以上,医疗器械产业的比重达到10%,生物药品产业的比重达到5%。
(2)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领域:按规模形成三个层次的骨干企业。第一层次:3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其中1家超30亿元,2-3家开展跨国经营;第二层次:1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0-20亿元;第三层次:2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10亿元。三个层次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省总销售收入的75%以上。流通领域:发展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的大型区域性批发企业5家;鼓励大型批发企业跨地区兼并市、县级批发企业,市、县级批发企业改组为区域性基层配送中心,形成完善的区域性配送网络。
4、接轨国际目标
3-5家企业发展成为在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具有跨国特征的现代制药企业;制剂技术与产品上取得突破,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实现药品出口结构由原料药向制剂的战略转移;重点培育的品种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医药行业重点建设的"三大工程"
"十五"时期,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以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中药现代化工程、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三大工程"为抓手,突出重点,创出特色,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实现化学药品、中成药和医疗器械的协调发展。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主导品种,巩固和扩大化学药品的优势;加快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医疗器械的调整提高,向光机电一体化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独家或少家生产、科技含量和出口创汇高、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的主导产品,形成以规模化产品、专利产品以及行政保护产品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一)建设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
以台州椒江入海口两岸开发区为中心区域,并辐射金华、绍兴等地的若干重点企业和工业小区为卫星区,规划投资100亿元,建设国家级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着眼于高起点高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进一步突出区域集约化优势;顺应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要求,坚持环境综合达标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我国主要的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基地,建成以一批在国际上品种规模最大、生产成本最低、产品质量最高的化学原料药产品为依托的世界级化学药生产基地。同时,发挥多种所有制优势,加速实施企业战略性重组,大力扶持优强企业,发展一批年出口额超过2-3亿美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争取基地全部建成后,年出口达到50亿美元,占全球化学原料药市场份额约25%。
在集中力量建好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的同时,全省的化学原料药工业突出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努力改造提高具有竞争优势和潜在优势的品种,进一步提高现有主导产品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研究应用头孢菌素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7-ACA和7-ACX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广泛采用高产菌种,提高现有发酵品种的发酵水平和后处理技术;提高合成、半合成药生产水平及维生素E的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水平,提高普利类他汀类、奥美拉唑等合成药的工艺水平;加强甾体激素的资源开发,运用手性药物合成技术,解决目前存在的消旋体拆分和消旋体处理等难题;加强对头孢曲松、VE、扑热息痛等大品种的结晶工艺技术研究,实现计算机辅助控制和操作。二是着力开发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高技术含量的新品种,发展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紧跟国际药品开发进程,加快仿制一批国外专利失效或即将失效的产品,特别是新型生物及化学药物,并迅速产业化,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积极占领国内外市场。
(二)建设中药现代化工程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规范,研究开发符合现代用药习惯、适应国内外市场要求的中药产品;以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和中药科研现代化为重点,建立科工农贸一体化的中药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中药产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传统中药产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竞争优势。"十五"期间,全省中药现代化工程规划投入30亿元。争取到20*年,中药工业销售收入达100亿元,经济效益居全国前列。
中药现代化工程主要从药材生产现代化、中药工业现代化、中药科研现代化三个方面着力,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中药产业提升,促使中药产业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推进药材生产现代化。推进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大幅提升药材生产产业化水平。实现大宗、地道中药材和重点中成药品种所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显著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以产地品质管理为中心,有重点地推行药材种植管理规范(GAP),建成5个以上符合GAP要求的种植示范基地,全省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积极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和新型育种、栽培技术,发展名贵中药材种植,创建优质药材品牌。
--推进中药工业现代化。突出中药提取、饮片、成药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技术、工艺、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建成5个以上中药提取物加工基地,实行中药标准提取物产业化生产;发展一批中药饮片名牌,建成3个以上现代化的中药饮片加工基地,以"浙八味"为重点,建立2个以上中药单味浓缩颗粒饮片生产点;开发一批中成药新产品,规划研究1个以上一类中成药新药,5个以上二类中成药新药,及20个左右其它新药;大规模实施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改造,部分重点骨干企业在率先建成具有90年代末国际先进生产水平。
--推进中药科研现代化。进一步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提升中药研究、开发水平。中药基础研究取得明显成效,在探索中药机理、建立中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实验基地、推广中医药理论等中药基础研究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中药制剂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推进中成药新药研究开发和传统产品的二次开发,重点选择20个传统名优中药实施二次开发,"老药新做",提高产品档次和适应现代用药习惯。争取2-3个品种以新药的标准通过美国FDA认证。
(三)建设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
