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新生学习计划

大学新生学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新生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新生学习计划

大学新生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大学生新学期学习计划书一】

对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大学是与以往学习经历完全不同的全新环境。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学习方式。过去的学习完全在老师和家长指导与监督下,而大学老师除了在课堂上见到外,你不去找老师,老师是不会主动找你的。有些老师甚至一学期下来,也不一定认识你。这种“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开放式教学与学习方式,对刚从高考中闯过来的学生来说,许多人不能很好的适应。

我的大一我要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特别是英语和计算机。在大规划下要做小计划,坚持每天记英语单词、练习口语,并从大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学下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修读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并尽早做好资料准备。大一我有相对多的空余时间,我需要参加些活动还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大一,英语四级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必须通过努力,将它完成。

进入大二,我们就已经开始熟悉大学的方方面面了。朝夕相处一年的同学与老师,熟悉亲切的校园,大学已经成为生活的全部。这个时候的大二,最关键的不再是不适应,而是如何过得更好,更充实。大二,我开始了解我的专业,然后我就将会对自己的学习更加明确,我还会为我将来的求职作准备。我要尽可能多了解自己的专业,空余时间参加社会活动。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争取做的更好。

大三,我要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我也要做好决定,考研还是就业,二者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两种选择,本身没有更好,只有更合适。从专业和职业发展考虑,应用型专业通常在就业上有更好的前途,而研究型专业更适合往高层次方面发展。另外还要考虑个人的职业需要和事业需求。

所以无论考研还是就业,要根据自己“利益化”的需要而做出合理的选择。所以我要考虑清楚。如果就业多打听就业信息、了解去大企业面试的技巧。吧自己抛向社会,面向社会。如果要考研,那么我将关注考试信息。尽可能的备战下一轮学习。

大四了,或许是宽松的一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参加招聘活动,也要积极得求职。还要好好的完成毕业论文。我还要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能力,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时不变的主题。这种能力不仅包括专业能力,还包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要让用人单位选择自己,首先得表现出相关的能力,并为这种能力提供相关的证明。如应聘程序设计职位,应该提供相关的程序员证书等it业内认可的证书,并说明所做的程序设计,表明自己具备相关的经验。

【大学生新学期学习计划书二】

一、学习问题自我评价

每一个学习不良者并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的问题之所在,要想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对学习问题进行自我评价便尤其显得重要了。对学习问题可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1.时间安排问题

学习不良者应该反省下列几个问题:

(1)是否很少在学习前确定明确的目标,比如要在多少时间里完成多少内容。

(2)学习是否常常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

(3)是否常拖延时间以至于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

(4)学习计划是否是从来都只能在开头的几天有效。

(5)一周学习时间是否不满10小时。

(6)是否把所有的时问都花在学习上了。

2.注意力问题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状态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钟。

(2)学习时,身旁是否常有小说、杂志等使我分心的东西。

(3)学习时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体验。

(4)是否常与人边聊天边学习。

3.学习兴趣问题

(1)是否一见书本头就发胀。

(2)是否只喜欢文科,而不喜欢理科。

(3)是否常需要强迫自己学习。

(4)是否从未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学习行为。

4.学习方法问题

(1)是否经常采用题海战来提高解题能力。

(2)是否经常采用机械记忆法。

(3)是否从未向学习好的同学讨教过学习方法。

(4)是否从不向老师请教问题。

(5)是否很少主动钻研课外辅助读物。

一般而言,回答上述问题,肯定的答案 (回答“是”)越多,学习的效率越低。每个有学习问题的学生都应从上述四类问题中列出自己主要毛病,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例如一个学生毛病是这样的:在时间安排上,他总喜欢把任务拖到第二夫去做;在注意力问题上,他总喜欢在寝室里边与人聊天边读书;在学习兴趣上,他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对旁系的某些课却很感兴趣;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机械记忆法。这位学生的病一列出来,我们就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了。

二、自我改进法

1.SQ3R法

罗宾生(Robinson)提出的SQ3R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好方法。SQ3R是由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几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成的。

