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课程学习计划

大学生课程学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课程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课程学习计划

大学生课程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目前的大学生大都在18岁以上,从法律和生理上讲,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从心理上讲,大学生正处在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的学习虽保留了一些未成年人学习的特点,但其学习方法与认知规律已明显具有成人学习的特征。成人学习的理论和规律适用于大学生的学习,尤其适用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类实操性很强的课程

一、成人学习的特点

成年人的学习往往以解决工作、生活难题为目的,是一种基于体验的反思与升华,其结果是掌握技能的同时也转变思想观念,是人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人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而是有选择、有取舍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成人的学习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体的学习方式、学习目的往往不同,这种不同有时可以非常明显。大学生虽然年龄相仿,但是由于学习生活经历差异较大,且来自广泛地域,家庭背景不同,造成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差异较大,学习目的也不尽相同。

2.成人学习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以问题导向与真实生活情景密切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往往以学科为中心,学习的动力来自于父母及外界压力;大学的学习往往比较宽松,且一般远离父母,学习的动力是以自身发展为主,希望通过学习能够有助于解决具体问题,促进身心发展。

3.过往的经验对成人学习效果的影响极大。从正面影响来说,过去的经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当新知识与旧经验相近时,经验可以极大地帮助成人学习;从负面的影响来说,如果新知识与过去认识、经验差异较大时,成人会产生自然的排斥倾向,阻碍新知识的接纳及内化。

⒋成人参与学习过程中,自我身份认定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大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主、独立意识,心理上已经逐渐成熟,希望获得尊重,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被认同,能否体现自身价值以及在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将影响学习效率。

5.成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大学生的学习已经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教我学”变为“我会学”。大学生已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形成学习目标,并能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手段,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获取相应的知识,初步评估学习效果。

6.成人在宽松、舒适,并具有激励特征的环境中学习,往往效果比较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成人比较容易敞开心扉,获到集体的认可,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集体的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二、工作――基于成人学习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

工作坊,是一个多人共同参与的场域与过程,且参与者在过程中相互沟通、共同思考,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方案或规划,甚至可以付诸行动。工作坊的主要角色有两种,分别为“参与者”和“专业者”。参加活动的人称之为“参与者”,如学生。具有专业技能、对于讨论主题直接提供帮助的称之为“专业者”,专业者的主要任务是促使工作坊有效的推进,辅助参与者彼此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协助参与者在讨论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专业者整个过程起到的是辅助、协助的作用,而不是替参与者做决定。

职业生涯规划永远都是个体为主导的事情,对于不同个体而言,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一个方子包治百病。工作坊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参与者为主体,由参与者自我导向、自我控制的教学方式。工作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习惯的、擅长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得到相关的知识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学生是平等的,学生在一个宽松、舒适、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便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生涯规划的能力,形成自觉的生涯规划意识。只有使新知识、新方法、甚至新思维方式由学生自己基于以往经验得出,并与以往经验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结构,才能持续改变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行为。在工作坊中,学生是知识获取的主角,教师仅仅是促进者和推动者,学生的知识获取完全源自自身的真实体验,有利于新知识与旧经验的整合。

最后,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有丰富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和能力,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渔”,更重要的是“欲”。当课堂内的活动与实际问题相映射时,这种强烈求知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促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自己,萌发生涯规划的意愿,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工作坊式的教育方式,把教育的重点由知识的传授转移为思想和观念的改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工作坊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工作坊式授课方式让参与者亲身经历,通过感受推动认知提升,注重参与者的身心感受、思想升华和心智成长。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组织活动引导思考、组织分享点评、提升推进实践”,学生的职责是“参与、体验活动反思、分享感受知识拼装、组合尝试实践”。整个课堂始于活动,而后是反思、分享、讨论、分析,获取新知识,并将新知识和自己已有经验、知识进行拼装组合,然后通过思考、归纳,进而内化为自己生涯规划策略,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四、职业生涯规划课工作坊式教学的要点

职业生涯规划课工作坊式教学,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生涯探索活动提出生涯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享各自感受,结合教师对相关理论的引出和讲解,促使学生将新知识整合和内化,改善原有的生涯规划方法和策略,并付诸实际的生涯行动。职业生涯规划课工作坊式教学有四大要点:以生涯探索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验、认真分享为保障;以自我知识整合、内化为核心;以学生完善生涯规划策略并付诸行动为目标。