重点在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辅以优惠政策,建设杭州"新药港",努力使杭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全国一流的"高起点、优结构、外向型、复合型"现代化工业园区。园区发展重点:突出发展生物医药和天然药物;加强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并加大国内外招商力度,引进和发展新的化学专利药、制剂新剂型和先进医疗器械。重视科技研究开发体系的建设,建立生物基因工程、天然药物、化学药新制剂等技术创新中心;建立生物医药、海洋药物、天然药物和医疗器械等医药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依托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与医药企业共组科技创新平台。争取经过5-10年的发展,工业总产值增长2-3倍;园区全部建成后,达到年产值150亿元以上的经济规模。
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中,制剂、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是:
--制剂产品。一方面积极开发新品种。针对病原结构的变化,开发一批老年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病等高发病源的特效药。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剂型。主要是发展控释、缓释、透皮吸收制剂和复方制剂,争取到"十五"期末形成一批多剂型、高附加值及高生物利用度的新产品。
--生物制药。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发挥我省民间资金充足的优势,利用政府和民间力量,在瞄准国外同类产品的高起点上发展生物制药,力争有较大突破。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基因重组疫苗、诊断和治疗用单克隆抗体。针对神经系统、肿瘤、艾滋病及免疫缺陷等重大疾病,开发白细胞介素类、造血因子类和其他细胞因子类产品。
--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医用制冷设备、医用光学内窥镜、无损伤检测设备、便携式新型心电监护系统等产品。加强与省内知名机械、电子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发高精尖、光机电一体化的诊断、治疗、检验型仪器设备,开发家庭用保健、康复、理疗型医疗器械产品。
五、医药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建立健全适应国际医药竞争形势和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进一步发展医药高技术产业。到"十五"期末,全行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达6%,重点骨干企业达8%以上。
1、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一个体系"和"三个机制"
--"一个体系":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开发体系。以组建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以抓好企业技术中心试点为突破口,以支持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项目的产业化为手段,全行业基本形成初具自主创新能力、多层次的技术开发体系。
--"三个机制":一是加速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运行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资金支持的投入体系。完善企业科技进步奖励制度为主的激励机制,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内部环境,引进和培养一批懂专业、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和外向型人才。坚持技术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坚持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质量振兴等工作相结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内外医药技术、经济交流合作。
二是加速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扩大企业"产学研"联合,吸引国内外科技力量进入企业或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建立以项目为纽带,以联合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为主要内容,多种形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职业医药技术经纪人队伍,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建立具备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作用的技术服务机构。
三是加速形成医药科技风险投入机制。增强企业对高新技术风险投入的意识,提高企业研究和开发经费中投资高新技术项目的比例。设立由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由多种资金渠道组成的医药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扶持对全行业具有导向性的、高水平的医药研究开发项目。引导民间资本和行业外资金开办医药技术风险投资公司,从事医药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风险投资。
2、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继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规模和层次。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推动医药企业发展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多种形式的合作,形成稳定有效的技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要从过去追踪了解科研单位在研课题、选择受让科研成果的被动科研为主,积极向先期介入科研、进而逐步主导研究进程的主动科研为主转变。二是努力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大中型企业要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列入跨国公司培育的企业在现有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优良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实验环境、紧跟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步伐的开发研究机构。鼓励企业到发达国家开办科研机构。技术开发战略的重心从单纯仿制向仿创结合转移,进而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在分析解剖国外新上市产品、进口药品和一些销售量大的非专利药品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研制开发拥有专利技术或具行政保护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特色主导品种。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研究人才,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一是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运用信息技术、集成控制、纳米技术、生物工程、膜过滤、手性反应、光化学反应技术、多肽药物固相合成技术、耦合结晶、分子精馏、超临界提取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医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争取在缓控释制剂的定速、定位、定时释放技术,制备靶向释放系统的脂质体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超声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球晶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采用先进的"三废"处理技术,把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同步发展。
二是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水平。在合成和发酵过程,推广全过程计算机控制,采用膜过滤等新技术实现封闭式生产。中成药提取采用膜过滤、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新技术,改造传统提取方法。制剂生产,采用新型的连动性的装备、先进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包装机械。推广全自控精密微
孔多管过滤机、智能化多功能过滤机、全自动瓶塞清洗机等自动化、智能化制药设备。采用先进、节能的空压设备等公用工程装备,提高用气质量。