(1)概览(Survey):即概要性地阅读。当你要读一本书或一段文章时,你必须借助标题和副标题知道大概内容,还要抓住开头,结尾及段落问承上启下的句子。这样一来,你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有利于进一步学习。

(2)问题(Question):即在学习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基本问题上,同时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力。如果是学习课文,预习中的提问可增加你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要是研究一个课题时你能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资料,就能更有的放矢。

(3)阅读(read):阅读的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答案,不必咬文嚼字,应注重对意思的理解。有些书应采用快速阅读,这有助于提高你的知识量,有些书则应采用精该法,反复琢磨其中的含义。

(4)背诵(recite):读了几段后,合上书想想究竟前面讲了些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做一些简单的读书摘要,从中找出关键的表达词语,采用精炼的语言把思想归纳成几点,这样做既有助于记忆、背诵或复述,又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且使思维更有逻辑性。这种尝试背诵的方法比单纯重复多遍的阅读方法效果更好。

(5)复习(review):在阅读了全部内容之后,回顾一遍是必要的。复习时,可参考笔记摘要,分清段落间每一层次的不同含义。复习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遗忘。一般来说,及时复习是最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可逐渐减少,但经常性地复习有助于使学习效果更巩固,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是此意。

2.自我塑造法

上面介绍的sQ3r法是一种学习方法,仅可解决因方法缺乏而引起的学习上的问题。对于因其他原因而引起的学习问题,则还需综合考虑运用其他方法,自我塑造法即是一种综合法。

(1)选择一个目标。经过对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分析,你已经找出自己的症结所在,但对改变它你不可性急,而应该首先选择其中较为可行的一项进行重点突破。我们常观到某些学生在接受长辈一顿训斥后,立即制定一个宏大的学习计划,其实这种计划十有八九是执行不下去的。

我在学英语时,有一天忽然下决心要从阅读原版小说入手,结果我借了一世界名著《马丁.伊登》,并且向朋友宣布,我要花一个月时间啃下此书。结果呢,我连第一页都没能读完,因为里面的生词查不胜查。后来我选择了比较适中的学习目标,先从世界名著简写本入手,结果越读兴趣越浓,不再视英语为畏途了。

大学新生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我学的是商务管理,属于经济管理类别专业,主要涉及营销、管理、人力、商务类和其他商务协助和管理工作的科目。我这样看我的专业:涉及面广,应对工作范围大,但跟专业性人才市场的贴合度低,职位针对性弱。简之:面面俱到,但无一精通。根据我学校(广东行政职业学院)11年设定的专业来看,主要是增加外贸的细分专业,如国际贸易外贸跟单等专业,商务管理这个专业从我10级的两个班减少到1个班,依我的推测,12年行院的专业设定会删减商务管理这个专业。其实这样的安排是很具备合理性的:商务管理没有对应的工作岗位,而现在市场的商务类工作需求偏向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对外贸易等方面。细分专业是必然选择,但却扼死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发散性。所以,商务管理的优势是:可应对多种基本工作,就业范围广;劣势:专业性不强,竞争力较弱。

所以,专业是固定不变的了,如何发挥个人优势和增加竞争力才是关键。而这个关键的关键是,如何利用学生身份掌握最合适的知识和对应性强的技能。

作为商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贴合个人的兴趣和能力范围,我个人的发展方向是营销、公关、策划、管理。具体的工作:销售、助理、公关策划、营销渠道。因而大二下学期,要做的是学好专业设定的课程,并学习活动策划、营销策划、网络渠道、公关资源整合,以及重要的待人处事。但有些技能是通用于任何工作的,比如学习能力、工作技巧的掌握和摸索。《组织行为学》里对学技能力分五个等级:本本型、本本与情景结合型、能力型、熟练型、专家型。前三者是对一项技能掌握的必然程度,学校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脱节很难达到能力型和以上等级,能力型的概述是能灵活地运用基本的规则去适应和处理遇到的各种新情况,并能将理论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用创新方法来提高理论的应用性或适用性。能力型就是在毕业前期预计的最优等级,即能达到遇到的情况能用学习到的理论和相关规则搜索出来并贴合实际加以解决,这个就是学习的最佳形态。而熟练型:可以本能地察觉问题和凭直觉对同类的问题作出反应,仅仅在不寻常的问题出现时,才有意识地去深思熟虑如何解决问题,所以熟练型是工作之后的目标等级,专家型是理想等级。所以,将专业设定的课程和个人发展兴趣主导的理论知识做到本本与情景结合的层次,再通过在校的各类实践与活动,尝试着突破等级,作为个人的技能掌握能力,才便于就业的技能使用和发挥。