1.生涯探索活动是决定工作坊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因素。生涯探索活动旨在激发学生更深刻的体验,并在解决生涯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过往经验再思考,同时还应便于教师对相应理论的引出和讲解。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个生涯探索活动,认真准备生涯问题,使之贴合教学目标。如果没有前期活动体验,没有问题的恰当引导,就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很难引发学生反思与分享体验,容易造成工作坊式教学的失败。

2.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个人,这决定了整个教学环节的主角必须是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工作坊式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他们是活动的参与者,是感受的主要分享者,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仅是整个过程的辅助者,起到推动活动进行,把握教学进程的作用。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整个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3.工作坊式教学的核心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推动学生的自我完善,最终改善学生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心智成熟。职业生涯规划课仅仅是开始,而生涯规划是需要人用一辈子来完成的功课。从这个角度来说,对规划单一理论的了解和方法的掌握都是次要的,改变思维中的非理性信念,改变看待人生和世界的角度才是最关键的。

大学生课程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

一、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现状及问题

(一)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现状

1、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

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由省属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建立省属高校战略联盟课程互选管理平台为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提供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撑,平台由贵州财经大学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负责日常运行维护。目前参与的大学城资源共享的院校有: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和贵阳中医学院四所院校,各院校教务处分别管理本校相关事宜,每个院校分设一个管理员。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形成政府主导、高校分管的运行模式。

2、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

首先是课程资源共享的经费来源。省教育厅除的相关文件外,无经费上的保障机制,相应活动经费和课酬均由参与院校负责。

其次是课程质量保障。共享课程的选定并未按《通知》中的学生网上申报课程、开课学校组织课程试听、选课确认的步骤进行,而是网络平台直接公布各院校开设互选课程门类。网络平台并未设置教师互评、学生评教等途径进行有效反馈。省属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领导小组也未联合各高校建立教学督导队伍,对各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图书互借情况进行监督。

3、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课程门类及开设情况

大学城自2014年春季学期起开设校际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目前的课程组织形式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暂时没有推出网络课程共享。四所院校开设的课程门类有:人体奥秘、微生物与人类生活、传统保健体育、养生学、食品营养与健康、公关礼仪、经典广告欣赏和社会保障学8门课程。开设时间为每周六,持续10周。第二学期新增了4门课程。从第二学年开始,互选课程门类逐步增多。截止到2016年,大学城共享课程增加至17门。

贵州省花溪大学城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开设互选课程名单

学校名称 开设课程 课程时间

贵州医科大学 实用院前救护术 每周六

共10周

人体奥秘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

趣味药物学

贵阳中医学院 中医养生文化 每周六

共10周

药用植物科学绘图与艺术鉴赏

太极拳

多媒体课件制作

贵州师范大学 公关礼仪 每周六

共10周

食品营养与健康

会计基础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

桥牌入门

贵州财经大学 易经 每周六

共10周

地球科学科学概论

轻松管理

环境科学概论

以上表格数据来源:贵州花溪大学城高校互选课程管理系统

(二)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问题

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到目前为止已经实施了3年,尽管在政府的倡导下,各参与高校进行了共享路径的初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中的许多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成为大学城课程资源深度、高效共享的拦路虎。花溪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尚处于初级阶段,共享范围小,参与人数少,共享层次和水平不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4各方面。

1、缺乏共享理念

花溪大学城创办的基本条件尤其是硬件条件可以较好的满足教学需求,但由于大学城内各高校类型、层次、规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历史上并没有教育资源共享的传统和动力,高校往往容易遵循既有的路径依赖,对大学城的课程资源共享只是处于政策压力,而缺乏原生的传统和内在动力。另外,各高校着力打造自主品牌和特色,树立学校形象,势必影响课程资源的共享。且高校并未认识到课程资源共享对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意义以及资源共享对社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各高校仍处于自我发展的模式,而缺乏共享的理念。

2、缺乏制度保障

诺斯认为制度是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的讲,它们是为人们的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实施意味着大学城各高校⑿纬梢桓鲇谢组织,各高校是组织中的子因子。只有规范的制度才能保障这个组织的正常运转。目前,只设有省属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领导小组作为总的统筹机构负责统筹,并未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行为。缺乏相应的制度,各高校在课程资源共享上就缺乏合法性、权益性和规范性的保障。