三是全面推行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认证,提高药品生产规范水平。企业要按照GMP规定,在改造硬件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十五"期末,制药企业全部达到GMP规范要求。
(二)推进产业组织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坚持"大上规模,小创特色"。着眼于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继续培育大公司大集团,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水平,进一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上市和利用外资;着眼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1、培育大公司大集团
以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企业重组为抓手,促进大公司大集团上规模、上水平,进一步发挥行业的示范、带动和整合作用。一要引导大公司大集团处理好自我积累型发展和资本聚集型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的关系,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提高企业规模和经营水平,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二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在"九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员工持股计划,鼓励经营者适当持大股,向混合所有制的现代公司制发展。属于民营企业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加快向规范的公司制转变。各类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通过资产重组设立的企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筑法人治理结构,从思想认识上、组织体系上和企业的运行机制上融合一体,使联合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内部资源得到最大优化。争取更多的大公司大集团股票上市,成为经营规范、效益优良、信用可靠的高素质上市企业,成为全省行业发展的典范。
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制订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开发、管理诊断、信息咨询、工业设计、市场开拓、外贸指导、人才培训等多方支持的行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名牌产品发展或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在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中重新定位,谋求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在某个小品种、小类别中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促使更多企业向高科技的"小而精"型、具有特色优势的"小而特"型、专业配套的"小而专"型的"小型巨人"企业发展。
3、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注重吸收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扩大和优化资本规模。推进工商企业的产权改革和企业改组,吸收海内外法人、个人参股控股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条件成熟的依法改制为现代公司制企业。引导大企业集团、各类投资机构对我省医药工商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购并,完成一批企业的嫁接改造。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继续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帮助优势企业做好争取上市工作,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力争"十五"期间有2家企业成功上市。
(三)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实施国际经营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为医药行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1、适应流通体制改革和药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趋势,建立"高效开放、宏观调控、有序竞争、科学管理"的医药流通新体制,实现减少环节、降低成本、加快物流、提高效益的目的。推动医药工商企业发展总总经销,逐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调批零一体化的母子公司制企业集团,形成全国总、地区分销商、零售连锁店的工商一体化的流通格局。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发展零售业。
2、实施全球营销策略。以全球战略眼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坚持国内外市场并举的方针,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采用自营或委托进出口业务等多种形式,发展与东南亚、西欧、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自办、联办跨国公司,以资本扩张促进商品扩张。重点出口企业要从依赖商为主,转向逐步自主开发国际药品市场,逐步控制更多的营销渠道,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国际市场的营销队伍。
3、积极探索建立医药物流中心。坚持社会化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建设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配套发展商品流和信息流。适时配置计算机管理系统,真正实现药品配送的科学管理,达到高效、低耗、安全、方便、快捷的目的。
4、重点培育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发挥营销主力军作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市场调查和市场信息处理研究部门,组织一支富有开拓能力、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分销网络;运用新的营销策略,加大市场开发投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落实促进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对已出台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并完善,对需推出的政策积极争取,尽可能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省社保部门优先推荐本省的制剂大品种列入国家医疗保险用药乙类目录。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药保险用药范围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经贸委加强和社保部门沟通,及时调整乙类目录。按国务院纠风办等六部委关于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抑制药价虚高。
2、引导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健康发展。对工艺技术先进企业、产品出口型企业、国外大公司进区优先鼓励,对以贸易为主的工贸企业、污染不能治理的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严格限制入区。基地生产的产品必须是轻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高附加值产品。基地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的项目,所需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予以计划单列;产品报批优先给予审批,尽量缩短评审时间;已批复生产的产品,其他企业原则上不再布点生产。申请新公司、新车间,简化审批程序,优先立项。指导和帮助药品生产企业尽快通过GMP认证。
3、争取设立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用以引导、扶持中药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由政府出资,吸引上市公司、国内外财团、民间资金入股,筹建中药产业风险投资机构。设立重点面向前期投入风险大、市场前景好、具有广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中药产品和中药项目的产业风险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