学习是好事,学得多确实有百益而无一害,但是要将学习划阶段,现在处于大学的中间点阶段,主要目的是为了步入社会后学习到的东西能发挥到它的作用,所以就要针对性地学习。步入社会莫非有两种分流:就业和创业。创业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要么是人脉够强硬,要么是实力够强。对我们这些文科类的专业毕业生,岗位的提供是由这个商业社会决定的。基本上任何工作都是以产生效益或利润为目的,说推动社会发展只是在创造效益的过程中起到的附加作用,没有任何一个工作是为了做无用功而出现的。所以在行院的学习历程中,学什么更便于日后的工作,更能发挥自己的价值,更为工作的提供者创造更大的效益,才是我们侧重要学的。除了各学者和专家整理的理论知识我要学,还要学会怎么思考,怎么整理思绪,怎么提炼知识精华,怎么总结经验和放眼未来,怎么为决定收集有效的参考,怎么从别人身上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怎么情景再现结合要处理的情况。

大学新生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社会大学生学习学习特点学习方法

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终身教育时代随之到来,劳动者知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与信息将成为财富的一种新形态。正如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信息化社会面对未来挑战的根本,“大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而要学会学习,就必须了解信息化社会知识的特征及人才标准,熟悉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信息化社会学习的时代特征及要求

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人类已步入信息化社会。在此社会背景下,知识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知识总量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二是知识变得陈旧的周期越来越短。因此21世纪不是比较知识拥有量的多少,而是比较应用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将成为最重要的人才标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了专论当代社会中学习和教育问题的报告,提出为了应对急剧发展的社会挑战,人类必须强化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即学会求知(Learn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共处(Learn to live together)、学会做人(Learn to be)。这四种基本学习能力的确立为构建21世纪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信息化社会大学生学习的指导思想。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那种仅靠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就能享用终身的传统观念已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学历教育正被终身教育所取代,学习应成为个人生命中永不停歇的一种旋律。更为重要的是,人们需从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世界、把握变化、做生活的主人。学习不仅是获取现有知识的活动,还应是学习者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

二、信息化社会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习,是人类的个体或群体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和人类整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在信息化社会中,大学生要学会学习,不仅要了解时代背景,还需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在学习上有的放矢。

(一)大学学习的专业性特点

大学跟社会是紧密相连的,美国高等教育专家弗莱克斯纳曾说:“大学不是一个风向标,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做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社会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要的。”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中也提到要服务社会,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以后走入社会打好基础。在我国,大学生在入学前就已选好专业,学习具有显著的职业定性,学习定向的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在信息化社会,社会对大学生专业的学习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的操作能力,还应有专业的思维能力。而专业的思维能力又包括专业思想、专业学识、专业学问三个方面。

(二)大学学习的自主性特点

大学学习是自主的,存在很大的自由空间,在信息化背景下,学习资源更充裕,自主性特点更明显。首先大学学习的目的和奋斗目标是个性化的,是需要自己去思考、去规划的。其次,大学学习无固定课程、固定教室、固定老师、固定同学,这种变化性使大学富有张力,具有很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再次,在大学里,需老师教的内容相对较少,但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却相对较多,大学属于一种智慧教育,它要求学习者必须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解,具备自主寻求知识关联性的习惯,拥有独立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和掌握创新新知识的方法。最后,在信息化社会,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一方面给学习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又给学生带来挑战,如何正确利用信息技术更需要学生自主决策。因此,大学学习要求学生学会独立生活、独立做人、自我教育、自我规划。