3、缺乏高效的运行机制

在目前的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实际运行当中,首先各组织的权益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规范,运行中并没有专项资金作为物质保障,组织机构单一,且是单向的运行机制,缺乏有效的反馈平台和激励机制,最关键的是目前课程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从性质上而言是一种外部行政力量的干涉,而不是高校间在权益明确的基础下建立的内生组织,这样的运行机制势必影响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高效运行。

4、缺乏课程质量的保障机制。

通过统计发现,2014―2015学年的课程总量为8至10门课程,2015至2016学年以及2016至2017学年第一学期的课程总量为17门课程,课程门类少,重复率高,且限定每生每学期只可选择一门课程,课程时间全部安排在周六,导致学生选择面窄,上课时间受到严重局限。课程的授课方式只有传统的课堂授课以及考查方式,机制不够灵活,效率很低。从课程的名称看,单一课程较多,综合性课程较少,互选课程并不能体现高校的特色和优势。网络平台缺乏评教反馈途径,无法跟进课程的运行,保障课程的质量。

二、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策略

(一)形成共享理念

高校独立自治是我国大学传统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各高校各行其政,在教学、科研以及行政上甚少联系,因而大学与大学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逐渐形成壁垒。而课程资源共享的实质是使大学之间产生多因素的联系,利用各高校的专业、学科及资源优势,形成资源聚集、资源整合以达到资源共享。

目前,省属四所高校的主体校区已搬迁至花溪大学城。就地理位置和形式上而言,各高校已形成集合之势,校门相互敞开。课程资源,特别是优势课程资源上的开放与共享,可以打破校际间深厚的壁垒,促进高校对资源共享的价值认同,是进一步推动各高校在学科、专业、科研等方面联合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二)建设共享制度

1、缔结高校联盟

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将打破高校自我发展的办学模式,深度的资源共享应从政府主导,高校执行的模式中转换为政府牵头、高校联盟的模式,从而从外在的行政压力中摆脱出来,内生为一种内在的自我成长力量。缔结高校联盟,是实现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制度化建设的第一步。

2、制定共享章程

由高校联盟共同制定课程资源共享章程,明确高校在课程资源共享中的权利与义务。规范课程资源共享的过程,使目前小范围的、浅层次的课程共享蜕变为大范围的、深度的共享。课程资源共享的各方参与者可以按照相应章程履行职责,享受权益,从而保障各方的利益。

3、成立专项基金

目前大W城课程资源共享缺乏专项资金的支持,各高校依赖高校内部的资金为保障,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课程资源共享的持续进行,挫败了参与教师的积极性。因此省教育厅有必要拨出专项资金成立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专项基金委员会,专款专用。

4、加大学分互认的力度

根据目前贵州省教育厅下达的通知,学生除了学习本校课程外,还可以通过跨校课程互选,学习其它高校的相关课程,将修得学分可以转换为本校学分。同时,本校课程学分也为其它高校所互认。在此规定中,并没有规范学生获得校际互选课程的学分在大学整个学习期间总学分的所占比例以及学分转化原则,缺乏必要性和强制性,使高校互选课对于学生而言成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因此,必然要加大学分互认的力度才能从客观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优化课程资源

课程是高校教学活动的载体,课程资源指的是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是实施教学所必要的实验设备、图书资料、师资力量等硬件与软件条件。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需要优化课程资源,整合各高校特色专业学科、师资、网络以及图书资源,使课程资源达到合理布局和高效利用。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图书互借的通知》,课程资源共享秉承互惠互利、学科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推进高校教育资源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目标之一是实现省属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广大学生能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目标之二是探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模式,推动不同类别学校、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途径,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要。课程互选中规定从2014年起课程的类型从通识教育课程(含必修课、选修课、各级精品建设课)开始试点,逐步过渡到所有课程,包括省属各高校开设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讲座、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的课程以及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等。

【参考文献】

大学生课程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心理 调查问卷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等。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我们设计了涉及学习主动性、学习计划、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专业满意度9个方面题目的调查问卷,选取广州、中山、珠海、重庆、合肥共7所高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9份,其中男生834,女生1075,独生子女343,非独生子女730,生源地是农村的学生1072人,城市的837人。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各单项指标数据结果及分析