(三)大学学习的实践性特点

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接受知识是为了认识世界,而认识世界最终是为了改造世界。实践学习是相对于理论学习而言的,是大学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理论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明了学科知识的原理、框架、内涵等等,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实践学习则是以动手操作为主,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学会更深刻地理解、验证以及运用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技能及思维能力。信息化时代,世界更是瞬息万变,知识日新月异,注重实践学习显得更加重要。

(四)大学学习的创造性特点

大学是一个充满创造的地方,创造精神,也鼓励人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爱因斯坦曾指出,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具备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这种探索既包括学习和接受前人总结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继承前人先进的科学文化遗产和技术,还包括探索人类已发现但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未知领域。大学生之所以有资格成为大学生,就是因为他通过四年的学习,培养了一种不断重构知识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就是对知识学习和实践学习累积而成的思想、学识和学问。在信息化社会中,知识是爆炸式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在头脑中的简单堆砌,还应对知识进行深“加工”,去粗取精、去伪纯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而培养创造能力。

三、信息化社会大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方法,即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的途径、方式、程序和手段。大学,是一个用自我行动锤炼梦想的地方。大学期间该如何学习,如何度过,是可以自己规划的。尤其在信息化社会中,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竞争也愈演愈烈,大学既是一个汇聚人类精神的崇高世界,又是一个充满诱惑与喧嚣的现实世界。大学生想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就自己的梦想,不能仅满足于知识的单纯接受,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慎思、明辨、规划自己的学业目标,培养和提高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根据大学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学习方法。

(一)建构新的学习理念,强化学习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在1998年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说:“我们需要一个学习的世界来与信息社会相匹配”。要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大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习不再是短暂的学校学习,而是贯穿于个人终身的。大学生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站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强化学习动机,培养自信心,真正学会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和素质。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渠道的获取知识,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中写道:“怎样搜集、管理和使用信息将决定你的成败。”在信息化社会,仅仅靠书本知识而未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能力的大学生必将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

大学新生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心理契约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内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01-02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指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施恩认为,在任何一个组织中,组织成员之间、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都存在一种没有明文规定的对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等的内隐的主观约定,就此形成一系列含蓄而微妙的心理期望。包括期待对方能满足自己某些期望,以及对方产生自己所希望出现的某种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通过“教、学、做、用”一体化教学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内化到学生的观念中,形成相应的健康心理和行动能力。这一过程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即心理健康教育内化的程度受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校之间合作行为的影响。心理契约是对彼此角色的基本假定,决定了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

不同的学者各有侧重地对内化概念进行了阐述,却不约而同地表明了内化的共性:通过一定的学习、实践,社会个体将外部获得的科学心理知识以及情感、行为要求,有意识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情感调控、行动的过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是指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由教育者外部灌输转化为自身内在主动的认同,在对自身心理以及健康心理表现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现各种健康心理观念的融合,逐步渗透到内心深处,最终通过内在自我整合外化于行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过程并不是教育主体外部灌输的过程,而是大学生个体内化并将其加以实践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大学生自我教育性发挥作用的过程。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自觉性和主体性,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科学地进行心理的个性化教育和自我教育。

二、心理契约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的因素

(一)内在动力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活动中,需要和动机是推动内化活动顺利进行的内在动力。需要是指个体对客观现实中所缺少的事物的欲望和要求,常以意向、愿望的等形式表现出来,是推动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实践的基本动力。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并引导个体的行为趋向某一特定目标,用以满足自身某种需要的意愿和特殊心理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在于其内在的需要,而动机则是推动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化活动的直接原因。因此,大学生正确的需要和动机能够对其健康心理的积极内化产生推动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而不正确的需要和动机则会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内化产生阻力,导致大学生形成不良的心理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情感激励因素。在对大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时,教育者首先应调动动态反应中大学生心理活动所构成的要素,包括情感要素等被调动和活跃起来,继而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理认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活动中,大学生情感因素等心理因素的激发,对于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化效果至关重要。大学生内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首先应对教育者传授的心理知识形成一定的认知和理解,然后教育者通过多种形式的情感激励和教育引导,引起大学生在情感上与教育者共鸣、共识,以进一步促进其对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教育内容的积极内化。