1.学习主动性。

项目1“面对每学期的学习课程和学习任务我会?”是调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5个选项及被试选择率如下:选择“主动寻找并完成学习任务”的占12.2%,“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占25.2%,“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占42.6%,“不得不完成学习任务”占9.1%,“不到最后期限不完成”占10.8%。

从以上数据来看,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不到一半的学生学习较具有主动性,超过一半的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完成学习任务的状态。

2.学习计划性。

项目2“你是否在每学期开始时制订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并进行学习?”是调查学生学习计划性,其5个选项及被试选择率如下:“制订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的占7.0%,“制订了自己的学习计划但没有严格执行”的占43.0%,“根据学校给的课程安排表进行学习”的占27.5%,“没有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的占19.9%,“觉得没有必要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的占2.6%。

从以上数据看,能够制订并执行学习计划的学生只占7%,虽然43%的学生也能制订计划,但是不能执行。27.5%的学生是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学习,没有制订学习计划,甚至觉得没有必要制订学习计划的学生共超过20%。说明学生在用学习计划指导和管理自己学习方面仍然不理想。

3.学习兴趣。

项目3“你对各科学习兴趣如何?”是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其5个选项及被试选择率如下:“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望”占20.7%,“获得比较好的社会认同”占23.7%,“完成父母的期望和意愿”占12.3%,“获得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占38.4%,“获得比较好的物质条件”占4.9%。

在学习兴趣和动机方面,获得更强的就业竞争力是最多学生选择的选项,由此可以反映出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对学习产生较大影响,成为学习最主要的外在兴趣和动机。而对于知识的渴望的内在兴趣,是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的选择。

4.学习目标。

项目4“你清楚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吗?”是调查学生的学习目标,其5个选项及被试选择率如下:“非常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占10.3%,“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占30.7%,“短期目标清楚”占23.8%,“有大致方向和目标”占27.6%,“没有明确的目标”占7.5%。

从数据结果来看,说明大多数学生仍然确定了短期或者长期的学习目标,但仍有7.5%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5.学习时间安排。

项目5“你对学习时间是如何安排的?”是调查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其5个选项及被试选择率如下:“努力学习,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到学习当中去”占7.2%,“认真对待,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学习”占41.8%,“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占31.9%,“想学习的时候就学习,无所谓”占13.7%,“其他”占5.4%。

从调查结果看,超过一半的学生能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也有13.7%的学生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6.学习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校满意度、专业满意度。

表1为学习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专业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其中项目6为学习满意度,7至10为教师满意度,11-13为学校满意度,14为专业满意度。

表1 学习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专业满意度调查结果

二、性别与大学生学习心理

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男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于女生(t=-3.943,p

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在学习方面所花费时间可能总体要比女生少,学习积极性和计划性没有女生好,对于学校的满意度和对教师的满意度也比女生低。从主观态度来看,男生大学学习状况似乎没有女生理想。

三、是否独生子女与大学生学习心理

经独立样本T检验,在学习时间上,非独生子女投入的时间多于独生子女(t=-1.981,p

四、高考志愿专业选择情况与大学学习心理

为了了解高考填报专业志愿情况与大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和专业满意度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以下三道题目:“是谁为你选择的专业:A.父母;B.老师;C.同学;D.自己;E.综合他人的意见”。“你对自己现在的学习状况:A.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不满意”。“你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是:A.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不满意”。选择满意到不满意得分,分别转化为5、4、3、2、1的连续变量。对三道题目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

表2 学习状况和专业满意度均值

经方差分析,听取不同对象意见选择专业的大学生被试,其目前学习状况和专业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

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其中听取“老师”意见的被试,对学习状况和专业满意度的得分都最高,这可能反映出,“老师”(最大可能是高中毕业班老师)对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还是比较了解,所以其提供的专业选择意见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大学期间对与学习状况和专业满意度比较高。而“综合他人意见”的学生,对自身学习兴趣和学习状况把握不清晰,自主性和主动性不强,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他人意见。而这种混合了太多人意见的选择,可能反而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能力,从而导致大学期间对学习状况和专业满意度都不高。