(三)环境调控因素。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化过程必然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群体因素的制约和规范。学校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学生与学校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心理共识,对大学生顺利内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模式的方案

基于心理契约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的因素,笔者认为可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建构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模式的可行性方案。

(一)优化内部环境模式。心理契约的建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主体互动的结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的主体是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真正能认同和内化的程度,取决于大学生本身对心理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渴望以及内部环境的优化结果。

1.采取主动情感模式。从内在需要角度看,大学生更侧重于情感关怀和精神满足,以此建构的心理契约,可增进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信任感,是大学生主动内化教育内容的动力。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正确运用情感激励手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中心理契约主要是关系型心理契约,情感激励是调动大学生内化积极性的纽带,通过教育者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用情感因素来架设通向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桥梁,以理晓之,以情动之,用张弛有度的人性化情感教育去激励大学生,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二是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自我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较高的层次,它是大学生按照自己脑海中设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从而发展自我的实践活动。自我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的行为表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经过外部教育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大学生必须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在心理健康教育内化过程中不断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

2.采取期望认同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中的心理契约建构,强调学校和大学生对彼此期望的认同,这种心理期望是一种愿景共识,需要学校与大学生的真诚沟通和有效交流,不断感知对方的心理预期,逐渐调整自己的期望,最终使双方的相互期望趋于一致,成功缔结心理契约。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拓宽期望的交流与沟通渠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过程中,常常出现期望偏差或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心理契约失衡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交流与沟通不畅。学校可从心理调查、心理咨询、心理热线、心理信箱、心理团辅活动、心理社团活动等方面着手,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二是合理运用心理暗示的交流与沟通手段。合理运用心理暗示,可以使双方了解彼此的心理倾向、心理期望,有助于教育者与大学生达到相互期望的一致性,起到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暗示如果运用不当,会造成双方的期望偏差越来越大,最终出现心理契约失衡,甚至心理契约破裂的情况。因此,合理运用心理暗示手段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实现的关键。常用的心理暗示方法很多,既包括情境设置和校园文化暗示、动作暗示,也包括语言赞美和文字激励等方式方法。

3.采取需要满足模式。个体的需要和现实之间常存在许多矛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和解决这些矛盾,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化积极性。大学生在要求学校满足其需要时,必须保证需要的合理性,协调学校的现实水平与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合理需要。具体措施如下。一是从现实出发调整不合理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对于大学生的不合理需要,可采用心理教育、心理引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认清现实,调整大学生在需要认知上所产生的偏差。并教育学生从学校的客观现实出发,学会调整自己各方面的需要。二是完善和丰富合理需要满足手段。满足大学生合理需要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包括丰富和完善现代教学手段,调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大学生的教育期望心理。对于在目前状况下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的大学生的合理需要,则要做好大学生的解释和心理工作,说明无法满足的原因,请求大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包容,并争取创造各方面条件和机会,完善相应的教育政策和实施手段,逐步对问题加以解决。

(二)优化外部环境模式。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的外部环境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制度和学校教育等力量的同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1.优化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个体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利益多元化和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日益多样化的信息来源,使心理健康教育内化的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与大学生之间构建有效的心理契约,因此社会环境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可从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化影响最明显的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三方面来净化社会环境。一是倡导积极心理社会舆论。所谓社会舆论实质上是大众对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交流、碰撞、整合、沟通后形成的,通过言语、非言语形式公开表达的态度、意见、要求、情绪等的共同意见。社会舆论一旦固化在公众心理,心理制约与控制作用就会发挥出来,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心理,也可能是消极心理。应倡导积极心理社会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的健康发展,坚决抵御消极心理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逐步净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的社会心理舆论环境。二是发扬积极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折射,对大学生的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抵御消极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努力净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的社会风气,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心理认知和良好的情感调控,进而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进取的良好个性,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化心理的前提。三是传播健康主流社会文化。主流文化对个体的心理、行为和人格特征有着深刻的影响,社会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无意识的,却又是文化意识形态最高级的影响层次,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观念和情绪情感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应加强对社会文化传播渠道的监督,强化健康主流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心理引导,保证健康主流社会文化能够渗透到大学生心理观念中。

2.优化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培育正是为了引导学校与大学生共同履行心理契约精神,使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双方形成合理的价值期望以及良好的心理行为取向。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培养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培养校园文化的关键因素,尊重并容纳大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差异性,引导大学生获得自尊、自信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认识到自身发展与学校之间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促使学校与大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契约,进而塑造其健全的主体人格。二是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都依赖于良好的育人环境的建构,注重优化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等校园文化的建设,真正重视和尊重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精神要求,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意义。同时,努力创造条件,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使大学生在健康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曹威麟.高校师生相互期望与心理契约的演进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6)

[2]吴小欧.教中的心理契约[J].中国教育学刊,2006(12)

[3]迟到,史秀云,荣红霞.关于心理契约对高校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36)

大学新生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团队文化;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91-02

围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国内各高校一直在进行着改革和探索。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团队,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机制成为各高校教育共识[1]。其中,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作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如何进行团队建设、如何开展团队活动、发展怎样的团队模式等问题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2,3],而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的研究比较欠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是指团队成员所共有的科技创新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一种团队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是团队系统协同有序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环境激励[4],是团队发展的“灵魂”。本文以国内知名的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如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联创团队和哈工大竞技机器人队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他们共同的优秀团队文化特征,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一、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共同特征

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联创团队、哈工大竞技机器人队等是目前国内知名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是国家宣传和号召学习的优秀典型,这些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建设,已形成了自己稳定的团队文化,并通过传承创新,不断促进着团队的发展。通过整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都具有如下几个重要的共同文化特征。

1.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宗旨。团队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宗旨是团队发展的方向,是团队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要素。如,Dian团队的宗旨是:“培养队员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技术能力。”联创团队的发展目标是:“为那些有潜力、肯努力,且富有激情的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快速成长,使每个联创人都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竞技机器人队团队宗旨和目标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大量的动手实践机会。致力于推动竞技机器人比赛在机器人设计、制造、场地快速测量和控制、调试界面、算法优化、综合传感器应用、机器人通信、机器视觉和机器智能等领域的技术更迭与应用革新。”每个大学生追求的目标不同,当学生在选择加入某个团队时,会考虑个人的发展和兴趣是否与团队发展目标宗旨相一致,只有与团队发展志同道合者才会更有积极性,更有动力去付诸行动。

2.良好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建设的第一要点,是团队成员的思想指引,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如Dian团队团训:“优秀是一种习惯,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好态度会带来更多机会。”联创团队的团队精神:“合作、积极主动、精英意识与创新”;竞技机器人队的团队精神:“规格严格,功夫到家”。除了这些团训、口号,如Dian团队有自己的队歌“咱团队的人”,竞技机器人队有自己的队颂“哈工大机器人队颂”。正是这些良好的团队精神指引着怀有共同信念的优秀大学生们向着同一个方向,齐心协力、共同前进。

3.健全的团队制度和规范。团队制度和规范是团队文化维系的保障,是团队成员的行为准则。这些知名团队针对招新、考勤、激励等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与规范。如Dian团队有明确的团队章程、队员守则、财产管理和使用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与规范[5];如联创团队有完善的新成员培训、出勤工作以及进度检查等制度;如竞技机器人队有严格的考勤制度、招新培训制度等。这些团队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了团队成员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确保了团队长期健康有序的运行。

4.良好的知识共享和传承。良好的知识共享和传承是团队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前提,是团队成员和整个团队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如Dian团队实行的导师制、导生制、顾问制实现全方位指导与培养,有详细的预备队培养实施办法,更值得称赞的是,Dian团队在北京、深圳、武汉等全国主要城市以及欧洲、北美等国家建立了Dian团队分站,已毕业的队员能持续关注和指导团队的发展[5]。联创团队、竞技机器人队等都有类似的导师制和导生制,由专业教师和老队员培养新队员,新队员通过学习成长变成老队员。团队通过知识共享和传承,形成牢固的根基,并不断发展壮大。