大学生课程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学习计划的设计包括价值意义的认定、基本的设计方法和计划时间的安排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价值意义这属于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制定学习计划?有无学习计划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会有什么影响?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具有广泛意义的人生理想目标。无论古今中外,对于人生有一个共同的度量标准:时间!任何人的人生都是可以用分分秒秒的时间来计算的,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绝对公平的,而且具有不可回溯的特性。所以有人讲,人生最大的资本是时间,人生最短缺的资源也是时间。在智力正常的前提下,每个人的人生成就的大小,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时间观念,以及对于时间的支配能力。所以,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往往感叹人生苦短,终生勤勉有加,才成就了记载青史的人生伟业。正是由于时间对于人生如此重要的价值意义,所以人们对于时间的哲理性思考才从未有停止过。如:“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人生哲学的命题;“时间就是金钱”,这是经营哲学的命题;“时间决定着成败”,这是成功学和失败学的共同命题。有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则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涵盖于其中了。有无学习计划,能否严格地执行即定的学习计划,对于未来的人生发展显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认为,确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掌握计划时间的基本方法,科学的利用和支配宝贵的时间,是我们必修的第一课!有一门新兴学科就叫做“时间学”,这必须认真地学习研读才是。

二、学习计划的设计要点就是要解决好计划项与时间分配的问题。计划项是指我们需要时间耗费的学习、生活的内容确定与划分,,可以概括为课业学习、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和生活杂务等四项内容。课业是支撑未来人生职业发展最基本的基础性知识、技能体系,由一系列的课程所组成。课业学习是国家对大学生硬性规定的学习任务,有专业课与公共课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别。尽管课程的性质不同,对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但课业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各门课程的学习均包括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和考试五个环节,学习计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对每门课程的每个学习环节做出适合于自己的具体的时间分配,不得有遗漏。否则,就必然会出现一系列影响课业学习成效的问题,如偏科、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及格等等课外阅读是现代高等院校重要的教育手段与途径,是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的学习形式之一,在我们的素质养成过程中与课业学习具有同等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而言,其意义更大。课外阅读的计划项范围包括:专业核心读物、专业相关读物、新兴学科读物、兴趣爱好读物及完善知识、技能结构的其他学科读物等。阅读有一个“量”的问题,即读多少为好?理论上讲是开卷有益、多多益善。但受时间的限制,所以不可能是无限量的。我觉得每学期至少要精读40本书,即平均每周要读两本书,寒暑假要按一个学期的阅读量安排阅读计划,其中不包括报刊杂志的阅读量。如此算来,四年本科相当于16个学期,可阅读640本书,加上教材和其他读物,相当于1000本左右的读书量。这就是大学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的最基本的知识积累。 当代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各种社团活动,班级、系、院、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还有自行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兼职活动等,可以使我们学到许多从书本上和传统观念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丰富的知识技能,对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技能结构,积累职业生涯的宝贵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教育界、学术界把课外活动称之为“第二课堂”,是很有见地的。所以,参加课外活动也应该列入学习的计划之中。如有有时间应积极参加院、系、班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参加一两个影响较大或者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社团组织,认真地参入其各项活动,努力争取对其决策产生某种影响,努力进入其决策层 ,这样就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比较全面地锻炼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抱负。此外,从二年级开始,从事些社会兼职活动,如做家教,这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职业性劳动体会劳动者的酸甜苦乐,领悟父母兄妹师长等劳动者的艰辛,培育劳动者的情感和敬业精神;还可以通过社会兼职增加一些收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课外活动可以为我们脱掉“学生装”成为“社会人”提供先期的磨练机会。进年来高等院校为大学生提供的此类相关服务越来越全面,但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任何他人所不可替代的,是必须由个人学习掌握的。所以,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事务,应在学习计划之中,认真对待,不可敷衍草率。否则,或影响个人的美好形象,或有害于个人的身体健康,都是父母师长乃至个人非常不愿意发生的结果。

大学生课程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随着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当今世界最通用的语言逐渐进驻了我国初中至大学的课堂,成为了影响力较大的第二语言,大学教育实施中也加大了对其的重视,而学生的情感因素及认知因素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英语学习的效果,针对此,笔者结合对调查问卷方式的应用,对内蒙古财经大学的2015级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分析出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出针对性解决对策,从而促使我国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能得到有效提高。