5.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的文化活动是团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创造团队和谐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如Dian团队除了传统的“生日party”、年终茶话会,还有自己的游泳节、圣诞篮球赛等文化活动[5];又如联创团队有每年的年会、素质拓展等文化活动。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团队成员在竞赛、做项目之余充分放松,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在欢乐友爱的氛围中,不自觉地增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建设启示

1.确定团队共同目标和宗旨。每一支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学科方向不同,所面向的学生对象也具有特殊性,应综合考虑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能力、团队以及团队成员发展所追求的目标等,首先确定出获得团队成员普遍认可的最终共同目标和宗旨,进而分别设定团队发展的阶段目标,以及涉及到成员个人发展的子目标,最后通过团队成员执行实现而转化为具体团队成果。团队共同目标和宗旨的确定是团队文化建设的第一件大事,只有志同道合者走到一起,合作才更顺畅,团队才能得以发展。

2.统一团队价值观共识,提炼团队精神。共同的价值观是解决团队矛盾、争论、冲突的关键,是团队文化的核心[6]。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主体是大学生,已形成了成熟的价值观,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观念、态度和看法不尽相同,应结合团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统一团队的价值观共识。只有所有成员认同团队的价值观、共同遵守团队的行为准则,才会有利于团队矛盾和冲突的解决,有利于成员之间的良好合作,有利于团队和谐发展。团队精神是团队文化的灵魂,在统一团队价值观共识基础上,应提炼符合团队特质的团队精神,以口号、队歌等形式对团队成员进行宣传和培训学习,增强成员团队意识,提高团队的向心力,进而形成多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团结集体。

3.制定团队管理及规章制度。团队管理及规章制度是团队目标与宗旨、共同价值观、团队精神的具体物化。只有通过有效管理和规章制度,约束学生成员按照团队的行为准则行事,才能保障团队高效运行。在制定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及规章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团队成员毕竟仍是学校的学生,所制定的管理和规章制度不应超越所在学校或学院、系、所的管理及规章制度。同时,尽可能让每一位团队成员参与团队管理及规章制度的制定,充分调研团队成员的意见,听取、讨论并采纳团队成员好的建议,这样所制定的团队管理及规章制度才能得到团队成员的一致认可,才能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4.建立知识共享与传承机制。导师制、导生制以及顾问制是目前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普遍采取的知识共享与传承的制度,是经过实践证明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方法。基于导师制、导生制以及顾问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新成员招录办法、新成员培训办法、学术例会及报告办法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形式开展,落实知识共享与传承。除此之外,考虑大学生的年轻个性,可以有效借助网络新事物,如论坛、QQ群、微信群等加强团队成员之间业余交流,不仅能保持在队成员的活跃性,还能保持与已毕业离队成员之间的联系。

5.积极开展团队活动,创造和谐团队氛围。开展团队活动是提高团队积极性和凝聚力的重要方式,是团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成员是一个年青的群体,比较有个性和爱玩的积极性。在团队活动设置上,除了开展春游、秋游、年终茶话会、素质拓展等传统活动外,还可以开展如校内或校外学生团队联谊活动、日租房一展厨艺等其他形式的团体活动,尽可能帮助团队成员抛开项目、竞赛等压力,放松心情,增进团队学生之间的彼此了解、熟悉,进而形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团队氛围。在和谐团队氛围影响下,团队成员会更愿意承担、能更抱团。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重要任务,不同的团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建设重点,知名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共同优秀文化特征可作为重要的参考借鉴,但不能复制。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建设仍需要结合本团队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形成适合本团队的独特团队文化,进而促进团队健康发展,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胡敏.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95-97.

[2]高秋艳.工科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模式的探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30(1):133-136.

[3]姚春燕,彭伟,潘柏松,等.基于CDIO大学生创新团队实践探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342-345.

[4]姚裕群.团队建设与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22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