一、问卷调查设计及统计分析

笔者为了尽可能得到更多的英语学习方面的反馈信息,设计的问卷涉及20项问题,共分为两个表,并将内蒙古财经大学的2011级各院系学生作为研究调查的对象,在问卷的形式方面,笔者将其设计为主观回答和单项选择类型,学生可以在不受限制影响的前提下,就自己对英语教学的看法与建议进行回答,此即为主观题,另外,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所给答案中的一项,此即为单项选择题,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425份,后续收回的有效问卷为1330份,调查对象分布在高校的各个专业及系别,使得此调查具备了代表性、广泛性,在课程进行到50%时,笔者实施了此次调查,利于学生学习中更深层次问题的反映。

1.对课程的基本态度和认知方面

对于此方面的调查笔者共设置了六个问题,涉及学习信心、兴趣及课程考好方式、压力与负担等,结合后续的调查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如下表。

表1   高校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及认知

结合上表及笔者的分析可得,对于英语的学习,大学生有着较足的信心,同时兴趣较为浓厚,但绝大部分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压力,觉得负担太重,这其中在四级考试环节体现的最明显。在对学习目的的认识方面,很多的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功利性色彩,而这一现状也影响到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效果,存在思想方面的急功近利,使得对英语的学习成为了当前大学生的一种负担,学生中认为当前的英语考核体系缺乏科学性的占据了总调查对象的85%,学生普遍有着改革英语考核体系的愿景。在太强的功得性和太重的负担面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即使再高,也无法真正意义上提高其学习效果,难以发挥其真正效用,这一-调查结果对教师敲响了警钟,提醒其需要更多地在备课方面下功夫,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关注和了解,实现对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及兴趣等优势方面的合理引导,从而使其能及时摆正心态,并高效地去学习英语,提高其英语学习能力。

2.学生学习英语的行为模式

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看来,学习模式和学习成绩间具备了相关性,为了完善教师对大学生英语方面的教学,及时对学生学习的行为模式进行掌握非常重要,所以,在设置调查问卷方面,笔者从课内课外情况及听、说、读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具体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行为调查情况

经笔者调查得出,在对英语学习的投入方面,每天能投入2个小时的仅为2%,有将近50%的大学生每天在英语学习时间得投入方面为半小时,整体看来,完成作业的情况不错,这一调查得出,在英语学习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差,有着较为严重的被动性,需要在教师督促下才能积极学习。此外,此次调查得出,在学生喜欢的英语活动方面,喜欢英语角和英语讲座的仅占9%,基于此不难看出,亟待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计划性,也需要对当前大学生的中学式学习思维模式进行改变。

二、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对策

1.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要学好一门语言,学习的计划性极为重要,且需要保障计划的实施,针对此,当前的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结合自身状况去制定学习计划,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千万不能随便放过,而是要积极需要解决的方法,此外,还需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估。作为英语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学习方式和制定学习计划等,并需要在后续的实施中及时监督,培养其评估完成情况的习惯,应当向学生讲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能又如足够时间去学习,完善平时的阅读和单词记忆,确保学习计划执行的持续性、有效性,使其一步步走向自主学习。

2.改进教学技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具体实施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于课堂内大量加入以学生为主导的英语练习,可借助自编对话、编故事、复述课文及辩论等多种形式去开展教学,有效利用课前时间,提供给学生进行英语表达的机会,使其积极性得到提高。在纠错方式方面,应当由教师提示,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使其明白,回答错误是正常的,并树立其练好口语的信心,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外活动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意义重大,教师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使学生多渠道学习英语,扩大其文化视野,在选修课方面,应提供原版英语电影供学生学习,也可邀请外教举办西方文化方面的讲座,定期举办各类英语比赛,如朗诵、演讲、戏剧表演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及参与热情。为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场所,需要开放更多的语音实验室等等,鼓励学生多去听、说、读、写,操练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真正意义上提高其英语学习水平。

4.探索多形式的考核方法

以往的高校教学中,衡量教学的标准无疑是考试,其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逐渐成为了一项衡量标准,这种单一模式的考核显然会扼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相对的,使学生感到满意的显然是学习的成功,这也成了其继续加强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可以开发出一些测评学生学习成果的测试题,有着不同难易程度的题型供学生选择,每一单元准备一套成果测试题,这样加强了学生的选择性,测试过程更具针对性,无疑可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去完善自己对英语的学习。